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ro

的結果
  • 《國際產業》採M2晶片 傳蘋果近日發表2款新iPad Pro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彭博社報導,蘋果將在近日內發表兩款新iPad Pro,其螢幕尺寸分別為11吋和12.9吋,將搭載與MacBook Air相同的最新M2晶片,這將是這一年半以來蘋果首次更新iPad Pro產品線。  周一蘋果股價收漲2.91%,報142.41美元。摩根士丹利維持給蘋果的「加碼」評級不變,稱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蘋果受惠於忠實的用戶群,其表現將優於其他科技公司。  繼秋季推出新款iPhone 14系列手機、新Apple Watch和新AirPods Pro之後,蘋果若再發表新款iPad Pro平板,那麼為今年底節日購物季準備的新產品將更加齊全。 一年當中,12月季度向來是蘋果營運最好的一季,或許有助於提振iPad銷量。去年同期iPad銷量下滑14%,上一季則減少2%。  報導指出,新款iPad將採用目前MacBook Air系列筆電採用的最新M2晶片,運算速度可望因此提升20%。不過這些新iPad Pro可能沒有太多其他的新功能,且據傳其外表看起來和當前型號相同。  彭博報導,蘋果也正在著手開發一款配備USB-C接口的新入門級平板電腦,可提供更快迅的充電和數據傳輸,但目前尚不清楚推出時間。  蘋果尚未對此報導發表評論。

  • Meta新VR裝置預購開跑

     Meta在美國時間11號推出Meta Quest Pro,為Meta頂級系統的VR裝置,公司也宣布預購開跑,在22個國家銷售,台灣訂價1,649.99美元,其中包含頭戴式裝置、Meta Quest Touch Pro控制器與充電座,現在可於Meta Store預訂,台灣消費者最快10月底或11月初就可以收到產品。  Quest的Reality Labs副總裁Mark Rabkin表示,這是Meta第一個高階VR產品,可以預期未來發展非常快速,他認為「現在是所有開發者投資此平台的最佳時機」。  Mark Rabkin表示,Meta Quest Pro主要定位為企業客戶,企業採用Meta Quest Pro進入「工作宇宙」,可以取代實體,透過該裝置出席研討會、出差工作。特別適合的行業類別為3D設計、建築師等。他表示,企業只要花一張機票的錢,就可以來購買此一設備,透過虛擬實境的方式來進行會議,可以省下更多員工差旅經費。  也因為此一裝置為企業級使用的定位,目前已經與微軟等公司做深度合作,比方結合微軟office 365、企業會議軟體team等企業級的軟體應用,也與大型軟體應用商Adobe合作。  他強調,該裝置有更舒服的模式,例如穿透模式,還有更精準反應人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更真實的色彩,而會議中的人員也可以看到觀眾的表情、肢體及情緒反應等回饋,Mark Rabkin表示「感覺很棒」,相當適合企業會議的場景。  Meta表示,VR裝置將有助於開創未來的運算平台,像今日的筆記型電腦與平板電腦一樣無所不在。Meta 設計Meta Quest Pro 為首款搭載全新Qualcomm Snapdragon XR2+ 平台的設備,此平台特別針對VR進行優化,效能較Meta Quest 2 高50%,散熱更佳,因此性能也大幅提升。Meta Quest Pro配備12GB 的RAM、256GB的儲存空間,與10個高解析度的感應器(頭戴式裝置內部5個、外部5個),將有助於提供多樣化的沉浸式體驗。

  • 《科技》微軟發表Surface Pro 9 兩種處理器供選擇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微軟發表Surface Laptop 5筆記型電腦、Surface Pro 9二合一裝置、Surface Studio 2+一體式電腦,以及專為無障礙而生的Surface自定義配件、改善混合會議體驗的Microsoft Presenter+及Microsoft Audio Dock。全新Surface裝置搭載第12代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並支援Intel Evo平臺,同時配備Thunderbolt 4,結合Windows 11作業系統和雲端AI功能,將Windows PC帶入新紀元。 值得一提,新一代Surface Pro 9二合一裝置,提供兩種處理器選擇,分別為第12代 Intel Core處理器與Thunderbolt 4,以及Qualcomm Snapdragon 5G高速網路的Microsoft SQ 3處理器,這也是Surface Pro首次搭載5G網卡。 Surface Pro一直維持二合一的平板筆電設計,採用高級鋁製外殼,共有白金、石墨、寶石藍、森林綠四種顏色。一面是標誌性的內置支架,另一面13吋 PixelSense觸控螢幕。Surface Pro 9配有貼合邊緣的全螢幕,以及高達120Hz刷新率和廣域色彩。螢幕裡面是高畫質鏡頭、Omnisonic喇叭、指向性麥克風和客製化G6晶片,可透過觸覺訊號將手寫提升至全新境界,結合Microsoft OneNote新的筆跡焦點(Ink Focus)或適用於Windows 11作業系統的新GoodNotes App,在螢幕上書寫就像用筆和紙書寫一樣。Surface Pro 9提供兩種處理器選擇:搭載建置在Intel Evo平臺的第12代 Intel Core處理器與Thunderbolt 4,或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5G高速網路的Microsoft SQ 3處理器。兩種處理器均提供Surface Pro標誌造型、強大效能、全天候電池續航力、和安全核心功能,可根據最常使用的情境,以及工作、創作及與人聯繫的方式進行選擇。 Intel Core處理器提供極佳的運算能力與效能。建置在Intel Evo平臺上,能夠執行現實生活中的多工處理、完整的桌機生產力和密集的工作負載量,提供比Surface Pro 8高出50%的效能。Thunderbolt 4可實現快速數據傳輸、對接多個4K顯示器或支援 eGPU設置。 Microsoft SQ 3處理器提供快速的5G連網,以及長達19小時的電池續航力。此外,它還透過全新神經處理器(NPU)實現新AI功能,改變與人連結的方式。Surface Pro 9中的NPU每秒能夠進行超過15兆次的運算,為Windows Studio帶來新的使用體驗。

  • Meta旗艦VR裝置來了!售價破5萬 4檔智慧穿戴概念股吸眼球

    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在今(12)日的Connect 2022大會上,由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berg)發表全新旗艦款的AR/VR頭戴裝置「Quest Pro」,定價為1,499美元(折合約新台幣47,778元),若寄送到台灣,則變成1649.99美元(約新台幣52,544元),價格不便宜,祖克柏同場還大秀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s」的「完整虛擬人像」,表示新一代元宇宙人像「有腿和腳了」,但網友不賞臉,猛虧「畫質還不如PC與PS5」,甚至被說成「紙紮人」。 元宇宙相關AR/VR智慧穿戴裝置至今仍未普及,但已不少科技巨擘或零組件廠積極搶進,包括Meta、Sony、hTC、微軟等;研調機構預估,全球AR/VR產品出貨量至2026年上看5,050萬台,2022年至2026年年均複合成長率為35.1%。市場看好相關AR/VR概念股玉晶光(3406)、揚明光(3504)、和碩(4938)、宏達電(2498)等可望受惠。 法人表示,AR/VR智慧穿戴裝置為目前進入元宇宙世界的唯一入口,而元宇宙又是上網、通訊、影像傳輸、運算等功能的集大成應用,PCB涵蓋到元宇宙多個端點,預期如軟板、HDI、軟硬結合板、ABF載板都在受惠行列。 祖克柏深信元宇宙將串聯VR頭戴式裝置、手機、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甚至是目前還未出現的設備。同時Meta也宣布,明年將開始與NBC環球娛樂(NBCUniversal)進行長期合作,將具指標意義的喜劇與驚悚體驗帶入元宇宙中。 對於祖克柏的元宇宙大夢,外媒卻潑冷水指出,祖克柏似乎正重蹈10年前前任雅虎CEO梅爾(Marissa Mayer)的覆轍,正在經歷成長放緩、鉅額投資、內部動盪等風險,一場豪賭發展元宇宙,恐換來一場夢。Meta(META-US)昨(11)日股價下跌3.92%至每股128.54美元,創2018年12月21日以來新低價位,今年以來更是重挫61.78%。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雙10、雙11購物節要來了 i14 Pro大缺貨 到手要等4周

     iPhone 14在9月中旬開賣至今,已超過兩個星期,據了解,台灣第二批貨一直到上周才到貨,且到貨數量比電信商及通路商預期的少很多。業者坦言,iPhone 14 Pro及Pro Max缺貨擴大,原本不缺貨的iPhone 14則開始出現小缺貨。  業者表示,主要原因可能與大陸雙11即將到來,蘋果公司將貨源聚集到大陸市場有關,台灣市場的相關變化,則需要觀察本周是否到貨、以及到貨量多寡而定。如果到貨量仍然不多,購買Pro及Pro Max的果粉恐怕還是要有長期等待的打算。  蘋果公司官網顯示,購買iPhone 14 Pro的消費者,不管顏色、容量,現在下單、大約都得等上四~五周才能拿到新機,iPhone 14 Pro Max的等待時間更長,大約要五~六周。至於iPhone 14在蘋果官網則有現貨可以直接購買。  電信業者表示,開賣至今超過半個月,新iPhone的買氣仍然相當好,其中,Pro及Pro Max的買氣比iPhone 14好。  看好接下來的雙十購物節檔期買氣,樂天市場特別祭出快閃五折活動,為期15天推出的「線上週年慶不打烊」,首波祭出每日整點限時搶買五折優惠產品,包含蘋果Apple系列iPhone 14、AirPods Pro、iPad 9、PS5數位版遊戲機、Nintendo Switch遊戲組,以及3C大牌家電商品。  iPhone 14新機建議售價雖較上一代iPhone 13漲價約2,000元,但開賣至今,甚至部份通路價格出現調漲約千元甚至三千元左右。反應出Pro 與Pro Max的功能規格升級有感,且缺貨狀況仍未紓緩。

  • 鴻海9月營收報復性成長 3外資驚艷喊買

    鴻海(2317)9月營收出現報復性成長,以8,223.23億元一舉拿下歷史新高,不單月增率83.1%、年增率40.3%,令人咋舌,表現還比去年12月寫下的歷史次高7175.83億元,硬是高了一個檔次,好表現讓一路賣不停的外資也不得不改觀,紛紛祭出買進的評等,最高目標價甚至一舉上修逾五成,來到160元。 iPhone 14 Pro系列新機熱銷,主力代工廠鴻海也跟進進補,9月合併營收以8,223.23億元成功創高,表現優於公司預期,不單是單月營收攀頂;鴻海第3季合併營收1.74兆元及前三季合併營收4.66兆元,也同步寫下歷年同期新高。 被鴻海9月營收三級跳驚艷的外資,在連續提款十個交易日後終於幡然悔悟,包括MORGAN STANLEY、花旗、UBS 5日最新出爐的報告都紛紛站回買方,並相繼祭出了OVERWEIGHT及買進的評等,就連目標價也全數大躍進,由之前的102.5元上調,分別來到145元、146元及160元,調幅分別達到41.46%、42.44%、56.1%。 雖然外資大舉調高目標價熱情回應,不過,鴻海5日股價表現卻相對淡定,繼早盤以2.93%跳空開高、開在105.5元後,股價則在106至107元間狹幅震盪,不過,好營收依然吸引了買方的關注,截至上午11時止,成交量已衝破3萬張,較前一交易日的1.72萬張激增八成。 法人指出,鴻海公告的9月營收確實讓市場驚艷,9月營收除反映蘋果新手機鋪貨外,其他事業群的表現也不錯,除Cloud/ Networking 事業群呈月增15%外,之前需求略顯疲弱的消費性NB、PC、平板也呈月增,據此推估,好業績有望延續到第四季,並帶動第四季營收持續往上,出現季增14%、年增5%的雙成長佳績。

  • 5G ETF掌三大科技商機 逢低撿便宜

    聯準會2022年9月FOMC釋出更鷹派的利率點狀圖,經濟衰退擔憂縈繞,美股恐慌指數VIX近日升破30,整體市場觀望氣氛凝重,成長股如科技股跌幅更是加劇。國泰台灣5G+ ETF(00881)基金經理人蘇鼎宇4日表示,科技股其實已有3大長線商機正在醞釀,包括:一、近期Apple Car復活催化的電動車商機;二、iPhone14 Pro系列帶旺台鏈蘋概股及加大5G需求;三、蘋果新機重新點燃衛星通訊市場大餅。 蘇鼎宇表示,蘋果傳出將在今年底重組Apple Car團隊,重啟塵封已久、打造電動車的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預計2025年量產。市場認為,蘋果電動車將委外代工,鴻海是奪單呼聲最高的公司之一。鴻海先前已取得北美電動車生產基地,另外,鴻海與另一家新創車廠Fisker合作的PEAR車款,也在持續推進當中,規劃2024年量產,由於PEAR是平價車款,市場預估,年產量至少25萬輛,可看出鴻海在北美電動車市場,對車用電子與模組的需求愈來愈大。蘋果電動車復活,對鴻海等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將挹注莫大利多。 蘇鼎宇表示,iPhone 14系列新機於9月下旬開賣後,雖iPhone 14銷售不如預期,但Pro系列高階機種熱銷,消費者對於iPhone 14 Pro系列的全新動態島技術、A16晶片及4,800萬畫素鏡頭等規格升級相當滿意,顯示果粉多具有追求技術升級的剛性需求,因此推升加價購買Pro系列產品的買氣,新機搭載超快速的5G高效傳輸技術,連帶帶旺相關5G台廠供應商。 在衛星通訊部分,蘇鼎宇表示,蘋果新機納入支援衛星通訊服務,就算不在手機通訊覆蓋範圍,仍可透過衛星發送求救訊號、撥打緊急電話,這項服務預計年底前在美、加地區推出。中國華為9月推出的新品Mate 50系列手機也支援衛星通訊功能,美、中兩大手機龍頭廠不約而同加入衛星通訊市場,加上SpaceX、英國Oneweb、加拿大Telesat、Kuiper Systems(亞馬遜子公司)等全球四大衛星公司規劃,未來總計至少發射4.5萬顆低軌衛星上太空,如此有望讓沉寂多年的衛星產業再度活躍起來,也重燃台廠低軌道衛星供應鏈商機。 法人認為,今年股市波動相當大,但不少具趨勢且體質好的公司及類股被錯殺,引領大盤上攻的科技股也遭大幅下殺,但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此刻,無須太過悲觀,反可視為逐步搶好股、撿便宜的時機。如電動車、蘋概股、5G、衛星通訊等,這些科技產業趨勢明確、長線商機可期,但要全盤納入並不容易,建議透過布局涵蓋這些科技題材的ETF,在當前市場相對低檔時,逐步建立資產部位,定期定額投資或逢低分批進場,是降低進場風險,同時是在熊市中抓住投資先機之上策。

  • 超狂!吃蘋果好補 鴻海9月營收增8成 創3項全紀錄 「看好Q4續成長」

    吃蘋果嘗甜頭!作為iphone 14 Pro和Pro Max兩款機型的獨家代工夥伴,鴻海今(4)日公布營收數據,9月單月、第三季以及累計前三季營收三創新高紀錄。鴻海表示,四大產線都呈現成長,審慎樂觀看待第四季,但需密切關注整體需求、通膨、疫情與供應鏈變化。 據鴻海公布數字,9月自結合併營收達8223.23億元,比8月4489.06億元增加83.18%,創單月歷史新高,也優於去年同期的5857.31億元,年增幅度達40.39%;此外,按季來看,第2季營收為1兆5098.1億元,而第三季營收達1兆7463億元,按季成長15.62%,也比去年同期的1兆4057.68億元成長24.4%,創同期新高;累計前三季營收來看,自結合併營收4兆6649.34億元,較去年同期4兆1042.65億元增加13.66%,亦創同期新高。 對於營收大幅成長,法人分析,主要是受惠於9月iphone 14新機發布,消費性智慧產品比起8月成長強勁,是9月營收創高的主要原因。法人指出,由於iphone 14 Pro跟Pro Max熱賣,鴻海因此受惠。 除了手機之外,鴻海其他產線的表現也有顯著成長。鴻海表示,9月雲端網路伺服器出貨增加,比起8月、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達雙位數;電腦終端產品比起8月顯著成長;至於元件跟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消費智慧產品零組件出貨增加,比8月也成長不少。 展望第四季,鴻海表示,審慎樂觀但仍需密切觀察整體需求、通膨、億情急供應鏈的變化;至於全年的預期,與8月相同,鴻海由原先的「大致持平」上調為「成長」。鴻海將於11月10日舉辦第三季法說會。

  • 玩美移動SPAC上市申請獲美SEC審查生效 將於紐交所掛牌

    訊連科技(5203)1日早上宣布,旗下轉投資玩美移動(Perfect Corp.)與美國上市特殊目的收購公司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 合併上市的相關登錄申請文件已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查生效,接下來將於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掛牌。 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將於美國東岸時間2022年10月25日早上9點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以批准此合併案。合併案的最終生效日預計將於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臨時股東會通過,及合併雙方滿足合併案相關之交易條件及慣例後完成。合併案之最終生效日將由玩美移動與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依實際作業情形對外說明。 訊連科技於今年9月21日重大訊息中揭示,玩美移動與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雙方公司合併後將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並由玩美移動Perfect Corp作為存續之上市主體。正式掛牌交易之確切日期將由Perfect Corp與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依實際作業情形對外說明。 訊連今年3月公告旗下轉投資之玩美移動將透過SPAC方式於第三季在美國上市,估值上看14億美元(約新台幣393億元)。訊連持股玩美移動36.3%,原始成本為3,600萬美元,約為1股1美元,至今已成長10倍達3.66億美元,帳上獲利估算已超過10倍。 訊連董事長黃肇雄先前也表示,未來訊連經過一年閉鎖期後,不排除在2023年處分玩美移動部分持股,處分利益將與股東、員工分享,同時也將保持一部分股權,未來兩家公司也將有業務上的綜效。

  • 《科技》i14 Pro通路價漲9% i13這款也翻紅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iPhone 14開賣超過一周,不只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熱賣,就連官網停售的iPhone 13 Pro詢問度也大增,手機資訊網站《SOGI手機王》統計全台通路iPhone價格變化發現,iPhone 14系列在上市一周後,iPhone 14 Pro 128GB平均價格漲9.06%,而上一代的iPhone 13 Pro 128GB漲幅超過1成,皆顯示Pro系列目前在通路搶手的程度。 儘管今年iPhone 14新機建議售價較上一代上漲2千元,但由於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規格有感升級,再加上辨識度高,因此早在預購期間就相當搶手。開賣一周後,甚至出現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漲幅有3%以上的現象,其中又以iPhone 14 Pro 128GB漲最多,平均價格比起原價多出超過3千元,漲幅高達9.06%。 《SOGI手機王》總編輯張利安表示,通路價格上漲反應市場供不應求、缺貨的現象,雖然上一代iPhone 13也有出現開賣後漲價的狀況,但漲幅主要來自iPhone 13 Pro Max,最高漲6.24%,不過iPhone 14 Pro卻漲到9.06%,比iPhone 12與13還要高,且多款機型普遍上漲;觀察蘋果官網iPhone 14 Pro目前交貨期需要5~6周的時間來看,短期內通路價格很難降下來。 相較於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通路價格上漲,被認為與舊款差異不大的iPhone 14,在新機上市後一周,價格跌幅落在1.20%~2.22%之間,下跌的幅度比起上一代iPhone 13、iPhone 12還要多,其中iPhone 14 256GB跌最多,平均價格比原價便宜600元,甚至有通路直接降價1千元促銷,這個情況在蘋果新機推出時相當罕見;而iPhone 14蘋果官網目前有現貨直接供應,完全不用等待,顯示這款機型供過於求,並未受到消費者青睞。 《SOGI手機王》也觀察到,在iPhone 14發表後,蘋果官網隨即下架iPhone 13 Pro與13 Pro Max,再加上今年iPhone 14外觀和iPhone 13相同,且與iPhone 13同樣採用A15仿生晶片,升級幅度較小,也讓不少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上一代的iPhone 13,讓iPhone 13罕見的出現價格下跌又回升,在iPhone 14新機發表後出現逆勢上漲的情形,其中,又以iPhone 13 Pro 128GB漲最多,漲幅高達11.09%,平均價格漲了超過3千元。iPhone 13在iPhone 14新機發表後因為詢問度大增而價格上漲,在iPhone 14上市一周後,iPhone 13 Pro 128GB目前平均價格已經與去年9月發表時的建議售價(32,900元)接近。 只是蘋果官網早已下架iPhone 13 Pro與13 Pro Max,該機型在市場上的庫存已經消化到差不多,因此在貨源不足下,縱使消費者需求強勁、熱度不減,通路加價販售,但供貨問題仍然難解,就算有錢也不容易買到。

  • 蘋果新機效應 8月外銷訂單翻紅

     蘋果光發威!經濟部統計處昨(20)日公布今年8月外銷訂單意外翻紅,達545.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表現優於預期,分析原因,主要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數位化商機及網路通訊服務需求強勁,加上電子新品上市,帶動台灣相關零組件接單成長。但9月面臨疫情與通膨影響,訂單金額恐衰退,年減9.4%至年減7%。  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依貨品別觀察,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受惠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及數位轉型需求熱絡,加上手機及相關零組件接單較上年同月成長,接單分別年增15.4%、3.1%;光學器材因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客戶端持續去化庫存,對面板需求減少,且價格續跌,致年減36.5%。  傳統貨品方面則因全球通膨壓力升溫,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加上油價續居高檔壓抑部分石化產品加工利差,致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機械及化學品分別年減25.3%、22.6%、15.2%及13.0%。  黃于玲指出,8月份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7.6%,較上年同月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以電子產品減7.1個百分點、光學器材減4.4個百分點較多。  預估9月外銷訂單表現,黃于玲指出,俄烏戰爭持續,全球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加上美中科技紛爭再起波瀾,以及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風險未除,恐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及外銷接單動能,預估9月訂單將年減9.4%至年減7%,金額約570至585億美元。  經濟部啟動「全球搶單行動專案」,因應全球經貿環境變化、持續維持我國出口動能、加強拓展歐、美、日、新興市場及開發新買主,9月起至12月舉行採購洽談會及經貿訪問團等,包含電子資通訊與智慧醫材採購大會、韌性供應鏈夥伴大會,以及籌組新南向智慧產業經貿訪問團,協助業者爭取訂單。  市場期待蘋果光繼續發威,拉動電子供應鏈成長。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最近一則推文指出,因iPhone 14 Pro系列的需求強勁,預期組裝、零件等相關供應商在未來數周內,應該會收到Apple的iPhone 14 Pro系列訂單追加要求,iPhone 14 Pro今年第4季出貨量預估約再增10%。

  • i14 Pro賣到嚇嚇叫 郭明錤估鴻海Q4出貨增10%

    被稱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最新發文指出,因為iPhone 14 Pro系列的需求強勁,蘋果已經要求鴻海將iPhone 14的產線轉為iPhone 14 Pro系列產線,這將有助於改善蘋果在第4季的產品組合以及iPhone的平均單價(ASP)。郭明錤表示,依照產線轉換率,等同於蘋果增加iPhone 14 Pro系列第4季出貨預估10%。 蘋果iPhone 14系列在16日開賣,高階版的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銷售創佳績。以中華電信為例,這兩款幾乎占銷售的9成,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表示,這次預約的熱烈程度比去年的iPhone 13成長2倍。 根據郭明錤的最新調查,目前僅少數零件供應商,如三星顯示器的訂單已因應鴻海的產線轉換,預期未來數周之內,其他供應商都會收到蘋果要求增加iPhone 14 Pro系列訂單的通知。 法人指出,鴻海是蘋果iPhone 14系列的主要代工夥伴,佔整體出貨的6成到7成,同時也是iPhone 14 Pro最主要的代工廠。鴻海今以小紅107.5元開出,上漲0.5元,隨即在平盤107元到107.5元之間遊走。鴻海上半年營收2兆9173.64億元,稅後淨利627.44億元,每股盈餘4.53元。法人預估鴻海今年有賺12.2元的實力。

  • 《國際金融》取代英鎊 俄Gazprom擬發盧布債券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Gazprom)周一表示,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資本(Gazprom Capital)將發行以盧布計價的債券,以取代將於2024年到期、價值高達8.5億英鎊、並以英鎊計價的債券。  該國際債券發行於2017年,票面利率為4.25%;由於倫敦交易所周一休市,該英鎊債券上周五交易時殖利率為高於55%。  Gazprom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是在2026至2031年之間到期,周一都下跌1到4美分,價格約為51美分或更低。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今年七月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企業於2022年底前能以簡化的程序在當地市場發行債券。  由俄羅斯央行所提議發行的「替代債券」,將取代因西方制裁而無法償付的國際債券。

  • 有錢買不到 i14 Pro Max深紫大缺貨

     iPhone 14首賣會買氣搶搶滾,熱賣機種Pro Max深紫色大缺貨。iPhone 14開賣首日,電信三雄預購量均相較去年iPhone 13成長1倍左右,據了解,電信公司下訂量與蘋果實際供貨,形成落差,電信業及通路商直言,Pro Max深紫「缺貨缺定了」。  業者指出,iPhone 14第一批台灣總到貨量,與去年iPhone 13相當,合計約30萬支,業者訂貨Pro及Pro Max占比達6成,但蘋果公司首批台灣供貨只占3成,反觀iPhone 14,業者下訂占總下單量3成,但到貨量約6成,供需明顯出現落差。  電信業者直言,iPhone 14第二批貨的到貨時間,如無法趕在9月24日前,完全不缺貨是不可能的,且會從25日開始,台灣市場就會面臨缺貨窘境。據傳,蘋果公司第二批供貨台灣的時間點,可能落在雙十節前後。市場預期,Pro Max絕美莫蘭迪紫最熱賣,且到貨量少,缺貨狀況將最嚴重,iPhone 14反而不缺貨。  電信公司指出,疫情加上大陸封控,影響蘋果iPhone產線,加上蘋果為衝刺iPhone 14全球銷量,其實從今年底開始就把全球重要產線都集中在生產iPhone 14,使得iPhone 13的台灣到貨量,自去年底一直到今年4~5月,台灣市場一直都處於缺貨狀況,但也因此使得iPhone 14首批出貨量相當充沛,台灣市場首批到貨量亦無虞,但是Pro及Pro Max初期買氣超乎市場預期的好,但各機款的到貨量供需不均,使得最平價的iPhone 14貨源十分充足,但Pro Max尤其深紫色則因供貨量少,面臨缺貨窘境。  從蘋果公司官網亦可窺其一斑,果粉17日若在官網訂購Pro Max,各種顏色及各種容量機款,都得等待7~8周才能拿到現貨,Pro也要等6~7周,反倒iPhone 14各顏色、各容量機款都有現貨可以直接購買。

  • 西方制裁發威 普丁慘了?俄巨頭背後動作曝光

    俄羅斯國企「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不僅未受制裁影響,反而積極尋找大陸、印度等能源替代出口,獲利表現創下歷年新高,但隨著西方制裁的效果逐一顯現,這家能源巨頭正計畫回購債券,以規避西方的制裁。 商業內幕報導,Gazprom今年上半年大賺2.5兆盧布(折合美元約420億),遠超去年全年290億美元的獲利,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巴克萊銀行保守估計,今年迄今獲利或已達到700億美元。 巴克萊指出,受惠天然氣價格高漲,Gazprom今年預期將獲得極高的利潤,而這筆資金也將使其能夠用以應對來自西方的制裁。 今年8月11日,Gazprom財務部門已經更改美元債合約,而巴克萊則認為這是該公司回購非盧布債的前兆,「所有跡象表明,Gazprom將利潤再投資以減少外債,使其面對西方制裁更具彈性」。 以能源分析師Amarpreet Singh為首的團隊近日釋出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高昂的天然氣價格使Gazprom財務更加靈活,預估該公司迄今天然氣銷售已超過去年全年,「隨著外部債務壓力減少,若歐盟、美國進一步實施制裁,該公司會更有承受違約風險的能力」。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