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Q3

的結果
  • Q3住宅價格指數 連17漲

     內政部30日發布2022年第三季全國及六都住宅價格指數,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6.33,相較上季上升1.90%。內政部指出,這次是連續17季上漲,更創下連漲最久的紀錄,受國內經濟成長影響,利率長期來看還處在低檔。  同時內政部也公布第三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房貸負擔率首度突破4成。其中,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6.2倍,等於北市不吃不喝16.2年才能買房。  2022年第三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6.33,相較上季上升1.90%,但較第2季上升幅度2.44%略微趨緩。內政部官員表示,這也是自107年第三季開始,連續17季上漲,更創下連漲最久的紀錄。至於2022年第三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0.55%,較上季上升0.9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季上升3.65個百分點,房貸負擔率首度超過40%。  內政部說,整體而言,該季全國房貸負擔率季增0.93百分點,主要是受到購屋貸款利率及中位數住宅價格上升影響。

  • 房子越買越老!平均屋齡26.91年 刷新歷史新高

    升息增加房貸負擔,壓縮民眾購買力,購屋平均屋齡又創新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今年Q3全國住宅平均買賣屋齡,已高達26.91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2年,創下統計以來的最老紀錄。進一步探究六都今年第3季的平均買賣屋齡,也只有桃園的20.73年尚未追平高標,其餘五都全數改寫新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觀察近兩年Q3同期的屋齡區間交易佔比變化,可發現全國平均交易屋齡走高,主要是今年第3季的「輕屋齡交易減」以及「老屋交易增」所致,而新屋老宅之所以此消彼長,不外乎三大原因:第一,「房地合一2.0重稅」,去年下半年房地合一2.0上路,與1.0相比,短期交易的重稅期,從2年延長為5年,因此像是預售購屋的第一手屋主,在政策實施後就延緩出售換取輕稅空間,使市場屋齡5年以下的物件,流通性日漸減少,也讓屋齡1~10年的交易佔比,較去年同期縮水3.5個百分點,造成今年Q3平均屋齡走揚。 第二,「高房價升息」,輕屋齡物件價格高高在上,今年又連續升息加深房貸負擔,導致買盤轉往相對平價的中高屋齡物件,拉高屋齡均值;第三,「老屋重建興旺」,危老、都更的改建遠景,進一步強化老宅的市場性,使屋齡30年以上的交易佔比,年增3.6個百分點,催熟整體平均屋齡。 張旭嵐並指出,審議中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若通過上路,平均交易屋齡還有可能持續老化,因修法後市場會更趨向剛性買盤,建商的推案型態,也將從預售往成屋調整,但成屋推案的工期漫長,市場短期內恐面臨新供給縮減的問題,使屋齡1年以下的新案交屋潮退卻;且新成屋的自備款門檻高,資金有限的剛性客源,不排除加速轉向價格較親民的中古屋,進而墊高購屋的平均屋齡。 今年Q3六都的平均交易屋齡,以台北市31.39年最老,最年輕的都會區則是桃園,交易屋齡均值僅20.73年。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台北市因開發久遠土地飽和,所以市場供給長期以高齡物件為主,且老屋具低價優勢,又是建商近年整合推案的主力,故交易佔比愈來愈高,今年Q3北市逾30年老屋,交易佔比將近6成,為房市高齡化最嚴重的都會,加上台北新案供給長年稀缺,低屋齡物件的交易佔比走低,讓首都的平均交易屋齡率先飆破31年。 桃園市的屋齡交易佔比,雖然也有「高齡增、輕齡減」的情況,但受惠近年新案推案量大,交屋潮持續湧現,屋齡1年以下的交易佔比不減反增,年增7.8的百分點,讓桃園今年Q3的屋齡均值,只比去年同期微增0.55年,穩居最具活力的青春都會;台南的情況則與桃園恰恰相反,由於新案交屋潮不如去年,台南1年以下的交易佔比,較去年Q3減少7個百分點,老屋交易佔比又年增8.3個百分點,於是今年Q3的平均屋齡,一口氣比去年同期多了3.04年,來到26.92年的歷史新高。

  • 庫存耗盡 華為海思晶片 Q3出貨趨於零

     受到美國半導體制裁後,華為一直使用庫存的晶片生產手機,但調查機構指出,華為海思晶片已將庫存量使用完畢,第三季海思麒麟晶片出貨量已經降至趨於零。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日前公布全球智慧手機處理器報告指出,在2022年第三季,華為海思出貨量趨近於零,經調查與銷售數據,華為已消耗完畢海思晶片的庫存,且由於美國禁令,海思無法再委託台積電或三星等代工廠生產新的晶片。華為目前僅能使用高通4G晶片生產新手機。  美國在2020年9月對華為實施嚴苛的半導體禁令,華為海思手機晶片出貨市占隨後驟降,Counterpoint數據顯示,海思在2021年第二季出貨市占僅剩3%,當年第四季市占降至1%。今年市占也從首季的1%,降至次季0.4%,最終在第三季消耗完庫存。  在今年第三季,另一家大陸企業紫光展銳市占也受影響,市占較從2021年第四季以來的11%下降至10%。Counterpoint指出,這主要是受到大陸等市場低階智慧型手機需求疲軟的影響,預計紫光展銳在第四季出貨量還會下降。  全球主要晶片廠商都受到消費電子需求乏力、大陸市場疲軟的衝擊,聯發科第三季市占雖仍居各廠之冠,但降至六季以來的低點35%。報告指出,由於大陸手機廠商訂單減少,聯發科晶片出貨在第四季也將繼續下降。  報告指出,市占第二的高通同樣會受到需求不振與大陸手機代工疫情狀況等衝擊,在第四季出貨量下滑。預計2023年上半年也將持續疲軟,直至下半年才會有所反彈。  蘋果晶片第三季市占較前期增3個百分點至16%,增幅為主要廠商之冠。報告表示,iPhone 14 pro機款表現亮眼,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到大陸製造端,鴻海富士康鄭州廠產能受衝擊,但是仍預估晶片出貨量在第四季繼續增加。  三星市占降低1個百分點至7%排名第五,報告指出,包括Galaxy s22系列採用高通晶片,影響期間三星晶片出貨量。

  • 《傳產》買氣下滑 Q3北市房價微降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統計台北市實價登錄數字,近三年共11季住宅交易狀況,從2020年Q1均價65.5萬元開始,連續10季成長,2022年Q2來到近年最高點,均價達74.9萬元,不過今年Q3起則止漲,並微幅下跌0.6萬,至每坪74.3萬元,似乎透露房市已經開始走向修正軌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得2021年台北房價均價持續增溫來到7字頭。不過今年以來央行連續四度升息,加上《平均地權條例》的修法繪聲繪影,今年第三季開始買氣明顯下滑,房價也暫時止漲。 觀察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台北市平均貸款利率,2021年上半年利率平均1.41%,到今年同期則提升至1.54%。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分析,為了穩定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過高,央行從今年開始陸續啟動幾次升息,抑制過熱的投資熱錢,進一步降低通膨,但在升息的過程中,會有一段「陣痛期」,民眾每個月償還的房貸利息增加,雖不至於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但對升息的消息仍很有感,這也讓部分屆臨房貸期滿的民眾,提前還款的意願大幅提升。

  • 全球前十大IC設計 Q3營收縮水

     受到俄烏戰爭、中國封城、通膨壓力與客戶庫存調節等負面因素影響下,導致全球IC設計產業營收動能下滑,2022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373.8億美元、季減5.3%。聯發科(2454)雖繳出季減11.6%的成績單,但仍維持第五名位階不變。  展望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一季,年底購物節慶對消費電子帶來的消費動能回升力道有限,加上高庫存水位,對IC設計業者來說將會是極具挑戰的兩個季度,營收呈現季減的可能性不低。  高通在手機業務上的處理器與5G數據機晶片銷售較第二季度成長,加上車用部門與業界擴大合作下,兩大產品部門營收分別季增6.8%與22.0%,彌補射頻前端晶片的營收衰退,帶動其第三季營收達99.04億美元、季增5.6%,穩居全球第一。  輝達在資料中心與車用業務皆有所成長,但仍難彌補在挖礦市場急凍導致顯卡需求疲軟的營收衝擊,遊戲應用與專業視覺化解決方案業務分別季減32.6%與44.5%,本季營收為60.93億美元、季減14%。  台灣IC設計廠部分,聯發科持續受中系品牌手機銷售不振與客戶庫存調整影響,手機、智慧裝置平台皆呈季減,營收為近46.8億美元、季減11.6%,公司持續以降低庫存為首要目標,排名則與第二季相同維持第五。  聯詠(3034)受到面板減產、客戶端庫存持續去化的影響,系統單晶片與顯示驅動晶片兩大產品線雙雙價量齊跌,營收下滑至6.43億美元、季衰退39.9%,為降幅最大的業者,且排名與瑞昱(2379)對調,跌至第八名。  展望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一季,集邦科技表示,在高通膨的環境下,年底購物節慶對消費電子帶來的消費動能回升力道有限,加上客戶端的高庫存仍需要時間去化。  因此,對IC設計業者來說將會是極具挑戰的兩個季度,在營收上呈現季減的可能性不低。但各業者皆在產業低谷之際,持續降低自身庫存同時提高現金水位,將產品拓展至資料中心、汽車等領域,為日後整體半導體產業再度回溫之時做好準備。

  • 旅遊業加速復甦 攜程Q3淨利2.45億人民幣

     大陸旅遊業加速復甦,線上旅遊平台攜程集團15日公布第三季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公司淨收入為人民幣(下同)69億元,年增29%,淨利潤為2.45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淨虧損8.68億元,由虧轉盈。在市場修復下,大陸國內飯店預訂量恢復至2019年水準。  澎湃新聞引述攜程集團聯合創辦人梁建章表示,大陸在強勁的暑期旅遊需求以及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的帶動下,國內國際旅遊市場表現亮眼,儘管8月下旬以來的疫情反彈影響大陸市場後半季的恢復,但攜程的業績表現持續優於市場,期內國內飯店和機票收入均實現年增。  港股上市的攜程15日收漲3.55%,報268.4港幣,儘管疫情期間曾歷經暴跌,但該股年內至今累計上漲40.89%。  公司指出,2022年以來,預訂週期縮短、本地預訂增速加快,成為大陸國內飯店預訂市場的主要特徵。第三季攜程集團的大陸國內整體飯店預訂量恢復到2019年水準,國內飯店預訂收入年增25%,預訂量更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60%。  隨著香港政府13日宣布防疫鬆綁,當日攜程平台的入境香港航班搜索量年增20倍。由外國至香港轉機或往大陸航班的搜索量周漲幅達89%,預期未來數月出入境需求將持續上升,旅遊業將快速復甦。  海外行程方面,2022年第三季攜程國際平台整體機票預訂量年增超過100%,亞太地區機票預訂量增幅更超過400%。累計前十個月,攜程出入境商旅機票訂單量年增245%。  攜程集團執行長孫潔指出,大陸疫情防控「新十條」的指引對旅遊復甦具有強勁提振作用,儘管短期內可能仍要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但對行業的長期前景和未來機遇充滿信心。

  • 《科技》庫存、經濟逆風雙殺 Q3智慧機5強表現一次看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TrendForce研究顯示,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總產量達2.89億支,季減0.9%,年減11%,打破歷年來第三季旺季正成長的鐵律,顯示市況極為萎靡。主因是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優先調節通路成品庫存的考量下,對於第三季的生產規劃相當保守,加上全球經濟逆風衝擊,品牌持續下調生產目標所致。 為因應庫存上升問題,三星從第二季下旬起即縮減智慧型手機產量,加上對後勢展望保守,故第三季產量季增僅3.9%,約6,420萬支,但由於庫存壓力仍在,故第四季產量仍將縮減。而作為折疊機領頭羊的三星,在今年全球折疊機市占率1.1%的比例中,囊括近九成市占,預估2023年全球折疊機市占可望進一步提升至1.5%,三星將可拿下近八成市占。 受惠於華為轉單效益、新機發表加上定價得宜,第三季蘋果手機產量穩健成長至5,080萬支。由於第四季是蘋果新品的衝刺期,隨著iPhone 14系列新機發表後,市場買氣明顯朝向Pro系列傾斜,故蘋果也調整四款新機產出比重,但近期Pro系列的主力代工廠富士康大陸鄭州廠因疫情影響稼動率,此將影響第四季蘋果智慧型手機產量。 第三季列居第三至第五名的分別是小米(Redmi、POCO、Black Shark)、OPPO(含Realme、OnePlus)、Vivo(含iQoo),僅小米產量與第二季持平,其他兩家業者均呈現季減。而三家業者下半年生產表現皆受限於庫存修正、大陸封控、印度市場經濟成長放緩,預估第四季產量產將與第三季大致持平。此外,目前三大品牌主力市場之一的中國己達高度飽和,而嚴格的防疫清零政策更加速冷卻大陸內需市場對智慧型手機需求。與此同時,榮耀在大陸的市占持續壯大,直接威脅小米、OPPO、Vivo後續市占率,故未來三大品牌的成長重心主要以持平大陸國內市占,並進海外市場拓展為主。

  • 眾達-KY Q3毛利率衝高

    眾達-KY(4977)因11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報捷,帶動股價衝鋒,在買盤簇擁下,2日股價跳空開高,以110元、上漲4.5元開出,並一度衝高至113.5元,然因追價買盤未跟進,終場收歛漲勢,僅以108元、上漲2.37%作收,不過在上半周表態有功下,周漲幅仍達到19.6%。眾達-KY因400G光收發模組QSFP-DD DR4/FR4進入量產,帶動第三季毛利率順利衝過三成大關,來到30.96%,一舉創下2018年第四季以來的新高,季增3個百分點,單季EPS2.02元,順利賺贏上半年,另累計前三季EPS 3.26元,超越去年同期的EPS 3.01元。

  • 《產業》Omdia:Q3半導體市場續衰 營收季減7%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根據全球科技產業研調機構Omdia的半導體整體競爭分析工具(CLT),半導體市場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創下連續8季度營收增長的紀錄。然而,市場從過去兩個季度開始萎縮,今年第三季度半導體營收為1470億美元,季減少7%。 Omdia資深研究分析師Cliff Leimbach表示,市場衰退呈現不一致的現象,意即各領域分別於不同時期造成市場疲軟。今年第二季度市場營收下降主要因PC市場疲弱所致,其中,英特爾市場營收出現17%衰退,至於近期萎靡現象則歸咎於記憶體市場,由於資料中心、PC與手機需求減少,加上客戶庫存調整,造成記憶體市場季營收下滑27%。 就記憶體而言,主要廠商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在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的排名中皆下降一位。主要記憶體供應商致使第三季半導體收入下降超過100億美元,但並不僅此領域受市場負面影響。由於PC需求放緩與庫存減少,超微收入也下滑,與英特爾在前一季度經歷的市場情況相同。 Omdia首席分析師Craig Stice表示,市場嚴重衰退源自於全球景氣低迷,導致需求疲軟、價格下降,且此情況可能會延續至2023 年。此外,由於記憶體供應商正在削減2023年資本支出與產能以管控庫存增長,預期2022及2023年市場營收皆下滑。從積極面看,需求會復甦且價格也將回升,市場營收可望自2024年後回溫。

  • 《大陸產業》小鵬汽車Q3虧損收斂至23.8億元 本季交付受挑戰

    【時報-台北電】小鵬汽車第三季營收68.2億元,同比增長19.3%,環比下降8.2%。淨虧損為23.8億元,環比收窄12%,第三季度該公司毛利率為13.5%,環比提升2.6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截至三季度末,小鵬汽車現金儲備規模為401.2億元,和第二季度相比,環比減少12.2億元。 第三季小鵬汽車交付量為29570輛,同比上升15%。截至2022年10月31日,小鵬汽車年內累計總交付量為103654輛,同比增長56%。 致力新車型開發,第三季小鵬汽車研發開支達到15億元,同比上升18.5%,環比增加18.5%。 新浪財經新聞指出,小鵬汽車9月開始銷量出現連續年減窘境,10月小鵬汽車交付量為5101輛。根據交付指引,第四季小鵬汽車預估將交付20000~21000輛汽車,目前看來具挑戰性。(編輯:張嘉倚)

  • B站 Q3業績優預期

     港美兩地上市的大陸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簡稱B站),29日港股盤後公布最新業績。2022年第三季營收年增11.28%至人民幣(下同)57.94億元,優於市場預期的57.2億元,期內淨虧損則收窄至17.13億元(2021年同期淨虧損26.77億元)。  在疫情多變與大陸官方對互聯網業者嚴控下,對於未來發展,B站坦言,基於目前市況,預計今年第四季營收將達到60億元至62億元,但上述初步估計均受到疫情等不確定因素所影響。  B站港股29日股價收漲13.59%至港幣108.6元,但半年來股價累計大跌37.51%。截至29日晚間7時50分,B站美股盤前上漲10.41%至13.9美元。  B站董事會主席陳睿在財報中指出,第三季B站的日活用戶和月活用戶分別達到9,030萬和近3.33億,均年增25%。用戶繼續保持高參與度,日均使用時長達到96分鐘的歷史新高。

  • 美團Q3轉盈 猛賺12億人民幣

     大陸外送平台龍頭美團25日港股盤後公布最新業積,受到商品零售業務的收入強勁增長推動,2022年第三季營收年增28.2%至人民幣(下同)626.19億元。業績轉虧為盈,期內淨利為12.17億元,不僅優於2021年同期(虧損99.9億元),也優於市場預期的虧損9.86億元。  美團25日股價收跌1.66%至136.6港元,港股市值為港幣8,454.26億元。一年來,該公司股價累計下跌48.18%。  智通財經網報導,美團財報顯示,截至第三季末,美團過去12個月的交易用戶數年增2.9%至6.87億。除了用戶數保持增長以外,用戶在平台上的消費頻率也繼續提升,交易用戶年均交易筆數年增14.8%至39.5筆。  美團財報指出,第三季繼續深入推進「零售+科技」戰略,持續擴大對於大陸消費市場及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美團研發支出繼續保持增長,期內增至54億元(2021年同期為47億元)。  美團執行長王興表示,受益於在零售業供需兩端的持續探索和創新服務,今年第三季美團營運繼續取得穩健增長。在「零售+科技」的戰略指引下,美團堅定「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未來將繼續透過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生活服務及零售業的數位化轉型,幫助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廣大消費者和從業者追求美好生活貢獻更多力量。  美團財務長陳少暉指出,第三季美團以即時零售為代表的零售新業態,為消費者和實體商業帶來體驗升級、數位化轉型的雙重助益。隨著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趨勢進一步加快,美團更加堅定科技為行業和社會帶來的巨大價值。  另一方面,美團公布第三季財報前夕,遭遇騰訊16日宣布「分紅式」減持逾9.58億股美團股份,總市值高達港幣1,594億元。對此,美團財報指出,此舉導致騰訊對美團的持股變化,美團16日宣布騰訊總裁劉熾平已辭任其非執行董事一職。美團強調,和騰訊將維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係,包括延續現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 《國際經濟》德國Q3經濟改善 季增0.4%優預期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到消費者支出的提振,德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略高於初值的預期。  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經物價和日期調整後,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終值,季增率為0.4%,年增1.3%。表現優於經濟學家預期的季增0.3%,年增1.2%。  目前幾乎所有新冠疫情的社交管制措施都已經解除,消費者開始旅行外出,讓家庭的支出成為第三季數據上調的最大驅動力。  在第二季,德國GDP小幅季增0.1%。  在最新的經濟預測中,政府預計今年經濟成長1.4%,並在明年下滑0.4%。  經濟部發言人說,目前的指標數據顯示,在截至明年三月的六個月期間,都指向經濟出現衰退。 發言人補充說,而溫和衰退的前提是,沒有出現嚴重的天然氣短缺、新冠傳染病不會出現惡化發展,以及供應鏈持續逐漸出現改善。

  • 《生醫股》智擎Q3每股盈餘0.61元

    【時報-台北電】智擎(4162)有價證券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公告10月營業收入0.22億元,稅前損失500萬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損失300萬元,每股損失0.02元。 公告第三季營業收入1.55億元,稅前淨利1.02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0.87億元,每股盈餘0.61元。(編輯:邱致馨)

  • 《產業》新能源車Q3賣287萬輛 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緊追特斯拉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第三季新能源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總量為287萬輛,年成長70%。其中純電動車(BEV)銷量為214.7萬輛,年成長75%,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71.4萬輛,年成長57%。 純電動車方面,第一名的Tesla銷量34.4萬輛,市占率維持在16%,但銷量與第二名的比亞迪距離再次拉近,比亞迪第三季銷售25.9萬輛純電動車,年成長182%,與Tesla的銷量差異已連兩個季度小於10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和Volkswagen則與上一季的名次相同,分居第三、四名。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十名皆由大陸品牌囊括,而像是幾何汽車和MG(由上汽集團收購)都是首次擠進前十名,主要原因與大陸市場需求熱絡有關。相對地,如Hyundai、Kia就被擠出前十大之外,掉出前十名的還有小鵬汽車,該品牌表示其新車G9大規模交付會落在今年10月,因此第四季的表現攸關小鵬汽車是否能繼續留在前十名中。  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方面,比亞迪以27.9萬輛位居第一,市占率39.1%,然而其他品牌即便銷量增加,市占率卻依舊未能突破10%。兩大德系豪華車品牌中,Mercedes-Benz在大陸和德國兩大市場的銷量較第二季有所增加,使其排名回升至第二名,BMW歐洲銷量下滑,因此第三季在銷量和排名上都出現衰退。而中國品牌傲圖(AITO)首次進入前十大排名就排在第五名,除了銷量急速增加外,傲圖是賽力斯集團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品牌,車輛展現了大量的華為汽車技術能量,使得傲圖的銷售表現成為華為在汽車發展上的觀察重點。  TrendForce表示,第四季主要的動能包括秋季新車上市和年底促銷,第三季銷量下滑的車廠中,有部分原因來自於第四季有新車或改款計畫使得消費者處在等待期,就全年而言仍有機會靠第四季衝高銷量。另外,大陸新能源車補貼退場前的購車潮加上各家車廠推出的購車優惠,讓大陸市場繼續維持熱度。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