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突破美國強力制裁,靠著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系列,時隔三年強勢回歸,引起全球震驚更掀起搶購潮,打響手機業務重返市場的第一炮。然而,目前華為還是有3大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如何確保關鍵零件供應穩定、如何提高成本效益及如何挽回流失的客戶。 南華早報報導,華為能否將Mate 60 Pro系列的熱潮維持下去,關鍵原因在於關鍵零件的供應穩定以及成本效益,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就曾提到,華為仍無法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部分零件仍依賴海外供應商,包括日本村田製作所、美國格芯及台灣的穩懋等廠商。 國際研調機構IDC分析師Will Wong表示,「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將與蘋果及其他安卓手機競爭,代表華為除了必須克服美國制裁的威脅,還得解決供應鏈上的挑戰。」 Will Wong提醒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在於,「華為該如何挽回在過去幾年流失的消費者,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挑戰,其他品牌的手機與生態系統已經創造了用戶黏著度,例如蘋果的產品與生態系,依然吸引相當多安卓手機用戶。」 事實上,華為也積極拓展產品線與生態系,創辦人任正非強調,公司每年投資數萬名人力及數億資金,開發作業系統鴻蒙與基於Linux的企業伺服器作業系統EulerOS。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採用中芯7奈米製程,推出後備受大陸消費者青睞,日媒撰文指出,華為和中芯聯手打造先進的7奈米處理器,成為陸美之間新的導火線。報導分析華為今後將面臨的3大隱憂。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華為2019年8月推出首款5G智慧手機,但此後受到美國的制裁,開發和製造變得困難。華為此前曾委託台積電生產晶片,但由於美國加強管制斷絕了合作關係。因此,華為不得不與中芯國際等大陸企業展開合作。 報導指出,華為大陸門市Mate 60 Pro持續缺貨,調研機構TechInsights預估,由於Mate 60 Pro等的銷量成長,2023年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將達到3500萬支、年成長4成。儘管如此,與巔峰時期的2019年相比,出貨規模仍大幅下降,華為當時的出貨量超過2.4億支,全球市占率來到18%,即便Mate 60 Pro等產品暢銷,恐怕也難以達到2019年時的2成銷量。 其次,良率也是一大難題,報導認為7奈米的量產化存在課題,如果反覆使用支持14奈米的設備,由於費時費力,良率也會惡化,因此難以實現量產化,未來如果想利用同樣的方法製造比7奈米更細微的晶片,良率可能會更差。 第三點則是,美國提高警惕感也成為華為的阻礙,美國政府因出口管制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正在對Mate 60 Pro性能等方面進行評估。報導提到,陸美從2018年前後開始持續對立,如今華為和中芯打造的7奈米晶片成為新的導火線,兩國之間的交鋒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華為5G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採用中芯7奈米製程,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焦點,美國財經媒體撰文指出,台灣主要科技公司正在幫助華為建設大陸晶片工廠,藉此繞過美國制裁。 報導點名台灣多家科技公司幫助華為突破美國制裁,包括崇越科技、亞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灣矽科宏晟科技。這也引發批評者不滿,認為台灣政府對大陸的限制不夠力。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日前則表示,華為Mate60 Pro從8月29日開賣後需求強勁,他上調下半年出貨量20%、達550至600 萬支,預估明年出貨量可望來到6000萬支,成為全球手機品牌中出貨成長動能最強的業者。 台灣供應鏈方面,郭明錤則點名光學是華為最積極升級的規格,受惠廠商包括鏡頭廠大立光,半導體相關供應商則包括砷化鎵晶圓廠穩懋將受惠。
華為突破美國制裁,推出全球首支搭載衛星電話的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當時許多專家就警告,美國可能會針對大陸半導體實施更嚴格的制裁,近日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美國已經警告大陸會在10月更新人工智慧AI晶片的出口禁令。 不具名的美國官員提到,美國商務部正在評估去年10月7日開始執行的AI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預計在限期滿一年之際進行更新以防堵漏洞,詳細狀況仍有待進一步觀察,該名官員並沒有透露細節。 報導提到,早在華為推出Mate 60 Pro後,有不少專家研判,美國可能會加強對大陸晶片業的制裁,甚至擴大審查與大陸半導體有關的產業鏈,如今確實也有風聲傳出,但實際衝擊尚不得而知。 華為與中芯受到美國制裁無法取得先進製程設備EUV機台,但Mate 60 Pro已經被證實是採用7奈米製程,代表大陸找到美國科技封鎖的突破點,外界也好奇中芯是如何辦到的,日本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推估,中芯將14奈米機台推至極限,並加上特殊技術,讓晶片擁有接近7奈米的性能。
華為旗艦新機Mate 60 Pro的處理器晶片,採用中芯國際的7奈米製程,象徵大陸晶片業已經找到美國科技封鎖的突破點。近日更讓網友們震驚的是,Mate 60 Pro軟體版本更新至121版後,系統卻顯示華為使用的晶片製程跟著提升至5奈米,由於此事太過離奇,遭不少網友反串諷刺,直呼華為創造奇蹟。 香港科技網站HKEPC在推特(現名為X)上表示,121 版本系統更新後,最大亮點是麒麟9000S SoC晶片的製程被軟體升級了,由原來的7奈米升級成更先進的5奈米製程,大陸不少直播主正大肆宣傳此事,更表示升級5奈米後,系統變得更順暢。 此外,HKEPC也提到華為Mate 60 Pro是一款神奇的手機,起初規格是7奈米、8核心,軟體升級至116版本時,竟然變成7奈米、12核心,現在121版本推出後,更直接升級至5奈米製程,「實在太驚人了。」 話題引起網友們高度關注,許多人笑稱這是「百年一遇的奇蹟」反串諷刺華韋的操作,網友們直言,「人工智能晶片!太強了我的國」、「華為果然是遙遙領先啊」、「遙遙領先不是說假的」、「下次升級可以直接升級到3奈米」、「持續升級到1奈米。」
美國強力制裁的背景下,華為推出5G旗艦智慧手機Mate 60 Pro,其中處理器晶片麒麟9000s採用中芯7奈米技術,引起全球高度震驚,外界也好奇,中芯及華為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有分析師指出,華為很可能是向中芯購買技術與設備自行生產,還有人認為,該晶片的基礎仍是14奈米,只是添加特殊技術,讓其擁有接近7奈米的性能。 南華早報報導,華為與中芯對旗艦新機的規格與晶片性能相當低調,就連上周的發表會也完全沒提到此事,異常的反應更讓外界好奇華為與中芯是如何成功的,普遍認為,中芯不斷改良成熟製程的DUV機台,將技術推進至極限。 對此,日本智慧型手機拆解機構、消費性電子業調查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執行長Minatake Kashio表示,「麒麟9000s處理器晶片可能是由中芯14奈米技術所製造的,再加上特殊技術,讓晶片擁有接近7奈米的性能。」 Jefferies分析師Edison Lee則認為,雖然麒麟9000s與其他中芯國際的晶片在結構上有高度相似,但實際上可能是華為自己生產的,「我們認為華為購買中芯的技術與設備來開發麒麟9000s處理器晶片。」 美國華府智庫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大陸區高級副總裁Paul Triolo分析指出,美國制裁刺激大陸晶片業發展自己的技術,迫使中芯及其他企業提升現有的設備的極限,華為也透過系統工程的方法彌補工具能力的不足。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儘管先前傳出大陸官方下令中央政府機關人員不得在公務層面使用蘋果手機,但似乎無法澆熄消費市場對蘋果iPhone 15系列的熱情,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就指出,本次在規格上的升級,確實有吸引到大陸果粉買單,包括iPhone 15、iPhone 15 Pro Max的預購等待時間皆相較前一代iPhone 14系列要久。只是,也發現iPhone 15 Plus和iPhone 15 Pro這兩款機型等待時間卻是較前一代大幅減少。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大陸為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目前9月底甫開賣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 Max的首銷等待時間要超過前代產品iPhone 14。根據數據顯示,iPhone 15的交貨時間是前代iPhone 14標準版的兩倍,iPhone 15 Pro Max的預購等待時間更是比iPhone 14 Pro Max多了9天,創下了新的記錄。換言之,本次在規格上的有感升級,確實成功吸引大陸果粉買單。只是,與此同時,iPhone 15 Plus和iPhone 15 Pro這兩款機型等待時間都大幅減少,有些甚至比前代提前2周就能收到手機。 據大陸目前蘋果官網顯示,iPhone 15 Pro Max所有版本中最早到貨日期是11月2日,有些版本甚至要等在11月16日。 先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就言,預估2023年下半年iPhone 15機型出貨量為8000萬支,去年同期iPhone 14系列機型出貨量為7600萬支,其中,iPhone 15 Pro Max的訂單上調至3500萬支,成為下半年蘋果手機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對比去年同期,14 Pro Max的出貨量為2800萬支,年增長約25%。
蘋果推出iPhone 15 Pro系列後於全球熱銷,但卻傳出機身過熱問題,遭疑與台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代工的A17 Pro處理器有關,對此,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給出不同意見。 日前有用戶使用iPhone 15 Pro Max玩硬體需求高的遊戲,發現手機溫度在30分鐘內飆升至攝氏48度,使該機型被外界戲稱為「火龍果」,韓媒對此報導稱,晶片過熱通常暗示製程出現設計缺陷,例如無法控制漏電流功耗(leakage power)等,部分產業人士認為,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可能有問題。 郭明錤對此發布文章表示,據他調查,iPhone 15 Pro系列的過熱問題,與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無關,主要很可能是為了讓機身重量更輕,故對散熱系統設計作出妥協,像是散熱面積較小、採用鈦合金影響散熱效果等,預期蘋果將透過更新軟體修正此問題。 不過郭明錤也補充指出,除非調降處理器效能,否則改善效果可能有限,若蘋果沒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恐會不利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周期的出貨量。
蘋果新機iPhone 15 Pro系列全球熱銷,卻因為機身過熱問題被外界嘲封為「火龍果」,韓媒更稱晶片A17 Pro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釀災,但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認為,i15 Pro機型的發熱問題,恐是蘋果為減輕機身重量,散熱面積變小和採用鈦金屬框架,散熱設計不良下的結果,與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無關。 近來傳出多名大陸果粉實測發現,iPhone15 Pro Max測試到第16分鐘時,機身溫度飆升,甚至出現48.1度的高溫,錄影時還卡頓,引發台積電3奈米製程缺陷疑慮。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過熱可能是因為「散熱系統設計上的妥協」造成的,這使蘋果能減輕i15 Pro機型的重量,散熱面積較小,加上採用鈦合金框架,對設備的熱效率產生負面影響,蘋果後續應會透過軟體更新解決,但除非計劃降低處理器效能,否則改善幅度不大。 郭明錤認為,如果蘋果無法妥善解決散熱問題,iPhone15 Pro生命周期的出貨量,可能會受到影響。 此外,在iPhone15問世後,被市場視為下一世代明星商品的蘋果眼鏡Vision Pro也將推出,郭明錤則據部分零組件供應商最大產能估算,Vision Pro在2024年的出貨量頂多40~60萬台,少於市場預估的100萬台,且蘋果可能已取消2025年的低價版計畫,Vision Pro 2最遲恐延至2027年量產,除2025年出貨大幅成長的期待落空,也代表未來不會有硬體更新。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郭明錤仍肯定,Vision Pro能帶給使用者絕佳體驗,但問題在於用戶為何需要這個產品,Vision Pro可能需要花費比市場預期更多時間,才能變成iPhone的下一個明星產品。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蘋果高階版iPhone 15 Pro系列傳出散熱問題,韓國媒體點名台積電3奈米製程是主因。不過分析師今天指出,Phone 15 Pro系列過熱問題與台積電3奈米製程無關,蘋果很可能是為了讓機身重量輕,因此在散熱系統設計妥協。 蘋果高階版iPhone 15 Pro系列於22日起在全球銷售,市場傳出內建的A17 Pro晶片有過熱問題,韓國媒體Business Korea在2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iPhone 15 Pro系列過熱,可能是台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影響。 不過專業評測網站「瘋先生」26日專文分析,iPhone 15 Pro系列在不同市場的主板設計不同、散熱設計仍採用石墨薄片、背面散熱遭尾插排線阻隔、機身背面散熱無全面覆蓋設計等4大因素,牽動iPhone 15 Pro系列散熱表現。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天深夜也在社群平台X貼文指出,iPhone 15 Pro系列過熱問題,與台積電3奈米製程無關,主要很可能是為了讓機身重量更輕,因素對散熱系統設計妥協,例如散熱面積較小、採用鈦合金影響散熱效果等因素。 郭明錤分析,蘋果可能透過更新軟體修正iPhone 15 Pro系列散熱問題,不過除非調降處理器效能,否則改善效果將有限。 郭明錤認為,蘋果若無妥善解決iPhone 15 Pro系列散熱問題,可能影響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週期的出貨量。 iPhone 15 Pro系列在22日起銷售後熱銷,美系外資法人觀察主要市場到貨時間,預估美國市場的iPhone 15 Pro Max到貨時間要45天,在中國要等50天,在日本市場甚至要等51.3天。(編輯:楊凱翔)1120927
華為8月底才發表最新旗艦機型Mate60 Pro王者歸來,25日在深圳召開的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天王劉德華驚喜現身,正式宣布出任華為全新超高端品牌Mate60 RS「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品牌大使。國際事務專家賴岳謙26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過去華為與保時捷設計合作,現在學生變成老師,就推出自己的非凡設計,把大陸消費者的錢袋子掏出來。據他所知,小米馬上將接棒,繼續刺激大陸經濟轉動。 賴岳謙表示,華為這次推出來的產品,都可以跟手機產生互動、互聯、互網,所有的周邊產品,包括智能汽車、平板電腦,甚至家裡的電視、穿戴式的手錶。而且這次為什麼要一直強調非凡、非凡、非凡?為什麼要用非凡設計這個概念?而不用保時捷設計這個概念? 賴岳謙指出,過去華為是跟保時捷設計有關,但是中國大陸自己走設計創新的道路,所以走出了一個非凡創新、非凡設計。這就是為什麼劉德華他要出來說:我是一個平凡人,我經過努力,但是我們可以有非凡的作為,我們有非凡的理想、非凡的貢獻、非凡的表現。 「這代表什麼呢?」賴岳謙強調,這代表我華為一開始可以向你西方、歐美來學習,學習你的設計,但是我們要超越你!這叫作青出於藍勝於藍。自己本身教書,當然希望學生超越自己,因為這樣一代比一代好,人類的知識才會一直往上走。 「華為是學生,他現在變成老師!他超越自己的老師,所以現在開始走入自己的非凡設計!」賴岳謙提到,因此主力已經不再是保時捷設計,是自己的非凡設計。而這一次華為鋪出來的目的在哪裡?因為中國大陸消費者錢很多,但是不出來消費,你看這一次刺激多少人出來消費?一消費,經濟就開始轉動。「接著我知道的就是,小米馬上就接棒,把大家的錢袋子掏出來吧!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當然就更往上走了!」
印度媒體指出,和碩於印度南部清奈郊區廠房24日發生火警,主要生產iPhone等產品。和碩回應,情況已經獲得控制,廠內無人員受傷且其餘資產亦無損壞。 和碩表示,清奈廠區在24日晚間,發生小型配電盤發生意外,目前情況已獲得控制,廠內無人員受傷且其餘資產亦無損壞,意外原因將待相關單位調查,此事件對和碩財務及營運無重大影響。 和碩清奈廠位於Mahindra World City工業區,主要生產iPhone 14、iPhone 14 Pro、iPhone 15與iPhone 15 Pro等手機。
華為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系列,搭載由中芯7奈米代工生產的處理器晶片,象徵大陸已經在美國科技封鎖中找到突破點,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然而,昨晚(25日)登場的華為發表會,完全沒有提到關於手機規格與晶片的任何資訊,引起熱烈討論,分析師也紛紛發表看法。 綜合路透社、CNN報導,華為在發表會上展示平板電腦、智慧手錶及耳機新品,甚至以電動車向特斯拉發起挑戰,但完全沒有解答任何關於手機規格與高階晶片的問題,僅低調表示,Mate 60 Pro上市後供不應求,緊急加班生產中。 此事引起全球社群熱烈討論,顧問機構IDC分析師Bryan Ma不意外華為的操作,「迴避這個話題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手機已經成為外界唯一關注的重點,如同避雷針。」 Bryan Ma也點出,更何況Mate 60 Pro已經上市並在用戶手中數個星期了,且華為還有很多產品要在2個小時內介紹完,自然會捨棄介紹手機項目。 科技評論家Ben Sin則對華為的舉動感到十分納悶,「公司一定知道每個人都想要了解Mate 60 Pro以及裡面的高階晶片,所以完全不討論比較像是故意無視或忽略。」 即使如此,華為新機的銷售仍火爆,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華為手機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成長58%,市佔率從6.9%提升至11.3%,分析師Ivan Lam表示,Mate 60系列銷量激增,幾乎增加了兩倍至22.5萬部。
蘋果推出iPhone 15 Pro系列全球熱銷,但卻因為機身過熱問題被外界稱為「火龍果」,財經專家黃世聰在《關鍵時刻》節目中表示,因其手機晶片A17 Pro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台積電要趕快搞清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以免重蹈三星失敗的覆轍。 黃世聰說,iPhone 15 Pro系列晶片由台積電代工,發生過熱問題很嚴重,韓媒引述一些業內人士說法稱,這代表台積電的生產過程可能有問題,事實上,台積電能拿到蘋果大單,主因在於三星之前代工iPhone 6S晶片翻車,當時機身非常燙、而且跑速不如人,如今台積電是否面臨同樣狀況引發關注。 黃世聰,多位大陸果粉實際測試後發現,iPhone15 Pro Max在測試進行到第16分鐘時,機身溫度飆升,甚至出現48.1度的高溫,錄影時還卡頓,被外界稱為「火龍果」,引發台積電第一代3奈米產品是否有缺陷的疑慮,雖然目前尚不知確切原因,但可能對銷售、對台積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跟壓力。 黃世聰推測,iPhone 15 Pro系列發生過熱問題,可能是因為晶片太過於強大,功能太強放在小小手機裡面,A17 Pro晶片對比上一代晶片,核心處理器大概提升15.6%,GPU的跑分多10幾個百分點,手機的晶片處理速度,跟桌上型電腦,還有包括iPad的處理速度是一樣快,因為處理太過強大,所以一定會遇到散熱的問題。
華為發表會上並未著墨在外界高度關注的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系列,反而讓平板電腦、智慧手錶、耳機甚至是電動車成為主角,其中華為獨立作業系統HarmonyOS將全新升級,最新的HarmonyOS NEXT版本剃除Linux內核與安卓AOSP代碼,代表華為將進入純鴻蒙的時代。 綜合外媒報導,華為從2012年就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並於2019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公布,隔年逐步應用在旗下產品,企圖與蘋果iOS、安卓Android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usiness Group執行長余承東誇下海口表示,華為已經培養數百萬的鴻蒙人才,投入百億資金支持生態系發展,未來將全面應用在18個領域上,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將在2024年第一季向開發者開放。 HarmonyOS NEXT系統擺脫Linux內核與安卓AOSP代碼,換言之,這套新系統將是完完全全大陸國產的鴻蒙操作系統,華為也喊話將帶來更流暢、更智慧及更安全的體驗。 普遍認為,鴻蒙系統的性能不輸給安卓,而華為為了吃下市佔率已經做好銜接工作,只需要2天時間就能將相關系統及應用轉移到鴻蒙,企圖實現三強鼎立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