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MI

的結果
  • 歐元 製造業續疲 2日匯價貶幅近0.3%

    S&P Global/CIPS公布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9月終值為43.4,雖與初值以及市場預期相當,但低於8月的43.5,為連續第15個月低於50,顯示製造業景氣持續低迷。其中,以德國、奧地利、荷蘭與法國的衰退幅度最深。受此衝擊,歐元2日應聲走貶至1.0544美元,貶幅逼近0.3%。

  • 景氣看見隧道盡頭的光 製造業PMI兩指標先翻紅 這產業擴張跑贏電子業

    中經院昨公布9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處於榮枯線50以下,但緊縮趨緩,指數回升2.7個百分點至48.2%,另外,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轉為擴張,部分指標略有改善。 中經院指出,經季節調整後之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2項指數分別回升5.1與6.2個百分點,至51.7%與52.9%。 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7個月緊縮,不過,本月指數回升2.6個百分點至44.7%。 9月3大產業指數在50以下、呈現緊縮,依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42.9%)、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2.9%)與電子暨光學產業(48.2%)。指數在50以上、呈現擴張的產業,包括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53.6%)、交通工具產業(53.2%)。另外,食品暨紡織產業回報PMI為持平(50.0%)。 中經院指出,製造業呈現不均衡復甦,部分產業冒出光明,期待後續的復甦星火可以燎原。 中經院表示,新增訂單作為領先指標,今年來第3次轉為擴張,但電訪意見顯示,製造業處於不均衡復甦,且多為短急單,產業別與供應鏈上下游對後續展望的差異很大,原物料上漲壓力也再次浮現。第4季短急單是否能夠持續,中國經濟情況也是重要觀察因素。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指出,隱約看到景氣出現反轉的曙光出現,除了PMI部分指標轉好,國外情勢也有正面訊號,如美國消費成長穩健、勞動市場降溫、通膨趨於穩定,若聯準會放慢升息腳步,應有助於整體經濟回溫。

  • 製造業採購相對保守 9月PMI指數連七月緊縮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9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2.7個百分點至48.2,是連續七個月緊縮,顯示廠商依舊保守看待景氣。不過,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說,部分產業冒出復甦火花,雖呈現不均衡復甦,但期盼星火可以燎原。  PMI以50為榮枯線,當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呈現擴張,反之則代表緊縮。這次五項組成指標,經季調新增訂單、生產轉為擴張,但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存貨持續緊縮。另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7個月緊縮,但回升2.6個百分點至44.7。  葉俊顯分析,9月PMI仍緊縮,但速度有趨緩,部分產業冒出復甦的火花,呈現不均衡復甦,期盼復甦的星火可以燎原。其中,化學生技醫療產業跟部分電子暨光學產業出現短急單,使得新增訂單和生產中斷緊縮的趨勢轉為擴張,但是廠商依舊保守看待景氣,採購未出現明顯擴張。  葉俊顯也說,製造業景氣第三季不如預期,但第四季看來並沒有更壞。終端需求目前還沒有看到,訂單大部分是短急單,業者為了避免看錯趨勢及確保資金流量,對未來展望並沒有恐慌,但是仍然很保守,甚至觀望到明年農曆年後都採取延單、緩出的保守採購策略。  此外,9月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MNI為53.5,已連續11個月擴張。葉俊顯說,消費旅遊轉往國外以及股市回跌,使得擴張力道進一步趨緩,期盼雙十、雙十一百貨周年慶,以及年底會議展期和節慶能增添內需消費旅遊力道。  另外,國發會日前公布8月景氣燈號,出現連續十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龔明鑫2日表示,「9月或許有機會轉正」成黃藍燈,第四季脫離藍燈泥沼機會很大。  談到經濟成長,龔明鑫說,明年投資會恢復正的成長,惟全世界還有一些風險存在,包含貨幣政策導致升息,以及大陸經濟也是很大變數,另俄烏政爭膠著恐怕影響能源,最後是極端氣候導致大眾物資價格的波動。對於明年是否可能有二次通膨?他則說「應該還好」,CPI預計降到2%以下。

  • 《金融》未見當局出手 日圓續貶

    【時報-台北電】外匯評論: 1.USD/JPY 週末日本央行(BOJ)總裁和田植男就退出路徑講話,表明BOJ正慢慢奠定結束負利率基礎,但美國國會在絕多數民主黨議員支持下通過臨時撥款法案,避免聯邦政府部分停擺,週一支撐美元;此外,BOJ短觀調查第三季日本大型製造業景氣判斷指數升至正9,大型非製造業景氣判斷指數更創1991年資產價格泡沫以來最高正27,並據9月BOJ會議意見摘要顯示,更多決策者討論最終退出超寬鬆政策前景,推升日本公債收益率至十年高點,BOJ則宣布週三進行計畫外購買公債操作,而且日本au Jibun銀行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連續四個月低於50榮枯線達48.5,令日圓承壓,美元兌日圓穩守149.44低點。 隨著美元接近可能導致干預的150日圓,引發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與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達將以強烈緊迫感密切監控市場,但美國8月建築支出增0.5%符合預期,並據9月數據顯示標準普爾(S&P)全球美國製造業PMI終值升至49.8及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PMI創去年11月以來最高49.0,而且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達十六年最高,提振美元兌日圓至149.90高點。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支撐於149.30-50,阻力於150.20-40。 2.EUR/US 週日財新/S&P全球聯合公布9月經季節調整中國製造業PMI意外降至50.6及服務業PMI續跌至年內最低水平50.2,綜合PMI亦降至50.9,並據世界銀行發布半年度地區最新報告稱,對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估維持於5.1%,但下調2024年成長率預測至4.4%,增添風險厭惡情緒,而且市場焦點在週二澳洲央行(RBA)和週三紐西蘭央行(RBNZ)貨幣政策決定,昨日壓抑澳幣、紐元和其他風險貨幣,歐元兌美元亦受限於1.0591高點。 據歐洲央行(ECB)副總裁德金多斯稱現在討論降息為時尚早,並據歐元區公布8月失業率為6.4%符合預期,而且S&P全球編制的HCOB調查9月製造業PMI,西班牙與義大利分別升至47.7及46.8,但法國終值萎縮至44.2,德國與歐元區終值則分別遜於初值達39.6及43.4,仍低於50榮枯分水嶺,而且美國利率長期高企的前景支撐美元,打壓歐元兌美元至1.0476低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1.0480-1.0500,支撐於1.0400附近。 3.GBP/US 英國首相蘇納克稱,政府在降低通貨膨脹方面取得良好進展,但財政大臣亨特無法承諾下次大選前減稅,以免引發通貨膨脹,而且抵押貸款機構Nationwide公布英國9月房屋價格持平前月及較上年同期降5.3%優於預期,但S&P全球/CIPS調查英國9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4.3,仍遠低於50榮枯線,打擊英鎊兌美元自1.2220高點下跌。隨著英國央行(BOE)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曼恩警告通貨膨脹壓力恐高於預測水平,但BOE大幅升息後英國經濟前景黯淡,相對美元因美國經濟強勁及公債收益率上升而大漲,擴大英鎊兌美元跌幅至1.2085低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1.2100-20,支撐於1.1980-1.2000。(遠東商銀外匯保證金交易提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請務必審慎評估風險和妥善規劃財務,本文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 冒復甦火花 9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到48.2

    調研機構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9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2.7個百分點至48.2,連續第7個月緊縮。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說,部分產業冒出復甦火花,期盼星火可以燎原。 PMI以50為榮枯線,當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呈現擴張,反之則代表緊縮。而在這次五項組成指標,經季調新增訂單、生產轉為擴張,但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存貨持續緊縮。另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7個月緊縮,但回升2.6個百分點至44.7。 葉俊顯分析,9月PMI在這個月仍然緊縮,但是速度有趨緩,指數回升到48.2,基本上呈現了一個現象,就部分產業冒出復甦的火花,期盼復甦的星火可以燎原,化學生技醫療產業跟部分電子暨光學產業出現短急單,使得新增訂單和生產中斷緊縮的趨勢轉為擴張,但是廠商依舊保守看待景氣,採購未出現明顯的擴張,對未來展望持續緊縮。 葉俊顯說,製造業景氣在第3季不如預期,但是第4季看來並沒有更壞,終端需求目前還沒有看到,訂單大部分是短急單,那業者為了避免看錯趨勢以及確保資金流量,對未來展望並沒有恐慌,但是仍然很保守,甚至觀望到2024年農曆年後都採取延單、緩出的保守採購策略。 就短急單的部分,葉俊顯認為,主要是因應人工智慧(AI)需求,看能否帶出一些應用,如果在年底之前應用更為明確,相信訂單開出來後,對於台灣出口會有不錯影響。 同樣2日公布的9月台灣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MNI續跌0.8個百分點到53.5,已連續11個月擴張,惟葉俊顯說速度有進一步趨緩,整體現象展現出內需消費需要增添力道。他並進一步分析,消費旅遊轉往國外以及股市回跌,使得擴張力道進一步趨緩,期盼雙十、雙十一百貨週年慶,以及年底會議展期和節慶能增添內需消費旅遊力道。

  • 陸9月財新製造業PMI 遜預期

     大陸景氣復甦疲弱,最新公布的財新中國9月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均位榮枯線以上,但仍遜於預期。尤其服務業PMI更創下年內新低,顯示整體經濟未有顯著起色,也為第三季經濟增長表現帶來陰霾。  財新網1日最新公布,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為50.6,較8月微降0.4點,連續兩個月位在榮枯線上方,顯示製造業景氣度持續恢復。另,9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為50.2,較前月回落1.6,雖連續九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但已連兩月刷年內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財新PMI和官方數據走勢恰好相反。大陸統計局日前公布9月製造業PMI為50.2,較8月高出0.5;官方9月服務業PMI為50.9,較8月升0.4,結束五連降。之所以走勢迥異,市場一般認為是官方統計樣本聚焦大型企業、財新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所致。  財新指出,從數據來看,9月製造業景氣延續復甦趨勢,供需同步擴張,但因全球經濟低迷,拖累了最終增長表現。從製造業PMI分項指數來看,9月生產回補,帶動生產指數在擴張區間上升,新出口訂單指數雖有回升但仍低於榮枯線,顯示新訂單總量的增長主要靠內需改善帶動。  生產需求上升,帶動採購進一步擴張,原材料庫存增加。受部分地區惡劣天氣的影響,物流情況惡化,這也影響了部分產品的交付,進而導致產成品庫存略有上升。  財新9月服務業PMI的供需擴張速度則明顯放緩,包括經營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都來到近九個月新低。部分企業反映,整體需求比預期疲弱。由於需求下降,服務業也放緩了增聘員工的步伐,服務業就業指數雖連續八個月高於榮枯線,但降至2月以來新低。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9月製造業景氣度繼續維持緩慢恢復態勢,但受外需疲弱影響,企業家樂觀情緒也降至低點。過去幾月官方雖推出多項政策,但宏觀經濟修復基礎仍不穩固,國內需求不足,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  接下來仍須關注政策收效情況,穩就業、增收入等關鍵環節或需進一步加力。

  • 《經濟》標普全球9月臺灣PMI升至46.4 景氣降速寫5月來最緩

    【時報-台北電】標普全球9月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8月的44.3,升至46.4,顯示製造業景氣的下滑程度放緩至5月以來最慢。綜觀而言,指數仍保持實質跌幅,而下行趨勢亦已持續16個月。 標普全球最新PMI數據顯示,臺灣製造業第三季末的景氣下滑速度趨緩。廠商反映,生產活動與新增訂單的跌幅收窄至5月以來最低,但總體依然明顯。惟業者對未來1年的前景展望依然悲觀,因此繼續調整庫存和人力配置。此外,隨著投入成本飆漲,企業承受的價格壓力日益上升。至於出廠價格,則在接連降價9個月後初次微升。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Annabel Fiddes表示: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生產活動與新增訂單的跌幅已經縮減,可見9月有初步跡象,反映臺灣製造業景氣下滑趨緩。惟仍須密切留意續航力,以及關鍵指數是否向50.0持平點靠攏,才能確定是否已擺脫低迷。 Annabel Fiddes表示,景氣復甦的阻力依然不小,尤其是全球需求疲弱抑制了訂單銷售,而廠商不得已繼續減產。使得商業情緒依然低迷,企業也繼續調整採購活動和就業。目前,全球市場正受壓於成本上揚、持續升息,以及庫存偏高等因素,製造業還要待客戶需求明顯好轉後,才會重回成長軌道。(編輯:李慧蘭)

  • 《經濟》新單及生產轉擴張 中經院9月PMI升至48.2%、NMI續跌至53.5%

    【時報-台北電】中經院今日公布2023年9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48.2%、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續跌至53.5%。9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緊縮速度趨緩,指數回升2.7個百分點至48.2%,連續第7個月緊縮,惟經季節調整後之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同步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部分指標略有改善。 PMI的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生產轉為擴張,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低於50.0%),供應商交貨時間低於50.0%,存貨持續緊縮(低於50.0%)。三大產業回報PMI緊縮,各產業依緊縮速度排序為基礎原物料產業(42.9%)、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2.9%)與電子暨光學產業(48.2%)。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53.6%)與交通工具產業(53.2%)皆轉為回報PMI為擴張。僅食品暨紡織產業回報PMI為持平(50.0%)。 另,9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已連續11個月擴張,惟指數續跌0.8個百分點至53.5%。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新增訂單與人力僱用呈現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高於50.0%)。八大產業中,五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營造暨不動產業(57.4%)、零售業(56.0%)、教育暨專業科學業(55.4%)、運輸倉儲業(51.0%)與批發業(50.4%)。住宿餐飲業(46.3%)與金融保險業(49.4%)則回報NMI為緊縮。僅資訊暨通訊傳播業NMI呈現持平(50.0%)。(編輯:李慧蘭)

  • 《國際經濟》需求低迷 歐元區9月製造業PMI卡低檔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周一公布的終值數據顯示,歐元區九月的製造業活動仍深陷廣泛的衰退;需求以自1997年有該調查數據以來罕見的速度持續萎縮。  漢堡商業銀行(HCOB)的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在九月下跌到43.4,低於八月的43.5,但符合初值預估。  相同的數據,德國為39.6,法國來到44.2,歐元區以外的英國為44.3。  重要的衡量產出的指數,從43.4降到43.1。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表示:「整個第三季度的產出指數遠低於50,因此我們相當確定,製造業衰退將繼續下去」。在主要國家當中,德國和法國在九月的PMI表現最差,西班牙和義大利正渡過難關,所受傷害已有減輕。 新訂單指數從八月的39.0升到39.2,但是仍遠低於50榮枯線水準。  de la Rubia說,儘管工廠近三個月的平均收費價格快速降低,並低於2008/2009金融大海嘯時期,需求指數仍出現下滑。  歐洲央行的官員正苦惱於高通膨無法降到目標水準,也許會高興於工廠價格的低落。  歐洲央行在九月祭出連續第十次升息,但是升息週期可能已經結束,並將高利率維持在更長時間,根據路透調查經濟學家,至少延續到明年七月。

  • 製造業復甦緩慢 9月台灣PMI估續緊縮

    2023年9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將於10月2日,由調研機構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在8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再跌至45.5,呈現連續6個月緊縮,遠遜於市場預期,9月間的蘋果新機I-15、華為新款手機上市、AI等新興應用商機也仍熱,是否為製造業景氣注入新象,進而帶動9月台灣PMI?就廠商實際回報、央行和國發會的經濟數據研判,9月新象應僅帶來些微的景氣改善,整體復甦尚未達到「大家都滿意」的程度,即使PMI指數不再下跌,也難脫50以下的緊縮區間。9月台灣PMI 若仍處於緊縮區間,將出現連續7個月緊縮,若扣除今年2月因工作天數短、較前月短暫大幅回升51.4,自去年7月迄今已連續14 個月皆居於緊縮區間,為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2012年創編以來最長的緊縮期,更甚於2015年、2016年間的科技產業景氣下滑期間,當時曾出現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連12個月居於緊縮區。國發會9/27發布的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結果與上月持平,燈號續呈代表低迷的藍燈,今年來連亮十藍,亦是史上第二長的藍燈期間。8月台灣PMI下降的各項指數,百分比幅度雖較7 月更為緩和,但9月在弱勢利多下,數據也可能只和8月持平。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相當困擾終端市場的需求疲弱,廠商庫存去化緩慢,導致業者展望景氣方面,8月製造業的「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自2022年5月跌入緊縮區,及至2023年8月都沒有回到擴張區,就六大產業觀察,8月僅電子暨光學出現極微幅上升,化學暨生技醫療、食品暨紡織、 基礎原物料、交通工具、電力暨機械設備為下降,廠商反映未來兩季(六個月)仍無法看見製造業景氣恢復的預期。至於台灣非製造業NMI,8月也回跌1.4個百分點至54.3,NMI雖已連續10個月擴張,但整個暑假的消費動能都跑到國外去了,8月住宿餐飲業NMI 47.7,下降18個百分點,中斷連續4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情況最為意外;營造暨不動產、教育暨專業科學、金融保險、資訊暨通訊傳播等產業的下降幅度亦大。而8月NMI的未來六個月展望亦跌至50以下的緊縮區間。基於內需服務業正面臨缺工、工資上升壓力,內需動能已至高原的困境,景氣氛圍隱約的憂慮恐也將在內需市場擴散開來,9月的開學季、尚未接上10月的連假出遊,9月NMI的下跌也應在估計之內。

  • 《大陸經濟》中國9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0.6

    【時報-台北電】中國9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0.6,預期51.2,前值51。服務業PMI為50.2,預期52,前值51.8。綜合PMI為50.9,前值51.7。三大數據都穩在50以上擴張區間。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吉吉)表示,9月製造業景氣度持續維持緩慢恢復態勢。供需雙雙擴張,物價指數上漲,採購量和原物料庫存穩定增加,不過外需疲軟,就業承壓,創業家樂觀情緒也降至低點。 王(吉吉)指出,過去幾月政策密集出台,宏觀經濟呈現企穩跡象,不過修復基礎仍不穩固,大陸國內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就業市場壓力仍偏大。下一階段,前期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情形應為重點,穩就業、增收入等關鍵環節或需進一步加力。(編輯:張嘉倚)

  • 陸9月製造業PMI 重返擴張

     大陸9月30日公布最新官方製造業與非製造業PMI數據,皆優於8月與市場預期。9月份大陸製造業PMI報50.2,為連續四個月回升,更是4月以來首次升至50擴張區間。非製造業PMI則比8月上升0.7個百分點至51.7,一舉扭轉先前連續五個月的回落勢頭,顯示景氣擴張力度有所增強。  綜合陸媒報導,在利多政策迭出加持與年底旺季需求帶動下,大陸統計局30日公布數據顯示,大陸9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2,8月為49.7。非製造業PMI為51.7,8月為51.0。9月官方綜合PMI為52.0,8月為51.3。  大陸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9月份隨著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經濟運作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位於擴張區間,顯示大陸經濟景氣水準回升。  他指出,9月在調查的21個產業中,有11個產業PMI位於臨界點以上,比8月增加兩個,顯示製造業景氣面擴大。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產業生產指數及新訂單指數均高於53.0,相關產業產需較快釋出。同時,為了滿足生產需要,企業加大採購力度,採購量指數為50.7,連續兩個月維持擴張。  另在構成官方製造業PMI的五大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生產指數為52.7,比8月上升0.8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產擴張步伐有所加快。新訂單指數為50.5,比8月上升0.3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改善。  原材料庫存指數48.5,比8月上升0.1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持續收窄。從業人員指數48.1,比8月上升0.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回升。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8,比8月下降0.8個百分點,但仍高於臨界點,顯示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加快。  大陸9月官方PMI出現好轉,其實可從近日數據報喜可見端倪。例如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4.5%,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6%,增幅比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8月份工業利潤由負轉正,年增17.2%。

  • 政策未奏效 鋼市旺季不旺

     大陸官方9月份PMI重返擴張區間迎利多,但旺季仍存隱憂,鋼鐵行業9月PMI未有明顯帶動,政策難解市場需求疲態,供需兩側繼續呈偏緊狀態,造成鋼市旺季不旺現象。  新華財經30日報導,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並發表的9月鋼鐵行業PMI數值45.8,雖較8月上升0.6個百分點,顯示從低點趨穩。但在「金九」旺季下明顯表現不佳,市場需求僅能說改善有限,供需兩側偏緊,鋼企生產整體繼續下滑。  報導稱,9月鋼鐵行業PMI數據中,新訂單指數為44.5,較8月上升1.6個百分點,結束連兩個月下降頹態,但連續三個月處於50以下收縮區間,反映出政策推動房地產、基建刺激需求的目的並未收獲明顯成效。同時,海外需求大收縮之下,新出口訂單指數較8月驟降12個百分點至48.1,也影響需求側。  供給方面,9月份鋼材生產指數較8月下降1.1個百分點至45.9,除了需求未明顯好轉外,因大陸管控限產具體措施條文尚未頒布,令企業生產較為謹慎。  鋼鐵業9月雖供需兩側偏緊,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揚情況帶動鋼鐵原材料價格加速上漲,購進價格指數就較8月增9.2個百分點至73.3,創下今年來新高,為連續三個月高於60。同時,原材料價格維持高點與需求不彰,讓部分鋼企當前已經面臨虧損壓力。  報導指出,10月份大陸鋼材市場需求有擴張空間但規模有限,官方政策會繼續刺激基建工程帶動,10月鋼鐵需求釋放力度可望大於9月。但有兩問題要關注,首先產業鏈中下游資金情況並不樂觀,就算貨幣政策出手也難以解決;其次是房市需求難拉動,預計對第四季鋼材需求不樂觀。

  • 財新中國9月製造業PMI回落至50.6 遜預期

    財新9月中國製造業景氣度延續恢復態勢,供求雙雙擴張,但全球經濟低迷,拖累了業界整體增長預期。財新中國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至50.6,較8月降0.4個百分點,續處於臨界點以上,但遜於市場預期的51.2。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指數看,9月製造業供給和需求同步擴張。此前高溫天氣對部分企業造成不利影響,9月生產回補,生產指數在擴張區間上升,新訂單指數在擴張區間下降,新出口訂單指數仍然低於榮枯線,但也有回升,顯示新訂單總量的增長主要靠內需改善帶動。製造業就業在8月顯著改善後,9月再次下降,過去7個月內第六次位於收縮區間。據調查企業反映,削減成本、人員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是用工重現收縮的重要原因。消費品、投資品、中間品生產企業用工情況均有所惡化,其中以投資品為甚。雖然業界對未來一年的生產前景持增長預期,但製造業生產經營指數錄得2022年10月以來新低。樂觀心態與需求預期改善、新產品開發和新設備投資等因素有關;對前景的憂慮,主要源於外需疲弱。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9月製造業景氣度繼續維持緩慢恢復態勢。供求雙雙擴張,價格指數上漲,採購量和原材料庫存穩步增加,不過外需疲弱,就業承壓,企業家樂觀情緒也降至低點。過去幾月政策密集出台,宏觀經濟呈現企穩跡象,不過修復基礎仍不穩固,國內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就業市場壓力仍然偏大。下一階段,前期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情況應是關注重點,穩就業、增收入等關鍵環節或需進一步加力。

  • 財新中國9月服務業PMI降至50.2 再創年內低

    大陸9月服務業景氣度連續第九個月高於臨界點,但再創年內新低。服務業供求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外需有所改善,就業「弱改善」,企業家整體樂觀程度有限。綜合陸媒報導,9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降至50.2,較前月回落1.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刷新年內新低。當月財新中國綜合PMI下降0.8個百分點至50.9,為年內最低,顯示經濟延續擴張態勢但動能放緩。從分項數據看,服務業供求擴張速度明顯放緩。9月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9個月高於榮枯線,但均降至近9個月新低。海外遊客數量增多,海外訂單微增,新出口訂單指數經歷8月的微降後,9月出現回升。部分企業反映,整體需求比預期疲弱。與市場供求的緩慢擴張保持一致,企業也放緩了用工擴張的步伐。服務業就業指數連續8個月高於榮枯線,但來到2月以來新低。9月產能仍在擴張中,積壓工作量繼續上升但增速並不顯著。9月服務業界的信心度進一步減弱,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降至2022年12月以來新低,連續3個月微降。部分企業擔心市況轉弱,影響銷售。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9月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景氣度均在擴張區間下降,後者降速更為明顯,就業市場受製造業拖累,綜合就業指數四個月來首次收縮。過去幾月間,中央各項旨在促消費、擴投資、穩預期的政策密集出台,各項重要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宏觀經濟呈現回穩跡象,不過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穩固,國內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就業市場壓力仍然偏大。王喆表示,下一階段,前期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情況應是關注重點,穩就業、增收入等關鍵環節或需進一步加力。此外,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已發生重大變化,相關調控措施的放鬆對市場促進效果已較為有限,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擠壓以及相關風險更值得關注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