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鼎(6224)2021年併購德國漢高集團散熱事業部(TCLAD),隨著資源持續整合,下半年在成本、費用等持續改善,管理階層對下半年營收、獲利審慎樂觀,公司朝併購TCLAD前的獲利水平努力。 聚鼎14日舉行法說會,法人關注聚鼎的散熱事業,聚鼎管理階層表示,目前散熱主要應用在商用照明、電源轉換及高速運算(HPC),其中高速運算上半年受晶片短缺影響而趨緩,但HPC需求將持續存在,因此公司會把握相關市場,也會尋求機會介入半導體領域,目前有與半導體客戶接觸,但還需要時間。 聚鼎於2008年量產自有的散熱產品,2021年併購TCLAD,在歐美成立子公司,上半年合計TCB及TCLAD的散熱事業營收達44%,TCB因大陸車市內捲,比重降至8%,TCLAD占比達散熱的36%,散熱事業持續在生產、銷售、研發資源上做整合,下半年在成本、費用上可望進一步改善,管理階層對下半年的營收、獲利持審慎樂觀態度。 而在PPTC方面,隨著美系消費性品牌新機問世、手機換機潮,第三季的PPTC需求確實會高一些。 聚鼎第二季本業虧損收斂至200萬元,在業外獲利挹注3,300萬元之下,單季稅後純益3,8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45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6,500萬元,年增47.73%,每股稅後純益0.76元。
據Business Korea消息,LG Display決定將其8.5代廣州液晶顯示器工廠,出售給TCL科技旗下的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CL華星),此舉或導致LG Display今年的LCD市場份額,由2023年的6.2%下降至4.2%,預計2027年將下降至1.8%。 8月1日,TCL科技公告,TCL華星被確定為LG Display廣州工廠的優先競買方。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TCL科技集團8月1日正式公告成為樂金顯示廣州廠股權的優先競買者,後續TCL華星光電將與樂金就本次交易事項作排他性談判及商定交易協定。TrendForce表示,若收購順利完成,將有助華星光電提升市場話語權,並拉抬前三大廠的LCD電視面板供給面積市占率至近70%。 根據TCL科技公告,若華星光電能完成後續程序,將取得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70%股權和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TrendForce指出,由於樂金顯示廣州廠為其生產電視的大本營,這項收購案除了有助華星光電加強市場話語權,也將迎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TrendForce表示,若華星光電順利取得LGD廣州廠產能,則有望策略性加速推升市場電視面板尺寸;從更廣泛的角度思考,TCL集團品牌也有望在獲得更多資源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市占率。然而,華星光電取得樂金顯示廣州廠後,如何維持廣州廠既有客戶、尋求更多客戶資源,將成為其首要的重點挑戰。 近兩年LCD電視面板產能集中度持續上升,京東方、華星光電和惠科光電等前三大廠試圖讓LCD電視面板產業在今年走出泥沼。 TrendForce表示,2025年夏普Gen10產線將關閉,加上華星光電併購案若順利完成,也需要一段時間整合,都有利明年重整產業秩序。此外,先前樂金顯示在OLED市場的佈局,使得其財務壓力驟增,預計出售廣州廠區取得資金後將全力衝刺相關投資,以應對其主力客戶的需求。
TCL科技集團8月1日正式公告成為LGD廣州廠股權的優先競買者,後續TCL華星光電將與樂金就本次交易事項作排他性談判及商定交易協定。TrendForce表示,若收購順利完成,將有助華星光電提升市場話語權,並拉抬前三大廠的LCD電視面板供給面積市占率至近70%。 根據TCL科技公告,若華星光電能完成後續程序,將取得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70%股權和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TrendForce指出,由於樂金顯示廣州廠為其生產電視的大本營,這項收購案除了有助華星光電加強市場話語權,也將迎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TrendForce表示,若華星光電順利取得LGD廣州廠產能,則有望策略性加速推升市場電視面板尺寸;從更廣泛的角度思考,TCL集團品牌也有望在獲得更多資源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市占率。然而,華星光電取得樂金顯示廣州廠後,如何維持廣州廠既有客戶、尋求更多客戶資源,將成為其首要的重點挑戰。 近兩年LCD電視面板產能集中度持續上升,京東方、華星光電和惠科光電等前三大廠試圖讓LCD電視面板產業在今年走出泥沼。 TrendForce表示,2025年夏普10代產線將關閉,加上華星光電併購案若順利完成,也需要一段時間整合,都有利明年重整產業秩序。此外,先前LGD在OLED市場的佈局,使得其財務壓力驟增,預計出售廣州廠區取得資金後將全力衝刺相關投資,以應對其主力客戶的需求。
大陸顯示器大廠TCL集團1日公告獲得LG顯示器廣州廠的優先競買權,不過雙方仍須就交易案討論後續協定,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若收購順利完成,將有助TCL集團提升市場話語權,並拉抬前三大廠在LCD電視面板供給市占率至近7成。 根據TCL公告,將由旗下子公司華星光電進行後續交易事宜,將取得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70%股權和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於LG顯示廣州廠為其生產電視的大本營,若完成收購市占率將進一步提高。 TrendForce認為,若華星光電順利取得LGD廣州廠產能,有望策略性加速推升市場電視面板尺寸,TCL集團品牌也有望在獲得更多資源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市占率;由於2025年夏普Gen10產線將關閉,加上華星光電併購案若順利完成,也需要一段時間整合,都有利明年重整產業秩序。 不過LG賣出廣州廠並非放棄顯示器市場,主要是在OLED面板市場的佈局,使得其財務壓力驟增,預計出售廣州廠區取得資金後將全力衝刺相關投資,以應對其主力客戶的需求。
【時報-台北電】TCL科技2024年第一季實現營業收入399.08億元,年增1.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2.40億元,年增7.89億元,經營現金流淨額65.97億元。 TCL科技表示,筆電面板目前價格相對穩定,上半年出現結構性小幅漲價。長期來看,在需求側,AI浪潮可望催化筆電終端需求成長;在供給側,國內廠商的高世代線優勢產能可望持續取代海外低效產能,供給側結構會進一步改善。 IT業務是TCL華星成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隨著廣州t9產線順利爬坡,公司IT業務快速發展,顯示器出貨排名提升至全球前三,其中電競顯示器市場份額全球第一,筆電和車載產品按計畫完成品牌客戶導入並逐步放量。公司並規劃於武漢投建一條5.5代印刷OLED實驗線,目前正在進行產線設備搬入、安裝與調試工作,預計2024年內可實現小批量量產。(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陸股表現分化,滬指盤中探底回升翻紅,創業板指則開低走低,跌幅超過2%。 TCL中環預告2023年度淨利潤同比下降29.60%-38.40%,其中第四季度預計虧損13.88億元-19.88億元。消息一出,光伏股嚇壞,嘉寓股份、TCL中環、晶澳科技、愛旭股份等近十股跌停。 CPO概念股陷入調整,劍橋科技、易華股份跌停,中際旭創、聯特科技等多股大跌逾10%。 中字頭個股持續大漲,中遠通、中郵科技、中視傳媒、中電港、中公高科、中國交建等十多檔個股封板。電力股異動拉升,百通能源、深南電A、杭州熱電漲停。 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0.3%,報2918.81點;深成指跌1.08%,報8667.73點;創業板跌2.31%,報1643.67點。(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TCL電子今日公佈2023年全球出貨量資料。受惠於公司持續推進「TCL+雷鳥」雙品牌策略以及「中高階+大螢幕化」路線,並對Mini LED技術加大投入以鞏固細分市場創新優勢,2023年TCL智屏全球出貨量達2,526萬台,較去年成長6.2%;其中,第四季TCL智屏出貨量年增5.4%,季增20.5%,出貨規模穩定成長。 而隨著全球彩色電視產業的高端化和大螢幕化趨勢持續演進,TCL大尺寸智屏全球出貨量的穩步增長。2023年65吋以上TCL智屏全球出貨量年增35.3%,出貨量佔比亦較去年同期上升5.3個百分點至24.6%,平均尺寸從48.4吋較去年同期提升至51.1吋。 此外,2023年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升幅達180.1%,量子點智屏全球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升幅亦高達116.1%。 TCL電子未來將持續推動「全球化」與「科技化」發展策略,透過積極落實「智慧物聯生態」全品類佈局,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終端企業。(編輯:張嘉倚)
繼京東方近日傳出在四川成都砸下人民幣(下同)630億元,建設大陸首條、全球第二條第8.6代AMOLED顯示器件生產線後,大陸面板大廠TCL華星也傳出將在湖北武漢建5.5代印刷OLED產線,以及第6代柔性OLED模組擴產項目。 集微網24日報導,湖北省省長王忠林23日在武漢與TCL集團創辦人、董事長李東生座談交流。座談後,兩人共同見證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TCL集團簽署「下一代印刷OLED新型顯示技術試產線及第6代柔性OLED模組擴產項目合作協定書」。協定專案擬建設第5.5代印刷OLED顯示面板試產線和年產能1,000萬片模組生產線,建成後可望在印刷顯示技術和產品上實現全球領先。 報導稱,近年來,TCL華星積極布局印刷OLED技術,在印刷OLED技術領域可用發明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12月,全球首條印刷OLED顯示幕生產線在TCL華星武漢工廠開始設備搬入,後續將進行設備調試,計畫於2024年Q4量產出貨,將主要生產用於IT、醫療等行業的顯示螢幕。 報導稱,印刷OLED技術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螢幕生產技術。OLED顯示面板由基板和發光材料組成。目前生產OLED面板主流採用的蒸鍍工藝,是在一大型密閉設備內,將固體發光材料透過高精金屬掩範本蒸發到基板上,材料利用率較低,且需要真空、高溫環境,對設備工作環境要求高。
一年一度全球科技產業盛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12日落幕,2024年會展焦點延續由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引爆的AI趨勢,以及電腦品牌廠新推的AI PC等,並延伸到其他消費性電子,尤其是電視。這次中國TV品牌廠來勢洶洶,TCL的展區面積高達1672平方公尺,直追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龍頭廠三星的2000平方公尺。 目前全球電視品牌版圖,根據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2023年在電視面板價格大漲後,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排名依序為三星電子、海信、TCL、LG電子及小米,其中海信及TCL受惠於成本優勢,去年出貨量年增逾1成,也推升市占率分別來到13.8%及12.9%,直逼三星的18.5%。 「現在中國品牌已經不再只是靠價格競爭了,隨著技術提升,中國品牌在高階市場也是積極布局,讓大家都不敢小看他們的企圖心。」一家電視品牌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 為了擺脫中國品牌廠的追擊,三星這次主打Neo QLED 8K與4K智慧顯示器,透過全新的產品核心NQ8 AI Gen3,進行8K影像升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特別將AI技術用在偵測人眼,將使用者習慣聚焦的場景置於前景,讓圖像更加逼真立體。 另外三星與LG以不約而同地秀出透明產品,不過三星主要是展現其Micro LED面板,來跟OLED、LCD螢幕進行比較,LG的4K OLED電視Signature OLED T則是首款無線傳輸產品,利用外部的Zero Connect Box將訊號傳輸到電視,再由Alpha 11 AI處理器進行訊號處理。而為了要減少環境光源干擾,LG還是在底座設有一個特製布幕,必要時可以升起。法人指出,秀技術的成分大於實用程度,市場接受度還有待觀察。 中國品牌廠TCL則是秀出QD-Mini LED巨幕電視,螢幕尺寸達115吋,搭載了其自行研發的Mini LED畫質增強晶片AiPQ ULTRA,透過AI技術提升影像畫質。而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受訪時指出,「今年的攤位面積相較於第一次參展時的9平方公尺,就像我們的電視產品越來越大。」 海信則是推出110吋的MiniLED電視新品UX,特別的是,搭載用戶位置識別算法及杜比全景聲,根據空間及揚聲器位置進行自動優化,提升聆聽體驗。以及厚度小於14mm,目前最薄4K Mini LED電視75UX。 相較之下,原本的領導品牌日系廠商則沒有將主力放在電視,像是索尼則是集中在遊戲領域,執行長水野泰秀(Yasuhide Mizuno)還使用 Sony PS5遊戲手把,將與Honda合資共同開發的電動車AFEELA 開上舞台,不過索尼的重點還是透過AI改善座艙體驗。「至於遊戲手把開車,肯定是不能直接用在開車上路,但確實是一個創意十足的噱頭。」產業分析師表示。 夏普(Sharp)則是運用CE-LLM(CommunicationEdge-LLM)邊緣人工智慧科技,推出了一款平面虛擬解說機器人,透過互動式對話介紹展覽內容。至於Panasonic發表了2款旗艦OLED電視包括 Z95A及Z93A,搭載最新一代 HCX PRO AI MKII 處理器,將原本1080P或2K的畫質,提升到4K。 法人指出,AI電視其實是來自於智慧電視(Smart TV)的延伸發展,主要發展方向還是在畫質、聲音、收集用戶收視習慣等,以達到觀賞的最適化,儘管各大品牌巧妙各有不同,但是不難發現,利用AI提升畫質似乎是大廠最常見的技術應用,但三星的偵測人眼跟海信的聲音優化,則更具競爭力。 「這場電視戰爭,中國品牌挾著零組件紅色供應鏈優勢,讓韓廠壓力山大,甚至韓媒也直言,中國則正在以超越韓國為目標,如果不做出改變,一切都將輸給中國。」產業分析師這樣觀察。 更多 CTWANT 報導
TrendForce調查顯示,三星電子、海信、TCL、LG電子和小米等前五大電視品牌,合計市占率攀升、預估首次達62.3%,而海信和TCL挾成本優勢,出貨量成長超過1成,市占率分別成長至13.8%和12.9%。此外,通膨影響買氣,但低價電視異軍突起,白牌出貨逆勢成長、年成長率約9.1%,市占率來到16.7%。 TrendForce強調,2023年全球電視需求受高通膨影響,高價商品即便降價也難刺激買氣,導致以中高階機種為銷售主力的國際品牌出貨衰退。 2023年在電視面板價格大漲後,品牌間分化更為顯著,前五大品牌依序為三星電子、海信、TCL、LG電子和小米,合計市占率預估首次達62.3%。而白牌出貨年成長率約9.1%,市占率來到16.7%,主要受惠北美通路品牌自2022下半年開始推出低價電視,吸引消費者先購買後順帶採購其他商品的策略。 2023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估年減2.3%,年出貨量不到600萬台的品牌商,其市場明顯遭受前五大品牌和白牌擠壓,出貨量和市占率雙雙受到衝擊,出貨量低於300萬台的中間品牌,在營運上將面對更艱困挑戰。 三星和LG電子擁有集團面板廠在量與價的支持,得以快速提升市占率,穩居領先位置。但隨中國面板產能大幅擴張、主導全球電視面板的供給後,對品牌議價能力也隨之增強。 2024年除三星電子對中國面板廠採購比重將從今年55%、減少至38%外,其餘品牌仍有超過一半面板採購來自中國面板廠。 由於電視面板占電視整機生產成本比重約45~60%,面板廠為確保基本營運而採行控產制價的策略,不論是電視品牌或是代工廠,僅能藉由優化包含背光、機構、主板和電源板等電子零組件來降低整機成本。 海信和TCL不僅國內外都設有in-house工廠,持續提高本土零組件比重,控制生產成本。電視代工廠中MOKA、BOEVT和HKC為擴大代工規模,除與集團面板廠策略聯盟,近年將觸角延伸至墨西哥、越南等海外市場,省去進口關稅,藉此獲取更多代工訂單。
2023年全球電視需求持續受到通膨影響,在消費者可支配所得有限的情況下,高價商品即便降價促銷也難刺激買氣,導致以中高階機種為銷售主力的國際品牌出貨呈現衰退。據TrendForce調查顯示,僅海信和TCL挾成本優勢,出貨量逆勢成長超過1成,市占率也分別成長至13.8%及12.9%。 TrendForce表示,目前電視面板產能仍處供過於求,需求低迷的情況下,有效掌握上下游供應鏈資源才能提高電視的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因此,供應鏈垂直或水平整合不僅是現階段面板、品牌和代工廠拓展市占率的關鍵,也是2024年電視品牌和代工廠出貨維持成長的基礎要件。 2023年在電視面板價格大漲後,品牌之間分化狀況更為顯著,前五大品牌排名依序為三星電子、海信、TCL、LG電子和小米,合計市占率預估首次達62.3%。而白牌出貨年成長率約9.1%,市占率來到16.7%,主要受惠於北美通路品牌自2022下半年開始推出低價電視,吸引消費者先入內購買後順帶採購其他商品的策略。由於2023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估將年衰退2.3%,出貨量不到600萬台的品牌,其市場明顯遭受前五大品牌和白牌擠壓,出貨量和市占率雙雙受到衝擊,出貨量低於300萬台的中間品牌在運營上或將面對更艱困的挑戰。 過去電視品牌大廠三星和LG電子擁有集團面板廠在量與價的支持,得以快速提升市占率,穩居市場領先位置。但隨著中國面板產能大幅擴張,市場價格競爭力增強,在不堪虧損下,韓系面板廠選擇退出供應鏈,而韓國電視品牌必須轉往與其他面板廠的合作,其中也包括提高對中國面板廠電視產品的採購比重,不過隨著中國面板廠主導全球電視面板的供給能力提升之後,對品牌的議價能力也隨之增強。根據TrendForce調查,2024年除了三星電子採購策略大幅減少對中國面板廠的依賴,採購比重將從今年55%,減少至38%,其餘品牌仍有超過一半的面板廠採購量來自於中國面板廠。 由於電視面板占電視整機生產成本比重約45~60%,倘若在市場需求持續疲弱的情況下,面板廠為確保公司基本運營而採行控產制價的策略下,不論是電視品牌或是代工廠僅能藉由優化包含背光、機構、主板和電源板等電子零組件來降低整機成本。其中,海信和TCL不僅國內外都設有in-house工廠,並持續透過提高國內零組件廠商比重,控制最佳生產成本,以提高品牌產品銷售競爭力。而電視代工廠中MOKA、BOEVT和HKC為了擴大代工規模,除了透過與集團面板廠策略聯盟,近年陸續將觸角延伸至墨西哥、越南等海外市場,藉由省去進口至美國和歐洲的關稅,同時也藉此獲取更多代工訂單。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TrendForce調查顯示,儘管今年歐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溫,但高利率、大陸房市泡沫等因素,都壓抑電視需求。且今年電視面板價格大漲,品牌縮減大型促銷活動的規模,導致2023年電視出貨量下滑至1.97億台,年減2.1%。展望2024年,由於大型運動賽事舉辦,有機會支撐全球電視出貨微幅成長0.2%,但地緣政治衝突或其他預期之外的因素再次惡化,仍可能出現再次衰退。 TrendForce表示,今年以來電視品牌出貨呈現逐季增長,但第4季傳統旺季出貨季成長率僅有4.7%,不論成長力道或是出貨量都創下近10年新低,僅達5,455萬台,年減1.7%。自2021年下半年歐美疫情逐漸放緩後,我們觀察到2022年、2023年的第四季電視出貨量均出現明顯縮減,說明電視的需求已提前被透支,且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改變、經濟前景不明都成為電視出貨量難有所突破的原因。 雖然今年三星電子依舊穩坐電視出貨龍頭,出貨量預估達3,630萬台,但年減9.8%,市占率減少1.2個百分點,僅剩18.5%。今年三星電子受到歐美高通膨影響,中高階產品不論8K、Mini LED或是QLED等出貨均下滑。唯獨QD OLED受惠於集團SDC面板支援下,是今年唯一出貨成長的品項,年增153%,達89萬台,推升三星電子在OLED電視出貨市占率達16.6%。 第二、三名依序為海信和TCL,出貨量分別來到2,700萬台和2,620萬台,年增12.4%和16.3%。兩家中國電視廠透過在地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外,今年在外銷市場取低價搶市策略成功推升出貨量和市占率。LG電子今年在OLED電視銷售失利,年減近3成,整體出貨量年衰退7.4%,出貨量僅2,291萬台。 2024年預期在奧運和歐洲盃足球賽事加持下,有機會支撐全球電視出貨微幅成長0.2%,隨著面板廠採取控產控價策略奏效,預期電視面板價格再次低於現金成本的機會不大,TrendForce認為,這也意味著明年白牌的成長勢必受阻,成為明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大幅成長的障礙。同時,若全球經濟持續受地緣政治衝突或其他預期之外的因素再次惡化,不排除2024全年電視出貨量仍有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近年在美國政府連同盟友對中國晶片業實施封堵制裁下,中國業者紛紛走上自研晶片道路,但這條路並不好走。據業內爆料顯示,大陸家電大廠TCL科技集團旗下的晶片設計子公司「摩星半導體」已經就地解散。這是繼OPPO解散哲庫科技、魅族解散AR晶片研發團隊之後,又一家知名中企解散自研晶片團隊。 芯智訊22日報導,據摩星半導體內部員工爆料稱,11月21日上午10點,公司高管將所有員工集合到前台,直接宣布公司解散的消息,整個公司包括軟體、IC、甚至行政在內所有部門全部解散,賠償方案為N+1。 摩星半導體內部人員透露,21日當天,所有員工均已離開公司。此次裁員恐波及近百人,包括廣州總部幾十人,以及上海、深圳等分公司(即摩迅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和摩迅半導體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的幾十人。 官網資料則顯示,摩星半導體依託於TCL集團強大的產業、技術、市場背景,有豐富的落地場景支撐。重點布局領域包括智慧連接、AI影像處理、新型顯示技術,以及新型智慧感知交互的晶片設計。 從股權結構來看,摩星半導體的控股股東為TCL微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簡稱TCL微芯),持股77.78%。而TCL微芯則是由TCL科技集團和TCL恒時天瑞投資(寧波)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雙方各持股50%。 關於此次摩星半導體解散原因,有內部員工猜測,可能是因為人工成本太高,不堪持續燒錢負擔。據其爆料稱,此前摩星半導體從韓國、台灣等地以人民幣(下同)上百萬年薪聘請了很多工程師,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但是產品端卻沒有好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摩星半導體傳出解散消息的同時,TCL科技旗下的另一家晶片設計子公司TCL半導體也已經註銷。 早在2021年3月10日晚間,TCL科技就曾宣布擬與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TCL實業)各出資5億元,設立TCL半導體科技(廣東)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將成為TCL科技半導體業務平台,以晶片設計、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領域的產業發展機會進行投資布局。
大陸面板巨頭TCL科技日前公布,受惠於液晶面板價格止跌反彈,2023年第三季轉虧為盈,淨利為人民幣(下同)12.7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3.8億元),期內營收年增14.21%至479.6億元。 截至27日,年內TCL科技A股股價累計上漲11.63%。 第一財經報導,2023年第三季,以液晶電視面板為代表的主要液晶面板價格回升至盈利區間,TCL科技以TCL華星為主的半導體顯示(面板)業務持續推動產品高階化,期內營收256.8億元、淨利18.2億元,獲利大幅改善。 目前,全球液晶面板產業集中度正在提高,京東方、TCL華星、惠科約占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產能的6成。 面對2022年全球液晶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的情況,各大面板企業嚴格控制產能利用率,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自2023年3月開始修復上漲,同年第三季重新回到現金成本以上,至於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也逐步穩定。 TCL科技旗下另一業務是太陽能。2023年前三季,光電產業競爭加劇、價格下跌。TCL中環以大尺寸、薄片化、細線化等晶體晶片製程技術升級應對變化,前三季營收年減2.38%至486.5億元,但淨利年增19.9%至65.8億元。 展望第四季,TCL科技指出,進一步優化的競爭格局,以及基於合理商業回報的新發展態勢,將促進行業供需均衡和產業長期、有序、健康發展。大尺寸產品價格呈現季節性溫和波動,中尺寸產品價格趨於平穩,小尺寸受益於新產品需求帶動,目前產能高產率運轉並出現局部漲價趨勢,該公司預計第四季半導體顯示業務將繼續保持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