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需求端聚酯持穩上升,開工率約90%,織造負荷穩定在73%,需求有所轉好,加上EG報價持續低位整理,吸引低接買盤。此外,PTA、PX也因庫存壓力不大,聚酯端提供剛性需求支撐具備較強韌性,加上PTA低加工費下可能會有潛在的檢修支撐,呈現區間走堅態勢。南亞(1303)、東聯(1710)、中纖(1718)及台化(1326)營運舒壓。 分析師表示,大陸華東主港地區MEG港口庫存約101.2萬噸附近,減少4.8萬噸。近期EG自身供應不高,整體操作率52.92%,其中煤製EG約53.45%,而聚酯端需求支撐較強,聚酯產能操作率仍維持高位,有助EG持穩去化庫存。 東聯因EG價格有回升,且較原料乙烯向上幅度略高,帶動虧損幅度縮小,而毛利率表現較佳的特化、氣體占比提升,第一季毛利率較去年第四季轉正,且回到與去年同期相近水準,加上業外支撐,EPS 0.72元。 東聯指出,今年業外不需再認列亞東石化上海的損失,包袱減輕許多;EG雖仍有虧損壓力,但在本業產品組合與業外均有改善,今年營運看法較為正向。目前特化報價增溫,乙烯報價下滑,但EG售價區間震盪走堅,法人推估,第二季本業有或損平、小賺機會。 全球聚酯消費每年成長約3.2%,隨著人口逐年增加,聚酯應用越趨廣泛,預估各類聚酯產品消費量將持續穩定成長;不過,大陸EG自產量持續增加,市場競爭將更加劇烈。
原油市場震盪偏強,PX方面新產能量產不及預期,且第二季部分PX裝置計劃檢修,成本端對PTA形成利好支撐。伴隨春節假期過後,隨著終端需求緩慢恢復,大陸近期PTA行情挾成本、需求雙提振,穩步上揚。台化(1326)、東聯(1710)營運疏壓加分。 大陸目前PTA行業開工率調整至74%,包括虹港石化240萬噸、逸盛新材料330萬噸、逸盛寧波200萬噸陸續重啟,目前正常運行。新產能方面,嘉通能源年產250萬噸裝置,其中125萬噸裝置於2022年12月末出優等品、另125萬噸裝置1月初出優等品。山東威聯化學一套125萬噸新裝置尚未正式試車。 分析師指出,春節假期過後,終端織機開機率從年內最低點也逐漸開始反彈,當前江浙織機綜合開機率提升至5%。伴隨節後下游聚酯市場看漲情緒較濃,紛紛出手採購原料,市場進入周期性補貨階段,一定程度提振市場信心,預計2月份PTA行情將窄幅上漲。 強化長期競爭利基,台化除跨入塑膠料回收領域,持續進行轉型,推動寧波ABS廠產能增加25萬噸,寧波PTA廠擴增年產150萬噸製程,建廠採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儲備新營運動能。 台化認為,預計上半年市場將持續消化庫存,第一季市場仍處於恢復期,樂見第二季起開始出現新訂單,需求面下半年可望回暖。 考量集團管理綜效,穩定營運績效,東聯先前子公司聯洋石化(控股)董事會通過,擬將持股38.65%大陸轉投資PTA公司上海亞東石化,與遠東新(1402)旗下之上海遠紡工業合併,合併後上海遠紡工業為存續公司,合併基準日暫訂為111年12月31日。
伴隨油價支撐、終端內需有望復甦,近期下游SM需求有所改善,支撐苯價格,PX也受惠大陸PTA新增產能投放,原料採購增加,推升PTA、SM、ABS、PS行情回穩、升溫,報價上漲5~8%,台化(1326)、台達化(1309)、國喬(1312)、台苯(1310)營運加分。 台化、國喬營運持穩,具SM、ABS、PS一貫布局。台苯、國喬台灣SM年產均37萬噸,國喬另有台灣ABS年產12萬噸、PS年產6萬噸。 國喬SM營收占比41%、ABS/PS33%、媒體10%、PA66營收比7%、包材6%。後續在大陸泉州持續有擴產計畫,將新增丙烯(66萬噸/年)、聚丙烯(45萬噸/年)產品線,預計下半年完工投產。 台化台灣SM年產132萬噸,ABS、PS年產各41萬噸、34萬噸,大陸寧波現有PS年產20萬噸、ABS 50萬噸;寧波ABS新產開出,總年產規模達75萬噸。 分析師表示,2023年芳烴產業鏈整體投產壓力依然很大,供應增加過度問題突出,行業仍將延續週期底部狀態。其中,上游PX會強於PTA;純苯有望延續景氣週期,而SM將延續週期底部狀態,純苯會強於SM,產業鏈走勢被上游走勢支配。 聚酯產業鏈終端內需有望復甦,惟供應端壓力明顯,價格走勢受原油主導,PTA、EG、短纖自身階段減產和重啟可能導致價格的階段波動。
大陸江浙終端開工基本維持,聚酯產能操作率適度回升至84%,支撐PTA、EG行情區間震盪走堅。其中,PTA現貨市場買氣剛需補貨為主,相對當前產能操作率降至73%,加上11月部分PTA裝置計劃檢修,11月貨源貿易商報盤謹慎,行情持穩走堅,小幅上漲。台化(1326)、東聯(1710)營運加分。 此外,為控制虧損包袱,大陸EG開工率59.88%,其中煤製EG開工率40.92%。華東主港地區EG港口庫存持續減少,約83.4萬噸。伴隨聚酯開工率回升至八成之上,EG行情先跌後漲,市場商談尚可,惟去庫接近尾聲,且新裝置投產預期,壓抑上檔走勢。南亞(1303)、東聯、中纖(1718)營運疏壓。 分析師指出,市場對全球經濟擔憂情緒持續,油價支撐偏弱,加上PX新裝置投產時間臨近,對PX壓制明顯,PXN維持壓縮趨勢。雖恆力PTA裝置檢修,但雙11訂單逐步結束,加上新裝置投產預期,PTA上漲空間壓制明顯,惟油價重心堅挺,PX新裝置落地前或下游聚酯負荷下降前,PTA深跌概率不大。 據統計,今年全球EG總產能達5,214萬噸,年增15.3%,需求約3,483萬噸,年增3.5%,產能利用率約66.8%,創近四年最低水準。 受制EG行情低迷,南亞美國、台灣產能紛紛啟動減產策略,目前產能利用率均在3成以下,維持自用及供應部份內銷合約客戶為主,嚴控虧損包袱。 東聯認為,大陸EG庫存降至90萬噸以下,同業減產、庫存持續去化,及下游化纖開工率有所上升,有利EG市況回溫。 此外,為降低PTA業外轉投資營運影響性,東聯進行聯洋石化(控股)轉投資亞東石化、遠紡工業(上海)進行整併,合併後,透過聯洋石化對遠紡工業(上海)間接持股降為9.97%。
中秋節後,大陸正丁醇市場因下游需求穩步釋放,市場價格逐步上行;與節前相比,價格漲幅超3%,整體行情呈穩步上行態勢。台塑(1301)表示,第四季步入膠帶及塗料需求旺季,正丁醇(NBA)下游酯類客戶可望增加採購量,加上馬來西亞同業BASF(年產能13.5萬噸)歲修剛結束,市場供給偏少,預估價格持穩小漲。 此外,大陸PTA檢修及停產負荷仍較多,整體開工不高,PTA延續去庫,現貨高升水使基差漲至四年高位;下游聚酯開工負荷略有回暖,市場需求依舊欠佳,關注成本及聚酯需求變化。台化(1326)、東聯(1710)營運疏壓。 EG開工再下滑,帶動港口去庫明顯,加上乙烯價格堅挺,短期內EG震盪偏強運行。受颱風因素影響,大陸華東EG港口庫存去庫減少5.89%,惟EG社會庫存依舊處於歷年同期高位。 分析師認為,當前正丁醇下游需求在節後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場內成交較活躍,工廠報價多堅挺,市場整體偏強運行為主。預估短期內大陸山東地區正丁醇市場多將持穩運行為主,市場行情能否持續上行還需多關注供需面的具體變化。 大陸今年PX新增產能預計1,000萬噸,PTA則有860萬噸,供過於求狀況不會改善,不過PX新產能多半在下半年,加上芳烴長期虧損將迫使部分減產,估計加工差會逐步恢復。 強化長期競爭利基,台化除今年跨入塑膠料回收領域,持續進行轉型,推動寧波ABS廠產能增加25萬噸,明(112)年寧波PTA廠擴增年產150萬噸製程,建廠採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儲備新營運動能。
PLATTS報導,油價、減產救市策略發酵,石化上游原料波動回穩,乙烯止跌反彈50美元,站上950美元;丙烯小漲5美元;SM、PTA也呈現小漲持平。台塑化(6505)、台化(1326)、國喬(1312)營運加分。 影響所及,在成本、庫存去化支撐下,遠東區五大泛用樹脂最新現貨行情延續築底走堅態勢。PP、PS聯袂反彈10美元;PVC、ABS及EVA也同步持平走堅;僅PE因需求疲弱,持續下滑20~30美元。台塑(1301)、華夏(1305)、亞聚(1308)、台達化(1309)營運增添支撐。 受制消費疲弱,塑化行情利潤受到嚴重擠壓,多數產品遭逢虧損壓力,塑化廠商陷入高庫存、低利潤局面,相繼啟動歲休、減產策略,期盼減量救市;近期大陸烯烴、芳烴下游的化工品走勢出現交叉走勢,PTA、SM等芳烴產品率先醞釀築底回溫,EG、PP、PE等烯烴類產品持續偏弱。 分析師指出,PTA因原料來源只有原油,在國際油價出現趨勢性行情時,價格緊跟國際油價走勢;因PTA在短纖生產中的原料佔比達85%,所以短纖價格更多與PTA保持一致。EG屬液體化工品,今年在產能集中投放壓力下,港口庫存快速回升,走勢更弱。 在歐洲產出下降,恰逢北半球夏季汽油消費高峰期,美國芳烴市場供應緊張,美亞價差急劇走高,亞洲部分芳烴貨源流向美國,造成亞洲芳烴市場原來的區域平衡被打破,韓國甲苯、MX、PX和純苯等芳烴類產品價格走高,帶動PTA、SM等產品價格走強。 除PVC築底回穩,華夏PVC加工品營運也改善、提振。北美膠皮銷售已谷底回升,看好小客車、農機車輛、船舶及家俱補庫需求。汽車、室內電氣、地下管路工程及包裝等膠布需求可望逐步釋出。
許多人都有擔心隔天要早起、前一晚焦慮緊張睡不著的經驗,專家表示擔心完全沒用,奉勸民眾不要賣力強迫自己,否則睡不著、睡不好的情況只會更惡化,建議可藉由冥想、專注呼吸等方式助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許多人常因為隔天要早起趕上班、趕上課、甚至是趕車,前一晚有焦急、想早點入睡的心情,芝加哥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日夜節律與睡眠醫學中心(Center for Circadian and Sleep Medicine)主任菲利斯.徐(Phyllis Zee)表示,自己也經常面臨這種情況,「如果你無法睡著,別擔心了,那沒有幫助。」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凱克醫學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臨床醫學副教授達斯庫普塔(Raj Dasgupta)也有相同建議:「我的建議是不要強迫,因為你的腦海會開始思考要入睡的擔憂,讓事情變得更糟。」他說事實是,當我們愈賣力試著放鬆、入睡,我們就愈擔心失去寶貴睡眠,這樣就愈難以獲得好眠。 針對民眾因難以入睡而焦慮,專家們也提供一些能驅散焦慮的撇步。 ■別嘗試不可能的事 專家指出,除非你本身就是早起的鳥兒,否則不要逼自己晚上9點就要睡著,因為對你的生理時鐘來說可能太早了,這種強迫只會讓自己更焦慮。 ■上床前2小時避開藍光 達斯庫普塔建議民眾上床前2小時避開會發散藍光的手機、電子裝置或明亮的燈光,他說藍光會讓大腦以為現在還是白天,抑制人體分泌能幫助入睡的褪黑激素。 ■練習冥想、正念及專注呼吸 達斯庫普塔說,因為入睡感到焦慮是睡好覺的一大障礙,他建議可以透過正念(mindfulness)及冥想幫助自己平靜,讓心靈及身體安靜下來,如此更容易入睡。 他說其中一個幫助入睡的好方法是專注呼吸,當中一個能減輕壓力的技巧是「4-7-8呼吸法」(4-7-8 breathing method),也就是先深呼吸4秒,再屏住呼吸7秒,接著緩慢吐氣8秒,反覆幾次同樣步驟,再觀察是否感覺比較放鬆了。 ■避免喝酒及甜食 達斯庫普塔建議民眾避免在午餐後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也避免在睡前飲酒,他說這2個飲食習慣都會干擾睡眠。如果民眾晚餐後仍感覺到飢餓,他也建議零食量不要太多,而且盡量攝取無糖、易消化的食物,比較不影響睡眠。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引發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大規模軍演,在國際會議上憤而離席,對此專家分析,北京的下一步已經面臨升級局勢或是討好鄰國的兩難困境,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派遣特使到各國重申一中原則。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在裴洛西離開台灣後,中國大陸解放軍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實彈演習,軍方高層拒接五角大廈電話,北京制裁裴洛西及家人,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甚至兩度在柬埔寨舉行的東協高層會議離席,取消與日本外相林芳正的會晤。 不過華府智庫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級研究員古普塔(Sourabh Gupta)認為,中國大陸接下來面臨兩難困境,也就是在設法平衡增強恫嚇台灣必要性的同時又不會把其他亞洲鄰居嚇跑,他說北京手中對台灣議題最強大的牌就是亞洲國家的情緒,沒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希望看到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議題,「但同樣的,亞洲沒有人希望看到亞太的地緣政治卡在台灣海峽上,特別是在俄烏衝突之際。」 古普塔說,在譴責之後,目前對大陸來說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派遣特使到亞洲各國重申一中原則,以及美國違反了一中政策精神,「但我認為中國外交太過傲慢,不會選擇這種舉動。」 馬來西亞智庫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CNIA)理事長許慶琦(Koh King Kee)指出,王毅取消與林芳正的會面並不會導致自我孤立,或者在外交上對中國大陸不利,他說北京將專注在懲罰台灣及對美國抗議,並不希望為了裴洛西訪台與其他美國盟友對立,以避免影響雙邊貿易關係。 在解放軍展開軍演後,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4日發布聲明呼籲各方降低緊張情勢,「以免在大國間爆發誤判、嚴重對抗、公開衝突以及不可預測的後果。」 澳洲國際關係學者畢斯利(Nick Bisley)指出,北京全面、重大的回應讓這個地區「感到不安」。他說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等國將把大陸逼退到什麼程度,而這是風險最大的地方,「如果美國認為真的必須展現逼退中國,那麼情勢將會以非常危險的方式急速上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預期,北京將會逐步緩和態勢,因為在秋天領導層改組前,最重要的事項就是維穩。 「在透過軍演、經濟制裁發洩怒火後,北京必須從不斷升級的緊張態勢中緩下來,這才符合中國的整體利益」,他說中國大陸因為社會、經濟問題叢生面臨內部壓力,北京別無選擇,在處理外部挑戰時得更為謹慎,以免破壞內部穩定。
美琪瑪(4721)22日召開股東會,通過配息3.8元,董事長顏隆財指出,美琪瑪將專攻電池材料回收業務,降低成本、也達到循環經濟效益,並評估購地擴建回收業務的產線,以技術合作的方式尋求合作對象,專注獲利提升,而非營收、訂單的成長。 顏隆財表示,美琪瑪在PTA氧化觸媒的回收金屬業務已有十多年經驗,回收的鈷、錳對客戶可以結省70%成本;在電池材料部分,雖然技術門檻較高,不過考量透過回收可掌握金屬原料,降低市場原料價格波動對營運的影響,還可達到循環經濟的效益,因此評估擴充電池材料回收業務的產線,先行小規模的投入。 顏隆財表示,貴金屬價格漲跌超出可以掌控範圍,若金屬能夠做到回收純化,就能夠降低原物料價漲對營運造成的風險,未來會持續投入回收業務發展。 由於既有廠房產線已經不太夠,為了擴展回收業務,在國內或海外購地都是可選項,也計劃與他廠合作,由美琪瑪出技術,合作對象出土地、資金或商業模式,一來分散風險,二來也增加力量。 美琪瑪去年營收41.2億元、年增85%,創歷史次高,每股純益4.81元為歷史新高,顏隆財表示,PTA氧化觸媒的需求穩定,電動車市場則是持續成長,鈷平均價格去年年漲幅達46%,由於金屬價格可以轉嫁、訂單成長,加上成本控制不錯,使得營收、銷量、獲利都有不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