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ro

的結果
  • 歌爾股份 傳遭蘋果砍單 股價跌停

     A股上市的大陸蘋果鏈業者、聲學龍頭歌爾股份,8日晚間突然公告遭「境外某大客戶」砍單。儘管歌爾沒有說明客戶、產品的名稱,但業界傳出,該客戶就是蘋果,產品則是AirPods耳機。受此消息拖累,歌爾9日開盤即跌停,收報人民幣(下同)20.72元。其競爭對手、港股上市的瑞聲科技股價則一度大漲14.7%至港幣18.46元,最終收漲3.35%。  歌爾公告表示,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歌爾2022年營收不超過33億元,占2021年度經審計營收的4.2%。對此,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表示,歌爾失去的可能是蘋果的AirPods Pro 2訂單。為填補生產缺口,蘋果紅鏈第一供應商立訊精密已擴產並取得所有AirPods Pro 2訂單,成為該產品獨家組裝廠商。

  • 傳丟失蘋果訂單 歌爾股份開盤跌停

    大陸蘋果供應鏈重要業者歌爾股份近日傳出丟失蘋果AirPods Pro訂單,陸股歌爾股份9日開盤立即跌停鎖死。另外兩家大陸蘋果供應鏈重要業者瑞聲科技、立訊精密股價現分別漲7.6%、2.6%。 歌爾股份8日晚間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慧聲學整機產品,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收不超過人民幣(下同)33億元。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8日發文指出,歌爾股份丟失訂單的產品可能是Apple的AirPods Pro2,由立訊精密接下了這部分訂單,並已成為AirPods Pro2獨家組裝廠商。第一財經引述郭明錤說法指出,歌爾公告中所說的影響約30億元,將直接相當於立訊精密四季度增加的營收量。此外,由於瑞聲科技不做整機組裝,因此歌爾事件對其沒有任何業績影響。

  • MIH 推BYOV樂高式模組造車

     MIH開放電動車聯盟8日在MIH Demo Day上發表Project X計畫,突破傳統造車模式,採用如積木般可替換、即插即用的模組化設計,強調BYOV(Build Your Own Vehicle)模式,讓夥伴能快速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車。  MIH表示,聯盟以開放及跨平台為核心,打造BYOV模式,顛覆傳統汽車行業在初始設計時就綁定平台的固有模式,不僅讓供應鏈及生態圈在車輛初期開發階段就能進入,按需求選擇架構、規格,能挑選/替換適合的零組件供應商,大幅提升生產製造與備料的彈性。  同日,MIH展示以Project X計畫所打造的A-Segment三人座小型電動車作為示範車款,該概念車預計2023年底亮相,預估訂價會落在2萬美金以下,並鎖定印度、日本、東南亞等市場。  MIH執行長鄭顯聰提到,2023年是A-Segment三人座小型電動車示範車亮相,推出後再隔一年才會量產,2024、2025年還會有六人座、九人座車款推出,目前來說,才在起步階段,還說不準量產規模,不過目標至少要十萬台才會有經濟生產效益。  三人座定價2萬美金以下,鄭顯聰認為,以單價成本來說雖然賺不多但還是能獲利,如果把開發費用算進來,又做不到十萬台,那這種車子在很多國家都做不起來。預期聯盟夥伴群策群力,把共用化做到最高,加上後續的六人、九人座,以及深入多樣市場,2025~2026年有機會把量拉上來。  另外,鄭顯聰指出,新世代、年輕人所需的生活型態已不一樣,汽車不再只是交通運輸工具而已,汽車搭載人工智慧、自動駕駛、Web3、健康照護、休閒娛樂、資安等,這些牽涉到很多的軟硬體,聯盟夥伴耕耘一年半左右,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出來,因此MIH不只是在造車,而是要創造更多元的生活方式,Project X終極目的為發展成全球最指標性的平台。  MIH表示,新興技術快速發展、消費者對車輛所有權的偏好發生變化,及未來電動車(EV)市場有很大部分需求來自於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如按需隨選的移動服務、智慧城市的數據驅動服務、自動駕駛物流運輸等,業者需要能依照不同市場、不同需求,靈活、快速打造適合的電動車,這就是MIH提出創新BYOV模式的原因,節省時間是最大的價值。

  • iphone成消費力新指標? 這國果粉4.6天換i14 PRO 台人竟要這麼久 四小龍墊底

    Iphone14系列新機開賣後呈現兩樣情,較高階的PRO和PRO Max版本賣況大好,有的果粉要等1個多月才拿的到新機。不過,iphone 14高階款並不便宜,有外國網站針對「要多少天才能買得起iphone 14 PRO」進行調查,結果瑞士果粉只要工作4.6天就能買到最神速,而土耳其則需要146.7天最慢;至於台灣果粉則要工作17.2天才買的到iphone 14 PRO,天數在亞洲四小龍中也排名最後。 蘋果產品兼具質感與高品質,獲得許多果粉的忠心擁護,再貴都要買到。外國網站Picodi發布一份「2022年iphone指標」,主要是調查「要多少天才能負擔的起一支iphone 14 PRO」,該調查主要是將各地價格、平均薪資、匯率及關稅納入考量。iphone似乎成為反映各國民眾消費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經過調查發現,瑞士的果粉購買iphone 14 PRO超輕鬆,只需要工作4.6天就可以買得起一支PRO,其次是美國需要5.7天,澳洲排名第3也只需6.1天,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盧森堡則名列第4、5名,分別需要6.5天跟7.1天。 在亞洲地區,排名第1的是新加坡,新加坡同時也名列全球第6,需要7.6天,南韓排名第2需要10.5天,接著是香港需要11.2天,日本則排名第4需要11.9天,台灣則排名亞洲第5、全球第24名,以iPhone 14 Pro 128GB規格來看,售價為34900元,需要17.2天才買得起一支PRO,以台灣人平均月薪42000元來看,一支PRO佔去了一個月8成的薪水;在亞洲四小龍中,台灣天數也是墊底。 需要花最多天數的國家方面,倒數3名分別是土耳其、菲律賓跟巴西。土耳其人要工作146.7天才買的到,榜上敬陪末座,菲律賓人要工作90.9天才能買的到,為倒數第2,再來是巴西則需要74.2天。

  • i14 Pro交不出貨急死人? 蘋果罕見發聲明力挺鴻海 鄭州廠安了 月底產能滿載

    鴻海昨(7日)公告10月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但因鄭州廠爆發疫情員工逃離事件,將原本「審慎樂觀」的第四季展望向下修正。 自10月底鄭州廠事件爆發以來,鴻海股價賣壓沉重,外資與投信同步賣超,10月31日到昨天6個交易日,外資大賣6.6萬張、投信減碼8千張,僅自營商小買2百多張,合計3大法人賣超近7.5萬張。導致鴻海走勢疲弱,未能跟上大盤反彈腳步。 在富士康鄭州廠染疫衝擊下,蘋果iPhone 14系列產能受波及,蘋果表示,鄭州組裝工廠產能銳減,iPhone 14 Pro機款出貨量低於原先預期,嚴重影響年底聖誕等消費旺季。外電報導,蘋果最新修正今年iPhone 14產量目標為8700萬支或更少,比稍早9000萬支目標至少減少300萬支。 由於鄭州廠產能影響iPhone 14出貨,蘋果罕見出面力挺鴻海。蘋果昨與鴻海同步發出聲明,強調:「COVID-19防疫措施暫時影響了中國鄭州的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主要組裝廠,該廠目前的運作產能大降。」 聲明表示:「我們依然看到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有強勁需求,但現在預期,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出貨低於先前估計,消費者收到新產品的等待時間會更長。」「我們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將產能回復正常水準,並確保每一位工人的健康及安全。」 市場人士解讀,這是蘋果相當罕見在官網針對單一供應鏈狀況對外發聲,而「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的文字中,也展現出力挺鴻海訊號。 鴻海則表示,目前獲得河南省政府以及大客戶的全力支持,預計本周後,當地疫情可取得明顯控制,鄭州廠區 11 月下旬也可望回到滿載產能的狀況。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台灣客服中心評鑑 引進Proseed專業技術

     工商時報今年首度舉辦「台灣客服中心評鑑」,委由國內最具規模的評鑑機構柯南國際執行,同時為了接軌國際、提高評鑑的高度與專業性,特別與日本最專業的諮詢公司 Proseed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國際標準COPC,希望藉此大規模的專業評鑑,推升國內企業的客服力,進而提升品牌力與競爭力。  柯南國際指出,本次調查共出動12位神秘客,共評鑑9大產業,包括銀行業、網路銀行、壽險業、證券業、連鎖電信通路、數位媒體購物、汽車賣場、直銷業、百貨及購物中心等,選定123家企業進行實際客服體驗調查。有別於「臺灣服務業大評鑑」,「台灣客服中心評鑑」針對具代表性的服務品牌,稽查企業中能發揮「客服中心機能」單位的服務內容,因此並不限定企業內部有定名為「客服中心」的單位,而是調查受稽企業「遠距」服務顧客的功能表現,包含了官方網站、電話服務和郵件申訴三種管道。  柯南國際表示,執行專案的訪員必須具備神祕客專業證照及良民證,並通過專案顧問面試,確認訪員的「聲音」演技足以扮演劇本所需的顧客身分。評鑑流程部分,訪員優先針對官方網站這樣的「自助服務管道」進行稽查,然後才調查電話服務,最後再進行電子郵件申訴。每一個業種都會設定特定的需求劇本,訪員需針對劇本的消費需求和疑問,依序從三種管道進行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合作對象Proseed株式會社成立於1970年,2005年12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是日本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約有1,000名顧問。Proseed株式會社向企業客服中心提供一系列綜合諮詢服務,至於諮詢所使用的標準、參考資訊及諮詢工具均源自顧客服務中心國際標準(COPC標準),並提供全球範圍內豐富的成功與失敗案例資訊以供參考。  Proseed高級顧問清松誠表示,客服中心是企業中最適合觀察「顧客在商品體驗歷程中所遇到痛點」的角色;但更重要的是,客服中心要能透過這些收集的資訊,協助品牌改善整體歷程,這才是客服力的關鍵密碼。清松誠指出,對「客服力關鍵密碼」認知清晰的企業,即是本次評鑑勝出關鍵!

  • TrendForce:鄭州封控影響第四季iPhone Pro系列出貨量2、300萬支

    iPhone Pro與Pro Max製造大本營富士康鄭州廠因為疫情封控而雞飛狗跳,市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鄭州廠稼動率已回穩到70%,但短期內要恢復到正常的稼動率仍有難度,而且目前正是Pro系列生產高峰,因此TrendForce將第四季iPhone原本的產量8,000萬支、下修至7,700~7,800萬支,約是減少200~300萬支,全年出貨目標約2.37億支。 展望2023年第一季,TrendFroce認為中國動態清零與經濟疲弱是影響iPhone出貨量的兩大因素,以中國內需市場占整體iPhone銷售約20%,加上中國當地層出不窮的封控波及層面含括供給與需求,而全球經濟亦不容許樂觀的前提下,不排除再次下調蘋果明年第一季的出貨目標,由原先預估的5,200萬支再向下調降400~600萬支,年減幅度則可能擴大至20%以上。 TrendForce同時表示,以中短期來看,富士康鄭州廠仍維持Pro與Pro Max的獨供地位。但蘋果在分散生產風險考量下,計劃在立訊及和碩導入Pro機種,後續轉單效應短期直接受惠的為立訊,預估最快有機會在明年第一季開始出貨,屆時需求力道雖可能大幅減弱,但仍有助於蘋果下一代Pro系列機種在其他EMS廠的導入計劃,以分攤過度集中的風險。

  • 鄭州抗疫招式出盡 鴻海加薪留人 蘋果要這2廠商換產線 力保高階i14出貨

    疫情復燃,衝擊鴻海富士康鄭州廠產能,影響高階iphone 14出貨,有知情人士表示,鄭州廠11月iphone產量恐因此減少3成。為維持出貨正常,傳出蘋果有意要求台廠和碩(4938)、陸廠立訊將產線轉換成iPhone 14 Pro/Max;另外,鴻海也出招應對,除了啟動備援產能外,針對鄭州廠區員工加薪留人。應對疫情、防疫政策與員工恐慌,大廠真是招式出盡。 據《工商時報》報導,鴻海陷入「疫」外之災,市場最擔心的還是蘋果高階機種斷貨與延遲交貨的問題,市場擔心會對第四季出貨造成影響;不過,影響程度多大,市場觀點相當分歧;有知情人士預期,疫情衝擊恐導致富士康鄭州廠11月iphone產量減少30%;不過,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預期,鄭州iphone廠無預警進入閉環生產,雖然影響全球1成以上iphone產能,但數周內鴻海產能就會改善,對第四季出貨影響有限。 綜合各家媒體報導,大廠為了維持正常供貨可謂是招式出盡。《工商時報》提到,郭明錤透露,蘋果正在與和碩、立訊討論將iPhone 14、iPhone 14 Plus產線,轉換成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最快明年第一季初立訊就可望開始出貨iPhone 14 Pro。 另外,在鴻海方面,除了啟動備援產能外,也針對iPhone主力廠iDPBG鄭州廠區員工發起首次以防疫保產、共護家園為號召的「出勤激勵加碼方案」;另有知情人士表示,為了讓產能保持滿載,富士康將關鍵職位時薪提高36%至約38元人民幣(新台幣168元)。 而備援產能據綜合資料來看,除了被視為頭號備援的觀瀾廠區,也有知情人士提到,深圳廠也正在努力提高iphone產量。 不過,對於蘋果要求2家廠商更換產線的說法,供應鏈人士看法相對保守,認為高階機種需要的機台、設備和基本款完全不同,組裝工藝也更為複雜,和碩跟立訊都從未有過高階機種的生產經驗,要快速量產難度不小。

  • 蘋果財報靚 台廠爽吃紅 16檔蘋概股吃香喝辣 專家建議:抱緊處裡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Meta、Alphabet、微軟、Intel陸續公布財報,但皆不理想,重創投資人信心,唯獨蘋果第三季Mac銷售創高,帶動營收年增8.1%,表現打趴其他大型科技股。台廠供應鏈也跟著吃香喝辣,包括宏捷科(8086)、茂林-KY(4935)在內16檔蘋概股在10月31日強彈。專家表示,蘋果銷況超出預期,加上部分台廠先前跌深,現在轉強,續抱仍安全。 《工商時報》報導,蘋果第三季營收達901.5億美元,年增8.1%;其中,iPhone營收426.3億美元,年增9.7%;Mac營收115億美元,年增高達25%;iPad營收71.7億美元,年減13%;穿戴裝置、家庭與其他產品項目營收96.5億美元,年增9.8%;服務項目營收則達191.9億美元,年增5%。從上述數據來看,Mac的表現相對突出,主要是因為蘋果推出換上M2處理器的新款MacBook Air與MacBook Pro,藉由更高運算效能與更長電池續航表現,吸引更多消費者換機,致營收出現顯著成長。 受惠Mac銷售創佳績,台廠包括宏捷科、茂林-KY、國巨(2327)、穩懋(3105)、台光電(2383)、揚明光(3504)、玉晶光(3406)、惠特(6706)、精材(3374)、金像電(2368)、聚積(3527)、和碩(4938)、英業達(2356)、華通(2313)、台郡(6269)、燿華(2367)等16檔蘋概股皆沾蘋果光,漲幅超過3.55%;其中,宏捷科及茂林-KY拉上漲停板價;減資復牌的國巨,早盤衝高後,一度大幅震盪,隨即穩步走高,收盤367元,逼近漲停。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指出,雖然iPad、iPhone數字低於預期,但高階iPhone PRO銷售數字卻高過預期,蘋果已進行產能轉換;iPad部分因為疫情過後,需求下滑且屬於舊款,因此衰退13%,現在蘋果已推出新款iPad,預期第四季iPad、iPhone銷況都會改善;至於台廠蘋概股轉強,是因為蘋果銷況沒有想像中差,PA三雄、鏡頭廠商股價此前跌深,現在剛轉強,續抱仍安全。 摩爾投顧分析師林鈺凱指出,大型股Meta、Alphabet、微軟、Intel等財報表現普遍不理想,然同時蘋果卻在10月28日大漲7.5%重回季線,因此成為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富士康疫亂 i14 PRO交期拉到一個月

     繼上海上半年封城,導致Macbook PRO交貨遞延至第三季之後,「疫」發不可收拾下,就連iPhone生產重鎮鄭州近日也傳失守,雖然鴻海已揚言不排除啟動備援生產的機制,但因變生肘腋,瘁不及防,iPhone 14 PRO交期首當其衝,新機交期已大受影響,雙PRO今年禍不單行,可謂是聞疫色變。  鄭州疫情再起,傳出為阻絕疫情,鴻海鄭州廠已啟動閉環管理,市場甚至一度傳言廠內染疫員工數上看2萬人,儘管鴻海隨即在26日發出聲明駁斥謠言,強調2萬人確診是嚴重不實訊息,僅少部分員工受疫情影響,目前園區內生產營運相對穩定。  惟經側面了解,在廠內防疫動作持續推動下,生產作業恐難如常運作,確有部分產線的生產受到影響,所幸鄭州並未封城,來料供應和成品出貨都未受阻,再加上今年新機上市時間落在9月,比往年提早了近一個月,連帶的拉貨高峰也往前移至9月,10月鄭州疫情大爆發,影響雖有,但已不若發生在9月那麼嚴重。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傳出蘋果新機缺貨的消息,但熱銷款iPhone 14 PRO新機交貨時間確因鄭州疫情而拉長,10月30日上蘋果官網訂購iPhone 14 PRO MAX深紫色款,顯示交貨期為11月29日,意味著新機交貨時間已拉長到一個月。  為穩住出貨,鴻海也在30日鬆口,「集團也會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以降低可能影響」,雖然鴻海並未言明,備援產區落在何處,不過市場咸認同樣生產iPhone的觀瀾廠區可能性最大,惟針對產能備援可以發揮多少功效?鴻海則未予回應。  法人也表示,鴻海主攻的是iPhone最後段的組裝作業,此番鄭州染疫,對上游的蘋果供應鏈來說,影響不大,最大的隱憂就是市場較為鍾情的PRO系列手機交期恐因而拉長,惟在市場求過於供的狀況下,PRO系列的蜜月期將有機會拉長,甚或有機會延長至耶誕假期,至於會不會有「疫」外驚喜?後續還得再觀察疫情變化。

  • 「PRO」在眉睫 鄭州富士康疫情告急 i14 PRO交期延長1個月

    繼上海上半年封城導致Macbook PRO交期遞延到第三季後,iphone生產重鎮鄭州也失守了,雖然鴻海表示不排除啟動備援生產機制,但疫情來的太快,雖iphone 14 PRO尚未傳出缺貨,但新機交期因此延長1個月。法人表示,鄭州疫情對上游蘋果供應鏈影響不大,最大隱憂是PRO新機交期恐拉長,但蜜月期有望因此延長,至於是否出現「疫」外驚喜,有待觀察。 據《工商時報》報導,當前鄭州風聲鶴唳,不僅傳出當地政府已經向鴻海富士康派駐駐廠工作組,鴻海也在26日之後再次發布4點聲明,強調會盡最大努力,持續協調政府,為員工提供必要的物資藥物供給與生活保障,另即日起也會做好員工點對點有序返鄉服務,同時也會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以降低可能影響。 《工商時報》另有報導提到,富士康鄭州廠防疫動作持續推動,生產作業難如常運作,確有部分產線生產受到影響,但幸好鄭州並未封城,來料供應和誠品出貨都未受阻,加上今年新機上市時間落在9月,比往年提早近一個月,拉貨高峰也前移至9月,10月鄭州疫情雖有影響,但已經不如9月嚴重。 截至目前,尚未傳出蘋果新機缺貨的消息,但熱銷款iPhone 14 PRO新機交貨時間確因鄭州疫情而拉長,10月30日上蘋果官網訂購iPhone 14 PRO MAX深紫色款,顯示交貨期為11月29日,意味著新機交貨時間已拉長到一個月。 《工商時報》報導也提到,鴻海30日鬆口表示「集團也會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以降低可能影響」,雖未言明備援產區落在何處,但市場都認為,同為iphone生產重鎮的觀瀾廠區可能性最大;至於備援產能能到多大,鴻海未予回應。 另外,有法人表示,鴻海主攻iphone最後階段組裝,這次鄭州疫情對蘋果上游供應鏈來說影響不大,最大的隱憂就是市場熱銷的PRO系列機種交期可能會因此拉長,但是在市場求過於供的情況下,PRO系列蜜月情將有機會拉長,甚至延長到聖誕節假期,至於會不會有「疫」外驚喜?後續還得再觀察疫情變化。

  • 玩美移動 31日赴美掛牌

     訊連(5203)旗下轉投資的行動平台軟體公司玩美移動將於美國時間10月28日與Provident完成正式合併,並於31日正式以代碼「PERF」和「PERF WS」開始交易。這也是繼Gogoro、Appier、UP直播等公司後,又一家台灣軟體公司在海外掛牌。  根據玩美移動財報顯示,2022上半年營收為2,337.9萬美元(約新台幣7.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並超越2019年全年營收的2,293萬美元。上半年已成功轉虧為盈,每股純益為0.08元。

  • 《國際金融》歐股早市走高 Prosus逆勢大跌10%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一早盤穩定走高;市場預期聯準會將放緩升息速度,此外投資人準備迎接本周繁忙的企業財報,歐洲央行也將公布利率決議。  周一歐洲Stoxx 600指數早段上升2.51點或0.63%,為398.80點。其中旅遊休閒股、零售股、銀行股領漲。  華爾街在上周五大漲;此前有報導稱,聯準會可能就12月的小幅加息進行討論和辯論。  然而英國股市跌0.24%,英鎊上漲;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宣布退出首相競選,前財長蘇納克(Rishi Sunak)極可能成為新領導人。  義大利股市升1.4%;Giorgia Melon在上周六上任,成為義國首位的女性總理。  飛利浦升1%;該荷蘭醫療設備製造商周一宣布裁員4000人,並加強精簡組織。 追蹤港股科技巨頭的跌勢,荷蘭科技投資公司Prosus大跌10%;此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亮出新的領導團隊,加深了人們對於意識形態主導的政策將犧牲經濟政策的擔憂。  投資人也在觀望稍晚將公布的歐元區和英國商業活動數據。

  • 玩美移動 最快10月底在美掛牌

     玩美移動上市案已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查生效,Provident將於25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玩美移動合併案,股東會後的數天內,玩美移動將正式掛牌,上市時間預計在10月底或11月初。  玩美移動是台灣本土軟體公司訊連科技的轉投資,其將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不僅代表了台灣軟體研發公司憑實力站上國際舞台,更值得關注的是,訊連科技及玩美移動成為全球少數可以通吃電腦平台及手機平台的軟體公司,可謂雙料贏家。  玩美移動的商業模式兼顧B2C(企業對消費者)及B2B(企業對企業),此次上市的新增股東,都是全球一線時尚品牌大廠,如香奈兒(CHANEL)、資生堂(SHISEIDO)。  玩美移動2015年自母公司訊連科技獨立出來,一開始是以手機拍照及修圖等應用為主,後來憑著技術,發展出虛擬試妝的B2B商業模式。未來與一線品牌客戶,將從虛擬試用再進階到元宇宙應用等相關合作。  目前玩美移動有44項技術正申請專利,目前Saas服務獲全球95%、超過400家美妝品牌所採用。應用軟體的下載人數突破10億次,每年有超過100億次的虛擬產品試用。  為持續擴展市場,及發展AI、AR技術及探索未開發領域,玩美移動今年3月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與美國掛牌上市的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達成協議,以玩美移動企業價值10.2億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進行合併。  此次合併案為玩美移動籌募總額3.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億元)的資金。該合併案在9月底時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查生效。

  • 外媒:新iPad Pro不採用mini LED

     外媒引述分析師說法指出,蘋果能於10月發表平板新品,11吋的iPad Pro將確定不採用mini LED,企圖與12.9吋iPad Pro做出市場區隔。  17日外電消息雖未影響富采(3714)股價,反而因富采股價破底而拉回至平盤,然而12.9吋iPad Pro平均每台消耗逾萬顆mini LED,支撐富采今年上半年財報表現,向來扮演市場風向球的蘋果,在新款平板上若放棄導入mini LED,市場關注mini LED在終端裝置的滲透速度是否放緩?  mini LED因價位相對比較高,還鎖定在高階產品上,受到高通膨、俄烏戰爭影響消費信心,mini LED開案進度放緩的傳言甚囂塵上,外電媒體引述彭博蘋果專欄記者Mark Gurman指出,蘋果公司將在10月發布11吋、12.9吋iPad Pro新機,新品將搭載M2晶片,運算速度將提升20%。  顯示器供應鏈顧問公司分析師Ross Young在社群媒體上被問及11吋iPad Pro是否採用mini LED背光時,該分析師表示,不會發生。  而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今年3月時,就以成本考量為由,率先修正自己11吋、12.9吋iPad Pro都將採用mini LED的預估,預料蘋果今年不會發表配備mini LED背光的新尺寸產品,例如11吋iPad Pro,但已經採用mini LED的12.9吋產品,則可能沿用。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