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ro Max

的結果
  • 蘋果新品供應鏈 再抱大陸

     蘋果(Apple)將在12月量產第一代MR(混合現實)產品Vision Pro,供應鏈消息指出,先前被認為正大舉將供應鏈從大陸「外遷」的蘋果,正轉向重新依賴大陸,Vision Pro大陸供應鏈比例已大幅度提高至60%左右。  界面新聞報導,過去幾年,因地緣政治與疫情因素,蘋果持續調整零件產地結構。日經新聞網日前報導,在iPhone手機的成品中,大陸供應鏈零部件占比正在逐漸下降,以iPhone 15為例,大陸廠商提供的零部件占比僅為2%。但今年以來,蘋果似乎重新擁抱大陸供應鏈,此一變化在第一代MR產品上得到體現。  報導統計,跟此前iPhone 15系列產品的大陸零部件占比低不同,Vision Pro大陸供應鏈比例已大幅度提高至60%左右。  報導指出,Vision Pro的硬體成本大概在1,700美元。目前大陸供應鏈占比最高的是領益智造,單機價值量達到250~300美元左右,獨家供應散熱件模組和頭帶、眼罩和鼻托等。其次是立訊精密,獨家代工組裝,價值量在150~200美元左右。  產業鏈核心人士說,領益智造今年下半年已在東莞常平的一個工廠招聘數千人,準備幾十條產線加速生產中。  此外,產業鏈端確認,Vision Pro的PCB板供應商為鵬鼎控股,電池供應商為德賽電池,IPD電動調節模組供應商則為兆威機電。同時,歌爾股份、長盈精密、藍思科技等傳統果鏈公司也在供應商名單內。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此前曾公開表示,立訊精密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領益智造也在近期表示,「C客戶對本次募投專案生產的AR/VR產品的需求量約為133萬PCS,採購需求明確。」  多家消費電子供應鏈公司核心人士表示,第一代Vision Pro首批備貨40萬台左右,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100萬台,第三年達到1,000萬台。  一名長期觀察果鏈的人士分析,蘋果回流大陸的原因,一方面是蘋果CEO庫克對於Vision Pro非常重視,另一方面,是大陸先進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能夠給予蘋果巨大幫助。據悉,蘋果已經開始跟供應鏈溝通Vision pro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希望成本和價格都進一步下降,從而獲得更大的銷量。

  • 蘋果Vision Pro 只在直營店販售 2024年元月正式發售

    外媒指出,蘋果將於2024年1月正式發售Vision Pro,售價3,499美元,目前正在制定分銷計畫和最終測試。但也有外媒認為,Vision Pro應該會在3月和新版OLED的iPad Pro一起上市。 Vision Pro將先在美國發售,然後陸續推往世界各地,銷售渠道為蘋果直營店和線上骯店,並不會在第三方零售商發售。由於Vision Pro限制很多,購買時還要為顧客量身定製頭帶和鏡片,一般經銷商沒辦法提供這樣多樣的產品,並且會造成大量的儲存成本。

  • iPad明年採用OLED面板 暫定出貨1,000萬台

    外媒指出,LG和三星都已經和蘋果進入最後談判階段,預計在2024年2月開始生產下一代iPad Pro機型的OLED面板。 外媒指出,新的OLED面板是現在手機OLED面板價格的3倍,但因為iPad銷售量沒有手機那麼高,所以暫定出貨量為1,000萬台。 預估LG明年可以供應600萬片iPad OLED面板,營收金額高達2.3兆韓元,利潤約1,200億韓元,占了供應量的60%。 外媒指出,明年新的11吋和13吋iPad Pro 機型,將首次在iPad產品中導入OLED螢幕、M3晶片、鋁製妙控鍵盤。

  • iPhone 15 Pro Max 貴在台積電3奈米處理器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iPhone 15 Pro Max的製造成本,比 iPhone 14 Pro Max還要貴37.7美元。光是使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A17 Pro處理器,就比前代A16還貴了30美元。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iPhone 15 Pro Max物料成本達到508.9美元,比上一代增加37.7美元,提高8%。實際售價上,iPhone 15 Pro Max直接提高了100美元,對蘋果帶來更多利潤。 製造成本上升的主因,就是使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A17 Pro處理器,在一個晶片封裝超過190億個電晶體,比A16還要多18%,進化為6核心GPU架構,讓iPhone 15 Pro Max性能提升20%。 因此,A17 Pro 處理器比A16,貴了30美元。 另外,蘋果iPhone 15 Pro Max首次採用5倍光學變焦鏡頭,等於120mm焦距。這顆大立光獨家供應的潛望式鏡頭,使用四重反射稜鏡組成,可以捕捉更遠、更清晰的特寫鏡頭。

  • 蘋果建新供應鏈 轉挺立訊接單

     富士康在大陸多廠區傳遭官方「雙線」調查,衝擊集團的A股工業富聯連兩日的股價表現,陸媒指出,其實蘋果多年前就已降低對富士康的依賴,轉向扶植立訊精密,雖然富士康仍為iPhone 15系列代工最大供應商,但立訊已吃到部分高階機種iPhone 15 Pro Max,接下來也傳將生產蘋果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  有蘋果供應商透露,過去幾年,包括富士康在內的蘋果台灣供應鏈,蘋果每年持續對供應鏈砍價,做蘋果生意不僅不好賺,還需要投資巨額的資本支出、並符合蘋果對供應鏈的嚴格要求,這些原先的蘋果供應鏈紛紛感到不滿,部分供應商也陸續降低接單、甚至退出蘋果供應鏈。另一方面,紅色供應鏈也來勢洶洶積極要分食,這些都是蘋果積極扶植立訊的原因。  目前iPhone有約95%仍在中國大陸生產,儘管蘋果希望產線多元化、積極打造印度的供應鏈,今年印度組裝的iPhone占比也已爬升至7%新高水準,但是要完全取代中國大陸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蘋果的扶持下,立訊去年財報顯示,其最大客戶貢獻了73%以上的營收,外界猜測此大客戶就是蘋果。  近期就去立訊工廠拜訪的蘋果執行長庫克就表示,蘋果和立訊已經合作十多年,現在雙方正在生產一些最先進的產品,包括實現碳中和的Apple Watch,以及高階的iPhone 15 Pro Max等。預估2030年立訊將對蘋果產品完成碳中和的目標。  陸系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立訊正在為蘋果2024年推出的高階iPhone進行新產品導入(NPI)的工作,所謂的新產品導入是指蘋果與其代工商合作,將產品設計和原型轉化為詳細的生產製造計劃。在此之前,新產品導入工作幾乎被富士康壟斷,其他廠商很難能切入。甚至近期傳出,立訊已經開始準備組裝蘋果新一代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此產品將會在2027年量產。  25日鴻海股價結束連兩日跌勢,以上漲0.71%作收,收在每股99元、仍未收復百元失土,但工業富聯昨日股價則仍持續下跌,股價為近七個月以來低點。

  • 蘋果新Mac 將開萬聖派對

     蘋果今年秋季的第二場新品發表會即將在美東時間10月30日晚間8點(台北時間31日上午8點)以線上形式登場,新品活動主題主打「來勢迅猛(Scary Fast)」,根據主視覺圖以及相應描述,市場已開始期待本次將帶來勁爆的新品,並高度預期這次發表會的主角是新一代Mac電腦,且這批新品有可能內建M3晶片。  蘋果近日向媒體發出邀請函,以「Scary Fast」呼應萬聖節主題,市場更聯想到如以字面意思「嚇人的快」詮釋,似暗指運算速度更快的M3晶片。相較於9月iPhone 15亮相的實體發表會,本次預先錄製且無線下觀眾的發表會,將在蘋果官網進行直播與YouTube及Apple TV線上串流。根據消息,蘋果預計將發佈新款MacBook Air、MacBook Pro,並可能推出新款24吋的iMac。  另,往年蘋果都會在10月舉行新品發表會,但截至上周為止蘋果僅發表了支援Type C充電線的Apple Pencil,一度令外界感到疑惑。蘋果官網近日換上的預告消息秀出Mac電腦特有的Finder應用程式圖示,暗示該活動面向新款Mac和基於台積電3nm架構的M3晶片,讓外界更加確信發表會將展示最新Mac。根據大陸集微網報導,新款13吋MacBook Pro預計將帶來設計上的微小改變,或將取消設備上的Touch Bar並縮小邊框,以獲得更具流線型和更現代的外觀。  眼尖的科技專欄作家古爾曼(Mark Gurman)也表示,近日消費者在蘋果官網訂購iMac及多款高階MacBook Pro筆電都會發現出貨必須等到11月,透露這些產品庫存見底,此外,蘋果將上季(7至9月)財報發表會延到11月舉行,也暗示10月底將有新品發表會,為避免模糊焦點才將財報發表會延後。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蘋果可望在30日發表內建M3晶片的新一代24吋iMac,自2021年上半推出內建M1晶片的iMac以來,將近3年沒升級晶片規格。  在MacBook方面,蘋果在今年初才剛推出新一代14吋及16吋MacBook Pro,因此外界推測這回發表會將略過這兩款機型。上一代13吋MacBook Pro推出至今已超過1年,可望在本次發表會推出新品。  雖然蘋果往年都在10月發表新款iPad,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可能等到明年才發表新款iPad。

  • foodpanda 「鈦」大方! iPhone 15 Pro雙挑戰開跑

    iPhone 15 上市即引爆話題,不管是等不到期待的顏色、還是沒時間排隊搶購,參加挑戰讓 foodpanda 大方送!德商foodpanda於今(6)推出「百萬 iPhone 15 Pro 叫 foodpanda 送~」iPhone 15 Pro 雙挑戰活動,挑戰一:消費者只要於活動期間完成 1 張滿額 399 元訂單即獲抽獎資格;挑戰二:10 月 22 日前累計完成最多筆滿額訂單者,前 15 名直接將 iPhone 15 Pro 帶回家! 總價破百萬元的 30 支 iPhone 15 Pro,就讓 foodpanda 送! 根據 foodpanda 統計,全台用戶中有超過 7 成都是 iPhone 使用者,去年首次推出 iPhone 挑戰賽,獲得好評如潮,今年將持續回饋廣大消費者,正因 iPhone 15 引發一股搶購熱潮,foodpanda 同步再加碼! foodpanda 粉絲們只要將心動化作行動,就有機會入手心儀的 iPhone!10 月 6 日起至 10 月 22 日止,消費者只要打開 foodpanda app 「點數獎勵」介面,點擊「iPhone 15 Pro 雙挑戰」徽章後,再於美食外送、生鮮雜貨或 pandamart 熊貓超市完成任一筆399元以上訂單即可獲得抽獎資格,將送出 15 支 iPhone 15 Pro,百元價格就能入手萬元手機。 除了抽獎,foodpanda 更加碼訂單累計挑戰!收集最多「iPhone 15 Pro 雙挑戰」徽章的前 15 名消費者,foodpanda 直接送 iPhone 15 Pro ,雙挑戰總共將送出 30 支 iPhone 15 Pro 256 GB!去年挑戰賽引發消費者熱烈響應,冠軍得主在一個月內完成了 187 張訂單!foodpanda 也提供消費者衝高訂單數的三個小撇步。 一、善用 pandapro 優惠:pandapro 用戶訂單滿額享免外送服務費,還有每週三的「Super pro day 超級會員日」,精選品牌全品項、不限次數 7 折折扣,各項專屬超值優惠,同等價格享有尊榮體驗,多訂多享受。 二、生鮮雜貨週週訂:十月適逢 foodpanda 生鮮雜貨 4 週年,超強優惠送滿一整個月!盤點平時所需補充日用品,買青菜、蘋果等生鮮蔬果,除了省時、省力,還可同時累計活動訂單,一鍵輕鬆補貨、更有機會拿 iPhone 15 Pro。 三、跨越空間送溫暖:foodpanda 服務項目多元,從美食外送、生鮮食材到民生必需品應有盡有,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外,也能透過 foodpanda 將滿滿心意即時傳遞,無論是外送美食給情人、幫家庭補充生鮮雜貨,還能同時累計訂單數。

  • iPhone 15過熱是台積3奈米造成?最強蘋果分析師曝真相

    蘋果推出iPhone 15 Pro系列後於全球熱銷,但卻傳出機身過熱問題,遭疑與台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代工的A17 Pro處理器有關,對此,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給出不同意見。 日前有用戶使用iPhone 15 Pro Max玩硬體需求高的遊戲,發現手機溫度在30分鐘內飆升至攝氏48度,使該機型被外界戲稱為「火龍果」,韓媒對此報導稱,晶片過熱通常暗示製程出現設計缺陷,例如無法控制漏電流功耗(leakage power)等,部分產業人士認為,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可能有問題。 郭明錤對此發布文章表示,據他調查,iPhone 15 Pro系列的過熱問題,與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無關,主要很可能是為了讓機身重量更輕,故對散熱系統設計作出妥協,像是散熱面積較小、採用鈦合金影響散熱效果等,預期蘋果將透過更新軟體修正此問題。 不過郭明錤也補充指出,除非調降處理器效能,否則改善效果可能有限,若蘋果沒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恐會不利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周期的出貨量。

  • 立訊:生產三款iPhone 15

     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15系列將於22日上市銷售。大陸蘋鏈企業之一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21日表示,今年立訊精密為蘋果生產三款iPhone 15,該業務在過去一年成長了一倍。  她還透露,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蘋果頭戴設備Apple 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  澎湃新聞報導,王來春指出,立訊精密目前為蘋果提供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的開發和製造服務,從多元化的零部件、模組到整機系統組裝,提供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立訊精密8月底公布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銷售達人民幣(下同)979.71億元,年增19.53%;淨利潤41.54億元,年增22.48%,不僅現金流創新高,且多項財務指標有所優化。立訊精密還預計2023年前三季的凈利潤,可達70.40億元~76.80億元,年增10%~20%。  在深交所上市的立訊精密21日股價收跌1.06%,報28.9元。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8.31%。  報導指出,王來春認為,基於該公司制程優化和效率提升,近年已大幅增加iPhone的生產型號以及數量。她還說,目前該公司繼續在大陸擴充產能來滿足蘋果的需要。去年已在昆山新建了一個園區,專門支持iPhone的開發和量產,這座園區創造了數萬個工作職缺。  王來春並透露,立訊也拿到了蘋果首款頭戴產品的訂單,正為明年上市做生產準備。此外,機構稍早指出,立訊拿到的Apple Watch訂單高達40%,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錶生產商。

  • 《大陸產業》華為、蘋果將開戰 華為目前贏這數字

    【時報-台北電】華為新機Mate 60 Pro熱度持續升高,蘋果Iphone 15也將於北京時間13日凌晨發布,兩企業即將正面交戰,雙方共同的供應商也將受益。 藍思科技表示,已根據客戶提前給到的訂單量進行投產,由於三四季度是手機銷售旺季,市場對於供應鏈營收情況也較為關注,具體業績情況還要綜合考慮下游終端銷售情況。 華為Mate系列機型接連上線,於線上開售幾乎都是秒空,華為5G的暢銷使業界降低對即將問世的IPhone 15系列新機,目前預估蘋果市值已蒸發2000億美元(約14688億人民幣)。(編輯:邱致馨)

  • 華為摺疊機決戰蘋果 台廠得利

     華為重磅回歸手機市場以來,屢創話題。繼先前無預警在官網推出Mate 60 Pro手機之後,8日上午又接連上架Mate 60 Pro+和折疊旗艦機Mate X5兩款新機,僅兩分鐘預購名額就秒殺,火爆銷售再成焦點。值得注意的是,Mate X5一樣搭載引發話題的麒麟9000S 5G晶片。  蘋果即將在13日發表新一代iPhone,華為搶先推出Mate 60系列和新折疊機預購,搶市意味濃厚。法人預估,華為全年出貨量上看4,000~4,500萬台,台廠供應鏈也沾光,包括鏡頭廠大立光、IC設計瑞鼎、PCB廠華通、被動元件國巨等可望受惠。  中關村在線報導,報導指出,華為8日宣布Mate X5加入「先鋒計畫」,當天上午10點8分和Mate 60 Pro+同步在官網開放預購,10時10分就搶購一空,買氣超火爆。華為未公布Mate X5售價,預購則須付人民幣1,000元訂金。  由於蘋果即將在13日發表新一代iPhone,華為搶先推出Mate 60系列和新折疊機預購,搶市意味濃厚。  據了解,過去三年華為企圖突破多重技術,包括透過中芯以多重曝光方式做出了7奈米製程具指標意義的5G系統單晶片麒麟9000S,除了搭載於Mate 60 Pro外,8日上午又接連上架也傳同樣搭載麒麟9000S的Mate 60 Pro+和折疊旗艦機Mate X5兩款新機,僅兩分鐘預購名額就秒殺,可預見由中芯代工的該晶片,未來將更廣泛應用於非手機5G終端領域,外界擔憂中芯晶片良率與能否以合理成本大規模生產的疑慮,目前在國產化的大力支持下,似乎問題並不大。  華為主要供應鏈多為中國大陸廠商,包括主要晶片由海思、華力創通、卓勝微等提供,顯示模組為京東方、聯創光電,光學鏡頭則由歐菲光、舜宇、聯創電子等供應,聲學模組也由歌爾提供,藍思負責結構件,杰美特、福日電子負責組裝代工,甚至連作業系統也採鴻蒙系統,人工智慧則搭載盤古大模型,企圖以全國產之姿正式對決蘋果供應鏈。

  • 南韓晶片大廠踩紅線?華為手機藏2驚人零件 恐得罪美國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 Pro引起全球高度關注,許多單位紛紛進行拆解,分析華為所使用的技術與零件供應鏈,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就發現手機內有南韓大廠SK海力士的產品,對此,SK海力士強調,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已經開始調查以了解更多細節。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TechInsights的報告顯示,Mate 60 Pro裡面有使用SK海力士的記憶體LPDDR5與NAND快閃記憶體,「這款手機的零件幾乎完全由大陸供應商提供,然而海力士是少數從海外購買的特例。」 此看法引發熱議,甚至出現踩紅線的質疑,SK海力士強調,「從美國對華為實施限制以來,已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我們已開始調查以了解更多細節,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 報導提到,雖然SK海力士的記憶體晶片大多是在大陸工廠生產的,但尚不清楚華為是如何從海力士手上拿到晶片,有一種可能是,華為是利用美國實施全面貿易限制(2019年開始)前囤積的庫存打造手機。 美國認為華為的產品會被用來協助大陸軍事發展,進而對其實施貿易限制,禁止先進技術供應商向華為供貨,就連此次幫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的中芯也早在2020年就被列入貿易黑名單。

  • 《科技》華為Mate 60 Pro華麗大復仇 郭明錤示警高通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華為突破美國晶片站封鎖,新款5G智慧機Mate 60 Pro開賣,更傳出在大陸當地市場造成轟動,消費者瘋買,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隨著華為5G新機的成功開賣,象徵華為後續勢必會降低手機晶片SoC(系統單晶片)的採購,高通2024年不僅恐失去華為訂單,還得面臨非華為大陸品牌客戶因華為手機市占率提升降低市佔的風險,另外,他也預警,高通為了維持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最快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進行價格戰。 郭明錤表示,華為在2022年向高通採購總計2300萬~2500萬顆手機晶片,在2023年更將採購高達4000萬~4200萬顆,但是因為本次華為成功採用自家新麒麟處理器在Mate 60 Pro上,故預計華為自2024年起新機種將全面採用自家設計的新麒麟處理器,因此,高通自2024年開始不僅失去華為的訂單,還面臨非華為大陸品牌客戶因華為手機市占率提升而出局的風險。 郭明錤進一步表示,高通在2024年對大陸手機品牌智慧型手機晶片的出貨量,將因華為採用新的麒麟處理器而較2023年至少減少5000至6000萬顆,且恐會逐年減少。另外,高通為了維持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最快可能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進行價格戰,從而帶來不利利潤。 華為新款5G智慧機Mate 60 Pro開賣,象徵其成功突破美國晶片站封鎖,由於受到美國禁售令封鎖,華為無法順利自高通或是聯發科(2454)採購5G手機晶片,自製部分也無法在台積電(2330)等進行5奈米等先進製程投片,故業界就傳出,華為本次主要投片中芯國際,以14奈米製程利用DUV設備進行多重曝光,做到7奈米,成功自行產出手機晶片。

  • 不只華為手機!他揭大陸這些產業將勢不可擋:美國慌了

    華為最新旗艦機型「Mate 60 Pro」8月29日在官方電商網站上線,該手機採用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晶片,引發大陸甚至全球轟動預購熱潮。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5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強調,美國商長雷蒙多可能找ASML想辦法,要讓大陸的深紫外光DUV製程設備無法運作。但麒麟9000S證明華為可以設計,7奈米晶片量產也達成良率,所以美國現在真的是慌了,不只手機,未來AI、量子計算、高速運算都擋不住。 介文汲表示,這次整個關鍵就在麒麟9000S這個核心處理器,也就是美國科技前沿的7奈米,等於說明我7奈米的量產已經成功了。當時各界都還在懷疑說,你可以生產,可是你的良率很麻煩?因為要達到那個良率,才符合經濟效益,要不然你成本會很高。 「如果良率50%,成本就2倍。因為我們台積電都快100%的良率!」介文汲提到,7奈米其實用深紫外光,也就是DUV就可以,不需要用到極紫外光EUV。因為中國大陸現在也只有DUV,DUV最高生產道7奈米就到頂,中國大陸現在有60幾台DUV,這對美國來講很頭痛,一定要找ASML想辦法。 介文汲指出,現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一定找ASML在商量,看看怎麼樣讓中國大陸現在60幾台DUV無法運作,這是她唯一能夠做的。但生產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就是你能不能設計。華為負責設計的子公司叫海思,海思能力非常強,可是晶片設計有一個重要工具叫EDA,就是設計晶片的套裝軟體,這個套裝軟體是美國的,美國不只控制你的設備,還把EDA讓華為禁用。 「但這次的麒麟9000S,證明他可以設計!」介文汲強調,可以設計加上7奈米的晶片,「中國大陸的AI產業,我認為美國也擋不住!」不只是手機,AI也擋不住,量子計算也擋不住、高速運算也擋不住,「所以美國現在真的是慌了!」

  • 華為新手機晶片從哪來?台大教授曝業界2猜測

    美國商務部2019年以安全疑慮為由,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在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中國大陸時,華為29日奇襲發布「Mate 60 Pro」智慧手機,實測已經到了5G的標準,象徵中國大陸晶片生產突破美國封鎖。台大教授左正東表示,華為晶片來源,業界有兩個推測:中芯國際代工或是自製。 左正東31日在中天《盧秀芳辣晚報》節目中表示,華為「Mate 60 Pro」手機,業界有兩個推測:華為手機是中芯國際代工的,中芯國際代工的華為晶片,用的還是艾司摩爾的機器,因為用的是深紫外光的曝光機,所以還是可以讓它進口到中國大陸;且中芯國際已經獲得美國的許可,替華為製造晶片,所以這種說法,華為新晶片的製造,仍然是在美國同意下去做的,因為它是通過中芯國際艾司摩爾的機器。 左正東指出,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不只是來自中芯國際,而是華為自己的工廠,因為華為已經收購幾個工廠、蓋新的工廠,甚至還有另一個猜測,華為通過別公司的名義,突破美國的封鎖,然後取得美國的晶片。 左正東點出,最主要關鍵是那個設備,先要有那個設備,才能夠製造晶片。以上是目前針對華為晶片來源的兩種解釋,但是因為現在沒有華為內部的人出來說,這就成了懸念。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