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Q4

的結果
  • 蔚來大幅下調Q4交付預期 股價急跌一成

    大陸造車新勢力指標廠蔚來宣布,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在12月於大陸主要城市爆發,蔚來面臨著交付和生產方面的挑戰,以及某些供應鏈限制。蔚來指出,現時預計2022年第四季將交付38,500輛至39,500輛汽車,此前預期為43,000輛至48,000輛。這意味交付上下限調低幅度為10.5%至17.7%。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蔚來現逆市跌近一成,報79.6港幣,創近一個月低。 蔚來指出,雖然公司團隊一直努力在各個方面保持持續運營,但仍未能充分達到公司的全部能力,特別是涉及用戶參與的交付和登記環節受到干擾,故調低今季交付展望。 另外,蔚來在12月24日舉辦了NIO Day 2022,推出了智慧電動旗艦轎跑SUV EC7和全場景智能電動旗艦SUV全新ES8,交付預期將分別於2023年5月和6月開始。

  • 人行:Q4近5成民眾認為「就業難」逾6成願多儲蓄

    中國人民銀行28日公布第四季對銀行家、企業家和城鎮儲戶的三份調查問卷報告,報告顯示,49.1%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61.8%。企業家和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比上季均有下降。 從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看,第四季,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23.5%,比上季下降3.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3.7個百分點。其中,53.7%的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冷」,45.5%認為「正常」,0.8%認為「偏熱」。 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17.4%,比上季下降2.5個百分點。其中,有33.2%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正常」,比上季減少4.2個百分點;有66%的銀行家認為「偏冷」,比上季增加4.6個百分點。 對下一季,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預期指數為29.3%,高於本季11.9個百分點。同時,銀行貸款需求有所上升。數據顯示,第四季,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59.5%,比上季上升0.5個百分點。 此外,根據人行在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第四季,居民收入和就業感受指數均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收入感受指數(居民對當前收入的滿意度以及對物價波動的反應)為43.8%,比上季下降3.2個百分點。其中,10.8%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比上季減少1.3個百分點,65.9%的居民認為收入「基本不變」,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23.3%的居民認為收入「減少」,比上季增加5.2個百分點。收入信心指數為44.4%,比上季下降2.1個百分點。 就業感受指數為33.1%,比上季下降2.3個百分點。其中,8.9%的居民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2%的居民認為「一般」,49.1%的居民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或「看不準」。就業預期指數為43%,比上季下降2.4個百分點。 同時,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有所增加,佔61.8%,比上季增加3.7個百分點。未來三個月,醫療保健、教育以及社交文化和娛樂是居民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

  • 元晶Q4營收、獲利看好

     太陽能廠元晶26日法說會,執行副總廖偉然表示,隨著大陸矽料產能開出,矽晶片價格回落,再加上搶裝潮助威,第四季營收、獲利看好。預期明年矽晶片價格將逐季走低,對於獲利有助益。此外,除了美系客戶,近期日本客戶也來台探詢,海內外接單看好,預期明年出貨量上看1GW。  元晶今年受惠於太陽能市況熱絡以及新產能開出,今年前三季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7.72%、來到61.7億元,但是因為先前低價長單出貨損及毛利率,前三季毛利率僅約6.3%,營業利益約1.16億元,稅後純益約6581萬元,稅後每股純益約0.14元,相比去年同期則是轉虧為盈。  受惠於年底搶裝潮,元晶11月營收衝上9.98億元,年成長13.8%、月增42.98%,預期12月營收仍將維持在高檔。隨著低價訂單出貨告一段落,而且中國官方保供穩價等相關單位介入約談上游廠商,使得矽晶片價格回落,預期第四季毛利率將回升到正常水準。  廖偉然表示,到今年10月為止台灣的太陽能安裝量約1457MW,11月、12月搶裝潮全力衝刺,而且到明年4月,申請遞延安裝都算是在今年,預估全年全台的安裝量可望接近2GW。2025年目標累積安裝量要拼20GW,所以接下來每年要維持在3.3GW以上,才有機會達標。  元晶今年出貨估計大約600MW,明年還有新產線投產,太陽能電池產能將提升到1659MW、模組產能可達1368MW,公司的接單策略是一半大單、一半中小型訂單,估計明年出貨量可望達到800MW~1GW。  台灣太陽能需求強勁之外,太陽能廠今年也積極搶進海外市場。元晶手握美國T公司和S公司訂單,廖偉然表示,美系客戶小量出貨已經結束、明年進入中量,隨著台灣開放邊境,美國和日本客戶都來台接洽。台灣的太陽能模組雖然比較貴,但標榜適合海島型氣候,鋁框比較厚,抗風、防鹽害,獲得日本客戶青睞。  此外,中國供應商持續開拓矽料產能,第四季也開始反映在市場上,今年第四季價格跌了20%,預期明年價格持續走低,到了第三季甚至下探10美元以下。材料成本降會反映在報價上,不過購料到出貨有時間差,對於毛利率還是正向。

  • 曜越 Q4營收亮眼可期

     顯卡換代助攻,曜越(3540)11月營收回溫,順利兌現下半年營收季季高的承諾,在今年基期偏低下,曜越對明年展望偏審慎樂觀,樂看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好。  電競設備品牌商曜越揮軍下月初開展的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展示其電競機殼、ATX 3.0電源供應器、智能電競桌與散熱風扇新品,隨著輝達(NVIDIA)新版顯卡RTX 40系列上市,曜越順利揮別新舊交替的尷尬氣氛,買氣也隨之水漲船高。法人指出,曜越10月及11月合併營收已達6.54億元,與第三季營收7.51億元的差額僅餘0.97億元,第四季營收寫下今年單季新高已是十拿九穩,間接兌現了曜越董事長曜越董事長林培熙在今年7月曜越單車旗艦館開幕典禮上的預期,當時他就曾表示,「最壞的狀況就是現在」,待揮別陰霾後,今年下半年一定會比上半年好,應可恢復逐季成長的態勢。  展望明年,曜越指出,新舊顯卡改朝換代後,也從而激發出新的買氣,雖然通膨的壓力仍在,不過,影響力道似乎有走疲的跡象,近日似乎有感受到壓抑買氣後的爆發力,再加上寒假將近,伴隨著旺季來臨,業績有機會再升溫,對於明年第一季的表現寄予厚望。  曜越不單認為明年第一季營收繳出年增表現唾手可得,就連談到明年全年的展望,曜越也很有信心的表示,「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好」。

  • 億泰 Q4力拚轉虧為盈

     億泰(1616)第三季本業獲利遭匯損全數侵蝕,致使第三季及前三季均虧損。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由貶值轉升,有助於第四季回沖匯損,期盼第四季轉虧為盈,今年至少損益兩平。  億泰預期,明年景氣可能與今年相當,明年營運持平,越南廠未來規劃在當地申請上市。  第三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進出口商際遇大不同。億泰第三季合併營收10.41億元、營業利益0.26億元、匯兌損失0.78億元、每股虧損0.28元,無法與去年同期每股獲利0.12元相比。  億泰前三季合併營收28.20億元,營業獲利0.66億元、匯損1.11億餘元,本期淨損0.48億元,每股虧損0.26元。前11月合併營收33.95億元,年成長19.55%。20日法說會說明營運概況及未來展望。  億泰表示,2021年承接台電標案7億多元,2022年起交付25KV低壓電力線纜,陸續接獲輕軌、台電鐵路號誌更新標案,2022年台電標案尚未計算,初估應該與2021年相當。至於民間台商回流建廠,受景氣影響,訂單持平。  億泰越南廠前三季受疫情影響,營收減少而出現虧損。台灣廠第四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由貶轉升,有機會回沖第三季認列匯損,第四季盼轉虧為盈,全年至少損益兩平。  億泰法說會宣布,持續研究開發多項特殊規格電纜產品,區隔市場,增加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銷售比重,提高獲利能力。建立越南當地產品的經銷網絡,積極爭取當地台資企業建廠與公營機構標案,擴大營業規模,增加未來投資效益的成長力道,完成當地申請上市掛牌的目標。

  • 權證市場焦點-健喬 Q4旺季營收看增

     製藥廠健喬(4114)受惠三大重磅藥品營收表現強勁,推升11月、今年前十一月營收雙創新高,11月營收4.01億元,月增0.2%、年增31.6%。專家指出,第四季進入流感旺季,呼吸道用藥愛克痰銷量將維持高檔,且心血管及呼吸道藥物也進入銷售旺季,將挹注營收繼續成長。  健喬獲利成長同樣出色,10月稅後純益4,500萬元,年增58%,每股稅後純益(EPS)0.14元,今年前10月純益翻倍、至6.84億元,年增191%,EPS達2.1元。  健喬NAC化痰藥熱銷,目前也取得中國許可證,正洽談授權中。法人表示,健喬明年本業呼吸道用藥將於中國上市,業外則有多家子公司營運好轉,在積極拓展市場,並以買藥證、併購與本業成長等多引擎並進,營收規模可望進一步放大,也看好集團明年獲利將優於今年。  *【權證投資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 中橡Phenix廠停產 衝擊Q4獲利

     國際中橡(2104)15日代美國子公司Continental Carbon Company(簡稱CCC)公告,旗下Phenix廠預期無法於今年底如期完成與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簽訂和解協議的相關環保設備建置,可能必須暫停營運,將造成CCC總產能減損3成,相關客戶訂單將改由Ponca廠及Sunray廠等其他兩個廠的產能支應,對整體營運影響不大,惟Phenix廠停產必須提列資產減損約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可能影響中橡今年第四季獲利表現。  中橡為台泥集團子公司,是全球第六大碳黑廠,CCC(美國大陸碳煙公司)則為中橡持股66.67%的美國子公司,負責操盤美國營運。  中橡15日公告,為遵循美國空汙法,CCC於2015年3月與美國環境保護局簽定和解協議,約定應於今年12月31日前,在CCC轄下Ponca廠、Sunray廠及Phenix廠建置完成AQCS相關環保設備,以符合對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懸浮粒子等排放標準之規定。  惟受疫情影響,Phenix廠的環保設備建置工期有所延宕,且考量國際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如果繼續建置,尚需投入超過約1億美元,經評估後,決定擬不繼續建置Phenix廠的環保設備,啟動備案,改由Ponca廠和Sunray廠支應產能,調整集中北美產能,以提升產能利用率。  中橡表示,CCC仍持續與美國環保局溝通中,希望申請展延及修改計畫,倘若今年底到期前未能取得EPA同意展延,CCC將主動暫停Phenix廠生產營運,CCC將減損約3成的總產能。  Phenix廠停產後,產能缺口會由Ponca廠及Sunray廠支應填補,客戶訂單不受影響,沒有履約疑慮,對CCC整體營運無重大影響。不過在財務方面,Phenix廠停產必須提列資產減損約1,200萬美元,中橡將依持股比例認列,可能拖累今年獲利表現。  受俄烏大戰推升碳黑上游石化原料成本增加,及大陸疫情封控拖累需求,中橡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7.5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44.6%,換算EPS為0.78元。

  • 台幣升 汽零族群Q4匯損再現

     新台幣匯率11月狂升,前三季賺飽匯兌利益的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族群,11月認列匯損回吐,侵蝕第四季傳統旺季獲利表現。所幸去年基期偏低,AM族群單月獲利仍維持正成長,加上前三季獲利大增積攢夠多,全年獲利不僅確定能較去年成長,並回升至2020年疫情爆發前的高水準。  東陽(1319)自結11月稅前盈餘9,289萬元、年增17.84%,獲利為今年2月以來單月新低,其中11月認列匯兌損失達1.36億元。  東陽累計前11月稅前盈餘25.14億元、年增2.5倍,每股稅前淨利4.34元,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高。  法人指出,去年美元匯率疲弱,導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至27元,年初起新台幣重貶,兌美元匯率一度貶破32.5元,讓外銷導向的AM汽車零件族群爽賺匯兌收益,加上今年度AM零件市場需求旺盛,業者獲利普遍繳出較去年大幅成長的成績單。  然11月起新台幣匯率出現戲劇性轉折,突然由貶轉升,且升勢兇猛,兌美元匯率從月初的32.5元,一路升到逼近31元水準,單月升值幅度高達4%,讓AM汽車零件業者單月匯兌損失暴增。  尤其第四季進入AM汽車零件傳統出貨旺季,營收明顯增加下,也加大了匯兌損失的認列金額。以最大零件業者東陽為例,單月認列匯損1.36億元,比單月稅前淨利0.9億元還多,法人觀察,其他AM零件業者11月也難逃匯損。  所幸去年第四季基期偏低,即使11月有匯損,影響旺季獲利成長力道,但由於前三季獲利大幅成長奠基下,法人看好AM汽車零件族群全年獲利應可明顯優於去年。

  • 煉油廠罷工影響 法國Q4經濟恐萎縮

    法國統計局Insee15日預測,法國第四季經濟恐怕小幅萎縮,原因在於當地煉油廠罷工與核電廠維修導致產能下滑,但預估明年上半年經濟活動便能復甦。 Insee在最新經濟預測指出,法國第四季經濟將較前一季萎縮0.2%,不如先前預期的成長持平。但明年第一季將恢復為成長0.1%。 由於第四季經濟預測遭到下調,法國2022年全年經濟恐怕僅成長2.5%,低於該國政府先前預估的成長2.7%。

  • 《觀光股》Q4動能續旺 豆府穩揚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韓式連鎖餐飲集團豆府(2752)2022年營運表現顯著復甦,在消費旺季及展店效益帶動下,第四季營運動能持續暢旺。豆府股價11月中觸及199.5元新高後回測178元支撐,近期緩步震盪墊高,今(16)日持平開出後小漲0.54%至185.5元,位居觀光類股漲勢前段班。  豆府受惠疫情趨穩、展店效益及暑期消費旺季挹注,2022年第三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0.83億元,季增達4.48倍、年增達120.5倍,創歷史次高,每股盈餘3.25元。前三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61億元、年增達近1.41倍,每股盈餘6.25元,雙創同期次高。 豆府11月自結合併營收2.1億元,雖較10月2.34億元減少10.06%、仍較去年同期1.9億元成長達10.86%,創同期新高、歷史第四高。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21.64億元,較去年同期15.89億元成長達36.16%,持續提前改寫年度新高。  豆府11月營收持穩高檔,主要受惠疫情逐漸解封,百貨周年慶帶動消費來客數增加,以及展店效益顯現挹注。展望後市,在百貨周年慶加持、聖誕佳節及跨年消費旺季到來,豆府規畫再新展1家「姜滿堂」,可望挹注營運成長動能、使第四季營運持續暢旺。

  • 歐美年終購物季讓Q4獲利有想像空間...法人:投資大品牌企業時機到

     美國11月新增非農人數達26.3萬人,遠高於市場預期;法人觀察,美國10月通膨明顯下滑,將使聯準會放緩升息步伐的空間加大,加上聯準會主席鮑爾12月1日談話也偏鴿派立場,有望使評價面持續修復,這樣的情勢有利擁有強大品牌護城河足以穩固市場地位的全球大品牌企業,像是精品巨擘LVMH、Hermes(愛馬仕),科技龍頭如蘋果(Apple)、谷歌(Google)等,高品牌力屢屢圈住大批忠誠粉絲,現又正值年終購物消費旺季,讓Q4企業獲利及股價表現有偌大想像空間,投資人應特別留意。  國泰全球品牌50 ETF(00916)基金經理人李翰林指出,觀察11月至今美國購物季消費力,「網路星期一」(Cyber Monday)已取代「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成為感恩節後買氣極熱的頭號銷售日。根據Adobe統計,今年民眾在網路星期一的網上購物支出達117.9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測的112~116億美元區間,這當中不乏是透過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等大品牌企業的線上平台進行採購,預計到2022年底整個假期購物季結束時,整體購物銷售額將逼近2,100億美元。  法人建議,投資人宜趁勢搶搭相關ETF布局全球市值大品牌,好迎接一波波購物商機推升的全球消費動能及帶來的投資機會。

  • 《傳產》Q4急凍 2022年商用不動產與土地交易總額雙創4年新低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全球經濟疲軟與升息的影響,2022年下半年台灣不動產市場買氣轉弱,第4季量縮最為明顯,單季商用不動產金額僅161億元,呈現旺季不旺的格局,為近10季最低單季交易規模。至2022年12月14日至,商用不動產與土地總成交金額雙創近4年低點。 展望2023年,第一太平戴維斯丁玟甄協理表示,明年度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台灣經濟成長放緩,短期內科技業訂單能見度低,擴廠維持保守,不過,在辦公環境升級仍有穩定需求。全球股市與虛擬貨幣市場急劇波動,不動產穩定保值優勢受到重視,吸引部份資金配置。不過,政策打擊投機新政策,土建融限縮,建商購地動能將會續弱。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22年(截至12月14日)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325億元,比去年減少25%;建商購地動能減半影響,今年大型土地交易與地上權合計僅1767億元,年減幅度更達39%,商用不動產與土地總成交金額,皆寫下近4年低點。 丁玟甄指出,受到升息、營建成本飆升、土建融緊縮影響,建商購地策略轉為保守動能明顯萎縮,2022年全年購地金額為1059億元,年減率達5成。建商在六都中除新北市外,其餘各都購置土地金額全面下滑。 除了公部門減少釋出建地外,另一方面,2019~~2021年間,建商購地金額累計超過6000億元,土地庫存豐富,這也使得土地新案評估上更為謹慎。丁玟甄說,多家建商採多樣化策略以分散風險,包括提升工業廠辦推案比重、參與公辦都更或聯開案、以及品牌建商合作推案,以降低未來住宅市場波動所產生的風險。 受到央行持續升息影響,不動產買氣自2022年下半年起明顯降溫,第4季商用不動產金額僅161億元,呈現旺季不旺的格局,為近10季最低單季交易規模,還好今年上半年買氣穩健,全年交易量能仍維持1325億元的相對高水位。各類不動產中,辦公室買氣異軍突起,成交金額達469億元,規模較去年翻倍,更成為各類商用不動產之中,唯一正成長的類別,壽險業與專業投資機構都積極布局,顯示當全球股匯市波動劇烈、通膨持續升溫,核心與保值的優勢成為專業投資人的布局重點。

  • 聯詠獲急單 Q4營運拚財測高標

     驅動IC大廠聯詠(3034)為因應消費性市場需求急縮,在今年第二季開始對晶圓代工廠、封測廠明顯縮減投片動能,且第四季開始迎來電視客戶急單,在相關訂單動能陸續回溫效應下,聯詠對於第四季營運抱持相對樂觀態度。法人預期,聯詠第四季合併營收有機會觸及財測高標。  消費性市場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劇烈庫存調整,聯詠第三季的出貨動能同步受到重擊,使得單季合併營收季減近3成,不過在歷經第三季景氣寒冬後,第四季開始逐步見到市場回溫需求。  供應鏈指出,第四季少部分電視客戶開始出現大尺寸驅動IC的急單需求,聯詠也順利拿下訂單,使聯詠在第四季的大尺寸驅動IC出貨將有望優於第三季水準。聯詠並未正面評論訂單狀況,僅表示對於第四季營運抱持相對樂觀態度。  據了解,聯詠早在第二季開始已嗅到這波景氣下行的風險,因此開始向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修正後續訂單,且進入第三季後,更進入劇烈調整狀況,同時去化庫存水位,截至第三季底庫存天數為111天,法人預期,第四季隨著電視用大尺寸驅動IC的急單需求到來,庫存天數將有機會再度下降。  聯詠11月合併營收達77.79億元、月成長13.2%,寫下五個月以來新高,累計聯詠10月、11月合併營收一共為146.51億元。  聯詠預估第四季合併營收將為188億元~200億元、季減3.9%~季成長2.2%。法人預期,聯詠第四季合併營收將有機會觸及高標水準。  不過,從整體狀況來看,由於智慧手機、筆電及PC等終端需求仍未見顯著回溫,因此聯詠相關應用的整合觸控暨驅動IC(TDDI)及驅動IC出貨將會保持在低檔水位,且TDDI市場需求可能將持續下探,明年市場主流將會是OLED驅動IC產品,並逐步取代TDDI市場,成為聯詠後續主要的營運動能。

  • Q4接單旺 精測今年營收拚新高

     半導體測試介面大廠中華精測(6510)第四季雖因智慧型手機晶片庫存調整而出現淡季表現,但受惠純測試載板Gerber專案及高效能運算(HPC)等測試介面訂單優於預期,今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隨著明年上半年市場庫存有效去化及新一代5G手機晶片推出,精測營運將在第一季落底,第二季進入成長循環,全年營收將較今年成長約15%續創新高。  精測11月合併營收月減9.1%達3.8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9%,累計前十一個月合併營收40.4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6.0%。由於智慧型手機晶片仍處於庫存調整期,第四季營運進入淡季,法人預估季度營收約較上季衰退7~9%,但Gerber專案及HPC新應用接單優於預期,美系手機晶片大廠移轉生產鏈來台,全年營收可望年增2~4%續締新猷。  由於全球通膨造成下半年智慧型手機銷售低迷,影響手機晶片出貨,精測前三季應用在手機應用處理器(AP)的MEMS探針卡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34%,在預期手機銷售及庫存去化會延續到明年上半年情況,精測雖對明年上半年看法保守,但看好新一代手機晶片會在第二季後量產,可望帶動MEMS探針卡等相關測試介面產品出貨動能。  法人表示,隨著更多處理器開始採用MEMS探針卡,市場規模持續成長,精測除了在智慧型手機高階AP市場擁有高市占率,並已順利延伸至HPC或人工智慧(AI)等其它應用,明年MEMS探針卡出貨可望優於今年,並推升營收進入成長循環。  精測近年來積極進行多元化布局,今年已漸收成效,進一步爭取到固態硬碟(SSD)控制IC及HPC運算處理器等相關測試介面訂單。再者,精測純測試載板Gerber專案原為因應自身設計需求建置,但順利獲得車用晶片在內訂單且需求持續增溫,為未來打入車用晶片測試介面市場做好準備,並有效降低淡季效應帶來的衝擊。  法人指出,精測受惠於智慧型手機AP測試介面需求在明年第二季後開始復甦,晶圓測試及成品測試多元化產品效益顯現,而美國對中國發布半導體新禁令,精測受影響程度低,配合MEMS探針卡市場規模成長及市占率提升,產品線延伸至高階測試底座(socket),預估精測明年營收將較今年成長約15%,後年亦可望看到高個位數百分比成長幅度。

  • Q4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創兩年來新低

    庫存滿堆、金流中斷,企業怎麼樂觀的起來?美商鄧白氏14日發布2022年Q4「台灣企業樂觀指數」為81.4,較上一季下降24.7%,為2021年第一季、8個季度以來最低。調查中的6個參數:銷售量、銷售價格、新增訂單量、淨利潤、備貨水準及雇用員工數,樂觀程度均有所下降;且在銷售量、淨利潤、新訂單等3項指標,有超過10%的降幅。 相較去年同期,台灣2022年Q4 BOI呈現年減39.1%。調查單位亦指出,其中,企業對銷售量、淨利潤、新訂單、雇用員工數以及備貨水準等5項指標的樂觀程度,為2021年以來最低。 就大產業別來看,相較上一季,2022年Q4製造業的企業樂觀指數從104.7,下降到74.2,下滑30.5;服務業的企業樂觀指數則從113.4,下降到92.5,亦有20.9的降幅。 美商鄧白氏BOI研究團隊表示,此次調查於2022年10月至11月初進行,在Covid-19疫情與烏俄戰爭持續對國際物價帶來影響下,雖供應鏈斷鏈問題已有所改善,然國際能源、糧食價格持續處於高檔,加上美國連4次升息與台幣貶值的壓力,台灣整體企業樂觀指數難以有表現。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