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將在台北時間13日凌晨發表iPhone 15四款新機,但中國「禁蘋令」卻從iPhone手機擴及至Apple Watch和AirPods無線耳機,恐進一步被禁止帶入工作場所。法人指出,華為強勢回歸,全球手機作業系統將由ios、安卓及鴻蒙三分天下,對蘋果有一定的殺傷力,代工廠鴻海、立訊等影響最大。 蘋果13日發布四款新機,分別是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Pro Max。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iPhone 15新機全系列產出約8,000萬支,較去年同期上海封城事件年增近6%,獨具潛望鏡頭的Pro Max可帶來更多買氣,預估整體Pro系列占比可望拉至6成以上。 TrendForce指出,但市場景氣不佳,加上華為Mate 60 Pro、Pro+及摺疊手機X5的強勢回歸,可能衝擊今年蘋果iPhone整體銷量,因此預估iPhone全年生產總數約落在2.2億~2.25億支,年減約5%。 中國上周傳出中國禁止中央部會、機構官員及國企員工使用iPhone手機,近日更傳出,禁蘋令將擴大至Apple Watch和AirPods無線耳機。蘋果在新機發表前夕籠罩在陰霾之中,首當其衝是蘋果股價。在禁蘋令消息曝光後,蘋果股價在9月6日和7日兩天重摔6.4%,市值蒸發1,920億美元,相當於近半個台積電的市值。蘋果股價在8日反彈0.35%,收178.18美元。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華為一口氣推出Mate 60 Pro、Pro+及X5三款新機,預估今年華為手機銷售上看4,500萬支,確定谷底逐步復甦;中國祭出蘋果禁令,歐美市場消費者對ios作業系統黏著度高,預估只衝擊中國銷售量。他強調,中美科技戰氛圍越演越烈,蘋果、安卓及鴻蒙三大作業系統將三分天下,一個世界兩個制度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相關新聞見A3)
中國手機大廠華為搶在蘋果 iPhone 15上市之前,推出旗艦智能手機Mate 60 Pro,引發全市場震動,不只被中央電視台稱為「爭氣機」,以高達9成的國產零組件比例,突破了美國與西方國家對中國半導體科技層層封鎖,更在大陸境內引發搶購潮,預計供貨已經排隊到10月中旬,而且預購的隊伍還在天天延長中。 華為Mate 60 Pro提振了大陸的民族士氣,將中美科技戰帶入新的回合,實質上更展現了中國半導體與手機相關產業走自己的路,將國際競爭的格局帶入雙軌並行的新戰局,Mate 60 Pro不只是一台提振民族士氣的「爭氣機」,還是改變產業格局的「開路機」。 我們從各種開封、實測的網路訊息可以確認,華為這支旗艦手機盒裝印刷文字將該產品定位為「衛星移動終端」,僅強調開通衛星通訊的功能,雖然手機外盒與開通後的通訊顯示都沒有出現5G,但是這的確是一支達到5G網速的手機,網路測速軟體測試Mate 60 Pro的平均下載速度達到436.66Mbps,上傳70.26Mbps,均符合中國信通院《全國移動網絡質量監測報告》統計中國5G上傳與下載的速度。 另外當然就是所有人都張大眼睛關注的麒麟9000S處理器,採用華為自行研發的泰山架構,GPU採用自行研發的馬良GPU,都是中國國產的7奈米工藝,應該是中芯國際使用7奈米生產技術的產品。從CPU、GPU到其他的關鍵零組件,至少整合了中國國內近50家供應商,90%以上的國產化比率,顯示華為藉著新手機統整出「去美化」的智慧手機供應鏈,成功奠定了「開路機」的歷史任務。 美國去年帶著日本、荷蘭布下天羅地網,犧牲半導體廠商的商業利益,對中國祭出層層封鎖的禁售令,將中國的半導體設計與製造阻卻在成熟世代,目標是讓中國技術落後世界最先進水平約八年,且因為全球龍頭仍在衝刺新技術,落差年限應該還會繼續擴大。如今華為旗艦手機的問世,從CPU與GPU的生產工藝來對標,則是中國的成功反擊,將落後期間往前縮小到五年,更重新制定了新的賽道。 華為Mate 60 Pro將中美科技脫鉤的對決,帶入了「芯」階段,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與充沛的科技人才,將會繼續在去美化的前提下往前邁進,雖然仍然缺乏最先進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必須採用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來生產7奈米製程的產品,還是會有良率較低、成本較高的挑戰,但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則提供不斷推進技術與降低成本的養分。 一個被美國官員忽略,卻對中國相對有利的大環境,是近年手機、半導體、網路的應用並沒有突破性的發展,耗費巨資發展最尖端產品的差異性並不顯著,以智慧型手機來說,採用7奈米、5奈米、3奈米所生產的終端產品,消費者感受的性能差異不大,這就給即使技術相對落後,產品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華為與中國產業鏈一個不斷擴大市佔率的機會。 我們從蘋果身上也可以看出同樣的趨勢,預計在9月12日上市的iPhone15的規格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全面採用Type C是因應歐洲法規需求,機殼顏色也是老梗,只有Pro Max採用潛望式鏡頭算是突破,但是,隨著新機上市,原有的舊機型或是接近新機的二手機降價幅度可能還更有吸引力。全球的終端消費需求高原化,廠商即使耗費巨量資源推出尖端技術,對於銷售也沒有實質幫助,當技術的差異縮小,華為與中國品牌的市場優勢自然就相對凸顯出來。 上周市場傳出中國全面禁用蘋果手機,造成蘋果公司股價重挫近9%,其實蘋果在中國早就被嚴格規範,例如蘋果手機在海外都使用嵌入式eSim卡,在中國仍使用nano SIM,蘋果iCloud在中國的資料也早在2018年就交由中國電信「天翼雲」儲存,中央官員與國企主管禁用蘋果手機也行之多年,中國多年來堅守開放的市場政策,實務上並不需要全面禁用蘋果手機,只要採行對外商金融機構類似的政策,讓國產手機市占率逐步提升,培養國內獨特的生產與消費生態鏈,利用市場力量將外資阻絕在外,即可形成自然的市場屏障。 華為Mate 60 Pro的上市只是第一步,中美科技脫鉤的大戰局因此進入第二回合,中國科技產業鏈一方面遭到美國禁令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全力衝刺自給自足的目標,而龐大的市場則是從成熟製程向先進技術推進的沃土。以蘋果為首的西方品牌,雖然不至於瞬間失去中國市場,卻也無法扭轉長期市占率逐漸下跌的宿命,而美中之外的印度、中東、歐洲、非洲與中南美市場,則是未來雙方陣營爭搶的決戰地,不可能有人全拿,也不會有一方全輸。
華為重磅回歸手機市場以來,屢創話題。繼先前無預警在官網推出Mate 60 Pro手機之後,8日上午又接連上架Mate 60 Pro+和折疊旗艦機Mate X5兩款新機,僅兩分鐘預購名額就秒殺,火爆銷售再成焦點。值得注意的是,Mate X5一樣搭載引發話題的麒麟9000S 5G晶片。 蘋果即將在13日發表新一代iPhone,華為搶先推出Mate 60系列和新折疊機預購,搶市意味濃厚。法人預估,華為全年出貨量上看4,000~4,500萬台,台廠供應鏈也沾光,包括鏡頭廠大立光、IC設計瑞鼎、PCB廠華通、被動元件國巨等可望受惠。 中關村在線報導,報導指出,華為8日宣布Mate X5加入「先鋒計畫」,當天上午10點8分和Mate 60 Pro+同步在官網開放預購,10時10分就搶購一空,買氣超火爆。華為未公布Mate X5售價,預購則須付人民幣1,000元訂金。 由於蘋果即將在13日發表新一代iPhone,華為搶先推出Mate 60系列和新折疊機預購,搶市意味濃厚。 據了解,過去三年華為企圖突破多重技術,包括透過中芯以多重曝光方式做出了7奈米製程具指標意義的5G系統單晶片麒麟9000S,除了搭載於Mate 60 Pro外,8日上午又接連上架也傳同樣搭載麒麟9000S的Mate 60 Pro+和折疊旗艦機Mate X5兩款新機,僅兩分鐘預購名額就秒殺,可預見由中芯代工的該晶片,未來將更廣泛應用於非手機5G終端領域,外界擔憂中芯晶片良率與能否以合理成本大規模生產的疑慮,目前在國產化的大力支持下,似乎問題並不大。 華為主要供應鏈多為中國大陸廠商,包括主要晶片由海思、華力創通、卓勝微等提供,顯示模組為京東方、聯創光電,光學鏡頭則由歐菲光、舜宇、聯創電子等供應,聲學模組也由歌爾提供,藍思負責結構件,杰美特、福日電子負責組裝代工,甚至連作業系統也採鴻蒙系統,人工智慧則搭載盤古大模型,企圖以全國產之姿正式對決蘋果供應鏈。
華為史上最強手機Mate 60 Pro上市後,在中國大陸熱賣,而經拆解後發現,該款手機的記憶體晶片竟然是來自南韓大廠SK海力士的產品。韓媒引用業界消息人士報導,指出華為並非透過南韓,而是通過第3國進口了SK海力士的DRAM晶片,而且新款手機可能還搭載了美國美光或南韓三星電子的產品。 Mate 60 Pro是華為手機時隔3年重磅回歸,其零組件國產化高達9成以上,外界讚許華為突破了美國制裁,交出了漂亮成績單。但也有人質疑,在缺少美國技術的情況下,華為如何製造出如此尖端的半導體。而根據美方的制裁方案,中企不可以進口使用了美國技術的半導體與設備,SK海力士在內的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也適用這一方案。 遭質疑踩紅線的SK海力士強調,自從美國實施制裁後,公司就不曾向華為提供產品。南韓《朝鮮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其實數年前,中國企業就系統化地打造了南韓及美國半導體的迂迴進口管道。中國在台灣、印度與新加坡等鄰近國家或地區成立法人,作為迂迴進口國外半導體的窗口。由於相關文件顯示並非直接賣給中國,美國政府因此也難以查處。 報導中還指出,中國可能還透過這種迂迴進口的方式,秘密從美國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另外,中國從周邊國家走私半導體的數量也在增加。去年底就有中國女子偽裝成孕婦試圖走私英特爾CPU晶片。 不過靠著迂迴進口與走私這2種方式,不僅取得的數量相對較少,價格還相當昂貴,因此在晶片進口受阻後,有中國企業乾脆租用安裝了高性能晶片的美國服務器進行AI研發。
華為日前推出內建7奈米的5G新手機Mate 60 Pro,引起全球關注,各界對於他們的7奈米技術究竟突破到什麼地步都相當好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對此的回應低調中又自帶霸氣,讓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大讚「得體」。 謝金河9日於臉書表示,Mate 60 Pro的推出被視為中國大陸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重大成就,但大陸同時也開啟了另一個新戰場,規範國企員工不得使用蘋果手機,導致蘋果市值蒸發2936億美元,成了這回合美中角力的最大受害者。 華為推出新手機、大陸進一步制裁蘋果,在謝金河看來,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當然是美中科技戰的新轉折,但華為的7奈米技術到底突破到什麼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探索,而任正非一番「華為只儲備人才,不囤積美元」的低調回應,讓老謝覺得相當得體。 不過,謝金河提到,華為推進新技術是新的里程碑,照理說供應鏈應該強力回應,但中芯國際僅大漲一天,下個交易日就大幅下跌7.6%,股價幾乎跌回原點,華虹也欲振乏力,而鏡頭大廠舜宇光學股價更創下60.85港元新低。 另外,謝金河指出,大陸制裁蘋果也傷到自家供應鏈,立訊首當其衝,藍思、歌爾、瑞聲、歐菲光都受到影響,台灣的台積電下跌同樣跟此有關,「接下來,美國會進一步加強科技制裁力度,美中科技戰會繼續深化!華爲的威力有多強大?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The Tiguan以最豐富車系陣容,注入安全科技語彙,配備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及IQ.LIGHT智慧燈組,甫推出即為德系休旅代名詞,The Tiguan 330 TSI Elegance Premium以上車型標配4 MOTION Active Control主動式四輪驅動系統、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和HUD抬頭顯示器,而全新數位化座艙,配有Digital Cockpit Pro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Discover Pro 9.2吋多媒體鏡面觸控主機(MIB 3)、原廠中文導航系統、App-Connect多媒體手機鏡射(含Android Auto與無線Apple CarPlay)和USB多媒體插孔(TypeC),享更流暢的數位化操作介面。 同時,搭載IQ.LIGHT智慧燈組:LED Matrix矩陣式頭燈、光感應自動頭燈,依據不同環境提供最佳照明,並且具備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全速域AC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帶來直覺便利的駕馭模式。 台灣福斯汽車9月各式車款之優購方案同步實施中,同時保留內容修正權利,欲得知更多相關細節,敬請洽詢全台授權經銷商。
華為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具有5G與衛星電話功能,處理器晶片更是採用中芯7奈米技術,引起全球市場震驚與高度關注,更紛紛出現大陸晶片業已經突破美國制裁的討論,究竟大陸做對了什麼事,而美國是否又漏了什麼呢? 大陸怎麼辦到的? 中芯在無法取得生產先進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狀況下,依然生產出7奈米晶片,Asia times報導,分析師柴煥欣表示,「美國要求ASML與東京電子設下限制向大陸發貨,但他們還是可以從二手市場買到設備,這個漏洞讓大陸有足夠的機台來生產7奈米晶片。」 學者Christina Knight提到,大陸其實可以很輕鬆的繞開EDA限制,代表在這部分已經有突破方法,此外,晶片制裁只針對最先進的技術,卻忘了他們可以不斷將成熟製程向上推到極限,因此出口管制措施可能無法實現美國政府的目標,範圍應該擴大。 Asia financial報導,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專欄作家Anton Shilov表示,中芯可能已經具備生產5奈米晶片的能力,不惜砸重金達到生產先進晶片的目標,中芯必須使用多重圖案化,是一項相當昂貴的技術,會影響到成本與良率,經濟效益遠低於台積電、三星或英特爾的水準。 梁孟松是美國制裁破口? Asia times報導,美國針對大陸晶片設下出口管制,並禁止美國公民替晶片製造商提供服務,但大陸依然能在這些限制措施中發現一些漏洞。 首先,曾任台積電和三星高管的梁孟松可以繼續在中芯國際工作,因為他是台灣人,而不是美國人。其次,美國政府沒有對荷蘭施加足夠的壓力,阻止ASML在這三年內向大陸出貨DUV曝光機,或者監控其設備的轉售。 2020年10月,中芯使用FinFET N+1技術生產10奈米晶片,當時梁孟松就提到公司正在開發N+2晶片,可能用於高效處理器,直到2021年7月,TechInsights發現中芯將少量7奈米晶片出貨給美國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如今中芯N+2晶片應用在Mate 60 Pro上,顯示中芯已具備7奈米量產實力。 美國會如何因應? 華為與中芯的突破突顯美國制裁的缺失,許多專家認為,此事將成為美國擴大制裁範圍的導火線。 顧問機構Albright Stonebridge高層Paul Triolo表示,這款手機所帶來的重大地緣政治意義是即便沒有美國技術,大陸依然可以自行設計晶片、製造手機,雖然性能不如西方的頂尖產品,但仍然展現相當不錯的水準。 華為展現令外界震驚的實力,可能迫使美國加嚴出口管制措施,「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也提到,以華為為首的陸企擁有豐沛的創新能量,可能使華盛頓更熱烈討論是否進一步加嚴出口管制。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日前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售價6999元人民幣。深圳華強北的手機維修博連夜拆機,以確認實際情況,而一位楊姓拆解師傅的直播影片也曝光! 權威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Mate 60 Pro後,證實該款手機的麒麟9000S處理器,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 另外,深圳華強北的手機維修博連夜拆機,以確認實際情況,而一位楊長順拆解師傅的直播影片也曝光,CPU上的編號是2035-CN。據網友指出,臺積電的晶片是標註的是TW(臺灣),CN代表的產地是中國大陸。因此推斷Mate 60 Pro的晶片是在中國大陸生產。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華為突破美國晶片禁令,上演華麗大復仇,採用自家晶片,推出Mate60 Pro,據傳出在大陸當地市場造成轟動,但華為攻勢似乎不因此而喊停,最新進階型號Mate60 Pro+已於今(8)日開放預購,並預定10月9日前完成發貨,不僅如此,華為商城新一代折疊機Mate X5同樣也今日開放預購,預定9月24日前完成發貨,只是華為依舊低調,和先前Mate60 Pro一樣,官方未發布任何消息。 華為Mate 60 Pro順利開賣,顯示其成功突破美國晶片戰封鎖,由於受到美國禁售令封鎖,華為無法順利自高通或是聯發科(2454)採購5G手機晶片,自製部分也無法在台積電(2330)等進行5奈米等先進製程投片,故業界就傳出,華為本次主要投片中芯國際,以14奈米製程利用DUV設備進行多重曝光,做到7奈米,成功自行產出手機晶片。 今日華為一口氣再開放Mate60 Pro+以及新一代折疊機Mate X5的預購,展現積極重返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野心,華為在衝破美國晶片封鎖後,勢必會對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產業造成洗牌,除對原先供應SoC(系統單晶片)的聯發科(2454)、高通等出貨量造成衝擊外,由於大陸市場具有龐大的人口紅利,華為的重新崛起,想當然也會排擠到其他大陸當地品牌,當非華為智慧機出貨下降時,整體供應鏈也會受到影響,對產業恐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應。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引起全球高度關注,許多單位紛紛進行拆解,分析華為所使用的技術與零件供應鏈,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就發現手機內有南韓大廠SK海力士的產品,對此,SK海力士強調,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已經開始調查以了解更多細節。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TechInsights的報告顯示,Mate 60 Pro裡面有使用SK海力士的記憶體LPDDR5與NAND快閃記憶體,「這款手機的零件幾乎完全由大陸供應商提供,然而海力士是少數從海外購買的特例。」 此看法引發熱議,甚至出現踩紅線的質疑,SK海力士強調,「從美國對華為實施限制以來,已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我們已開始調查以了解更多細節,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 報導提到,雖然SK海力士的記憶體晶片大多是在大陸工廠生產的,但尚不清楚華為是如何從海力士手上拿到晶片,有一種可能是,華為是利用美國實施全面貿易限制(2019年開始)前囤積的庫存打造手機。 美國認為華為的產品會被用來協助大陸軍事發展,進而對其實施貿易限制,禁止先進技術供應商向華為供貨,就連此次幫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的中芯也早在2020年就被列入貿易黑名單。
華為上周無預警推出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搭載中芯7奈米生產的先進晶片「麒麟9000s」在美國制裁背景下能繳出如此成績單,震撼全球。甚至有研究機構認為,華為新機將讓稍晚才會上市的iPhone 15在大陸損失高達38%的銷售量,話題引起熱烈討論。 調研機構Jefferies指出,Mate 60 Pro的銷量可以達到500萬支,上市5日已經售出逾85支,相當於iPhone 14當初的銷售表現,就連價格也差不多,可能會讓iPhone 15損失潛在的38%銷售量,用戶群包括原本的iPhone用戶及想轉換使用iPhone的Android用戶。 文章引起PTT網友們熱烈討論,許多人感到不以為然,「誇華為是工作,用iPhone是生活」、「這兩年就只有iPhone沒有太大的損傷,其他手機廠銷售早就躺在那了」、「要死蘋果也不會是第一個,他牌先被打趴」、「大陸如果搞蘋果也會內傷,國內一堆靠蘋果養的公司。」 有網友則認為,大陸當局禁止中央部會官員在公務上使用蘋果iPhone和其他外國品牌的裝置,恐怕才會影響蘋果的銷售,「對岸不是正常的商業環境,這些類公務員其實人數很多,不可能為了手機離職」、「國家單位禁用iphone的話總是要有替代品」、「以後禁止唉鳳,只能買華為就好惹。」
宏達電(2498)8月營收2.56億元、月增5.94%、年減18.13%。累計1到8月營收26.17億元、年減4.14%。下半年宏達電力拚手機銷售,推出迷霧紅U23 pro,並希望整合VR/AR應用,帶動元宇宙商機。 宏達電近期精簡手機產品線,推動VR/AR領域,整體營運表現雖然尚處低迷,未來希望透過手機結合元宇宙商機,搶攻新興手機應用。 宏達電表示,為搶占下半年銷售市場商機,推出迷霧紅U23 pro,以溫暖多層次的紅色色彩勾勒優雅時尚機身,搭載大螢幕、大電力、億級像素相機和防水等功能,並同時支援多項充電功能。8月起在全國中華電信門市、指定電商平台、經銷門市販售。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華為突破美國晶片站封鎖,新款5G智慧機Mate 60 Pro開賣,更傳出在大陸當地市場造成轟動,消費者瘋買,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隨著華為5G新機的成功開賣,象徵華為後續勢必會降低手機晶片SoC(系統單晶片)的採購,高通2024年不僅恐失去華為訂單,還得面臨非華為大陸品牌客戶因華為手機市占率提升降低市佔的風險,另外,他也預警,高通為了維持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最快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進行價格戰。 郭明錤表示,華為在2022年向高通採購總計2300萬~2500萬顆手機晶片,在2023年更將採購高達4000萬~4200萬顆,但是因為本次華為成功採用自家新麒麟處理器在Mate 60 Pro上,故預計華為自2024年起新機種將全面採用自家設計的新麒麟處理器,因此,高通自2024年開始不僅失去華為的訂單,還面臨非華為大陸品牌客戶因華為手機市占率提升而出局的風險。 郭明錤進一步表示,高通在2024年對大陸手機品牌智慧型手機晶片的出貨量,將因華為採用新的麒麟處理器而較2023年至少減少5000至6000萬顆,且恐會逐年減少。另外,高通為了維持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最快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進行價格戰,從而帶來不利利潤。 華為新款5G智慧機Mate 60 Pro開賣,象徵其成功突破美國晶片站封鎖,由於受到美國禁售令封鎖,華為無法順利自高通或是聯發科(2454)採購5G手機晶片,自製部分也無法在台積電(2330)等進行5奈米等先進製程投片,故業界就傳出,華為本次主要投片中芯國際,以14奈米製程利用DUV設備進行多重曝光,做到7奈米,成功自行產出手機晶片。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表訂九月中旬發佈四款新機,預計分別是iPhone 15、iPhone 15 Plus,以及Pro系列的iPhone 15 Pro以及iPhone 15 Pro Max。TrendForce預估,iPhone 15新機全系列產出約8,000萬支,相較去年同期受Foxconn事件影響下的生產量年增近6%。其中因Pro系列的量產較為順暢,以及獨具潛望式鏡頭的Pro Max可望帶進更多買氣,預估Pro系列的產出占比可望拉升至六成以上。然而,市場景氣不佳,加上華為的強勢回歸,可能衝擊今年蘋果iPhone整體銷量,因此預估iPhone全年生產總數約落在2.2~2.25億,年減約5%。 針對iPhone 15系列新機規格預測,硬體方面,受歐盟訂定法案的限制,蘋果也將於今年加入Type-C的行列;iPhone 15、iPhone 15 Plus兩款的升級在於主鏡頭同步Pro系列採用4800萬像素(48MP)主鏡頭,以及改為動態島(Dynamic Island)的面板設計。Pro系列的規格則包含處理器晶片升級、DRAM容量加大,並且引入鈦鋁合金中框,其中Pro Max更將搭載潛望式鏡頭,優化成像表現。 但規格進化同時也加大產出難度,隨著第三季進入iPhone新機的量產作業,產線陸續有零組件及組裝問題傳出。其中,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搭載的48MP的量產良率低於預期;而Pro系列則是在面板和鈦合金中框的組裝方面遭遇挑戰。就目前了解,Pro系列的量產問題可望較iPhone 15、iPhone 15 Plus更早獲得改善。 全球經濟低迷,蘋果將可能採取更謹慎的定價策略,避免影響銷售成績,其中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兩款即便主鏡頭升級為48MP,但延用iPhone 14 Pro系列的A16處理器,加上其它規格則無明顯升級,故起始定價相對具競爭力。iPhone 15 Pro雖有部份升級導致成本增加,但預估可由其它降價零組件相互抵銷。整體而言,TrendForce預期,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三款新機的終端定價將與去年相當。至於Pro Max,由於另外搭載了高單價的潛望式鏡頭,預期可能會出現100美元以內的加價,以反映其成本差異;如果加價確實發生,這也會是繼iPhone X之後首次調整價格。
分析師指出,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製作先進晶片方面的突破,凸顯了中國對抗美國制裁的決心和能力,但中方的努力可能招致相當沉重的代價,並促使華府收緊限制。 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準備設立一筆新的400億美元資金來加強發展晶片業。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上週訪問中國期間,華為無預警推出最新Mate 60 Pro智慧型手機。 根據總部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研調機構TechInsights拆解結果,這款Mate 60 Pro智慧型手機搭載麒麟9000S處理器,且由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運用先進7奈米技術製造而成。 拆機研究結果和初期用戶聲稱這款手機性能強大的說法,都顯示出即使華府近幾年來加重制裁,要斬斷中國取得先進晶片工具的門路,中方在研發高端晶片方面仍然正在取得一些進展。 TechInsights分析師赫奇森(Dan Hutcheson)指出,此事「表明中國半導體業在沒有極紫外光曝光機(EUV)工具的情況下能也取得技術進展。這項成就的難度也顯示出中國晶片技術能力的韌性」。極紫外光曝光機能用來製作7奈米晶片或更先進的晶片。 「與此同時,這對於尋求限制取得關鍵製造技術的國家來說,是一大地緣政治挑戰。結果就是可能會出現比現在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傑富瑞公司(Jefferies)分析師表示,TechInsights的研究結果可能促使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BIS)啟動調查,在美國國內掀起更多關於制裁效果的辯論,並促使國會在一項正在制定、針對中國的競爭法案中納入更嚴苛的技術制裁。 分析師表示:「整體來看,美中技術戰有可能會升級。」 美國商務部代表今天早上並未立即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華為則拒絕置評。(譯者:李佩珊/核稿:張曉雯)1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