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大動作宣告突圍美國科技制裁,傳在中芯國際先進製程代工下,提早開賣的新機Mate 60 Pro終於搭載上5G晶片,且一開賣就引發線上線下瘋搶,也搶先在9月新iPhone推出前下馬威。 與蘋果同樣規劃在9月中旬舉辦新品發表會的華為,提早在8月29日率先出招,宣布Mate 60 Pro先鋒計畫,要讓部分消費者在發表前就使用這款新手機。華為的策略被視為要搶先蘋果新品一步,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華為要大動作宣示走出制裁、起死回生,重返5G旗艦手機市場。 綜合陸媒報導,大批華為消費者在3日收到通知,於當日下午6時6分前往華為門市領取Mate 60 Pro手機,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地華為門市大排長龍。當日下午6時6分線上銷售同步啟動,華為商城、淘寶、京東等線上平台各顏色的Mate 60 Pro均在一分鐘內售罄,熱度十足。 華爾街見聞引述供應鏈消息指出,由於銷售火爆,Mate 60 Pro已加單至1,500萬~1,700萬支,華為線下門市也將自10日全面銷售該機款。 Mate 60 Pro技術規格受外界熱議,因尚未發表,華為未有詳細說明,新機螢幕也無顯示5G字眼。但多數評測與拆機顯示,該機款峰值網速符合5G網速,且晶片為大陸代工的麒麟9000S。 市場人士認為,處理器是採用當地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N+2先進製程,該製程約對標7奈米或5奈米,代表大陸高階核心零件自主化有不小進展。另有分析認為,該製程應是用艾司摩爾DUV設備,顯示大陸部分技術設備仍受限於外國。 自8月29日公布新機提前開賣後,華為產業鏈族群就不斷走強,陸股捷榮技術連四天漲停,華力創通、常山北明、拓維信息3日也均漲停。中芯國際陸港股3日尾盤大幅拉升,收盤分別漲約6%、11%。 華為8月中旬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反應公司正走出制裁頹勢,淨利潤大增逾200%、超人民幣460億元,手機業務也重拾增長趨勢,營收增2%逾千億規模。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日前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售價6999元人民幣,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權威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Mate 60 Pro後,證實該款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報導,技術分析公司TechInsights進行的拆解顯示,Mate 60 Pro手機是採用中芯生產的麒麟9000S晶片,是第一款採用中芯最先進7奈米製程技術的晶片,這也顯示大陸突破美國科技封鎖,在5G晶片技術上已取得初步進展。 TechInsights副董事長Dan Hutcheson 說,華為新手機晶片採用中芯7奈米製程,這對大陸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宣告,顯然中芯已解決7奈米良率的問題。 但TechInsights拆解後也發現,Mate 60 Pro採用的處理器技術,仍落後最新技術兩個世代。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說,中芯在曾任台積電高層的梁孟松帶領下,7奈米製程技術與產能都有重大突破,不可輕忽。
3日晚間18點08分,華為史上最強手機Mate 60 Pro全面開啟銷售。陸媒報導指出,不僅華為商城、天貓、京東等線上平台,手機在數秒內被搶購一空,在實體通路的多處門市,消費者蜂擁而入的狀況同樣火爆。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是華為手機的忠實用戶,等了3年,終於等到「王者歸來」! 一位消費者王涵(化名)向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他一直都是華為手機的忠實用戶,「之前我就看到消息說華為可能會出支持5G的Mate手機,我很早就和門店銷售打過招呼,如果有新機器上市就通知我,所以才能第一批搶到」。 家住北京的吳宇(化名)則是北京華熙Live華為生活體驗店裡第一位線下取貨Mate 60 Pro手機的消費者。他表示,3年期間華為手機沒有5G,他只能被迫使用其他國產手機。他興奮指出,Mate 60 Pro最吸引他的就是手機的性能,「畢竟它採用的是國產的麒麟晶片,這個意義重大。而且它還是定位為衛星通訊終端的設備,我非常想試試這個功能」。 華為在中國各地的門市都出現了「一機難求」狀況。北京華熙Live華為生活體驗店的店員表示,該門市首批到貨量約40~50台左右,如今要預訂,需要等上3~4周左右。而為了防止黃牛倒賣,消費者必須要現場拆封啟動才能帶走。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售價人民幣6999元,權威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Mate 60 Pro後,證實該款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科技專家許美華則在臉書發文分析,直指華為真正的挑戰還很大,未來關卡還很多。 許美華指出,根據美國財經媒體報導,跨國投資銀行傑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分析師表示,Mate 60 Pro幾乎一上架即銷售一空,可見產量相當有限。分析師認為,華為Mate 60的進展可能不如表面看來那樣,他們提醒,新手機上市幾小時即賣光,表明庫存有限,並暗示,Mate 60可能採用台積電斷供之前的庫存晶片。 許美華接著說,中芯去年就傳出,可以用DUV光刻機重複曝光做出7奈米,這本來就不是新聞,去年就因為這個消息,讓美國聯合荷蘭、日本盟友,大規模禁止14-16奈米以下的DUV設備,禁售大陸半導體廠商。她分析,用DUV重複曝光做7奈米,不只是良率很低、成本很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製程極耗產能,無法大量量產,這可能是華為手機上市數量有限的最大原因。 許美華強調,中芯未來少了14-16新購設備的支援,現有舊設備機台要支應華為一代代的新手機,一定會很辛苦。她預期華為手機真正的考驗是,即使高成本有國家幫忙,但華為是否能夠在技術持續跟上世界腳步的情況下,每年推出新世代的手機,而且數量足夠龐大,在世界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後續有待觀察。 「在2020年九月,華為被美國制裁後,手機銷售瞬間跳水,市占率幾乎滅頂。」許美華提到,華為如果要在世界手機市場重新扮演要角,一年出貨至少要回到一億支起跳才算個咖,回顧華為在2020年被美國制裁前,曾經在2020年四月,出貨量全球市占率到達21.4%,第一次超越三星,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 許美華說,華為手機最風光的2020年,光是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就達1.05億支,但是,那時候是台積電幫華為做AP晶片,現在靠中芯數量有限,越來越舊的DUV機台,能做到什麼程度?況且,舊設備未來可能還要面臨原廠零件斷貨的問題。她認為,從務實面來說,對中芯或華為,都是很艱難的任務。
中國科技龍頭華為藉由新款旗艦手機Mate 60 Pro,傲然重返5G手機市場,開賣1分鐘就賣光。如今在中國華為旗艦店,已經規定1人限購1台,預計需等待1~2周時間。台灣不少消費者也期待能入手1台。對此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表示,「團隊仍在評估中」。 受到美國晶片禁令影響,一度穩居全球前3大手機品牌的華為因發展受限而跌落神壇,台灣已有超過3年沒新機可賣。 關於華為Mate 60 Pro是否引進台灣市場銷售,訊崴技術表示,團隊仍在評估中,如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通知。但由於訊崴預告9月底將舉辦HUAWEI秋季新品發布會,預計會有更多華為新品亮相,仍引起不少消費者期待。 業界人士透露,訊崴9月舉行的發布會,預計還是不會有華為手機出現。而且由於沒有Google服務的加持,華為新機雖然功能強大,甚至能支持衛星通話,但仍無法使用Chrome、Google地圖、YouTube等,實用上大大受限,對於台灣消費者,可說是挑戰重重。
美國政府2019年將大陸電信設備廠華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華為在蟄伏3年後,日前推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預購量已突破一億台,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在《風向龍鳳配》節目中指出,華為已成為無法被美國制裁致死的「不死鳥」,從新機在大陸市場極度熱銷情況來看,顯示其在科技上的突破,未來美國制裁恐難再發揮效果。 陳鳳馨認為,華為展現出「浴火重生」的面貌,雖然其遭到美國以及盟友制裁,包括從5G基地台、手機業務、晶片組等全方位被打壓,但仍開發出最新手機Mate 60 Pro,新機在大陸市場熱賣,難以想像對華為收入的進補程度。 陳鳳馨強調,華為最壞狀況已經過去了,翻開該公司近5年財務報表,在美國出手後,最賺錢的手機受到重創,整體營收從最高峰8900多億元下跌至6000多億元人民幣,但目前已從谷底翻身,今年光是上半年獲利就比去年整年還高,是去年同期的2倍,從財務上來看,華為已成為無法被美國制裁致死的不死鳥。 陳鳳馨提到,華為新款手機Mate 60 Pro有以下3大焦點,包括突破技術限制成為5G手機,且是衛星手機能夠衛星通話,晶片元件改用大陸自產的麒麟9000S更是受到矚目。值得關注的是,大陸人對於華為手機的支持非常強烈,Mate 60 Pro還在試賣期沒有太多的宣傳,就只是個簡單的網頁,但在官網的預訂量已達到1億台,遠比華為原先預測全年手機出貨量4000萬台更高,難以想像這對華為的收入進補程度。 陳鳳馨說,美國唯有把華為手機「金雞母」業務打死,讓華為沒錢去做更多研發,對美國威脅性才能降低,但華為就算被美國警告若繼續研發將加深制裁仍不放棄,她預期相關制裁在未來恐怕難以再發揮效果。
華為遭到美國晶片禁令制裁,卻能無預警開賣新款旗艦手機Mate 60 Pro,外界好奇新手機晶片從哪來?前立委蔡正元表示,華為自己開發軟體、設計晶片,再轉給中芯國際去製造,以麒麟9000S晶片取代高通晶片,當它跑出5G的速度時,應該就是7奈米。 蔡正元2日在中天《前進戰略高地》節目中表示,華為Mate 60 Pro這一款手機,搭載麒麟9000S晶片。這是美國禁止高通晶片出口中國大陸後,華為拿不到高通的晶片,所以就自己設計。 蔡正元接著指出,華為設計出這一款手機不容易。華為是從設計軟體開始,自己開發軟體、設計晶片,再轉給中芯國際去製造。當它跑出5G的速度時,就表示它整個系列的設計系統,一直到製造晶片,都已經能夠到達10奈米以下;現在被測試出來之後,應該就是7奈米,要不然不可能到達5G的速度。 蔡正元表示,麒麟9000S晶片能夠取代高通的晶片,當然不一定能夠跟高通最高等級的晶片來比,但是到達5G已經沒有問題了,這是華為一個很大的突破。
受到美國5G晶片禁令影響,華為一度淡出智慧手機市場。但華為上周突然公布將發售史上最強手機Mate 60 Pro,引發熱烈討論。華為實體通路3日晚間起開賣Mate 60 Pro,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門市再現排隊盛況。 3日晚間18點08分,華為Mate 60 Pro全面開啟銷售。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華為多地門市出現搶購熱潮,不但客流量翻倍,排隊取機的民眾絡繹不絕,而在華為商城、淘寶、京東等線上平台的各顏色Mate 60 Pro也在短短1分鐘內售罄。 華為官方微博早前就發文聲稱,以慶祝「Mate系列」手機累計發貨量達1億為由,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也就是消費者可以在華為線上商城以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224元)預訂尚未正式發布的Mate 60 Pro機型,並於3日前往門市繳付尾款之後取機。 華為3日在深圳門市進行的直播中顯示,不僅預付訂金銷售的用戶前往門市取機,大量消費者也蜂擁而至,趕在第一時間搶購新機,場面異常火爆。 有網友購買後立刻「拆機」,指出Mate 60 Pro搭載了奈米製程、由中芯國際代工的麒麟9000S處理器。
華為Mate 60 Pro新款手機,實測已經到了5G的標準。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現在一般判斷,華為並不是透過國外貿易偷偷買晶片,這不太可能 ,因為量太大了,美國不可能不知道。 郭正亮2日在中天《麥玉潔辣晚報》節目中表示,華為推出5G手機,大家認為大概是中芯國際用7奈米、以重複曝光,做到5奈米的效果,這並不容易,所以成本會比較高,華為價格訂人民幣6999元(約新台幣3萬多元),事實上並沒有賺很多,因為重複曝光的成本會比較貴。 郭正亮接著指出,比較令人意外的是,華為設計出晶片,委外由中芯國際製造,一定要製程軟體,這一關華為自己破了,這難度很高;等於華為全部自己做,難以想像。 郭正亮表示,大陸民眾也很熱心,預購量訂到1億支;據了解,華為出貨的目標4000萬支, 這表示,做那個晶片很辛苦 。美國的媒體也都公認,說華為的5G測速是真的,而且跟iPhone 15一樣快 。而華為未來的挑戰是持續性,比如4000萬支手機出貨了,後面還有一堆人在等,這就要看華為會不會繼續出貨往前走。 郭正亮指出,華為連GPU、EDA也自己做,然後和中芯國際合製5G的晶片,也都是自己做。美國現在一般判斷,華為並不是透過國外貿易偷偷買晶片,這不太可能 ,因為量太大了,美國不可能不知道。 後來美國政府也說沒有要制裁中東 ,因為本來有一些傳聞,猜測華為是從中東偷渡晶片,但這不可能,因為量這麼大 ,所以應該就在中國大陸製造,這可說是里程碑,絕對在歷史上可以記上一筆 。
華為發布「Mate 60 Pro」手機,特別強調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智慧手機。根據外媒報導,Mate 60 Pro的上網速度達到了5G手機的水準,華為已取得重大突破。前立委郭正亮指出,華為手機的衛星電話這一塊,比晶片的驚嘆還要大,收音很清楚;更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沒看到凸出的天線。 郭正亮今(3日)在中天《鄭亦真辣晚報》節目中表示,華為這次最讓人驚艷的是衛星電話,有影片一個人就現場試撥,收音很清楚,感覺聲音是從遙遠高空來的,這一塊比晶片的驚嘆還要大。有一家衛星公司在亞洲有3顆衛星,所以在亞洲境內都收得到,基本上台灣也可以用,好像是用分鐘計費,他一位會開船的朋友就說,這會使得船上的網路電話瞬間都沒人要買,因為華為的衛星電話便宜太多了。更不可思議的是,華為手機居然沒有看到凸出的天線。 另外,郭正亮指出,華為這次主要是中芯國際可以代工,不過,為什麼華為把IC設計出來之後,在那邊可以接上,顯然EDA已經做出來了,也就是製程軟體 ,這是非常難的。 郭正亮接著點出,美國有3家全世界最大的,都是用雲端交易,可隨時下載。那華為是怎會做得出來?所以傳出美國方面懷疑,華為可能有一個影子網路,派工程師到很多重要的地方,然後打造出最後可以用的EDA。EDA是軟體的集成,有人就覺得不可思議,那是因為中芯國際的良率上來了,衛星電話、EDA的製程軟體也做出來了,就讓人感到難以想像,因為時間太快了。
遭到拜登政府晶片禁令制裁近三年,華為在29日無預警開賣新款旗艦手機Mate 60 Pro,外界好奇新手機晶片從哪來?大陸手機維修主播拆機發現,華為新機搭載麒麟 9000S處理器,這顆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推測採用7奈米製程,CPU上編號為2035-CN,CN代表中國製造,尤其能支援5G網路更令人驚豔,看來華為已經突破美國封鎖。 華為尚未宣布新旗艦機Mate 60 Pro發表會日期,盛傳將在9月12日舉行,選擇與蘋果iPhone 15同一天亮相,較勁意味濃厚。Mate 60 Pro在華為官方電商網站開賣,12GB+512GB單一版本售價人民幣6999元(約台幣3.1萬元)。 深潮TechFlow報導,華為自2019 年5月16日被美國政府納入實體清單,接下來於2020年9月14日被台積電徹底斷供晶片,至此,華為已1081天無晶片可用。 華為新機Mate 60 Pro搭載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處理器,共有8個核心,包括4大核4小核,主頻最高 2150MHz,GPU 則為 Maleoon 910。 大陸手機維修主播直播拆機,發現華為Mate 60 Pro的CPU編號是2035-CN,CN代表的產地為中國大陸,此前台積電代工的晶片是標註TW。 華為麒麟9000S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採用N+2技術,究竟是5奈米或7奈米製程,引發市場關注,事實上,中芯從未公開表示N+1和N+2是7奈米製程,但據業界人士露透,N+1相當於7奈米LPE(低功耗)製程, N+2相當於7奈米LPP(高性能)製程。 路透社上(7)月報導,華為將採用中芯的N+1製程,搭配華為自行研發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生產相當於7奈米水準的晶片。 值得一提的是,研調機構TechInsights去年7月發表報告指出,即使沒有艾司摩爾(ASML)的先進製程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中芯也能生產7奈米挖礦晶片,並從2021年7月起開始出貨,且中芯7奈米可能是複製台積電7奈米技術。 換句話說,比特幣挖礦業者下單SoC晶片給中芯國際,採用中芯7奈米製造,等於給中芯練兵機會,進一步提升7奈米晶片良率,或可能成為華為Mate 60 Pro回歸的幕後推手。
美國商務部2019年以安全疑慮為由,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在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中國大陸時,華為29日奇襲發布「Mate 60 Pro」智慧手機,實測已經到了5G的標準,象徵中國大陸晶片生產突破美國封鎖。台大教授左正東表示,華為晶片來源,業界有兩個推測:中芯國際代工或是自製。 左正東31日在中天《盧秀芳辣晚報》節目中表示,華為「Mate 60 Pro」手機,業界有兩個推測:華為手機是中芯國際代工的,中芯國際代工的華為晶片,用的還是艾司摩爾的機器,因為用的是深紫外光的曝光機,所以還是可以讓它進口到中國大陸;且中芯國際已經獲得美國的許可,替華為製造晶片,所以這種說法,華為新晶片的製造,仍然是在美國同意下去做的,因為它是通過中芯國際艾司摩爾的機器。 左正東指出,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不只是來自中芯國際,而是華為自己的工廠,因為華為已經收購幾個工廠、蓋新的工廠,甚至還有另一個猜測,華為通過別公司的名義,突破美國的封鎖,然後取得美國的晶片。 左正東點出,最主要關鍵是那個設備,先要有那個設備,才能夠製造晶片。以上是目前針對華為晶片來源的兩種解釋,但是因為現在沒有華為內部的人出來說,這就成了懸念。
華為8月29日奇襲推出「Mate 60 Pro」最新旗艦機型智慧手機,並支援5G網路,意味華為與中芯國際攜手突破美國的5G晶片封鎖。前立委郭正亮表示,華為能做出5G的效果,有3種可能。 郭正亮今(1日)在中天《盧秀芳辣晚報》表示,華為已經做出5G的效果,他聽到有3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中芯國際本來就做到7奈米,可是2年前良率不高,就沒有新聞了。可能良率增加了,7奈米多次曝光就可以做到5奈米,理論上是可以做得到,當然成本就會增加。有人就從這個角度說華為訂定價格很公道,定價人民幣6999元,大約台幣3萬出頭,因為這要花比較高的成本。 郭正亮接著指出,第二種說法是美國半導體協會講的,從去年開始他們就聽說,中國大陸政府要補貼華為做晶片;華為就成立一些不知名公司,然後戰略進口某些晶片,所以沒有被抵制到。 郭正亮點出,也有人懷疑是從中東進來的,這裡有兩種邏輯︰就是中國大陸結合中芯國際做出來,這是了不起的突破;另外一個就是突破貿易封鎖買到的,這也是了不起的突破。要看華為的最後量有多大,Mate 60 Pro的量沒有超過1000萬支,這兩種說法就比較可信。若是自己做的晶片,成本比較高;但若是突破貿易封鎖進口的,量不會太大。目前聽說目標是做4000萬支,具體還不知道。
蘋果定於台灣時間9月13日凌晨(北美12日)發表iPhone 15系列,並規劃10月發表筆電與周邊,兩次發表會預計推出iPhone 15、Apple Watch S9與Ultra、搭載M3處理器的MacBook Pro、iPad Pro、AirPods Lite等10項新品,寄望以機海戰術迎接11月的感恩節與雙十一購物節的消費旺季。 今年上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表現疲軟,加上通膨等因素拖累,拉長了消費者的換機周期。不過台灣蘋果供應鏈廠商和消費者,仍非常期待「秋收」,也就是蘋果9月和10月的兩場新產品發表會,希望蘋果各項產品能拉動今年最後一波消費潮。 最受到重視的,就是iPhone 15系列,將發表iPhone 15、Plus、Pro、Pro Max 等4款新手機,全部都改為USB Type-C接頭。 蘋果特別重視高階的iPhone 15 Pro的Pro Max,出貨量將占6成以上。這兩款將使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A17晶片,以及LIPO技術的面板,讓邊框從2.2mm收窄為1.55mm,機殼也將以鈦合金取代不銹鋼。 iPhone 15 Pro Max將首度採用潛望式鏡頭,具有6倍光學變焦,首批由大立光獨家供應玻塑混合鏡片。先前傳出Sony製造的感測器出問題,可能延後iPhone 15 Pro Max上市時間,但最新消息指出,Pro Max也將和其他手機一起在9月22日開始販售。 蘋果規劃推出Apple Watch S9與Ultra 2,Apple Watch S9將使用新款的S9晶片,為台積電第二代5奈米製程,降低能耗和提高效能,讓Apple Watch續航力拉長達到18小時。 本次發表會新的彩蛋是,原本預計2024年才要推出的平價版AirPods lite,將提早於今年發表,充電盒也會改採USB Type-C接頭,平價版售價可能訂於99美元,將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 另外,蘋果預計在10月舉行另一場發表會,將著重在筆電產品,預計發表搭載M3處理器的MacBook Pro和Mac,M3處理器為台積電最新的3奈米製程。同時也將推出iPad Pro,搭配OLED螢幕和更大的觸控面板,是2018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升級,號稱是最接近筆電功能的平板電腦。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iPhone 15系列確定就會在台灣時間9月13日發表,身為台灣電信龍頭、主掌台灣最多行動用戶的中華電(2412)個人家庭分公司,總經理胡學海今日就表示,根據多方消息指出本次iPhone15會有多項創新,基於眾多的創新,也讓中華電對iPhone15新機是充滿期待。 中華電個人家庭分公司總經理胡學海表示,基於眾多消息均指出,即將推出的蘋果iPhone15會有多項創新,基於對創新的寄望,中華電對iPhone15新機是充滿期待的,相信也會有很多果粉有興趣。 當然,胡學海也強調,目前最主要還是要看蘋果在台灣時間9月13日凌晨的發表會,釋出的最新規格、開賣資訊、甚至到貨量等,都攸關後續發展。 針對台灣手機市場,胡學海則坦言,在全球宏觀經濟狀況不佳下,今年確實不太好,但是中華電主要是販售資費,且台灣市場看起來衰退狀況也比全球好。 關於即將登場的蘋果創新規格市場消息早就滿天飛,根據先前曝光的資訊顯示,iPhone 15 Pro與iPhone 15 Pro Max邊框將縮小至1.55mm,且四邊都一樣窄,比起iPhone 14 Pro Max約2.17mm的邊框足足少了0.62mm。不僅如此,iPhone 15、iPhone 15 Plus相機將從1200萬畫素提升至4800萬畫素,動態島也會下放至iPhone 15、iPhone 15 Plus,均搭載USB-C傳輸埠,但A17處理器依舊是iPhone 15 Pro及iPhone 15 Pro Max限定,電量部份則會全面提升。 另外,也傳出iPhone 15 Pro Max將是唯一一款導入新一代潛望鏡頭的iPhone 15系列新機,預期能帶來6倍光學焦段;至於主鏡頭部份應該都會採用全新3層堆疊式感光元件,帶來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