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需求端聚酯持穩上升,開工率約90%,織造負荷穩定在73%,需求有所轉好,加上EG報價持續低位整理,吸引低接買盤。此外,PTA、PX也因庫存壓力不大,聚酯端提供剛性需求支撐具備較強韌性,加上PTA低加工費下可能會有潛在的檢修支撐,呈現區間走堅態勢。南亞(1303)、東聯(1710)、中纖(1718)及台化(1326)營運舒壓。 分析師表示,大陸華東主港地區MEG港口庫存約101.2萬噸附近,減少4.8萬噸。近期EG自身供應不高,整體操作率52.92%,其中煤製EG約53.45%,而聚酯端需求支撐較強,聚酯產能操作率仍維持高位,有助EG持穩去化庫存。 東聯因EG價格有回升,且較原料乙烯向上幅度略高,帶動虧損幅度縮小,而毛利率表現較佳的特化、氣體占比提升,第一季毛利率較去年第四季轉正,且回到與去年同期相近水準,加上業外支撐,EPS 0.72元。 東聯指出,今年業外不需再認列亞東石化上海的損失,包袱減輕許多;EG雖仍有虧損壓力,但在本業產品組合與業外均有改善,今年營運看法較為正向。目前特化報價增溫,乙烯報價下滑,但EG售價區間震盪走堅,法人推估,第二季本業有或損平、小賺機會。 全球聚酯消費每年成長約3.2%,隨著人口逐年增加,聚酯應用越趨廣泛,預估各類聚酯產品消費量將持續穩定成長;不過,大陸EG自產量持續增加,市場競爭將更加劇烈。
原油市場震盪偏強,PX方面新產能量產不及預期,且第二季部分PX裝置計劃檢修,成本端對PTA形成利好支撐。伴隨春節假期過後,隨著終端需求緩慢恢復,大陸近期PTA行情挾成本、需求雙提振,穩步上揚。台化(1326)、東聯(1710)營運疏壓加分。 大陸目前PTA行業開工率調整至74%,包括虹港石化240萬噸、逸盛新材料330萬噸、逸盛寧波200萬噸陸續重啟,目前正常運行。新產能方面,嘉通能源年產250萬噸裝置,其中125萬噸裝置於2022年12月末出優等品、另125萬噸裝置1月初出優等品。山東威聯化學一套125萬噸新裝置尚未正式試車。 分析師指出,春節假期過後,終端織機開機率從年內最低點也逐漸開始反彈,當前江浙織機綜合開機率提升至5%。伴隨節後下游聚酯市場看漲情緒較濃,紛紛出手採購原料,市場進入周期性補貨階段,一定程度提振市場信心,預計2月份PTA行情將窄幅上漲。 強化長期競爭利基,台化除跨入塑膠料回收領域,持續進行轉型,推動寧波ABS廠產能增加25萬噸,寧波PTA廠擴增年產150萬噸製程,建廠採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儲備新營運動能。 台化認為,預計上半年市場將持續消化庫存,第一季市場仍處於恢復期,樂見第二季起開始出現新訂單,需求面下半年可望回暖。 考量集團管理綜效,穩定營運績效,東聯先前子公司聯洋石化(控股)董事會通過,擬將持股38.65%大陸轉投資PTA公司上海亞東石化,與遠東新(1402)旗下之上海遠紡工業合併,合併後上海遠紡工業為存續公司,合併基準日暫訂為111年12月31日。
伴隨油價支撐、終端內需有望復甦,近期下游SM需求有所改善,支撐苯價格,PX也受惠大陸PTA新增產能投放,原料採購增加,推升PTA、SM、ABS、PS行情回穩、升溫,報價上漲5~8%,台化(1326)、台達化(1309)、國喬(1312)、台苯(1310)營運加分。 台化、國喬營運持穩,具SM、ABS、PS一貫布局。台苯、國喬台灣SM年產均37萬噸,國喬另有台灣ABS年產12萬噸、PS年產6萬噸。 國喬SM營收占比41%、ABS/PS33%、媒體10%、PA66營收比7%、包材6%。後續在大陸泉州持續有擴產計畫,將新增丙烯(66萬噸/年)、聚丙烯(45萬噸/年)產品線,預計下半年完工投產。 台化台灣SM年產132萬噸,ABS、PS年產各41萬噸、34萬噸,大陸寧波現有PS年產20萬噸、ABS 50萬噸;寧波ABS新產開出,總年產規模達75萬噸。 分析師表示,2023年芳烴產業鏈整體投產壓力依然很大,供應增加過度問題突出,行業仍將延續週期底部狀態。其中,上游PX會強於PTA;純苯有望延續景氣週期,而SM將延續週期底部狀態,純苯會強於SM,產業鏈走勢被上游走勢支配。 聚酯產業鏈終端內需有望復甦,惟供應端壓力明顯,價格走勢受原油主導,PTA、EG、短纖自身階段減產和重啟可能導致價格的階段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