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以巴戰雲密布,市場高位震盪。(工商時報) 2.台股失季線,黃天牧信心喊話。(工商時報) 3.美晶片禁令,燒向陸IC設計廠。(工商時報) 4.油金銀齊漲,五檔連動正向ETF狂飆。(工商時報) 5.中鋼11月開平盤,中止連3漲。(工商時報) 6.駁IMF,龔明鑫掛保證,GDP保1沒問題。(中國時報) 7.台股大戶中實戶全歸隊,投資人押寶Q4漲升行情。(經濟日報) 8.法說會前夕!台積電傳下修資本支出,今年恐低於300億美元。(經濟日報) 9.黃仁勳來台與AI伺服器ODM會面,巧婦仍難為無米之炊。(電子時報) 10.中國IC設計或被美限制,台系同業競爭壓力卻難減。(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一帶一路」主題升溫,券商看好四面投資機會。(新浪財經網) 2.央企帶頭,A股再掀回購增持潮!。(新浪財經網) 3.回購、增持!一個晚上10家央企出手,還有20家科創板公司揭露利好。(新浪財經網) 4.央行10月MLF淨投進創年內新高釋穩成長訊號。(證券時報網) 5.習近平將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題演講。(證券時報網) 國際頭條: 1.成功打擊密碼共享,網飛可能漲價。(路透社) 2.債務高築+鴉片藥物訴訟,Rite Aid聲請破產。(路透社) 3.財報季開鑼,美股勁揚。(路透社) 4.充滿挑戰的夏季過後,中國經濟基礎仍不牢靠。(華爾街日報) 5.美國股市收盤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華爾街日報) 6.外國風險諮詢公司認為香港並非久留之地。(華爾街日報)(編輯:邱致馨)
【時報-台北電】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10/13)日在X(原推特)上發文表示,中國手機市場底部將過,預期將重拾成長。 郭明錤表示,十一長假手機銷售顯著年成長約15%,Q4手機出貨無論是與上季或者是去年同期亦預期皆重拾成長。 郭明錤認為,Android品牌已無殺價競爭,成本亦較過去數年下降,故有利品牌商利潤。(編輯:張嘉倚)
美國經濟有望軟著陸,通膨明顯放緩、但利率可能維持相對高檔的環境,投信法人建議,第四季投資應掌握「3R」關鍵,也就是聚焦利率政策、獲利回升和主題趨勢,主軸則是「股債兼備」。 保德信投信表示,從整體經濟與政策來看,美國勞工生產力與薪資的調高,帶動零售銷售較2020年疫情前大幅成長33%,強勁的消費動能帶動企業獲利展望可望轉為上修,有利股市第四季的多頭趨勢,而在考量外部仍有部分變數存在之下,第四季投資主軸宜「股債兼備」,建議趁市場拉回時,分批布局股債資產。股票以成熟市場、台股、具利基型產業;債市建議投資等級債與非投資級債平衡布局。 保德信市場策略團隊主管葉家榮指出,「3R」即「Rate聚焦關鍵比率」,第四季全球主要國家的利率走勢,為主導市場的關鍵之一,觀察目前已來到實質利率轉正的市場,包括美國、巴西、俄羅斯等,歐元區也逐步向正數實質利率靠攏,代表目前利率水位較能抵抗物價上揚,反映再升息的空間有限。 「Rebound市場數據回升」,根據FactSet最新預估,美國企業盈餘在上半年落底後,呈現「V型」翻轉向上,今年第三、四季的S&P500季度獲利預估,分別可達56.07美元、58.09美元,明顯脫離上半年底部區域。「Right掌握重要趨勢」,現今全球最紅的投資話題,即為AI「陡坡式」成長所帶來的黃金十年熱潮,也能幫助成長股表現。 群益優化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第四季升息近尾聲,及經濟衰退可能性降低,企業獲利成長率獲調升,風險性資產仍具投資契機,根據過往經驗,升息尾聲股債市都有表現機會可期。 成長股建議留意新科技與新消費兩大主題,隨升息漸入尾聲,債市亦迎來榮景,利率風險降溫,有利非投資級債表現,加上現階段發債企業財務體質穩健,違約率可控,且非投資級債還提供具吸引力的收益水準,在鄰近升息尾聲之際納入配置,可望進一步優化投資組合收益成長效果。
以巴衝突爆發之際,台塑集團發表對油價與塑化產業後市的看法。台塑、南亞預期在旺季效應帶動下,營收可望更上層樓,台化認為,第四季營收優於第三季的看法暫時維持,惟油價仍在每桶80美元上方高檔,石化產品成本墊高情勢存在;若消費端沒有改善就會是負擔,油價走向及美、中經濟發展,是目前觀察的重點。 展望第四季油價表現,台塑化認為,美元指數上漲至11個月新高,導致近期油價跌幅較大,但因美國原油庫存數量偏低,有利支撐油價。 此外,10月為全球煉廠秋季密集檢修期,亞洲柴油供給減少,有利第四季柴油價差穩於高點,但今年歐美冬季氣候較溫和,取暖用油需求難以達到往年水準,價差上檔或有所承壓。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說,歐美升息接近終點,但高利率可能維持到明年上半年,惟大陸持續推出刺激政策,加上近期PE同業生產異常,供應量降低,推升美國石化產品價格的同時,也減少出口亞洲數量,搭配第四季為PE、EVA及PP傳統需求旺季,且印度雨季結束,石化產品需求回溫,預估第四季營收會比第三季成長。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認為,美國對大陸科技業禁令與管制,造成電子產業發展受到相當壓制及負面影響,惟製造業庫存已有改善、消費性電子新品推出及結合AI應用需求帶動下,整體營運可望緩步改善,預估10月營收較9月增加,第四季營收也會較第三季略增。 台化董事長洪福源指出,10月美國通膨、升息疑慮上升,大陸拉動乏力,加上油價急漲急跌,市況不會很亮麗。預估10月營收將與9月相當,第四季因10月初油價急跌,巿場信心、塑化產品報價也是跟跌,會對營收有一定影響,但仍暫時維持第四季營收優於第三季的看法,下游需求拉動及原油價格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晶圓載具供應商家登(3680)受惠於EUV Pod(極紫外光罩盒)出貨恢復正軌,FOUP(前開式晶圓傳載盒)需求續旺,挹注9月及第三季營收動能,第四季也力拚營運持續向上,下半年動能增溫明顯。 家登受惠於大客戶重啟拉貨動能,加上FOUP持續供給吃緊,9月業績大增,合併營收5.18億元,月增16.29%、年增48.53%;第三季合併營收13.31億元,季增36.13%、年增24.52%,累計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37.5億元,年增18.76%。 法人預期,家登未來營運樂觀,全年業績表現將較去年雙位數成長;另家登近年也擴大航太業務布局,包括建廠、收購,遂進行增資與發行CB,公司目前在航太端已經取得大單,第四季效益會開始擴大,明後年更顯著。 *【權證投資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近期美10年公債殖利率已來到2007年以來新高水準,牽動美元再次走強,促使外資熱錢流出亞洲股市,成近期盤勢受壓的主要因素。不過相對的,對亞洲外銷產業的匯兌利益大增,這也有助於台廠Q3及Q4的出口表現。 國際情勢方面,9月FOMC會議如預期維持利率政策不變,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5.5%間,並暗示年底前可能再升息一碼,以及預計明年可能降息2碼,與市場預期有些許落差,也令市場認為相對鷹派,也是導致美公債殖利率走揚的主因。 美國經濟預測方面同步上調,不只2023年GDP上調至2.1%外,2024年GDP也由1.1%調升至1.5%、失業率由4.5%調降至4.1%、核心通膨維持2.6%不變,顯示聯準會(Fed)認為,這波升息打通膨並未讓失業率大增,最終形成軟著陸的機率明顯提高。不過在過去12次FED結束升息經驗來看,仍有75%的機率會發生經濟衰退,還是要持續觀察相關經濟數據是否仍具備韌性。 美國8月通膨數據公布,雖然油價上漲讓整體CPI年增率高於預期,但從核心CPI的變化觀察,確有趨緩的傾向,其中CPI房租的領先指標Zillow房租指標(新合約租金)在8月為3.3%,不僅從2022年2月高峰的16.1%持續下滑,也低於疫情前(2013年-2019年)平均的3.9%。未來通膨仍有機會持續走低,惟須關注在油價走揚的影響下,通膨走勢在短期是否會受到影響。 至於台灣總體經濟部分,據國發會最新發佈的8月景氣對策燈號及分數來看,已經連續十個月為低迷的藍燈,亦是歷史上第二長的連續藍燈情況,不過景氣雖然處於低迷狀態,但景氣燈號疑有落底跡象,預料第四季景氣有望逐漸復甦。 上周公布台灣9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仍處50以下緊縮區間,這也是自去年7月以來,連14個月均處於緊縮區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9月在蘋果、華為等新機發表與AI相關應用,相較上月帶來了些許改善。 在技術面上,台股持續在半年線及季線間狹幅區間震盪,由於量能不出、且無明顯族群帶頭,預計在雙十連假前不易突破季線反壓。就基本面而言,先前AI族群漲多導致籌碼鬆動,使得相關股票大多已回檔修正,而利率政策方面,美國最新公布之PCE升幅低於預期,顯示通膨已回穩,展望第四季利率回穩加以AI出貨題材,預期台股有反彈行情可以期待,投資人可趁逢低拉回布局。 展望後市,在大選前仍有機會上演政策利多行情,預料第四季仍有高點可期,個別產業值得留意,包括:中長期趨勢撐腰的AI應用,有望推升科技業築底復甦;需求陸續回溫的消費性電子、一般伺服器;具備2024巴黎奧運概念的成衣紡織、製鞋,以及Q4有旺季題材的AM汽車零組件等。
台股指數6日攻上月線,惟受連假前觀望氣氛影響成交低迷,最終交易量僅約2,230億元。法人表示,面對半年線16,545點反壓,及8月以來反覆整理型態,「雙十連假後的台股成交量能否擴增,成為第四季最重要的看點」。 而此時影響股市的變數也相當複雜多元,包括美股財報、台股法說、Fed利率決策、美眾議院長改選、台企匯兌收益等,整體而言,對台股後市可持「偏多或持平」的看法。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時序進入10月,美股S&P(標普500)將公布第三季財報,法人預估標普500企業獲利數字,年增率會重新恢復正成長,財報公布後可望出現利多,且美國科技股也將釋出偏多的第四季展望。 與此同時,台灣也有重量級科技股法說會陸續登場,尤其是10月19日台積電法說會,預期第三季的營收獲利將順利達標,第四季展望正向;在美股財報、台灣重量級法說會等利多帶領下,權值股將有望接棒台股多頭行情。 由於聯準會(Fed)升息進入尾聲,且美長短債倒掛的現象將逐步收斂,預期美債殖利率走高,對市場的干擾將慢慢鈍化。隨著時序進入第四季,盤勢有機會向上變盤,10~12月台股可期。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指出,看得出來,台股頗有在萬六位置之上打底的企圖,目前仍處於持續築底的狀態,尚未看到明顯底部形成,但線圖相對扎實穩定;台股第四季有機會打底,整體走勢較持平,預期在16,200~16,800區間有撐。 當前大環境的變數,還有Fed利率政策的變化,Fed多位委員仍保持偏鷹論調,且非農就業數據出爐,美國勞動市場強勁超乎預期,加深市場對Fed年底再升息的臆測,由於目前各方釋出的訊息差異甚大,尚難做出判斷。 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又是另一受矚目的焦點,眾議院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被罷免後需重新改選,未來兩黨是否能順利通過法案還不知道,接任人選態度可能更為強硬。 產業方面,法人預期,大部分公司第四季營收獲利比上季稍差,除了AI概念股過去比較有表現,不少公司股價還在盤整中,但相對來說,對股價的殺傷力或影響也較低,11月中第三季財報公布時,因新台幣貶值出現匯兌收益挹注營收,部分個股的表現值得期待。
台股近期面臨的經濟大環境雜音相當多,包括油價走勢反覆、聯準會(Fed)政策陷兩難等。法人建議,短線上可先觀察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數字及失業率對市場的影響,若要展望第四季表現,可優先布局上半年獲利績優股、後市成長性佳類股,或具利基題材的中小型股。 台新投信量化投資部主管黃鈺民、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00936)經理人王嘉豪均表示,就歷史經驗來看,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台股行情仍看好,主要是美國總統任期第3年股市表現通常不差,且台股在總統大選前一季,股市走勢也偏向看多。 在此背景下,建議可布局AI、記憶體族群,因為這些類股9月開始進入業績爆發期,記憶體現貨價也持續反彈,遍預估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而近期大盤的回檔提供了良好買點,可利用短線整理的機會,逢低分批布局,以掌握後續的漲升行情。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分析,自總統開始民選以來,選舉前一年的10月都是100%上漲,以今年來看,選舉概念股可鎖定綠能、軍工、網通類股。此外,近十二年來的12月有十次月線上漲,為全年最容易上漲的月份,主要受惠於傳產集團、投信作帳,還有電子產業旺季、蘋果新機熱賣等因素,包括集團概念股、蘋概股、電子股都擁有好題材。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認為,現在較活潑的是中小型股,權值股都在盤整中,建議第四季可布局一些市場較沒注意、具業績面與成長性的中小型股。
台股在中秋節後受美股影響忽漲忽跌、上下震盪,展望後市,投資人對雙十國慶後的Q4行情宜偏多看待,由於國家隊不斷加碼讓市場信心強化。顧德投顧分析師趙彭博本周投資組合,前兩大為凌群(2453)、金雨(4503),再選入安格(6684)、晶豪科(3006)、晶相光(3530)。 美政府雖躲過停擺的危機,但美國4日公布的9月ISM非製造業指數降至53.6,雖符合市場預期,但低於8月前值54.5,加上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到罷免,衝擊金融市場,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再創新高,造成美股四大指數先行往下修正。全球投資人關注6日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就業市場人數持續強勁,加深投資人對Fed年底可能再一次升息的臆測。 台股最低來到16,203.34點止跌反彈,上下區間整理,周K連兩紅。加權指數全周漲166.83點,漲幅1.02%,以16,520.57點作收。櫃買全周上漲2.85點,漲幅1.34%。 內資投信已連續買超46天,政府基金在大選前100天撒幣不手軟,為股市提供買股及持股的信心,在投資市場有句話「信心比黃金更貴」,資金及信心正是多頭市場最重要的活水來源。此外,Q4消費電子銷售旺季來臨,加上AI伺服器迎來出貨快速增長,都有助Q4台股進一步走強。 選股分兩方面著手,AI類股中華星光、緯創、萬潤、高力、奇鋐、技嘉可繼續持有,此外,生技股藥華藥、台耀;儲能股中的亞力、森崴能源及軍工股中的亞航、漢翔等選舉政策股都可特別注意。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長榮(2603)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總經理謝惠全指出,目前航運景氣呈現供需嚴重失衡,航商、營收獲利如搭雲霄飛車從高點滑落,現在的心情反而比以往更沈重。雖然第3季旺季不旺,但貨量比第2季好,海運價格差異不大,整體優於第2季;展望第4季,航運景氣第4季較第3季淡,第4季貨量會下滑,至於價格還要看艙位供給狀況,不過仍是低點盤旋,預估2024年航運市場仍是供需失衡充滿挑戰的一年。 謝惠全指出,貨櫃市場史上高點如海嘯般潮水很快退去,疫情後供應鏈運作回歸正常,目前海運業者已經不能日進斗金,碼頭不再塞港,船班準班率也從過去3成回到接近7成,運力回歸,供給不折不扣全數投入市場。需求方面,因通膨降低消費力,庫存去化緩慢,供需嚴重失衡,市場相當疲弱。 第4季逐漸走入傳統淡季,全球經濟依舊受高通膨、高利率影響,各航線市場獲利較往年減少,第4季雖然有些短期的利好因素,如back to school、感恩節及聖誕節等,但市場仍是供過於求,第4季較第3季疲軟可能性大。IMF估計明年經濟成長率3%,Alphaliner預估明年市場艙位供給將成長9.1%,而貨量增長率只有2.2%,儘管明年歐洲有碳規範的因素,對市場運力供給有些影響,但基本上運力供需的基調仍是供過於求;因此除非市場需求面或供給面發生足以扭轉供需不平衡的重大事件,否則2024年對航運市場仍是供需失衡,充滿挑戰的一年。謝惠全認為現在的航運市場處在「疫後市場兩樣情、航商貨主背著行、供需失衡價難守、高低起伏驚驚走」氛圍,2024年航運市場是供需失衡且充滿挑戰的一年。 長榮上半年營收1342.11億元,年減61%,歸屬母公司淨利101.35億元,每股盈餘4.79元。7、8月營收合計483億元,9月進一步到244億元,第3季合計728億元,前3季營收2070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差,但仍優於疫情前2017到2019年各季表現。
台股9月指數跌280點或1.69%,失守月、季及半年線,下方僅剩2年及年線。展望10月,台股三名師看10月行情共識為16,800點有壓,下方支撐為16,000-16,100點左右,若恐慌急跌失守萬六是買點,第四季迎有基之彈。 台股9月有20個交易日,急拉及急跌的行情交錯,走勢波動激烈。展望10月及第四季,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及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等三名師指引方向。 李學詩認為,依過去台股51年資料統計,每年10月是重要轉折時間點,波段低點或波段高點落在10月的機率最高,若型態上回補5月跳空缺口15,900點,將達到跌勢滿足點,屆時將是絕佳買點,並基於AI伺服器正式出貨,台股將重啟漲勢,推估10月指數在15,800-16,700點,指數將蹲低後跳,迎接10月下旬美股財報周,其中蘋果預計10月下旬法說,蘋果iPhone15系列銷售不俗,將反應在第四季,有利於拉抬美股、台股。 廖繼弘認為,台股最後防守點為16,100點,上方壓力為17,463點與16,920點形成的下降趨勢線16,800點;空方訊息為新台幣貶值、外資賣超及月、季線空頭排列,多方支撐題材為AI供應鏈9月營收看旺、2024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將年增二成以上、AI應用成為下一個主流趨勢。 黎方國表示,10月台股在16,000-16,800點區間,萬六有撐,考量歐美升息循環將結束,AI伺服器供應鏈第四季營收成長動能轉強,第四季萬聖節、感恩節、耶誕節旺季消費可期,在消費旺季備貨加持,第四季迎接有基之彈,尤其美股10月中旬開始進入財報周,展望樂觀,美股偏多,有望激勵台股向上。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鈊象(3293)今天舉行法說會,公司指出,歐洲市場已經取得B2B博奕營業證照,並通過20款遊戲認證,將授權代理商在第4季上線,今年可貢獻少部分營收。董事長李柯柱表示,歐洲市場雖大,但競爭激烈,當初美國運作4年才看到成效,歐洲1年半到4年看能否看到預期目標。 鈊象前進歐洲市場,今年9月上旬取得馬爾他MGA執照,歐洲地區除了羅馬尼亞、英國外,可在歐洲10個國家上線,未來串接可以不只一家代理商來布局歐洲,採分潤方式。李柯柱指出,鈊象屬於後進者,現在要進入歐洲競爭有一定難度,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因此,貢獻效益短期不會很明顯。 鈊象前8月營收91.78億元,年增17.99%,前8月營收排名,東南亞授權排第一、明星三缺一居第二、美國授權排第三,其他為金猴爺等APP營收,區域別來看,台灣占比35%、美國占比16%、大陸占比17%、其他及亞洲占比32%。 前8月商用遊戲機谷底復甦,主要市場以大陸以及美國為主,除延續去年度重磅產品的效益外,今年度公司推出新機種「閃電摩托」市場反映熱絡,加上大陸市場下半年年需求逐漸回溫,營收預估會有不錯的表現。東南亞今年成長幅度最大,美國穩定持平,台灣則小幅成長。
台積電3奈米傳出訂單激增,高通等4大客戶爭相導入,估明年下半年月產能衝上10萬片,但資深分析師認為,至今年底3奈米仍僅有蘋果1家客戶,產能利用率偏低之餘,從在美ADR淪費半最弱成分股來看,神山在台股價仍有向下比價壓力,回測510元年線風險未除,並推演出台股Q4行情的3套劇本,Fed若推遲至12月才升1碼,將是最糟情境,而3大權值股中,僅聯發科較易受高息ETF青睞。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指出,月、季均線為中期多空最簡易判讀工具。月、季均線黃金交叉將帶出中期多頭,依照台股慣性,時間持續2~3個月。反之,月、季均線死亡交叉走入中期空頭,整理時間2個月。 上波由4/26的15284點起漲,大盤5/17叩關16000點,月、季均線黃金交叉,漲到7/31創17463高點,中多格局確實達2~3個月。而這次大盤在8/10出現月、季均線死亡交叉,大約在16600點走入中期整理,若中空時間2個月,估計在國慶日附近,大盤結束這波修正。 油價、美元、債券收益率處於高位,通膨預料第4季反彈,Fed暗示年底前可能再升息1次,估計美股標普500年底指數與現在持平,但今年來漲幅大的科技股那斯達克漲26%,費半更漲33%,績效遠大於標普的13%,所以科技股今年底相對承受獲利回吐壓力。 台股以美股馬首是瞻,今年GDP下修至1.61%,無法保2,迄8月出口連12黑,但台股今年來上漲16%,很大的因素受惠美股科技股的帶動,這次最影響是輝達,成也輝達、敗也輝達,費半及那斯達克的月、季均線死亡交叉,在輝達8/24財報公布後利多出盡,目前那指及費半都破底,估計要到Fed在11/1決策會議前後才會落底。 蔡明彰強調,台股上波15284點漲到17463點,大漲2179點,漲幅太大,若修正0.618比例,支撐在16114點,年底前還有11/1及12/13兩次FOMC,台股後市行情將有3種情境。 第一,若11月升息、12月就不會再升,台股11~12月會有較強反彈能量。第二,若11月不升息,推延到12月升息,對台股第4季行情較負面。第三,最好的狀況是從現在到年底不再升息,台股意外大利多,突破17463點輕而易舉,當然這個情境的機率最小。 10年期公債收益率為資產定價之錨,台股第1大權值股台積電,每季配息3元,1年12元,殖利率2.2%,是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4.5%的一半。傳台積電通知高端晶片製造設備商延後交貨,3奈米晶片報價昂貴,今年底前只有蘋果1家客戶,3奈米產能利用率偏低。 台積電股價取決先進製程,本波下探年線510元的機率存在,台積電ADR目前價位85美元,早已跌破200日線90美元,暗示普通股也將有壓力。有個奇特現象,費半成分股意外最弱居然是先進製程的台積電ADR及EUV生產商的艾司摩爾,領先失守200日均線,間接表示上述傳聞非空穴來風。 第2大權值股鴻海今年EPS估8~9元,明年股利估4元,殖利率3.8%,也比不上10年期公債收益率。 聯發科為台股第3大權值股,股利政策80%~85%配發率為常態,現金股利再加發16元特別現金股利,今年EPS估43元,以配發率80%計算,現金股利 34元加上16元特別股利,估計明年股利50元,以目前價位計算,殖利率6.7%,應會成為未來眾多高股息ETF的首選標的。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國際金融分析:FOMC決策維持利率5.25-5.5%不變,重申年內仍將加息一碼至5.5-5.75%;FED同時更新2024年底利率預估,中位數落在5-5.25%,較6月預估上修2碼,代表2024年只有2碼的降息空間,時點落在明年第三季後,維持Fed一直向市場溝通,傾向利率維持更久的貨幣政策;再加上鮑爾於記者會提到中性利率可能上調,主因長期利率上緣自2.8%,上移至3.3%,有部分委員已上修中性利率水平。 雖然在FOMC釋出11月升息,及降息時間點及幅度較市場預期的慢且少,加上中性利率可能調升,金融市場以2年、10年公債殖利率上揚、股市下挫回應。但以FOMC經濟預估及鮑爾談話內容,對未來展望仍不需悲觀;在開場白及記者提問中重複強調,Fed態度偏鷹的原因不在對通膨的擔心,而是在比預期強勁的經濟活動。相較6月預估,Fed約略維持對未來通膨預期,但大幅上修今、明二年的經濟預估,GDP成長率由1%、1.1%上調至2.1%和1.5%;失業率則由4.1%、4.5%下調至3.8%和4.1%,也顯示FED的態度,將在經濟保持韌性及通膨2%的目標中,仔細琢磨、以時間換取空間。 AI相關類股隨ChatGPT流量5月見頂後連三個月停滯不前,加上短期沒有出現其他讓消費端驚豔的應用,及硬件最大受惠者NVIDIA大股東售股及營收包含自已所投資新創公司設備建置疑慮,股價呈現高檔轉弱,市場對AI前景產生疑慮。觀察其他AI指標公司股價,目標藉由年底前推出新一代大模型Gemini來重新奪回AI霸主的GOOGLE,股價則相對強勢;再以布局自研Dojo晶片有望涉足算力租賃業務的TESLA,在摩根士丹利大報告調升評價下股價當日也以大漲10%回應來看,市場對AI仍具期待。 國內市場觀察:展望後勢,除關注微軟的Copilot應用發展,更聚焦OpenAI將在11月6日舉辦的首屆開發者大會,及GOOGLE年底前推出的新一代大模型Gemini;此外,OpenAI和GOOGLE都即將進入多模態應用,此將大幅擴展AIGC在應用面的發展可能。台股方面,以NVIDIA於第一季末加大H100投片,將在10月進入AI Server成品組裝交付階段,加上傳統Server歷經半年以上的庫存調整,第四季將開始改善,整個 Server供應鏈將開始進入下一個營運成長軌道。 美股壓回、美元強勢,同樣影響台股資金流出,短期承壓;但以大框架經濟韌性,股市系統性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傳統8、9月是市場相對疲弱時刻,10月後市場焦點將逐步轉向明年成長產業,成長性越高產業,越有機會在修正後領頭,除AIGC趨勢外,中國手機市場歷經長時間調整,近期呈現初步復甦動能,尤其以華為供應鏈、摺疊手機、鏡頭相關者成長將優於產業,持續觀察十一長假到雙11的銷售回溫狀況。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中鋼(2002)公布今年8月自結合併盈餘,單月營收305.50億元,年減15.77%、月增8.25%,止步連2滑;稅前淨利0.42億元,同樣止步連2個月虧損,月增110.48%、年減87.79%。中鋼9月出貨量預估達百萬噸,與8月相當,而第4季亞洲主要鋼廠紛紛提漲鋼價以合理反映成本,鋼市浮現向上契機,第4季出貨量估將較第3季成長。 中鋼自行結算112年8月份之合併營業收入305.50億元,年減15.77%、月增8.25%,止步連2滑;合併營業利益2.85億元,止步2連虧,月增124.90%、年減31.86%;自行結算合併稅前淨利0.42億元,同樣止步連2個月虧損,月增110.48%、年減87.79%。中鋼個體(非合併)碳鋼銷售量,8月碳鋼銷售量為70萬5951公噸,前8月累計碳鋼銷售量為517萬3956公噸。中鋼表示,8月主係鋼鐵業銷售數量增加及毛利上升,致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同步增加;另礦業投資上月獲配股利,8月無,致業外收入減少。 中鋼前8月營業收入2454.73億元,年減24.30%;營業利益5.52億元,年減98.09%;稅前淨利13.24億元,年減95.84%。 中鋼8月出貨量達101萬噸,9月出貨預估將相當,接近百萬噸出貨量;而第四季傳統旺季下,預估出貨量成長約5-10萬噸。 歐美央行升息縮表抑制通膨,墊高融資成本降低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意願,影響終端需求,然隨升息步入尾聲,景氣展望逐漸回溫。依據經濟學人智庫(EIU)8月公布之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GDP成長率較7月估值上修0.1%至2.3%,其中,美國經濟溫和擴張,歐洲、日本持穩,全球製造業逐漸走出谷底。 各國鋼市上,大陸雖然房地產市場不佳,但情況控制中,加上大陸家電和新能源提振下,鋼市有撐,需求尚妥,而數量控制下,價格可望提升。越南同樣受到房地產影響,但外資投資等題材仍有撐,經濟成長率維持相當程度,鋼市雖然沒有比原先預期好,但也沒有差太多。 中鋼進一步說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鋼鐵產業進入周期性低谷已持續一年,現今製造業去庫存已至最後階段。近來亞洲貨幣競相走貶,新台幣匯率近3個月貶值幅度達4%以上,推升鋼廠購料成本,加上煤鐵成本高漲,致使第四季亞洲主要鋼廠紛紛提漲鋼價以合理反映成本,鋼市浮現向上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