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儲備貨幣

的結果
  • 拜登危險了?美爆百年來最驚悚現象 專家曝美元1慘烈後果

    「美元主導地位面臨的真正威脅可能不是比特幣,而是美國財政擴張政策」。專家警告,目前美國政府負債已超過了34兆美元(約台幣1073兆元),並以每100天膨脹1兆美元的驚人速度暴增,一旦對政府財政紀律失去信心時,可能發生貨幣主權喪失,引發借貸成本增加、通貨膨脹上升的惡性循環,最終可能徹底推翻美元的地位。 財聯社報導,知名經濟學家拉卡列(Daniel Lacalle)近日對美元的未來表示擔憂,原因不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而是美國的財政政策。他指出,國家債務急劇增加,已超過34兆美元,並以每百天膨脹1兆美元的速度暴增。 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12月29日國家債務短暫突破34兆美元後,到今年1月4日,美國債務已經正式站上這一關卡。此前,美國負債規模從31兆美元升至32兆美元,大約花了八個月時間。 Lacalle表示,相對於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美國債務累積的速度之快,是自1930年以來最糟糕的。他強調,表面上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但國債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這是一個弔詭現象。 他對經濟復甦的看法提出質疑,指出薪資購買力正在下降,美國家庭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而實質薪資的負成長又加劇了這種情況。 「儘管過去四年來美國的通膨率累積成長了20%,但美國仍在繼續財政擴張,顯示美國根本不顧經濟和美元的長期健康。」Lacalle警告,MMT(現代貨幣理論)的意識形態誘惑掩蓋了其實際應用的嚴重危險,最終將讓家庭背上財政政策不負責任的後果。 他認為,加密貨幣的崛起並不是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主要威脅;相反地,對美國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信心的削弱將帶來更大風險。 Lacalle示警,當對政府財政紀律的失去信心時,貨幣主權的喪失可能會突然發生,導致借貸成本增加、通貨膨脹上升的惡性循環,最終可能徹底推翻美元的地位。

  • OMFIF調查:未來10年美元仍維持主要儲備貨幣地位

    國際智庫「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最新調查,由於全球展開激進貨幣緊縮政策,央行持有的債券價格在2022年受到重擊,使得去年全球央行管理的準備金呈現虧損。該調查並提及,未來10年美元仍將維持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該份調查訪問全球75家央行,總計管理接近5兆美元資產。OMFIF指出,目前全球央行準備金低於2021年底15.7兆美元的高峰,約40%的受訪央行表示,需要1到2年的時間才能彌補損失,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需花費2到5年的時間。 儘管近期市場上採用替代儲備貨幣的呼聲浮現,但該報告指出,美元的影響力可能下滑,但其主要儲備貨幣地位不會被取代。受訪的央行大多預料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比重緩慢下滑,10年後美元所占比重仍達54%,僅略低於目前的接近60%。 此外,未來10年全球央行將增加持有人民幣與歐元,其中對人民幣需求最高,接近40%的受訪央行表示打算提高持有,淨9%的受訪央行未來10年擬增持歐元。

  • 全球再掀熱議 一次看懂何謂去美元化

    美中競爭、制裁俄國入侵烏克蘭及對美國升、降息週期嚴重衝擊資產的疑慮,近年讓俄、中、巴西等越來越多國逐漸有去美元化趨勢,使相關議題乃至美元霸權再掀熱議。 埃及6月中申請加入由俄、中、印度、巴西、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BRICS)聯盟申請,表示對使用替代美元的貨幣做貿易結算極感興趣;今年春天起陸續有多個國家宣布與中國達成部分外貿改以人民幣結算。 ● 什麼是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 印度時報(TOI)集團旗下網站indiatimes專文分析,稱「去美元化」顧名思義指的是一國欲減少仰賴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的進程。 美元長期以來在全球金融體系佔據主導地位,但隨世界連結日趨緊密,建立穩定、公平金融體系顯益發重要,過度依賴美元某種程度會導致全球經濟的脆弱和不平衡,加上新興市場經濟實力日增及渴望金融體系更多元化、更有韌性,促使許多國家展現去美元化興致。 路透社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指出,2022年第4季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降至20年新低的58%。 資產管理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執行長簡恩(Stephen Jen)表示,讓美元急遽減持實際上是2022年,主要是各國對西方制裁俄國侵烏而凍結俄國6400億美元外匯存底與黃金中的一半,令諸如沙烏地、中國、伊朗、土耳其等國開始著眼分散風險。 ● 美元如何成為霸權 各國央行與貨幣機構持有外國貨幣作為儲備貨幣,以促進國際交易、穩定匯率及強化金融信心。被當成儲備貨幣的外幣需有穩定性、流通性、能廣為全球市場接受等特點。 美元在二戰後建立的布列登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鞏固地位。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列登森林舉行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儘管在1970年代布列登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國後來建立美元石油結算體系,使美元得以繼續在全球貿易、金融和投資保有重大優勢。整體而言美元的地位建立於美國經濟實力、深厚且流動性高的金融市場及各國視美國為定心丸的認知上。 然而單一儲備貨幣體系,尤其以美元為核心的體系存在一些缺點。坐享「超級特權」使美國能維持巨額經常帳赤字並累積大量債務,這會導致全球不平衡和經濟不穩,加劇世界金融危機風險。美元的主宰地位也讓其他經濟體易受美國貨幣政策波動連累,產生不符合本國經濟狀況的外溢效應衝擊。 ● 各國為何紛紛開始去美元化 近年一些國家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和戰略考量開始逐步去美元化。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和歐盟都各採措施減少在國際交易和金融市場對美元依賴。 中、俄想降低受美元影響被認為是對抗美國霸權並減輕美國制裁衝擊。其他國家特別是歐元區,追求去美元化是為促進歐元在國際的流通率,以提升全球經濟地位並確保更大的金融自主權。 另外,各國希望打造一個更多元化、更具韌性的全球金融體系,擺脫易受單一儲備貨幣特殊性的影響,此時去美元化被視為能降低經濟危機傳染的潛在風險。 ● 去美元化知易行難 去美元化得先詳細評估對全球金融穩定性的潛在衝擊。隨各國減持美元,全球儲備資產組合重整可能導致資本流動和資產價格波動,若缺乏政策協調和風險管理恐引發金融不穩定,尤其是新興市場和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債務的國家。 其次,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同樣須具備穩定性、流通性和可接受性,背後同樣離不開強大經濟實力作為基礎、深厚且流通性強的金融市場及健全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目前尚無單一貨幣符合這些標準。 ● 各國本幣結算漸增 意在抗議華府武器化美元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指出,美元仍佔60%的全球外匯儲備,反觀人民幣的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僅約3%,加上中國對資本市場仍有很多管制,人民幣還遠不到挑戰美元霸權。 杜大偉認為也正因全球約8成外匯交易都是美元,讓美國的金融制裁成為有效武器,卻也讓各國擔心華府濫行制裁而更多轉向本國貨幣結算貿易,這多少會對美國產生一點約束,思考慎用金融制裁手段。(譯者:陳亦偉)1120619

  • 人民幣難幹掉美元?外媒揭3大死穴:大陸也不想要

    美元主導時代是否生變備受關注,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大宗商品交易,但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分析,有3大理由連大陸也不希望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一、北京不願意自由化貨幣 倫敦諮詢公司TS Lombard首席大陸經濟學家格林(Rory Green)表示,雖然大陸似乎熱衷顛覆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但它只願意按照自己的條件進行。格林強調,在過去十年,大陸人民銀行在不破壞金融安全前提下,一直謹慎促進人民幣的使用,現在不太可能打破這種原則。 格林表示,大陸透過資本管制來維持匯率,亦即控制進出大陸的外國金流,由於這些控制,北京永遠不可能完全開放其活期帳戶,但仍可以追求人民幣國際化。他認為北京不會推動人民幣成為具主導地位的全球儲備貨幣,反而是追求對貿易國家的貨幣影響力,其可能專注於打破美元在世界部分地區的主導地位。 二、大陸不願也無法承受像美國那樣的持續赤字 報導提到,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有代價的,即美國的經常帳赤字,這是因為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多於美國對進口的需求,進口也是以美元支付,因此,美國需要應對越來越大的赤字,以維持其儲備貨幣地位。 路透資深市場分析師John Kemp表示,美國的預算與經常帳赤字較其他多數國家龐大,僅因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大陸經濟學家格林則說,雖然目前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無法承受像美國那樣的持續赤字,除非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否則大陸在政治上不願意,在經濟上也無法維持經常帳赤字。 三、大陸面臨許多地緣政治風險 人民幣使用率仍不高,即使是歐元的地位也高於人民幣。統計數據顯示,4月透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進行的所有全球支付當中,有43%是美元支付,32%是歐元支付,只有 2.3%的SWIFT 交易以人民幣進行。 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亦顯示,2022年第4季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54%最高、歐元20%,人民幣僅2.5%。

  • 美元對手不是人民幣!頭號大敵竟然是「它」

    隨著大陸、俄羅斯等金磚國家轉向非美元貨幣交易,市場議論美元是否會喪失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評級機構穆迪表示,美元最大的短期風險來自錯誤的決策,可即便如此,美元仍穩居未來數十年,在國際貿易及金融領域上的主導地位,即便未來呈多元化的貨幣體系,美元也是領頭羊。 路透社報導,穆迪報告指出,美元在國際儲備的占比連續數十年下滑,又因地緣政治緊張,以及美國在政治中採取邊緣政策,深化市場對美元可能失去主導地位的猜想,但目前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選擇。 穆迪分析師表示,美元面臨最大的短期風險,來自美國政府自身削弱信心的政策錯誤,例如美國債務違約。 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周四(25日)透露,雙方針對債務上限的談判已經有所進展。近期美國財政部多次警告,政府最快將於6月1日耗盡資金,若無法達成協議,可能引起災難性的違約。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美元2022年第四季官方外匯儲備占比降至58%,創20年來新低。 穆迪預計美元在外匯儲備的占比將持續下滑,可即便如此,其所面臨的競爭對手如歐元、人民幣等,都無法在短時間具備其核心特徵,包括美國的經濟規模、開放性,以及美國國債市場安全性。

  • 人民幣打不贏!她曝美元3大超強特質:統治全球

    隨著大陸逐漸將人民幣轉變為全球儲備貨幣,掀起市場對美元貶值的擔憂。但華爾街策略師直言,若想主導全球儲備貨幣,必須具備透明度、可靠性和信譽等三種特質,而這些都是美元擁有,人民幣所沒有的。 商業內幕報導,為了將人民幣推向國際貿易,大陸近年動作連連,已經與俄羅斯、義大利、沙烏地阿拉伯和義大利等國達成貿易協議。而大陸與他們的主要論點之一是去除美元「武器化」,因為占全球外匯儲備60%的美元,長年利用其主導地位制裁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大陸也不斷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中國人民銀行黃金持有量達到2068頓。 不過,美國投顧機構LPL首席全球策略師昆西(Quincy Krosby)出具報告指出,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統治力不會消失,因為一種貨幣若要成為競爭世界第一儲備貨幣的地位,必須擁有三種特質:透明度、可靠性和信譽。 昆西續指,這三大特質都是美元擁有,人民幣所不具備的,而這三點特別重要,對海外持有者而言十分穩定。 報告指出,美元健全的基礎、歷史信譽和透明度,都讓批評者無法否定,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將維持主導地位。 此外,歐元雖是第二大流通貨幣,占全球儲備貨幣20%,但昆西認為,其鬆散的政治及經濟結構,未來的成長相對有限。至於人民幣僅占外匯儲備2.7%,只是日元5.5%的一半,若要與美國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具備三大關鍵特質以前,還無法實現。

  • 談銀行危機 股神批美政府造成不必要恐慌

     現年92歲的美國股神巴菲特在波克夏股東會上談到美國近期爆發的銀行業危機時,批評民眾信心之所以尚未恢復,與美國政府「糟糕」的訊息處理方式有關。此外,談到「去美元化」危機時,巴菲特認為,目前尚沒有任何其他貨幣可以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但他也警告,「未來可能未必如此。」  綜合外媒7日報導,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動盪下,美國自今年3月份以來,不到兩個月就有三家地區銀行倒閉。與此同時,包括西太平洋銀行與西方聯合銀行也相繼傳出危機。巴菲特對此指出,當前的銀行情況與過去非常相似,那就是恐懼具有傳染性,「就歷史而言,有時恐懼是合理的,但有時並非如此」。  他抨擊美國政客、主管機關與媒體處理銀行倒閉事件時,傳遞訊息做的「非常糟糕」,造成存戶不必要恐慌。巴菲特表示,核心問題在於存戶不明白他們的銀行存款是安全的,即使是沒有擔保的存款,存戶在擔憂失去儲蓄的恐懼下,造成更多銀行擠兌。  報導稱,巴菲特自2020年起就持續脫售銀行持股,像摩根大通與富國銀等。他讚許美國主管機關這次針對矽谷銀行全數存款提供擔保是正確做法,如果不這樣,恐將招致「災難性後果」。巴菲特指出,銀行高層與股東應該承擔管理不善的風險,並且必須對做錯的相關人士施予懲罰。  另外,針對近來外界熱議的去美元化議題,巴菲特聲稱除了美元之外,迄今沒有任何貨幣可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即使對美債務上限有所擔憂,美元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也不太可能遭到廢除。  但他警告,美國政府過度支出可能造成嚴重結果,不僅引發通膨攀升,還將侵蝕美元價值。巴菲特說:「不斷印鈔票做法實在太過瘋狂」。他的長年事業夥伴、99歲的孟格(Charlie Munger)也表示,美國不應拚命支出,而讓自己陷入危險的處境中。

  • 美股今年恐暴跌20%!他預言「美元跌落神壇」時機點

    財經投資網站InTheMoneyStocks.com首席市場策略師兼VerifiedInvestingEducation總裁索洛威(Gareth Soloway)警告,隨著市場亢奮情緒消退,焦慮和恐慌漸起,標普500指數今年將暴跌20%,金價將來到2300美元。 索洛威告訴Kitco News,熊市最劇烈的波動可能即將來臨,他預期今年標普500指數最低會來到3300點,2024年跌破3000點。目前標普500指數約落在4100點上下。 索洛威提到聯準會(Fed)去年以來的激進升息,他舉近期銀行業動盪為例,「我認為區域性銀行崩潰是個前兆,聯準會所做的事情驚天動地,為了打擊通膨快速升息,肯定會有更多震盪。」 對沖基金Eurozon SLJ Capital報告指出,去美元化以非常驚人的速度發展,觀察數據,美元占全球儲備貨幣比重,從2001年的73%降至58%。 而俄烏戰爭爆發後,這種趨勢開始增速,對俄羅斯的制裁掀起各國對美元武器化的擔憂,巴西、印度等金磚國家呼籲建立新儲備貨幣,而大陸和巴西已經達成協議以本幣交易。 但即便如此,索洛威雖然承認多國遠離美元的趨勢,但美元失去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他說「就我看來,我們無疑走向一種不同的儲備貨幣,我認為美元十年後不會是國際儲備貨幣。」

  • 人民幣出頭?拜登把「美元武器化」 馬斯克斷言下場

    美元一直霸居全球貨幣龍頭,不過近期去美元化浪潮持續向全球蔓延!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再對「去美元化」發表看法,他指出,如果將一種貨幣「武器化」的次數足夠多,其他國家就會停止使用它。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隨著拜登政府將美元武器化,泰國、菲律賓等美國盟友也開始對去美元化感到興趣,而歐洲也在積極削弱美元霸權地位,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曾對歐洲過度依賴美元提出警告。 馬斯克25日發推文表示,如果將一種貨幣「武器化」的次數足夠多,其他國家就會停止使用它。 報導指出,馬斯克可能將對美元需求下降,歸咎於美國對俄羅斯等國祭出金融制裁,而將美元武器化,尤其凍結別國美元儲備或是威脅剔除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 此前,馬斯克曾在推特回應「美元正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話題,他直言,美國政策過於強硬,促使其他國家都想放棄美元,並稱美國政府開支過大,迫使他國承受美國的很大一部分通貨膨脹。 去年爆發俄烏戰爭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金融制裁,並將俄國踢出SWIFT交易系統,在加速去美元化之下,人民幣成為主要替代貨幣之一;此外,大陸和巴西日前達成協議,雙方將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不再使用美元為中間貨幣。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