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金輪動仍以成長股為主,造成低波動的醫療股表現持續落後。然美國ISM製造業指數由46.9再向下探低46,調查經濟學家預期未來一年內美國衰退機率仍維持65%,代表未來景氣環境仍較為動盪,有利醫療相對表現。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在AI狂潮下,醫療股與大盤差距擴大,投資價值浮現。全球醫療指數本益比目前約18.6倍,與去年初的20倍相比仍不算貴,醫療產業整體評價仍顯委屈,創造逢低布局空間,考量財報表現正面,在股價與基本面短暫背離之後,可望迎來落後補漲買盤青睞。若金融情勢持續寬鬆,中小型生技、檢測服務、生命科學工具可望表現較佳;但若金融情勢再度轉嚴峻,大型生技、製藥、健保公司仍較具防禦性。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表示,全球經濟下半年仍面對不少挑戰,利空因素主要看經濟表現,因生技企業仍受大環境經濟成長所影響,若是經濟衰退、景氣較差,則研發投入、企業融資與營運狀況也可能受滯。因此,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建議投資人不妨多留意基本面的經濟數據與企業營收等訊息,並定時檢視本身投資狀況,對投資組合適度的汰弱留強。

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產品經理何彥樟認為,經濟預期相對保守的前景下,投資人的防禦型資產部位不可少。相對看好醫療保健產業的前景,就資金面觀察,醫療產業第一、二季為傳統淡季,適逢資金自避風港撤出,表現落後大盤。但旺季於第三季來臨,預期先前表現較差、防禦色彩濃厚的大型製藥、生技與健保公司將迎來反彈。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醫療資源及技術發展由COVID-19疫苗及治療藥物,轉回至更多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推進,新藥臨床實驗以及相關銷售陸續恢復,長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商機。市場將重新聚焦在研發能力強的企業,看好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細胞療法及免疫腫瘤療法等療法的未來發展,並關注包含阿茲海默症、腫瘤、血液疾病及罕見疾病等藥物的研發進展。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表示,今年是新藥及併購發展年,由於新藥前景佳,對於中小型具市場利基的新藥股,或者是產品剛上市,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小型新藥股,今年股價表現有機會恢復活繃亂跳,尤其是癌症新藥。另外,隨今年全球主要國家疫情受控,醫療院所手術治療量能再度回到疫前水準,股價具低估優勢的醫療器材股也值得關注。

#醫療股 #醫療保健 #美國ISM製造業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