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隨著原油價格持續走高,投資人開始揣測油價何時攻上百元(美元)大關,事實上,某些等級的原油交易價格已經突破這個重大里程碑,凸顯出供應趨於緊俏的前景。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奈及利亞產量最大的原油級別Qua Iboe在周一漲破每桶100美元。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在報告中指出,馬來西亞Tapis原油早在上周就站上每桶101.30美元。 周一紐約期油收漲0.78%,報每桶91.48美元,盤中一度上漲1.72%,報每桶92.33美元,創下近10個月新高。倫敦布蘭特期油收漲0.53%,報每桶94.43美元,盤中一度向95美元扣關,上漲1.09%、觸及94.95美元,而其即期現貨價(dated Brent)已經漲破96美元。 投資人聚焦於OPEC+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延長自願減產行動將導致第四季供應短缺的前景,目前原油價格已經升至今年來新高。OPEC+其他大多數成員國也在削減產量。Schieldrop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正牢牢掌控著石油市場。 沙國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表示,OPEC+需要減產以穩定市場,並對中國需求、歐洲增長與央行抗通膨行動的不確定性提出警告。 Schieldrop在報告中指出,布蘭特原油即期現貨價極有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瑞銀則預期布蘭特期油價格將升至3位數,稱未來幾個月布蘭特期油將在介於90~100美元之間波動,年底目標價為95美元。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本周國際油價觸及年內高點,布蘭特期貨目前的交易價格一度超過每桶90美元。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將原定於9月結束的原油減產進一步延長至年底,近期的漲勢還有待延續。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延長了限產時間,瑞銀預計8月份全球石油市場將出現約200萬桶/天的供應缺口,而9月份則將超過150萬桶/天。因此,雖然油價近期有所反彈,但石油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仍將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在瑞銀的全球戰略中,我們仍然最看好石油,預計到12月底,布蘭特原油價格將達到95美元/桶,美國WTI基準原油價格將達到91美元/桶。瑞銀還看好美國能源股,隨著投資者重新考慮盈利預期和低估值,該板塊有望追上大盤。 油價本周升至今年年初以來的最高水準,隔夜布蘭特基準油價超過90美元/桶。儘管8月原油價格上漲2.1%,但交易一直很不穩定。美國通脹率下降和勞動力市場降溫,有助於增強人們對美聯儲加息週期已結束的信心。再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降幅高於預期,推動油價走高。雖然油價已達到年內高點,但瑞銀認為漲勢尚未結束。 全球石油需求正創下歷史新高,並將進一步擴大。據國際能源署(IEA)稱,強勁的夏季航空旅行加上發電用油的增加,已將全球石油消耗量推向歷史峰值。6月份的石油需求量達到每天1.03億桶,8月份還將進一步上升。儘管最近出現了經濟疲軟的信號,但中國的石油需求在石化活動激增的情況下創下了新高。總體而言,國際能源署預計今年的石油需求將增長到約1.022億桶/天,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年度水準,其中中國將占增長的70%以上。 OPEC+減產將使石油供應保持緊張。過去四個月來,沙烏地阿拉伯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友(OPEC+)自願減產行動使石油市場一直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在沙特原油大幅減產的帶動下,7月份全球石油供應量驟降91萬桶/天,降至1.009億桶/天。沙特原油出口量已創28個月新低,該國已宣佈將自願減產100萬桶/天的計畫延長至2023年底。而俄羅斯正在以30萬桶/日的量減少其原油出口。兩國的聲明稱,每月都會對減產進行把控和調整,根據市場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加大或減少減產。這種政策靈活性使沙特能夠保持對石油市場的控制,而俄羅斯的參與也很重要,因為該國是OPEC+中的第二大原油生產國。這樣的減產操作確保了兩個產油國之間的密切協作。 庫存下降對油價有利。據國際能源署稱,受經合組織庫存下降的影響,6月份全球記錄的石油庫存減少了1730萬桶,初步資料顯示,7月和8月的石油庫存將進一步減少。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的速度也快於預期,這表明要滿足需求增長已經頗具挑戰。在OPEC+減產的情況下,亞洲和歐洲煉油廠不得不從非OPEC產油國尋找替代方案。據國際能源署估計,如果OPEC+維持目前的產量目標,2023年三季度石油庫存可能會減少220萬桶/天,四季度則減少120萬桶/天,這或許會推動油價進一步上漲。 瑞銀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只有在認為石油市場足夠穩定以保證減產時(即全球石油庫存低於現在時),才會停止減產。由於OPEC+的謹慎態度,該組織可能會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資料以及激進的貨幣政策收緊對歐洲和美國經濟活動的影響。
產油國聯盟OPEC+傳出將延長減產時程,引發市場供給緊俏的疑慮,帶動1日國際油價上漲,攀抵今年初以來新高,同時中止周線連二黑。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師預測,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與沙國協調好延長減產,可能會將布蘭特原油價格推高到每桶近90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龍頭沙烏地阿拉伯的自願每日減產100萬桶計畫,市場咸認為將延長到10月,意味OPEC+減供支撐油價的行動會跟著拉長時間。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8月31日表示,俄國已與OPEC+夥伴達成共識,10月份繼續削減石油出口。 1日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盤中漲至每桶88.75美元,觸及今年1月27日來的7個多月新高,收盤漲1.9%報88.49美元。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WTI)期貨曾飆上85.81美元,來到去年11月16日來最高點,終場收漲1.7%報85.02美元。 總計布蘭特期油上周上漲4.8%,創下7月底來最大周漲幅。WTI全周漲7.2%,為3月來最大單周漲幅。 油市籠罩短供壓力之際,需求面卻很強勁。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調查顯示,美國石油需求熱絡,商業原油庫存在最近六周就有五周下降。 而1日出爐的美國8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失業率回升及薪資增幅趨緩,加深外界對聯準會(Fed)暫停升息的預期。美國以外地區也被看好原油需求復甦。歐元區製造業8月的萎縮放緩,意味著最壞的時候可能過去。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Phil Flynn指出,「大家意識到經濟未從地圖上消失,需求有接近歷史高位的跡象,必須面臨的冷酷現實是,原油供給低於平均值。」石油經紀商PVM分析師Tamas Varga表示,今年剩餘時間油市供應鐵定出現短缺,全球石油消耗相當強勁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沙烏地決定抬高油價下限。
媒體報導,俄羅斯已同意OPEC+進一步減產,加上市場揣測沙烏地阿拉伯也將跟進再度減產,帶動國際油價1日盤中續揚,近月西德州原油期貨走高1.9%到每桶85.24美元,布蘭特原油期貨也漲1.6%到88.26美元。總計8月西德州期油月漲2.2%,布蘭特期油也揚升1.5%。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出口下降,恐令全球供應吃緊,抵銷先前市場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減緩的疑慮,帶動21日國際油價上漲。 台灣時間下午6時左右,布蘭特原油10月期價走揚0.52美元或0.61%,報每桶85.31美元。9月西德州中級原油期價攀升0.53美元或0.65%,報每桶81.78美元,此期價於22日到期,更活躍的西德州原油10月期價也勁揚。 兩大原油期貨指標上周終止連續七周漲勢,歸因於利率維持更高更長時間的預期帶動美元升值,中國房地產危機惡化也加深石油需求減緩的預期,使得周線跌落約2%。 不過,8VantEdge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葛拉索(Stefano Grasso)引述船舶追蹤數據供應商Kpler的初步數據,表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盟友組成的OPEC+的8月原油出口料將連續兩個月下滑,使得供應走向緊俏。 葛拉索指出,「整體而言供應持續下滑,需求繼續上揚。除非出現經濟衰退,石油需求走緩或萎縮,否則仍在OPEC+的掌控之中。」 ING商品研究部主管派特森(Warren Patterson)表示,「我們仍然預料到年底前石油需求吃緊,這意味價格還有上漲空間。再者,美元可能會稍作喘息,會對油價帶來一些支撐。」 油價通常與美元走勢相反,美元貶值時可令其他貨幣持有者購油成本降低,可以帶動需求。 此外,隨著身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中國原油庫存接近歷史高點,OPEC+減產拉抬全球油價突破每桶80美元,使得中國煉油廠縮減購油規模。中國海關資料顯示,今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銷往中國的原油比6月減少31%,俄羅斯折價原油仍是中國最大的供應來源。 美國能源服務商貝克休斯18日公布,被視為未來產量評估指標的持續運作的鑽油平台數量,上周減少5個至520個,創2022年3月以來最低。
【時報-台北電】市場靜待伊拉克石油出口恢復,有機會緩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導致的供應緊張,以及中國經濟前景的黯淡,削弱全球需求,打壓油價走低,周二(8/22)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點30分止,原油期貨報價如下: 美國NYMEX-9月輕質原油期貨跌0.02美元,報每桶80.7美元;倫敦ICE-10月布蘭特原油期貨跌0.06美元,報每桶84.41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出口下降,恐令全球供應吃緊,抵銷先前市場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減緩的疑慮,帶動21日國際油價上漲。 台灣時間中午12時左右,布蘭特原油10月期價走揚0.54美元或0.64%,報每桶85.55美元,9月西德州中級原油期價攀升0.63美元或0.78%,報每桶81.88美元,9月西德州原油期價將於22日到期,更活躍的西德州原油10月期價也勁揚。 兩項前月指標油價上周終止連續7周漲勢,歸因於利率維持更高更長時間的預期帶動美元升值,中國房地產危機惡化也加深石油需求減緩的預期,使得周線跌落約2%。 不過,8VantEdge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葛拉索(Stefano Grasso)提到船舶追蹤數據供應商Kpler的初步數據,表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盟友合組的OPEC+的8月原油出口料將連續2個月下滑,使得供應走向緊俏。
受到全球需求創紀錄、供應吃緊影響,國際油價上周連七周上漲,改寫2022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產油國聯盟OPEC+維持現行減產步調可能令石油庫存減少,進一步推高油價。摩根大通銀行更預測,國際油價9月時可能攀抵90美元。 紐約期油11日收在每桶83.19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每桶報86.81美元,國際兩大油市指標上周漲幅達0.5%。布蘭特期油上次連漲七周已經是在2022年1月至2月,亦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 IEA近日發布月報指出,全球石油需求6月達到創紀錄的每日1.03億桶,且在中國強勁消費支持下,8月份可能進一步攀升。 在供給方面,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實施自願額外減產行動,7月份OPEC+石油供應量下滑120萬桶至每日5,070萬桶,創下近兩年來最低水平。IEA表示,若OPEC+維持現行減產目標,第三季石油庫存可能每日減少220萬桶,第四季減少120萬桶,而這可能促使油價升高。 報導稱,先前在今年6月開會時,約占全球原油供應的4成的OPEC+便已同意將現行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 IEA報告指出,「OPEC+加大減產行動、總體經濟預期改善與全球石油需求創高」,這些都是推動油價走高的因素。外匯交易平台安達(OANDA)分析師厄拉姆(Craig Erlam)附和表示,石油供應減少與經濟前景改善令石油投資人轉趨樂觀。 IEA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於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估相差並不大。IEA預測,在夏季航空旅行高峰、發電用油增加與中國石化活動暴增的推動下,2023年每日需求將增加220萬桶。OPEC則預估,今年每日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244萬桶,與先前預測持平。該組織同時表示,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場前景看起來穩健。 IEA表示,今年全球石油平均需求量將達到每日1.022億桶,其中中國將占增幅的7成以上,儘管外界對於這個全球石油消費大國的經濟狀況普遍感到擔憂。
大陸6月開始率先降息,進行貨幣上的刺激,而在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度沒提到過去的房住不炒,加上7月31日大陸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祭出了20項新措施,希望能全面恢復及擴大民間消費,所以短期內可以期待中國所祭出的刺激,對於銅或者原油的正面影響。 在OPEC+方面,沙特在8月4日的OPEC+會議前,宣布將把7月份所實施的100萬桶自願減產的協議再延長至9月份,此後可能還會延長或深化。 而俄羅斯副總理也在為其行動支持並加碼俄羅斯將在9月繼續自願減少石油供應,石油出口將減少30萬桶/日,此舉也讓西德州輕原油價格再次回升至80美元的價格。 在技術面分析,若此次原油價格能在去年跌下來所盤整的區間進行有效突破且站穩,除了原油價格較為正面以外,從基期的角度觀察,若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因能源下降的通膨就會被本波上漲的油價給抵消,所以未來更要關注通膨下降的趨勢是否因此受阻,進而讓聯準會有再次升息1碼的機率,離9月FOMC的會議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中間所公布的數據仍是相當多,未來仍需小心謹慎。(永豐期貨提供,黎宣佑整理)
儘管OPEC+減產引發供油吃緊疑慮,但惠譽摘美國頂級信評重創市場信心,油價繼2日從3個多月高點重摔後,3日延續跌勢。布蘭特原油期貨跌1%,來到每桶82.39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跌0.9%,來到每桶78.76l美元。兩大合約周三盤中攀抵4月17日來新高,但因美債信降評收跌2%。
【時報-台北電】供給緊張,周四歐美原油期貨反彈逾三個月高點,因市場預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致全球供應將進一步緊缺,以及對中國需求和經濟前景的樂觀提振,支撐油價反彈自四月中來新高。 美國NYMEX-9月輕質原油期貨上漲1.31美元,報每桶80.09美元;8月熱燃油漲0.08美元,報每加侖2.92美元;8月RBOB汽油漲0.04美元,報每加侖2.95美元;倫敦ICE-9月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1.32美元,報每桶84.24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受到OPEC+與俄羅斯減產消息,及拜登政府宣布將額外購買600萬桶原油,來填補之前釋出的戰備儲油,多重利多支撐下,原油價格明顯走高。法人認為,能源供不應求前景將支撐油價表現,短期區間震盪為主。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近期美國原油需求仍相當旺盛,目前正處美國夏季出行旺季,數據顯示美國汽油需求攀升至一年半新高水準,大陸對原油進口額度也較去年明顯增加,突顯整體需求前景應未如市場預期悲觀。供給面俄羅斯與伊朗等受原油制裁國家雖持續增加供應,但OPEC+大規模減產、沙烏地阿拉伯預估在7月、8月每日減產100萬桶之下,將加劇原油供應緊縮情勢,整體供不應求前景將支撐油價表現。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指出,就全球對原油的需求上,其中大陸開放經濟實質需求慢於市場預期俄羅斯原油雖受到制裁,但中印大舉進口俄油,使得俄油供給問題並未如原預期出現大幅短少。今年全球油品供需基本面仍偏緊,尤其在沙烏地阿拉伯決定加碼每日自行減產100萬桶後,俄羅斯也決定減少出口每日50萬桶,減緩市場對供需的疑慮,在OPEC減產支撐下預期油價下檔風險不高,區間整理機會較大。 長期仍看好商品市場成長,短期則需視全球經濟因素適時調整。林孟洼強調,在能源探勘與生產部分,可關注頁岩油、氣生產者以財務體質佳、擁有較好的油田及天然氣田業者有機會增產,帶動獲利回升,能源設備與服務部分,可觀察北美採油業者資本支出,國際鑽井市場的情況。能源轉型方面,除可再生能源外,傳統能源企業亦爭相投入碳捕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能源轉型之投資,可望為相關產業帶來商機;至於在獨立型煉油廠部分,可留意美國獨立型煉油廠主要觀察煉油利潤率變化,區間操作。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預期,能源類股雖受油價波動影響,但類股自由現金流量充沛資產品質提升,也將增加發放股利、買回庫藏股等股東友善政策,仍具投資價值。
OPEC+減產利多持續發酵,加上美國通膨率下滑,國際油價盤堅,紐約指標期油上漲0.3%,報每桶75.95美元,布蘭特期油同樣漲0.3%,來到80.38美元,續創兩個半月新高。自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進行減產以來,油價過去兩周內已經飆漲12%,原本短線已逢漲多拉回整理壓力,惟美國通膨率下滑,激勵油價再創波段新高。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下修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測,此為今年以來首見,原因是經濟前景黯淡衝擊需求,其中富裕國家恐怕承受最大壓力。IEA亦指出,隨著沙烏地阿拉伯減產措施開始發揮效果,該國也將失去產油國聯盟OPEC+最大產油國地位。 IEA 13日在最新月報預估,今年全球每日石油需求將增加220萬桶至1.021億桶。其中,中國大陸將占需求增長的7成。此一預測較上個月報告少了約22萬桶。 IEA在報告中指出:「整體經濟逆風因素持續存在,特別是製造業衰退加劇,促使我們今年首度下修2023年石油需求成長預估。」 展望明年,IEA預估石油需求成長將放緩至每日110萬桶,原因在於「經濟復甦失去動力,且隨著愈來愈多汽車走向電氣化與燃油消率提升。」 另一方面,做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領導國的沙國近月以來持續削減產量,寧願犧牲自家石油市占也要提振整體油價。 但OPEC+今年減產計畫並沒有跟進,且沙國減產效果可能遭到美國在內的非OPEC+國家提高產量而抵銷。 沙國上周承諾,每日額外減產100萬桶的計畫將延長至8月。這恐怕使得沙國每日產量降至900萬桶的兩年低點,並將OPEC+第一大產油國的地位拱手讓給俄羅斯,此為2022年初以來首見。俄羅斯也承諾減少產量,但該國在這方面進展緩慢。 分析師表示,隨著美國與伊朗等國增產可能已達到高峰,俄國與沙國減產計畫開始發揮預期中的效果,亦即緊縮供應以提振油價,而布蘭特油價回升至80美元便是最佳例證,此為4月底以來首度升破此價位。
【時報-台北電】周一原油亞洲電子盤微跌,儘管OPEC+減產造成供應緊張的預期,然而市場對全球宏觀經濟不利因素,以及美聯儲可能進一步加息的擔憂,原油亞洲電子盤回跌,周一(7/3)截至台北時間下午14點30分止,原油期貨報價如下: 美國NYMEX-8月輕質原油期貨跌0.07美元,報每桶70.57美元;倫敦ICE-8月布蘭特原油期貨跌0.05美元,報每桶75.36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