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UPS

的結果
  • 亞馬遜成為美國最大快遞公司

    亞馬遜(Amazon.com)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快遞企業,處理的包裹數量超越UPS和聯邦快遞(FedEx)。 根據亞馬遜內部數據和知情人士說法指出,這家電商巨擘繼2020年在美國遞送的包裹數量超過聯邦快遞之後,已於2022年超越UPS,今年還可能拉開與對手的差距。不過,以數量為計,美國郵政(U.S. Postal Service)仍然是最大包裹運送服務公司,為上述三家快遞業者處理數億個包裹。 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文件顯示,今年感恩節前,亞馬遜已在美國遞送超過48億個包裹,該公司內部預測,到年底將總計遞送約59億個包裹。去年,亞馬遜運送的包裹數量達52億個。 UPS曾表示,今年美國國內運送量不太可能超過去年的53億個,這其中有些是透過郵政服務投遞的包裹。今年1到9月,UPS在美國處理約34億個包裹。

  • 《其他電》盈正2大產品線 建購「電網韌性」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盈正(3628)今年10月營收2.44億元創今年單月次高,今年前3季EPS為1.19元,毛利率達26.3%。盈正不斷電及儲電等系統,也成為建構「電網韌性」的一環。 盈正從事不斷電系統(UPS)、主動式電力濾波器(APF)、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之生產、銷售,及以專案方式代理大容量UPS系統工程。盈正主要生產基地包括台灣屏東和蘇州,而技術支援和銷售據點則分布在中國(北京)、新加坡、美國、義大利、日本、泰國、拉美等地。 盈正今年自建3MW儲能系統案場,並成為全國第一家取得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性認證廠商,正式參與電力交易平台輔助服務。 盈正六大產品線:一、儲能系統 Energy Storage System。二、不中斷電系統 UPS。三、電源自動轉換開關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四、太陽能產品 PhotoVoltaic Device。五、主動式濾波器 Active Power Filter。六、電源監測系統 Monitoring & Management System等。 盈正在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System,ESS)方面,又分切方家用型和工商用型。家用型為有效減緩太陽能間歇性對電網的影響,客戶可於離峰用電時段以時間電價最低時買進電力,進行電池的儲能。並於尖峰用電時段將電池之電力釋放,以避開高電價之用電時段。工商用型為了增加電網的強韌性,台電推出電力交易平台,設立日前輔助服務市場,於電力系統納入更多能快速反應、具彈性且多元之外部資源。公司推出ESS-20及ESS-40MW級的儲能櫃方案。

  • 《美股》焦點股:親事告吹 威騰重挫9.3%;業績報喜 亞馬遜盤後勁揚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Meta Platforms周四收跌3.73%,報288.35美元。該臉書和Instagram母公司周三盤後發布財報,其第三季營收獲利均優於市場預期,但2024年支出超出分析師預測,且警告以巴衝突可能對第四季營收造成衝擊。 ●聯合包裹(UPS)大跌5.93%,該全球最大快遞與物流公司下修全年營收預測。 ●IBM逆勢大漲4.9%,收在143.76美元。其軟體解決方案的需求穩健,上季業績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硬碟大廠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 Corp)與日本鎧俠 (Kioxia)就快閃記憶體業務合併的談判告吹,股價重挫9.3%。外媒報導,威騰與鎧俠原訂於10月底之前達成合併協議,但威騰無法獲得鎧俠間接股東南韓SK海力士的同意,因此在周四通知鎧俠退出協商。此外,兩家公司也無法讓鎧俠的最大股東貝恩資本(Bain Capital)點頭同意。 ●電商巨頭亞馬遜周四盤後股價勁揚5.36%,報125.98美元。其第三季營收年增13%,報1430.8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1415.6億美元。淨利99億美元,合每股盈餘0.94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0.58美元,並較去年同期的0.28美元成長逾2倍。該公司預估第四季營收介於1600億~1670億美元,其中值為1635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的1665.7億美元。該公司預期第四季淨利介於70億~110億元,市場預期為87.1美億元。

  • 大亞集團 展示智慧能源關鍵亮點

     大亞集團率領關係企業協同能源科技及聚恆科技,日前參加2023國際智慧能源週引領智慧能源未來。大亞集團於能源展中展示從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五大完整能源鏈智慧關鍵亮點,同時揭曉全台首座百萬瓦級大型儲能不斷電系統(UPS)與自行研發的虛擬電廠(VPP),協助台灣達成淨零排碳的目標,深化智慧能源發展。  大亞積極拓展光電產業,在Double E(Energy & Emerging) 引擎帶動下,逐步串連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儲存、與管理等五大領域技術布局,目前大亞已擁有68座太陽能電廠,累計裝置容量逾210MW,並有250MW的容量正在開發中。  大亞集團展示光電與儲能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包含全台首座百萬瓦級大型儲能不斷電系統及虛擬電廠的開發。UPS系統具備卓越的供電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台灣電力系統的穩健運作提供關鍵支持。而虛擬電廠透過智慧化資料收集、處理,監測旗下所有案場狀況,實現即時優化管理。  大亞集團電通事業群總經理莊博貴表示,大亞集團成為能源串接領導品牌的願景即是智慧能源的定義,利用智慧型手段自動自主處理能源生態系統的需求和供應,更是大亞能源鏈管理的內涵。能源產生的部分,大亞今年預計將達到250MW的太陽能裝置容量,未來目標預計每年平均增加50MW。  大亞積極配合政府政策與台電需求,先後完成4座儲能案場,合計13MW,並加入台電調頻輔助服務,光儲合一案場。此外,大亞計畫開發自有虛擬電廠(VPP)系統,整合各地儲能案場資源和運作狀況,將能源的生產、儲能及用電做最佳化管理及預測。

  • KPMG攜新創 探討金融科技趨勢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攜手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舉辦的第十屆為期三天的「KPMG Startup Boot Camp:金融科技」,聚焦於金融科技應用趨勢,並邀請產學界專家進行分享。  KPMG安侯建業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協同主持會計師簡思娟表示,從2023年第二季發表的《創投脈動》中觀察到全球大型後期投資交易仍舊相對冷清,但仍有例外包含總部位於美國的金融科技新創Stripe籌集68億美元、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快時尚零售新創Shein籌集20億美元、總部位於美國的人工智慧新創Inflection籌集13億美元。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引起關注,金管會提出「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的新計畫研擬,針對金融業應用AI的核心原則及指引,都讓新創企業看到一些機會,但是在投入前仍須關注規定及投資市場變化。  上海商銀數位金融處處長謝碧芬分享,金融場景應用應為金融科技新創產品中的其一服務,而非全部的服務範疇,CloudSpace不只是新創與上海商銀共創場域,還期待與新創公司成立敏捷式團隊加快數位副品牌之推動。  第十屆「KPMG Startup Boot Camp金融科技應用」最後一天的新創團隊路演活動,更邀請到五位創投及產業專家擔任講評人,依序是500 Global分析師李峻賢、Amazon Web Services BD Manager of AWS Startups鄭凱富、KPMG安侯企管副總李祖康、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彭政杰協理、金石新創投資副總經理曾怡璋,以及多家法人創投機構共襄盛舉,讓新創團隊充分展現自身實力,也與更多潛在投資人及合作夥伴交流。

  • 《美股》焦點股:甲骨文盤後重挫、Adobe估季報亮眼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商業軟體業者甲骨文上季財報,淨利為24.2億美元,年增率達56%,每股經調整後的盈餘達1.19美元;同時,營收為124.5億美元,年增8.7%。不過,甲骨文盤後股價卻一度大跌10%左右。甲骨文指出,上季雲端服務整體營收年增13%至95.5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94.4億美元。  ●美國快遞公司UPS表示,已與工會簽訂的新勞資協議,薪資以及福利等項目,將以3.3%年均複合成長率的速度增加。UPS指出,2023下半年支出將被此新協議所影響,預估增加5億美元,特別是營利方面,之後會慢慢沖淡。盤後,UPS股價無明顯變化。 ●將於美東時間14日盤後公布業績的Adobe,市場預估這家科技公司將表現強勁,上季營收可望達到48.2億美元,年增率為10%。同時,經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3.98美元,可望比去年同期成長17%  ●在紐約交易的中國大陸電動車業者蔚來汽車,將於15日正式發布新車款EC6電動車。消息一傳到美股,蔚來美國ADR收漲近3%。蔚來汽車在美股表現不錯,過去6個月以來,股價已經大漲約20%。

  • 亞馬遜重啟貨運服務 與UPS、聯邦快遞再度正面交鋒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com)近日重新啟動先前在疫情初期停止的外部貨運服務,再度與聯邦快遞(FedEx)和UPS(United Parcel Service)正面交鋒。 亞馬遜18日證實已在美國本土推出亞馬遜貨運(Amazon Shipping)。該服務可處理亞馬遜網站和其他網站銷售的商品。發言人表示,商家若要符合貨運服務條件,必須同時在亞馬遜網站上販售商品。 亞馬遜過去曾高度仰賴UPS和聯邦快遞提供的送貨服務,但由於近年來建立起自家龐大的運輸網,包括數百個倉庫和越來越多的小貨車、飛機和長途運輸卡車後,使得亞馬遜逐漸減少對兩家快遞業者的依賴,並在2018年創辦亞馬遜貨運服務,不過先前疫情期間因為大量訂單湧入,使得讓服務一度喊停。

  • 美物流巨頭勞資協商出爐 苦吞「史詩級加薪」 台積電、福特都很抖?分析師曝最慘結果

    美國宅配物流大廠UPS勞資協商落幕,拍板17%的鉅額加薪幅度,全職員工時薪跳增至25.75美元(約824元台幣),卡車司機年薪更達17萬美元(約544萬元台幣),彰顯美國當地勞權意識高張,不僅尚在談判中的3大車廠加薪案,資方屈居下風,分析師認為財測恐下修;而被缺工困擾導致建廠延宕的台積電,則因成本增加、員工難管,成海外布局的最大挑戰。 根據UPS與國際卡車司機工會(IBT)的調薪談判結束,雙方簽下「史詩級合約」,全職卡車司機年薪與福利高達17萬美元,甚至超越科技業工程師。《INSIDER》就報導,大幅調薪消息傳出後,不僅Google搜尋量飆升至69%,Indeed等職缺搜尋論壇上,關於UPS送貨司機的搜索量也暴增50%。 UPS執行長Carol Tomé則在財報會議上表示,調薪合約預計在2周內,也就是最快8月核准生效,並據此調降公司全年營收和獲利目標。 此外,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與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等3大車廠的勞資協商,現在仍在進行中,現行的勞資合約將於9/14到期,UAW要求比照3大車廠執行長過去4年的加薪幅度,至少加薪4成。 由於工會揚言,一旦破局就發動罷工,甚至驚動美國總統拜登介入,在14日發出聲明,敦促雙方合作達成公平協議,試圖避免2019年時,通用罷工停擺近6周的惡夢重演,但有分析師指出,勞資雙方對薪資看法差距難縮小,下個月罷工可能性攀升。 花旗分析師麥克利(Itay Michaeli)估計,若工人罷工2周,將各影響通用、福特息稅前獲利(EBIT)各約13億美元、16億美元,若罷工持續5周,衝擊還將擴大到34億美元與40億美元,若罷工期再拉長,缺車等銷售端的衝擊,將自10月中旬起浮現,2大車廠恐被迫調降財測。 此外,台積電的亞利桑那新廠,同樣因勞工問題而傷透腦筋,不僅勞資關係劍拔驽張,導致建廠進度延宕1年,原本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缺工問題,已經相當嚴重,整體缺口上看100萬人,現在又在其他產業高薪磁吸下,人力供給恐更加緊俏。 就有分析師認為,美國工會相當強勢,成本增加、員工難管理,是台積電海外拓展要面臨最大的挑戰,畢竟外國人不可能配合休假日臨時加班,即使多派台灣人赴海外工作,也只是墊高營運成本,以台積電赴美設廠為例,成本至少貴50%,最後反映在半導體訂價,恐再助長通膨氣焰。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專家傳真-創業和新創大不同 你不可不知的Startup

     台灣一年新成立的公司約6萬多家,對比台經院FINDIT平台統計每年約400家新創公司成立,有著巨大的差異。「創業」與「新創」在經營的策略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創業可以是開個手搖飲料店、咖啡店、小餐廳,與新創Startup要求短時間「成長」有著明顯的區隔。  Y Combinator創辦人Paul Graham寫過一篇「Startup = Growth」,很好闡述了對新創公司的定義,最重要關鍵就是「成長」,新創必須從零開始做到大,並在短時間實現高速成長。  創業開一家咖啡廳和新創做一個社交工具、搜尋引擎是明顯不一樣的,假設你開一家咖啡廳,以附近辦公的上班族為主,那客戶群體就是有限的;或進一步再營造成網紅拍照熱點,就有遠道而來的觀光客,不過規模仍然是有限的,成長也因此受限制,好處是不用擔心與其他地區咖啡廳相互競爭。如果開的是連鎖咖啡廳,可以選擇星巴克模式,開數百家以上的連鎖咖啡廳,這個模式將會面臨很多競業競爭及管理挑戰,但本質上並不存在要把公司持續做大的壓力。  如果是網路服務的新創業者,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實現高速成長。網路創業存在一個「Network Effect」,概念是一種產品或服務,會隨著用戶人數增加,價值也會提高。如果想打造一個社交工具或搜尋引擎,將理解到這個世界不會存在活躍使用的1,000個社交工具或100個搜尋引擎,每個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就一 至二個,搜尋引擎也就一至三個。  對於新創公司的創業者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快速做大規模,搶到第一,實現利基市場壟斷。如果經營的是一家新創公司,創業者的管理能力、招聘員工及組建完整團隊、產品獨特性乃至與股東及整個資本市場的關係,都和獨資創業開個咖啡廳明顯不同。  身為新創公司的執行長,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型態將產生劇烈改變,會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但必須犧牲些東西去交換,可能是休閒興趣,甚至是甜蜜的家庭時光。除此之外,本身必須不斷學習、接受並處理挑戰與挫折,不斷迫使自己成長,讓自己不會成為公司發展的天花板。  釐清「創業」和「新創」不同,就可以理解創投只投資高速成長的新創公司,因為決定一家創投報酬關鍵,就是要投到那一至二家最好的公司。創投本質是不允許投資「小而美」公司,如果你只打算開個幾家連鎖咖啡廳,每年賺個幾百萬,對創投投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想拿創投投資,就必須追求高速成長並實現壟斷,這也是創投追尋的「Power Law」理論,將目標放眼市場上前1%能取得大部分利潤的新創公司。  不管有什麼創業想法,首先問自己,「我做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事?我要追求怎麼樣的生活?我要實現的夢想和目標?我需要用什麼去交換?」台灣絕大部分創業項目(>90%),在事業本質上其實不需要找創投投資,也不一定要走上規模化和IPO之路。以終為始,你必須想清楚創業的動機與目的,才能展開這趟創業的奇幻旅程。

  • UPS勞資談判達成協議 罷工危機解除

    美國物流巨頭優比速(UPS)25日與代表34萬員工的工會Teamsters談判勞動合約,達成暫時性協議,工會威脅8月初大罷工的危機解除。 繼鐵路、航空公司、西岸碼頭工人之後,UPS勞資協商順利落幕,堪稱美國運輸業勞團又一次的勝利。有缺工環境及輿論力挺作為後盾,運輸業勞工手握有力的談判籌碼。 工會透露,根據勞資達成的協議,UPS既有全職及兼職員工今年時薪再加2.75美元,合約到期前時薪增幅將達7.5美元。新合約尚待工會成員批准,預訂8月3日起表決。 照智庫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估算,UPS若罷工10天,恐造成美國逾7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8月1日大罷工要是成真,也會重創每天處理全美2,000萬件包裹的UPS,顧客將流往聯邦快遞(FedEx)等競爭對手。FedEx目前亦與機師工會陷入勞資談判僵局。

  • UPS罷工代價高 估損70億美元

     美國快遞巨擘優比速(United Parcel Service,UPS)與工會談判觸礁,工會揚言即將發動罷工,智庫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AEG)估計,UPS快遞司機若停擺十天,經濟損失高達70億美元,這將是「百年來代價最高的罷工行動」。  總部位於密西根州的AEG預估,一旦工會啟動罷工,UPS顧客將損失40億美元,直接薪資損失逾10億美元。UPS員工曾於1997年發動罷工15日,當時造成商品供應大亂,使得這家全球最大包裹快遞公司約8.5億美元的損失,部分顧客流失至對手聯邦快遞(FedEx)。  國際卡車司機工會(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IBT)代表UPS約34萬名勞工,包括司機、包裹處理與裝載員,每日處理包裹量約占全美四分之一比重。  專家警告,一旦罷工,將使數百萬件商品延遲運送,例如亞馬遜的訂單、電子零件、救命處方藥等,屆時供應鏈陷入混亂,運送成本大增,甚至可能引發通膨升溫。  IBT與UPS談判觸礁,揚言倘若無法達成協議,將於7月31日舊合約到期後號召罷工。  AEG執行長安德森(Patrick Anderson)表示,若罷工發生,「消費者幾天內就感受到衝擊」,並提到他的分析還沒有納入重大疾病所須的藥物因運送延宕、造成病患生命威脅的相關成本。  工會與UPS談判的關鍵點在於加薪要求,尤其是約占UPS一半人力的兼職人員,其中資深兼職員工最是不滿,他們的薪資僅略高於新進員工,後者因就業市場吃緊而薪資大幅上揚。  Stifel分析師Bruce Chan表示,UPS面臨兩個不利的選擇,一是任由罷工承擔損失,二是接受工會要求,加重勞動成本,無論是哪個選擇,都會令UPS感到痛苦。

  • 百年來代價最高罷工 智庫估UPS罷工將損70億美元

    美國快遞巨擘優比速(United Parcel Service,UPS)與工會談判觸礁,工會揚言即將發動罷工,智庫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AEG)估計,UPS快遞司機若停擺10天,經濟損失高達70億美元,這將是「百年來代價最高的罷工行動」。 總部位於密西根州的AEG預估,一旦工會啟動罷工,UPS顧客將損失40億美元,直接薪資損失逾10億美元。UPS員工曾於1997年發動罷工15日,當時造成商品供應大亂,使得這家全球最大包裹快遞公司約8.5億美元的損失,部分顧客流失至對手聯邦快遞(FedEx)。 專家警告,工會所代表UPS約34萬名勞工,每日處理的包裹量大約占全美的四分之一比重。罷工將令許多商品延宕出貨,包括亞馬遜的訂單、電子零件、救命處方藥,屆時供應鏈陷入混亂,甚至引發通膨再升溫。

  • 碩天出貨唱旺 今年雙成長可期

     UPS廠碩天(3617)舉行股東會,會中通過去年財報和盈餘分配案,並且完成董監改選。對於今年展望,碩天表示,不斷電系統市場穩定成長,此外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系統也穩定出貨,今年營收、獲利將會雙雙成長。  碩天於4日已完成可轉債競拍,發行總面額12億元,發行價格107.64元,將於16日起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碩天13日開盤跳空大漲,隨即攻上漲停鎖死,終場就以漲停價238元作收,續創波段高點,成交量約1,725張。  碩天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和盈餘分配案,2022年合併營收112.18億元、年成長26.61%,每股稅後純益14.09元,每股將配發5元現金股利。股東會也完成董事改選,四席董事分別為智遠投資代表人郭瑾、寧遠投資代表人何濓洵、先越投資代表人李建進、呂理達,三席獨立董事則是王錦燕、歐陽盟、柯柏成。  碩天表示,企業採購設備加速朝向數位化發展,進而增加不斷電系統產品的需求。預期不斷電系統相關產品、以及電力電源管理需求仍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公司以提高獲利為目標,加大營收和市占率的增長力道。  碩天近年來切入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系統,而且透過北美系統客戶打入資料中心應用,產品比重逐年提高、達25~30%,隨海運價格逐步回穩,公司擴大菲律賓廠產能,以降低中國產品輸美的關稅干擾。公司也看好雲端服務、資料中心及儲能市場需求成長,電源管理及電力保護扮演角色日趨重要,帶動不斷電電源系統產品需求持續增溫。另外數位辦公、數位學習、數位娛樂等模式成為新常態,也加速企業雲端轉型進程,雲服務為企業營運所需,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產品需求提升,成為公司營運成長動能。  碩天不斷電電源系統營收比重仍在50%以上,專注於不斷電系統自有品牌CyberPower的經營,目前CyberPower品牌之銷售版圖遍及全球逾100個國家,是北美市場第二大UPS品牌。

  • 《盤前掃瞄-基本面》7封測廠5月營收締新猷;網通股H2看旺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0.725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3.5分,成交值為9.87億美元。 2.集中市場09日融資增為1871.84億元,融券減為327094張。 3.集中市場09日自營商買超24.36億元,投信買超21.23億元,外資買超68.67億元。 4.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封裝測試族群5月營收普遍較上月小幅增長,目前已公布業績者,包括日月光、力成、京元電等7家業者營收寫下今年單月新高,顯現產業逐漸脫離谷底態勢;整體而言,封測廠第2季整體營收可望小幅回溫,下半年在庫存去化及旺季效應帶動下,營運彈升可期。 5.科技業景氣冷淡,但網通族群在全球持續進行網路通訊升級及建置下,表現相對穩健,近日各網通股陸續公布5月營收,除了月營收維持穩健成績外,統計至5月為止,主要網通廠包括智邦(2345)、中磊(5388)、仲琦(2419)、明泰(3380)等今年以來累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雙位數成長,整體網通產業下半年及全年營運仍可望維持成長表現。 6.不斷電系統(UPS)廠旭隼(6409)董事長謝卓明表示,今年受到客戶調整庫存影響,UPS營運展望相對保守,歐洲能源市場今年也放緩,太陽能逆變器(Inverter)出貨也有一些影響。不過長期來看,UPS市場穩健,Inverter需求持續成長,明年整體營收可望恢復成長動能。 7.錼創科技-KY(6854)受惠於5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9日股價罕見亮燈,終場漲幅雖收斂,仍勁揚近8%,收在108.5元,據錼創表示,5月營收因按完工比例認列的turn key(統包專案)工程收入,推升營收表現。 8.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5347)公布5月合併營收31.39億元,在上月營收衝高後,5月合併營收呈現雙減表現,持續反映公司先前指出,雖有部分客戶晶圓需求增加,但整體終端市場需求仍疲弱的情況,公司預估,第二季營收仍可望較上季呈雙位數增長。 9.PCB墊板廠鉅橡企業(8074)公告5月營收,月增13%,達9,900萬元,寫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不過鉅橡強調,PCB供應鏈下單仍保守,目前還是以短急單為主,相較去年同期備貨量能減少。 10.健身器材產業營運現轉機,體育署6月起發放青春動滋券,可望帶動運動風氣,間接提升國內健身器材需求,加上歐美健身房後疫情時代掀起設備更新潮,健身器材外銷商機引爆,健身器材三雄喬山(1736)、岱宇(1598)、力山(1515)下半年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 UPS需求熱 旭隼碩天吃補

     不斷電系統(UPS)需求熱,旭隼(6409)5月營收出爐、月營收維持在19.44億元的高檔,月增7.4%、年減6.85%。碩天(3617)5月合併營收約10.82億元,和前一個月相當、年成長23.12%,連續兩個月營收站上10億元大關。  碩天第二季營運報喜,近期股價走揚,8日大漲6.35%作收,收盤價209.5元,續創波段新高,成交量放大到6,029張。旭隼則是受到高價股走弱的拖累,8日股價在盤下震盪,終場下跌4.74%作收,收盤價1,910元,成交量約353張。  不斷電系統產業穩定,不過因為客戶先前因為擔心缺料拉高的庫存水位需要時間調整,而且2022年第二季、第三季基期相對高,旭隼預期第二季營運表現會略遜於2022年同期,但是相比第一季仍有兩位數的成長。旭隼產品結構來看,其中UPS營收比重約69%、太陽能逆變器(PV Inverter)營收比重約24%,隨著再生能源裝置量攀升,公司在太陽能逆變器和儲能產品的銷售也持續成長。  碩天專注於不斷電系統自有品牌CyberPower的經營,目前CyberPower品牌之銷售版圖遍及全球逾100個國家,並且深耕北美市場多年,為北美市場第二大UPS品牌。碩天近年來切入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系統,而且透過北美系統客戶打入資料中心應用,該類產品比重逐年提高,隨著海運價格逐步回穩,公司擴大菲律賓廠產能,以降低中國產品輸美的關稅干擾。  碩天4、5月營收跳升到10億元大關之上,5月合併營收約10.82億元,和前一個月相當、年成長23.12%。近年受惠於5G產業及能源業景氣上揚,雲端服務、資料中心及儲能市場需求成長,電源管理及電力保護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帶動不斷電電源系統產品需求持續增溫。此外,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產品需求提升,也成為推升公司營運成長的動能之一。  碩天第一季不斷電電源系統營收比重54%,資料中心電源26%,電源保護及管理設備15%,可攜式電源轉換器約占4%。其中資料中心電源產品較前一季成長超過40%,不斷電系統出貨也小幅成長。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