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09:30,美股期指量大月份報價(20230106) 期貨指數(契約月) 指數 漲跌 漲跌幅(%) 小道瓊期(2023/3) 33763 +693 +2.1 小Nasdaq100期(2023/3) 11108.75 +288.5 +2.67 小S&P500期(2023/3) 3913.75 +84.75 +2.21
今年接近尾聲,美國年終的重頭戲為再次面臨聯邦政府關門問題及債務上限議題干擾,台股分析師認為,美股將呈弱勢震盪格局,激勵資金流入連結美股及台股的反向ETF避險,如國泰美國道瓊反1(00669R)、富邦NASDAQ反1(00671R)。 據外電報導,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在今年10月突破31兆美元,12月2日已經突破31.4兆美元的舉債上限,原本16日將面臨聯邦政府局部關門的危機,不過15日參議院以71票對19票,表決通過一項臨時支出法案,讓聯邦政府可繼續運作,但只有為期一周,必須在23日前的緩衝期來協商,並通過規模1.7兆美元的完整法案,否則屆時又須批准另一項臨時支出法案。 美國財長葉倫已經公開表示,美國國債市場可能出現崩潰,如果國會未能及時提高債務上限,可能引起美國的金融風暴。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認為,美國12月23再次面臨政府關門問題,並有債務上限議題干擾,本周美股將呈弱勢震盪格局,建議投資人逢高減碼持股。 近期連結美股、台股及日股的反向ETF交易熱絡,資金流入避險,如19日三大法人買超的有國泰美國道瓊反1、富邦NASDAQ反1、國泰臺灣加權反1(00664R)、富邦日本反1(00641R)、群益臺灣加權反1(00686R);至於元大S&P500反1(00648R)19日三大法人則現呈現小幅減碼。 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吳傳文曾在論壇中指出,歷史經驗顯示,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影響美股短期投資信心,例如2011年時,當時美股最高曾下挫達15.8%,經過近半年才反彈,對美股震盪的隱憂,投資人要謹慎留意。
【時報-台北電】美股止跌,費半指數的漲勢帶動台積電ADR上漲1.97%。台積電(2330)同步止跌,今(12月9日)跳空開高6.5元為478元接近五日線,台股同步開高,早盤電子股領軍,台股大漲逾百點至14687點,重回月線關卡以上但仍在短期五日線之下。 隨著中國防疫鬆綁、美國就業市場似有降溫跡象的影響,美股周四震盪走高,四大指數同步上漲,幅度介於+0.55%至+2.67%,其中科技股走勢較強。 道瓊上漲183.56點或0.55%,收33,781.48點。NASDAQ上漲123.45點或1.13%,收11,082.00點。S&P500上漲29.59點或0.75%,收3,963.51點。費城半導體上漲71.48點或2.67%,收2,744.73點。 周四華爾街股市收高,標普500指數連跌5天的跌勢止步。投資人將請領失業給付人數攀升的數據,解讀為FED可能很快放緩升息步伐的前兆。周五即將公布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下周公布的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應該能提供清楚的通膨情勢。 儘管周四反彈,但美股本周仍將收黑。 聯準會下周召開的政策會議仍是投資人密切關注的焦點,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這次將升息50個基點,力道較前四次的升息75個基點放緩,但可能無助於緩解經濟衰退的擔憂。 台股周四開平後壓回震盪,在電金權值股走勢偏弱,傳產股亦少有表現下,盤中指數一度回測14500點關卡,所幸台積電適時發揮穩盤作用,使跌幅收斂到百點以內,終場下跌76點(-0.53%),以14553點作收,失守月線支撐,乃11月4日以來首見。台股今日早盤重回月線,技術面轉好。 國票投顧表示,櫃買市場指數周四小幅收紅並持穩10日均線附近,可見中小型股表現仍強,部分集團股及族群持續受市場資金關注,年底前仍可留意題材股的作帳行情。 凱基投顧分析,周三集中市場未能守住上周三紅K低點14678點,周四跌勢延續失守月線,所幸暫時守住上周二紅K低點14449點,由於14449點為頸線支撐位置,本波回檔不宜跌破,若跌破將導致頭部套牢區形成,本波段漲勢也會因此遭到破壞,後市就可能引發更大幅度的回檔。目前操作先轉趨保守,持股不宜過高,避開線型轉弱個股,(編輯:沈培華)
生技產業過去一個月表現亮眼,原因來自多家生技公司財報結果正面且財測全面上調,傳達出生技產業基本面穩固訊息。就生技產業後市來看,法人表示,三利多將使生技業走中長多。 安聯投信表示,生技產業的創新技術為產業長期核心競爭力,可解決全球目前高度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尤其是具有顛覆式創新利基的族群或主題,即使是在波動市場下,仍具一定吸引力。 百達投顧說,有三個主要理由持續看好生技,第一個是併購案件,隨著大型藥廠失去專利保護,正在透過併購彌補營收缺口,將有利於中小企業生技股表現;第二點是新藥臨床利多,疫情進入下半場後,生技產業重回發展重心,未來幾年腫瘤學、罕見疾病與中樞神經疾病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在9%~20%之間,具有高度成長力。 第三點是價值面具吸引力,相較於全球股市,生技產業的本益比僅14倍,遠低於標普500的19倍。 NBI生技指數往往在11月至隔年2月表現佳,平均每個單月上漲2.1%~3.2%,是全年度最佳的連續上漲月份,其次為5月至7月。由於美國FDA審藥態度依舊樂觀,也有助支撐生技相關題材。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因為具有抗通膨與創新雙重特性,該類股長期報酬率相對其他產業更佳,且波動率較低,根據統計,美國S&P500指數自有分類以來,醫療產業年化報酬率為11.91%,僅次於科技產業的12.12%,明顯優於整體S&P500指數的9.79%。 另一方面,醫療產業指數的波動率僅14.5%與S&P500指數的13.4%差異不大,僅高於必需性消費產業及共用事業,相較於科技產業長期波動率21.5%,醫療生技業堪稱為「高成長、低波動」產業。 江宜虔指出,醫療生技業的優勢也在今年明顯呈顯,年初以來醫療類股相對抗跌,且在S&P500成分股中,醫療產業整體獲利超越市場預期8.5%,預料在新藥研發、併購潮持續,以及部分生技公司股價仍被低估的環境下,有助於提振投資氣氛,帶動醫療生技產業指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