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ro

的結果
  • 《熱門族群》蘋果發表MacBook等新品 大立光、鴻海率蘋概股撐盤

    【時報-台北電】蘋果(Apple)發表搭載M3晶片的新款MacBook Pro筆記型電腦等新品,激勵蘋概指標大立光(3008)股價開高走高,鴻海(2317)也表態開高,但台積電(2330)股價持續低檔整理,早盤台股開高下壓,蘋概股擔綱台股早盤撐住萬六關卡的主力部隊。 雖此次發表的是MacBook Pro筆記型電腦與iMac電腦,因鏡頭廠大立光展望相對明朗,今成為領軍上攻的要角。董事長林恩平先前表示,預期10月營運動能會較9月好,11月比10月好,高階手機鏡頭需求見到回溫。他說,以前對景氣看法很悲觀,現在比較「沒有那麼悲觀」,但還是不樂觀。 iPhone 15系列上市後供不應求,大立光獨家供應iPhone 15 Pro Max潛望式鏡頭,惟因韓國模組廠良率不佳致供貨不順。 蘋果秋季發表會如預期推出Macbook Pro與iMac新品,雖然供應鏈目前還未傳出積極拉貨的消息,據上游晶片廠指出,M3晶片需求不差,可望逐步反應在明年上半年零組件供應鏈訂單。 相關供應鏈方面,軸承廠新日興(3376)、兆利(3548)都有出14、16吋Macbook Pro與24吋iMac,雖第四季整體NB產業仍偏謹慎,若明年上半年NB產業需求回溫,搭配客戶新品挹注,將有助於軸承廠業績增溫。蘋果筆電的機殼跟鍵盤供應鏈部分,有可成(2474)、精元(2387)、科嘉-KY(5215)等廠。 蘋果30日召開主題為「Scary Fast」(快得驚人)的第二場秋季發表會,推出了新款MacBook Pro和iMac電腦以及支援這些新產品的三款新晶片M3、M3 Pro和M3 Max。 蘋果表示,新的M3系列是第一款採用3奈米製程的PC晶片,市場預測仍是由台積電(2330)生產。 包括MacBook Pro、iMac在內的全新Mac系列產品,整體設計跟去(2022年)年的款式相同,僅更新內建的晶片。蘋果在發表會表示,全新M3系列晶片不但能提升電腦運算速度,也可延長電池續航力,高階款運算力更足以應付人工智慧(AI)的開發應用所需。(編輯:沈培華)

  • 國家森林遊樂區11/1起入園享好康 買電子票抽i15 pro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國家森林遊樂區電子門票,除了環保、省錢,還可抽iPhone 15 pro等大獎! 11月1日起只要在「森林好好玩」網站(https://forestpass.welcometw.com/)購買國家森林遊樂區電子門票或套票並入園使用,就有機會抽中時尚又實用的精美獎品!包括iPhone 15 pro 、Marshall 質感藍芽喇叭 、Coleman LED露營燈、The North Face休閒單肩包與NORDISK琺瑯杯等。 不開車的國內外遊客也能輕鬆遊玩阿里山沿線景點!林業保育署和交通部觀光署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合作,推出會等人的巴士-阿里山郵輪式巴士套票,去程為嘉義高鐵站出發,回程由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出發,由專屬中英語導遊搭配接駁巴士帶遊客順遊奮起湖、二延平步道、逐鹿部落與嘉義市文化路夜市等沿線景點,是國內外自由行旅客更輕鬆便利旅遊的交通選擇。11月3日~明年1月1日期間購買去程加回程套票組合,除享75折折扣外,還加送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門票,讓您玩得更盡興。 林業保育署也推出多款電子套票,如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蘭陽博物館聯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與烏來台車來回乘車券套組、台灣好行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電動遊園車套票、墾丁、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與屏東海生館聯票等,購買套票組合均可獲得抽獎資格。

  • 蘋果在大陸炸掉了?新機iPhone 15敗給華為 還爆1大危機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在大陸面臨華為Mate 60 Pro系列的激烈競爭,美國財經媒體披露,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美國在其最重要的市場遇到挫折,正在將大陸消費者拱手讓給華為。 報導提到,市場研究機構GfK的數據顯示,iPhone 15系列上市當月的銷量,比去年下降6%,研調機構IGC所提供的數據則顯示,iPhone 15系列第三季的出貨量約下降4%左右,兩家機構都將華為重返智慧手機市場列為關鍵事件。 高級分析師Hayden Hou表示,華為強勁成長的背景下,iPhone 15系列的銷量下滑6%左右,華為Mate 60 Pro系列在未來還是保持強勁的銷售趨勢。 另外兩家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與Jefferies也提到,大陸經濟挑戰打擊消費者需求,直接影響到iPhone 15系列的銷售量,下滑幅度最慘恐達兩位數,iPhone 15在功能上雖有明顯提升,但未能刺激大陸市場成長。 蘋果約有20%的營收來自大陸,加上幾乎所有iPhone都是透過合作夥伴在大陸生產,但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讓蘋果陷入危險的境地,蘋果選擇將生產基地拓展至印度與東南亞,此時富士康卻遭到稅務及土地調查,讓狀況陷入混亂,不利蘋果後市。

  • 糗了!iPhone 15 Pro廣告背景樂歌手買的是華為手機

    一支好的宣傳廣告影片少不了精彩的背景音樂。蘋果公司今年推出的iPhone 15 Pro,在宣傳影片中使用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音樂人Albert Kuvezin的作品。不過據外媒報導,Albert Kuvezin坦承,自己沒有買過iPhone,他用的是華為的智慧手機。 美國《華爾街日報》直言,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為旗下最有價值的產品推出行銷活動時,卻選擇了世上「最不可能的聲音」來搭配。Albert Kuvezin是俄羅斯圖瓦共和國Yat-Kha樂團的主唱,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蘋果在廣告中使用的音樂出自Yat-Kha樂團在1995年發行的專輯。 對於早已發行的樂曲獲得蘋果採用,Albert Kuvezin一開始根本搞不懂原因何在,只是把蘋果聯絡他的訊息轉發給樂隊在芬蘭的唱片公司。他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我現在還是不清楚原因」。他沒有透露蘋果為歌曲支付的版權費有多少。 搭配上Albert Kuvezin樂曲的iPhone 15 Pro廣告,在YouTube上已經吸引超過1400萬的觀看人次,遠高於搭配美國偶像歌手Olivia Rodrigo新曲《get him back!》的同一款新機廣告。 Albert Kuvezin表示,由於價格因素,他從未買過iPhone,他擁有的是大陸的華為手機,「它非常便宜」。而在廣告大受歡迎之際,他也希望,全球有更多人發現他們所做的音樂,讓他們能夠繼續創作。

  • 蘋果建新供應鏈 轉挺立訊接單

     富士康在大陸多廠區傳遭官方「雙線」調查,衝擊集團的A股工業富聯連兩日的股價表現,陸媒指出,其實蘋果多年前就已降低對富士康的依賴,轉向扶植立訊精密,雖然富士康仍為iPhone 15系列代工最大供應商,但立訊已吃到部分高階機種iPhone 15 Pro Max,接下來也傳將生產蘋果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  有蘋果供應商透露,過去幾年,包括富士康在內的蘋果台灣供應鏈,蘋果每年持續對供應鏈砍價,做蘋果生意不僅不好賺,還需要投資巨額的資本支出、並符合蘋果對供應鏈的嚴格要求,這些原先的蘋果供應鏈紛紛感到不滿,部分供應商也陸續降低接單、甚至退出蘋果供應鏈。另一方面,紅色供應鏈也來勢洶洶積極要分食,這些都是蘋果積極扶植立訊的原因。  目前iPhone有約95%仍在中國大陸生產,儘管蘋果希望產線多元化、積極打造印度的供應鏈,今年印度組裝的iPhone占比也已爬升至7%新高水準,但是要完全取代中國大陸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蘋果的扶持下,立訊去年財報顯示,其最大客戶貢獻了73%以上的營收,外界猜測此大客戶就是蘋果。  近期就去立訊工廠拜訪的蘋果執行長庫克就表示,蘋果和立訊已經合作十多年,現在雙方正在生產一些最先進的產品,包括實現碳中和的Apple Watch,以及高階的iPhone 15 Pro Max等。預估2030年立訊將對蘋果產品完成碳中和的目標。  陸系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立訊正在為蘋果2024年推出的高階iPhone進行新產品導入(NPI)的工作,所謂的新產品導入是指蘋果與其代工商合作,將產品設計和原型轉化為詳細的生產製造計劃。在此之前,新產品導入工作幾乎被富士康壟斷,其他廠商很難能切入。甚至近期傳出,立訊已經開始準備組裝蘋果新一代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此產品將會在2027年量產。  25日鴻海股價結束連兩日跌勢,以上漲0.71%作收,收在每股99元、仍未收復百元失土,但工業富聯昨日股價則仍持續下跌,股價為近七個月以來低點。

  • 蘋果新Mac 將開萬聖派對

     蘋果今年秋季的第二場新品發表會即將在美東時間10月30日晚間8點(台北時間31日上午8點)以線上形式登場,新品活動主題主打「來勢迅猛(Scary Fast)」,根據主視覺圖以及相應描述,市場已開始期待本次將帶來勁爆的新品,並高度預期這次發表會的主角是新一代Mac電腦,且這批新品有可能內建M3晶片。  蘋果近日向媒體發出邀請函,以「Scary Fast」呼應萬聖節主題,市場更聯想到如以字面意思「嚇人的快」詮釋,似暗指運算速度更快的M3晶片。相較於9月iPhone 15亮相的實體發表會,本次預先錄製且無線下觀眾的發表會,將在蘋果官網進行直播與YouTube及Apple TV線上串流。根據消息,蘋果預計將發佈新款MacBook Air、MacBook Pro,並可能推出新款24吋的iMac。  另,往年蘋果都會在10月舉行新品發表會,但截至上周為止蘋果僅發表了支援Type C充電線的Apple Pencil,一度令外界感到疑惑。蘋果官網近日換上的預告消息秀出Mac電腦特有的Finder應用程式圖示,暗示該活動面向新款Mac和基於台積電3nm架構的M3晶片,讓外界更加確信發表會將展示最新Mac。根據大陸集微網報導,新款13吋MacBook Pro預計將帶來設計上的微小改變,或將取消設備上的Touch Bar並縮小邊框,以獲得更具流線型和更現代的外觀。  眼尖的科技專欄作家古爾曼(Mark Gurman)也表示,近日消費者在蘋果官網訂購iMac及多款高階MacBook Pro筆電都會發現出貨必須等到11月,透露這些產品庫存見底,此外,蘋果將上季(7至9月)財報發表會延到11月舉行,也暗示10月底將有新品發表會,為避免模糊焦點才將財報發表會延後。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蘋果可望在30日發表內建M3晶片的新一代24吋iMac,自2021年上半推出內建M1晶片的iMac以來,將近3年沒升級晶片規格。  在MacBook方面,蘋果在今年初才剛推出新一代14吋及16吋MacBook Pro,因此外界推測這回發表會將略過這兩款機型。上一代13吋MacBook Pro推出至今已超過1年,可望在本次發表會推出新品。  雖然蘋果往年都在10月發表新款iPad,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可能等到明年才發表新款iPad。

  • 《其他電》鴻海攜手Google 打造台灣新創實境秀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由鴻海(2317)出資與Google台灣、國發會、台灣大(3045)共同主辦的台灣首個新創團隊競賽實境節目「Project Hatcher」,歷時2年多籌備後於25日舉辦首映會,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親自出席,除分享新創選題的成功秘訣,也與新創團隊交流AI、資安等熱門議題。 鴻海在2月「Hatcher Day」中宣布出資贊助台灣首個新創實境節目「Project Hatcher」,並為台灣影視產業,創造全新影視智財(IP)內容,也是集團續投資量子影集、推出自製科普節目後,又一項推動台灣影視文化產業的計畫。 「Project Hatcher」讓通過海選的40餘家新創團隊,先與專家對談、嘗試行銷核心創意,第二階段24家入選,與YouTuber共同創辦人陳士駿、Twitch共同創辦人林士斌面對面介紹新創理念、爭取投資機會,最後選出12家進入第三階段競賽,爭取1000萬獎金及企業資源。 「Project Hatcher」預計11月18日起在合作夥伴渠道上架,以每周一集的頻率播出。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擔任第三階段的最終評審之一,將在節目中與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KKday創辦人陳明明共同評選出最終獲獎團隊。 李維斌在節目首映會中分享對新創成功的觀察。他認為,對新創公司來說,選擇主賽道的題目、或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各有利弊。主賽道大家都看好,競爭激烈、必須要找到利基點。成功的新創公司,通常是能夠在市場需求和創業家熱情之間找到平衡點。」 李維斌指出,新創公司利用相對成熟的新型技術創造新價值,對上市時間(TTM)很有幫助,也少一些技術風險。不過,提醒AI技術應用仍有許多未知數,除了關注技術演進,也應注意潛藏的問題,隨著AI相關的合規要求紛紛出籠,想要放眼世界不能只顧技術。 鴻海近年透過參與不同形式的新創扶植計畫,希望鼓勵更多人才參與新創,創造創新動能、發掘更多潛力團隊,包括去年公布的「鴻海專利扶植新創計畫」,彙整逾1500件優質專利免費授權予新創公司分享使用,並與多家知名加速器簽訂企業新創參與(CSE)合作備忘錄。 鴻海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充滿活力的新創企業,發揮創新、創意及創業努力的歷程。「Project Hatcher」作為「孵創計畫」之一,希望透過實境競賽節目形式,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新創如何用創新來創造價值、及進一步創業的心路歷程。 鴻海表示,未來會持續為台灣新創圈挹注資源,運用集團平台及資源,協助新創拓展多元機會,幫助具潛力的團隊擁有更高的能見度、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鼓勵更多人投入新創,持續為產業創造創新動能,讓台灣走向價值創造的正向產業發展方向。

  • 臺灣客服中心評鑑 列4大改進重點

     工商時報今年第二度舉辦「臺灣客服中心評鑑」,續委由國內最具規模的評鑑機構柯南國際執行,並與日本最專業諮詢公司Proseed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國際標準COPC。此次共評鑑九大產業,經過三大歷程稽查,共統整歸納出四大改進重點。  評鑑的九大產業包括銀行業、壽險業、證券業、連鎖電信通路、數位媒體購物、汽車賣場、直銷業、百貨、購物中心及航空公司等,選定逾120家企業進行實際客服體驗調查。  經過「官網資訊蒐集」、「客服電話互動」及「客訴留言反映」三大顧客體驗歷程稽查,柯南國際表示,總結評鑑企業有四大改進重點,包括功能自我定位限制解決能力、智能客服程度參差不齊、未能重視多元管道及對顧客個資核身的心態調整。  在功能自我定位限制解決能力方面,柯南國際說明,許多公司的客服中心人員,自我設限於單一接線功能,顧客常常無法在第一通電話就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只要稍微再深入一些的問題,客服人員就會以「協助轉接」至主管單位來作為回應。  智能客服程度參差不齊部分,柯南國際認為,儘管目前AI智能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主流,許多企業都已提供智能客服,但實際應用上,卻是程度不一、落差相當大,例如有金融業在官網上提供AI服務,但顧客使用時,輸入該行有販售的金融產品時,卻得不到任何資訊。另也有企業的AI服務關鍵字判讀能力有限,顧客輸入問題後陷入無限迴圈,得不到任何解答。  至於對顧客個資核身的心態調整,柯南國際也說,隱私權愈來愈被重視,但有許多企業的IVR系統,強制顧客必須先輸入身份證字號;此外,客服有時向顧客核身確認資料時,對於個資的詢問與取得也常視為理所當然,未進一步說明取得個資的原因,也容易造成顧客反感。

  • 《產業》MIH聯盟智慧移動解決方案 支援人流及物流運輸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MIH開放電動汽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25)日於Japan Mobility Show上發布全新智慧移動解決方案Project X及Project Y,全面概括都市生活中人流移動(People Mover)及物流運送(Goods Mover)新趨勢,包括共享汽車、叫車服務、食物快遞與貨物運送。 年輕世代重視汽車的使用權更勝於所有權,MIH首度展示的Project X三人座概念車,在此趨勢變化下為都市生活注入自由與創新,並為移動服務業者帶來新選擇,協助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在展場上深受好評,並獲得諸多企業客戶、商社詢問合作機會。 Project X概念車具備諸多特色,包括可動態調整2+1人的座位設計、滑門設計、支援自動駕駛,一個停車格可停放2台車的輕巧車身,採用易清洗材質的抗汙耐磨內裝,以及獨特的固定式充電+可換電設計,其中Gogoro為目前換電合作伙伴之一。 MIH聯盟表示,將持續優化Project X的設計及技術升級,目前已與工業富聯(FII)展開深度合作,未來在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VI)及電子電氣架構(EEA)兩大領域,工業富聯將扮演重要角色。 工業富聯深度參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市場,成功躋身一線供應商之列,並跨足智慧駕駛域、智慧座艙域、智慧聯網域等車用三大關鍵領域,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面對集中化架構、零組件減量、車用輕量化等趨勢,工業富聯積極推出顧問式服務,為客戶打造智慧解決方案。 MIH聯盟亦同步發表鎖定物流運送的解決方案Project Y,包括電動貨/卡車開發、車隊管理(Fleet Management)軟體、能源管理軟體、能源基礎設施顧問服務及碳追蹤平台,不僅提升運輸效率及運能,更協助物流業者實踐減碳環保的目標,邁向綠色運輸。 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MIH聯盟的使命是為都市提供永續的移動解決方案,我們關注的不只是從A點到B點的過程,更是打造簡單、便利、永續的體驗,助力B2B業者從油車轉向電車的過程中順暢成功,提高營運效率,並且創造嶄新的價值。」

  • 華為Mate 60在陸夯爆?博主揭真實情況:這現象正在消失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在大陸熱銷「一機難求」,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不過有大陸博主爆料,該系列手機的溢價(加價購買)空間正在降低,原價貨源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根據《CNMO手機中國》、《網易》等陸媒報導,博主「知電曉春哥」發文表示,華為Mate 60 Pro和Mate 60 Pro+的溢價加價都在降低,估計原價貨源很快就有了,現在就看Mate 60 RS非凡大師何時能少加點錢買到。 有網友留言透露,自己前兩天加價3000元人民幣賣了一台華為Mate 60 RS非凡大師,「知電曉春哥」則回應可能加價太少了,這款機型之前都要加價近萬元人民幣。 陸媒快科技則撰文指出,Mate 60系列上市一個月以來仍供不應求,非官方通路全系列溢價(加價賣出)千元人民幣上下(近4500元新台幣),顯見其火紅程度。目前華為官方商城Mate 60全系列都沒貨,華為京東官方旗艦店同樣沒有現貨,每天兩次預約搶購,如果消費者現在預購,預計也要到11~12月才能到貨。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華為在過去六個星期內賣出160萬台Mate 60 Pro,其中超過40萬台是在過去兩個星期內賣出。

  • iPhone 15汗顏!華為新機在陸持續缺貨 加價這麼多錢才買得到

    華為推出5G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在大陸熱銷,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陸媒快科技撰文指出,Mate 60系列上市一個月以來仍供不應求,非官方通路全系列溢價(加價賣出)千元人民幣上下(近4500元新台幣),顯見其火紅程度。 報導指出,目前華為官方商城Mate 60全系列都沒貨,華為京東官方旗艦店同樣沒有現貨,每天兩次預約搶購。如果消費者現在預購,預計也要到11~12月才能到貨。而在非官方通路,Mate 60系列全系列溢價1000元人民幣左右。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指出,華為在過去六個星期內賣出160萬台Mate 60 Pro,其中超過40萬台是在過去兩個星期內賣出。 有業內人士說,一款手機發售六週賣出160萬台,已經屬於業界頂尖水準。如果供應充足,Mate 60系列銷售量可能會更高。 日經中文網以「iPhone15在大陸苦戰,華為攻勢猛」為題撰文分析華為追趕蘋果的現況。Counterpoint截至10月17日前發布的推算,在iPhone 15上市後的17天內,其在大陸的銷量比去年的機型減少4.5%,這會抵消歐美強勁的銷售。

  • 《大陸產業》Mate60Pro 6週賣160萬台? 知悉人士:數據符合事實

    【時報-台北電】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近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華為在六個星期內售出了160萬台Mate60Pro,而其中超過40萬台是在過去兩個星期內賣出。 知悉人士表示,暫時不以線上的情況來看,線下研究情況來看,這個數據確實符合事實,就目前整體市場而言,一款手機六週能賣出160萬台,已經是業界頂尖水準。 目前Mate60Pro處於缺貨狀態,若供應充足,銷售量應該會更高。(編輯:邱致馨)

  • 庫克現身成都 時隔七月再訪中

     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16日晚間在個人微博宣布到訪成都,並附上一張由9月新上市系列手機iPhone 15 Pro Max拍攝當地景點安順廊橋的照片。微博網友隨後驚喜發文分享,庫克現身成都太古里Apple Store,吸引當地民眾爭相圍觀。  庫克本次到訪成都後發文指出,「你好,成都!iPhone 15 Pro Max拍攝下了這張歷史悠久的安順廊橋的絕美照」。這是庫克時隔七個月再度訪中,他曾於3月到訪蘋果於2008年在中國開的第一家零售店北京三里屯蘋果門市,並出席一系列活動。  美中關係緊張之際,蘋果積極鞏固中國供應鏈。庫克於3月份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今年是蘋果進入中國30周年,很高興回到這裡,每一次來到中國都很有收穫,「蘋果與中國共同成長,我們都很享受」、「我們在中國有龐大的供應鏈,我們的應用商店也在蓬勃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iPhone 15系列於9月開賣,適逢中國政府傳出iPhone禁令,再加上震驚市場的華為Mate 60系列橫空出世,市場預期,蘋果中國市場恐因此遭受衝擊,但各大平台和機構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蘋果搶購潮不減。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先前預估,iPhone 15 Pro Max需求如預期般強勁,優於2022年的iPhone 14 Pro Max,目前仍維持2023年iPhone 15出貨量約8,000萬部的預估。  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在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iPhone 15的交貨等待時間拉長為4倍,頂規版iPhone 15 Pro Max的預購交貨等待時間更創下歷史紀錄。

  • 《大陸產業》中國移動大手筆 掃貨120萬台華為手機

    【時報-台北電】中國移動近日向華為採購120萬台手機,包括華為Mate 60權益版等5款產品。 此前,未正式發布的華為Mate 60 Pro在8月29日悄悄搶跑發售,新手機在攝像頭、屏幕和衛星通話功能上進行了升級,並搭載了麒麟9000S芯片,受到市場的熱捧。其後Mate 60、Mate 60 Pro+及Mate 60 RS 也陸續上市銷售,皆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華為相關人士表示,Mate 60系列手機銷售情況超出預期,公司依市場狀況滾動調整出貨量,在確保順暢供應方面已做好充分預案。(編輯:張嘉倚)

  • 華為大爆發秘密曝光!起底當年不敢承認的「神秘計畫」

    華為透過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重返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其中處理器晶片採用中芯7奈米技術,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美國制裁也面臨挑戰,陸媒重提三年前遭到華為否認的「塔山計畫」直指,Mate 60 Pro手機驗證該計畫的存在。 當美國在2020年對華為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切斷所有美國技術與原料的供應,台積電也在同年切斷與華為合作,不再幫忙代工生產晶片,包括華為在內的大陸晶片廠商,不得不加強自主研發與生產的實力,華為塔山計畫也跟著浮上檯面。 綜合陸媒報導,塔山計畫企圖打造沒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供應鏈,起初以45奈米為目標,並逐步提升技術至28奈米晶片,包括晶片製造、EDA設計、材料等半導體關鍵環節全面採用大陸廠商。 然而,此消息當時遭到華為高層及內部員工低調否認,塔山計畫是否真的存在也不了了知,如今,Mate 60 Pro的誕生再讓塔山計畫成為焦點,驗證了該計畫的存在。 有趣的是,當時余承東就曾提到,發展半導體要從上中下游全面扎根,現在回頭看令人莞爾。此外,華為與中芯展現出的實力,讓外界更相信,加強對大陸晶片業的制裁,會加快大陸自主發展的速度。 國際研究機構East-West Futures經理John Z. Lee表示,華為的勝利證明美國對大陸的制裁是相當愚蠢的,如果美國與大陸脫鉤的野心越大,出口管制措施就必須更深入,但很少國家會完全將大陸拒於門外。 John Z. Lee說:「由於先進技術受到限制,大陸晶片雖然無法進行最頂尖的競爭,但在龐大的資源下,大陸在人工智慧、資訊處理及通訊等領域不會因此停下腳步。」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