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Q3

的結果
  • 小米Q3獲利靚 汽車明年量產

     大陸手機大廠小米集團20日港股盤後公布財報,第三季營收年增0.6%至人民幣(下同)708.95億元,不僅是六季以來首次單季收入按年增長,更略勝市場預期的705億元。小米第三季延續亮眼的利潤表現,期內經調整淨利年增182.9%至59.9億元,優於市場預期的46.5億元。  綜合陸媒報導,小米港股20日股價收漲1.51%至港幣16.18元,近一個月累計上漲24.85%。  小米財報指出,第三季堅定貫徹以「規模與利潤並重」為核心的經營策略,穩步推進各項業務,持續優化營運效率。在外部環境不見明顯好轉的背景下,小米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各項業務方面,小米智慧手機第三季收入年減2%至416.5億元,主因是平均售價(ASP)下降,部分被智慧手機出貨量增加所抵銷。根據市調機構Canalys統計,儘管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減1.1%,但小米智慧手機第三季出貨量年增4%至4,180萬支。小米智慧手機第三季ASP年減5.8%至每支997元。ASP減少主因是拉丁美洲、非洲、中東等ASP較低的新興市場出貨量強勁增長,部分被大陸ASP增加所抵銷。  小米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第三季收入年增8.5%至206.7億元,主因是平板、掃地機器人及智慧大家電收入增加,部分被智慧電視及筆電收入減少所抵銷。小米第三季互聯網服務收入年增9.7%至77.6億元。  研發支出方面,小米第三季研發支出年增22%至50億元,主要是智慧電動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支出增加所致。  小米財報公布後,小米總裁盧偉冰20日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小米汽車2024年上半年量產的目標不變,整體符合預期,如果冬季測試順利的話,小米汽車按照原來的目標上市沒有問題。目前,小米汽車在9月底的研發人員約3,000人。  針對小米汽車未來銷量為一年10萬輛的傳聞,盧偉冰說:「問過小米CEO雷軍,這個話他沒說過。」而小米造車目標是花15年至20年的時間進入世界前五。

  • 《今日焦點新聞》上市櫃Q3財報五天王出列 台積電榮膺雙王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前瞻G2峰會,拜登將談台海和平。(工商時報) 2.半導體引路,台美租稅協定突圍。(工商時報) 3.台積升股息,股民燃熱情。(工商時報) 4.壽險未實現損失5.6兆,史上最慘。(工商時報) 5.鋼市增溫,翁朝棟看Q4起季季好。(工商時報) 6.地方超徵大紅包,今年上看500億元。(中國時報) 7.上市櫃公司Q3獲利猛衝9,100億,受惠蘋果拉貨、台幣貶值效應。(經濟日報) 8.上市櫃Q3財報五天王出列,台積電榮膺「獲利王」與「現金王」。(經濟日報) 9.AI伺服器2024年展望佳,GPU、CoWoS產能供應可望緩解。(電子時報) 10.電動車2024年貢獻營收,鴻海從美車廠罷工看到商機。(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高盛、瑞銀發布報告,看好中國經濟成長前景。(新浪財經網) 2.美方多位高級官員在機場迎接習近平主席。(新浪財經網) 3.習近平赴美舉行中美元首會晤。(證券時報網) 4.聚焦北交所開市兩週年:打造創新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改革成效可期。(證券時報網) 5.樓市大消息!又見一線城市出手!。(證券時報網) 國際頭條:  1.美眾院通過支出法案以避免政府關門。(路透社)  2.美國支持哈瑪斯利用加薩醫院作為軍事掩護的說法。(路透社)  3.CPI顯示聯準會可能已完成升息,美股大漲。(路透社) 4.美國10月通膨率降至3.2%。(華爾街日報)  5.中國電商巨頭「雙11」報喜,分析師因銷售數據「保密」持謹慎態度。(華爾街日報)  6.投資者對債券的熱情達到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華爾街日報)(編輯:邱致馨)

  • 《玻陶股》新品訂單旺 冠軍Q3虧轉盈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新款磁磚產品推出上市及大尺寸磁磚、大板薄磚等訂單暢旺,磁磚大廠冠軍(1806)第3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5798萬元、年減1%,每股盈餘0.15元,單季由虧轉盈,並創近7個季度新高。 展望第四季,冠軍指出,現代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居家生活品質與房屋保值性,多數建商、消費者對於房屋居住更加重視選用具有良好的建材品牌、本土化服務等因素,帶動許多建設公司採用最好品質的「冠軍磁磚」及「馬可貝里磁磚」高價位磁磚,選用最佳品質磁磚所增加成本佔整體營建成本不到0.5%,是有助於建案價值提升及銷售賣點,並有效增添整體空間質感及舒適度,未來良好銷售動能仍然看好。 冠軍第3季營業利益6,489萬元,明顯季增28.39%,加上旗下合資公司海鷗冠軍於中國地區營運虧損收斂及匯兌利益等產生業外收益貢獻,不僅擺脫近3季虧損包袱,第3季獲利更繳出近7個季度新高記錄。第3季整體毛利率提升至28.23%水準,營益率優化至8.054%。

  • 英經濟陷停滯 Q3零成長

     英國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結果與第二季持平,顯示英國經濟正陷入停滯不前局面,但在某種程度上至少避開2023年經濟衰退命運。雖然該數據略優於市場預期,不過英鎊卻反彈乏力,再度面臨1.22美元關卡保衛戰。  根據初值資料表示,英國經濟繼第二季季增0.2%後,第三季呈現零成長。原本經濟學家預測為下跌0.1%。此外9月單月GDP則是增長0.2%。若與2022年同期相比,英國第三季經濟則是成長0.6%,也略為高出市場預估的0.5%增幅。  以細項來看,第三季服務業產出季減0.1%,但被營建業產出的成長0.1%抵銷。製造業則表現持平。  英國財政大臣杭特(Jeremy Hunt)表示,高通膨現今仍是英國經濟成長最大障礙,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仍在6.7%高位。他說:「目前經濟保持成長的最佳方式,就是堅持我們擊敗通膨的計畫。」  杭特還提到,秋季報告將聚焦在如何藉由釋放投資、讓民眾重回工作崗位,以及改革公共服務、使經濟能再度健康增長。  Quilter Investors投資公司策略師詹姆斯(Lindsay James)表示,這份報告證實最近幾個月包括消費者支出與商業活動等多項領先指標,顯示英國經濟動能正逐漸放緩。  她補充,雖然服務業強勁表現,讓9月GDP表現令人驚喜,但卻不足以抵銷先前的經濟疲弱。她並警告英國經濟目前正瀕臨停滯性通膨困境,也就是經濟成長停滯與高通膨同時並存的局面,這將使英國央行在面臨壓低通膨與提振經濟上陷入兩難。  凱投宏觀經濟研究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戴爾斯(Paul Dales)則認為,雖然英國第三季GDP出現停滯,但由於經濟還不夠疲弱到可以迅速壓低通膨,意味英央到2024年底前將沒有能力調降利率。  英國央行先前曾發布預測,表示未來兩年經濟成長將相當疲弱,但不至於出現衰退。但由於前所未有的高利率正對經濟造成侵蝕,預料失業率還會進一步攀升。它並預估通膨將到2025年底才會回落到2%目標。

  • Q3獲利刷八季新高 英業達喊明年會更好

     英業達(2356)受惠產品組合轉佳,帶動毛利率、營益率增長,進而推升第三季營收站全年高峰,稅後純益亦以季增35%、年增7%力道,來到18.7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2元,一舉站上近八季的新高,累計前三季EPS達1.16元。  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10日在法說會中對第四季營運動能看法保守,預期在筆電、伺服器兩大產品線出貨趨緩下,估將影響季營收回檔,中間仍有很多機會和努力的空間。  展望明年,蔡枝安表示,包括筆電、伺服器及消費電子等三大產品線都將在明年第一季同步回溫、轉為季增表現。  此外,依目前預估,英業達2023全年度營收雖將較去年呈個位數年減幅,但2024年即可望回歸成長正軌,不僅全年度營收將年增,亦有機會超越2022年的歷史高點紀錄。  在各界關注的AI伺服器方面,蔡枝安坦言,部分出貨給中國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的AI伺服器,的確有受到美國新一波晶片出口限令的影響,但預估第四季將影響其整體伺服器業績不到5%。他也強調,英業達未下修內部目標,仍會將產品轉售至其它地區客戶,同時也會持續與受影響的客戶合作、討論解決方案,並密切關注明年美國政府的規定。  今年AI伺服器產品估將占英業達伺服器業務的5~7%,明年隨著出貨進一步放量,比重將翻倍拉升。  不過目前輝達的晶片仍短缺,何時緩解難說,加上可能有部分重複下單的現象,希望明年下半年就能紓緩。  英業達仍預期明年除AI伺服器持續增長,一般通用型伺服器也將有所成長,整體伺服器業務估將有雙位數年增表現。  針對筆電業務,除樂看明年筆電出貨將回溫,蔡枝安亦指出,不論是AI伺服器抑或是AI PC,英業達都不會缺席。  此外,近年因消費力道走弱而受累的智慧裝置產品,今年與電競、遊戲相關產品都展現了逆勢增長的動能。  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預期,今年第四季智慧裝置產品業務將比第三季回溫,明年除看好與遊戲相關的產品會成長外,美國5G基礎設施建置標案,與陸續布建的馬來西亞、越南產線進入量產,都將為明年帶來成長動能。

  • 《電週邊》Q3獲利刷八季新高 英業達喊明年會更好

    【時報-台北電】英業達(2356)受惠產品組合轉佳,帶動毛利率、營益率增長,進而推升第三季營收站全年高峰,稅後純益亦以季增35%、年增7%力道,來到18.7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2元,一舉站上近八季的新高,累計前三季EPS達1.16元。  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10日在法說會中對第四季營運動能看法保守,預期在筆電、伺服器兩大產品線出貨趨緩下,估將影響季營收回檔,中間仍有很多機會和努力的空間。  展望明年,蔡枝安表示,包括筆電、伺服器及消費電子等三大產品線都將在明年第一季同步回溫、轉為季增表現。 此外,依目前預估,英業達2023全年度營收雖將較去年呈個位數年減幅,但2024年即可望回歸成長正軌,不僅全年度營收將年增,亦有機會超越2022年的歷史高點紀錄。  在各界關注的AI伺服器方面,蔡枝安坦言,部分出貨給中國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的AI伺服器,的確有受到美國新一波晶片出口限令的影響,但預估第四季將影響其整體伺服器業績不到5%。他也強調,英業達未下修內部目標,仍會將產品轉售至其它地區客戶,同時也會持續與受影響的客戶合作、討論解決方案,並密切關注明年美國政府的規定。  今年AI伺服器產品估將占英業達伺服器業務的5~7%,明年隨著出貨進一步放量,比重將翻倍拉升。  不過目前輝達的晶片仍短缺,何時緩解難說,加上可能有部分重複下單的現象,希望明年下半年就能紓緩。  英業達仍預期明年除AI伺服器持續增長,一般通用型伺服器也將有所成長,整體伺服器業務估將有雙位數年增表現。  針對筆電業務,除樂看明年筆電出貨將回溫,蔡枝安亦指出,不論是AI伺服器抑或是AI PC,英業達都不會缺席。  此外,近年因消費力道走弱而受累的智慧裝置產品,今年與電競、遊戲相關產品都展現了逆勢增長的動能。  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預期,今年第四季智慧裝置產品業務將比第三季回溫,明年除看好與遊戲相關的產品會成長外,美國5G基礎設施建置標案,與陸續布建的馬來西亞、越南產線進入量產,都將為明年帶來成長動能。(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翁毓嵐/台北報導)

  • 福裕、瀧澤科、高鋒 Q3賺錢

     新台幣匯率貶值助攻下,高鋒(4510)、瀧澤科(6609)等工具機第三季及前三季均有獲利。福裕(4513)第三季儘管本業虧損0.45億元,但因認出售台中大雅廠房土地處分利益挹注,EPS達2.02元創同期次高。  福裕第三季本業虧損0.45億元、稅後純益1.56億元;前三季本業虧損0.20億元、稅後純益1.53億元,EPS為1.99元,創下同期第三高。  高鋒第三季歐美出貨增加,合併營收6.04億元,本業獲利0.69億元,加上轉投資和大等公司股利、匯兌收益等業外收益挹注,稅後純益達0.73億元,EPS為0.68元。前三季本業獲利1.08億元,稅後純益0.99億元,EPS為0.91元。  瀧澤科第三季合併營收6.05億元、本業獲利0.30億元、匯兌利益3,000多萬元,稅後純益0.68億元,EPS為0.94元。前三季合併營收20.73億元、本業獲利0.86億元、稅後純益0.90億元,EPS為1.24元。

  • 《電週邊》緯創Q3賺贏H1 董事會通過3件大事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緯創(3231)公布前三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6365.17億元,營業淨利為168.55億元,稅前淨利為171.98億元,稅後淨利為81.34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2.9元。緯創第三季繳出「三率三升」佳績,單季獲利季增44.3%,每股盈餘1.67元,「一季賺贏上半年」,攀上七季來高點,反映高毛利的AI產品出貨動能旺;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2170.4億元,營業淨利為67.96億元,稅前淨利為83.94億元,稅後淨利為47.02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1.67元。 緯創董事會同時通過以下議案: 1.因應業務發展及策略規劃需要,擬以新台幣11.31億元之額度內於台灣地區擴充產能。 2.為興建企業總部,擬增資100%持股之子公司緯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台幣10億元。 3.擬認購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現金增資,依緯創認股比例,擬以每股106元認購6,414,363股,認購總金額約新台幣6.8億元,緯創及子公司對啟碁科技之綜合持股比例於認購後為20.35%。

  • 《半導體》敦泰Q3每股淨利躍至0.61元 Q4再成長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敦泰(3545)今(10)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第三季除本業回溫下,有部分貢獻來自於業外收入,帶動淨利季增加21.1%、年增加104.5%,單季每股獲利0.61元。目前智慧型手機產業已經回溫跡象,加上平板、車用等領域穩定成長,敦泰預估第四季營收、毛利率皆會優於第三季。 敦泰第三季營收39.58億元,季增加15.6%、年增加51.8%;單季淨利1.24億元,季增加21.1%、年增加104.5%;每股稅後淨利0.61元,有部分貢獻來自於業外收入。單季毛利率19.6%,季減少0.9個百分點、年增加104個百分點。 隨著新產品陸續導入品牌客戶,敦泰第三季出貨和營收均相較第二季成長,惟毛利率因中低階產品價格競爭持續,故季度下滑0.9個百分點。 敦泰表示,目前嗅到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回溫,加上AMOLED面板廠由大陸出貨比重增加,可望同時拉抬第四季IDC(TDDI)、AMOLED觸控IC。平板部分,隨著市場回溫,終端客戶出現回補,第四季平板拉貨力道優於過去幾季,加上有陸系、韓系等客戶導入商用平板,目前敦泰也已經取得訂單,將貢獻第四季營收,目前敦泰平板導入的產品以IDC為主。 車用領域上,敦泰布局車用IDC以久,穩定出貨已經超過1500萬顆,特別是早期產品在大陸市場獲得量產後,新一代產品大幅提升IC性能,除既有客戶外,更積極導入國際一線大廠,持續扮演敦泰重要營運動能。 整體來說,敦泰預計第四季營運會優於第三季,且毛利率也會優於第三季。

  • 《熱門族群》檢測廠Q3財報 耕興每股賺3.94元、東研信超虧0.69元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耕興(6146)、東研信超(6840)兩家檢測廠公布第3季財報。耕興第3季合併營收為11.96億元,合併毛利率為54%,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4.02億元,每股盈餘3.94元;累計2023年前3季合併營收為36.77億元,合併毛利率54%,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11.74億元,每股盈餘11.53元。東研信超第3季合併營收1.68億元,稅後淨損0.17億元,每股虧損0.69元;累計前3季合併營收5.22億元,稅後淨損0.26億元,每股虧損1.04元。  此外,耕興10月合併營收為3.8億元,年減6.17%;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40.57億元,年減4.19%。耕興10月份部分專案延後,影響10月營收;目前產能全部開出後,可望趕在11月及年底前結案。 耕興指出,大陸接單價格競爭激烈,第3季放棄部分低利潤訂單,確保毛利率的水準,同時能兼顧大廠案件的測試服務品質。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疲弱,零件客戶普遍保守看待市場,新案選擇遞延或暫停開發,導致無太多新案在今年有量產貢獻,加上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今年前3季零件收入較去年同期衰退。  東研信超前3季仍受去年第4季大陸子公司停止執行美國FCC案件致訂單減少影響營收;除營收減少影響,子公司電測認證進行建置,尚未投入生產,固定成本增加,毛利率下滑,導致虧損。  東研信超指出,台灣實驗室7月、10月已分別取得美國NVLAP與A2LA認證資格,大陸實驗室亦已於11月初取得NVLAP認證,預計本月底前將全面恢復美國FCC案件檢測及出具報告業務,先前A2LA事件造成負面因素於今年內可望完全消除。  該公司10月合併營收0.55億元,年減12.06%;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5.77億元,年減23.35%。消費電子高庫存致認證需求遞延情況已見好轉,近期陸續接獲品牌大廠檢測認證訂單,第4季營運表現將有所改善。

  • 《國際產業》恩智浦Q3營收略勝預期 看好Q4雙引擎護體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荷蘭晶片製造商恩智浦(NXP)周一提出財測,第四季獲利將高於華爾街預期,並且預計車用市場表現具有韌性,工業需求則持穩,兩者抵銷了部分關鍵市場疲弱的表現。  該公司過去不斷地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保護利潤。  恩智浦曾在九月時表示,包括中國的所有市場,車用需求表現「非常的良好」。中國為關鍵市場,並貢獻了恩智浦總營收約3成。  強勁的iPhone需求也對該公司帶來正面影響,恩智浦製造智慧型手機使用的NFC(近場通訊)晶片,可協助用戶完成行動支付或其它功能。分析師也一直認為,蘋果是恩智浦重要客戶。  在7~9月的季度裡,行動業務的營收為年減8%,但是季增33%,顯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復甦。 但是執行長Kurt Sievers說,公司的通訊基礎設施業務在第三季表現略低於預期。  雖然最大的業務部門、車用部門的營收有成長5%,但是分析師擔心,經歷數月的囤貨和電動車需求放緩之後,晶片需求將很快地會出現下降。  恩智浦預計,第四季調整後營收將在33億至35億美元之間;而此前分析師的預期為34.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在3.44至3.86美元之間。  恩智浦也公布第三季整體營收來到34.3億美元,略高於預估的34.0億美元。每股盈餘為3.70美元,高於預期的3.59美元。  該荷蘭公司周一在美股盤後交易上漲了1%。

  • 昇貿Q3獲利 年增39.63%

     昇貿(3305)連三季繳獲利財報成績單,第三季稅後純益7,681萬元,年增39.63%、季減14.65%,每股稅後純益0.57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1.58元,昇貿預期,第四季本業獲利可望持續成長;在錫膏加入產品線、擴大營收占比之下,產品組合趨向健康,法人預期,昇貿中長期可望以0.9~1元為單季獲利基本盤。  昇貿第三季本業獲利(營業利益)持續成長,達1.18億元,年增504.21%、季增8.23%,惟提列持股43%之八里喜來登折舊,導致稅後純益略降至7,681萬元,年增39.63%、季減14.65%,每股稅後純益0.57元;累計昇貿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2.08億元,年減63.7%,每股稅後純益1.58元。法人估,昇貿11月、12月出貨可望重返成長,第四季本業獲利可望進一步提升,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2.3~2.5元。  昇貿表示,錫膏營收比重約22%至25%,AI伺服器應用持續往上走,但NB應用仍然疲弱,不過NB可望在明年上半年落底,占錫膏比重高達55%的NB將有所支撐,隨著筆電景氣回神,2024年出貨量可望成長10%至15%。

  • 《大陸產業》百勝中國積極展店 Q3淨利年增19%

    【時報-台北電】百勝中國第三季加速開店,淨新增500家門市。前三季淨新增門市達到1,155家,朝著全年淨新增1,400至1,600家門市的目標穩步邁進。此外,公司新店的回報期和單店獲利性均保持穩健。受到展店帶動,第三季實現總營收2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經調整淨利2.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 百勝中國財務長楊家威表示,百勝中國第三季的同店銷售年增率穩健恢復,約達2019年同期水準的90%。今年,公司整體業務的復甦趨勢明顯,多項指標已創下新高。 百勝中國規畫2026年達到20000家門市,以及這三年間以股利和股份回購形式向股東回饋30億美元。(編輯:張嘉倚)

  • 寶鋼Q3財報公布 營收減但淨利增

    大陸龍頭鋼廠寶鋼24日晚間發布第三季財報,營收人民幣851.6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3%,不過淨利人民幣37.98億元,則比去年同期增加127.1%。累計前三季寶鋼營收為人民幣2553.84億元,淨利人民幣83.5億元。 根據寶鋼發布的財報顯示,第三季營收人民幣851.62億元,比第二季減少6.8%,相比去年同期則減少10.3%,不過第三季淨利人民幣37.98億元比第二季增加40.3%,更比去年同期增加127.1%。 分析師表示,寶鋼近年採取差異化戰略,上半年剛才銷量達到2556萬噸,並發布超高强汽車板1500MPaDP、耐候冷鐓鋼BNH8等7項產品,新試產品的銷量達到357.8萬噸。位於寶山基地的取向硅鋼產品結構優化項目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鋼結構製作安裝階段,計畫明年第三季投產。此外寶鋼也持續進行降本控費,上半年成本削減人民幣29.85億元。但由於需求端下滑、原料價格波動超乎預期,投資風險程度也提高。

  • 《國際產業》萊雅Q3銷售強勁 中國復甦乏力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化妝和保養品集團萊雅(L'Oreal)周四宣布,受到歐洲和美國市場加速的提振,第三季銷售強勁成長,但是中國市場沒有達到預期的反彈。  萊雅旗下包括蘭蔻等多個美妝品牌,市值逾2千萬歐元。該集團說,北亞地區(包括中國和日本)銷售下降了4.8%,遜於成長14%的預期。萊雅說,由於中國加強了對代銷業者的管制,進而對在海南島和南韓的旅遊零售業務造成影響。代購業者會在某地方以低價囤積產品,然後在另一地方賣出。  執行長Nicolas Hieronimus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說,旅遊零售的影響將是短暫和有限的,對利潤率有較小和可控制的影響。他並預計,庫存的削減將持續到今年底。 在中國市場,儘管上季美容市場繼續復甦,但是基本上是持平的。今年1~9月的銷售為增加7.7%,萊雅並且在市佔率上持續提升。  中國另一個擔憂焦點是,年輕人失業率上升,房地產出現危機,都讓疫情後的復甦變得更加複雜。  而萊雅是中國高階化妝和護理產品的市場領導者,在中國的市佔率一直在成長。  在美國和歐洲市場,萊雅第三季銷售分別增加16.2%和11.8%,超出預期,顯示出該兩市場的復甦加速。  在歐洲,由於通膨的上升,限制了民眾的支出。但萊雅表示,沒有跡象顯示,消費者會轉向價格較低的產品,或是減少購買。  從全球來看,萊雅最大的部門、奢侈品部門的成長放緩,增幅僅3.2%,顯示民眾正在控制高級產品的消費。  萊雅集團在7~9月的第三季銷售達100億歐元,年增11.1%,略低於11.5%的成長預期。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