搜尋

賈伯斯

的結果
  • 蘋果執行長庫克要退休?他揭交棒時間點 接班人爆49歲黑馬

    現年64歲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位長達13年,今年以來交棒退休風聲不斷,美媒引述庫克密友兼蘋果高層的說法指出,庫克可能在3年內交棒,由於董事會傾向讓能主導公司營運至少10年者接班,因此年齡成最主要考量,62歲的營運長威廉斯(Jeff Williams)可能因此出局,改由不到50歲的硬體工程主管特納斯(John Ternus)繼任,成最大黑馬。 身為賈伯斯的繼任者,庫克2011年接班迄今已有13年,外界近來紛紛討論後續的接班人選,彭博引述蘋果內部人士說法,表示董事會傾向挑選像庫克和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至少在位10年以上者接班。 內部人士透露,威廉斯代表作是Apple Watch,不過2015年起擔任營運長的威廉斯,只比庫克小2歲,「如果是在5年前,威廉斯很有可能」,但現在除非庫克近期離職,才可能讓威廉斯接手過渡。 此外,硬體工程主管特納斯(John Ternus),現年49歲,則以大黑馬之姿出線,由於美國科技業偏好由硬體工程師主管接任品牌執行長,加上特納斯的管理特質與庫克相似,甚至傳出庫克密友兼蘋果服務資深副總裁Eddy Cue,已私下告訴同事,特納斯應該會是下一任執行長。 除了威廉斯與特納斯2人,蘋果軟體工程主管德瑞吉(Craig Federighi),以及零售主管兼人事主管歐布萊恩(Deirdre O'Brien)也被點名,但彭博社認為,「可能性不大」,也認為不太可能向外攬才,蘋果出現空降執行長的機率微乎其微。 與庫克關係密切的人透露,他相信庫克至少還會擔任蘋果執行長3年時間,報導也只,若消息屬實,特納斯可能是最佳人選,因為他歲數相對年輕,更符合董事會條件,同時現在也負責蘋果重要硬體產品,因此最有可能成為蘋果下一任執行長。

  • 「新賈伯斯」誕生 跟台灣有關!爆一身黑是招牌 還能撼動全球股市

    輝達周五(1日)股價大漲,市值已飆破2兆美元(約台幣65兆元),成為全球第三大最有價值企業,輝達在AI晶片領域驚人崛起,執行長黃仁勳功不可沒。有外媒把輝達冠上「新蘋果」封號,更形容黃仁勳是新賈伯斯,兩人的穿著品味有自己獨特風格。 金融時報資深媒體人博蘭 (Vincent Boland)撰文表示,輝達目前是全球股票市場最狂爆的企業,日前公布去年第4季和全年財報亮眼,帶動全球股市飆漲創下新高,且幾乎維持在高檔。高盛還稱「輝達是地表最重要的股票」,其財報的重要性不輸聯準會的利率決策。 博蘭指出,只有蘋果公司能像輝達一樣,為股東創造如此高的價值,雖然速度不像輝達那麼快。蘋果市值在2020年8月達到2兆美元,並在2023年7月衝破3兆美元。本周五(1日)蘋果市值為2.77兆美元,僅次於微軟的3.08兆美元。 他認為,輝達是新的蘋果公司,執行長黃仁勳則是新的史帝夫·賈伯斯,兩人穿著品味獨樹一格,賈伯斯的招牌款是黑色高領衣,而黃仁勳身穿黑色皮夾克形象深植人心。 輝達在人工智慧(AI)晶片市場擁有主導地位,之所以能稱霸是建立在為遊戲產業開發GPU(圖形處理器)的基礎上,這些晶片可同時執行多項任務,非常適合打造AI所需的高效能工作。 黃仁勳提到自從電腦問世以來,運算領域正在發生典範轉移,這是前所未見的。輝達對全球股市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大過投資人對通膨和利率的擔憂。

  • 財經選讀》賈伯斯時代舊班底全換血、新品爆退貨潮 蘋果創新精神還在嗎?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去年4月受訪時曾強調,蘋果是一家很棒的企業,並大讚執行長庫克(Tim Cook)管理得非常好。可是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近日卻揭露,該集團在去年第4季減碼蘋果,加劇人們對蘋果後市的擔憂。 蘋果今年已將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寶座讓位給微軟,任職時間最長的設計師近日已透露即將離職,而備受關注的新品Vision Pro才開賣不到2周就已爆出退貨潮,讓外界在批評蘋果不再具開創性之際,也質疑在內憂外患夾擊下,蘋果要如何突圍。 ■賈伯斯時代舊班底全換血 在蘋果任職時間最長的資深工業設計師安德烈(Bart Andre)近日驚爆即將離職,標誌著蘋果前首席設計師艾夫(Jony Ive)領導的團隊徹底換血,消息震撼整個科技界。曾在蘋果與安德烈共事、如今經營音響公司Syng的Christopher Stringer感嘆,「他在蘋果產品上的印記是不可磨滅的,我總能在產品細節中看到他的身影」。 安德烈與被賈伯斯譽為「心靈伴侶」的艾夫在1992年一同加入蘋果,甚至早於賈伯斯重返蘋果之前。作為艾夫的資深副手,安德烈協助打造了蘋果過去30多年間所有產品的獨特美學,是持有蘋果最多專利的員工之一。 目前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由公司營運長Jeff Williams管理,消息人士透露,對於由著眼營運的人來監管設計創新部門,一些內部員工感到相當不滿。而安德烈的離去也引發外界對於蘋果未來設計方向的思考。 ■Vision Pro驚爆退貨潮 蘋果最新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已於2月2日在美國正式開賣,這是該公司自9年前推出 Apple Watch 後最重要的新產品,儘管一台要價3499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並不便宜,但仍吸引美國果粉搶購,執行長庫克還親臨紐約旗艦店的首賣活動慶賀。 然而自開賣以來蔚為話題的Vision Pro,近日卻驚現退貨潮。與Vision Pro的「蜜月期」還不到2周時間,已有越來越多用戶在社群網站發文,表示準備退貨。而退貨的主因在於舒適度問題。有人聲稱這款裝置導致頭痛或頭暈,還有人抱怨裝置配重偏向前方。 臉書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也趁機來踩一腳。祖克伯在Instagram上公布了一段影片,發表他試用Vision Pro後的看法,實際上卻是藉此宣揚自家產品。祖克伯指出,Meta旗下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Quest 3價格更實惠,而且更好用。 ■全球市值敗給微軟 蘋果是波克夏第一大持股,占投資組合比重超過50%,長期以來也是投資市場的寵兒,公司市值高居全球第一多時。但隨著近來創新動能遭批不足,AI方面又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造成股價停滯不前。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在今年1月拱手讓給微軟。 截至2月15日美股收盤,蘋果今年來股價雖僅微跌0.96%,市值為2.839兆美元,但比起微軟今年來的9.62%漲幅,顯然相形失色,微軟市值為3.021兆美元。 其實去年在科技股大漲之際,蘋果的股價表現就已經在「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中墊底。2023年蘋果股價累計上漲48%,但輝達股價翻揚逾3倍,Meta狂飆將近200%,特斯拉翻漲逾1倍,亞馬遜攀升逾80%,微軟上漲57%,谷歌母公司Alphabet飆升58%,僅蘋果漲幅在「4」字頭。

  • 《國際產業》賈伯斯28年前重返蘋果投資1千美元 現值多少錢?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蘋果董事會在28年前決定收購NeXT,並讓賈伯斯(Steve Jobs)重新回到蘋果。在被趕出11年之後,賈伯斯重新回到他與Steve Wozniak於1976年在加州創立的蘋果。  賈伯斯的活力,讓他在外的11年之間打造了NeXT和皮克斯(Pixar)兩間公司,都被認為是他的傑出作品。  董事會在1996年做出決定,交易最終在1997年2月敲定,賈伯斯也重回蘋果,但他沒有立即擔任執行長,而是先以顧問的身份重返公司,他建議董事會任命Gil Amelio擔任臨時執行長,幾個月後才接任執行長。  在接掌執行長之後,他馬上監督公司急需的產品精簡工作,並與競爭對手微軟公司建立挽救蘋果生命的合作關係。 現在讓我們看看,從1997年2月賈伯斯回歸以來,蘋果股價表現如何。經過股票分割和其他公司行動調整後,蘋果股價在1997年2月4日為0.137277美元,而蘋果在今年2月4日的股價未收盤前約184.4美元,在這期間上漲了134227%,也就是上漲1342倍。  如果你在賈伯斯重返蘋果時,買了1000美元的蘋果股票,今天你將擁有驚人的134萬3269美元。  同樣的,你如果當時投資1000美元於那斯達500指數基金,你會獲得1萬1038美元。如果你投資於標普500指數基金,今天你會獲得6140美元。  在賈伯斯領導下,蘋果推出了多個指標性產品,包括Apple I、Apple II、麥金塔(Macintosh)、iPod 和iTunes、MacBook,和iPad,以及皇冠上的明珠iPhone,這也是賈伯斯願景式的產品,特別是當時為智慧型手機仍笨重的時代。  讓賈伯斯成為傳奇的不僅是執行力,而是他眾所皆知的遠見,並且在他去世十多年來一直為人們帶來靈感。他曾說過:「你無法將未來的點串聯起來;你只能以回顧過去的方式把過去的點串聯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點會在未來以某種方式串聯起來」。

  • 讓蘋果手錶停售、飛利浦敗訴 神秘醫療廠憑什麼撼動大鯨魚?

    當一隻沒沒無聞的小蝦米,槓上市值近五百倍的大鯨魚,要有多大底氣,才敢與其正面交鋒,還想槓桿出公司與產業的未來? 就在2023年末銷售旺季,年銷售量逾5,300萬支的蘋果手錶(Apple Watch)卻因侵權疑慮,遭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勒令停售Series 9與Ultra 2兩款產品。 雖然禁售令一時喊停,但該禁令一旦落實,分析師估計,將會使蘋果營收損失從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2億元)起跳。 但膽敢向蘋果提出此侵權申訴的,不過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醫療公司瑪西莫(Masimo)。市值約60億美元的它,憑什麼讓市值3兆美元的蘋果重摔一跤? 今年60歲的瑪西莫執行長基亞尼(Joe Kiani),9歲從伊朗移民美國,取得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後,首份工作就和血氧監測儀有關。 當年他在技術顯現的堅持和硬底子,讓這位蘋果高層口中「醫療界的賈伯斯」,屢屢打贏侵權官司,更為瑪西莫帶進龐大收入。 他車庫創業開發測血氧技術 自產血氧儀,竄升兩強之一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透露,當年他在任職的Anthem電子發現設備漏洞,公司卻只顧成本不願改進,讓他在25歲就車庫創業,更拿自己的公寓抵押貸款4萬美元。 創業頭7年,他總共只休息不到8天,只為了潛心開發「訊號萃取技術」,足以使患者在活動或血流信號微弱的情況下,也能準確測量血氧。 早在1970年代以前,要測量血氧濃度,須用針頭抽血。直到任職醫療設備商日本光電的青柳卓雄發現,只要偵測心臟跳動,就能準確測量血氧濃度。根據此概念,日本另一家企業美能達(Minolta)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指尖型血氧儀。 但直到史丹佛大學麻醉醫師紐爾(William New)創立了尼爾蔻(Nellcor)之後,指尖型血氧儀才真正為臨床所用,該公司更一度拿下美國9成市占,躋身血氧儀全球第一大廠。 原本,基亞尼只須將研發的技術,出售給尼爾蔻就好,「當時這筆錢就足以讓他退休,」基亞尼的律師詹森(Steve Jensen)向《華爾街日報》透露。 但尼爾蔻不願立刻將技術導入產品,讓基亞尼下定決心,要自行生產獨家血氧儀。如今,瑪西莫在美國血氧儀市占已超越尼爾蔻,形成兩強獨大局面。 兩次專利戰進帳10億美元 前員工投靠蘋果掀剽竊糾紛 而瑪西莫的第1場專利戰發生在1999年,提告對象就是尼爾蔻。尼爾蔻的專家證人無法解釋產品如何運作,也排除不了侵權疑慮,最終在2005年9月敗訴,隔年開始支付損害賠償和特許權使用費,最終金額接近8億美元。 瑪西莫在2009年的第2場專利戰,就升級槓上荷蘭巨擘飛利浦(Philips),焦點仍是指尖測量血氧、脈搏的專利技術。 飛利浦在法庭上強調,發明必須是出乎意料的進步或創新,不然應該受到挑戰。然而,法院認為瑪西莫的發明符合條件,使飛利浦在2014年敗訴,支付3億美元損害賠償,並同意把瑪西莫技術納入產品。 「(連同使用費),最終為瑪西莫帶來共10億美元營收,」基亞尼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第3場專利糾紛,就是此次蘋果之戰。 曾任瑪西莫子公司瑟拉蔻(Ceracor)技術長的拉米戈(Marcelo Lamego),協同二十多位同事,在2013年帶槍投靠蘋果。當時他寫給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一封電子郵件,引發了蘋果透過人才剽竊瑪西莫技術的疑慮。 但彭博揭露,2020年挨告的蘋果對美國法院提出兩大主張:首款Apple Watch在2014年9月宣布推出時,並無血氧偵測功能。且招聘、雇用另一家公司員工,並不構成不正當手段,使陪審團以6比1支持蘋果。 不死心的基亞尼,後來在2021年改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投訴,指稱Apple Watch功能侵犯其專利,並取得勝利。 但蘋果卻輸不起這場仗,雖然Apple Watch僅占營收1成,卻有毛利、市占雙高優勢。 而基亞尼也打算奮戰到底。《華爾街日報》形容,伊朗裔的他,身上流著好戰和理想主義血液,「如果我能改變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將比我做的任何其他事情,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太不可思議!比爾蓋茲竟背下所有員工車牌 超狂內幕曝光

    微軟創辦人、曾於全球富豪榜霸榜數十年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先前有傳聞,直指他在創立微軟初期,會記下所有員工的車牌,藉此得知誰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比爾蓋茲近日受訪時針對此事做出回應。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比爾蓋茲近日獲頒「彼德彼德森卓越領導力獎」(Peter G. Peterson Leadership Excellence Award),主持人提到有關「背下所有員工車牌」 的都市傳說,比爾蓋茲證實了這項傳聞。 比爾蓋茲默回應,「當時沒有那麼多車牌,因為我們只有幾百名員工」、「我還可以告訴你員工們何時進出公司」,並透露自己在20幾歲時,對微軟的專注力相當偏執。 比爾蓋茲還在訪談中點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和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他說「馬斯克對員工逼得太緊了,也許太多了;賈伯斯逼得太緊了,也許太過分了」。並笑稱「與他們相比,自己算非常友善」。

  • 採‧訪‧線‧上-賈伯斯逝世12年 蘋果還能做什麼?

     世界上有三顆蘋果值得紀念,一是亞當與夏娃偷吃的禁果、二是砸到牛頓頭上的那顆、第三就是賈伯斯(Steve Jobs)創辦的蘋果公司。  10月5日是賈伯斯逝世12周年的日子,他在人生最後十年,推出許多改變全球民眾生活的重要發明,例如改變音樂發表方式的iTunes、結合音樂與科技的iPod,以及最至關重要、改變人類行動生活的iPhone。  而庫克(Tim Cook)接班12年來,雖讓蘋果市值從3,500億美元成長到2.67兆美元,暴增662%,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期間推出的新品包括Apple Watch、Vision Pro、Apple Pay等,卻讓不少專家認為他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  2023財年(至9月30日止),庫克及蘋果遭逢了近十年來最大的挑戰,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量萎縮的衝擊下,蘋果營收已出現連三季下滑,iPhone、Mac、iPad等過去熱銷的硬體產品,反而成為下滑的主因,所幸服務項目成長,才撐住整體營收。  9月底推出的iPhone 15系列,上市前屢遭分析師調降出貨數量,上市後更被批評過熱、效能差,連台積電3奈米工藝都被牽連,最後蘋果澄清,非關硬體,要靠軟體更新來改善過熱問題。  而在這幾年,蘋果也錯失了幾個重要市場,包括折疊手機、人工智慧(AI)、電動車。在三星和陸系手機廠都推出高端折疊機多年後,蘋果始終沒有推出折疊機的具體計畫,也許蘋果認為,折疊機螢幕妥善率有問題,不能克服螢幕折痕,但說到底,還是因為蘋果在螢幕供應上,過分依賴韓廠三星和LG,良率上不去、價格壓不下來。  今年超熱門的AI議題,蘋果先是強調自己專注於機器學習,早就應用AI技術,不過對於期待前瞻性產品的果粉來說,蘋果的動作都太保守。至於電動車Apple Car,外媒直指,已胎死腹中了。  〝One More Thing〞,賈伯斯所推出的劃時代商品,雖然貴,但都貴得有道理,樣樣都讓人愛不釋手。相較之下,今年推出的Vision Pro,比iPhone 15還讓人更失望,除了高達新台幣十幾萬元的售價,過於沉重的頭戴式裝置和連著一條線的尿袋電池,都沒有讓人想要即刻擁有的慾望。  世間已無賈伯斯,果粉們期待的,也許只是一個會讓人衝動消費的驚喜。

  • 打破賈伯斯慣例 蘋果Vision Pro推動組織改造

    外媒指出,蘋果剛推出頭盔式裝置Vision Pro,就要把其技術開發團隊更名為「視覺產品團隊」,已經不像過去賈伯斯的處理方式,讓不同部門分別開發一個產品的不同零件。 賈伯斯重返頻果後,以功能型的方式來管理公司,因此即使是產品熱賣,也沒有iPhone部門或iPad部門。而是以硬體開發、軟體工程、設計等部門,把成品匯集到新產品當中。 Vision Pro是蘋果新的嘗試,在2015年時被稱為技術開發團隊,最近則更名為視覺產品團隊(VPG)。 過去Apple Watch團隊也是由高層主管領導開發,而不是由硬體與軟體的高級副總裁來分別負責。汽車自動駕駛團隊也是例外,自己就擁有軟體、視覺、機器學習、硬體、工業設計、雲端、品管等不同項目小組,以應付汽車製造的複雜性。

  • 黃仁勳旋風席捲台灣 美媒曝他這2點很像賈伯斯

    美國繪圖晶片(GPU)巨擘輝達日前市值衝破1兆美元,是首家達到此門檻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史上第8家達到該項里程碑的企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身價跟著水漲船高,近期來台更成為市場矚目焦點。外媒撰文指出,黃仁勳和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都有招牌的穿衣風格,領導風格也相似。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報導,黃仁勳不管會場有多熱,亮相時必定穿著黑皮衣,一如賈伯斯總穿黑色高領上衣和牛仔褲。此外,黃仁勳仿效賈伯斯的管理風格,他將決策權集中在自己手上,並承擔共同決策制企業不敢冒的風險。 報導提到,黃仁勳常有強勢發言,比如他最近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譴責美國對大陸貿易制裁的負面影響,更提到自己寧願將晶片賣給大陸,也不要大陸新創公司製造的替代品。 當黃仁勳被問到AI風險時,他說必須嚴肅以對,提到地緣政治問題時,他則說輝達供應鏈有韌性。報導稱黃仁勳也是行銷高手,最終總把問題導回至自家產品。

  • 李小冬因賈伯斯的一句話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開啟創業夢

     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啟發無數後進,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蝦皮(Shopee)母公司冬海(Sea)集團,其共同創辦人、董事長李小冬也是其中之一。近日冬海集團宣布將為多數員工加薪5%,反映旗下電商和遊戲事業在經歷多年虧損及美國激進升息衝擊後,終於否極泰來。  今年45歲的李小冬在天津出生,父母是國營企業員工,他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學位和美國史丹佛商學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為了當時的新加坡女友、後來的老婆,2006年移居入籍新加坡。剛到新加坡發展時,李小冬身上沒有多少積蓄,甚至欠了大筆學生貸款,只能與妻子租下一個房間暫住。  儘管起步辛苦,但不久一件事情影響李小冬的人生,並開啟他的創業之路。李小冬在女友的畢業典禮上聽到賈伯斯的演講,被他一句「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話語打動,於是下決心要創業。  經過一番努力後,2009年李小冬與葉剛、陳精業三人共同創辦冬海集團。  由於創業初期正遭逢國際金融海嘯,有好幾個月李小冬都上網看賈伯斯的演講,以此激勵自己努力撐下去。冬海集團一開始從遊戲代理起家,將其他國家的遊戲引進東南亞地區。有趣的是,2015年李小冬之所以推出電商平台蝦皮購物,起因是他的女兒說:「很想念中國的淘寶」,於是李小冬決定打造一個東南亞版本的淘寶給女兒。  此後冬海發展駛上快車道,2017年10月在美國證交所上市 ,成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網路企業。2021年8月,在公司股價大漲推升下,李小冬以198億美元淨資產成為新加坡首富。  李小冬擅於觀察市場、謀定後動,也會因時制宜快速調整經營策略。例如,李小冬在台灣推廣蝦皮,就是看準當時的台灣電商龍頭尚未發展出社群交易和行動購物的功能,令蝦皮能在台灣順利取得一席之地。  另外,李小冬也借鑒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同業的發展經驗,近年將經營觸手伸向數位金融領域,冬海集團在2020年取得新加坡的數位銀行執照,並在2021年1月收購印尼銀行Bank BKE,意圖將旗下的SeaMoney支付業務拓展到東南亞各國。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