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PCB

的結果
  • 迅得前五月營收 大增25%

     半導體暨PCB設備廠迅得(6438)1日公布5月營收,單月營收連續第六個月站穩5億元,達5.12億元,年增10.47%,寫歷年5月最佳紀錄,累計迅得今年前五月營收26.5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5.21%。  迅得為台積電供應鏈,該公司已於5月31日除息6元,儘管目前仍然呈現貼息走勢,1日股價下跌1.36%,收在108.5元,不過迅得2022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之後,今年延續強勁的接單表現,第二季的接單狀況仍不差。  迅得今年度的資本支出大幅成長1倍,上看20億元,主要用於設立中壢新廠,擴建半導體製程的搬運及倉儲設備,成為兼具半導體及PCB的設備廠。

  • 欣興 拚AI伺服器用板50%市占

     欣興董事長曾子章看好AI長期需求,預估2025年至2026年間AI伺服器產值可望超越雲端伺服器。欣興中期投資有70%集中在載板上,曾子章強調,AI伺服器用板無論是載板、伺服器PCB板(厚大板),有能力的供應商稀缺,寄望在主要客戶上拿下50%市占率。  欣興30日舉行股東常會,儘管全球總經變數仍多,曾子章對AI的中長期需求仍然十分看好,曾子章表示,AI三年前從零開始,預估到2026年AI伺服器產值可望超越雲端伺服器的產值,欣興投資了300億元擴建新廠,主要就是鎖定客群、技術完全不同的AI伺服器等高階應用,從最近的接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欣興的接單快速往高階領域移動。  曾子章分析,欣興在AI伺服器用板區分為二塊,一是乘載GPU晶片的載板,一台AI伺服器搭載的GPU甚至上看八顆,層數及載板的面積均放大;另一塊則是業內稱為厚大板的伺服器PCB板,欣興可以將層數做到30層以上(20層PCB加上上下各5層HDI),曾子章認為無論是哪一塊,有能力的供應商都不多,因此看好AI伺服器用板可望在主要客戶間拿下50%的市占率。  欣興今年第一季ABF載板占集團營收55%,曾子章強調,過去四年欣興在載板上的投資占了集團資本支出的75~80%,欣興的中期投資有70%在載板上,因此隨著應用面開展,ABF載板將是欣興主要成長動能,無論是在比重、絕對金額上,成長幅度都會超過BT載板、PCB板及HDI。  曾子章不否認陸資廠積極挖角投入載板領域,但是一座載板廠需要500至600人起跳,挖角了100人還需要培養400人,加上大陸本土ABF市場並不大,因此陸廠發揮的空間少很多;至於日系廠商,重量級日廠過去幾年過度投資,導致財報面臨壓力,如今日廠的投資也轉趨謹慎。  就短期的景氣來看,曾子章認為,PCB、HDI以及載板的景氣波動均不同,以目前狀態來看,下半年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今年第四季末需求可望拉動。  欣興昨日順利改選董事,並通過盈餘分配案,股息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以配息8元計算,隱含的現金殖利率約4.44%。

  • 尖點:期望下半年需求回溫

    PCB鑽針廠尖點(8021)於31日順利召開股東常會,其中2022年度決算表冊及盈餘分配案均經股東會承認通過;儘管市況不佳,尖點仍期待下半年需求回溫。 尖點股東會通過承認2022年度財報,2022年合併營收35.6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為3.32億元,每股基本盈餘2.34元,並決議每股配發2.0元現金股息,若依30日收盤價計算,殖利率約6.7%。 今年以來,面臨整體市場需求急凍,無論在稼動率與價格都有下行壓力之下,上半年營運表現承受較大的壓力。目前公司仍積極配合客戶進行各項打樣認證作業。若下半年若供應鏈庫存調節狀況告一段落,以及新產品放量等帶動下,期望能看到需求回溫的市況。

  • 《電子零件》欣興決配息8元 董座這麼看今年

    【時報記者林資傑/桃園報導】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PCB)大廠欣興(3037)今(30)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2022年財報及盈餘分派案,決議配息8元。展望2023年,董事長曾子章認為可能是還要繼續努力的一年,預期整體營運仍會有一定水準,希望在中長期發展、研發及客戶合作方面能做得更好。  欣興股東會此次亦完成董事全面改選,新任6席董事為董事長暨策略長曾子章、執行總經理蘭庭、馬光華,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財務長劉啟東、林庭裕,其中蘭庭、馬光華為新任。3席獨董為李亞菁、陳來助、王聖煜,均與上屆相同。 欣興2022年合併營收1404.89億元、年增34.36%,連5年創高。營業利益381.71億元、年增達1.9倍,與毛利率35.9%、營益率27.17%齊創新高。雖然業外收益腰斬,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96.18億元、年增達1.24倍,每股盈餘(EPS)20.08元,仍雙雙續創新高。  曾子章表示,在疫情、俄烏戰爭、通膨、存貨調整及地緣政治等多重影響下,市場狀況由盛轉衰,去年全球PCB產值約833億美元、僅年增2.9%。不過,5G、智聯網(AIoT)、高速運算(HPC)等蓬勃發展,欣興載板產品組合優化及良率持續精進,使營運績效顯著提升。  同時,欣興與客戶在載板高階技術領域的合作擴產、發展長期關係,更為公司提升未來性與穩定性。其他如類載板、高密度結合板(HDI)與PCB也積極開拓新客戶、提升良率,故使去年營收、營業利益明顯增加。  展望2023年,受升息、存貨調整、俄烏戰爭、通膨及地緣政治等持續影響,全球經濟體的不確定因素仍未解除,景氣、市況可能未能完全復甦。但在未來5G、AIoT、高頻高速需求及高速運算應用的巨大商機下,將帶動PCB產業、尤其是高階載板的應用多元發展。  曾子章指出,欣興秉持與客戶的長期策略合作,將持續致力滿足客戶需求,開發藍海產品並優化產品組合,精進大數據智動化,精實數位管理,追求最佳品質、效益,增強集團公司競爭力,並大力推動ESG、節能減碳及預防災害。

  • 《電子零件》臻鼎-KY通過配息6元 全球PCB市佔率提升至7%將續擴產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臻鼎-KY(4958)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6元,並完成董事改選,臻鼎-KY董事長沈慶芳表示,臻鼎-KY自2015年啟動One ZDT策略以來,一直延續積極成長的步調,去年臻鼎-KY營收獲利雙創新高,全球PCB市佔率由前一年的6.8%提升至7%,中長期擴張腳步不變。 臻鼎-KY今天舉行股東會,臻鼎-KY過去幾年致力落實One ZDT,從早期的軟板到MSAP、Mini-LED到最近的載板,目前臻鼎-KY除優化RPCB產品結構,先豐新廠效益也即將呈現,成為落實One ZDT佈局很重要的一環,不僅可提供客戶一站式購足的服務方案,更是整體提升效益發展策略,加上公司持續以發展高階產品為主,包括AR/VR、低軌衛星、自動駕駛,以及大數據、AI應用等,讓公司即使面臨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下降,去年業績仍能穩定成長。 臻鼎-KY 2022年合併營收1713.56億元,年增10.54%,歸屬於母公司合併稅後盈餘為141.97億元,年增47.10%,同步創下歷年新高,每股盈餘為15.02元,今天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6元。 沈慶芳表示,臻鼎-KY將積極落實「佈局全球,發展高階」的營運方向,一方面因應客戶需求,在生產基地做全球佈局,除了既有的大陸據點、印度廠、台灣先豐廠、及興建中的高雄廠之外,也會在東南亞尋求新的生產基地。另一方面,公司將持續與世界一流客戶共同開發高階產品,包括 AR/VR、低軌衛星、自動駕駛、大數據、AI 等應用,不斷優化產品組合,擴大市佔率。 臻鼎-KY今天也完成董事改選,新任董事為沈慶芳、Foxconn(Far East)Limited代表人游哲宏、李定轉;新任獨立董事為簡禎富、胡競英、葉欣誠、陳俊忠。

  • 《盤前掃瞄-基本面》航空股業績高飛;AI伺服器升級PCB廠新藍海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0.748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4.2分,成交值為15.66億美元。 2.集中市場26日融資減為1787.77億元,融券減為322419張。 3.集中市場26日自營商買超23.18億元,投信買超3.45億元,外資買超432.74億元。 4.航空族群迎出國大潮,人氣指標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多家航空公司、旅行社現場業績倍增,預期暑假市場旺盛,接著觀光小兩會可望啟動協商,兩岸團客旅遊常態在望,華航(2610)、長榮航(2618)、星宇(2646)、台灣虎航(6757)業績將趁勢高飛,亞航(2630)、長榮航太(2645)飛機維修族群跟著受惠。 5.隨著全球四大雲端服務商(CSP)2023年在AI上高度關注,有利於帶動伺服器升級,由於AI Server用板層數拉高,高階的AI Server用板更達20層以上,將消耗更多產能,即使目前AI Server比重還不高,但是需求有續航力,可望成為PCB板廠轉進的新藍海。  投顧法人則點名PCB行業八大受惠股,包括金像電(2368)、欣興(3037)、臻鼎(4958)、博智(8155)、高技(5439)、台燿(6274)、台光電(2383)、聯茂(6213)等,涵蓋PCB板廠、載板廠及銅箔基板廠(CCL);其中載板的部分,因AI Server帶動GPU使用數量,有利於推升載板在AI Server中的消耗面積。 6.台灣碳權交易平台最快7月底上線,包括系統整合商精誠(6214)在內的多家業者表示,近期已經接到許多大廠洽詢的電話,業務量暴增,星期六日也要加班,尤其以第一波被環保署鎖定的500家排碳大戶最為積極。 7.軟體廠商上奇(6123)董事長許承強表示,該公司定位為開創型的育營商,而雲端事業與數位列印是該公司成長的雙引擎,目前經常性收入(即有合約關係的穩定營收)占比達65%~75%。未來考慮透過購併再擴大事業版圖及業務觸角。 8.通膨讓消費疲弱,景氣低迷品牌廠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對全球經濟埋隱憂,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聚陽(1477)董事長周理平、宏遠(1460)總經理葉清來、廣越(4438)總經理吳朝筆、新纖(1409)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等紡纖業界大老,都預期今年產業景氣還在恢復期,真正回溫要等明年。 9.面對產業不景氣,紡織業加重高端服飾與環保產品布局應戰。紡織業者認為,高端服飾產品需求受景氣衝擊較小,而可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材質已成全球品牌服飾廠下單的重要考量之一,因此行業積極投入高端、環保產品的研發創新,設法在這波產業低迷中爭取更多訂單。  已經是高端機能布料領導廠商的儒鴻(1476),除了持續精進以及投資自動化 綠色環保製程,減少碳排放對抗綠色通膨造成的潛在影響。 10.品牌廠宏碁(2353)新任總經理簡慧祥於5月上旬就任後,歷經了兩周緊鑼密鼓的業務熟悉期後,簡慧祥近日針對全體員工發出第一份新組織異動公告,將先前在雙營運長制時期的兩大業務分工,並期優化後的新組織運營效率能進一步提升。  另兩家ODM廠英業達(2356)及緯穎(6669),也將於今年股東會時全面改選董事會,兩業者現任董事事卓桐華及林憲銘,亦皆將交棒、宣告開啟接班新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 法人按讚 金像電高技權證夯

     人工智慧(AI)商機重新扮演台股重心,繼IC設計高價股表態創高,PCB大廠受惠程度亦獲得討論。永豐金投顧指出,金像電(2368)受惠AI伺服器使產品組合轉佳,給予「買進」投資評等;法人另指出,高技(5439)有新廠自動化與智能化效益,將使第二季營收上揚。  高技第一季受惠車用市場需求強與網通市場支撐,單季營收10.2億元,季增12.8%、年增23.5%,創新高;法人研究機構指出,第二季四大產品項中仍以車用與中高階少量多樣網通產品相對需求較佳,4月來自網通車用與工控需求仍穩定,居高檔水準,新廠自動化與智能化效益使本季營收成長。  法人指出,高技與客戶開發二至三年的伺服器產品目前小量產,預計下半年開始放量。已經有二、三個客戶,依照不同客戶的設計需求,約為10~30層板,以少量多樣產品為主:如AI伺服器、車廠車檢監控用產品、美系電信商等,毛利率與電工相近,將以整機出貨為主,預估2024年占營收5%~10%。  投顧研究機構指出,目前AI議題帶動高端伺服器展望佳,因高技主要針對少量多樣客製化市場為主,後續觀察客戶終端銷售狀況。  目前本益比評價處於過去五年7~16倍區間中上緣水準,法人研判股價區間在70~85元。  金像電方面,永豐金投顧指出,近期市場熱議的AI伺服器由於PCB板在高速運算需求下,層數將較Eagle Stream提升47%、來到22~28層,且銅箔基板(CCL)料號將進一步升級,有利產品組合持續轉佳,預估第一季占金像電伺服器營收2%,第四季在需求緩步放大下,預估營收貢獻來到8%。  展望2024年,法人以Eagle Stream、AI伺服器滲透率於第四季分別為43%與7%計算,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將提升至51%及15%,有效帶動整體伺服器單位售價成長。

  • 廣達超車鴻海然後咧...AI供應鏈拉回誰好 蔡明彰:2家拚天價

    廣達近來股價超車鴻海成代工股王,「肉鬆打掛海公公」成台股熱門話題,資深分析師指出,廣達身為AI鏈市值最大指標股,超車鴻海後,雖帶動AI供應鏈個股紛寫新高,但提醒從Q1獲利與毛利率表現,伺服器優於PCB,建準、微星等2家有機會拚天價。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上次廣達價位超越鴻海發生在2020年7月,當時疫情筆電需求旺,廣達是全球筆電代工一哥,鴻海是iPhone最大組裝廠,各有利基,相較當時廣達僅超車幾天,他認為這次超車時間會較長,理由是廣達筆電估第2季營收季增個位數,鴻海iPhone下半年才發酵,且iPhone15 Ultra約15%訂單又被立訊分走。 廣達為台廠最早跨入AI伺服器,鴻海也有AI伺服器,但業務主要放在工業富聯,AI概念最強,且整體經營績效被手機組裝的富士康及面板的夏普拖累,鴻海第1季EPS僅0.93元,不如廣達的1.68元,夏普今年來股價下跌11%,是日股今年來大漲19%的最大輸家,印證夏普是鴻海最大拖油瓶。 但第2季起,鴻海投資損失減少認列,EPS可望回升到2元水準,將大於廣達,第3季iPhone加持,持續單季EPS大於廣達,研判廣達超車鴻海未來會維持一段時間,但合理差距僅3~5元。 蔡明彰比較AI鏈的散熱與PCB,散熱的建準、奇鋐、雙鴻,第1季毛利率都呈季增,季增率各為2.09%、0.83%及1.41%,反倒是PCB的台光電、金像電、博智,第1季毛利率較去年第4季衰退3%~5%,顯示雖有產品需求,但利潤未必好。 反觀建準第1季EPS1.11元較去年同期0.61元及去年第4季1.11元,年增82%及季持平,第1季毛利率26.45%也成長,原因是電競風扇升級,使用高單價的薄型型號,且使用風扇數量也增加,以今年EPS高標5.5元回推,目前本益比僅13倍,未來有機會向奇鋐、雙鴻、健策看齊,挑戰掛牌新高。 此外,本周輝達公布財報同時也推新顯卡,台股同時有AI伺服器又有顯卡概念的輝達概念股,唯有技嘉、微星,技嘉價位已逼近歷史高點,微星相對落後,有補漲空間,而微星今年EPS估12元,高於技嘉的10元,目前價位少見落後也可留意。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電子零件》欣興今年資本支出傳再下修 法人這麼看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IC載板暨印刷電路板大廠(PCB)欣興(3037)鑒於客戶持續去化庫存、訂單能見度低,傳出擬再下修2023年資本支出預算15%至300億元。欣興股價近期震盪走升,受此消息影響,今(22)日開低走低、挫跌達5.29%至161元,早盤維持約5%跌勢,表現遜於大盤。  欣興向來視市場環境及客戶需求動態調整資本支出預算,2022年資本支出預算原約442.86億元,隨著市況自第三季轉弱,去年12月中將全年預算下修12.05%至約389.49億元,並將2023年資本支出預算自422.87億元減少至354.2億元,下修幅度約16.24%。 因淡季及客戶庫存調整需求疲弱,受價格、稼動率及產品組合轉弱影響,欣興2023年首季合併營收265.66億元,季減達27.59%、年減13.5%,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0.95億元,季減達44.35%、年減達27.73%,每股盈餘(EPS)2.7元,均為近7季低點、仍創同期次高。  由於客戶持續去化庫存、訂單能見度低,欣興傳出擬再度下修今年資本支出預算,預期將減少至300億元、下修約15.3%。由於ABF載板價格已大幅修正,目前成熟產品價格壓力高於高階ABF,第二季營收、毛利率表現仍承壓。  投顧法人對此認為,欣興資本支出主要仍配合客戶需求進度,對短期營運與股價實際影響不大。公司目前預期第二季將為全年谷底、獲利結構與首季相似,由於美系消費性電子產品客戶仍有旺季需求,認為下半年需求及營運可望緩步回溫。  美系外資則預期,欣興第二季載板營收將續減10%落底,但在HDI及PCB等其他領域需求出現小幅成長帶動下,合併營收季減幅可望收斂至3~5%,為全年營運谷底。隨著客戶重啟拉貨,欣興未來2~3個月訂單需求可望回升,效益將在第三季顯現、帶動營收回升。  不過,投顧法人也指出,隨著下半年各供應商新產能開出,產能稼動率及良率狀況仍待觀察。鑒於載板需求長期趨勢維持成長,惟市場長期供需疑慮尚未消除,因此下半年營運雖可回升,惟力道尚待觀察,故維持「中立」評等、目標價140元。

  • 欣興再砍資本支出 幅度逾15%

     IC載板暨PCB大廠欣興19日向法人說明,由於客戶仍持續去化庫存、能見度短,繼去年12月下修2023年資本支出至354億元後,擬第二度再降資本支出至300億元,修正幅度逾15%;且由於客戶不願再出附加費,導致ABF載板的價格已大幅修正,目前成熟產品價格壓力高於高階ABF,欣興第二季的營收、毛利率仍承壓。  欣興今年首季每股稅後純益2.7元,為PCB產業獲利二哥,僅次於南電的3.6元,不過隨著景氣持續低迷,客戶仍處於去庫存壓力,欣興去年第四季、今年第一季分別提列10.4億元、7.1億元備抵存貨呆滯損失,加上PCB、HDI的稼動率季減10~15個百分點,第二季對欣興來說仍是壓力山大。  法人關注欣興的ABF載板近況,根據欣興統計,今年第一季載板占集團營收66%,其中ABF載板、BT載板分別占84%、16%,換算之下ABF載板占欣興集團營收逾半達55%,BT載板約占11%,欣興表示,由於稼動率降低,且客戶不願再出附加費,導致ABF載板價格已經調整一大段,目前看來沒有明顯再往下探底,但是成熟產品的價格壓力仍高於高階產品。  欣興近年大舉擴充ABF載板產能,2022年產能增幅達20%(因基期低),今年預估僅小增3%,而欣興在資本支出上在去年12月已經降至354億元,目前擬再往下修正至300億元,修正幅度約15.25%。  欣興坦言,上半年載板需求較弱,尤其是BT載板,ABF載板則有機會與第一季持平或小幅回升,且因ABF載板投產的Cycle Time比較長,可能要到第三季才會看到較大營收貢獻。  欣興也強調,第三季有新產品、新平台出貨,加上PCB、HDI第三季是傳統旺季,因此公司期待下半年可望優於上半年,但是復甦力道仍需觀察。  法人也關心AI對欣興的挹注程度,欣興表示,AI的確有看到一些訂單,但是占比很小,貢獻有限,不過AI有很多NPI(新產品導入)正在進行中,未來對欣興的挹注仍是正向的。  欣興今年第一季營收達266億元,其中載板季減30%,合併稅後純益4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7元,獲利為七季以來新低紀錄。

  • 恩德 航太訂單看到年底

     恩德(1528)農曆年後訂單逐漸回溫,目前在手訂單至少15億元,部分產品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期望第二季起營運逐季好轉,全年營收追求成長。4月中參加台灣國際木工機械展,主推智能自動化板式家具生產系統,已有系統家具業者洽談訂單,接著8月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木工機械展,搶北美市場訂單。  恩德指出,木工機械客戶以家具及裝潢業者為主,恩德定位是木工機械系統整合的提供者,產品可用在航太、鋁板,以及乾式切削技術應用於外碳纖維及玻璃纖維等先進材料,目前木工機及工具機接單平穩。  其中,航太及精工機等產業交期比較長,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PCB成型機接單以電子業為主,目前消費性電子產業還在去化庫存,期待客戶庫存水位下降及轉往東南亞投資設廠,對PCB成型機需求增加。  恩德原本基於外在大環境變數多,審慎保守看待今年營運審慎。然而前四個月合併營收12.37億元,年增8.31%,優於預期,期望第二季出貨、接單優於第一季,營運逐季好轉。

  • 廣達砸重金 挺矽谷創投家

     繼台積電後,代工大廠廣達18日也宣布將以2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16億元),投資甫於近期成立的美國一個全新創投基金Matter Venture Partners Fund I, L.P。該私募創投的主要發起人謝文暄(Wen Hsieh),為美國矽谷知名科技產業創投家,也因與台灣高科技業多家龍頭廠商熟識,募資對象據悉還有多家台灣國際級科技大廠。  新成立的「Matter Venture Partners」近日甫取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相關發行文件,登記基金規模總額為2億美元,發起合夥人為美矽谷創投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凱鵬華盈)的前合夥人謝文暄。  創投公司已於矽谷成立,聚焦領域則鎖定包括AI、企業智能化相關之資訊技術、機器人與硬科技(hard-tech)領域等新創公司為主。  由於謝文暄在此前已於美矽谷創投基金KPCB任職長達17年,期間曾任KPCB中華區管理合夥人。而在加入KPCB之前,他曾於麥肯錫(McKinsey)任職五年、最高曾任副董事。今年4月下旬傳出將離開KPCB、另創一全新創投公司時,一度引發創投界高度關注後續動向。  當時市場亦指出,支持謝文暄私募的投資方,除了前東家KPCB,還有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台積電亦於本月上旬公告透過子公司投資「Matter Venture Partners」2千萬美元。  據了解,謝文暄台籍背景也讓他在麥肯錫任職期間,與許多竹科台廠建立了很不錯關係,加上他當時主導麥肯錫在亞洲的半導體產業投資業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相當了解,亦包括台積電在內的領導廠商熟識。  此外,曾代表KPCB出任Bloom Energy華人董事的謝文暄,也是高力(8996)打進全球燃料電池大廠Bloom Energy供應鏈的關鍵幕後推手。  此回謝文暄新成立創投基金,除了台積電與廣達外,據悉亦有其它半導體龍頭大廠及系統廠商投資支持。

  • 祥碩新USB4亮相 下半年績昂

     高速傳輸IC廠祥碩(5269)布局USB4長達四年,新產品ASM2464PD晶片(TID:8924)17日在百餘名客戶面前正式亮相,總經理林哲偉指出,這是USB-IF協會首家認證的USB4裝置端控制晶片,將為USB4新世代揭開序幕。  林哲偉指出,該晶片在今年4月拿到USB4認證,原本去年上半年就該拿到認證,但因為反覆測試驗證,需要更長時間,以致遲至今年才推出。  祥碩ASM2464PD晶片,整合了原本Thunderbolt3裝置端產品在印刷電路板(PCB)上的六顆晶片,除了幫客戶增加可支援的規格,同時也支援過去的產品規格、提升效能至40Gbps、節省製作的零件(BOM)花費、減少PCB的面積需求以及簡化PCB走線等,改善過去無法達到的多個目標。  在提升速度方面,USB4速度最快可以達到40Gbps(效能最高可達約3800MB/S),是過去USB3.2(約2000MB/S)的2倍,相關產品預計將在5月30日的Computex展出。  此外,祥碩USB 4主控端(HOST)預計在年底認證通過,PCIE gen5明年送樣,明後年將配合客戶大量生產。林哲偉強調,下半年將投資測試機台,投資金額估計上億元,以加快公司產品的上市時程。  針對新產品對祥碩營運的影響性,法人分析,由於USB4裝置端晶片為六合一整合型晶片,整合包括Clock generator、mux、PD等周邊晶片,單價較高,但因仍低於正常六顆晶片加總,因此,仍具成本優勢,隨著新品開始導入生產,將挹注祥碩營運動能。  至於USB4 HOST端晶片則尚處驗證階段,待驗證通過,則可搭配ODM客戶,導入新一代的筆電與桌機中。  祥碩產品線主要分為PCIe、SATA與USB三大類,營收結構可區分為代工業務比重約50%、主控端20%~25%、裝置端晶片20%~25%,與中國大陸業務個位數比重,該公司預期,下半年業績有望優於上半年,毛利率目標是守穩50%。

  • AOI設備新兵鏵友益 6月上櫃

    鏵友益(6877)舉行上櫃前業績發表會,此次辦理現金增資3,073張,預計掛牌股本將提升至3.3億元,預計於6月掛牌上櫃。鏵友益為全/半自動檢量測系統規劃、自動化設備規劃、AOI機械視覺規劃、半導體品質檢驗之專業廠商。 鏵友益今年第一季營收為8308萬元,稅後淨利為1245萬元,毛利率61.90%,稅後每股純益為0.41元。16日在興櫃均價約45.95元。 鏵友益初期以技術門檻較低之自動化設備切入市場,並成功銷售全自動包裝檢查設備予封測大廠,同時以原已具備之LCD面板及PCB相關AOI技術能力,投入開發AOI 領域之核心技術,包含巨量數據資料處理、演算法、AI、光學機電開發等,融合3A技術架構(Automation智能自動化客製開發光機電整合技術;AOI機器視覺研發技術;AI智能監控AI技術)並逐步形成公司之技術優勢。並於2020年成功開發「晶圓製程巨觀光學檢測系統設備」並銷售予半導體晶圓大廠,正式跨入半導體產業AOI檢測設備之供應鏈,目前鏵友益產品包含智能自動化設備及AOI機械視覺檢測設備,產品主要係應用於半導體(IC晶圓)、面板、封裝測試及PCB產業。 鏵友益主要產品係應用於半導體、面板、封裝測試及PCB產業,提供客戶具有高性價比、配合製程之客製化及迅捷的服務,並提出業界首創之100%全檢「線上光學晶圓檢測快篩系統」,為客戶產線加強自動化能力、節省人力並提高生產良率。另外,鏵友益更能夠針對現有製程提供客製化服務,因此成功切入國內晶圓代工大廠製程檢測設備。 公司亦著重AIOT智能自動化檢測,提供智能自動化廠區運輸及上下料等功能,為晶圓廠節省大量運輸人力、降低晶圓於各段製程轉移破片以及搬送效率降低之風險。鏵友益除協助客戶轉型為智能自動化工廠外也與國內自動化設備統包龍頭合作,其高品質之設備深獲客戶信賴,客戶群橫跨半導體、封測及PCB業者。

  • 《盤前掃瞄-基本面》中信金看旺全年獲利;台灣大年營收拚2千億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0.813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5.5分,成交值為8.92億美元。 2.集中市場15日融資增為1754.27億元,融券增為315853張。 3.集中市場15日自營商賣超9.28億元,投信買超18.73億元,外資賣超98.74億元。 4.壽險最慘時刻終於熬過了!中信金控15日舉辦第一季法人說明會,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指出,今年首季稅後純益130億元,雖然年減20%,但較前季大增1,528.3%,表現符合預期。他認為在升息近尾聲、防疫險理賠衝擊結束、下半年景氣回溫等三大因素,有信心「今年獲利比去年更好」,並透露現在的投資時點不錯,台壽已開始加碼台股與債券。 5.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15日公布未來營運展望,將以次世代「三架戰機」全面升空,聚焦發展momo電商、遊戲、電信金融三大業務,積極轉型為科技電信(Telco+Tech)航空母艦為目標。台灣大集團去年營收突破1,700億元,不包括合併台灣之星的整體營收最快今年、最慢明年突破2,000億元。 6.伺服器機殼廠勤誠(8210)15日舉辦法說會,勤誠執行長暨永續長陳亞男表示,今年首季確實受到伺服器客戶遞延拉貨影響,但先前與客戶合作布局AI、HPC效益4、5月發酵,包括美、中高階AI已有三個大型專案下半年進入量產,加上有新平台逐步轉換,營收、獲利絕對是谷底向上。市場預估,勤誠今年整機出貨台數估與去年持平,產品平均單價優化,毛利率有望「後來居上」,超越去年水準。 7.成衣大廠儒鴻(1476)即將在6月15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洪鎮海在今年的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全球景氣復甦前景不明、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地緣政治緊張,對全球經濟埋下隱憂。在全球主要國家消費疲弱及通貨膨脹引發可支配所得重新分配等兩大因素,使得客戶發展策略趨向保守,將帶給儒鴻短期上營運挑戰。 8.PCB設備廠陸續公布財報,迅得(6438)、群翊(6664)首季營收表現不弱,第一季EPS以2.64元、2.51元分別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同期次高紀錄;志聖(2467)則以0.83元繳歷年同期第三高獲利成績單,相較於PCB板廠面臨稼動率保衛戰,首季獲利多半呈現年、季雙減,PCB設備廠首季獲利有撐。 9.網家(8044)15日公布首季財報,稅後淨損1.21億元,每股淨損0.96元,主要原因為認列A7智慧物流園區的租金及倉儲設備相關支出,還有去年度基期高,及3C產品庫存去化等。網家表示,將強化既有商品強項及擴展百貨商品,善用智慧倉儲能量發展第三方倉儲業務,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10.客戶缺晶片,導致VGA模組拉貨受阻,雙鴻(3324)4月營收急縮至8.62億元,連帶也讓第二季營收和首季持平的預期,達成難度加大。基於不確定性拉高,市場傳出雙鴻調整第二季及全年的預期,第二季營收擬調整為季減10%~15%,全年展望也將由雙位數成長調整為個位數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