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重陷收縮,10月財新中國PMI降至49.5,較9月下降1.1個百分點,遜於市場預期的50.8。走勢與大陸國家統計局製造業PMI一致,官方31日公布,10月製造業PMI降至49.5,亦落至榮枯線下。 香港信報報導,從分項指數看,10月製造業需求緩慢擴張、供給收縮。製造業新訂單指數連續第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但增幅放緩,顯示需求擴張速度減緩。新出口訂單指數仍低於榮枯線。 企業普遍表示,全球經濟疲軟疊加高物價,導致海外市場銷售受挫,製造業企業相應減少供給,生產指數降至榮枯線以下。 市場景氣度走弱,再加上削減成本的需要,製造業企業繼續選擇減少用工,就業指數過去8個月內第七次收縮區間。調查企業反映,消費品、投資品、中間品生產企業用工情況均有所惡化。 產量下降、客戶需求相對低迷,企業採購量下降,因此原材料庫存有所減少。由於銷售不及預期及發貨付運延誤,產成品庫存顯著增加。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指出,10月製造業景氣度不高,內需維持擴張態勢但速度漸緩,供給、就業、外需均不同程度下降。第三季經濟出現觸底回升跡象,不過目前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穩固。
港股1日早盤表現反覆,半日微漲收盤,大市中午成交不足400億港幣。 香港信報報導,恒指開盤漲26點,報17,139,最多曾漲76點,高至17,188,但受制十天線(現處17,235),財新PMI公布後,大盤曾跌133點,低至16,979,之後收復失地。 最終恒指半日微漲6點或0.04%,報17,119,國指收報5,860,跌0.02%,科指跌0.3%,收3,747。大市半日成交額為379.97億港幣。 個股方面,騰訊跌0.6%,美團降1.4%,阿里巴巴下滑0.7%,比亞迪半日降1.8%,海底撈大跌10.9%。信義光能反彈3.5%,為表現最佳藍籌。
【時報-台北電】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2023年10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緊縮速度加快,指數再回跌1.1個百分點至47.1%,連續第8個月緊縮。 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生產轉為緊縮(低於50.0%),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低於50.0%),供應商交貨時間低於50.0%,存貨持續緊縮(低於50.0%)。 經季節調整後之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9月同步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惟本月二指數再度呈現緊縮,分別回跌3.4與3.5個百分點至48.3%與49.4%。 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滑落至40.0%以下緊縮速度,指數回跌4.9個百分點至39.8%,連續第18個月緊縮。 六大產業全數回報未來六個月展望呈現緊縮,各產業依緊縮速度排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28.9%)、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0.0%)、電子暨光學產業(40.8%)、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6.2%)、交通工具產業(47.6%)與食品暨紡織產業(47.8%)。 另外,2023年10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已連續12個月擴張,惟指數續跌0.3個百分點至 53.2%。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呈現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 50.0%)。(編輯:沈培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發布10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分別為47.1 、53.3,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指出,製造業原先9月的出口好轉失溫,10月僅有筆電、手機極少數電子產業訂單增加,而9月好轉的石化業等在10月都出現下跌。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分析,10月間總體經濟情勢轉壞,包括美AI品片新禁令、以巴衝突的地緣政治危機,兩大因素雖然沒有對台灣製造業造成實體衝擊,但不確定性攀升,並衝擎需求展望,短急單補庫存後,再度出現信心不足與保守觀望! 中經院指出,10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緊縮速度加快,指數再回跌 1.1 個百分點至47.1。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生產轉為緊縮,即低於50.0,人力僱用、供應商交貨時間、存貨均呈現緊縮。 其中,經季節調整後的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9月曾同步自緊縮轉為擴張,10月二項指數再度呈現緊縮,分別回跌3.4、3.5個百分點至48.3與49.4,訂單放緩主要是反映在化學暨生技業。整體製造業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亦滑落至40.0以下的緊縮速度,指數再次重跌4.9個百分點至39.8,連續第18個月緊縮。
電源管理IC現曙光,聯發科27日法說透露,手機與PC相關電源管理晶片(PMIC)看到回補庫存,本季表現將與第三季持平。國際大廠德儀放慢部分生產速度,積極控產,有助供需進一步加速落底。法人指出,台系電源PMIC多以NB應用為主,如茂達、致新,有望迎來谷底回升,搭配AI PC拉貨,第四季表現有機會優於國際大廠。 國際科技巨擘陸續召開法說,揭示第四季及明年景氣,手機/PC漸露回升成市場共識。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指出,PC、手機已見早期復甦跡象;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則直言,手機及PC方面的PMIC,受惠客戶庫存回補,第三季表現較佳,第四季約略持平;拉貨動能延續。 相較台廠保守調整產能及積極去化庫存,德儀則逆景氣循環、積極建置產能,然近期也開始放緩生產腳步;法人表示,此舉代表德儀不再為提升稼動率而砍價,將對市場價格穩定有助益。 法人進一步指出,台系電源晶片族群與PC關連程度高,隨PC供應鏈庫存已逐步落底,開始對上游晶片商出現短急單拉貨動能。PC端隨明年企業步入換機潮,及2023年出貨量衰退使基期偏低,筆電呈現溫和復甦態勢。 茂達約有25%為NB應用,其中DDR5的電源管理IC有望隨著AI PC拉貨成長,英特爾將於12月底前發表最新Meteor Lake平台、超微預計明年推出Ryzen 8000系列,都將進一步帶旺DDR5規格升級趨勢。 致新營運穩健,法人預估第三季毛利率、營益率均將明顯回升,預期隨著面板、NB/PC及TV下游庫存恢復健康水位,回補庫存力道增強,未來幾個季度庫存天數將持續下降,並且第四季可降至安全區。 不過法人提醒,由於中國總體環境欠佳,營運與中國相關性愈高者,回溫程度恐將仍不明朗,例如:矽力杰與力智,整體族群走勢分歧。
【時報-台北電】大陸官方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 ,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降至收縮區間,製造業景氣水準有所回落。 大型企業PMI為50.7% ,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繼續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7%和47.9% ,比上月下降0.9和0.1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來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物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其中,生產指數為50.9% ,較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顯示製造業生產仍在擴張,但步伐放緩。新訂單指數為49.5% ,較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市場需求下降。原料庫存指數為48.2% ,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主要原料庫存量持續減少。從業人員指數為48.0% ,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回落。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 ,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顯示製造業原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加快。(編輯:張嘉倚)
大陸製造業活動再陷收縮。大陸統計局31日公布,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5,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遜於預期。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降至50.7,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繼續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降至50.9,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但仍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生產仍在擴張,但步伐有所放緩。新訂單指數降至49.5%,比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下降。 原材料庫存指數降至48.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從業人員指數降至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回落。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至50.2,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繼續加快。 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10月份,受「十一」節日休假和節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製造業PMI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持續恢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下周國際新聞事件 10/30 周一 澳洲9月零售銷售 歐元區10月經濟信心 德國10月通膨 美國達拉斯Fed製造業指數 業績報告:麥當勞 10/31 周二 日本9月失業率 日本9月工業生產 日本央行利率決議 歐元區Q3 GDP初值 歐元區10月通膨 美國標普/凱斯席勒8月房市指數 美國10月芝加哥PMI 業績報告:超微、三星電子、發那科 11/01 周三 API原油庫存 澳洲10月製造業PMI 南韓10月貿易收支 美國MBA抵押貸款 美國10月ADP就業報告 美國10月ISM製造業PMI 美國9月JOLTs職缺報告 EIA原油/分餾油/庫欣原油/加熱油報告 業績報告:高通、豐田、索尼 11/02 周四 聯準會利率決議 澳洲9月貿易收支 歐元區10月製造業PMI終值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 美國首次請領失業救濟 業績報告:蘋果 11/03 周五 德國9月貿易收支 歐元區9月失業率 美國非農就業報告 美國10月失業率 美國10月ISM服務業PMI 業績報告:BMW
受到產出急遽下降與需求放緩影響,歐元區10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35個月低點,顯示該區商業活動加速萎縮、第四季經濟衰退機率升高。相反地,美國10月綜合PMI升至三個月高點,推升經濟可望軟著陸的預期。 受歐元區PMI數據表現不佳的拖累,歐元兌美元匯價24日盤中下跌0.53%,來到1.0611美元,終結連三日上漲趨勢。 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Global)24日公布,美國10月綜合PMI初值由9月的50.2升至51,創三個月新高。其中服務業PMI由50.1升至50.9,創三個月高點。製造業由49.8升至50,創六個月新高。 美國10月商業活動小幅擴張,有別於8、9月停滯狀況。主因在於製造業與服務業需求低迷狀況有所改善,且通膨壓力緩解令企業生產成本下滑。 標普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10月PMI數據改善令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攀升。儘管地緣政治擔憂與國內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但未來產出預期也升至一年半來最高。」 標普與漢堡商業銀行(HCOB)同日亦公布,歐元區10月綜合PMI初值由9月的47.2跌至46.5,不僅創35個月新低,亦低於50與市場預估的47.6。若排除疫情肆虐月份,這將是2013年3月以來最低。其中,服務業PMI由48.7下滑至47.8,創32個月低點。製造業PMI由43.4跌至43,寫下三個月最低。 HCOB首席經濟學家德拉魯比亞(Cyrus de la Rubia)表示:「歐元區情勢變得更糟,製造業連16個月萎縮,服務業也低迷3個月。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出現小幅衰退(連兩季負成長)狀況,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10月綜合PMI由46.4降至45.8,創兩個月新低,其中製造業略有改善但續萎縮、服務業PMI降至兩個月低點,顯示該國經濟仍深陷泥淖。 法國10月綜合PMI由44.1升至45.3創兩個月高點,其中服務業PMI升至46.1的三個月新高但低於50,製造業跌至42.6改寫41個月新低。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周二美股主要指數全面收高,道瓊指數結束連續4天的跌勢、標普500指數連5黑止步,晶片股雲集的費半指數表現尤其強勁。最新一波業績報告意外穩健和樂觀的營運展望觸發了投資人的風險偏好。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穩於5%以下,對利率敏感的巨型股帶領大盤走高。 在經濟數據方面,標普全球(S&P Global)公布10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來到50榮枯分界點,意味著擺脫萎縮,高於9月份的49.8和市場預期的49.5。服務業PMI初值由9月的50.1上揚至50.9,優於市場預期的49.9。綜合PMI初值升至51,創下3個月新高。 周二收盤,道瓊指數漲204.97點或0.62%,報33,141.38點。標普500指數漲30.64點或0.73%,報4,247.68點。那斯達克指數漲121.55點或0.93%,報13,139.8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45.40點或1.38%,報3,343.94點。 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僅能源股收黑,終場跌1.42%,因原油價格回落。公用事業類股漲2.57%,漲幅最大;其次為通訊服務類股漲1.38%。 重磅級科技股全漲,蘋果漲0.25%,微軟漲0.37%,亞馬遜漲1.58%,Alphabet漲1.69%,輝達漲1.60%。 台股ADR全漲,台積電漲0.58%,聯電漲0.27%,日月光漲1.18%,中華電信漲1.01%。 反映中概股表現的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勁揚3.98%。 第三季財報季進入高峰,本周近三分之一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將公布業績。根據LSEG的數據,迄今118家已經發布財報的標普500公司中,約81%優於分析師預期。 美國商務部將在周四發布第三季GDP初值,市場預期美國GDP季增年率從第二季的2.1%急升至4.3%。 緊接著商務部將在周五發布備受關注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報告,分析師預期該報告將進一步印證通膨正慢慢朝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回落。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消息面: ●標普全球(S&P Global)公布10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來到50榮枯分界點,意味著擺脫萎縮,高於9月份的49.8和市場預期的49.5。服務業PMI初值由9月的50.1上揚至50.9,優於市場預期的49.9。綜合PMI初值升至51,創下3個月新高。 ●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上周原油庫存減少266.8萬桶,汽油庫存減少416.9萬桶,餾分油庫存減少231.3萬桶,紐約期油交割地庫欣的庫存增加51.3萬桶。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穩於5%以下,周二盤中一度跌破4.8%,最低觸及4.798%,創下一周新低,隨後一度反彈至4.892%。2年期債息上漲7.1個基點,報5.133%。 ●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周二美元指數反彈0.74%,報106.32,盤中曾一度跌至一個月低點(105.35)。歐元一度下挫0.81%,報1.0584美元。歐元區10月綜合PMI跌至35個月低點,顯示區域商業活動加速萎縮,第四季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升高。 ●受美元走高影響,周二紐約期金收跌1.7美元或0.09%,報每盎司1986.1美元。現貨金連跌第二天,終場微跌0.09%,收在1970.5美元,盤中一度下挫0.97%,報每盎司1953.1美元。分析師認為,一旦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升級,金價仍可望上看2000美元。 ●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的衝突未見進一步在中東地品擴大,周二國際油價連跌第2天重挫約2%。紐約12月期油收跌2.05%,報每桶83.74美元,前一日下挫2.94%。倫敦布蘭特12月期油收跌1.96%,報每桶報88.07美元,前一日下跌2.53%。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漲破3.5萬美元大關,為2022年以來首見;最高漲11.7%,為逾3.51萬美元,今年來累計上漲108%。
【時報-台北電】外匯評論: 1.USD/JPY 週二據au Jibun銀行10月初值調查,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平48.5,為6月以來一直低於榮枯分水嶺50.0,另外服務業PMI降至51.1,創今年年初以來最慢擴張速度,綜合PMI則為去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達49.9,但美元追隨隔夜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回落而承壓,並據日本央行(BOJ)衡量日本趨勢性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在9月加速升至歷史紀錄2%,符合BOJ目標,突顯日本通貨膨脹壓力擴大範圍,而且消息人士透露,因通貨膨脹和美國公債收益率升上升推高日本公債收益率,BOJ下週可能上調通貨膨脹預測及展開提高長期利率上限辯論,提供日圓支撐,令美元兌日圓跌至149.31低點。 隨後標準普爾(S&P)全球10月初值顯示美國新訂單創去年9月以來新高,製造業PMI擺脫五個月萎縮達4月以來最高50.0,服務業PMI則創三個月新高50.9及綜合PMI升至51.0,表明經濟抵受住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激進升息,提振美元兌日圓至149.92高點,但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10月綜合與服務業指數分別降至3及負11,而且關注中東局勢,限制美元升幅。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阻力於149.90-150.10,支撐於149.10-30。 2.EUR/US 昨日世界銀行行長彭安杰表示地緣政治是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但美國公債收益率回落引發美元回調,並據澳洲央行(RBA)總裁布洛克警告通貨膨脹可能比預期頑固,利率必須再上升才能控制,而且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速快於預期,提高政府實現今年5%左右增長目標的可能性,讓澳幣和紐元等風險貨幣獲得喘息,帶動歐元兌美元升至1.0693高點。 隨著GfK研究所調查德國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下滑至負28.1,並據S&P全球編制10月HCOB初值數據,法國服務業與綜合PMI分別升至46.1及45.3,但製造業PMI降至四十一個月最低42.6,另外德國製造業PMI升至40.7,但服務業與綜合PMI分別跌至48.0及45.8,歐元區製造業、服務業與綜合PMI則分別下滑至43.0、47.8及46.5,而且歐洲央行(ECB)調查,因高利率和經濟惡化,歐元區銀行和借款人紛紛避免借貸,打擊歐元兌美元至1.0581低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1.0590-1.0610,支撐於1.0500-20。 3.GBP/US 週二據路透調查,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BOE)的政策緊縮週期已結束,但也警告今年再次升息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英國9月請領失業金人數較前月增加2.04萬人,但截至8月的三個月失業率降至4.2%,支撐英鎊兌美元觸及1.2288高點。隨後S&P全球10月初值調查顯示,英國製造業PMI創三個月新高達45.2及綜合PMI高於前值為48.6,但服務業PMI降至1月以來最低點49.2,而且英國工業聯盟(CBI)發布10月製造業總工業訂單差值跌至負26,創2021年1月以來最弱,重創英鎊兌美元至1.2151低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1.2170-90,支撐於1.2070-90。(遠東商銀外匯保證金交易提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文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美股分析: ●GLOBALT資深投資組合經理Thomas Martin在談到周二美股主要指數全面收高時表示,財報季就要全面展開,本周有三分之一的標普成分股將公布業績。在昨天和今天之前,企業財報有點令人失望,所以這是剛開始迎來了業績利多。在談到美國的PMI數據時,他稱這是一份「金髮女孩(Goldilocks)般的報告」,總體而言這是一份很不錯的報告,價格正在趨緩,而就業也還可以。 ●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資本市場研究部門主管Bill Merz表示,現在重點在於聯準會能否在美國消費者的情況大幅惡化之前,將通膨調整到可以接受的水準?如果聯準會能做到,那麼美國經濟避免衰退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Alphabet和微軟在盤後發布財報,亞馬遜和Meta等知名科技公司也將在本周公布成績單。Bahnsen Group投資長David Bahnsen表示,即使本周公布的科技公司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科技股的估值仍然太高。無論本周我們從大型科技公司發布的財報中看到什麼樣的結果,都無法合理化他們超乎尋常的估值。即使過去3個月來大型科技走跌,它們仍然太貴、估值過高,這是一個不太可能「善終」的局勢。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這個全球第3大經濟體的成長前景,因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當地10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不僅製造業連續5個月在縮減,服務業的成長幅度也是今年以來最小的。 從au Jibun銀行公佈的數據來看,跟9月一樣,日本10月製造業PMI都是在48.5。同時,從6月以來,指數就一直在景氣榮枯點50以下。由於新訂單減少,工廠產出的減幅是8個月以來最大。 受產能下降的影響,日本就業水平是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進入收縮狀態。由於投入生產的成本通膨降到3個月新低,物價壓力稍微紓解。20日,日本政府曾表示,9月當地核心通膨,是過去1年多以來,首次降到3%以下。 在服務業方面,跟前面幾個月比起來,10月PMI有更弱的情況。 au Jibun銀行服務業的初值,從9月53.8降至10月51.1,指數創下今年以來最低。新業務雖擴大但速度緩慢,外部的服務需求也是14個月以來首次下滑。 專家學者認為,日企信心掉到元月以來最低,看得出來對未來不太樂觀。至於日本綜合PMI,從9月52.1掉到10月49.9,是自2022年12月以來,第1次跌到萎縮範圍。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的初值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的商業活動意外地出現惡化,區域內廣泛地出現需求下滑,令人擔憂歐元區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標普全球編制的HCOB歐元區綜合PMI初值,在十月跌到46.5,低於九月的47.2,並且為自2020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 相同的數據,德國為45.8,法國來到45.3,歐元區以外的英國為48.6。 如果排除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的例外狀況,十月的46.5讀數為自2013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漢堡商業銀行(HCOB)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說,歐元區的情形從不好變成糟糕。如果歐元區今年下半出現溫和衰退,以及連續兩季的(經濟)負成長,我們不會感到意外。 十月的商業活動主要是由企業完成積壓定單所產生,這顯示企業狀況不會很快轉好。同時企業總員工人數自2021年1月以來首次減少。就業指數從50.8降到49.4。 De la Rubia說,服務業的招聘活動幾乎停滯。而製造業不僅繼續裁員,而且還擴大裁員計畫。 涵蓋歐元區的服務業PMI從48.7跌到47.8,為近32個月新低,並且低於路透調查的預測。 服務需求於十次下降,降幅超過9月。新商業指數從46.4降至45.5,為2021年初以來最低水準。 十月的製造業PMI從43.4降到43.0,此也是該指數連續第16個月低於50榮枯線水準,也是自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 衡量產出的指數穩定在43.1。 該調查的一項前瞻性指標也描繪出黯淡的景象,顯示短期內情況不會好轉。 工廠經理對未來12個月的樂觀情緒也逐漸消退。未來產出指數從51.6降到50.3,為今年以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