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ro

的結果
  • 立訊:生產三款iPhone 15

     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15系列將於22日上市銷售。大陸蘋鏈企業之一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21日表示,今年立訊精密為蘋果生產三款iPhone 15,該業務在過去一年成長了一倍。  她還透露,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蘋果頭戴設備Apple 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  澎湃新聞報導,王來春指出,立訊精密目前為蘋果提供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的開發和製造服務,從多元化的零部件、模組到整機系統組裝,提供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立訊精密8月底公布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銷售達人民幣(下同)979.71億元,年增19.53%;淨利潤41.54億元,年增22.48%,不僅現金流創新高,且多項財務指標有所優化。立訊精密還預計2023年前三季的凈利潤,可達70.40億元~76.80億元,年增10%~20%。  在深交所上市的立訊精密21日股價收跌1.06%,報28.9元。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8.31%。  報導指出,王來春認為,基於該公司制程優化和效率提升,近年已大幅增加iPhone的生產型號以及數量。她還說,目前該公司繼續在大陸擴充產能來滿足蘋果的需要。去年已在昆山新建了一個園區,專門支持iPhone的開發和量產,這座園區創造了數萬個工作職缺。  王來春並透露,立訊也拿到了蘋果首款頭戴產品的訂單,正為明年上市做生產準備。此外,機構稍早指出,立訊拿到的Apple Watch訂單高達40%,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錶生產商。

  • iPhone 15貴森森=3張00878 存878+00922能贏0050+0056嗎?一表看懂答案

    iPhone 15超美,頂規Pro Max史上最貴,一支要價近6萬元,想買會心痛,如果是用存股來買單,就覺得還好啦!不敗教主陳重銘表示,3張00878可買一支最貴iPhone 15,如果省錢存股,將來就可以靠股息買新手機,所以投資績效很重要,以人氣王00878+00922和經典0050+0056為例,觀察近10年指數回測表現,發現前者報酬高、波動低、成本低,根本完勝!而且還符合未來ESG低碳趨勢喔! 陳重銘在部落格以「市值型搭配高股息,00922+00878能勝過0050+0056?」為題發文,指iPhone XR用了5年,開始有點出狀況了,最近iPhone 15剛出來,有一點小小心動,但一支最貴要快6萬元,最便宜的也將近要3萬,嚇死寶寶了!不過手機貴也沒有關係,重點是要有人幫我買單。 陳重銘透露,年輕時拼命省錢不敗家,就算寒暑假也都不出國玩,只是到游泳池運動,就是為了省錢做投資,現在就可以靠股票股利來買新手機!各位年輕朋友,你真的有需要貴死人的手機嗎?買手機會讓錢流出口袋(負債),投資好股票則是會讓錢進入你的口袋(資產)。 陳重銘試算了一下,一支6萬元的iPhone 15等於幾張ETF?大概等於0.5張的0050、1.6張0056、3張00878或是4張00922。如果你年輕時省錢不敗家,好好地存股票,將來就有很多股票送你新手機。 上面這些ETF都是持有幾十家的成分股,長期持有就能夠跟台灣經濟一起成長。等到投資有成,靠資本利得或股利來消費就不算敗家,因為有人幫你買單。要記住,先買進資產,再靠資產產生的錢來消費,才能夠長長久久。 ETF可以簡單分類為「市值型」與「高股息型」兩種,市值型就是挑選大企業,主要是賺取成長的資本利得,高股息型則是尋求穩定的高配息。至於要投資市值型還是高股息型,其實要依每個人的年齡、收入來做搭配。 如果是年輕的朋友,資金少所以領股利比較不迷人,因此要以市值型為主,用時間換取股價的成長性,然後也可以搭配一些高股息ETF,享受領股利當零用錢的小確幸。如果是年長、高資產人士,可以配置多一點高股息型的,安穩領股利過生活,再配置一些市值型的尋求成長性。 講到這兩種類型的ETF,大家應該最先聯想到0050(市值)跟0056(高股息),畢竟是最早推出的,不過0050已經是20年前的產品了,不一定跟得上現在與未來的產業趨勢。今天跟大家介紹兩位績優的新同學:00922(市值型)跟00878(高股息型)。 00878上市3年多的績效打敗老牌的0056,大家應該聽到不想聽了,這裡就不特別介紹。今年3月推出、主打低碳轉型的國泰台灣領袖50 ETF(00922),大家應該比較陌生,可以簡單理解成「小資版的0050」,一樣是持有50檔成分股,因為剛推出所以價格還很便宜,目前股價約15~16元。 挑選ETF的重點在於指數,0050只是挑選「市值前50大企業」,但是市值大就一定很賺錢嗎?其實只要市值夠大,就算是賠錢也一樣是0050的成分股,你會喜歡嗎?所以00922的指數就會優化0050的缺點,然後加以進化來跟上世界潮流,幫投資人挑出有賺錢的台股50檔領袖級企業!它除了用大市值(大企業)篩選外,還要兼顧: 一、EPS>0(有賺錢):0050只挑選市值大的公司,就算是賠錢也一樣納入,例如以前的宏達電,當然會拖累報酬率。但是00922則是強調有獲利(EPS>0),才能幫投資人挑出賺錢的企業。 二、企業低碳轉型能力(未來趨勢):投資市值型要看重「未來性」! 公司有沒有因應潮流,開始做「低碳轉型」也是影響獲利、ROE的關鍵,請注意2050年台灣要淨零排放,而「低碳轉型」就是政府在推動的策略,讓產業、能源、生活都轉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以說,未來20年低碳轉型一定是趨勢,00922就是幫大家挑出這些積極轉型的好企業,對環境更好的同時,還能幫大家賺錢。 現在新的ETF如雨後春筍不斷推出,要如何挑選真的很頭疼!當然是順應未來世界潮流,而且指數績效也更佳的啊。數字會說話,直接幫大家試算,看看是投資0050+0056好,還是00922+00878更好? 由於00878跟00922是新同學,所以只能用過去10年的指數回測,請記住ETF就是追蹤指數的績效表現,所以看指數就對了。假設將資金各配置50%在市值型與高股息型ETF上面,可以看到「00922(市值)+00878(高息)」這個組合的報酬率更高、波動度更低,風險報酬比也比較高(相同風險時可以得到更高的報酬),而且經理費還更便宜(成本低),全部完勝! 0050是20年前的商品,那個時代只挑選「市值最大」;0056則是16年前推出的,由指數公司預測成分股,充滿不確性。0050跟0056只能算是1.0版的市值型與高股息ETF。時代不斷地前進,進化版的ETF不僅報酬率更高、成本更低,相信會更符合未來的投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不敗教主陳重銘》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國際產業》華為Mate 60 Pro取得技術突破?雷蒙多給答案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周二表示,美國沒有證據證明中國華為公司能夠量產採用先進晶片的智慧型手機。 華為最近推出Mate 60 Pro高階手機,分析師認為其中搭載的7奈米晶片由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製造,意味著這兩家中國產業龍頭可能違反了美國祭出的貿易禁令,並已取得技術突破。 雷蒙多周二在眾議院科學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方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們可以量產7奈米晶片。 過去兩年來,美國商務部對華為、中芯國際及中國晶片產業祭出一連串限制措施。有關於在華為新機Mate 60 Pro發現「據稱」是7奈米製程處理器的消息,該部門在本月稍早時宣布已經著手收集更多相關訊息。 一些共和黨人認為美國商務部應該禁止向華為和中芯國際出口所有技術。眾議院外交、能源與商務、軍事以及中國事務等委員會主席上周要求商務部停止向華為和中芯發放許可,並呼籲美國對敵方加大施壓,並對其「實施更有效的出口管制」。 他們認為華為新機顯示當前的制裁措施沒有發揮作用,因此拜登政府應該完全斷絕美國供應商與華為及中芯的業務往來,商務部應將中芯、華為及其所有子公司都列入「實體清單」,且應該撤銷所有已經發放的許可並停止核發新許可,同時應對兩家公司的高階主管提出刑事指控。 會後被問及是否考慮完全終止對華為發放許可,雷蒙多拒絕發表評論。此外,雷蒙多向記者表示,中國政府明顯禁止其部分官員使用蘋果iPhone手機,此事「令人擔憂」。

  • 台積電3奈米不怎麼樣?大陸評測酸爆A17 Pro 老手曝真相

    蘋果上周推出iPhone 15全系列新機,其中Pro以上高階款機型採用A17 Pro晶片,由台積電最新3奈米代工,知名大陸科技部落客極客灣對此進行評測,直言很先進但能效不夠好,性能強但14W功耗發熱也極高,此事引起PTT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提到,台積電3奈米確實還在進步中,但已經目前最好的技術,且晶片效能跟設計有關,台積電只負責代工。 極客灣的評測結果顯示,A17 Pro晶片並沒有展現台積電3奈米所預估的能耗比實力,且GPU性能測試似乎不如高通驍龍8 Gen 2,主要在散熱、續航及遊戲等實測結果並不是特別突出,對比A16晶片進步不大。 話題引起PTT網友們熱烈討論,有人質疑,蘋果首使用首次使用超貴的台積電3nm製程,結果進步幅度並不大,是不是代表晶片製程的極限也就這樣了,台積電的FinFET製程還能再風光幾年。 對此,許多人坦言,台積電3奈米還在進步中,但已是目前最好的技術,且晶片效能跟設計關聯性較高,「明年的3奈米才是真3奈米」、「看起來甜蜜點已過,2奈米還有那些客戶用得起」、「蘋果晶片設計問題,跟台積電沒關係吧」、「雖然3奈米挑戰大,但其他人都還在5奈米以上打怪。」 即使如此,有網友認為,蘋果的品牌信任度及用戶體驗還是很難被超越,「蘋果擠牙膏不意外,但安卓機晶片追不上阿」、「日常體驗優於SOC重要性,蘋果沒差」、「本來就快到頂了,最終就是吃手機商的服務。」

  • 林之晨聊iPhone Pro比Pro Max更夯

     iPhone 15將於22日在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40多個市場正式開賣,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18日表示,雖然市場傳出Pro Max最缺貨,但他認為,iPhone 15 Pro 256GB才是最搶手,並且以鈦金屬色最受青睞,另外粉紅色的iPhone 15也相當受到果粉關注。  市場傳出Pro Max全球大缺貨,台灣甚至得等近兩個月才能拿到手機,但林之晨認為,Pro機型向來賣得比Pro Max好,加上今年Pro Max取消128GB版本,導致入門價和去年相比高出很多,另外,台灣果粉一向喜歡大螢幕手機,因此,也有不少喜好大螢幕的用戶紛紛降級轉買Pro或i15 Plus。  台灣大18日舉辦「2023台灣大哥大日月潭花火音樂會」預告活動,今年融入AI科技,將呈現AI擬聲共演、AI續譜貝多芬遺作等多項創新展演。  針對iPhone 15開賣事宜,林之晨說,iPhone 15系列手機整體預購量超乎預期,較去年 iPhone 14系列相比增加約7成,今年iPhone 15整體需求量估計比去年iPhone 14成長約1成以上,且傳出多款新機供不應求,而台灣第一批到貨量與去年差不多,且由於預購熱絡,因此,確定開賣時將供不應求。  另外,公平會日前對中華電信祭出開罰4,000萬元、台灣大3,600萬元,認為雙方在2018年有停止贈送「網內語音免費」等聯合行為,針對此,台灣大表示,已於9月14日傍晚收到函文,由於需於收到函文後15日內繳納,台灣大內部正研議後續處理事宜中。

  • 產業觀測-華為新機突襲的蝴蝶效應

     近期半導體乃至於科技業討論度最高的除了人工智慧(AI)市場外,莫過於華為Mate60系列發售引發市場熱議,當中也包含中芯國際觸及7奈米製程、中國半導體國產化有具體成果、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成效等重點。  而過去頻頻遭到美國壓制的中國,近期氛圍上似乎傾向於樂觀,不但高舉半導體供應鏈加速朝向自主可控的大旗,更有官方來自於集成電路大基金第三期的加持,規模較2014年一期的人民幣1,387億元和2019年二期的人民幣2,042億元明顯提升,甚至美國重點限制環節或許將為中國集成電路大基金三期的投資重點,如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尤其是光刻機,台灣稱曝光機)、半導體材料(光刻膠等),顯然此次中國官方資金扶持力道更大,期望成為推動產業進入發展的捷徑,且中國持續強調美國制裁愈極限,反彈則愈強烈,中國半導體業自主攻堅將為必然態勢。  ■美恐擴大管制,陸半導體國產化存變數  或許華為突襲讓美中半導體科技戰進入升級的新回合,但是否就此能扭轉美中科技戰的態勢,中國之後能順遂的加速完成半導體供應鏈國產化的目標,則仍是未定之數,畢竟中國目前能取得的半導體設備、關鍵核心晶片其已發揮至極限,未來再往前邁進的難度加大,況且美國必將擴大管制範圍與增強控管力道,此仍使後續中國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的發展仍存有變數。  若站在美國角度觀之,雖然先前幾個月美國官員不斷出訪中國,開啟兩國對話的橋樑,但在華為選擇在蘋果iPhone 15新機發表會前推出震撼市場的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X5等產品之後,中國叫陣美國的意味濃厚,等同美中兩強間的管道再次遭到破壞,僅剩彼此間的不信任感;預計美國將會快速盤點目前對於中國的半導體或科技管控措施是否存有漏洞,以及該如何改善,並且亦會加強盟友共同抗中,等同華為此舉勢必引來美國更大動作的回擊,同時華為的逆襲勢必加快各國晶片聯盟的合作,以及主要國家自主半導體生態系的建置,對於全球半導體業來說,將是持續處於變局之中。  ■對台商是弊是利?還視陸官方態度而定  對於台灣半導體業來說,此次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15的發布,加上中國公家單位對iPhone的抵制,恐仍是弊多於利。雖然華為麒麟9000s晶片由中芯國際以7奈米製程操刀,意謂製程推進上優於我國二線晶圓代工業者,但跟台積電進入3奈米變種製程,以及高良率、優異的製造技術相比,仍有一大段的差距,不過因蘋果iPhone 15所採用的A17應用處理器是由台積電以3奈米製程來代工,故若iPhone 15熱銷,將挹注台積電業績,反之則將間接影響到蘋果對於台積電業績的貢獻度。  況且華為新手機的半導體封測業者已由中國本土業者接棒,例如長電科技,加上未來中國官方也將力求封測領域的國產化,以及對岸半導體封測的技術水準與國際間的差距最小,因而此領域是否會侵蝕台灣封測廠的接單,仍值得持續觀察。  至於積體電路設計業方面,若以手機晶片而言,台系業者原先就無切入iPhone、華為等體系,未來隨著華為重返智慧型手機市場,加上中國官方抵制蘋果iPhone,有機會增加其他對岸Android陣營手機的版圖,此部分或許聯發科尚有機會受益於OnePlus、小米、Oppo Realme等出貨量上升,不過尚端視華為與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業者市占率挪移的狀況而定。

  • 蘋果慌了、這家台廠卻穩了 iPhone 15首賣日=缺貨日 最強分析師洩關鍵

    蘋果iPhone 15將在9/22開賣,最高階i15 Pro Max卻傳出供應鏈瓶頸,首賣日恐淪缺貨日。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目前iPhone 15 Pro Max最大的供應瓶頸,是LGIT獨家供應的四重反射稜鏡相機模組,逼得蘋果不惜提高成本也要改善良率,緊急提高大立光獨家供應的四重反射稜鏡鏡頭規格,並認為下代iPhone 16將持續採用,大立光明年獨家或主要供應商的地位穩固。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今(19)日發文表示,iPhone 15 Pro Max因量產時程較晚,目前出貨量較少,且現在生產問題較其他機型明顯嚴重,並透露大立光將成i15 Pro Max的救世主。 因蘋果臨時提高鏡頭驗證標準,又要滿足出貨量需求,故大立光緊急為四重反射稜鏡鏡頭增加產線,考量生產難度提高且需投入更多資源,四重反射稜鏡鏡頭的單價大幅提升20%以上,可望顯著貢獻大立光的營收與利潤。 蘋果不惜提高鏡頭成本,以改善相機模組因組裝公差造成的良率問題,除鏡頭不良品的成本較低外,也是相中大立光一流的生產能力,應可滿足緊急要求。 且因iPhone 16 Pro Max與iPhone 16 Pro預期均續採用四重反射稜鏡設計望遠相機,若蘋果維持同樣的高生產標準,將提高第2大鏡頭供應商玉晶光明年的進入門檻,大立光明年維持獨家或主要供應商地位的機率大。 郭明錤日前才表示,iPhone 15 Pro鎖定的高階用戶,今年轉購iPhone 15 Pro Max需求優於去年的iPhone 14 Pro Max,不過iPhone 15 Pro Max等待時間顯著比其他機種久,原因卻並非全為需求強勁導致,反而是量產時程較晚,目前出貨量較少,且目前生產問題較其他機型顯著嚴重。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科技》蘋果iPhone15系列初期肯定供不應求 德誼總座:成長2~3成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蘋果iPhone15系列新機即將在本周五(22日)正式開賣,遠傳蘋果旗下全台最大APPLE經銷商德誼總經理黃麗容今(19)日就大方分享,今年蘋果iPhone 15的預購確實比去年成長很多,整體看好今年iPhone 15系列會成長達2~3成,高階Pro系列還是果粉最青睞的機款,由於時序適逢百貨業者陸續啟動周年慶,相信iPhone15系列初期絕對是供不應求。 德誼數位總經理黃麗容表示,回顧當年下手iPhone 11的果粉真的很多,所以看好iPhone 15系列會吸引很多iPhone 11、iPhone12的果粉換機潮,今年蘋果iPhone 15的預購確實比去年成長很多,由於iPhone 15 Pro系列在預購2小時內就被搶光,整體看好今年iPhone 15系列會成長達2~3成,初期絕對是供不應求,而高階的iPhone 15 Pro不論是短線或是長線都還是比較受到消費者青睞,且近幾年購買空機的比例有上升。 以德誼預購比重來說,iPhone 15 Pro占比42%、iPhone 15 Pro Max占比39%、iPhone 15占比11%、iPhone 15占比8%。最熱門顏色為原色鈦金屬以及粉紅色。 黃麗容表示,德誼今年首次獲得Apple指定授權線上預購新機經銷商,在iPhone 15系列新機上市之際,會員不用出門就能上網預購新機,開賣當天更是推出了3小時快閃限量下單當日速配的活動,就是要讓會員第一時間新機到手。今年特別推出豐富活動及多元服務的「5新級體驗」,同時提供豐富的周邊配件給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希望觸及到不同客群。 德誼觀察今年預購狀況,iPhone 15 Pro新色原色鈦金屬呼聲最高,將近4成消費者偏好iPhone 15 Pro系列全新「原色鈦金屬」;而容量方面,有5成以上的消費者偏好適中容量256 GB的機型。根據德誼數位調查顯示,2成的民眾對於新機特色最有感的為全系列改採具通用、環保、快速充電特色的USB-C充電孔。此外,打算購買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的消費者,其中2成是受到Pro系列採用鈦金屬材質設計的特色所吸引。 德誼全省門市持續調整,主打品牌力、集客率、服務力、通路力,創造更好的購物體驗,德誼有8成門市坐落在百貨公司,創造出7成新客提袋率,現階段總計有37家門市,後續也還有展店計畫進行中。

  • 頂規i15火爆 缺貨到11月

     iPhone 15開放預購後立刻在全球引爆火熱需求,尤其是頂級Pro Max更是一機難求,諸如美、中、日等主要市場的預購客戶都要等到11月才能到貨,顯示智慧手機市場尚處低迷景氣階段,但換機潮仍推升第一波上市買氣大好,令外界擔憂全球經濟不景氣及華為競爭衝擊iPhone需求的情緒稍緩。  法人表示,智慧手機相關供應鏈庫存已於相對低檔水位,i15全球熱銷有機會推升大立光、台積電等台廠供應鏈營運出現好轉。  綜合外媒17日報導,iPhone 15預定9月22日正式開賣,但上周預購的美國消費者估計開賣後要等六至七周才能到貨,日本消費者也要等五至六周。相較之下,價位較低的128GB Pro在美國及日本,大約等二至三周就能到貨;iPhone 15 Pro Max在中國則要等四至五周才能到貨。  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打擊消費需求,導致蘋果上季(4至6月)iPhone銷售下滑。蘋果上周發表iPhone 15後,外界又質疑新手機除了改用Type C充電插槽之外缺乏重大創新,擔心iPhone銷售難有起色。  另一方面,中國近日宣布禁蘋令且華為推出兩款高階手機,讓蘋果在中國市場面臨挑戰,所幸iPhone 15 Pro Max預購爆量,證明蘋果近年強打頂級高價策略至今依然奏效。  法人表示,觀察今年以來智慧手機供應鏈業績,可見多數企業營運維持低檔,雖然未見起色,但也沒有繼續破底,顯示市況似乎已經來到一個相對沉澱的低位。i15買氣火熱,包括大立光、台積電、日月光、和碩、台光電、臻鼎-KY、欣興、台達電等供應鏈受到市場看好,近期開始出現獲得調升評等展望。  iPhone15主要有三個新規格最受用戶期待,包括充電接口全系列改為USB-C、導入獨有的動態島介面,以及首次導入的潛望鏡頭;目前最高階款Pro Max缺貨狀況更為嚴重,主因為消費者期待iPhone Pro Max率先加入潛望鏡,可望大幅提升望遠實力,與發展望遠鏡頭已久的安卓陣營手機一較高下。  另外,獨家供應玻塑混合潛望鏡頭的大立光,營運也受到市場期待。

  • 台灣Pro Max要等近二個月

     蘋果將在22日於全球40多個國家及市場開賣iPhone 15,台灣一如以往列入第一波開賣市場。惟iPhone 15首波預購供不應求,全球紛傳拿到手機的等待時間愈來愈長,美國市場傳出四個機型需等待7~35天,中國則需要長達二周至一個月的等待期,尤其Pro Max等待期最長,台灣更是傳出Pro Max要等近二個月。  今年iPhone 15系列全機款加入「動態島」、相機規格有感升級,預約/預購熱烈程度超乎預期!中華電信13日開放網路門市預約,3分鐘預約額滿。台灣大myfone網路門市15日開放預購後僅5分鐘,Pro Max即全數預購完畢。遠傳電信13日開放新機預約的預約量,較去年同一時間成長超過7成。  iPhone新機開賣,向來被視為帶動電信市場年度最大一波換機潮的關鍵時刻,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今年將分別由董事長郭水義、總經理林之晨、總經理井琪親自主持開賣會,凸顯電信三雄的重視程度。  值得留意的是,過往台北信義威秀一向是電信公司開賣iPhone新機的一級戰區,今年除了中華電信仍決定於信義區東區服務中心舉行開賣會之外,台灣大將首度移師台北三創舉辦開賣會,使得iPhone新機首賣會一級戰區轉戰台北三創,包括台灣大、遠傳及亞太電信都將在台北三創門市大拼場。  台灣大哥大商務長林東閔表示,首批Pro Max到貨量最少,但需求量最高,第二批貨的到貨時間落在中秋節、或國慶連假前貨,預期供貨仍吃緊。  電信業者指出,初期Pro Max高規機種需求最大,缺貨最嚴重,但長銷機種仍落在基本款iPhone 15及iPhone 15 Plus。接下來的聖誕節、雙11、新年、以及農曆過年,將會是觀察全球iPhone 15銷量是否超越去年iPhone 14的重要觀察期。  今年蘋果新機款各種顏色中,又以Pro及Pro Max首次採用鈦金屬材質,最受果粉歡迎,規格最高的iPhone 15 Pro Max最受青睞,現也傳出等待期需近2個月。

  • 買iPhone 15 Pro是盤子?專家反推爆:4大族群閉眼直接買

    蘋果日前發表iPhone 15四款全新系列新機,雖然美國的價格與前代相同,不過台灣售價卻調漲,其中iPhone 15 Plus漲1000元,其他機型漲2000元,頂規Pro Max調漲2500元,價格越來越貴讓部分果粉觀望。有部落客表示,建議4大族群可「閉眼買下去」,而且適合的機型是iPhone 15 Pro。 大陸3C部落客「北境不忘」日前發文表示,iPhone 15 Pro系列適合4大族群購買: 1. iPhone 12用戶或更舊機型的用戶 如果是正在使用iPhone 12或更老機型的用戶,換到iPhone 15 Pro能感受到新機十分強大,包括引入ProMotion自動適應更新頻率技術,讓觸控體驗更好,以及最新A17 Pro晶片讓當下手機運行流暢。但如果是iPhone 13 Pro系列的用戶,換到iPhone 15 Pro則不會有明顯的體驗感知提升。 2. iPhone 15 Pro手感更舒適 iPhone 15 Pro相比之前推出的iPhone機型,雖然都是採用直角邊框設計,但邊框與背板之間的弧度加大,使裸機握持時的手感強多了。更關鍵是採用鈦金屬材質,iPhone 15 Pro的機身重量減輕到187公克,iPhone 15 Pro Max減輕到221公克,更輕薄的機身讓手感更加舒適。 3. 攝影愛好者可以閉眼選擇 iPhone 15 Pro是最強大且穩定的攝影手機,實際攝影體驗不輸任何安卓手機。主要攝影機4800萬像素,擁有f/1.78大光圈,長焦鏡頭能夠實現6倍的光學變焦,在拍攝人物特寫時更給力,影片錄製可選擇高達4K 60fps。 4. 出門只帶一條線 iPhone 15 Pro是蘋果首度使用USB-C連接埠,因為統一接口,以後出門只需要帶一條線,同時還可以通過iPhone 15 Pro幫自己的Apple Watch和AirPods機型反向有線充電,相當方便。

  • 搶瘋了 Mate 60全球銷量上看5千萬支

     在新旗艦機推出後,華為Mate 60系列成全球當前最受關注的手機,消費者在大陸瘋搶新機款。華為經銷商預測,若產能都充足,Mate 60系列全球銷量有望達到5,000萬支規模,較前一代Mate 50系列大增逾400%。  通路端直接面對民眾搶購的火爆情緒,澎湃新聞報導,有上海華為高級經銷商表示,當前對Mate 60系列的銷量預期非常樂觀,現在預訂Mate 60 Pro最早10月到貨,預計「雙11」過後的供應狀況會有好轉,但年內供應還是會偏緊張。  經銷商指出,Mate 60系列需求熱烈,若產能等都充足沒問題,看好Mate 60系列全球銷量能達到5,000萬支,遠超此前Mate 50系列的近1,000萬支銷量。  產能方面,報導引述產業鏈人士表示,目前Mate 60系列發貨週期時間較長,一方面需求比較大,另一方面是之前供應鏈備貨預估不足,若沒有實際訂單,許多供應鏈企業不敢提前備貨,因此預計整個Mate 60系列銷量為2,000萬支左右。  市場消息此前指出,由於Mate 60系列表現超預期,華為已將該系列手機下半年出貨目標提升20%,全年預計出貨量至少4,000萬支。其中,尚未發表的Mate 60 Pro和Mate 60 Pro+的出貨量上調至2,000萬支。日前摩根士丹利估計,今年Mate 60系列的訂單達1,500萬支。

  • iPhone 15 Pro Max搶手 預購可能11月才拿到

    蘋果公司(Apple)昨天開放預購,中國、日本和美國等一些國家想買新款智慧型手機iPhone 15 Pro Max的人,可能得等到11月才能拿到新機,這是需求強勁的初步跡象。 路透社報導,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衰退影響6月季度iPhone業績後,這些跡象很可能會緩解外界對蘋果旗艦機需求的一些疑慮。 面對華為競爭日益激烈且北京當局擴大限制公務員使用iPhone的情況,在中國買iPhone 15 Pro Max要等4到5週,也意味著可望緩解外界對蘋果第3大市場遭遇打擊的疑慮。 根據蘋果官網,在中國訂購iPhone 15 Pro後等待交貨的時間稍短,為2到3週。蘋果表示,iPhone 15可能會在9月22日交貨,也就是門市發售日。 在最大市場美國,買家必須等待6到7週才能拿到iPhone 15 Pro Max;在日本得等5到6週。iPhone 15 Pro Max是蘋果近日推出的iPhone 15系列中價格最高的機款。 但像在中國,等待iPhone 15 Pro的時間較短;在美國和日本,128GB版本僅需2到3週。 一些分析師說,漫長的等待時間也反映出iPhone 15 Pro Max的初始供應量較低,因為這個機型的邊框比以前的iPhone薄,蘋果在確保手機螢幕供應上面臨障礙。 不過市場研究暨分析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研究主管波博(Nabila Popal)說,這些問題都已解決。 波博說:「我們預期蘋果將在假期季節期間火力全開,出貨的機款將會非常偏向iPhone 15 Pro Max,這應該會有助蘋果提振平均售價。」 中國當地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天貓商城的蘋果商店一開賣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一分鐘內就售罄。

  • i15強碰華為新機要買哪種?4.2萬民調跌破眼鏡 近半數選「這個」

    蘋果13日推出iPhone 15新機,最便宜機型也要約台幣29900元;恰巧大陸手機大廠華為日前也推出新機Mate 60 Pro,外界不免將兩者相提併論。《中時新聞網》Youtube頻道也特別針對蘋果、三星、華為當前3萬元左右的手機發起網路民調,了解網友會如何選擇,結果出人意料。 《中時新聞網》Youtube昨(13)日發起網路投票,截至今日中午11點30分,總計已有超過4.2萬人參與。題目為「如果你有3萬元左右的預算,華為新機Mate 60 Pro也能在台販售,請問你會買下列哪支手機」。 經網友票選,支持「華為Mate 60 Pro(空機價約31201元)」占13%、表態會買「iPhone 15(空機約29900元)」占37%、而會考慮購買「三星 galaxy z flip5(空機約32888元)」則僅僅只占4%、剩下46%則為「都不會買」。 比較三隻手機資訊,iPhone 15遠傳電信目前已開放預約,而中華電信亦率先公布,將於22日舉辦iPhone 15新機首賣會;而華為Mate 60 Pro則於8月29日在中國大陸官方網路商店上架,但目前沒有在台灣上市的訊息;至於三星Galaxy Z Flip5則是在去年8月上架,但因為做為新一代摺疊機,也備受市場關注。 針對上述民調結果,網友紛紛表示意見,針對iPhone系列留言的有「iPhone 6 用了8年多,依然順暢好用,有些app沒辦法更新,沒關係,用到不能用為止」、「iPhone11還很新很順暢,可能再隔個兩三年壞了再換吧」、「資深蘋果迷不會再意那幾萬塊錢,每年一定要換新機在朋友圈拿出來才有面子」、「i7再撐一年!!」。 至於力挺華為的民眾則稱,「很多人不知道華為手機有一個功能,儲手遊可以跨區域有超高額匯率差,很屌」、「如果手機內部的軟體 ,到鴻蒙系統內都可以下載的話那我一定用華為!」、「生活拍照用首選華為,想當盤子選蘋果,要cp值小米或vivo都是不錯的手機」。 至於三星摺疊手機較不受青睞,網友反而認為傳統機型的Galaxy S23較為好用,稱「買三星不錯選擇,但不會買限定版,折疊機不適應不考慮,不過會考慮買s系列,或者是電競手機」。 另外還有網友提出其他意見,「我很堅持使用我們台灣製的華碩ROG」、「自從用了oppo回不去了,耐操又耐摔而且搬資料很簡單」、「花個10000元買過氣的中高階,剩下的還可以拿來買P5」、「個人還是喜歡用HTC,目前使用U11+,被小孩掉進火鍋裡過現在依然好壯壯」、「我會選XSX加1年的XGP會員,還有大螢幕跟一張超舒服的沙發椅」。

  • 蘋果iPhone15潛望設計=潛望鏡頭?最強分析師郭明錤釋疑 3台廠「訂單滿出來」

    iPhone 15系列亮相,國內外媒體看法不同調,到底潛望式設計是否等於潛望式鏡頭,被封為最強蘋果分析師的郭明錤表示,i15 Pro Max與i16 Pro Max、i16 Pro都開始採用潛望鏡,大立光、玉晶光均為此各在台中與廈門擴產接單,另透露華為Mate 60 Pro系列大賣,華通是其HDI主板的最大供應商,比重高達50~60%,明年貢獻程度直接跳增2倍。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14)日發文表示,根據他最新調查,蘋果iPhone的長焦相機今年起採用潛望鏡設計,搭載機種為今年的iPhone 15 Pro Max、明年iPhone 16 Pro Max與iPhone 16 Pro。 對蘋果官方宣稱搭載「四重反射稜鏡」,引發外界疑問,郭明錤釋疑指出,一般來說,安卓陣營的潛望鏡頭,主要是在反射鏡中加入變焦及對焦鏡片組,但蘋果新機則是採用「四重反射稜鏡」,利用定焦鏡來達到相同功能,而「四重反射稜鏡」原理和潛望鏡原理相同,廣義來看,已算是潛望鏡的一種,或可解釋為蘋果重新定義潛望鏡。 他並透露,i15與i16潛望鏡的主要規格相似,包括1/3" 12MP、f/2.8、支援Sensor shift與5至6倍光學變焦。而在所有零組件中,鏡頭的規格與商業模式改變最大,產值成長也最顯著,完整的潛望鏡鏡頭模組,包含高單價的1G2P鏡頭、2片高單價的稜鏡與鏡筒,高單價物料將是產值推升關鍵。 由於蘋果鏡頭供應商將首次提供較複雜的組裝服務,因此大立光與玉晶光分別在台中與廈門擴產,以因應蘋果訂單。 此外,陸系手機品牌大廠華為靠Mate 60 Pro系列王者歸來,研調機構預期,華為第3季、第4季的手機出貨量,各為1080萬支、1450萬支,除京東方、歌爾聲學、匯頂等陸系周邊零組件廠受惠,華通、台光電及大立光等台系供應鏈也值得留意。 郭明錤分析,Mate 60 Pro需求優於預期,下半年出貨估升20%至約600萬支,明年新款高階P系列與Mate系列,預估零組件採購量高達3000~4000萬支。 其中,Mate 60 Pro採用12層anylayer HDI主板,因華通良率較佳,成為HDI主板的第1供應商,比重達50~60%,遠高於第2供應商方正,預估華通明年來自華為高階手機貢獻可望年增150~200%。 他還透露,華通2024年開始進入AI伺服器市場,有望成為另一長期成長動能,若驗證順利,有望打進亞馬遜供應鏈,明年正式進軍AI伺服器市場。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