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UCI

的結果
  • 馬斯克笑了!昔日勁敵加入特斯拉充電陣營

    美國豪華電動車廠Lucid過去曾被稱為「特斯拉殺手」。但是在「西瓜偎大邊」的效應下,隨著越來越多車廠加入特斯拉NACS(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北美充電標準)充電規格陣營,Lucid終於也宣布成為其中一分子。 NACS最初是特斯拉的專用充電接口,如今已成為北美電動車行業的主流。Lucid執行長Peter Rawlinson曾在7月呼籲不要再使用特斯拉NACS,質疑有許多數據將被特斯拉掌握,但6日他卻透過公司聲明表示,「為我們的Lucid車主提供更可靠、便利的充電解決方案,採用NACS是重要的一步」。 Lucid表示,通過整合特斯拉的充電標準,從2025年起,Lucid新車出廠時就搭載特斯拉NACS充電口,現有車主也可透過轉接頭,使用特斯拉在北美超過1萬5000個超級充電站。 對於昔日勁敵終於還是「跪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忍不住在一位X(前身為推特)用戶分享相關消息時發言回應,「那一定是一顆難以下嚥的苦藥」,甚至還加上了一個「笑哭」的表情符號。

  • 台積電、英特爾 強強聯手 發表全球首款小晶片互聯

     強強聯手!英特爾於創新日上展示了世界第一個UCIe連接的Chiplet(小晶片)處理器。此晶片匯聚兩大晶圓代工廠尖端技術,分別將使用Intel 3,以及TSMC N3E的Synopsys(新思科技)UCIe IP的兩個小晶片,透過英特爾EMIB先進封裝進行連接。  台廠除了創始台積電、日月光外,還有六家公司也在UCIe聯盟之列,包括矽品、華邦電,IP公司則有世芯、創意、愛普,值得留意的是IC設計大廠聯發科也在名單之列,均致力推動 Chiplet介面規範標準化。。  聯發科指出,IC設計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成本,若從頭開始開發晶片成本將非常高,若能使用Chiplet則可大幅降低成本、搶攻市占。  小晶片先進封裝涉及不同次產業,生態系統龐大,台廠挾上下游供應鏈完整之優勢,率先卡位次世代技術,無論是源頭IP、IC設計乃至下游晶圓製造,在不久的未來,不同製程、IP的晶片融合在同一個封裝內,將會變得司空見慣。  UCIe聯盟由英特爾推動,匯集台廠台積電、日月光在內的十家國際級公司,於 2022年3月成立,據最新資料所示,UCIe聯盟成員已達120家以上。目前已更新至UCIe 1.1版本,已涵蓋2D、2.5D(EMIB、CoWoS、FOCoS)封裝架構標準,3D封裝則尚未推出。  目前英特爾Sapphire Rapids和新發布的Meteor Lake處理器都採用了小晶片設計,但仍使用英特爾專有介面和通訊協議;不過,英特爾已宣布,將在下一代Arrow Lake處理器之後,開始採用UCIe介面,屆時又將帶起迭代商機,台廠率先投入之公司將可望受惠。

  • 《盤前掃瞄-國外消息》銀行族群走低;美股全收黑

    【時報-台北電】國外消息:  1.銀行族群走低,美股全收黑  美股3大指數下跌,調降美國10家中小型銀行業者信用評等的信評單位穆迪,示警商辦不動產相關風險外,同時指出美國銀行業正面臨多重壓力,故引發恐慌性賣壓。高盛以及摩根大通領跌,交易代碼為KRE的SPDR標普區域銀行ETF也下挫1.28%。國際快遞業者UPS上季營收較預期差,同時下修全年營收預估。迄今,美企財報其實好的多於差的,以標普500來說,成分股中已有86%公布財報,其中80%業績較預期佳。美股最新收盤行情,道瓊跌158.64點或0.45%,收35314.49點。那斯達克跌110.07點或0.79%,收13884.32點。標普500跌19.06點或0.42%,收4499.38點。 2.穆迪:美10家銀行降評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調降美國10家銀行信用評等,並警告紐約梅隆銀行、道富等一些美國大型銀行也在可能處於降評審核階段。穆迪強調,籌資風險以及獲利走弱,使銀行業者的信用實力面臨考驗。  3.日本薪資連15衰,退出寬鬆難  日本政府公布6月實質薪資連續15個月下滑,名目薪資增長也出現放緩,顯示日本企業需要更多調薪,才能帶動經濟成長循環,並讓日銀(央)考慮退出超寬鬆政策。  4.願景基金首獲利,軟銀迎曙光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8日公布,截至6月底止首季度財報,儘管意外出現連三季虧損,但科技股回升帶動其重要投資工具「願景基金」(Vision Fund)投資收益逾千億日圓,終止該基金連虧五季局面。軟銀股價8日回升1.5%收7,022日圓。軟銀首季虧損4,776億日圓(約33億美元),市場原先預期獲利750億日圓。跟去年同期虧損3.163兆日圓相較已大幅減少。  5.業績遜色,Lucid堅守全年產量  美國豪華電動車廠Lucid於7日公布第二季財報顯示,上季營收不如市場預期、淨損擴大。但該公司重申今年產量目標維持不變,同時表示擁有充足現金支應直到2025年的生產計畫。

  • 業績遜色 Lucid堅守全年產量

     美國豪華電動車廠Lucid於7日公布第二季財報顯示,上季營收不如市場預期、淨損擴大。但該公司重申今年產量目標維持不變,同時表示擁有充足現金支應直到2025年的生產計畫。  財報顯示,Lucid第二季營收達1.509億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9,730萬美元,但低於市場預期的1.75億美元。上季淨損達7.642億美元或每股虧損40美分,損失高於去年同期的5.553億美元或每股虧損33美分,亦不如分析師預估的每股虧損33美分。  儘管Lucid上季業績表現不如預期,但該公司6月透過發行新股成功籌資30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二資金來自於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這使得Lucid在流動性方面更具優勢,勝過資金短缺、遭遇零件短缺困難的同業。  Lucid財務長豪斯(Sherry House)表示,該公司第二季末總流動性達62.5億美元,包括55億美元的現金與其他信貸額度。此現金部位至少能支應公司營運至2025年。這意味著Lucid眾所矚目的新款休旅車可望如期於2024年推出。  Lucid執行長羅林森(Peter Rawlinson)表示:「我們生產能力並未受到限制,疫情期間遇到的供應鏈狀況大多已獲得解決,現在最大問題是能否賣出汽車,這是我們主要關注焦點。」  Lucid重申2023年全年產量目標為「高於1萬輛」。該公司2月時原本預估今年產量將落在1萬~1.4萬輛,但後來調整為略高於1萬輛。  Lucid7月時公布第二季交車量為1,404輛,與首季大致持平,比市場預期少約600輛。  Lucid5日宣布調降旗下Air車款售價,降價幅度從5,000美元到1.24萬美元不等,希望能夠提振需求並因應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發起的砍價競爭。

  • 《國際產業》特斯拉不講武德?Lucid執行長「一句話」宣戰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豪華電動車製造商Lucid周一發布財報,其交車成績不及市場預期且第二季營收表現欠佳,但仍維持全年生產目標不變,並表示手中握有足夠現金可從明年起開始生產備受期待的休旅車直至2025年。 Lucid預計於11月發表Gravity SUV,並於2024年推出。今年6月在大股東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主導下,Lucid順利發行30億美元股票。強勁的流動性使Lucid比起其他缺錢、缺料的電動車新創公司更具優勢。 執行長Peter Rawlinson表示,我們沒有因為製造能力而受限,現在供應鏈大多已走出新冠疫情時代,「使我們受限的是把車賣出去的能力,而這才是我關注的重點」。 Lucid表示,今年其汽車產量可望達到10,000輛,但第二季的交車量與第一季大致持平,約為1,404輛。 為了提振需求,Lucid上周六大幅調降其Air系列豪華電動車價格。Air Pure現在售價為82,400美元。 特斯拉Model S是Lucid電動車的直接競爭對手,今年以來價格已經大砍至88,490美元。來自特斯拉Model S的激烈競爭和不斷升高的借貸成本,使Lucid的成長前景面臨威脅。 Lucid財務長Sherry House表示,人們受到宏觀經濟氣氛的影響,因此我們將調降價格。他並表示成本降低讓公司得以做出這個決定。 儘管Lucid的庫存仍高,但執行長Rawlinson和財務長House沒有就這次降價會維持多久給出明確答案,也未回答如果需求改善,Lucid是否會維持優惠價格。 Lucid周一公布第二季營收為1.509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的1.7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虧損42美分,小於市場預期的每股虧損33美分。截至6月底,持有現金27.8億美元,較第一季底的9億美元大幅增加。 CFRA Research分析師Garrett Nelson表示,投資人似乎略過了營收不如預期,轉而聚焦流動性增加。

  • 《國際產業》又一家被特斯拉割喉 它產量大減、股價重挫12%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Lucid Group宣布第二季產量較前一季下滑,交車量則持平,受此打擊,該豪華電動車製造商周三股價重挫約12%。 這家獲得沙烏地阿拉伯支持的新創公司處境艱難,先是受制於供應鏈問題一直難以提高產量,後又有電動車一哥特斯拉在今年初發動價格戰使市場競爭加劇。 Lucid公布第二季交車1,404輛,只比第一季(1,406輛)少兩輛 。第二季產量較前一季大減6%,跌至2,173輛。 由於特斯拉發動割喉戰,以及受到利率攀升影響,Lucid在5月公布的第一季營收不如市場預期,並下修了2023年的生產預測。 CFRA Research分析師Garrett Nelson表示,我們仍然認為Lucid的成長故事「已經變調」,考量其位於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 Casa Grande)那座最新、最先進的工廠,其擴產速度尤其令人失望。 Lucid旗下的Air系列豪華電動轎車價格自87,400美元起跳,與馬斯克麾下特斯拉售價為88,490美元的Model S是直接競爭對手。 該分析師並表示,我們仍然認為,由於競爭日益激烈,Air系列為了刺激需求,需要大幅降價。 Lucid並宣布將於8月7日盤後公布第二季財報。

  • 《美股》焦點股:特斯拉、Alphabet、輝瑞、Lucid、PacWest、嘉年華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特斯拉遭高盛降評至「中性」,周一股價大跌6%。該電動車製造商今年來股價強勁反彈,帶動市值奔向1兆美元大關,但也引發部分分析師質疑其估值可能過高。 ●谷歌母公司Alphabet遭瑞銀調降評級至「中性」,股價下挫3.3%。 ●輝瑞(Pfizer)周一跌3.7%,該製藥公司宣布,由於參與臨床研究的患者出現肝臟酵素(liver enzyme)升高的現象,將停止開發一款實驗性的肥胖和糖尿病藥物。 ●Lucid Group漲1.5%,該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與英國超跑品牌Aston Martin達成協議,Lucid將取得Aston Martin約3.7%股份。 ●PacWest漲4%。私募股權投資公司Ares Management宣布已經從PacWest取得一筆價值35億美元的特種融資組合。 ●嘉年華郵輪(Carnival Cruise Line)第三季獲利預測不如市場預期,股價重挫7.59%。

  • 《國際產業》進軍中國? 美電動車廠Lucid證實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豪華電動車製造商Lucid Group中國業務主管朱江周四表示,該公司正準備進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知情人士透露,Lucid將以進口方式在中國銷售電動車,同時也考慮在中國本地製造生產。 朱江向路透社證實Lucid準備進軍中國市場,但他拒絕就是否將在本地生產發表評論。 Lucid上周宣布擬透過股票發行籌資約30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二將來自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IF)。 朱江表示,這筆資金將讓Lucid更快地將先進的電動車技術與產品體驗帶給這個產業和全球用戶,「中國也很期待」。

  • 《盤前掃瞄-國外消息》美債限有解;美股齊上揚

    【時報-台北電】國外消息:  1.美債限有解,美股齊上揚  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債上限法案,美國政府避免違約跨出重要的一步,現已送交參議院表決。美國5月ADP小非農就業人數遠超乎預期,且上周初次申請就業補助人數略低於預估。再者,市場臆測聯準會可能6月不會升息。利多充斥下,美股3大指數全部收紅,道瓊漲153.3點或0.47%,收33061.57點。那斯達克漲165.7點或1.28%,收13100.98點。標普500漲41.19點或0.99%,收4221.02點。 2.Fed大咖放鴿,挺6月不升息  即將成為聯準會(Fed)副主席的現任理事傑佛遜(Philip Jefferson)與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5月31日一致表示,傾向在本月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動。他們的鴿派發言,讓市場針對6月升息機率押注,從先前的近7成急降到3成左右。  3.就業市場緊繃,歐央升息壓力大  歐元區1日發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降至15個月低點,但由於4月失業率創下歷史低點,凸顯就業市場持續緊繃,意味歐洲央行短期間升息壓力仍舊沉重!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同日更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核心通膨已到頂,矢言將會繼續提高借貸成本。  4.丹麥首相演說,自爆部分講稿AI寫的  丹麥首相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31日國會發表演說時,自爆其演講稿部分內容,是由OpenAI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系統ChatGPT完成,令議員感到意外。  5.Lucid募資30億美元,沙國金主吃下三分之二  豪華電動車廠Lucid 31日表示,透過發行新股籌資約30億美元,其中將近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基金。受此影響,Lucid股價聞訊重挫逾7%。

  • Lucid募資30億美元 沙國金主吃下三分之二

     豪華電動車廠Lucid 31日表示,透過發行新股籌資約30億美元,其中將近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基金。受此影響,Lucid股價聞訊重挫逾7%。  Lucid指出,此次約有18億美元是向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私募,其餘則是透過公開發行新股所得。PIF持有Lucid約60.5%的股份,在新一輪募資後持股結構大致維持不變。  Lucid提到,募集資金將作為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資本支出與業務支出。  PIF以大約18億美元買進Lucid 2.657億股。由此換算,Lucid出售予PIF的每股價格大約6.8美元,低於31日收盤價7.76美元。消息一出,Lucid在1日盤前股價已跌落7.6%至7.17美元。  新注入的資金對Lucid格外重要,這家電動車廠與其他同業一樣都面臨營運挑戰,受累於衰退疑慮導致銷售下滑,加上龍頭廠特斯拉的削價攻勢,使Lucid等電動車業者虧損不斷擴大,並且資金愈來愈吃緊。  資金管理公司Navellier投資長納維里爾(Louis Navellier)指出,「二次發行(Secondary Offering)的情況應該很OK,因為現在有許多聚焦ESG(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資金正在尋找投資目標。」  Navellier投資於電動車相關標的,但未投資Lucid。納維里爾說:「售股所得再加上沙國的資金,將可確保Lucid存活好幾年。不過他們必須迅速減緩燒錢率,現在美國市場上有許多電動車,對手正在降價競爭。」  截至第一季止,Lucid的現金與約當現金由前一季的17.4億美元銳減至9億美元。財務長豪斯指出,該公司約有41億美元的流動性,足以支撐到至少明年第二季。

  • Lucid募資30億美元 大金主為沙國投資基金

    電動車廠Lucid 31日表示透過發行新股籌資約30億美元,主要的資金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基金。消息一出,Lucid盤後股價重挫逾6%。 Lucid指出,此次約有18億美元是向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私募,其餘則是透過公開發行新股所得。PIF持有Lucid約60.5%的股份,在新一輪募資後持股結構大致維持不變。 Lucid提到,募集資金將作為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資本支出與業務支出。

  • 美電動車新創公司 深陷錢坑

     受到市場競爭加劇,Fisker、Nikola和Lucid公布慘淡業績,並陸續宣布削減產量等令投資人大失所望的消息,加深外界對電動車新創公司前景的疑慮,憂心這些業者在需求疲弱與價格戰壓力的雙重打擊下,表現將持續低迷。  受此打擊,Fisker與Nikola周二股價各重挫7%、13%,Lucid股價滑落6%。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一再削價競爭並增加產量,傳統車廠也推出平價電動車應戰,加上利率攀升,使得Lucid等新崛起的業者面臨資金吃緊的艱難局面。  電動車部落格Whole Mars Catalog計算出Lucid第一季每交付一輛車,就約合虧損55.4萬美元,並以此在推特向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提問,曾帶領特斯拉走出「生產地獄」的馬斯克回覆:「打造原型車容易,生產很艱難,要到達正現金流則令人很痛苦。」  Lucid上季生產2,314輛Air豪華電動車,燒錢8.357億美元,如今握有9億美元現金和約當現金,今年產量目標由原本預估的1萬到1.4萬輛下修至逾1萬輛。  CFRA研究機構分析師尼爾森(Garrett Nelson)表示,「許多新進電動跨界/休旅車款投入市場競爭,應該會影響到該公司的營收。」  尼爾森亦提到,隨著Fisker進一步量產,虧損可能會擴大。  Fisker上季每股虧損0.38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並且下調今年生產目標,由先前估的4.2萬輛調降至3.2萬到3.6萬輛。  電動卡車廠Nikola公布上季虧損擴大至1.69億美元,該季生產69輛車,燒錢2.4億美元,高於去年每季燒錢2億美元的水準。  為了因應需求不振,Nikola並宣布亞利桑那州廠房暫停生產以簡化組裝線,致力削減成本。財務長帕斯特里克(Anastasiya Pasterick)指出,「當前燒錢的速度讓我們的業務無法持續,我們尋求各種方法減少開銷。」

  • 電動車廠Lucid Q1業績不如預期

     豪華電動車廠Lucid周一公布第一季業績,該季淨損擴大,營收不如預期,電動車需求亦引發投資人擔憂,拖累股價重挫。  9日美股早盤Lucid股價大跌7.6%,報7.12美元。  根據Lucid公布,第一季營收達1.49億美元,優於去年同期的5,770萬美元,不過低於市場預期的2.099億美元。首季淨損達7.795億美元,或每股虧損43美分,損失大幅高於去年同期的8,130萬美元,或每股虧損5美分,亦不如分析師預估的每股虧損40美分。  Lucid執行長羅林森(Peter Rawlinson)透過聲明稿表示,Lucid今年計劃生產超過1萬輛電動車。相較之下,該公司在2月預估今年產量在1萬至1.4萬輛之間。羅林森表示:「電動休旅車Gravity將在今年稍晚亮相,預計明年開始生產。我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讓大家體驗Gravity。」  根據財報顯示,第一季末Lucid帳上現金約34億美元,信貸額度為7億美元,總流動性達41億美元。相較之下,Lucid在去年底約有44億美元現金和5億美元信貸額度。財務長豪斯(Sherry House)指出,目前的現金部位至少能夠支應公司到明年第二季。  Lucid近來亦努力保存現金,該公司在3月宣布裁員1,300人,約占總人力的18%,以降低支出。在此同時,Lucid持續面臨需求挑戰。Lucid在4月公布,第一季生產2,314輛Air電動車,但交車量僅有1,406輛,該公司歸咎於1月交車狀況遲緩,以及美國政府修改電動車購車補貼規定。  Lucid的電動車因售價過高,並不符合美國的7,500美元電動車購車補貼資格。

  • 業績低迷、削減產量 Fisker、Nikola等電動車廠股價重挫

    路透報導,Fisker、Nikola和Lucid近日公布慘淡業績、削減產量等令投資人大失所望的消息,加深市場對於這些電動車新秀前景的疑慮,擔憂在需求疲弱與價格戰的壓力下表現將持續低迷,使得上述業者股價周二聞訊重挫。 眼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一再削價競爭並且增加產量,傳統車廠也推出平價電動車廠應戰,Lucid等新崛起的電動車廠面臨更艱難的市況。 Nikola公布上季虧損擴大,並宣布亞利桑那州廠房暫停生產。Fisker與Nikola 周二股價各重挫7%、13%,Lucid股價滑落6%。 Fisker上季虧損超出分析師預期,並且下調今年生產目標。CFRA Research分析師尼爾森(Garrett Nelson)提到,許多新進的電動跨界/休旅車款投入市場,市場競爭升溫影響Fisker營收。

  • 特斯拉降價衝擊需求 Lucid今年首季淨損擴大

    電動車新創品牌Lucid周一(8日)公布今年首季財報顯示,上季營收不如預期、淨損擴大,原因在於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積極砍價策略導致該公司銷售承受壓力。 財報顯示,Lucid首季營收為1.494億美元,不如市場預期的2.099億美元。上季淨損為7.795億美元,高於前一年同期的虧損6.046億美元。 Lucid執行長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周一聲明表示,該公司2023年將按計畫生產超過10,000輛電動車。該公司先前預估今年產能為10,000輛~14,000輛。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