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機器人展出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今年持續拓展產品線至25kg,並提升AI協作機器人的深度應用,如高負載手臂TM25S的AI混箱卸棧應用、自動路徑規劃避障展示,和領先業界超輕量TM20搭載半導體應用,驚動全場。 TM AI Cobot還解決了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AI協作機器人能夠即時處理動態環境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節省了繁瑣的編程時間,例如現場展示中,操作員進入機械手臂的工作空間,機械手臂能夠感知環境變化,安全地避開操作員,保證路徑規劃的安全性。 TM AI Cobot革新的線上高速AI檢測系統,可深入難以俯視的多面立體工件,並在移動過程中快速飛拍特定位置,高度整合檢測,利用TM Flow簡單編程,內建的AI Training & Inference套件,實現複雜檢測,降低導入門檻和時間。這取代人力全檢,提升製程可靠度節省成本。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在「2023臺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正式登場,共展出11項最新的智慧機器人科技。其中包含全世界精度最高的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透過軟硬整合技術,可精準研磨比不銹鋼硬三倍的鈦金屬人工關節,這項技術可讓關節表面更細緻,除植入人體使用壽命可從15年延長至30年外,亦將衍生新創公司。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為協助機械業者切入高階市場供應鏈,經濟部技術處近4年來在機械領域投入近50億元補助法人研發機械領域關鍵技術,在機器人領域投入了軟硬整合、機器人控制器及多軸控制等關鍵技術,獲得國內外專利及技術合作超過150家廠商,促成衍生產值達60億元。包括可精準研磨硬度最高的鈦金屬人工關節,已與國內醫材大廠合作的「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以及全臺第一套「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僅一款式就能組裝出不同類型的機械手臂,可應用在產線上進行組裝、焊接、檢測等,並同時兼顧精度,其精度是德國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大廠的二倍、手臂組裝上線時間快5倍,還能導入產線立即使用,可滿足少量多樣、彈性生產的市場需求。 此次「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三大亮點成果包括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數位化精湛工藝,超硬鈦金屬也能磨。全臺首創最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五分鐘即能完成組裝,滿足彈性製造需求。影像辨識加工路徑自動生成技術:科技取代人眼修整,已輸出捷克汽車產業。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廣明(6188)旗下達明機器人今年的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展出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今年持續拓展產品線至25kg,並提升AI協作機器人的深度應用,如高負載手臂TM25S 的AI混箱卸棧應用、自動路徑規劃避障展示,和領先業界超輕量TM20搭載半導體應用。 TM25S的特點在於其優越的臂展範圍,超越了同級別的其他協作型機器人。TM25S內建智慧視覺,配合外部3D相機,運用3D和AI智慧辨識技術,能夠即時偵測棧板中各個箱體的大小和位置資訊。這項創新技術使得機器人能夠無需事先指定棧型,隨意擺放物品,同時也能應對傾斜、貼合、膠帶包覆等複雜情況,實現高效的AI混箱卸棧功能。 為了確保混箱卸棧任務的可行性並提升執行效率,TM AI Cobot S系列引入了影像系統,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記錄並更新箱體位置。結合避障演算法,機器人能夠根據即時場景進行避障和軌跡優化,確保任務能夠在未知情況下順利執行。並於進行AI堆棧模擬時,利用NVIDIA Omniverse構建的機器人模擬應用程式─Isaac Sim進行測試,模擬不同箱體來料時的堆棧情境。 此外,TM AI Cobot還解決了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AI協作機器人能夠即時處理動態環境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節省了繁瑣的編程時間。例如,現場展示中,操作員進入機械手臂的工作空間,機械手臂能夠感知環境變化,安全地避開操作員,保證路徑規劃的安全性。 對於半導體製程應用領域,TM20的領先業界超輕量設計,是最適合搭載AMR的移動式機器人解決方案,當AMR乘載的重量越輕,大幅降低耗能及充電次數,全面提升使用效率,進而提升生產稼動率。TM20的超輕量設計搭配高負載能力,符合半導體後段製程以大量的人力進行上下料、10幾公斤以上的晶圓盒及物流的搬運,這款20公斤高負載的機器人內建AI及智慧視覺,可應用於半導體IC Tray盤的移載,協助半導體製程提升效率。此次與合作夥伴法博智能一同展示他們的AMR與TM AI Cobot的協同應用。透過獨家TM Landmark座標系統,無論AMR與機械手臂位置如何移動,皆可透過掃描TM Landmark即時更新手臂與環境點位的相對位置,實現快速定位,確保操作的準確性,並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TM AI Cobot革新的線上高速AI檢測系統,可深入難以俯視的多面立體工件,並在移動過程中快速飛拍特定位置,或自動追蹤移動中的工件於輸送帶上直接進行檢測,大幅節省時間。手臂更能根據深度和材質差異,調整出最佳拍攝距離和角度,可大幅簡化檢測設備之設計,並提高設備彈性。TM AI Cobot高度整合檢測,利用TM Flow簡單編程,內建的AI Training & Inference套件,實現複雜檢測,降低導入門檻和時間。這取代傳統人力全檢,提升製程可靠度並節省成本。最後,透過TM Image Manager最佳化品質控制、追溯和流程調整,提升生產效能。TM AI Cobot引領製造業邁向智能化和高效新紀元。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華碩(2357)與著名街頭服飾品牌A BATHING APE (BAPE)限量推出ASUS Vivobook S 15 OLED BAPE限定版筆電。ASUS Vivobook S 15 OLED BAPE限定版通過Intel Evo認證,內外皆有看頭!搭載第13代Intel Core i9-13900H處理器、16GB LPDDR5記憶體及1TB SSD儲存空間。2.8K 120Hz OLED螢幕,畫面鮮豔真實、反應靈敏,帶來身歷其境的視覺體驗。75Wh長效續航電力與軍規等級耐用度,無論工作、學習或遊戲,都能輕鬆勝任。 機身採用BAPE迷彩與BABY MILO印花設計,呈現「迷彩黑」與「迷彩銀」兩款潮流筆電,延續風格全套配件有BABY MILO公仔、無線滑鼠、筆電包和貼紙組,引領潮流市場。 BAPE品牌的正式名稱為「A Bathing Ape in Lukewarm Water」,即是「安逸生活的猿人」的意思,是其設計師NIGO從電影《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觸發起靈感而命名。而ASUS Vivobook和BAPE無縫融合科技與時尚,打造筆電精品,機身極致輕薄,金屬上蓋採用精密的光雕顯影處理,呈現兩大品牌合作的獨家線型迷彩圖騰,Logo以鏡面真空鍍膜,質感非凡。此外,觸控板、筆電底部和置腕處亦導入BAPE元素,全新潮流設計,體現前衛美學與強大效能的獨特魅力。 ASUS Vivobook S 15 OLED BAPE限定版建議售價48,900;9月底前購機送「ASUS Vivobook x BAPE聯名滑鼠墊」,登錄再抽大阪來回機票+環球影城雙人行、ASUS Vivobook 13 Slate OLED潮流藝術家聯名筆電(價值NT$29,900,共10台)。
今年整體PC消費市場需求看衰,在通路端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後,品牌廠陸續端出升級新品,兩大電競品牌華碩(2357)及微星(2377),近期皆跨界與潮牌、車廠合作,推出聯名限量款筆電,期催動市場買氣。 華碩17日與國際知名街頭潮牌A BATHING APE(BAPE)首度合作,以旗下消費型筆電主力產品線ASUS Vivobook為基礎,推出全球限量的Vivobook S 15 OLED BAPE限定版新品,將BAPE經典的迷彩圖騰與BABY MILO印花設計,直接刻印在機身、筆電包、外盒上,外加手持限定版筆電的BABY MILO公仔,搶攻收藏迷和年輕世代消費商機。 華碩近年積極以「跨界出圈」策略,和不同產業、品牌跨業合作,以拓展並觸及更多潛在消費族群,並催動既有客戶群汰換升級。 去年「元宇宙」正夯之際,華碩即與「龍蝦先生」Philip Colbert和加州迷幻潮流藝術家Steven Harrington合作,打造限量版的Vivobook 13 Slate OLED聯名平板筆電。 此外,如在ZenBook系列接連與日本當代知名藝術家蜷川實花、服裝名設計師Jenn Lee等合作,在旗下ROG電競系列更有與諸如機能潮牌ACRONYM、世界滑板冠軍Nyjah Huston,甚至是歐美電音界知名DJ Alan Walker等聯名的限定限量款筆電產品,推出後皆備受關注。 另一方面,微星甫於今年5月底、宣布與國際一線車廠Mercedes-AMG Motorsport在全球的長期合作計畫,近日雙方再進一步攜手打造限量版聯名筆電Stealth 16 Mercedes-AMG Motorsport,同時於全球開放預購,鎖定車迷、跨界擴展銷售商機。 時序來到下半年傳統消費旺季,但華碩與微星先前皆釋出相對保守看法,雖於第二季因整體PC市場庫存去化調整已差不多見底,部分市場甚至已見需求回升,不過下半年的復甦動能,大家則多有共識、僅能以「溫和的緩增」看待,第四季能見度不太高,但仍期待市場需求可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
現階段的全球兩大投資熱潮,分別是綠能科技與人工智慧(AI),而矽谷最新獨角獸新創企業KoBold Metals正好搭上這兩大熱潮,吸引比爾蓋茲及矽谷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投資。 KoBold近日在最新一輪募資中募得2億美元,使公司預估市值衝破10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募資所得將投入尚比亞銅礦開發計畫,及其他地區的鎳、鋰開發計畫,也將用來投資軟體及硬體研發。 參與最新一輪募資的金主除了比爾蓋茲的氣候科技創投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及Andreessen Horowitz之外,還包括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普徠仕(T. Rowe Price)旗下創投事業、創投公司BOND、必和必拓(BHP)、挪威能源公司Equinor及日本三菱集團。 2018年在加州創立的KoBold運用資料科學及機器學習來偵測銅、石墨、鎳、鋰礦床,而這些都是車用電池重要原料。KoBold目前在北美、非洲及澳洲等地共有60項探勘計畫正在進行中。 去年12月KoBold宣布投資1.5億美元買下尚比亞一處未開發的銅礦床多數股權,估計至少要花8年開發才能開始生產銅礦。該公司在去年剛完成上一輪募資,但為了加速尚比亞銅礦開發案又決定推動最新一輪募資。 KoBold創辦人兼執行長豪斯(Kurt House)表示,數十年來礦業探勘技術沒有顯著進展,以致發掘新礦床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但能源轉型帶來的金屬需求正快速擴大,不久的將來礦業產能擴張速度就會趕不上需求成長速度。 豪斯宣稱KoBold運用AI技術進行探勘能有效提高成功率。Andreessen Horowitz合夥人Connie Chan也指出,KoBold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進行的鎳礦探勘成功率高過當地礦業平均值。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歐盟在周四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反壟斷機關將在7月6日前決定,是否要批准亞馬遜以17億美元收購吸塵器機器人製造商iRobot的交易。 美國電商亞馬遜在去年八月宣布了該項收購交易,以加強該公司的產品組合,例如Alexa語音助理、智慧自動調溫器、安全裝置、壁掛式智慧顯示器,和一款稱為Astro的機器人。 在初步審查之後,歐盟反壟斷機關可以批准該交易,如果存在嚴重擔憂,則可以啟動為期四個月的正式調查。 亞馬遜一名發言人說,公司正與相關監管單位合作。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英國競爭機構目前都在審查該收購案。 亞馬遜表示,將繼續對其它零售商供應iRobot產品,並保持與其它公司的語音助理的相容性。 目前,亞馬遜的裝置部門僅佔公司總營收的一小部分。批評人士表示,收購iRobot將帶來一場隱私方面的噩夢,因為這會擴大亞馬遜手中的個人家庭資訊。
日本股市睡獅終於醒了,近期頻創新高,來到1990年泡沫經濟以來三萬點高檔,除了有巴菲特加持外,目前三大國際投行,包括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及摩根大通(JPMorgan)也持續看好日本股市。 大拇哥證券投顧綜合整理三大投行看好日股的三大原因。TAROBO大拇哥投顧表示,第一,經濟基本面轉佳,日本新核心CPI創了20多年來的新高,而春季薪資談判結果也顯示薪資漲幅高於預期,這部分除了歸因於全球通膨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過去30年來企業提高資本效率和改善企業體質的成果,提升了獲利能力,並正向反饋到薪資上,進而帶動了核心通膨的上升。 根據高盛的統計,日本家庭資產中有一半的資金停泊在貨幣與存款中,而投入市場的比例只有不到一成。參考歐美經濟體的經驗,若日本通膨穩步回升,則國內資金勢必也需要尋求收益較高的產品,這可能是近期岸田首相呼籲資產管理改革的原因之一。 第二,企業「獲利能力」較過去10年有大幅成長。TAROBO大拇哥投顧說,去年第四季度超預期的業績顯示出企業體質正在逐漸改善,此外,東京證券交易所對低股價淨值比(P/B ratio)的長期結構性改革也可能提高股價表現。根據摩根史丹利統計,去年以來,日本公司宣布的回購金額正在創新高,同時日本企業的配息率也是安倍經濟學之後新高,這些都反映在企業的年報或是公開文件中,提及「獲利能力」的次數也較過去10年有大幅成長。 除了以上基本面的因素,第三原因是基於避險因素。TAROBO大拇哥投顧說,市場資金關注日本也存在避險因素,隨著歐美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以及地緣政治和大陸監管的不確定性,長期投資資金開始重新調整其全球配置。根據摩根大通的觀察,從今年4月開始,外資在日本股市的現金股票買盤超過了期貨買盤,這被視為長期投資者進入市場的跡象。 TAROBO大拇哥投顧認為,隨著日本企業基本面的改善和走出長期通縮的環境,加上沒有通膨過高的擔憂,日本可以維持相對溫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企業經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市場仍然關注歐美衰退的風險。一旦出現風險性事件,歐美股市修正,日本股市也難以倖免。此外,日幣作為避險貨幣,也需留意日幣若大幅升值對股市造成的下行風險。
大陸掃地機器人業者正強攻全球市場。陸廠「一哥」科沃斯在2022年前三季營收人民幣(下同)101億元(年增23%),勝過美國iRobot公司2022年全年營收11.8億美元(折約人民幣81.8億)。科沃斯總經理莊建華表示,在日本和亞洲新興市場的營收迅速增加。 科沃斯27日股價收跌0.53%至70.87元,2023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2.78%。 新華社報導,科沃斯成立於1998年,是全球最早的服務機器人研發與製造商之一。2021年其品牌掃地機器人在大陸市場線上零售額占比43.5%,線下零售額占比86.6%,穩居行業龍頭。 日經中文網報導,科沃斯正逐步追趕iRobot。公開數據顯示,iRobot的全球市占率從2016年的64%降至2020年的46%。反觀科沃斯的市占率則從2014年的7%上升到2020年的17%。 一家日本家電量販店負責人表示,iRobot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在日本的銷量是壓倒性的,但科沃斯也推出高功能機型,人氣正在逐漸上升,如果科沃斯的知名度提高,銷量將進一步增長。 另外,手機大廠小米參與投資的掃地機器人業者:石頭科技,在全球逾100個國家與地區銷售。2017年成立的大陸掃地機器人第五大業者:追覓科技,繼歐美市場後,於2022年進入日本市場,除了上架亞馬遜與樂天等電商平台,該公司近期也將進駐家電量販店。
國立中興大學與丹麥商優傲科技(Universal Robots)攜手打造協作型機械手臂訓練教室,Universal Robots除了提供協作型機械手臂,同時備有完整教材與考核認證系統,為該公司全球第一個大學訓練教室的合作計畫,結合興大今年9月即將開辦的智慧製造產線全新學程,在智慧機器人領域提供師生及業界進修人士最新穎的軟硬體設備。 興大表示,優傲科技為全球協作型機器人領導企業,協作型機器人與傳統大型機具相較,具有安全、靈活、便捷等優點。同時因應人口趨勢與勞動人結構的變化,全球各規模企業不斷加速自動化轉型的步調,此次雙方合作,將共同培養未來自動化所需人才,並提供業界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驗證場域。 Universal Robots台灣業務總監江權哲表示:「全球已經見證台灣製造的重要性,我們在台灣將會不斷投入與創新,持續深耕與重要夥伴的合作計畫,為培育頂尖人才提供世界級的技術與資源。」 智慧製造為中部重要的產業聚落,中興大學去年底獲教育部「智慧製造整線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補助,四年補助經費9,500萬元,居全國之冠,結合國內12個產學研機構40多位師資,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智慧製造產線,並將於9月開設全新學程「整線聯網分析與智能管理」與「跨製程系統整合與製造應用」,培養中高階研發人才。 「整線聯網分析與智能管理」分別從聯網整合、機器學習、品質工程、虛實整合數位化工廠、營運管理和製造執行系統等方面,開設相關課程。 「跨製程系統整合與製造應用」則從系統設計、整線智慧診斷、誤差分析/量測與補償、智慧機器人、伺服控制等方面開設課程,為產業界培養智慧製造整線所需要的中高階人才。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金融市場3月以來震盪大,但特定科技主題仍吸引投資人關注。據集保股權分散表資料顯示,3月以來海外科技型ETF投資人多數流失,整體投資人數減少約1.2萬人。不過,太空衛星、AI、綠能相關的三大類主題投資人數逆勢增加,反應今年市場熱門投資話題性。 據集保統計數據顯示,3月投資人數成長率前5強為第一金太空衛星(00910)、台新全球AI(00851)、中信電池及儲能(00902)、元大全球AI(00762)及國泰AI+ROBO(00737)等。其中,第一金太空衛星ETF成長近4成最高,中信電池及儲能ETF投資人數增近2千人最多。 法人表示,今年初科技股表現犀利,即使受歐美銀行股倒閉託管與合併等變動事件影響,不少科技型ETF仍擁有正報酬,投資人趁行情動盪之際,紛紛先行獲利了結仍有正報酬的科技部位。 不過,觀察投資人數逆勢正成長的幾檔科技型ETF投資主軸,法人指出,投資人對今年熱門投資議題仍有高度偏好,這幾個主題不僅今年話題性夠強,也是中長期具備成長性的科技趨勢主軸。 以太空衛星主題為例,全球第二大低軌衛星營運商OneWeb在26日宣布在印度成功發射36顆衛星,完成部署616顆衛星計畫,並可望在今年為全球提供衛星寬頻服務。這將能與電動車富豪馬斯克投資的SpaceX「星鏈計畫」(Starlink)低軌衛星服務互別苗頭。 第一金太空衛星ETF經理人牟宗堯說明,隨著民間企業投入太空產業的技術與資金具備日益強大根基,歐美日都有越來越多的創投、新創公司投入太空生態系產業鏈。太空產業過去由政府主導發展,如今民間企業牽動力量更加龐大,為產業帶來更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 3月投資人數成長率稱冠的第一金太空衛星ETF,主要精選全球績優30檔太空衛星產業概念股,成份股涵蓋衛星設備與通訊服務、太空技術、先進衛星和航太零件、太空旅遊與探索等4大投資主軸。 牟宗堯指出,太空任務不斷有新進展,加上各項成熟技術運用下,可預期未來5~10年將是星際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階段,投資人不妨採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太空衛星長期趨勢與持續成長動能。
2023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3)6日盛大開幕,新漢子公司創博(NexCOBOT)以「Automate your CNC Machines with Robotic Automation」為題,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美國館(攤位M0834)盛大展示ECM x86 Real-time Windows EtherCAT主站控制器、NexRTOS x86 Real-time Linux EtherCAT控制平台和GRC機器人控制系統三大解決方案,盼能一舉解決業主的痛點,並邀請到合作夥伴士林電機、舜鵬科技和正崴機器人的代表一起到場說明。 創博專業EtherCAT主站控制器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建置EtherCAT控制系統,透過NexECM軟體,使用者可以在即時作業系統環境下開發專屬的EtherCAT運動控制。控制器之開放式架構讓使用者在MicrosoftR Windows環境中可游刃有餘地整合第三方軟、硬體之外,現場也展示士林電機的伺服驅動結合創博EtherCAT主站控制器的相關加值應用。 創博總經理沈倩怡強調,NexCOBOT擁有十年以上機器人控制器開發經驗,以及in-house的設計研發團隊,基於開放式架構良好的兼容性,提供硬體客製化、控制軟體核心技術模組化,和軟、硬體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有最值得信賴的客服工程師即時支援售後服務,利於OEM夥伴和機台/設備製造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灣NB品牌宏碁(2353)及華碩(2357)相繼發布銷售佳績!該2檔個股技術面,長線均呈多頭排列! 據市調機構IDC最新報告,華碩筆電2022年以近四成超高市佔拔得頭籌,連續20年蟬聯台灣銷售冠軍!華碩聯合科技系統事業總經理廖逸翔表示:「消費者對筆電效能與螢幕色彩日益重視,華碩乘勝推出搭載第13代Intel處理器的OLED機種,銷量可望成長20%。」ASUS OLED筆電以驚艷絕倫的真實色彩與多元機種橫掃市場,Zenbook 14 Flip OLED、Zenbook 14 OLED、Vivobook Pro 16 OLED及Vivobook S 15 OLED於3月接力上市。 華碩具備Intel Evo標章的全方位筆電-Vivobook S 15 OLED (S5504VA),最高搭載第13代Intel Core i5 H系列處理器、16 GB記憶體及512GB PCIe 4.0 SSD,使用體驗快速流暢;ASUS IceCool散熱技術釋放完整效能。最高配備15.6吋16:9 2.8K 120Hz OLED窄邊框螢幕,取得多項專業級色彩驗證與德國萊因、SGS護眼雙認證,大幅降低70%有害藍光,還原真實色彩。 根據最新GFK市調資料顯示,宏碁2022年於馬來西亞桌機市場以市占率34.3%位居第一;其中,下半年亦以年增率21%遠超越業界負成長(均值負3%),並已連續3季穩居當地市場冠軍,12月更交出市占率35.1%的亮眼成績持續穩居榜首。 宏碁桌機已深耕馬來西亞市場,並深獲當地消費者青睞。宏碁致力於為每個不同的使用情境,打造符合需求的多元桌機產品線,不論是電競玩家、創作者、居家使用者或多工上班族皆能擇期所愛,盡情享受宏碁桌機所帶來的極致效能,搭配能融入各式空間的外型設計,成為消費者得力的助手。
協作型機器人領導廠商Universal Robots(UR)發佈對2023年五大自動化趨勢的最新預測。近年來台灣市場力推數位轉型,驅動自動化領域迅速發展,UR預估,2023年台灣協作型機器人市場將保持強勁的發展動能,而高彈性、高負載、全場景、客戶共創將成為產業發展的必要需求。 趨勢一,協作型機器人保持強勁發展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30年間,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預計將達32.5%,市場規模於2030年預計將增至80億美元。台灣擁有良好的製造基礎,在多項數位轉型政策的助推下,UR預計2023年台灣協作型機器人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動能。 趨勢二,保持高彈性,敏捷回應靈活製造需求。疫情反覆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使製造業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再度被放大檢視。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全球製造業企業極需透過數位化、自動化方案提升生產的靈活性和管理的精準度,實現敏捷生產。UR預計,2023年產業將繼續對自動化方案提出極高的彈性要求。 趨勢三,突破新高度,協作型機器人負載和臂長充分滿足更多元的產業需求。以往,協作型機器人因其靈活輕量的特徵,主要被客戶用來處理對負載要求較低的任務。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在更高負載的領域也使用協作型機器人,來替代過往由傳統工業機器人操作的任務。UR新品UR20便是其充分響應這一趨勢的實證,在負載能力、作業範圍等多方面達到全面突破。 趨勢四,拓展全場景,以生態系及一站式方案全線賦能製造業升級。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全面性的變革,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能夠專精於所有領域,機器人產業也不例外。機器人系統開發涉及硬體、軟體、應用程式、傳感器和介面等各方面細節,必須依靠生態系的力量,才能夠針對各場景便利地實現功能拓展。 趨勢五,持續發展客戶共創,提升產品開發過程主動性。客戶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而隨著市場日益成熟,如今的客戶比以往更有能力為產品開發提出有價值的回饋和建議。UR預計,邁入2023年,客戶在產品開發中將能夠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客戶共創」形式將進一步發展。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2022年底美國通膨降溫,美元指數從高點回落,風險性資產出現強勁反彈,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TAROBO投顧分析,美國FED利率見頂,今年雖然不會快速降息,但已見到債市資金流出放緩。中國市場方面,已經出現國際資金轉為流入,同時期待中國經濟V型反轉,上證指數近一個月反彈逾6%。但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仍要慎防全球股市高度震盪。全球主要央行的升息循環逐漸接近尾聲,債券投資價值開始浮現,首當佈局報酬具吸引力的固定收益商品。全球進入資金成本高漲、成長減緩的時期,企業此前積累的庫存仍待去化,獲利勢必向下調整,在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股票投資必須兼重避險,資產配置成為2023年的重要課題。 回顧2022年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12月美聯儲連續第七度升息至4.25~4.50%,使2022年升息幅度創下過去33年以來新高,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鷹派論調也使投資人不斷上調對本輪利率峰值的預測,激進的行動持續讓市場承壓,全年資本市場大幅動蕩。 而通膨似乎逐漸放緩的趨勢終於讓美元在第四季度大致見頂,與此同時,市場也開始迅速定價衰退,債市終於逐漸結束過去一年多以來的跌勢,資金流出也逐漸放緩,而隨著利率即將見頂,投資價值開始浮現,央行不會快速降息也讓其相對報酬有機會更具吸引力。 TAROBO認為,全球市場在通膨與高利率下,已經明顯帶動企業成本上升,資金從過去十年的寬鬆轉為收緊,這將影響企業獲利能力,導致對利率相對敏感的股市在今年盈餘成長率面臨下行風險,同時本益比的修正可能還在進行中。 中國市場方面,投資者高度期待中國複製美國消費疫情後迅速復甦的路徑,將疫情以來累積的存款轉換為消費釋放到市場當中,然而若是仔細剖析可以看到中美的實際情形可能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的居民存款增加主要來自於其他金融資產增速的明顯放緩,包含買房資金的減少與理財產品的贖回金額,兩相抵銷起來,實際上的超額儲蓄並不多,同時面臨到國內製造業與房地產行業的下行週期,消費者信心難以快速好轉。 反觀美國則是有接近七成的超額儲蓄由財政補貼貢獻,因此在疫情期間與解封之後能有更明顯的消費復甦。綜合上述,即使國際資金轉為流入同時期待中國經濟能V型反轉,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恐將更進一步擾動全球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