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Q4

的結果
  • 化纖廠:Q4今年最好一季

     下游需求增加,化纖產業景氣微幅回溫;加工絲、聚酯廠下半年的稼動率已比上半年提升1~2成,新纖(1409)、力麗(1444)、集盛(1455)預期,第四季會是今年最好的一季。若沒有戰爭等意外因素干擾,明年第二季可恢復成長軌道。  新纖、力麗、集盛今年前三季獲利都比去年同期衰退高2位數。  新纖指出,瓶用酯粒、工程塑膠等產項,第三季拉貨力道較第二季好轉。第四季整體營運預期會較第三季成長,其中紡纖產品的稼動率回升至8~9成,工程塑膠拉貨也在回升中。  成衣廠第四季迎接復甦動能,力麗表示,依過去紡纖產業供應鏈景氣循環,化纖廠回升力道在成衣之前,目前加工絲廠不管價格或量都已落底,預期不會再下跌空間有限,整個產業要復甦,可能要看明年第二季之後。

  • 拓凱Q4出貨持平Q3

     碳纖維複合材料大廠拓凱(4536)航太產業訂單持續增溫,訂單預估年成長2~3成,受自行車及安全帽等運動休閒產業客戶去化庫存影響,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2.99元,前十月營收則改寫同期次高。第四季接單、出貨與第三季相當,全年營收及獲利將挑戰歷史次高。  拓凱斥資約1億美元,在中科后里園區建新廠,土建工程預計年底前完工,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依據規劃,初期生產自行車零組件及微量射出等產品,全產全銷,年產值達1億美元以上。  拓凱第三季合併營收23.89億元,本業利益3.36億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破32元,認列匯兌收益1.24億元,本期淨利3.98億元,淨利歸屬母公司3.8億元,EPS為4.16元。

  • M31雙IP引擎點火 Q4迎高成長

     M31(6643)基礎元件、高速傳輸兩大IP業務持續增溫,鎖定特殊製程、導入先進製程之策略奏效,前景可期。M31晶圓代工平台從早期特殊製程逐漸推進至先進製程,第三季開始貢獻營收,總經理張原熏指出,更多客戶開始與M31共同開發,已有指標客戶洽談先進製程IP,M31競爭對手有限,將維持年增15%~20%成長目標前進。  M31股價9日盤中一度上攻千元至1,010元,使盤面一度出現12千金,收盤前獲利賣壓出籠,終場下跌0.81%收984元。  張原熏強調,晶片設計愈趨複雜,晶圓廠仰賴IP設計夥伴,M31基礎元件矽智財庫完整,客戶多導入M31通過驗證之IP,降低晶片開發成本及風險。受惠大陸國產替代趨勢,中國大陸IC業者為營運成長主要動能,12吋晶圓廠持續擴張,然目前國產化率不足1成,M31有望進一步拔得先機。  第四季為傳統旺季,將迎來高成長,全年挑戰營收年增2成之目標。

  • 聯詠Q4財測遜預期 三內外資降評

     面板驅動IC(DDI)大廠聯詠(3034)近日舉行法說,釋出第四季財測令市場失望,觸發市場調整財務預期,尤其里昂證券、凱基投顧、統一投顧啟動降評動作最大,里昂直指聯詠目前評價不具吸引力,內外資研究機構看聯詠後市以中性偏保守為主要論調。  里昂證券指出,聯詠第三季財報雖超越市場預期,但因電視、監視器、VR與車用等部分需求依然不振,加上部分產品仍在降價,導致第四季毛利率可能較第三季低,財測展望遜於市場預期。  儘管DDI產業下行循環已過,里昂強調,目前還看不到能夠驅動營收增長的強勁催化劑(catalyst),同時,股價位階已來到歷史本益比區間上緣位置,評價太貴,因而將聯詠投資評等由「優於大盤」降至「劣於大盤」。  麥格理證券同樣給予聯詠「劣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更是僅340元。麥格理認為,短期來看,電視、智慧機、PC市場只是趨穩,但還不到重返成長,長線又有毛利率可能降回疫情前水準的壓力,目前股價交易在2024年推估每股稅後純益(EPS)約16倍本益比,而過去七年的平均是10倍,認為評價屬昂貴。  統一投顧基於以下三因素,同樣啟動聯詠降評:一、第四季財測不如預期,獲利有所下修。  二、雖然產品降價幅度趨緩,不過對於晶圓代工降價少有著墨,毛利率區間未有上修。  三、景氣尚未明確,2024年營收與獲利未有上修。

  • 《鋼鐵股》久陽10月營收登19月高 Q4拚緩步回升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台鋼集團旗下螺絲廠久陽(5011)公告10月份自結合併營收4.70億元,月增113.68%、年增31.25%,登19個月新高水準;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31.05億元,仍年減20.96%。久陽表示,前10月合併營收比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螺絲本業因歐美景氣疲軟,客戶端庫存去化有限,下單及出貨相對保守,且原料價格下跌導致銷售價格低落。惟10月接單已見落底回溫跡象,出貨亦有漸漸回升趨勢,第四季營收緩步回升可期。  在子公司方面,台鋼運輸仍因貨運需求低迷,導致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榮福則因焚化爐整改工程依進度認列相關營收,10月份營收創歷史新高。 台鋼運輸受海運費影響,營收表現不如去年,但第四季歐美線海運費有機會因季節因素及海運公司減艙而調高,營運預期將會走高,進入貨運旺季,帶動運量增加,未來營收應有一番表現﹔子公司榮福代操之焚化廠在完成破管整修及歲修後,營運已回復正常,10月份營收因認列崁頂焚化爐整改收入表現亮眼。

  • 華新線纜事業 Q4業績看俏

     華新因歐美不銹鋼市場需求下滑,第三季不銹鋼事業虧損,每股稅後純益(EPS)從去年同期2.63元降至0.41元;前三季EPS也由去年同期5.37元減至1.24元。華新總經理潘文虎3日法說會預告,第四季不銹鋼事業表現與第三季持平;電線電纜事業第四季表現優於第三季。  華新持有華邦電22.31%,華新3日董事會基於華邦電因應未來營運成長所需,辦理2億股現金增資,每股發行價格22元,認為華邦電前景可期,決定參與其現金增資,以12億元為上限。  華新第三季營收463.46億元、營業利益17.22億元,稅後純益16.35億元,EPS為0.41元。前三季營收1,465.06億元,營業利益61.25億元,稅後純益47.51億元,EPS 1.24元。  華新幕僚長潘思如3日法說會指出,華新第三季因毛利較高的資源事業成本緩下來,鎳生鐵價格也上漲,推升獲利增加,毛利率微幅上升。  但不銹鋼事業因歐美市場需求不振,第三季銷量減1萬噸,營收少19%,毛利率從第二季7%降至4%,單季虧損。  潘文虎指出,第四季大陸不銹鋼市場未見復甦跡象、歐洲市場持續低迷,下游庫存持續去化,華新不銹鋼事業第四季表現和第三季持平。  線纜事業因台電強韌計畫需求持續釋放,建築市場毛利率維持穩定,預計電線電纜事業第四季表現優於第三季。資源事業仍維持全產全銷,售價隨行就市,原物料成本趨於穩定,預計資源事業第四季表現平穩。

  • 外銀Q4看好固定收益資產

     由近期數據顯示,星展集團認為,美國經濟可望軟著陸,目前利率環境及走勢未必不利於股債等風險資產表現,第四季對股票保持中立,但看好優質股,相對看好固定收益尤其是投資等級債,另建議可將黃金納入資產配置當中。  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另從近期數據顯示,較低的經濟成長和逐步趨緩的通膨,也暗示著美國政策利率已接近高點。星展集團認為聯準會並不會立即降息,而在暫停升息的期間,資產負債表將持續縮減、實質利率上揚,預計貨幣政策將持續趨緊直到通膨回落至目標。  陳昱嘉說,這樣的利率環境未必不利於信貸和股票等風險資產表現。在總體經濟面仍具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維持看好擁有經濟護城河特徵,受惠於長期成長趨勢,並可持續獲利及成長的優質股。在各地區股市中,若以成熟市場角度看,美股和日股是相對看好的區域。至於新興亞股(不含日本)因價格低是可以留意的標的,星展集團也提到「陸股正等待潛在的政策利多」,如果陸股政策利多還沒有出現的話,還是會壓抑新興亞股的表現,因陸股在新興亞股占比高。  由於債券配置可望為投資人降低風險,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陳昱嘉表示,目前星展集團持續看好存續期間介於三至五年,評級為A/BBB的投資等級信貸,因為這樣的標的較能承受長時間高利率環境,如若發生外在事件導致市場出現震盪,投資等級債也可望降低股市急劇下跌時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衝擊,因此,看好年化殖利率介於5至6個百分點的投資等級債,而且投資等級債表現將優於高股息股票,也有機會吸納一些高息股資金。另提醒投資人未來應謹慎看待非投資等級債,留意因利差帶來的違約風險。  除了股債配置外,星展集團表示,目前投資人應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做為因應市場震盪下的風險分散工具,主要是因黃金和股債幾乎沒有太大關聯性所以可以有效降波動。預估金價未來有機會看到2,050美元、若以哈戰若持續擴大的話,可能會促使金價很快來到2,050美元。

  • 中光電兩產品 Q4出貨估減緩

     中光電(5371)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林惠姿表示,市場需求不振、客戶態度保守,在第三季拉貨潮過後,預期節能產品和影像產品第四季出貨都將減少。今年需求不振,全年節能和影像產品出貨估計將衰退2成以上。  中光電旗下子公司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因搭上無人機風潮,成法說會中焦點。中光電財務長何新斌表示,在軍用方面,7月底已提交原型機,有兩款機種,已交付海軍和陸軍,軍方會安排驗證。中光電智能機器人主要優勢有兩點,首先是自主技術開發,硬體、軟體都是自主的技術,不是從外買零件、軟體拼裝。其次則是國產為主,不需要透過國外技術。  無人機除了軍用之外也有商用產品,技術自主開發、並且在台灣建立供應鏈,裡面所有零件包括鏡頭、馬達都是台灣製。也有跟國際通訊技術、晶片廠商合作開發平台。何新斌表示,旗下無人機符合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標準。除無人機外還有酬載部分,就是無人機的大腦和眼睛,負責計算和影像拍攝,也有交貨給軍方。另外也開發遙控器,目前市場上缺少非中國遙控器,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和國外通訊和晶片領導廠商合作開發,開發出長距離遙控器,可達5公里、還會逐步加長距離。  至於節能產品方面,林惠姿表示,由於TV/PID出貨量小幅下滑,IT應用產品需求季減個位數,因此預期節能產品第四季整體出貨量將較第三季小幅減少。此外,受到需求不振、庫存去化遲緩以及通膨等不利因素干擾,今年節能產品整體出貨量將較去年衰退2成左右。  林惠姿表示,由於景氣不如預期,品牌行銷與市場需求遲緩,預估影像產品第四季整體出貨量將季減1成左右。同時,因全球景氣低迷,通膨壓力與需求緊縮,預期影像產品今年出貨量將較去年出貨高峰減少2至3成。  現在市場對於明年消費性產品預期還是比較保守,不過OLED筆電因新品牌加入,預期明年有不錯進展。至於車載方面,明年也會有不錯成長,長期來看車載市場會有一波很大的成長期。

  • GPU供貨最快明年好轉 廣達AI伺服器出貨 Q4逐步放量

     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指出,廣達AI伺服器業務第三季已上揚,第四季雖受AI GPU缺貨影響,但仍持續緩增,原預計11月量產的輝達(NVIDIA)MGX架構AI伺服器,時程亦未變。  不過,楊麒令強調,GPU吃緊短期內看不到緩解,最快也得等到明年才會好轉。  適逢美國擴大晶片出口管制,楊麒令29日出席企業經理協進會活動,會後受訪時認為,短期內雖有一些小波折,但目前看來對其影響並不大。然對中國業者來說,長期下來應是持續往正向發展,例如華為近期在晶片上即有新突破。  楊麒令強調,與一個月前相比,AI-GPU供貨情況並未紓解,先前已於8、9月出貨的HGX架構H100系列高階AI伺服器,需求能見度明確。  另MGX架構的AI伺服器求亦強勁,惟因受CoWoS製程所累,相關AI-GPU供應十分吃緊。但如L40S GPU因繞過CoWoS製程,因此不太受影響。  先前楊麒令以「很恐佈」來形容MGX架構之AI伺服器的爆量需求,依廣達量產時程規畫,將於11月後逐步放量,並於明年進一步放大出貨規模,估將成為後續出貨主力動能之一。  楊麒令重申,今年伺服器業務預期將有兩位數年增長,而明年AI伺服器在需求維持高檔、GPU供貨亦好轉下,將會比今年「好很多」,並且再有較高成長表現。  為此,廣達繼近兩年加速擴產後,目前在美國加州Fremont廠與德國廠,近期也規畫再進一步擴產,以因應現階段尚不足的伺服器產能,及來自AI伺服器的訂單需求。  廣達日前已公告加州Fremont廠新擴興建承包案,預估新建置產能最快可望於明年下半年後逐步加入投產,估放量時程落在2025年上半年。  另因應客戶端可能有在地組裝需求,廣達也將部分伺服器產能轉由泰國廠支援,當地亦有擴增產能。  近期包括英特爾(Intel)、超微(AMD)皆表態積極於AI晶片將有更多著墨,楊麒令認為,明年就會看到效應、有很多相關產品會推出,超微MI300X平台AI伺服器也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預期2024年將成為AI的一個起始點。

  • MA助力 汎銓Q4迎曙光

     汎銓科技(6830)於27日公布第三季財報,其中第三季稅前純益較上季減少4.28%,主要是受到旗下故障分析(FA)業務受IC設計客戶新開案數趨緩影響所致。公司表示,仍持續受惠半導體相關客戶積極推進先進製程研發進程目標,助力旗下材料分析(MA)業務動能及委案需求熱度,有利第四季營運表現。  汎銓第三季自結稅前純益1.06億元,季減4.28%,第三季每股稅前純益達2.26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14.11億元、稅前純益2.66億元、每股稅前純益(EPS)達5.69元。  汎銓表示,今年第三季整體毛利率攀升至40%以上,季增1.76個百分點,寫下歷年同期次高,主要係因毛利較高之MA先進製程研發需求熱絡,在產品組合優化下,遂帶動第三季毛利率上揚。  展望第四季,汎銓看好材料分析(MA)業務整體產能將逐步提升、半導體先進製程材料分析委案需求保持熱絡,將成為營收成長火種。

  • 需求疲弱 長科保守看Q4

     導線架供應商長科*(6548)第三季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較上季下滑13%,主要因半導體景氣走緩,消費性終端需求疲軟,客戶拉貨意願不高所致,公司預期第四季營收在終端需求尚未回溫下,仍將小幅下滑。  長科*第三季合併營收28.4億元及毛利率21.4%,均符合先前預期;第三季稅後純益4.2億元,季減13%、年減55%,若以每股面額0.4元股數計算,每股稅後純益(EPS)0.45元,相當於賺進1.125個資本額。  長科*預期,第四季合併營收介於25.66億到27.24億元區間,較第三季小幅下滑,若基於新台幣31.8元兌1美元平均匯率假設,預估第四季毛利率落在18.1%到21.1%區間,營業利益率介於6.9%到9.9%之間,均較第三季下滑。  展望第四季,長科*保守以對,預期營收及營業利益率均會較第三季下滑,長科*表示,第四季終端需求尚未回溫,客戶持續進行嚴謹的庫存管理,是主要原因。

  • Q4投資布局 滙豐銀看好4大主題

     據歷史數據,股票與債券往往在最後一次升息後表現相對較好,當美國升息循環近尾聲之際,滙豐(台灣)財富管理對第四季投資布局相對看好美股、印度、投資級債以及永續題材等四大主題標的。  滙豐(台灣)財富管理暨個人金融事業處資深副總裁李勝凱表示,通常在最終升息後的6~12個月內,特別是沒有出現經濟衰退下,股票與債券的表現均會跑贏現金,因此持續看好高評級的中等存續期債券,因為可鎖定可觀的收益率,同時亦繼續投資全球股票。  考慮到市場、行業與企業層面的基本面差異甚大以及股票估值大幅上漲,目前股市已來到關鍵點位,美股估值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即使看好,美股投資人仍需謹慎選股。  李勝凱指出,在亞股中看好印度及印尼,對於日股採中性看法,目前反倒更看日圓後市,150日圓兌1美元已差不多,日圓未來再貶的空間有限。  李勝凱看好印度股票及債券,因印度的數位化和綠色轉型蘊藏龐大機會,而且印度有龐大的國內經濟和年輕人口支持消費,更有印度改革開放,支持國際資金持續流入印度市場。儘管如此,無論如何看好單一市場,把所有資金押在科技股或單一市場都不是明智的投資策略。  除美股、印度股市外,債券投資上,李勝凱認為,目前環境仍是鎖定中等存續期投資級別債券的好時機。因市場開始預期降息時,這些債券將帶來良好回報,美國國債也具吸引力,目前收益率已來到多年高點。  投資人還可留意具有創新和可持續性的投資標的。李勝凱強調,潔淨能源和電氣化是推動減碳的主力,再生能源的投資金額在2022年已達4,950億美元。  除此之外,人口老化及慢性病的治療需求持續,醫療產業如免疫腫瘤學、肥胖症和罕見疾病等領域有龐大的商機,利率與通膨前景更加明朗,會利好風險資產,但金融市場變幻莫測,投資人須繼續聚焦基本面強勁的優質企業並保持分散投資。

  • TPMS助攻 為升橙的Q4看俏

     全球車輛保有量持續增加,加上全球各國陸續修法強制汽車安裝TPMS(胎壓監測系統),進一步帶動TPMS剛性需求,尤其歐洲第四季強制規定車輛要安裝雪地胎,連帶增加加裝TPMS商機,包括為升(2231)及橙的(4554)等汽車電子業者,第四季TPMS銷售商機看俏。  為升表示,除TPMS外,公司主力產品包括77/79GHz毫米波雷達、4D成像雷達、AI影像、熱像儀、內輪差與盲區毫米波雷達偵測告警系統等。為升的AI影像、熱像儀的歐美OEM、ODM訂單成長,尤其歐美陸續禁用大陸企業的上述產品,因而帶動為升AI影像及熱像儀需求成長。  為升說,因電動車智能化,驅動公司毫米波雷達的剛性需求,呈現跳躍式成長,讓毫米波雷達全球銷售量持續增加。尤其內輪差77GHz毫米波雷達,除新車出現剛性需求,已上路的大型營運車,多國政府也陸續立法強制安裝,將帶動內輪差產品銷售。  TPMS專業廠橙的,對今年第四季展望仍持審慎樂觀看法。橙的指出,旗下OEM客戶仍保持良好訂單備貨力道,且看好全球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及各國陸續修法強制汽車安裝TPMS的推動下,有助於提升自有品牌「Orange」的TPMS產品接單。  根據國際專業研究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Inc報告,全球輪胎TPMS市場,預估2030年將達到394億美元,每年年複合成長率達12.8%,將有助於創造橙的整體業務良好發展條件。

  • 權證市場焦點-技嘉 Q4營收拚續成長

     台股24日早盤在電子權值股弱勢下,大盤呈現走跌格局,所幸在AI多頭甦醒,其中,AI伺服器概念股的技嘉(2376)開盤後股價止跌回穩,漲3.34%收247元站上5日線。法人表示,技嘉因AI GPU供給較佳,除了推升伺服器營收成長,帶動9月營收月增36%,第三季營收優於預期,看好第四季營收將持續季增。  技嘉因AI伺服器放量出貨帶動,9月營收衝上162.71億元,月增36%、年增85%,刷新歷史單月紀錄,除了伺服器業務於8、9月皆有AI產品出貨加持,加上主機板、顯卡等消費型產品,皆在傳統旺季效益拉抬下,有優於預期的回溫。  展望後市,技嘉認為,在伺服器、主板與VGA消費性產品帶動下,預期下半年旺季仍可期待,全年營收仍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權證投資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為之】

  • 圓剛雙利多助力 Q4業績估續衝

     影音設備廠圓剛(2417)在AI題材帶動下,股價從9月中起漲,波段漲幅接近4成,法人認為,圓剛推出搭載NVIDIA Jetson Orin Nano模組的邊緣AI運算解決方案,支援寬溫作業環境,可望逐步貢獻下半年營收。  法人表示,圓剛今年第一季因材料缺貨,拖累業績表現,單季營收力守7億元,第二季開始逐步恢復正常,營收回溫至8.9億元,第三季單季營收與第二季相當維持8.63億元,9月因應主管機關要求公告小虧100萬元,預估年底在新產品和市場銷售的帶動下,第四季營收可望持續成長,全年將維持去年營運持平表現。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