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CFI

的結果
  • 別再用過去眼光看長榮!年領股利200萬達人:3個理由買進

    長榮上午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息70元,除息時間將宣布,今股價小幅壓回,以下跌3.5元、153.5元作收。去年領息200萬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分享,長榮今年首季獲利50億,減資後EPS(每股純益)為2.38元,較去年同期衰退95%,今年要完全填息基本上不可能,但有3個理由讓他決定買進長榮。 第一個原因,「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長榮帳上現金4076億元,今年首季利息收入35.4億元,(2022Q4為34.4億),若Q2、Q3、Q4條件不變,那麼全年利息收入概為140億元,貢獻EPS6.6元,並且具備豐盈的現金家底能支持長榮有絶佳的條件,渡過未來多次的產業循環。 其次,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已結束持續下挫格局格,開始盤整,二線航商已出現虧損,長榮相較於同業有更優異的盈利能力。 最後,長榮船隊新穎,其中有80%船齡在10年內,對於2023年開始實施的國際海事(IMO)碳強度新規中,長榮有望較同業相對受到較小的衝擊,低耗能亦將反應在成本上,使得長榮具有更優勢的競爭力。 「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長榮海運在業界一直有不依循景氣波動,獨立評價造船計劃的習慣,往往令巿場不解。例如前一波全球貨櫃市場低迷之際,大多數的船公司都不太敢進場造船,長榮卻仍維持自有的營運節奏,危機入市持續造船及進行船舶汰舊換新計畫。時至今日適時地體現長榮在業界的高瞻遠見,令投資人不得不信,長榮在巿場評估及造船這事情上,定然有很專業的評估及成熟的決策體系。 「機會留給了作好準備的人」,「小股東的大投資」指出,才使得長榮在2019年Covid事件引發的供應鏈狂潮中,狠賺6千億。經此一遭,鞏固了長榮的體質。 「小股東的大投資」過去習慣用ROE%作為投資效益總指標,然而由下圖看來,歷史數據完全無法作為未來前景的參考。下圖為ROE%: 下圖為長榮海運在正常的產業循環區間股價圖,(數據自2000年到2019年) 下圖加入宅經濟效應後的供應鏈狂潮時期股價圖(加入2020~2022年) 由上二張圖,「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能否以長榮2019年以前的數據來評價現在長榮合理的價位?答案是否定的。 「小股東的大投資」指出,因為在供應鏈瘋狂後,長榮賺進了約6千億台幣,家境富裕了,條件自然不同,立基點也不一樣。只要經濟不崩潰,長榮在沒有賠掉6千億前,即便海運巿場載浮載沈,長榮的財務體質和2019年前的長榮已經大不相同,所以不能再以長榮2000年至2019年均價20.13元來思考長榮的投資價值與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小股東的大投資」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長榮、陽明訊號來了?「最懂海的男人」掀底牌:空手者可評估進場 「這樣做」獲利上看50%

    訊號來了?長榮將於明天(30日)舉行股東會,向來看航運景氣精準、被喻為「最懂海的男人」台驊投控董事長顏益財今表示,現在的航運股對投資人而言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美國線長約簽訂後,運價已經築地,未來大跌機率不高,有存股的人可以續抱,空手的人可以評估適度進場,只要不做短線,有機會獲利30%-50%。 台驊今舉行股東會通過分派2022下半年度現金股利5元,連同上半年已分配的5.18元,全年共計10.18元,配發率56.46%。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上周五(26日)最新報價出爐,終止連4周跌勢,上漲11.01點至983.46點,漲幅1.13%,主要航線除歐洲線續跌1.15%,地中海線、美西線、美東線均小幅回升,尤其美西線帶頭周漲5%最受矚目。 顏益財今表示,今年海運市場驚滔駭浪,以歐美線來看,5月初船公司合約價漲至1,500美元、現貨價調至1,300美元,6月再喊漲1,000美元,以他判斷,第2季不會比第1季差,第3季的傳統旺季有機會勝過第2季。他認為,過去第3季一向是歐美旺季,若是年底前俄烏戰火告一段落,運價應該會有一波反彈,但要回到疫情前水準並不容易,只能說現在在低檔徘徊,但要往下跌的機會也不大。 不過他也提醒,明年(2024)恐會是辛苦的一年,要到2025年海運市場才會慢慢恢復。 顏益財說,陽明配息20元,除息後股價大概剩下40多元,但淨值約在70多元,且陽明投資較少,和長榮同樣是滿手現金,光是美元存款利息就可挹注可觀獲利。 對於手上已經握有股票的人而言,顏益財說,可以繼續放著,空手者則可以適度評估進場,現在投資長榮、陽明風險相對低,只要不做短線,長抱2-3年,有機會獲利30%-50%。 ※免責聲明:本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航運股要回春?「最懂海的男人」吐8字 被套的先別賣 水鬼翻身時機曝

    去年疫情退去,航運股10年一遇行情也跟著返港告終,今年至今,SCFI運價指數比起去年初低了8成,股價也未見起色,不過,台驊投控(2636)董事長、「最懂海的男人」顏益財今(29)日股東會上表示,隨美國長約簽訂,運價應不會再跌,他也以8字形容當前航運股,建議空手投資人適度進場,抱個2、3年獲利應沒問題。 台驊投控今日召開股東會,顏益財針對航運市況進行預測,他表示,今年運價指數多在950至1000點附近盤整,反映的是終端需求持續低迷,現在航商為了紓解運價下跌壓力均對船艙、成本進行嚴控。 不過,顏益財也表示,隨5月美國線合約簽訂大致底定,美西線、美東線價格均基本回歸疫前水準,運價分別為1,500至1,600美元和2,500至2,600 美元,底部有撐;他研判,邁入第三季歐美傳統旺季加上俄烏戰爭有望止息,運價雖難返過去水準,但要在下探可能性也不大。 針對航運股,顏益財則認為,現在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表示,若想要配息,長榮、陽明要填息完成都要2、3年時間,但長榮配到70元,目前現金殖利率創紀錄達44.8%;而陽明目前股價60元,若除息大概剩40元,但淨值仍可維持在70幾元,且投資較少,現在滿手現金風險相對低。 因此,顏益財建議,若有存股的人可續抱,而空手的人可考慮適度進場,目前兩檔適合做長線,若能常抱2、3年,要獲利沒有問題。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SCFI翻紅 美西線漲5%最吸睛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26日最新報價出爐,小漲11.01點至983.46點、漲幅1.13%,為連續四周走跌後翻紅,主要航線除了歐洲線續跌1.15%,地中海線、美西線、美東線均小幅回升,尤其美西線帶頭漲,每40呎櫃運價周漲5.19%最受矚目。  另外,市場也傳出,地中海航運、達飛等大型航商發出美國線基本運價GRI漲價通知。6月1日起,每40呎櫃喊漲1,000美元,但部分貨代業者透露,26日通知漲500美元,實際漲不漲得成、能漲多少,市場看法分歧,下周才能見分曉。  有一派業者認為,要看船公司的信心,美國進口商、零售商持續去庫存,加上大型船公司加碼抽船控艙,美西線運價5月區間盤整,若守住1,300美元不破,有機會闖關漲一波。  另一派看法直指目前市場競爭白熱化,部分船舶美西線去程貨裝不滿,回程貨載也有限,只要大客戶有貨好談,壓抑運價反彈力道,部分船公司營運承壓,甚至瀕臨成本邊緣,不排除恐有船公司出現虧損。  第三季將進入傳統海運旺季,船公司都期待7、8月至10月陸續出現返校潮、年終節慶需求與補貨。此前,多家船公司不以拉高裝載率為主,寧可穩價不衝量。  據SCFI最新報價,上海到歐洲每20呎櫃運價小跌10美元至859美元,周跌1.15%;地中海線每20呎櫃運價小漲23美元至1,651美元,周漲1.41%,連續兩周微漲;美西線每40呎櫃運價上漲69美元至1,398美元,周漲5.19%: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小漲9美元至2,374美元,周漲0.38%;上海至南美桑托斯航點每20呎櫃運價續漲64美元至2,073美元,周漲3.19%。

  • SCFI翻紅 止步4連黑 水手見1景象卻大驚:丸子了

    最新SCFI(上海貨櫃出口運價綜合指數)今(26)日出爐,雖終止連4周跌勢,上漲11.01點至983.46點,周漲1.13%,但要留意的是,除SCFI續處千點之下,且全球空櫃產量暴跌71%,摔到3成不到,更見空櫃塞滿港口的殘酷景象,市場認為,在末端庫存未見消化之前,航運需求難反轉,仍得靜待第3季旺季的復甦契機。 本周主力航線運價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859美元,周跌10美元、跌幅1.15%;地中海線每TEU為1651美元,周漲23美元、漲幅1.41%;美西線每FEU(40呎櫃)1398美元,周漲69美元、漲幅1.41%;美東線每FEU運價2374美元,周漲9美元、漲幅0.38%。 海事研究諮詢公司Drewry數據顯示,首季20呎標準櫃產量年減71%,從106萬個驟降到30.6萬個,《金融時報》也報導,全球海運二哥馬士基的亞太區主管卡爾森(Anne-Sophie Zerlang Karlsen)受訪表示,公司還在出售或報廢更多的貨櫃,以處理過剩的狀況。 由於全球高達95%的空櫃由大陸製造,在航運公司需求下滑之際,也讓空櫃在港口堆積如山,以大陸貨櫃大廠中集集團為例,第1季獲利年減91%至1.6億人民幣,標準櫃銷售額年減77%,隨貨櫃貿易持續下滑,新櫃需求不足,中集股價也從2021年高點13.97元人民幣,至今呈現腰斬走勢。 WTO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全球出口增長停滯,表示貨櫃需求疲軟,據WTO上月預測顯示,今年商品貿易僅年增1.7%,低於2022年2.7%的增長率。 此外,今日召開股東會的陽明,對於海運市況,公司主管表示,隨供應鏈瓶頸逐步緩解,運能回復,加上將迎來新船訂單交付高峰,擔憂供需失衡擴大,坦言未來發展存尚有諸多挑戰,並指散裝市場同受全球經濟前景不穩影響,需求僅見微幅成長。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SCFI連4黑 水手哭喊「水底好冷」 土洋法人給看法 老手:解套等這時

    最新SCFI(上海貨櫃出口運價綜合指數)今(19)日出爐,連4周走跌至972.45點,周跌10.96點,跌幅1.11%。相較台股4個交易日狂噴約700點,長榮仍在150元上下,貨櫃3雄股價明顯狀況外,讓套牢水手們直呼水底好冷。 本周SCFI主力航線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869美元,周跌1美元、跌幅0.11%;地中海線每TEU為1628美元,周漲4美元、漲幅0.25%;美西線每FEU(40呎櫃)1329美元,周跌56美元、跌幅4.04%;美東線每FEU運價2365美元,周跌16美元、跌幅0.67%。 根據近期法人報告分析,美系外資摩根大通傾向偏多,依照Q1獲利、4月營收月增2%至223.36億元等兩理由,認為海運谷底已過期,漸迎旺季高峰,預期運價及需求6月底反彈,維持長榮買進評等,目標價193元。 但本土法人卻認為,美國線年度長約5月上路,去年美西線長約價每FEU約7~8千美元,今年摔到1300~1500美元,陽明、長榮長約優勢逐漸消失,且在船舶供給過剩下,獲利估逐季下滑,甚至不乏有船商出現虧損的可能性。 雖長榮、陽明將各發70元與20元股息,殖利率在台股中數一數二,但分析師多認為,順利填息的機率微乎其微,加上下半年海運市況尚不明朗,不建議投資人短線搶進。 若是已經套牢又錯過停損佳機的投資人,則建議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只有參加除息的一條路可走,領到股息後,就耐心等待下一次的海運周期循環,若持股時間拉長到2~3年,仍有一定的獲利空間。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窮得只剩錢!長榮「營收少1/4、獲利砍2/3」 達人一語揭損平關鍵

    航運三雄公布首季獲利,長榮以每股營運(EPS)2.38元高居冠軍,優於陽明0.97元及萬海-0.75元,不過神人級達人指出財報1地方有貓膩,長榮稅前淨利162億,稅後純益50.43億,有100億的價差,如果長榮的稅和陽明一樣是19.5%,那麼稅後純益應該在130億,EPS約6.13元。 各航線貨櫃航運價跌不停,貨櫃三雄首季獲利開獎,陽明第1季合併營收369.53億元,季減38.3%、年減65.3%,稅後純益34.01億元,季減74.5%、年減93.3%,EPS為0.97元,創十季新低。萬海首季合併營收255.58億元,季減35.3%、年減68.25%,稅後純益21.18億元,每股淨損0.75元,創單季最大虧損。 最受矚目的長榮首季合併營收668.27億元,年減60.8%、季減39.8%,不過首季毛利率22.15%,大幅優於疫情前水準,稅升稅前盈餘162億、稅後純益50.43億元,EPS達2.38元。 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第1季整體需求及市場運價下滑,影響首季業績表現,不過預料今年第1季運價為低點,從第2季開始逐步回升,對全年看法並不悲觀。長榮4月營收223.37億元,月增2.07%,法人估5、6月營收較4月小幅增加或持平。 有達人「秦暢秋」在股市爆料同學會整理今年首季和2021年首季營運表現差異,指出2021年長榮營業額902.37億,當時SCFI約2800點,CCFI約2000點,EPS為7.04,稅後純益387.2億;今首季營業額是679.22億,SCFI約950點,CCFI約1050點,EPS為2.38,長榮稅前淨利162億,稅後純益約50.43億,如果稅只佔跟陽明一樣的19.5%,那麼稅後純益應該將近130億,EPS約6.13。 值得注意的是,兩年間SCFI價格跌了2/3,CCFI跌了1/2,但長榮的營收只少了25%,稅後純益則砍了2/3(排除異常稅金計)。   達人說,2015/2016最慘時,SCFI跌到剩400點,CCFI剩700點,那兩年長榮也才各賠一塊多,那時的負債比是7X%,手上現金少得可憐。現在長榮負債比剩34%,整家公司窮到只剩下錢。   有人說長榮今年第1季很爛,但運價一樣爛,長榮大賺,陽明接近兩平,萬海小賠,結果賺最多的長榮被噹到亂七八糟,卻沒有人去噹陽明和萬海。 之所以出現營收和淨利跌幅不同,達人表示,主要是因為船商的獲利模式: 稅前利潤=運價差+附加費+業外-固定成本 運價差:23Q1的運價簡直爛到谷底,陽明近損益兩平,萬海虧損就可以一斑了。 附加費:林林總總不一而論。 業外:包括轉投資、匯差、利息等等。 固定成本:船員薪資、燃料費、各種規費等等。固定成本也不一定就固定,如果減班那成本當然會減少,會不會賺錢,其實看的是裝載率,裝越滿當然越獲利就越高。 達人說,當三雄中任一家出現虧損時,就表示船商的損益兩平線到了,但萬海不能做指標,因為它沒有加入聯盟吃了虧,陽明首季接近兩平,比較具有指標意義。 達人點出,最近運價又小幅回跌,美西幾乎回到2020年首季的最低點,美西和中國相關,中國起不來,美西好不了。美東好一點,但也處於相對低檔,難怪附加費加不上去。需求會再更低嗎?這只能看美國的臉色了,但要再低下去,估計船商是不可能賠錢接單的。 ※免責聲明:本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SCFI連三跌 歐美線運價跌深難守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連續三周走跌,12日報價續跌14.88點至983.41點,跌幅較上周擴大至1.49%,歐美主要航線,除了地中海線小漲0.5%,美西、美東、歐洲線分別下跌4.68%、0.63%、0.57%,多數近洋線運價跟著平盤整理。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透露,歐美客戶一面消化庫存、一面觀望市場,進口貨量保守,不足以支撐運價,尤其美國線需求疲弱,歐洲線都是上萬TEU大船營運,船舶要裝滿力有未殆,運價難守,船公司勢將持續調控艙位穩住運價不破底,靜待景氣復甦。  根據SCFI指數12日各航線報價,上海到美西每40呎櫃運價1,385美元,下跌68美元、跌幅4.68%;到美東每40呎櫃運價2,381美元,下跌15美元、跌幅0.63%。  上海到歐洲每20呎櫃運價870美元,小跌5美元、跌幅0.57%;到地中海每20呎櫃運價1,624美元,小漲8美元、漲幅0.5%。

  • 真航海王!長榮Q1財報洗臉航酸 2數據藏彩蛋 水手直呼:太神了

    貨櫃3雄Q1財報全數出爐,大哥長榮稅後純益雖年減95.02%至50.43億元,EPS創9季以來新低,但仍以2.38元稱冠,毛利率為22.2%。有資深水手分析,若扣除認列未分配盈餘稅,首季EPS其實高達6.63元,推估全年有機會賺逾2個股本,加上月成本約185億元,Q2有望續賺,上半年淡季獲利無虞,也讓不少網友直呼:阿榮太神了! 相較長榮EPS以2.36元稱霸,陽明Q1稅後純益34.01億元,季減74.5%、年減94.38%,EPS為0.97元,創10季新低;萬海更是3家唯一虧損者,Q1稅後淨損21.18億元,每股虧損0.75元,除連2季虧,也寫下單季虧損次高紀錄,僅次於2008年第4季的每股虧損0.78元。 有資深水手分析,長榮首季其實不止賺2.38元,因為去年EPS155元扣除70元股息後,未分配盈餘約85元,以今年得繳交5%稅率、Q1提前認列來看,等於先吃掉4.25元,單季實際應賺6.63元。 若Q2獲利與Q1相當,EPS約介於5~7元,Q3進入旺季後為8~10元,Q4下滑至6~8元,全年取中位數後,認為今年全年EPS應該有22元實力。 長榮總經理謝惠全先前曾表示,即使市場對今年海運市況悲觀,上半年來疲弱,多家公司Q1營收重摔6~7成,但強調「競爭力好的公司,還是可以有獲利」,如今Q1財報出爐,不僅符合他當時的預判,也印證長榮獲利確朝正向發展。 還有網友以Q1營收合計557.1億元推算,認為長榮每月成本為185億元左右,根據日前公布的4月營收223億元,推估月賺40億元,Q2應該不用擔心陷入虧損風險。 但也有網友認為,雖然Q1表現優於預期,但Q2起的獲利仍很重要,以目前股價扣掉70元股息後,除息參考價落在82元附近,填息坑很大,能否順利上演除息行情,還是一大考驗。 此外,還要留意SCFI連3周收黑,昨(12)日續跌14.88點至983.41點,周跌1.49%,海運業者透露,歐美客戶庫存尚待消化,貨主態度觀望,船商料將持續調控艙穩價,避免運價破底,現在談景氣復甦言之過早,研判運價恐要等到Q2末,或是Q3才會回溫。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SCFI連三周下跌 美西線跌幅4.68%最深

    上海貨櫃出口運價綜合指數SCFI連續三周跌勢,12日最新報價續跌14.88點至983.41點,跌幅較上週擴大至1.49%,歐美主要航線,除了地中海線小漲0.5%之外,美西、美東、歐洲線分別下跌4.68%、0.63%、0.57%,多數近洋線運價也跟著平盤整理。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表示,美國線需求持續疲弱壓抑運價,船公司勢將持續調控艙位穩運價,靜待景氣復甦,業界預估,景氣落底將延到第三季。 SCFI指數12日報價,下跌14.88點至998.29點。其中,上海到美西每40呎櫃運價1,385美元,下跌68美元、跌幅4.68%;到美東每40呎櫃運價2,381美元,下跌15美元、跌幅0.63%。 上海到歐洲每20呎櫃運價870美元,小跌5美元、跌幅0.57%,跌幅較上周收斂;到地中海每20呎櫃運價1,624美元,小漲8美元、漲幅0.5%。

  • SCFI連3黑!運價築底ing 閃見1訊號大驚:長榮老船長登船了

    最新SCFI(上海貨櫃出口運價綜合指數)今(12)日出爐,連3周走跌至983.41點,周跌14.88點,跌幅1.49%。雖貨櫃運價維持盤整築底走勢,但中環昨(11)日卻公告,以均價154.32元敲進2460張,搶先押寶貨櫃大哥第1季財報行情,讓網友直呼老船長再度上船是訊號。 本周主力航線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870美元,周跌5美元、跌幅0.57%;地中海線每TEU為1616美元,上漲7美元、漲幅0.44%;美西線每FEU(40呎櫃)1385美元,下跌68美元、跌幅4.86%;美東線每FEU運價2381美元,周跌15美元、下跌0.63%。 海運業界分析,歐美貨量未明顯增加,終端存貨仍在去化中,預料船商將持續調控艙位,以求穩住運價,而海運市況的落底時程,推估遞延至少1季至第2季,甚至不排除要等傳統旺季歐美補貨、年終節慶的新訂單到來,直到第3季才能回溫。 不過,長榮股價短線150元有撐,今日更逆勢收紅,而被網友戲稱台灣波克夏的中環,更持續透過子公司加碼,昨晚公告子公司中嘉國際投資在4/24~5/11期間,以154.32元均價買進2460張,交易總金近3.8億元,累計迄今共持有2781張長榮,金額為4.35億元,持股比例0.131%,搶先押寶長榮第1季有望獲利。 對中環再度出手搶當航海王,有網友表示,今年來中環短線進出都賺錢,成本價買在154元應該不會輸,也有人認為老船長再度上船,直呼訊號來了該留意;但也有人笑稱,在中環眼中,台股大概只有航運股跟長榮,實在很死忠、不離不棄是真愛,但也有人認為長榮股價一旦攀高到160元之上,中環可能就會賣光,今年做短居多。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萬海Q1每股虧0.75元 兩招因應海運挑戰

    萬海航運10日公告今年首季財報,合併營收為255.58億元,季減35.33%、年減68.25%,稅後淨損21.18億元,每股虧損0.75元。受到全球運輸需求疲弱、運價下滑的影響,萬海連兩季出現虧損。 萬海同步公布4月合併營收為81.31億元,月減7.08%、年減67.14%;累計前四月營收336.89億元,年減67.99%。 萬海表示,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從去年初高點5,109點,下滑至今年3月底923點,減幅達81.93%,使營運承壓。4月受假期較多及終端需求積弱等影響,貨量較上月減少,致使營收出現年、月雙減,隨SCFI指數5月初回升至998點,部分市場需求可望持續回穩。 展望後市,根據Alphaliner對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今年船舶供給成長8.2%,貨運需求成長為1.4%;明年供給成長8.9%,需求成長為2.2%,連續兩年呈現供過於求的挑戰。 對此,萬海兩方面加強因應,一方面視各市場經營變化,配置適合船型及調整航線來滿足客戶需求,包括深耕快速成長中的印度市場等;另方面,財務結構維持穩健,因應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及外在環境挑戰。原規劃今年資本支出15.5億美元(約台幣470億元),主要投資船舶、貨櫃、碼頭設備更新等。 萬海連著兩年不僅保留部分盈餘購買船舶等自有資產,去年此時董事會趁著低利率時期決議發行總額上限600億元的普通公司債,今年董事會也決議發行總額不逾100億元的無擔保普通公司債,以償還借款強化財務結構,截至去年底,期末現金與約當現金餘額1,718億元。

  • 萬海首季每股虧0.75元

     運價大跌、需求下滑,衝擊萬海航運(2615)首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255.58億元,季減35.33%、年減68.25%,稅後淨損21.18億元,每股虧損0.75元,萬海已連兩季出現虧損。  萬海10日也公布自結4月合併營收81.31億元,月減7.08%、年減67.14%;前四月營收336.89億元,年減67.99%。  萬海表示,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從去年初高點5,109點,下滑至今年3月底923點,減幅達81.93%,營運承壓。  4月受假期較多及終端需求積弱等影響,貨量較3月減少,致使營收出現年、月雙減。隨SCFI指數5月初回升至998點,部分市場需求可望回穩。  展望後市,Alphaliner對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今年船舶供給成長8.2%,貨運需求成長為1.4%。  明年供給成長8.9%,需求成長為2.2%,連續兩年呈現供過於求的挑戰。

  • 萬海Q1續虧 帶賽長榮陽明 神人3點分析 網卻嗨:V轉點近了!

    貨櫃3雄之一的萬海昨(10)日公告首季財報,合併營收255.58億元,季減35.33%、年減68.25%,稅後淨損21.18億元,每股虧損擴大至0.75元。由於萬海連2季虧損,市場擔憂長榮、陽明首季獲利不妙,貨櫃3雄今(11)日開盤股價接連落水,上市航運類股跌幅逾2%。 據Alphaliner對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今年船舶供給成長8.2%,貨運需求成長為1.4%;明年供給成長8.9%,需求成長為2.2%,連續2年迎接供過於求的挑戰。 對大哥長榮是否會被小弟萬海帶衰,有資深水手在知名股市論壇股市爆料同學會發文分析,首先從長榮2021與2022年合計每股保留盈餘高達157元未配來看,就算未來10年都賠錢,每年還有配息16元的實力,除非SCFI跌破2011年創指數後的2018年低點300點,等於從目前的998點附近再打3折,否則長榮都不可能出現虧損。 其次,從長榮4月營收223.37億元作參考,1年來SCFI跌幅達92%,多數外資跟投顧都預期4月營收將摜破200億元關卡,不料卻是跌破專家眼鏡,呈現連續2個月月增,營收有撐,連全球兩大海運龍頭馬士基、地中海都難辦到。 第3點則是除了早在1980年代就是船王霸主,長榮手中還持有不少集團小金雞,包括持股長榮航14.49%、約77萬6541張,以及持有40%、約2670張的榮運,除轉投資長榮航今年營運爆發,加上外資終結長達1個月賣超轉買,認為長榮Q1財報一旦出爐,有機會成為股價落底的V轉點。 但也有網友提醒,貨櫃航運人道走廊恐怕僅是短暫開放,別輕信萬海連虧就代表利空出盡,建議空頭市場下,水手們應趁迴光返照,快點下船逃命。還有網友認為,貨櫃航運獲利大幅縮水下滑是事實,從暴賺到賠錢更是警訊,畢竟高股息、高殖利率要能填息才有用,否則只是空歡喜一場。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SCFI運價小跌 最快Q2落底

     上海貨櫃出口運價綜合指數SCFI連續兩周跌勢,5日報價小跌1.44點至998.29點,跌幅0.14%,持續盤整築底的格局,歐美主要航線漲跌幅度都不超過1%,近洋線運價也跟著平盤整理。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原預估,運價落底會在第一季,但隨著歐美經濟放緩、貨量未明顯增加,勢將持續調控艙位穩運價,靜待景氣復甦,業界最新預估是,落底將延至第二季,不排除到第三季。  業界傳出,5月上路的美國線長約價,美西線每40呎櫃平均約1,400~1,500美元上下,美東線每40呎櫃平均約2,500~2,600美元上下。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通膨、戰爭等市場變數仍多,船公司因應歐美貨載需求疲弱,但要維穩運價,勢將一路抽艙、加價重複操作,直到第三季傳統旺季歐美補貨、年終節慶的新訂單到來。  SCFI指數5月首周最新報價,小跌0.14%至998.29點,本周跌幅較上周收斂。  其中,上海到美西每40呎櫃運價1,453美元,平盤;到美東每40呎櫃運價2,396美元,下跌22美元、跌幅0.91%。  上海到歐洲每20呎櫃運價875美元,小跌6美元、跌幅0.68%;到地中海每20呎櫃運價1,616美元,小漲7美元、漲幅0.44%。  對於海運後市,捷迅等貨代業者表示,終端存貨仍在消化中,未來碳排法規要求更嚴格,將有利運力供給減少,令今年供過於求的狀況緩和,但仍須觀察通膨、俄烏戰爭等變數的影響。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