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品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的超高售價令市場咋舌,執行長庫克接受專訪時稱該裝置是最先進的電子產品,捍衛蘋果的訂價決策。庫克受訪時承認有在使用ChatGPT,但人工智慧(AI)發展的風險需要企業自律和政府監管。 庫克6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早安美國」節目專訪時表示,Vision Pro是市面上最先進的電子產品,讓人們生活在未來。 他表示,Vision Pro不只是一項產品,它是一個平台,蘋果已迫不及待對開發商開放,期待更多應用出現。 庫克指出,Vision Pro是蘋果的轉折點,蘋果多年前便投入擴增實境(AR),這是一項影響深遠的技術,Vision Pro可謂下一篇章。用戶能沉浸在電影、電視目和體育活動,猶如身臨其境。使用者能拍攝照片和視訊,盡情享受,還能將記憶帶回現實。 蘋果5日在開發者大會(WWDC)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3,499美元起跳的售價引起市場熱議,當日蘋果股價不漲反跌。Vision Pro預計明年初率先在美國開賣。 外媒先前報導,蘋果基於隱私顧慮,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庫克受訪時被問到是否有在使用ChatGPT,他大方回應:「當然,我有在用。」庫克對ChatGPT感到興奮,並認為它有一些獨特的應用,蘋果正密切關注。 然而庫克亦表示,人工智慧也帶來龐大風險,像是偏見和錯誤資訊等,支持政府出手監管,防止AI技術遭到濫用。 他說:「你會擔心像是偏見和假訊息,或是更糟。」AI快速發展需要政府介入,但科技企業也需負起責任。 庫克表示,AI領域需要監管,AI的進展如此迅速,法規會有追不上AI發展的時候,此時便需要企業自律。 自ChatGPT問世以來,矽谷掀起一股AI狂潮,科技巨擘爭相湧進AI領域,積極將產品與AI相連結,而庫克對AI技術的態度相對克制。
Vision Pro問世後,各大機構嘗試分析背後供應商,綜合各方資訊,台廠依然是供應主力,但陸企數量大增並駕齊驅;兩岸業者占該產品逾半供應鏈,只是占整體收入價值可能僅30%。 維深信息研究指出,Vision Pro的物料清單(BOM)涵蓋台、陸、美、日、韓等地供應商,台灣與大陸廠商數量最多,台廠包括玉晶光、大立光、揚明光、美律等,陸廠則有兆威機電、高偉電子、長盈精密、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等,兩岸廠商合計占比逾50%。 該清單顯示,台陸廠商提供Vision Pro的物料占總成本約30%。Vision Pro預估生產成本為1,509美元,撇除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外,玉晶光、大立光、揚明光提供光學組件與交互感測器鏡頭等,占成本至多126美元,且當中相當程度還屬於提供模組的高偉電子,再加上美律聲學組件以及PCB相關供應,估占成本不到10%。 陸廠拿走過往台灣的組裝代工,立訊精密的服務占成本130美元,長盈精密與領益智造供應結構件占120美元,加上德賽電池15美元以及聲學等組件供應,估占總成本約20%。不過整體來看,台廠提供的光學產品等屬於較高技術,預計毛利率會優於負責代工、電池等的陸廠。 相較之下,零件中最昂貴的Micro OLED占700美元由索尼提供,LG、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供應顯示與記憶體等領域,晶片領域供應商除蘋果自研還有博通等,多數成本仍在日韓美供應商上。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Vision Pro的台廠供應鏈有台積電、日月光、和碩、欣興、台郡、景碩、南電、采鈺等。高盛5月報告則表示,如日企三菱瓦斯化學可能供應精密透鏡用的光學樹脂聚合物。 日經新聞7日引述電子零組件大廠相關人士表示,在蘋果涉足後,頭戴裝置終端產品有望普及,預計能給索尼等日企甚至亞洲主要供應商帶來大量供應需求。
蘋果在WWDC上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折新台幣約10萬元起跳的售價卻震驚市場。 財經部落客切老則認為,過去Meta採低價策略,但創新性和用戶體驗因此受限,以致賣一副Oculus頭盔虧一副,如今蘋果反其道而行,猜測蘋果是想利用Vision Pro試水溫,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 ◎以下為《切老滾雪球》原文: 你看好VR產業的未來嗎?看來蘋果是十分看好的,在昨天終於推出了眾所期待價格高達10萬台幣的Apple Vision Pro。 我們先來看看在元宇宙領域投注最多資源的META在VR領域的發展。Meta發展VR軟硬體技術已經超過10年,Oculus頭盔在全球的市佔率超過70%,在2022年第四季更突破了80%的市佔率。根據IDC的數據顯示,Oculus頭盔在2021年創造了約23億美元的營收,賣出了360萬副頭盔,2022年更增長為29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Oculus Publishing應用程式平台在2022年的營收為15億美元,比2021年成長了50%。有500多款上架遊戲,其中300多款為META贊助研發,另外有150款正在研發中。目前上架的應用程式中,有40款的營收超過一千萬美元,而營收突破兩千萬美元程式的數目比2021年多了一倍。這15億美元的營收佔了META的VR部門的73%營收(不含Oculus頭盔),也佔了全球VR應用程式營收的50%。 META在2022年銷售Oculus頭盔的29億美元營收加上Oculus Publishing的15億美元營收共計44億美元,換算成台幣是1320億台幣的收入,看起來很驚人,但去年META的Reality Lab部門的虧損更驚人,2022年虧損了超過140億美元約4200億台幣。我們可以知道目前META是賣一副Oculus就虧一副的階段,META去年所裁撤的一萬一千人中大部分都是Reality Lab部門的成員。可以看出VR的發展與探索仍在非常初期,META在長期投入龐大資源的狀況下仍未能找到VR硬體的最佳形式以及成功發展出VR產業的獲利模式。 META的策略是用低價銷售VR設備,不惜成本來推動VR整體的應用需求,在追求低價的思維下,產品創新性與用戶體驗反而因為工程思維受到限制。反觀蘋果,採相反的策略,將VR定位為需要高昂花費的沉浸式體驗科技產品,在創新性及體驗上一舉突破了META發展10年的Oculus頭盔架構。但因為Vision Pro高昂的售價,最終市場的反應如何仍是未知數。 可以猜測蘋果是利用Vision Pro來測試市場水溫,以蘋果愛用者的屬性與生活水平來看,也許真的有機會讓蘋果為VR定義出新的用戶市場。不管最後蘋果Vision Pro的銷售數字如何,越多的廠商加入VR技術的研發,產出越多的商品,必將刺激更多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對整體VR產業絕對是好事,VR的未來也越來越值得我們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切老滾雪球》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蘋果(Apple)本次在WWDC發布最新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結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驚豔全球,不過,折新台幣要價超過10萬讓人敬而遠之。Vision Pro價值在哪,曾經負責研發Vision Pro的前蘋果員工Sterling Crispin表示,該款產品是整個產業的結晶,他也分享了這款產品的超強功能,堪稱人機一體的代表作。 陸媒IT之家報導,Crispin日前在推特上透露,他從事AR和VR長達10年之久,「這是我進行單一研究項目耗時最久的一次」;他表示,從很多方面,Vision Pro是整個產業的結晶。據IT之家轉引了蘋果的說法,在Vision Pro開發過程中竟創造多達5,000項新專利。 談到這款產品的厲害之處,礙於保密協定,Crispin無法透露太多,但針對已經公開的專利部分,Crispin指出,Vision Pro使用了大量神經科學來開發其一些關鍵功能;Crispin分享,當用戶正處於VR或AR體驗中,AI能嘗試透過眼動追蹤、大腦電波、心跳心律、肌肉活動、大腦血液密度、血壓和皮膚導電等各種方式預測使用者的情緒和認知狀態。 最酷的是,Vision Pro可透過瞳孔預測用戶想要點選哪些選項,Crispin表示,由於瞳孔在用戶點擊前就會有所反應,因此可以透過監測用戶的眼球行為,打造大腦和機器的接口,Crispin將這種功能稱讚為「讀心術」。 此外,Crispin還表示,Vision Pro還能透過機器學習、身體和大腦訊號預測使用者的專注程度和學習效果,虛擬環境將以此為根據進行更新,試想一下,這種功能可以幫助使用者建立更符合沉浸式的使用環境。
下周將揭曉5月CPI和Fed利率決策,市場樂觀6月升息喊卡機率達8成,美股在銀行股和晶片股反彈下全收紅;生成式AI訂單翻倍跳,台積電先進封裝CoWoS產能供不應求;蘋果推出頭戴裝置Vision Pro,1個要價逾10萬元,貴到全球蘋概股全嚇傻;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看衰被動元件,喊存貨調整至少仍要2季;東聯董事長徐旭東樂觀表示,台灣以外銷為主,加上台幣走貶,台灣景氣應不會太差。以下為今(7)日財經懶人包: ▲6月不升息?美股竊喜小漲 在景氣概念股走高帶動下,周二美股三大指數小漲作收,投資人縮手觀望下周揭曉的通膨數據與聯準會利率決議。儘管漲幅不大,但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2023年以來新高,標普指數另創下去年8月以來收盤新高,那指另創下去年4月以來新高。超微大漲帶動晶片股反彈,費半指數表現尤其亮眼。台積電捎來喜訊,其ADR上漲1.81%,日月光ADR更大漲6.05% ★四大指數 美股道瓊上漲10.42點或0.03%,收33,573.28點。 NASDAQ上漲46.99點或0.36%,收13,276.42點。 S&P500上漲10.06點或0.24%,收4,283.85點。 費城半導體上漲44.23點或1.28%,收3,488.34點。 ▲台積CoWoS封裝 供不應求 AI伺服器訂單三級跳,台積電先進CoWoS封裝產能嚴重供不應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6日表示,去年起,CoWoS需求幾乎是雙倍成長,明年需求持續強勁。目前優先規劃把先進封裝龍潭AP3廠部分InFO製程轉至南科廠,空出來的龍潭廠加大力度擴充CoWoS產能,竹南AP6廠也將加入支援,擴充先進封裝製程進度越快越好! ▲Vision Pro太貴 蘋概股全嚇跌 蘋果6日凌晨舉行開發者大會(WWDC),近十年醉心研發的頭戴裝置Vision Pro登場,用高規格、高技術試圖扭轉使用此類設備的不適感。但逾新台幣10萬元定價一出,投資人立刻以股價來表達這個超貴產品能否普及的質疑,6日全球蘋概股整體大跌。 ▲陳泰銘:被動元件調庫存 還要二季 國巨6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陳泰銘雖看衰標準品存貨調整仍至少要二季,但國巨已穩定轉往高階領域,看好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提前站穩20%以上;同時身為富鼎新科董座,陳泰銘也看好富鼎已找到產能出海口。 ▲徐旭東:台灣景氣不會太差 全球景氣復甦趨緩,東聯董事長徐旭東表示,「談景氣我是較偏樂觀派,總是要有信心!」美國問題對我們來說影響沒有很大,現在是否從低迷往上還要觀察,但台灣看起來好像沒有不好;此外,台灣以外銷為主,在台幣走貶的環境下,台灣景氣應不會太差。
蘋果在WWDC大會中發布首款MR眼鏡Vision Pro,受到市場關注。研調機構TrendForce估計,在售價和產能的限制下,預估2024年在美國上市時,出貨量僅約20萬台,後續還要看消費款的Apple Vision是否能吸引消費者日常使用,進而拉抬AR市場。 Vision Pro預計2024年上市,每台售價3,499美元,約新台幣10.7萬元,比外界預估的還要貴。機身以鋁合金打造,搭載M2和R1晶片,可以用眼神和手勢操控,外接電池續航力為二小時。 TrendForce指出,Apple Vision Pro精巧設計與高性能代表著生產難度提高、產能有所限制,也因此2024上半年僅選擇優先在美國發售。 考量產品售價,以及暫時還缺少必要性的應用功能等因素,TrendForce預估,2024年Apple Vision Pro出貨量僅約20萬台,需要等待後續消費款Apple Vision的推出以及Apple能否提供吸引消費者日常應用的功能服務,才能以此拉升整體AR市場的快速發展。 TrendForce認為,Apple Vision Pro硬體規格和功能設計方面,無疑會是目前最頂尖的AR/VR產品,但是售價高達3,499美元,再加上需要外接電源才能運作兩小時,均是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的不利因素。 Apple Vision Pro目前缺乏足夠的應用,初期會是偏向開發者、企業用戶採購的產品,讓開發者、企業能透過Vision Pro的各種創新的功能,進而開發出不同類型的應用,並不適合一般消費用戶,因此產品售價才會偏高。 而Apple後續則能針對Vision Pro各種功能的應用情況,進行產品規格上的調整,以此推出與Pro版有所區隔的新品Apple Vision,除了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預算,電池的續航力也能進一步優化。因此,WWDC 2023是以空間運算的概念情境與願景為主,預估在2024 WWDC中才會有更多的實際AR應用程式展示,並且鎖定在日常生活應用為主。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據TrendForce表示,針對蘋果WWDC發表的Apple Vision Pro,其精巧設計與高性能也代表著生產難度的提高、產能會有所限制,也因此2024上半年僅選擇優先在美國發售。同時,考量產品售價,以及暫時還缺少必要性的應用功能等因素,TrendForce預估2024年Apple Vision Pro出貨量僅約20萬台,需要等待後續消費款Apple Vision的推出以及Apple能否提供吸引消費者日常應用的功能服務,才能以此拉升整體AR市場的快速發展。 TrendForce進一步表示,Apple Vision Pro硬體規格和功能設計方面,無疑會是目前最頂尖的AR/VR產品,然售價高達3,499美元,再加上需要外接電源才能運作兩小時,均是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的不利因素。Apple Vision Pro目前缺乏足夠的應用,我們認為初期會是偏向開發者、企業用戶採購的產品,讓開發者、企業能透過Vision Pro的各種創新的功能,進而開發出不同類型的應用,並不適合一般消費用戶,因此產品售價才會偏高。 而Apple後續則能針對Vision Pro各種功能的應用情況,進行產品規格上的調整,以此推出與Pro版有所區隔的新品Apple Vision,除了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預算,電池的續航力也能進一步優化。因此,WWDC 2023是以空間運算的概念情境與願景為主,預估在2024 WWDC中才會有更多的實際AR應用程式展示,並且鎖定在日常生活應用為主,包括連接其他Apple產品獲取資訊、下達指令等。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焦點股: ●蘋果收跌約0.8%,盤中一度上漲2.2%,創下歷史新高,為17個月來首見。該全球身價最高的公司周一舉行2023年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3),發表了其首款擴增實境(AR)頭顯Vision Pro,定價為3,499美元 (約新台幣10.8萬元),是Meta同類最貴產品價格的3倍之高。Vision Pro預計於明年初上市,將是自10多年前推出iPhone手機以來,蘋果風險最高、最大的一次豪賭。除此之外,蘋果亦推出一系列軟硬體更新,包括iOS 17、M2 Ultra晶片、採用M2晶片的15吋MacBook Air,以及採用M2 Ultra晶片的新版Mac Pro旗艦桌機等。 ●特斯拉收漲1.7%,該公司5月份在中國的中國製電動車銷量大幅成長。根據中國乘聯會發布的5月新能源車銷售報告,特斯拉中國製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達到77,695輛,較4月份(75,842輛)成長2.4%、較去年同期上海封城期間(32,165輛)大幅成長142%。 ●美國大型銀行股齊跌,摩根士丹利跌0.72%,美國運通跌0.67%,花旗跌0.17%,摩根大通跌0.98%,美國銀行跌0.59%。《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美國監管機關準備收緊對大型銀行的規範,可能將其資本要求平均提高20%,在今年一連串中型銀行倒閉後強化金融體系的韌性。報導指出,美國監管當局最快可能在本月提出相關變革,資本要求的確切數字將取決於銀行業務,擁有大型交易業務的美國銀行業巨頭料將面臨最大的調漲幅度。摩根士丹利和發卡巨頭美國運通等高度仰賴投銀或財富管理等費用收入的銀行,也可能面臨較大的調漲幅度。 ●Palo Alto Networks收漲4.4%,該網路安全公司將於6月20日取代Dish Network Corp成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Dish下挫2.7%。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周一在2023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3)上,蘋果發表其首款擴增實境(AR)頭顯Vision Pro,定價高達3,499美元(約新台幣10.8萬元),是Meta同類最貴產品價格的3倍之高,無疑是蘋果10多年前推出iPhone手機以來最大、風險最高的一次豪賭,將考驗消費者是否願意砸下大錢為這個蘋果視為「運算技術的未來」買單。 Vision Pro頭顯預計明年初率先在美國上市,之後將在其他市場開賣。 除此之外,蘋果亦推出一系列軟硬體更新,包括採用M2晶片的15吋MacBook Air、採用M2 Max和M2 Ultra晶片的Mac Studio、配備M2 Max和M2 Ultra晶片的Mac Pro、iPhone手機最新作業系統iOS 17、iPad平板最新作業系統iPadOS 17、Mac最新作業系統macOS Sonoma、Apple TV的FaceTime視訊通話功能、Apple Watch智慧錶最新作業系統watchOS 10,以及Vision Pro頭顯作業系統visionOS。 蘋果展示了這款頭戴裝置五花八門的功能與應用,以及為該產品規畫的重要內容,如迪士尼的遊戲和互動影片等。執行長庫克表示,Vision Pro是一種新電腦,讓真實與數位世界無縫接合來達成「擴增實境」,這是第一部你透過它來看、而非看著它的蘋果裝置。 雖然蘋果將Vision Pro定位為「具革命性的空間電腦」(revolutionary spatial computer)理想很豐滿,但投資人擔心現實可能很骨感,周一蘋果股價下跌0.76%,收在179.58美元。在召開WWDC大會前,蘋果股價一度上漲2.2%、創下歷史新高184.95美元,為17個月來首見。 蘋果的行銷能力確實無可匹敵,成功說服了消費者一次比一次砸下更多錢購買iPhone手機,但Vision Pro可能成為該消費電子巨頭最大的挑戰之一。相較於Meta等競爭產品要價只需幾百美元,蘋果開價3,499美元使Vision Pro價格定位更像是高階筆電,而非只是一件周邊小物。 蘋果發布的Vision Pro將與Meta的產品一較高下。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調查,目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在VR頭顯的市占率高達81%。 蘋果預估Vision Pro開賣首年銷量可望達到約90萬套,讓蘋果在該市場占有領先優勢,儘管這個數字只是蘋果其他產品銷量的零頭。 迪士尼周一股價小漲0.25%,收在91美元。其執行長Bob Iger亦加入Vision Pro的展示,並表示在Vision Pro推出當日就能在該裝置上使用Disney+串流媒體服務,「我們相信蘋果Vision Pro是一個革命性的平台,可以讓我們的願景成真」。 網飛(Netflix)等其他內容供應商及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等軟體公司也將為Vision Pro推出應用程式。 蘋果亦宣布遊戲軟體公司Unity Software Inc.也是合作夥伴,帶動Unity周一股價飆漲逾17%,收在36.32美元,盤中更一度觸發熔斷機制。 此外,據彭博社報導,蘋果已經在開發一款較平價和一款更高檔的AR頭顯。
【時報-台北電】繼晶片教父黃仁勳旋風來台引爆AI狂潮後,市場鎂光燈轉為聚焦WWDC 2023發表的首款擴增實境(A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其高貴的定價為3499美元 (約新台幣10.8萬元),是Meta同類最貴產品價格的3倍之高,蘋果周一盤中一度上漲2.2%創新高後翻黑收跌約0.8%,衝擊MR相關光學鏡頭廠玉晶光(3406)大跌6%全數回吐昨日漲幅,大立光(3008)、揚明光(3504)、GIS-KY(6456)、亞光(3019)等一片綠油油,出現昨是今非的一日行情。 蘋果於WWDC上發表首款A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號稱是繼iPhone後最重要的產品,其內建多款偵測器,用戶可透過眼睛、手、聲音進行操控,Vision Pro運行專屬的visionOS作業系統,惟要價不斐,售價高達34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0.8萬元),預計明年會在美國市場先上市,原本預料將接棒帶領台股續戰萬七大關的MR概念股出現失望性賣壓,玉晶光(3406)大跌6%全數回吐昨日漲幅,大立光(3008)、揚明光(3504)、GIS-KY(6456)、亞光(3019)等黯淡無光一片慘綠。 光學鏡頭一哥大立光(3008)營運呈現淡淡五月天寫照,合併營收為26.26億元,月減8.47%,為今年2月以來低點, 年減17%,創2013年以來同期新低,靜待6月出貨動能回溫,今日遭賣壓調節拉回2.4%,力撐月線關卡。 玉晶光(3406)5~9月營收有望甩開智慧型手機需求不振包袱,在業績、題材面利多帶動下,下半年營運成長動能轉強可期,吸引外資提前押寶,5月大買明顯翻多,昨日亦獲三大法人買超2712張相挺,惟蘋果MR太高貴拖累下殺近7%,上演月線攻防戰。 法人日前指出,多數蘋概股目前股價位階偏低,在低基期及下半年旺季題材加溫之際,可望搭上WWDC順風車啟動補漲行情。惟甫公布的Vision Pro售價過高,且出貨數量少,預料對供應鏈挹注有限,必須等下一代平價版上市才有較大貢獻。(編輯:龍彩霖)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推出不少新的軟硬體,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蘋果首款虛擬實境頭盔Vision Pro,美系外資最新報告中指出,蘋果挾其龐大的iPnone用戶基礎,將有助於擴大XR(VR+AR+MR)生態系,至於早已投入相關領域的宏達電(2498),外資則表示,宏達電具有多個垂直領域的VR應用,有利於在不斷增長的XR趨勢下發展。 美系外資表示,蘋果Vision Pro關鍵技術包括內建多款偵測器,可透過眼睛、手、聲音操控;App不受制於顯示器的邊界,可以任何大小比例並排;空間運算提供遊戲更身臨其境的沉浸。Vision Pro售價為34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0.7萬元),將於2024年初上市。 美系外資表示,對於蘋果的新款MR裝置Vision Pro持樂觀態度,相信這將擴大XR的潛力,蘋果iPhone擁有11億用戶,透過Vision Pro優質的規格,將提升客戶群得體驗經驗,也有有助於擴大生態系,也將衍生出娛樂之外的應用。 至於早已跨入AR/VR領域的宏達電,美系外資表示,宏達電是XR的早期進入者,具有多個垂直領域的VR應用,使其能夠更好地駕馭不斷增長的XR趨勢。
美國蘋果公司(Apple)5日夜間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發表混合現實頭盔(MR)頭盔Apple Vision Pro,但新品發表後市場反應冷淡,拖累股價開高走低,收跌0.76%。對蘋果MR頭盔喊價逾10萬元,被封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郭明錤除認為今年出貨貢獻度低,也直揭比出貨量更重要的事,冷拋1句:「請說服投資大眾這是明星商品!」 蘋果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落幕,發表2014年以來的全新硬體產品線Vision PVision Pro,結合3D介面打造無邊際畫布,透過眼睛、雙手與聲音等輸入方式即可控制,預計2024年上半年開賣,售價為3499美元,除要價逾10萬元,更標榜限量發售,以量制價的意味濃厚。 但郭明錤在發表會後發表最新看法,指出本次蘋果展示空間運算的願景,以及AR/MR裝置的設計創新,卻沒有展示出日常生活使用Vision Pro的必要性,相較之下,目前ChatGPT/AIGC能在可見未來改變人類生活方面,反而更具說服力,並稱現在觀察重點已非出貨量,而是蘋果是如何說服投資人,這是下一個明星商品。 他也指出,蘋果MR頭盔售價高於市場預期,以及發售日需要等待半年以上,不利短期內市場投資情緒,同時間須密切觀察預購需求,以及蘋果能否在正式發售前,提供更吸引人的應用/內容/生態。 郭明錤先前才分析,蘋果頭盔的成功關鍵因素,在於能否與人工智慧AI、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高度整合,他也預估大量出貨時間為今年第4季底,或是2024年初,晚於原預期的今年第3季,斷言今年出貨量恐低於市場預期。 Vision Pro是蘋果首款3D攝鏡頭,採用雙晶片設計,配置由台積電操刀Mac電腦級別的M2晶片,以及專為即時感測器處理設計的全新晶片R1,除充電時可以全天使用,不充電下也能透過耳機插孔接入的外置電池,使用約2小時。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於WWDC上發表首款A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號稱是蘋果繼iPhone之後最重要的產品,同樣是由智慧型手機出發,跨足VR/AR領域的宏達電(2498),早在2014年就早先一步積極投入VR/AR,面對蘋果的加入,宏達電董事長暨VIVE創辦人王雪紅表示,「對於Apple也加入充滿想像的XR領域,我們誠摯歡迎」、「宏達電當然熱切迎接和我們有相同執著的公司進入此領域」! 針對蘋果的首款AR頭戴裝置,宏達電董事長暨VIVE創辦人王雪紅表示,身為XR與全球科技產業的創新領導者,對於Apple也加入充滿想像的XR領域,我們誠摯歡迎。宏達電自成立以來,一向專注於創新和突破現實限制的承諾,秉持著堅定不移地信念追求技術卓越、用戶隱私安全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王雪紅進一步講到,宏達電當然熱切迎接和我們有相同執著的公司進入此領域。宏達電期待未來與全球頂尖的創新企業,一同協同合作並彼此激勵,建構獨一無二的XR體驗,從而帶給人類生活深邃長遠的影響。 蘋果首款AR頭戴裝置終於在WWDC上現身,執行長庫克強調,Vision Pro以蘋果數十年的創新為基礎,擁有革命性的全新系統和開創性創新,將會開啟「空間運算時代」,為用戶呈現難以置信的體驗。 Vision Pro號稱是蘋果繼iPhone之後最重要的產品,其內建多款偵測器,用戶可透過眼睛、手、聲音進行操控,Vision Pro運行專屬的visionOS作業系統,只是,Vision Pro可說是要價不斐,售價高達34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0.7萬元),預計明年會在美國市場先上市。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落幕,此次推出不少新的軟硬體,包括新一代作業系統iOS 17、iPadOS 17、watchOS10、macOS Sonoma及tvOS 17,最受關注的首款虛擬實境頭盔Vision Pro,以及3款新Mac,15.3吋MacBook Air、Mac Studio及最高階的Mac Pro電腦。 iOS 17 一如先前爆料所言,蘋果改變了「Hey Siri」的叫法,未來只要說「Siri」即可喚醒,同時在AirDrop上新增「NameDrop」功能,讓用戶可以隔空傳送手機號碼或信箱等個人資訊,且若在「StandBy」模式下,水平放置iPhone可以變成智慧顯示器。 iPadOS 17、watchOS10 在iPadOS 17的升級方面,最大亮點是讓iPad解鎖畫面更加客製化,同時放置更多小工具,用來顯示時間、電量、通知等資訊。全新watchOS 10系統則引入iPhone的智慧型堆疊功能,轉動錶冠就能看多組資訊,不必點擊App即能查看資料。 macOS Sonoma、tvOS 17 蘋果為了提升用戶的遊戲體驗,在macOS Sonoma加入遊戲模式,並在桌面加入更多小工具,提升便利性,此外,tvOS 17最大亮點是蘋果首次將Face Time導入Apple TV,未來用戶可以在電視上與家人或朋友視訊通話。 首款虛擬實境頭盔Vision Pro 此次最受關注的產品非虛擬實境頭盔莫屬,被視為iPhone之後最重要的產品,產品內建多款偵測器,可透過眼睛、手、聲音操控,不過目前售價為3499美元(約10.7萬新台幣)並不親民,考驗市場,預計明年初於美國上市。 史上最大、最薄15.3吋MacBook Air 蘋果發表最新的MacBook Air筆電,螢幕達到15.3吋為歷來最大,且機身僅11.5mm,更是業界最薄的15吋筆電,該款筆電採用M2晶片,續航力達到18小時,台灣售價為42900元起,上市時間有待公布。 蘋果最強電腦Mac Studio、Mac Pro 歷年來最強大的兩款Mac曝光,全新Mac Studio搭載M2 Max和全新M2 Ultra晶片、Mac Pro搭載M2 Ultra晶片,Mac Studio台灣售價64999元起、Mac Pro台灣售價229900元起,上市時間皆有待公布。
蘋果5日發布萬眾矚目的頭戴裝置Vision Pro,也是這家科技巨擘繼iPhone之後、十多年來的最具風險的賭注,分析師認為,該款產品要價高達3,499美元,幾乎是Meta最頂級頭戴裝置的逾3倍價格,可能會讓一些潛在買家卻步。 ABI Research研究總監Eric Abbruzzese坦言,3,500美元的價格對任何人來說都有點難以下手。反觀對手產品如Meta的Quest Pro價格1,100美元、Quest 2和3價格僅500美元或更低,蘋果的產品提供的價值能否是對手的3倍、5倍或10倍?這實在值得商榷。 但他也強調,或許很多人認同蘋果產品具備這樣的價值,畢竟其強項就在於能以極流暢的方式提供獨特內容。 Wedgewood Partners投資長David Rolfe指出,一些富裕、愛用科技新品的人士會購買Vision Pro,但要進入大眾市場恐怕還得數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