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Omicron

的結果
  • 《農業科技》檢測需求降 瑞基去年營收減25.89%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全球Omicron疫情趨緩,新冠檢測出貨量減少,瑞基(4171)2022年12月合併營收2398萬元,年減75.96%,全年度營收7.5億,年減25.89%。 瑞基指出,台灣因全球邊境放寬與年節將至,返國人數上升,因而確診人數上升,需持續監測疫情,有利檢測需求。另外,畜產市場逐步回溫,東南亞地區非洲豬瘟試劑需求增,菲、泰、馬等國持續出貨。12月巴西代理商與馬來西亞代理商拜訪瑞基,分別就當地業務拓展進行規劃佈局。 瑞基在2023年1月22~24日將到美參加CRWAD 2023(Conference of Research Workers in Animal Disease)動物疾病年會,同時探詢美國市場合作對象;瑞基新應用市場,預計在2023年2月13~18日在美國奧蘭多參加2023全美鑑識科年會,將首度曝光新興毒品核酸檢測套組。

  • 《韓股》韓股疲弱 測試2200關卡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新冠疫情再度升溫下,加上大型科技類股表現不佳,韓股3日一度跌到2180點,下探2200大關支撐。目前,大盤在2,210.1點,跌15.57點或0.7%。同時,韓元也走貶。  受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加上冬季寒冷好發期,韓國最新單日確診人數從2.2萬,大幅增至8.1萬。韓國政府指出,目前正嚴密觀察毒性很強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的最新發展,目前共有13例,其中約半數來自其它國家。 根據韓國CXO調研單位查訪,受到2022年至少下修兩成的韓股孱弱影響,有33家大型韓企負責人的手中持股,也跟著大幅縮水近30%。其中,電商巨擘Kakao創始人最慘,股票總值暴跌53.7%至5.7兆韓元。三星電子李在鎔的股票價值也減少17.7%,至11.7兆韓元。  三星電子跌1.44%,SK海力士跌2.25%,電池業者LG Energy Solution跌1.91%,化學大廠LG Chem也跌0.66%。不過,現代汽車逆勢上漲0.96%,起亞也漲0.33%。  韓元兌一美元在1,275.7價位附近,韓元貶值3.1元。

  • 《韓股》連4黑韓股 暫守2200關卡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新冠疫情再度升溫下,加上大型科技類股表現不佳,韓股3日一度跌到2180點,下探2200大關支撐,最後收在2,218.68點,跌6.99點或0.31%,已連跌4天。同時,韓元小升,外資與散戶同時站在買方,共買超3174億韓元。  受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加上冬季寒冷好發期,韓國最新單日確診人數從2.2萬,大幅增至8.1萬。韓國政府指出,目前正嚴密觀察毒性很強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的最新發展,目前共有13例,其中約半數來自其它國家。 根據韓國CXO調研單位查訪,受到2022年至少下修兩成的韓股孱弱影響,有33家大型韓企負責人的手中持股,也跟著大幅縮水近30%。其中,電商巨擘Kakao創始人最慘,股票總值暴跌53.7%至5.7兆韓元。三星電子李在鎔的股票價值也減少17.7%,至11.7兆韓元。  三星電子跌0.18%,SK海力士跌0.13%,電池業者LG Energy Solution跌1.43%,化學大廠LG Chem也跌0.5%。不過,現代汽車逆勢上漲1.27%,起亞也漲1.46%。  韓元兌一美元在1,271價位附近,韓元升值1.6元。

  • 第三波疫情「快速上升」 王必勝:2狀況建議戴口罩

    新冠疫情回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晚表示,我國Omicron第三波疫情已經開始,且上升速度快,提醒民眾年末做好個人防疫,參加大型活動應全程戴口罩,尾牙非用餐時也戴上口罩,減少染疫風險。 王必勝今(27)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今天本土確診人數24427,比上週同天上升43%,近一週的重複感染比率也上升到5%,觀察近期疫情趨勢,認定「Omicron第三波疫情已經開始」。 王必勝提醒,民眾參加大型活動建議全程戴口罩,餐會、尾牙建議非用餐時還是儘量戴上口罩,另外長者、幼兒避免參加群聚的活動。若有相關症狀可做快篩確認,並儘量在家中休息,也強調符合資格的民眾可接種疫苗,以增加保護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土連續7天確診數都比上周同期還要多,全國包含北、中、南部增幅都在3~5成之間,推測與前一波寒流且耶誕假期人流增加有關,建議參加跨年活動要多留意。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目前重複感染率為5%,上周耶誕假期,自12月18日~12月24日,單周重複感染者就有5976例。2022年至12月24日止,全國累計重複感染97037例。

  • 日本研究:次世代疫苗抗Omicron保護力逾7成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等單位調查分析得知,接種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保護力可逾7成。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由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從日本境內主流病毒株變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的今年9月至11月間,以在關東地方10所醫療機構接受病毒篩檢的16歲以上約4000位民眾為對象,分別比較篩檢結果為陽性或陰性的疫苗接種履歷,分析疫苗因應Omicron亞型變異株的保護力。報導中並未提及疫苗廠牌。 結果顯示,接種2劑基礎劑後再完成追加接種的人,預防發病的保護力達71%。 如果從追加劑種類來區分,接種BA.1雙價疫苗的保護力有73%;接種BA.4及BA.5雙價疫苗的保護力也有69%。 研究團隊認為,不論是接種BA.1雙價疫苗或BA.4及BA.5雙價疫苗,對人體帶來的保護力差距不大,雙價疫苗展現出具有預防發病的高保護力;至於雙價疫苗帶來的保護力能持續多久,研究團隊未來也將進行調查。(譯者:黃名璽/核稿:嚴思祺)1111217

  • 廣州專家:Omicron毒力非常低 按普通感冒儲備藥物即可

    大陸《南方日報》3日報導,廣州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2日通報,本輪疫情廣州累計報告新冠肺炎本土陽性感染者16.27萬例,無症狀感染者總數約九成。廣州防疫醫學專家表示,Omicron毒力非常低,按普通感冒儲備藥物即可。 報導稱,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唐小平表示,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傳染性強,但毒力非常低,感染後絕大部分無症狀,最終造成重症和死亡主要是老年人。因此,防疫重點難點是提高老年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疫苗接種率。目前廣州新冠疫苗第一針接種率60歲以上逾85%,80歲以上只有50%多,第二、第三針比例更低。新加坡80歲以上第三針接種率達80%以上,因此在防疫政策放開後,病死率非常低。 唐小平說,Omicron變異株的毒力已經明顯減弱。有人不需要特殊治療就康復了。廣大市民不需要太恐慌,即便是感染了,也應該沉著應對。 至於如果感染人群大規模增加,會不會發生醫療擠兌?他認為,廣州老年人疫苗接種比例提升上去後,相信不會發生醫療資源擠兌。小孩、學生容易感染也該加強接種。這些重點人群保護好,其他人不怕。 換個角度看,季節性流感流行時,可能有20%的人感染,但很少發生醫療資源擠兌,就是因為年輕人、兒童重症比例非常低,不會占用太多社會醫療資源。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黎毅敏指出,對於重點人群,首先是發燒了要及時就醫;其次是把基礎疾病等控制好,不要擅自停藥,一定要諮詢醫師;還有就是及時調整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建議戒菸,並在醫師指導下合理運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新冠外,還有流感等其他病毒感染會造成孩子發熱。如果發現孩子有中到低燒,要觀察其精神、食慾,可以減少包被、多喝水;如果有食慾不好、嘔吐或者高燒,要及時到醫院求診。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黨委副書記龔四堂表示,3歲前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感染病毒,不只是對新冠易感。應對各種病毒感染的風險,一是要接種好國家規定或推薦接種的各類疫苗,二是大人要為小孩建好免疫屏障,比如家中常通風,少到人員密集場所,做好營養支撐,讓小孩多吃奶、多吃肉,提高免疫力。 唐小平建議,以往新冠病毒株引起肺炎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現在Omicron感染者絕大部分是無症狀和輕型,症狀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在本輪疫情中,方艙裡的感染者多喝水、休息好,很快就可以出艙了,用藥也只是對症支持,包括解熱、鎮痛的藥,還有一些中藥。如果想在家裡儲備藥物,按緩解普通感冒症狀的藥物來準備就可以。

  • 亞型變異株BQ.1傳播力強 巴西COVID-19病例增加

    最近幾週巴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數顯著增加,專家指出,新一波疫情的出現有多種因素,包括病毒傳播特徵與10月大選人際接觸頻繁等。 巴西全國衛生廳長委員會(Conass)最新報告顯示,目前COVID-19新增病例的7天平均值是2.2萬例,是8月以來最高數值之一,已達地方性流行病的規模。 根據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一項調查,與10月相比,11月初巴西各州的COVID-19病例都增加。 聖保羅大學研究員李威(José Eduardo Levi)說,迄今巴西每一波COVID-19疫情都與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種新變異株有關,今年的特點是這些變種都來自Omicron。 最初Omicron變異株今年1月在巴西造成病例高峰,Omicron的變種BA.2在4月和5月造成第2波高峰。新變種BA.5在6月造成另一波高峰。目前這波疫情主要由源自BA.5的亞型變異株BQ.1、BA.5.3.1和BA.5.2.1引起。 李威根據基因體學和分子診斷測試數據指出,BQ.1從11月開始在巴西占主導地位。BQ.1在關鍵抗原位點中攜帶額外的刺突突變,可能增加冠狀病毒的傳播性和感染能力。 聖保羅艾米利歐李巴斯感染研究所(Instituto Emilio Ribas)感染管制專家李契曼(Rosana Richtmann)表示,Omicron及其亞型變異株具備非常有效的基因改變、複製和在這種複製中出現錯誤的能力,形成基因不同的病毒,使它們從我們的免疫系統中逃脫。 也就是說,無論是通過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種,人類的抗體都無法完全識別這些亞型變異株,所以可能以輕微方式感染,但具有非常大的傳播能力,導致病毒傳播如此迅速。 李契曼說,除了病毒的內在特徵外,巴西人的行為也可能導致病例數量增加:先是放寬防疫措施;然後有選舉活動,擴大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還有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率極低。 李威也認為,10月巴西大選可能為病毒傳播提供理想環境,大型集會促進更具傳播性的亞型變異株的傳播。 根據聖保羅大學附設綜合診所醫院(HC-USP)傳染病醫生佛塔多(Álvaro Furtado)觀察,雖然COVID-19疑似病例增加,住院人數沒有出現相同的成長率,且多數為輕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倦、流鼻涕和喉嚨痛。 Omicron新變種的出現及病例數增加,顯示在病毒高度傳播時期有必要加強在COVID-19疫情期間學到的預防措施,尤其是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酒精凝膠和與有症狀者保持距離等非藥物措施,有助於降低感染COVID-19和其他疾病(如流感和感冒)的風險。(編輯:郭中翰)1111129

  •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18日開打 北市預約平台明起預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莫德納次世代BA.4/5疫苗即將於11月18日開打,北市預約平台第37期率先於11月10、11日起開放預約,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9點,11月18、19日2天提供超過4000名額,有台大醫院、長庚醫院(於田徑場)、新光醫院、北市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陽明院區、忠孝院區(於成德市場)及萬華醫院等計7家醫院提供預約接種服務。 現階段國內核准接種的莫德納次世代BA.4/5疫苗含原型株及Omicron BA.4/5變異株抗原,研究顯示次世代疫苗對抗Omicron變異株有較佳之免疫反應;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莫德納次世代BA.4/5疫苗提供滿12歲以上民眾接種追加劑(含第1次、第2次及第3次追加劑)使用,接種間隔為與最後一劑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前一劑追加劑間隔至少12周(84天)。 北市衛生局表示,曾確診者則建議距發病日/確診日3個月後再接種,以延長疫苗保護力。本土Omicron變異株仍以BA.5為主要感染病毒株,且疫情回升風險持續存在,呼籲符合資格對象儘快完成接種,提升自身免疫保護力。 衛生局提醒,民眾登記前應先確認符合本次接種資格,前往接種時請攜帶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及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由各合約院所於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確認接種劑別及接種間隔是否符合,再提供施打。 北市合約醫院仍有開設各項疫苗特別門診,相關接種訊息可查閱北市防疫專區疫苗接種訊息(網址:https://reurl.cc/o1Y8Vv)。

  • 確診3周後仍咳不停 醫曝原因:4類食物少吃

    本土疫情持續燒,不少民眾表示自己確診後咳不停,小兒科醫師蒼藍鴿表示,大約有1至3成的人染疫後出現「敏感型咳嗽」,在確診急性期的時候沒有明顯咳嗽,但卻在染疫後的2至3周咳嗽變明顯,建議有這狀況的民眾少喝冰水,並少吃冰淇淋、甜食、炸物與辣的食物,同時也可以配戴口罩,並保持充足的睡眠與適度運動。 蒼藍鴿在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少人感染新冠肺炎以後,在急性期,也就是確診的前7天,咳嗽症狀其實不太明顯,甚至在燒退之後,也只覺得喉嚨有些卡卡的,有時候會稍微咳個2聲,但有1至3成的人卻會在染疫後的2至3周後咳嗽變明顯,而他本身也是屬於這樣的狀況。 蒼藍鴿表示,這類型的咳嗽痰不多,是屬於「敏感型咳嗽」,當說話太多,氣流通過聲帶就會想要咳嗽,或是晚上、天氣轉涼的時候,躺下來卻突然很想要咳嗽,這就是敏感性呼吸道的表現,而這是確診後的常見現象。 蒼藍鴿指出,敏感型咳嗽會出現,目前推測有2種可能,第一個是病毒還沒有完全被身體清理乾淨,所以繼續在喉嚨、氣管與支氣管作祟,導致該部位不舒服;第二個可能性則是,新冠病毒早就已經被清理乾淨了,但是因為在急性期嚴重改染,使氣管與支氣管慢性發炎,當慢性發炎還沒有結束的狀況,就會誘發支氣管收縮,導致咳嗽。 蒼藍鴿也說,想要改善這類型的咳嗽,首先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建議少喝冰水、少吃冰淇淋、甜食、炸物與辣的食物,盡量以溫和的食物為主;由於最近恰逢換季降溫,因此也可戴口罩避免冷空氣直接吸入肺部,藉此來減緩咳嗽;另外也要保持睡眠充足,並適度運動;最後也可以補充保健食品,像魚油、堅果類等。 蒼藍鴿表示,如果咳嗽狀況持續一周都沒有改善,建議民眾還是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排除掉其他急性期疾病,確認為過敏性咳嗽,那可能就會開藥來緩解。 蒼藍鴿也補充說,確診2至3周後持續咳嗽蠻常見的,大家不用太緊張,而這也不能算是長新冠。根據世衛組織(WHO)定義,確診後3個月持續疲倦、咳嗽和腦霧,這才叫作長新冠。根據臨床上的經驗,大多數的人會在前幾周經過調養就慢慢痊癒,在Omicron流行的世代中,基本上只有10%以下的人會久拖變成長新冠。

  • Omicron亞型變異株逾300種 世衛:全球公衛危機未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降低警戒層級仍言之過早,即便最近防疫有所進展。 法新社報導,世衛是在2020年1月30日宣布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此為世衛最高警戒層級。上週,世衛緊急委員會開會作出結論,全球COVID-19疫情仍處於最高警戒層級。 對此,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在日內瓦告訴記者,他同意世衛緊急委員會的建議。 譚德塞表示:「(世衛緊急)委員會強調,有必要加強監測,並讓最危險族群獲得更多的檢測、治療和疫苗。」 世衛正在追蹤逾300種Omicron亞型變異株。世衛COVID-19專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提及:「所有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都展現出更強傳染力,以及能避開免疫系統的特性。」(譯者:陳正健)1111020

  • 開發致死率80%新冠病毒被罵爆!美名校解釋揭原因

    美國名校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近期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在實驗中結合原始武漢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株「BA.1」後,新病毒的致死率高達80%,這項研究引發外界批評,質疑實驗室製造出更危險的病毒,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研究一切依規定行事,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 綜合福斯新聞網(Fox News)、《波士頓前鋒報》(Boston Herald)報導,波士頓大學國立新興傳染病實驗室(Nation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aboratories)的研究人員近期發布報告,指出他們在實驗中將Omicron變異株「BA.1」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初代武漢病毒株結合,並且在實驗室老鼠身上測試,結果死亡率高達80%,新製造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 研究指出,只感染BA.1的小老鼠症狀輕微,而且全部存活,不過感染原始武漢病毒株的小老鼠則全部死亡,致死率達100%。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即便人們擔心類似的實驗可能引發全球新冠疫情,但即使是在美國,這類實驗仍持續進行。 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批評:「這根本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 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距離中國大陸最初發現病例地點不遠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就受到外界矚目,其中有實驗室以研究蝙蝠冠狀病毒聞名,後續更引發揣測病毒自實驗室外洩引爆大流行。 報導指出,刻意改造病毒、讓病毒變得更具傳染力或更致命的「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一直是病毒起源調查的核心,美國自2017年起已大幅度限制這類研究進行。 針對波士頓大學的實驗,美國羅格斯大學化學生物學教授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指出,這項研究顯然就是功能增益研究。他說如果要避免下一場實驗引發的大流行,就必須加強對潛在傳染病研究的監管。 針對外界批評,波士頓大學發布聲明,指出報導「錯誤且不正確」,強調這項研究並非功能增益研究,因為實驗並未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或是讓它變得更危險,實驗反而降低了病毒複製的危險性,甚至為Omicron的致病能力提供重要見解,研究發現,與其他研究結果類似,Omicron的致病力並非源自於棘蛋白,而是其他病毒蛋白,辨識這些蛋白將有助於未來更好的診斷及管理策略。 聲明也指出,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基於公共福祉,提供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介入(therapeutic intervention),幫助對抗未來的流行病。 波士頓大學強調,這項研究受到生物安全委員會(Institutional Biosafety Committee)的審查與批准,波士頓公共衛生委員會(The Boston Public Health Commission)也批准了研究,研究也有履行「所有必要的監管義務及規範」。

  • 打疫苗也沒用?台大醫示警BF.7兩特性 恐釀秋冬感染大增

    新冠肺炎新變異株BF.7出現並迅速在歐洲蔓延,目前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BF.7是Omicron次變異株BA.5中的「次次變異株」,特性是傳播性更強,更具免疫逃脫能力,就算曾經確診過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會再次染疫,預期今年秋冬新冠感染還會大量增加。 謝思民日前在臉書表示,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一樣,基因是RNA,容易發生變異是與生俱來的特性,都是為了更能適應環境,適應宿主細胞,更能傳播與複製。過去兩年多,新冠病毒已發生過不計其數的基因變異,其中有些是「值得關注的變種」,包括Alpha(英國),Beta(南非),Gamma(巴西),Delta(印度),以及目前正在肆虐的Omicron。尤其是Omicron裡的「次變異株」BA.5更稱霸全球。 謝思民表示,最新的變異株BF.7,是Omicron次變異株BA.5中的「次次變異株」,即「BA.5.2.1.7」變異株的簡稱,10月4日才在內蒙古首度驗出,隨即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迅速蔓延。目前國內也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法美。有美國CDC專家認為,BF.7的出現可能代表Omicron還能繼續稱霸新冠世界ㄧ段時間。 至於BF.7會不會像某些專家所擔憂的,為全球疫情帶來「更大風險」,謝思民認為不至於,但層出不窮的病毒變種,只是更加證實新冠疫情不會結束,所以人類要學習與之長久並存。 謝思民指出,值得注意的是,BF.7等成功演化的新變種,雖然通常不增加嚴重度,但傳播性更強,更具免疫逃脫能力,「就算曾經確診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會再次染疫」,跟流感一樣,加上防疫措施解禁,國門逐步開放,今年秋冬新冠感染恐還會大量增加;此外還有流感的攪局,可能使得防疫工作更加複雜。提醒大家還是盡量減少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

  • 針對Omicron兒童追加疫苗 輝瑞BNT申請緊急授權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今天表示,已向美國衛生官員申請核准兩家公司針對Omicron變異株聯手研發的COVID-19疫苗追加劑,供5到11歲兒童使用。 法新社報導,輝瑞和BioNTech已為10微克劑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緊急授權。 新一代COVID-19疫苗除了針對原始病毒株,也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亞型株BA.4和BA.5。美國現在超過90%確診者感染的是BA.4、BA.5。 若食藥局核准這款疫苗,也還需要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同意,才能讓兒童首度接種這款疫苗。 輝瑞和BioNTech表示,接下來數天,也將向歐盟藥品管理局(EMA)申請授權。 根據美國疾管中心數據,儘管兒童受COVID-19影響的程度沒有成人嚴重,但自從疫情爆發後,國內仍有數百名5到18歲兒童喪命。 美國疾管中心9月核准了專門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疫苗,其中輝瑞和BioNTech研發的疫苗可供12歲以上者接種,莫德納生技公司(Moderna)疫苗則可讓18歲以上者接種。

  • 全球疫情趨緩 瑞基8月營收年減逾6成

    瑞基(4171)因全球Omicron疫情日漸趨緩,檢測出貨量減少,致8月合併營收3,534萬元,年減66.7%;1~8月累計營收6.28億,較年衰退11.58%。 瑞基表示,內部已積極調整營運策略,人病市場將持續監控新冠新病毒株影響,同時深入有定期進行新冠檢測需求,以及醫療資源較不均衡之族群,如旅館旅遊業、偏鄉醫療需求等,持續推展業務。 非人病市場啟動,畜產方面,8月參加菲律賓畜產展活絡當地市場,與當地代理商展開新舊客戶推廣計畫。10月預計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參加農業展,重新佈局中東畜產市場。8月亦協助屏東科技大學辦理為期四周的『非洲豬瘟防治技術培訓班』,培訓來自我國友邦的專業人士,協助當地防疫;伴侶動物方面,預計於第四季前往日本進行產品演示,積極探詢潛力市場。次世代定序前處理相關應用方面,原型機內部測試進行中。

  • 高端次世代新冠疫苗Beta一期試驗 對BA.4/BA.5數據正面

    高端(6547)1日公布,在國際生醫資料庫MedRxiv發布次世代新冠疫苗(MVC-COV1901-Beta)的一期臨床試驗數據。結果證實,以該疫苗作為追加劑,可對Beta株、Omicron變異株BA.4、BA.5產生免疫反應,具有廣效追加劑的開發潛力。 該試驗主要是評估次世代疫苗和原型株作為追加劑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生成性,以中和抗體試驗、記憶B細胞試驗分析對變異株的免疫效果。 此試驗在北醫附醫及三軍總醫院共計收納107名18~55歲受試者,分別使用原型株疫苗、15 mcg Beta株疫苗及25 mcg Beta株疫苗進行追加劑施打。受試者分為A組(2+1針,追加間隔8個月)或B組(3+1針,追加間隔4個月)。安全性部分,並無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耐受性良好。 免疫生成性和變異株評估部分,數據顯示:以原型株作為追加劑,對於變異株Beta、Omicron BA.4/BA.5仍有疫苗免疫效果。說明變異株雖然會降低疫苗效果,但BA.4/BA.5並非完全免疫脫逃變異株。 以次世代(Beta株)作為追加劑,相比原型株效果更好,可顯著提升對武漢株、變異株Beta、Omicron BA.4/BA.5的中和抗體效價。施打2+1針的A組受試者具有明顯之抗體效價的提升幅度。而B組可能歸因於第三針和第四針的施打間隔相對較短(約4個月),抗體基線較高,故影響追加劑抗體增強(booster)效應。 無論使用何種追加劑,施打後都觀察到更高比例之記憶B細胞及特異性IgG,顯示追加劑可誘導免疫記憶反應,並針對變異株產生更全面之交叉免疫反應。這項發現與mRNA疫苗加強劑的表現一致。 一期臨床數據證實,高端原型株及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可對Beta株、Omicron變異株BA.4、BA.5產生免疫反應,而高端次世代疫苗(Beta)加強劑的免疫範圍更為廣泛,具有廣效追加劑之開發潛力。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