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OTT

的結果
  • 和牛、龍蝦入饌 文華東方Bencotto義式餐廳季節新菜開賣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 (Bencotto)義式餐廳即日起推出季節新菜,義大利威尼斯主廚艾曼紐.貝爾加莫 (Emanuele Bergamo)特選和牛、prime菲力、宜蘭豪野鴨胸與龍蝦等食材,以精湛的手藝演繹當代義式美饌,周一至周五限定三道式午間套餐每位1,880元+10%,四道與五道式午晚間套餐分別為每位2,680元+10%與3,080元+10%,另有多道單點佳餚可以選擇。 Bencotto義式餐廳於周一至周五推出三道式午間套餐,精選具代表性的義大利料理,讓饕客們平日也可以輕鬆「饗」受義式美饌。三道菜色皆提供了2種不同的料理供自由搭配,其中包含主廚手工自製的經典義式水管麵,和牛牛腹脅以及不可錯過的義式甜點提拉米蘇等,為賓客提供午餐的新選擇,每位1,880元 +10%。 為增加賓客品味料理的層次感,Bencotto義式餐廳提供全天供應四道式套餐,每位2,680元+10%,與五道式套餐,每位3,080元+10%。四道式套餐和五道式套餐皆可享用龍蝦、和牛牛頰等海陸雙味,貼心的主廚也為不吃牛的賓客提供了煙燻宜蘭鴨胸的選擇,讓賓客在優雅的用餐環境中沉浸於味蕾上的享受。 Bencotto單點美饌中開胃菜「炭烤和牛牛舌、生蠔醬、醃漬洋蔥、松子」,是將澳洲和牛鹽水漬12小時,再放入水中加入醬油、月桂葉與黑胡椒粒,以小火慢煮,切成塊後乾煎至上色且表面酥脆,保留軟嫩肉質。上方搭配將法國生蠔蒸熟後,加入中卷魚卵、第戎芥末醬、豆漿與葡萄籽油打製成的生蠔美乃滋,再鑲上以紅酒醋醃漬的乾蔥、山蘿蔔葉與烤過的松子,最後淋上精華的牛肉汁與巴西里油,香氣四溢。 「頂級牛菲力、馬鈴薯泥、晚香玉筍、珍珠洋蔥、牛肉汁」,用美國prime 菲力,先舒肥50分鐘再以炭火炙烤而成,配菜則是乾煎晚香玉筍、薯泥,以及炙烤過後以牛肉汁燉煮入味的珍珠洋蔥,最後擺上炸過並乾燥後、口感酥脆的羽衣甘藍,每一口都能品嚐到豐滿的層次。 「煙燻宜蘭鴨胸、石榴醋漬球莖甘藍、燉茄子、鴨肉汁」是選用皮厚肉嫩、油脂均勻的宜蘭豪野鴨胸,以低溫熟成兩天後煙燻20分鐘鎖住香氣,再將鴨胸表面煎至上色與外皮酥脆。配菜是口感脆甜的蕪菁以石榴醋、鹽與黑胡椒醃漬上色後摺起,內裏夾入的燉菜以日本茄子、洋蔥、櫻桃番茄、橄欖、酸豆與蕃茄醬汁炒香製成,上方則灑上自製的番茄粉,最後放上羅勒葉點綴。鴨胸皮酥肉嫩,與清爽的配菜相得益彰。 「台灣海螯蝦麵餃、椰子香茅醬、青檸油、海鮮醬汁」在煮製龍蝦高湯時加入薑提味,加入奶油濃縮後與打碎的角蝦製成內餡,包入麵餃煮熟,搭配乾煎至7分熟的角蝦塊,再淋上濃縮龍蝦高湯,以及乾蔥、大蒜、巴西里、鮮奶油、水、椰奶與香茅煮過後濃縮而成的醬汁,並以酢漿草點綴。入口品嚐,龍蝦香氣濃郁縈繞舌尖。

  • 韓國雙11情人節 初瓦×PEPERO聯手放閃

    11/11不僅是華人地區的光棍節,也是韓國情人節「PEPERO Day」,王品集團人氣韓式料理「初瓦」與休閒食品領導品牌LOTTE樂天製菓旗下「PEPERO巧克力棒」,聯手打造甜蜜11月,11/30前凡到店消費,即贈限量PEPERO一盒;與店內主題佈景合照上傳至初瓦FB指定貼文留言處,還可抽價值1319元的「初瓦雙人套餐券」。11/9-11/12兩人挑戰咬PEPERO,達標即贈「乾杯炸物塔兌換券」。 觀光署統計資料庫顯示,今年1至9月已有超過69萬名台灣人前往韓國旅遊,為台人出國目的地前三名。而韓國情人節「PEPERO Day」的源由,據傳從1990年代,韓國釜山高中女生互贈PEPERO巧克力棒,藉此祝福對方身材像巧克力棒一樣細長,進而發展為韓國戀人象徵成雙成對的禮物,成為歷久不衰的通俗節日,可在當天以互贈PEPERO巧克力棒的方式為彼此的友情或愛情應援。  人氣韓式料理「初瓦」為呼應韓國情人節,與LOTTE樂天製旗下「PEPERO巧克力棒」11月獨家合作,為消費者打造甜蜜歡樂的用餐體驗,把握11/9-11/12到店消費,兩人挑戰將PEPERO巧克力棒咬至小於1公分,即可獲得價值659元的「乾杯炸物塔兌換券」,可於下次消費使用。  11/30前到店消費,每4人贈限量PEPERO一盒(不及4人以4人計算),因此7位好友前往可獲得2盒巧克力棒,以此類推。與店內主題佈景合照,並上傳至初瓦FB指定貼文留言處,還可抽價值1319元的「初瓦雙人套餐券」和口味隨機的「PEPERO一箱(共40盒)」。 為回饋多次支持「初瓦」的鐵粉,即日起至12/31,單筆消費滿500元即獲1點,集滿3點可抽價值8,500元的「台北-韓國來回機票」一張,將於明年1月抽出幸運兒。

  • OTT吹漲風 土洋搶市諜對諜

     全球影音串流平台OTT吹漲風,暴風圈持續擴大,繼Disney+台灣宣布11月起推出新方案喊漲之後,市場傳出Netflix計劃在好萊塢罷工結束後在多國市場調漲,台灣原生的CATCHPLAY+即日起也推出超值訂閱新方案應戰,以低於國際平台的漲勢趁機搶市。  CATCHPLAY+此舉也是因應HBO GO專區將在11月13日退場,市場預測HBO MAX明年上半年進軍台灣,CATCHPLAY+要留住既有用戶無需加價就升級。  業界稱,這波影音串流漲價從美國吹向全球,值經濟低迷之際仍喊漲,就是不想再虧了!OTT業者一面花大錢投資內容搶眼球,一面為搶市占壓低收費,導致賺少賠多,即使是單年賺錢的Netflix也仍在為獲利而戰,包括打擊共享帳號、力推含廣告低價訂閱方案,拉抬營益率。  再者,漲價被視為OTT業者的兩手策略,可以引導消費者走向兩極化,亦即高價無廣告或低價有廣告方案,也計劃針對獨家內容打造新的收費方案,迪士尼、華納兄弟看好體育賽事直播等。  CATCHPLAY執行長楊麗貞表示,因應愈來愈多用戶訂閱多平台的需求,CATCHPLAY+除做好選片和服務,也以優惠方案鼓勵共享,同時對平台增加黏著度,是雙贏的做法。  Disney+11月1日後適用全新方案,標準方案費用每月270元或每年2,790元,高級方案費用每月320元或每年3,280元。比對現有方案,270元的訂閱費用可享4K、HDR並支援4台裝置,同等條件每月多花50元。  CATCHPLAY+超值訂閱新方案,單月訂閱費用350元,可3個帳號共享,共可登入15個裝置、於6個裝置同時觀看,並推出首三個月優惠899元,每帳號每月費用只要100元,鼓勵拉群追劇三人平分。  如果以新方案同時觀看裝置數計算,最低每人每月費用Netflix、Disney+(前兩者的高級方案)、CATCHPLAY+分別約98、80、58元,都控制在百元有找,在不想流失用戶與提升企業獲利間,尋找新的平衡點。  市場傳言,Netflix將在編劇與演員罷工結束後,未來也將提高無廣告的訂閱方案價格,一說是藉調整價格支付編劇與演員應得的版稅,可能從美、加等地開始漲。  Disney+剛在亞洲內容暨國際OTT大獎拿下八項大獎,涵蓋《MOVING異能》、《台灣犯罪故事》等。另CATCHPLAY+也一口氣上架多部美劇,包含NBC/Peacock等美劇片庫,及《芭比》、《巨齒鯊2》等。

  • 電信三雄 影視布局各自出招

     電信三雄擴大影視布局,角力本土OTT龍頭!根據中華電信最新統計,截至第二季的MOD+OTT用戶數達284.4萬,其中MOD用戶約205萬來看,OTT已接近80萬用戶規模,將與台灣大旗下MyVideo平台角逐本土OTT平台龍頭地位。後起之秀遠傳friDay影音則已連續三年蟬聯本土OTT平台使用率冠軍,氣勢正直逼競業。  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曾公開宣誓旗下MyVideo將成為台灣本土第一大OTT平台,台灣大近年不僅每年投入1~2億元投資拍片,MyVideo平台2023年上半年收視,更超越去年表現,除了總觀影紀錄逼近1億次觀看外,網路新申辦用戶數更創下2倍以上成長。遠傳friDay影音2023年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會員數成長10%,免費會員數年增55%。  三雄加碼投資影視內容拼佳績!中華電信近年相繼投資了「魂囚西門」、「牛車來去」、「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七月最新投資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已於MOD、Hami Video播出。  台灣大已投資拍製電影或戲劇的作品,包括《做工的人》、《火神的眼淚》、《天橋上的魔術師》等,以及旗下OTT平台 MyVideo共同出品《疫起》以及《查無此心》。另外,MyVideo近期與BBC Studios合作,引進《BBC Kids》與《CBeebies》兩大兒童品牌之外,為提升台灣兒童節目本土自製比例、支持孵育兒少影視題材,更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出品兒少戲劇影集《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  遠傳近年積極投入原創影視節目及OTT影視平台經營,遠傳friDay影音連續三年蟬聯本土OTT平台使用率冠軍。2020年底起推出自製首部原創IP多視角真人實境秀《極島冒險溜浪玖壹壹》,去年底再推首部投資戲劇類作品《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今年初遠傳攜手群星瑞智、霹靂國際多媒體及宏達數位影業合資組成「遠想原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立「米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高品質的台灣影視內容製作及投資,包含與韓國知名製作公司CJ ENM合製華文版的「我們的藍調時光」,也投資製作即將於9月28日全球同步上架的科幻愛情喜劇「火星上的維納斯」,支持台灣原創內容。

  • 大豐電 衝刺寬頻、各項加值服務

     大豐電(6184)18日舉辦法說會,董事長張銘志表示,大豐電的寬頻上網用戶數已正式突破15萬戶,家用寬頻是目前有線電視業者相互競爭廝殺的主力市場,近期中華電信寬頻降價及主打對稱頻寬行銷方案力度加大,對於國內整體寬頻上網市場價格造成不小競爭壓力,有線電視系統台面臨新一波挑戰,大豐電決定2023年內啟動10G PON推展計畫,全力衝刺寬頻及各項加值服務。  受惠於上半年寬頻上網申裝動能強勁,在後疫情時代仍表現亮眼,助陣大豐電上半年營收突破10億元,為歷年來上半年最佳成績。張銘志表示,旗下大大寬頻以FTTH光纖網路服務為本,未來將積極行銷大大寬頻品牌,並與各平台業者結盟合作,提高寬頻上網覆蓋區域。  儘管受到OTT串流影音搶市,造成有線電視系統台(MSO)近年來收視戶不斷衰退、剪線潮趨勢未見止穩,然而疫情期間居家上班上課亦推升整體寬頻上網用戶成長。大豐電上半年寬頻上網單裝戶占比達37%,增加約6,833戶,較2022年同期成長5成以上,累計上半年整體寬頻上網總戶數達14萬7,644戶,寬頻收入3.3億元,占合併營收3成以上,亦較2022年同期增加4,700萬元,增幅16.7%。截至目前,寬頻用戶數已正式突破15萬戶。  寬頻動能強勢帶動大豐電視訊暨寬頻每季收入正向成長,除息日前(6月19日)股價亦創近七年新高,收盤價53.1元。  大豐電發言人劉家君指出,OTT平台崛起加速消費者收視習慣改變,2023年6月迪士尼集團公布全面退出台灣市場的消息,對於有線電視市場亦造成不小影響。此外,違法機上盒搶市、授權違法使用事件頻傳,有線電視營運亦面臨不小挑戰,然大豐電全力推動t.Gateway 4K機上盒旗艦方案,並跨業與OTT平台合作、獨家上架裝載Amazon Prime Video影音服務,加上與電信業合作雙網匯流服務,發掘新客層,才有目前穩定的業績。

  • 有線電視收視戶 跌破460萬

     有線電視收視戶「跌跌不休」,根據業者提報NCC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有線電視收視戶下滑至459萬,跌破460萬,相較於2017年高峰時期的527萬,已整整流失了68萬用戶。  但反觀有線寬頻上網用戶數則「蒸蒸日上」,截至6月底止,國內整體寬頻上網用戶665萬,其中,有線寬頻上網用戶222.5萬,市占33.5%,正式超過1/3市占規模。  市場人士分析表示,有線電視收視戶下滑趨勢不止,主要與OTT串流影音平台崛起,以及整合節目內容的安博等電視盒受到消費者青睞,加上非法機上盒猖獗,造成有線電視剪線潮,有線電視系統台首當其衝。  根據NCC調查,台灣16歲以上民眾主要收視管道,最大宗為有線電視 (57.2%),其次為OTT TV(15.3%)、中華電信MOD(13.9%)、無線電視(13.3%),OTT TV的滲透率不斷提高,主要衝擊有線電視收視戶下滑。另外,台灣約有200萬台非法機上盒,收視管道愈來愈多元,是造成有線電視收視戶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  所幸有線電視系統台近年不斷提高寬頻上網滲透率,適時彌補因收視戶下滑所造成的營收衰退。受惠於疫情期間居家上班、上課帶動家戶對於寬頻上網需求爆增,推升國內整體寬頻上網用戶數不斷攀升,從2019年年底的583萬,2020年增加至595萬,2021年更擴大至625萬,2022年達655萬,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成長至665萬,換言之,疫情爆發後至今,國內整體寬頻上網用戶增加了82萬新用戶。  整體而言,國內寬頻上網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中華電信仍居市占龍頭,且疫情期間仍小幅增長用戶、亦帶動100Mbps及300Mbps升速需求,然有線寬頻上網用戶快速增長,市占版圖亦不斷擴張,凸顯有線電視系統台(MSO)以相對中華電低價的資費搶市奏效。

  • 《科技》電信業競逐OTT 台灣大找「杜比」助陣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台灣本土OTT(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正式邁入「杜比」新視界!台灣大(3045)旗下OTT串流平台MyVideo宣布,領先本土OTT平台,即日起推出支援杜比視界(Dolby Vision)、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沉浸式視聽體驗的影片。 5G時代OTT成為電信業者競逐新戰場,各家業者無不在OTT上煞費苦心,台灣大MyVideo繼2019年率先台灣本土OTT推出4K影片,再次升級影迷觀影服務,即日起,只要影片和裝置同時支援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電影名稱旁出現Dolby Vision、Dolby Atmos logo,點選觀看即可享受杜比沉浸式視聽體驗,建議搭配20M以上的網路連線,及支援杜比體驗的智慧電視、音響設備、手機、電視盒、電視棒等影音設備,擁有影院般OTT線上沉浸式觀影享受。 日前台灣OTT觀看影音串流平台LiTV立視線上影視針對台灣寬頻用戶的觀看、訂閱等行為進行調查,調查就顯示,台灣寬頻用戶中,有多達60.3%的寬頻用戶以CTV連網電視收看OTT影音串流平台的內容為主,收看有線電視內容為主的比例僅18.4%,而收到無線電視內容為主的用戶更只有9.4%,足見多數擁有CTV連網電視的人比較常看OTT影音串流平台內容。

  • 消費者縮手 娛樂媒體業年增率降溫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0)日發布《2023全球與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指出,台灣去(2022)年娛樂暨媒體(E&M)市場營收年增5.3%至186億美元(約台幣5,686億元),比2021年增率11.1%降溫許多,主因是通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溫,導致成長放緩。 展望今年,台灣娛樂暨媒體業營收預估年增4.1%,未來五年將以3.1%的年複合成長率,至2027年達217億美元(約台幣6,634億元),增加千億台幣。 資誠會計師支秉鈞表示,消費者對E&M產品及服務支出縮手,加上廣告對E&M產業影響力越發強大,將促使E&M業者改造原有商業模式。長久以來,引領E&M產業的主旋律,是由科技驅動的數位、行動轉型。如今更在於現有科技和以AI為首的新興科技間如何匯流。 根據報告,去年台灣規模最大的E&M產業為網際網路服務(占整體E&M營收31.5%),其中以行動上網服務為主要成長引擎;其他依序為電玩遊戲與電競(18%)、網路廣告(15.1%)、傳統電視(14.6%)、OTT影音(9.1%),五大E&M產業合計貢獻台灣整體E&M營收近90%。 論營收成長率,首推OTT影音(營收年增51.5%)、電影(15.8%)、音樂與廣播(14.8%)、家外廣告(14.1%)、B2B中介媒體(13.3%)。 資誠預估,今年臺灣娛樂暨媒體業營收年增4.1%,未來五年將以3.1%的年複合成長率,走揚至2027年的217億美元(約台幣6,634億元)。 未來五年成長最強勁的E&M產業,包括電影(年複合成長率10.6%)、OTT影音(7.1%)、網路廣告(5.7%)、音樂與廣播(4.9%)、電玩遊戲與電競(4.8%)、家外廣告(3.4%)。 其中,電影市場的復甦,主要受益解封後觀眾回籠,臺灣去年電影票房收入年增15.8%,來到1.96億美元。展望未來五年,預估臺灣整體電影票房收入將以10.6%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27年的3.24億美元,不過略低於疫前2019年的3.48億美元。 台灣OTT影音市場近年成長強勁,去年營收達18億美元,與2019年的6.27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三倍,主要受惠疫情期間訂戶對串流服務的需求大增。未來OTT市場成長態勢看好,尤其目前收視戶有尋求「蒐集」多樣訂閱服務的傾向,預估至2027年成長至25億美元規模,其中訂閱制隨選視訊(SVOD)屆時可望貢獻OTT營收逾99%。 臺灣的音樂和廣播市場也受惠解封行情,去年營收成長14.8%至2.89億美元,並為現場實況音樂市場注入動能,貢獻音樂和廣播市場營收高達90%。預估未來五年,臺灣的音樂和廣播市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4.9%,至2027年成長至3.67億美元。

  • 宅娛樂當道 資誠估台灣OTT營收2027年衝25億美元

    宅娛樂當道,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0日發布的「2023全球與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指出,台灣OTT(串流)影音市場成長態勢看好,尤其收視戶有尋求「蒐集」多樣訂閱服務的傾向,預期將推動台灣OTT影音營收以7.1%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27年的25億美元。 且相較於按次付費隨選視訊(transactional video-on-demand),台灣人仍較偏好訂閱制隨選視訊(SVOD),可望貢獻台灣整體OTT影音營收逾99%。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0日發布「2023全球與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預估2023年台灣娛樂暨媒體業營收預估將年增4.1%,未來五年則將以3.1%的年複合成長率,到2027年成長至217億美元。 未來五年成長最強勁的E&M產業,資誠的報告中指出,包括電影(年複合成長率10.6)、OTT影音(7.1%)、網路廣告(5.7%)、音樂與廣播(4.9%)、電玩遊戲與電競(4.8%)、家外廣告(3.4%)。 其中,電影市場復甦,主要是受益於防疫措施陸續鬆綁帶動觀眾回籠,也驅動台灣2022年電影票房收入年增15.8%到1.96億美元;未來五年,預估台灣整體電影票房收入將以10.6%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27年的3.24億美元,但仍略低於疫情爆發前2019年的3.48億美元。 2022年台灣成長最快的E&M產業為OTT影音(營收年增51.5%)、電影(15.8%)、音樂與廣播(14.8%)、家外廣告(14.1%)和B2B中介媒體(13.3%)。資誠表示,台灣OTT影音市場近年成長強勁,營收於2022年達到18億美元,與2019年的6.27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3倍,主要是受益於疫情期間訂戶對串流服務的需求大增。 2022年台灣規模最大的E&M產業為網際網路服務,占整體E&M營收31.5%,其中又以行動上網服務為主要成長引擎;其他依序為電玩遊戲與電競18%、網路廣告15.1%、傳統電視14.6%及OTT影音9.1%,五大E&M產業合計貢獻台灣整體E&M營收近9成。

  • 剪不停 有線電視普及率快腰斬

     第四台快被「二一」了!萬年頻道表加上串流影音服務(OTT TV)強勢襲擊,有線電視(第四台)剪線不停,今年第1季剩462萬3040戶,普及率降至50.64%新低。以每季自然剪線率約0.5個百分點,加上迪士尼11個頻道年底前陸續退出台灣市場的衝擊持續擴大,業界悲觀預估,最快第2季底、最慢第3季底,有線電視普及率就會跌破5成,家裡裝第四台的淪為少數。  台灣有線電視戶數2011年統計時約510萬戶,2013年下降到497萬戶,後來又上升,最高峰在2017年第3季達到526萬9940戶,不過隨著OTT TV大行其道,從早期的愛奇藝,到現在家戶必備的Netflix、Disney+,剪線潮一發不可收拾,已連續22季下滑,第1季底來到462.3萬戶的新低,普及率過半岌岌可危。  反映在6大有線電視多系統集團(MSO)的經營表現上,第1季戶數都是下滑,中嘉數位單季下滑0.64%,戶數減少6692戶;其次為TBC季減0.52%,戶數減少3534戶。衰退最少的是台數科,也減少944戶。  系統業者坦言,表面上看起來,有線電視普及率每季大概是0.5到0.6個百分點在掉,但其中隱含了不少「裝網路送電視」的虛戶,很多訂戶本來都要剪線了,是在零月租費的利誘之下才勉強留著,幾乎沒在看,如果把這些用戶扣掉,普及率「早就二一了」。  除了自然剪線率,隨著頻道商逐漸將重心轉移到OTT TV上,如迪士尼旗下包含衛視中文台、衛視電影台、國家地理頻道與星衛娛樂台等11個頻道,都將在年底退出台灣,等同鼓勵既有用戶「轉檯」,後座力將持續發酵,恐導致有線電視的剪線潮再擴大。  系統業者分析,NCC對於處理迪士尼離開台灣市場的原則是「少一補一」,問題在於就算補上同類型頻道,內容或質感也不可能追上迪士尼;補上的頻道,可能收視戶根本不想看,也看不下去,最終導致第四台能看頻道數愈來愈少,反而更想剪線。  NCC對此表示,有線電視的確受到OTT平台興起的挑戰,不過普及率仍在50%以上,相對於美國、韓國,下滑狀況其實沒有國外明顯,將持續推動偏鄉普及、數位加值等服務,並獎勵系統業者轉型。

  • NCC胡搞瞎搞 有線電視何需敵人

     有線電視普及率快被「二一」,NCC難辭其咎,這幾年除了硬關中天、力阻有線電視產業整併,拿不出實質政策,任由萬年頻道表、頻道分潤等改革,迄今停留在紙上談兵,於是當迪士尼頻道大規模撤離時,只吐得出「遺憾」兩個字,還真的無計可施。  有線電視訂戶數直直落,有萬年頻道表、內容又老又舊的內部問題,但如果沒得選,也還能苟活,畢竟沒競爭對手,偏偏近年串流影音(OTT)發展快速,挾龐大跨國資源打趴有線電視,加上疫情推波助瀾,讓年輕族群大規模遷徙向OTT靠攏,已成趨勢。  再看看NCC做了啥?即便立法院早在2020年5月通過兩項決議,要求NCC在半年內重新排列頻道屬性,同時也要督導業者,依照收視率來分潤,避免頻道內容太僵化,但3年過去了,有線電視沒有太大改變,萬年頻道表依舊,如今連OTT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要說都是NCC的錯或許苛責,只不過NCC努力當政治工具,確實做死了有線電視。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硬關中天新聞台,政治力強行介入,別說扼殺言論自由,讓新聞台區塊綠成一片,隨中天轉戰YOUTUBE,更多有線電視訂戶跟著出走,剪線潮更難以收拾。  產業面同樣如此,明知道有線電視萎縮,亟需合理整併,但在大豐電合併台灣寬頻通訊(TBC)時,NCC卻以賣方頻繁轉換股權不利經營這種理由駁回,這邏輯豈止荒唐?刻意不讓想經營、想整頓的人接手,又怎能期許向上提升。  當有線電視充斥又老又舊的節目,還有綠成一片的新聞台,無疑劣幣驅逐良幣,加上拒絕產業整併,形同讓其自生自滅。如今當迪士尼、國家地理頻道等世界級頻道用腳投票、放棄有線電視時,NCC不要只會說遺憾,更該向國人謝罪,是怎麼胡搞瞎搞的,讓有線電視淪落至此。

  • 嚇!衛視中文台、國家地理頻道都沒了 迪士尼撤台 旗下11個頻道全關 這3台10月起看不到

    迪士尼集團明年全面退出台灣,旗下包含衛視中文台、衛視電影台、國家地理頻道與星衛娛樂台在內,頻道數高達11個,牽連甚廣,為國內有線電視市場首見。其中,國家地理國際頻道、國家地理高畫質野生頻道、Baby TV等3頻道,更只放送到今年9月底,讓廣大網友全線崩潰。 NCC昨(13)日證實接獲港商迪士尼台灣分公司及美商國家地理頻道台灣分公司書面申請終止經營,將依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審查。迪士尼及國家地理公司表示,基於集團經營策略及全球布局考量,才規劃陸續退出台灣等區域市場,原頻道部分節目將轉至Disney+等串流平台(OTT TV)播出。 然而,迪士尼集團收購福斯集團後,2020年才撤出FOX體育台、FOX體育二台、FOX體育等3個頻道,這次更全面退出台灣市場,動作之大,為國內有線電視市場首見。 本次11個頻道中,國家地理國際頻道、國家地理高畫質野生頻道、Baby TV等3頻道,10/1起終止經營最早,國家地理頻道、Star Movies HD、衛視中文台、衛視電影台、STAR Movies Gold、STAR World、星衛娛樂台及星衛HD電影台等8個頻道,也只放送到今年12月底,2024年1/1起正式停播。 此外,外傳迪士尼退出後,台灣地區將裁員逾百人,NCC表示,因頻道終止而停止僱用的我國員工,須依照勞基法及勞動主管機關相關規定,保障員工應有權益。 迪士尼退台消息傳出,PTT網友全面崩潰,有網友說以後吃飯時,沒有經典卡通烏龍派出所可以配了、還有哭說一次空出11個頻道,以後日子怎麼過、那還看什麼第4台。

  • OTT TV崛起 頻道商經營陷窘境

     迪士尼從1995年以「迪士尼頻道」扎根台灣市場,全盛時期引進台灣市場近20多個頻道。迪士尼集團收購福斯集團後,2020年宣布FOX體育台、FOX體育二台、FOX體育三台撤出台灣市場,2021年Disney+由台灣大哥大及凱擘大寬頻宣布引進台灣後,迪士尼集團便將重心重壓在OTT(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TV市場,迪士尼頻道便在2021年宣布於2022年元月1日中止台灣營運。  如今迪士尼及國家地理旗下11個頻道宣布退出台灣市場,更加凸顯OTT TV的崛起,跨國影視集團的經營策略也隨之轉舵,台灣市場不僅近年有線電視系統台的收視戶持續下滑、獲利縮水,就在觀眾收視習慣轉向網路及OTT TV平台之際,連頻道商也面臨不可逆的經營窘境。  台灣現有100多個基本頻道,加計付費頻道等合計約有300多個頻道,但外商一次申請11個頻道退出台灣市場,「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大變動」。  據了解,迪士尼及國家地理兩家公司高階主管,13日一早拜會NCC主委陳耀祥,說明11個頻道撤出台灣市場、並了解相關申辦程序。目前市場傳出,台灣方面首波裁員名單超過100人,受影響的包括頻道營運及廣告業務的員工。  根據規定,基本頻道退出台灣市場,必須由有線電視系統台業者提替補頻道,並送到NCC審查。業界表示,迪士尼基本頻道一次空缺五個,馬上需要申請替換頻道,真的有難度。

  • 大秀網路布局實力 中華電參展美國國際電信周會議

    中華電信發展海外市場的腳步不停歇,在今年5月15日至17日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國際電信周會議(ITW)中,正式向國際市場介紹中華電信新一代的數據中心規劃及最新的全球網路布局,會中展示新一代數據中心的設計規範及理念,搭配完整綿密的全球網路布局,充分展現中華電信不只在傳統電信服務上,更在資通訊服務產業上具前膽性的重要建設及規劃。 近期大型國際OTT內容服務業者及跨國際企業紛沓來台,為爭取更多的國際客戶來台落地,中華電信今年特別在展區中展示更完整的連外國際網路規劃及新一代的數據中心如濱江機房等的佈局。新的機房皆採等同TIA-942 Rated 4/ Rated 3最高等級規格設計,採用先進防火、防震及SOC資安防護,並具備台電雙饋電供電、雙套雙冷源設計,再搭配AMI太陽能光電等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以打造全方位的數據中心。其中濱江機房案目前規劃的基地超過千坪,可容納約1400櫃的機櫃。因選址在科技園區附近,預計可為園區內的高科技產業帶來距離更近,連線品質更好的服務。 中華電信亦同步兌現ESG中對環境保護上的承諾,預計在2023年購置5000萬度的綠電,這為全台最大規模的採購案,並預定於2026年簽訂大型再生能源案場,提供穩定可靠的再生能源供整體使用,預計至2030年可節省76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排放量。同時也再次向國際市場宣告,其中數據中心的部份,將於203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另外,在節能技術上,中華電信則引進頂尖的節能冷卻系統,及iEN能源管理系統等,以加強化用電效能及對能源做最有效的管理,預計最高可以節省23%的能源使用,這可讓中華電信及客戶用電成本大幅下降,創造環境與客戶的雙贏局面。 為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廣結盟開發海外市場的經營策略,及國內企業對外連線頻寬的需求,中華電信這次也在ITW上展示了最新的全球網路佈局。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劉炫龍協理表示:隨著共同投資的SJC2及Apricot陸續在2024年第一季及2025第三季啟用,希望能藉由新海纜穩定且高速的傳輸能力,為跨國企業提供更好的高頻寬承載能力,並可有效的分散海纜區域,具備多重備源的效能。

  • 韓OTT大軍入境 本土影視備戰

     韓國TVing、美國HBO Max傳出下半年陸績進入台灣市場,電信、有線電視、本土OTT等台灣相關影視音產業全面備戰。而亞洲影音產業協會(AVIA)4日在台舉辦論壇,探討台灣影視與電視產業發展趨勢。  CATCHPLAY執行長楊麗貞表示,韓國OTT業者經過整合,已收縮至只剩下兩個當地OTT平台Wavve、以及C.J集團旗下TVing,而TVing又跟LINE的母公司NAVER共同投資了上架至TVing上面的影視內容,這些動作都將大大衝擊台灣影視產業。  因為這兩大韓國OTT業者,不僅僅對抗Netflix及Disney+兩大國際串流影音平台,其最大目的都為計劃將韓國的影視音版圖拓展到海外市場,然後再把韓國自製影視內容上架在自家平台,台灣政府及本土業者不得不高度警戒,因為台灣本地OTT業者目前光是對抗Netflix及Disney+就已疲於奔命,何況緊接著要對抗韓國OTT大軍,尤其韓國透過TVing OTT平台跨海來台,挾帶著韓劇、還有韓國的資金及財閥等所有資源都會一併進入海外市場,而台灣勢必是韓國搶攻海外版圖的第一個灘頭堡。  楊麗貞認為,當務之急,台灣已有30~40家OTT業者,就算不整合也可以合作共同合拍戲劇、電影,建議政府出面引導整合業者共同拍片、再把內容優先上架到本土影視平台,而非國際平台業者。  其次,台灣投資圈有些資金目前並未被圈選出來投資內容產業,這部分政府亦可以透過投資抵減或者其它誘因鼓勵國際及本土的資金投資本土影視內容產業。韓國的做法,台灣可以借鏡。  據了解,多家業者已提出一個框架協議,有意合資合製的業者在此框架協議下,每年合製多部台劇並保留在台灣幾家本土OTT平台上架。而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電信也正積極投入、成為本土業者合作產製上,扮演出資方的角色。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