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Netflix

的結果
  • 《產業》去年串流平台原創恢復增長 Netflix產量居冠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Omdia數位內容與通路情報服務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在2021年COVID-19疫情造成製片延期和取消衝擊之後,2022年全球各大線上串流媒體平台的原創內容製作呈現反彈態勢。 2022年合計Netflix、Amazon、Apple TV+、Disney+、HBO Max、Hulu、Paramount+與Peacock合計發行1752部、4878小時首播原創內容,與去年同期相比,影片數和影片長度分別成長60%、87%。 Netflix是2022年發行量最大的原創內容平台,總計發行935部影片、長達3531小時的內容,其中50%以上的影片是在美國以外發行。自從2012年Netfli發行首部原創劇《Lilyhammer》 以來,Omdia估計,Netflix已發行超過14,000小時的原創內容。 Omdia估計,Netflix於2022年(不一定是同年製作)發行的935部線上原創影集去年價值58億美元。此外,Omdia還估計,佔此總數42%的內容,是由串流媒體平台在美國以外投資製作,在歐洲和亞洲、大洋洲分別投資11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Prime Video平台上,Amazon發行的非美國原創製片連續三年超過美國製片。2022 年,Amazon 發行203個首播原創節目、共764小時,總量創其歷史新高。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Tim Westcott表示,原創內容製作成長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的新片最終在線上放映,以及Disney+、HBO Max和Paramount+等製作公司支援的D2C服務持續在國際市場推出, 2022年其他提供者發行的原創製片總數攀升至614部、年增加44%。這些原創作品的大多數出自美國。在這614部作品中,由Warner Bros Discovery旗下服務HBO Max製作佔30%以上,而Disney+則佔19%。 Westcott指出,雖然今年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成長動能仍有待觀察,但Warner Bros. Discovery和Disney都面臨來自股東的壓力,既要減少支出,又要遏止因為運用串流媒體進行策略轉型而帶來的損失。

  • Omdia:串流媒體平台 去年原創動能大反彈

     研究機構Omdia表示,過去COVID-19疫情期間,造成製片產業紛紛延期或取消拍攝計畫,但2022則呈現大反彈,相較2021年全球各大影音平台的影片數與影片長度分別成長60%及87%。但2023年的成長動能還有待觀察。  根據統計,2022年全球各大影音平台Netflix、Amazon、Apple TV+、Disney+、HBO Max、Hulu、Paramount+與Peacock合計發行1,752部、4,878小時的首播原創內容,2021年同期相比,影片數和影片長度分別成長60%、87%。  而Netflix是2022年發行量最大的原創內容平台,總計發行935部影片、長達3,531小時的內容,其中50%以上的影片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發行,價值達58億美元。自從2012年Netflix發行首部原創劇「Lilyhammer」以來,Omdia估計Netflix已發行超過1.4萬小時的原創內容。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Tim Westcott表示,除了Netflix及Amazon等大型平台,2022年其他平台發行的原創製片總數攀升至614部、年增44%。這些原創作品的大多數出自美國。在這614部作品中,由Warner Bros. Discovery旗下服務HBO Max製作占3成以上,Disney+則占19%。

  • 《科技》Omdia:去年全球串流媒體平台線上原創內容製作反彈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Omdia數位內容與通路情報服務發表的新研究顯示,2021年疫情造成製片延期和取消衝擊之後,2022年全球各大線上串流媒體平台的原創內容製作呈現反彈。  2022年Netflix、Amazon、Apple TV+、Disney+、HBO Max、Hulu、Paramount+與Peacock合計發行1,752部、4,878小時首播原創內容,影片數和影片長度分別年成長60%、87%。  Netflix是2022年發行量最大的原創內容平台,總計發行935部影片、長達3,531小時的內容,其中50% 以上的影片是在美國以外發行。自從2012年Netflix發行首部原創劇《Lilyhammer》以來,Omdia估計Netflix已發行超過14,000小時的原創內容。 Omdia估計Netflix於2022年(不一定是同年製作)發行的935部線上原創影集去年價值58億美元,占此總數42%的內容,是由串流媒體平台在美國以外投資製作,在歐洲和亞洲、大洋洲分別投資11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Prime Video平台上,Amazon發行的非美國原創製片連續3年超過美國製片。2022年Amazon發行203個首播原創節目、共764小時,總量創其歷史新高。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Tim Westcott表示,原創內容製作成長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因疫情而延期的新片最終在線上放映,以及Disney+、HBO Max 和 Paramount+等製作公司支援的D2C服務持續在國際市場推出。Westcott指出,雖然今年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成長動能仍有待觀察,主要Warner Bros. Discovery和Disney都面臨來自股東的壓力,既要減少支出,又要遏止因為運用串流媒體進行策略轉型而帶來的損失。

  • Netflix帶頭衝 全球OTT線上原創內容暴增

    在歷經疫情造成的製片延期和取消衝擊後,全球各大線上串流媒體OTT平台的原創內容在2022年反彈,且快速恢復成長。Omdia最新研究指出,以Netflix為首的OTT平台,合計發行1,752 部、4,878小時首播原創內容,比前一年同期,影片數、影片長度分別成長60% 、87%。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Tim Westcott說明,原創內容製作成長主要有兩大驅動因素:一是因COVID-19疫情而延期的新片最終在線上放映;二是Disney+、HBO Max、Paramount+等製作公司支援的D2C服務持續在國際市場推出。 Netflix是2022年(不一定是同年製作)發行量最大的原創內容平台,總計發行935部影片、長達3,531小時的內容,估計價值58億美元(逾台幣約1,770元),半數以上影片是在美國以外發行。Omdia估計,佔此總數42%的內容,是由串流媒體平台在美國以外投資製作,在歐洲和亞洲、大洋洲分別投資11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Prime Video平台上,Amazon發行的非美國原創製片連續三年超過美國製片。2022年,Amazon發行203個首播原創節目、共764小時,總量創其歷史新高。 其他提供者發行的原創製片總數,在2022年攀升至614部、年增 44%,這些原創作品大多數出自美國,由Warner Bros. Discovery旗下服務HBO Max製作佔30%以上,Disney+則佔19%。 Westcott 指出,雖然今(2023)年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成長動能仍有待觀察,但Warner Bros. Discovery和Disney都面臨來自股東的壓力,既要減少支出,又要遏止因為運用串流媒體進行策略轉型而帶來的損失。

  • 單日逾500萬觀看 股價仍跌15%《黑暗榮耀2》爽度爆表 Netflix能跟文同珢一起反擊成功?

    《黑暗榮耀》第二季10日上線後討論度爆棚,觀眾都急切的想看到文同珢對朴涎鎮展開華麗復仇,光是上線第2日,南韓的Netflix單日用戶就從上線前一日(9)飆增61%至53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但神劇在神,仍難挽Netflix股價,受用戶流失困擾纏身,Netflix近一個月來股價已跌逾15%,且自前年(2021)年至今,股價已經跌逾50%。 對影音串流平台而言,推出爆紅作品無疑是帶動用戶成長的關鍵武器,用戶數成長則意味著營收成長,股價也有望跟著水漲船高,而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繼《魷魚游戲》後,於去年12月推出霸凌復仇作品《黑暗榮耀》後,再次掀起一陣Netflix的收視潮,儘管只有8集,但爆量用戶當時讓Netflix的伺服器應付不來,第二季上線前,Netflix還特別發布聲明表示,伺服器已經做好準備,火紅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據ETtoday報導,《黑暗榮耀》第二季上線後,光是在南韓地區,從9日到11日,單日用戶數從391萬人暴增61%至532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時,據OTT排行網Flix Patrol的數據顯示,《黑暗榮耀》第二季目前僅輸給《安眠書店4》,在Netflix全球影集中排名第二,但在南韓、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巴林、 孟加拉、越南、台灣等地都已登上冠軍,在美洲、中南美也都有不錯的回響。 不過,相對《黑暗榮耀》第二季的持續爆紅,Netflix的股價並未出現顯著反彈,按網易新聞報導,今年1月以來,Netflix的股價下跌超過15%,且自2021年11月以來,Netflix股價已經下跌超過50%,而導致股價溜滑梯的原因不外乎是用戶政策調整影響到Netflix獲利表現。 網易新聞報導,Netflix近年面臨用戶流失、成長放緩、OTT平台競爭激烈等挑戰;從Netflix今年1月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去年財年第四季營收為78.52億美元,雖年增3.9%,但淨利潤比起前年同期6.07億美元大幅下滑了91%至5500萬美元;另外,去財年收入為316.16億美元,雖年增6.5%,但淨利潤比前年51.16億美元下滑12.2%至44.92億美元。 為了因應成長壓力,Netflix去年開始棄守一貫堅持的無廣告策略,開始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推出包含了廣告方案的訂閱服務;Netflix預期,今年財年第一季收入可達81.72億美元,淨利潤將達12.75億美元。

  • Netflix熱播韓劇《黑暗榮耀》從頭到尾都唸錯?「6角色」正確注音驚呆網友:可能被當學測考題

    熱播韓劇《黑暗榮耀》第二季於10日上架後,許多鐵粉紛紛湧進Netflix系統,導致一度造成當機情況,也有網友趁著週休假期一天嗑完16集劇情,網路討論度不斷沸騰下,不僅《黑暗榮耀》第二季播出後躍上Netflix本日台灣TOP10節目冠軍,在《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韓劇網路口碑排行榜也穩佔第1名寶座。 隨著結局釋出,有觀眾赫然發現《黑暗榮耀》演員的姓名用字太過冷門,導致台灣觀眾多半無法唸出正確注音,現在就趕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你到底有沒有唸對吧! 從第一季唸錯到第二季?《黑暗榮耀》角色名你都唸對了嗎? 一名網友在Dcard閒聊版分享文同珢、朴涎鎮、全宰寯、李蓑羅、孫慏梧及朱如炡的姓名,透露自己國文不太好,「裡面很多字真的很冷門,或是明明知道是『ㄨˊ』但還是會想唸成『ㄨˋ』」。 以下為《黑暗榮耀》角色正確注音: 文同珢:ㄨㄣˊ ㄊㄨㄥˊ ㄧㄣˊ 朴涎鎮:ㄆㄧㄠˊ ㄒㄧㄢˊ ㄓㄣˋ 全宰寯:ㄑㄩㄢˊ ㄗㄞˇ ㄐㄩㄣˋ 李蓑羅:ㄌㄧˇ ㄙㄨㄛˉ ㄌㄨㄛˊ 孫慏梧:ㄙㄨㄣˉ ㄇㄧㄥˇ ㄨˊ 朱如炡:ㄓㄨˉ ㄖㄨˊ ㄓㄥ ˉ 《黑暗榮耀》角色名太難唸!觀眾直接取綽號:我都叫他孫悟空 貼文曝光後也引來許多觀眾留言討論,「一直在心裡叫李ㄙㄨㄟˉ羅」、「垂涎三尺不就這個涎嗎?蓑衣、梧桐樹,只有女主角的真的一時反應不出來唸什麼」、「看完兩季只有孫跟全唸對」、「我都叫他孫悟空」、「我都稱他們為女主角、女主播、色弱男、吸毒女、空姐女XD」、「ㄣ、ㄥ真的都是涎鎮不能靠近的人」,但也有人表示「珢也可以讀ㄍㄣˋ喔,感覺比較接近韓文的讀音」、「很有可能被當成學測會考考題」、「都唸韓文就沒這問題ㄌ」。 韓文名為何這麼難唸?其實每個南韓人都有獨特漢名 根據《creatrip》網站解釋,儘管使用韓文會出現許多菜市場名,但一個韓文字卻可以被翻譯成多種漢字,像是「진」可被翻譯成真、鎮、振等漢字、「지」可被翻成智、志、池等漢字,漢字主要提供南韓國民在正式文件登錄時使用。 此外,多數南韓人身分證上都會出現韓文與漢字姓名,但南韓政府規定名字最多只能取5個字,若姓氏為複姓,南韓人名字最長也僅有7個字;自從2005年起南韓政府宣佈可以改名後,許多不滿意自己姓名的人,經由算名後更改羅馬拼音和韓文姓名相同的「漢名」,除了希望能夠轉變運勢,也可省去更改韓文姓名造成的不便,不過由於南韓改名最快是2個月以上起跳,所以南韓人不會出現像台灣人因為壽司郎「鮭魚之亂」跑去改名的現象。

  • 金融科技停看聽-ChatGPT促成「典範移轉」

     幾個星期以來,OpenAI所發行的ChatGPT如雷貫耳,各種創新用法也如雨後春筍,目前常見的應用包含寫文章(論文、促銷文案、摘要、推薦函、詩詞、劇本)、寫程式(Python、JavaScript、C、C++…)、回答各項問題、提供各種建議等;影響深入百業。這是一種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就如同汽車取代馬車、數位相片取代底片、Netflix取代百事達一般。想一想,ChatGPT 只要五個小時就可以翻譯一本500頁的原文書,僅需新台幣26元的費用,這的確是十足的創新,也是十足的破壞!  這幾年的AI技術和應用,已從傳統決策工具(例如辨識一張圖片裡有小貓),轉而變成內容的生成,包含文字、圖像、音樂等,通稱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ChatGPT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字生成系統,它根據系統所收集的大量文字資料,建立一個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並從這個模型中抽取並組合適當語句,回覆使用者。由於ChatGPT支持多國語言,又能進行多輪對話,如何引導ChatGPT以得到正確的回覆,統稱為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在破壞式創新的AIGC大潮流下,ChatGPT是最佳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分述如下:  ●過往的AI應用,都是以公司內部應用為主(如大型製造業、金融業等),一般人感受不大,但ChatGPT直接開放網頁介面,每個人都能使用,直接提高個人生產力,難怪在兩個月內擁有逾億活躍用戶,充分展現從AI2B(AI to business)到AI2C(AI to customers)的強大影響力。  ●過往的AI偏重特定應用,例如圖像辨識、文件分類,或是產生擬真的人臉等,雖效能不錯,但是面向很窄。但是ChatGPT的對話程度,已等同九歲孩童,這就已經達到了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標準,是AI研究者長久以來的夢想。  這麼厲害的ChatGPT,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AI產生的文章,智慧財產權屬於誰?學生使用它寫報告、寫論文有抄襲疑慮嗎?今年1月,紐約市教育局率先開第一槍,宣布該市公立學校禁止師生在校內使用ChatGPT。國際機器學習會議(ICML)也表明,禁止作者使用ChatGPT等工具撰寫論文。同時為反映需求,OpenAI也發布一款工具,用於識別AI生成的文本。筆者認為,全面禁止ChatGPT的使用窒礙難行,只要使用ChatGPT產生基本文件,再進行後續微調,就可騙過偵測程式。不如正視這個現實、思考評核機制如何改進,或許比較實際。  ●ChatGPT可以整合所有讀到的資料、產生言之成理的文字,如果讀入偏頗的文字,便產生偏頗的輸出,如同西方諺語所說「You are what you eat」。讓ChatGPT產生合情合理合法的輸出,就變成重要研究議題。  承上,ChatGPT所讀入的中文語料,簡體語料遠多於繁體,簡體語料所含的觀點及偏見可能就會出現在ChatGPT的輸出。因此,國科會已宣布啟動大型語言模型的相關研究,預計年底推出台灣版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與Google這一老牌搜尋引擎的差異是什麼?Google是使用者輸入關鍵字,即呈現相關的網頁連結列表。ChatGPT是與使用者進行多輪對話來瞭解需求、融會貫通後呈現一篇文字。  兩者在某些部分的功能是重疊的,但難以相互取代。學者可使用Google搜尋原始資料,進行消化、論述與再利用,而行銷專員可以使用ChatGPT產生活潑的促銷文案、提昇工作效率。ChatGPT每次都需要重新產製文字,所耗資源是Google的十倍以上,所以Google花十倍經費才能完全加入ChatGPT的對話功能,ChatGPT也要花同等的代價才能達到Google的搜尋規模,兩者在短期內都不會被對方取代。  希望分享讓各位讀者掌握ChatGPT等AIGC工具,因為「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 市調報告:美國成年人看TikTok時間逼近Netflix

    根據市調機構「內幕情報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今天發布的一項報告,美國成年人花在短影音分享應用程式TikTok的時間,已接近用於串流平台巨人Netflix的時間。 法新社報導,「內幕情報公司」報告指出,TikTok使用量在兩年前即已讓谷歌(Google)擁有的YouTube黯然失色,並持續以比YouTube更快的速度成長,特別是在處於收入黃金階段的美國成年人。 報告也說,「美國成年人的TikTok用戶,花在此應用程式的時間正迅速增加。」「遠遠領先花於YouTube的時間,並縮小了與Netflix之間的差距。」 這間市調機構表示,25至54歲的美國成年人對TikTok特別容易上癮。它同時預測,今年美國成年用戶每天平均花在TikTok將近56分鐘,比看Netflix的時間少6分鐘。 報告中說,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以來,TikTok是社群網路總使用時間持續成長的一項重要原因。 「18至24歲的TikTok用戶,每天在TikTok上觀看相當於一部完整長度的喜劇電影。」 報告指出,千禧世代與X世代「觀看傳統電視的時間正在減少,許多電視觀眾很可能在看電視的時候同時在看TikTok。 美國國會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本週通過「嚇阻美國科技敵國法案」(Deterring America's Technological Adversaries Act, DATA),這項法案將使禁止使用TikTok變得更容易,不過它將面臨言論自由支持者的挑戰,以及民主黨在眾議院院會與參議院的反對。 TikTok屬於中國字節跳動公司(ByteDance),字節跳動正因隱私與監控問題在多個國家接受審查。

  • Netflix拋震撼彈!全球大降價 收費「打對折」最高砍50%

    串流媒體市場競爭激烈,華爾街日報周四披露,Netflix有意在幾周內宣布大幅降價的新政策,範圍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或地區,且降價幅度最高將達50%,不過報導也提到,此策略主要針對新興市場,因此包括北美和西歐主力市場並未納入,不確定是否包含台灣。 Netflix發言人Kumiko Hidaka證實將調整部分國家的訂閱費用,但未公布是哪些國家。外媒則搶先曝光,有可能降價的國家,包括葉門、約旦、伊朗、克羅埃西亞、尼加拉瓜、厄瓜多、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及菲律賓等地。 報導提到,降價策略主要針對新興市場,盼藉此機會搶市占,但可能也被迫承受獲利下滑的損失,Netflix盤中股價因此重挫6%,但終場跌幅收斂,下跌3.35%,收在323.65美元。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全球大降價的具體計畫,檯面上消息不一,研調機構AmpereAnalysis則表示,降價的國家或地區上看100多個,降價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從13%至60%都有可能。

  • 黑暗榮耀、初戀幕後推手都是她!網飛亞洲爆款劇女王踩坑告白

    從揭開韓國補習文化的《浪漫速成班》、霸凌復仇的《黑暗榮耀》,再到緬懷初戀的《First Love初戀》,打造這些轟動亞洲、博得台灣人眼球的影集,幕後推手都是網飛(Netflix),而這背後主要功臣,就是網飛亞太區(印度除外)內容副總裁金珉煐(MinYoung Kim)。 金珉煐推動的代表作中,最著名的就是2021年暴紅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它講述主角身負龐大債務,被迫參與生存遊戲賺取財富,裡頭雖然有韓國在地懷舊遊戲,但因主題涉及社會階級不公,引發全球共鳴追看。 不少企業常有「一代拳王」宿命,也就是推出一部代表作,但後繼無力。網飛卻能繼《魷魚遊戲》後,又推出在至少8國收看排名第一的《黑暗榮耀》。除了韓劇,連在日本也接連推出《First Love初戀》等高收視影集,且紅到其他國家。 數年試錯抓出台日觀眾口味 這背後關鍵,在於網飛發現:「套公式」把一套劇賣到全球的老辦法並不適用,必須先深入了解各國市場特色,做出在地觀眾喜愛的劇集,才能再推廣到他國,中間無僥倖空間。 「我們花了比想像中還要多的時間才弄清楚、也才更有信心,我們需要在日本做更多真人版(live action)的劇,」金珉煐指出。 雖然網飛在15年就進軍日本,比韓國還要早,但它在這擁有逾1億2千萬人、影視產業又成熟的廣大市場,過去沒有太多斬獲。反而晚一年進軍的韓國,急起直追,陸續拍出轟動亞洲甚至全球的作品。 「(在日本市場)我們看到一些觀眾(喜好)的訊號,但(剛開始)並不明顯。」金珉煐表示。 花了數年,他們不斷「繳學費」,才弄清楚日本觀眾的在地口味。如日本觀眾相較喜歡以角色驅動的故事,也就是塑造鮮明的男女角色,再加上科幻、動作和愛情這些題材,更會埋單。 尤其《First Love初戀》廣受歡迎,在日本網飛觀看榜蟬聯多週冠軍,且進入非英語影集全球榜單前10名。金珉煐表示,這部劇給他們很強的信心,不但日本觀眾喜愛,還能走出日本紅到海外市場。 台灣觀眾同樣需要在地題材,這是它踩過好幾個坑的領悟。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網飛曾在台灣投資3部原創劇集,但表現不如預期,內部評估應該是失敗的。這3部總製作金額估計新台幣逾億元。 曾負責《極道千金》製作的好好電影營運總監莊淳淳說,網飛當時派美國好萊塢編劇協助,台灣團隊雖收穫不少,但因文化差異,不夠在地化,執行出來沒想像中好。換言之,該劇沒有紅到亞洲其他國家,連在台灣也沒引起廣大回響。 不過,因為有了這3部影集「試誤」,他們也開始找出觀眾的樣貌,如台灣觀眾偏好議題性強烈、富有人性關懷的作品,且從韓、日、西班牙等,各國影集都愛看,接受度很高。 特別是,光靠好萊塢編劇不再是靈丹妙藥,反而是,讓在地團隊開發台灣獨有題材,更可能得到觀眾喜愛。 他們明白須先讓劇集接地氣,才能不重蹈覆轍,進而推廣至海外。莊淳淳指出,近期以台灣傳統宮廟信仰為主題的影集《乩身》,為符合台灣觀眾口味,製作方法也做出新調整,「這次都是華語的工作人員在討論。」 「當網飛要跨出美洲,開始進入亞洲之後,它其實很清楚內容在地化的重要性,內容在地化越徹底,或區域化越徹底,它越能夠去擴大它在美國以外的訂戶基礎,」牽猴子整合行銷共同創辦人王師指出。 拍韓劇成本高,成台灣機會 此外,王師並觀察,和網飛競標優質韓劇的影視平台越來越多,「它在內容的取得上,勢必得分散風險來源,因為韓劇的價格只會越來越貴……,所以(網飛)眼光會開始把一些資源跟重兵,開始投注在日本等市場。」因此,這也是台灣影視產業的機會。 網飛在今年1月公布2022財年第4季財報,雖然全球付費新增用戶數量增加,但營收成長幅度卻創上市以來新低。當越來越難靠一套法則打天下,得根據不同市場口味,製作在地影集,成本投資恐怕不小,這是他們得跟時間賽跑,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最關鍵的還是滿足我們的核心觀眾,」金珉煐說。以觀眾為本,只有當越懂各市場的在地觀眾口味,打擊越來越精準,才能打造各市場,甚至全球都想看的爆款劇。

  • Netflix開鍘寄生帳號 4國用戶率先收費

    影視串流服務業者Netflix Inc今天公布打擊平台上共享帳號密碼現象的計畫,包括用戶將需要設定主要收看地點,並為額外用戶支付數美元費用。 路透社報導,據估計,全球有1億人使用影片串流巨擘Netflix的共享帳號。Netflix指出,會員現在能夠輕易地管理誰能取用自己的帳號、將檔案轉移到新帳號,且仍能輕鬆地在自己的個人裝置上收看Netflix,或登入一台新的電視裡。 Netflix在部落格貼文中說:「過去一年裡,我們一直在研究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拉丁美洲的這個問題,如今我們準備在未來幾個月裡更廣泛地採取行動,今天起先在加拿大、紐西蘭、葡萄牙和西班牙上路。」 Netflix在許多國家的標準或高級方案會員,現在最多可以為2個人增加額外會員子帳號,在加拿大每一人每月多支付7.99加幣(約新台幣179元),在紐西蘭是7.99紐幣(約新台幣152元),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則分別為3.99歐元(約新台幣129元)和5.99歐元(約新台幣193元)。 Netflix去年上半年在與對手激烈競爭中流失訂戶,促使Netflix更認真檢討密碼共享問題,並推出支援廣告的方案。

  • 好萊塢大咖出動 陪你耍廢

     多部強檔歐美電影雖已下院線,但挾著高人氣上架串流平台,延續討論度也供粉絲細細回味,在2023年春節期間,陪伴粉絲度過10天漫漫長假。  超級英雄紛紛上場  根據IMDb旗下的「Box Office Mojo」統整2022年全球票房累計前10名,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就占3部,分別是第3名的《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第6名的《黑豹2:瓦干達萬歲》、第8名的《雷神索爾:愛與雷霆》,這些叫好又叫座的漫威電影都能在Disney+收看。  另一華納旗下超級英雄DC宇宙,推出由巨石強森主演的全新反派電影《黑亞當》,即使評價兩極、票房也不如預期,但對DC迷來說,該片是去年DC擴展宇宙的唯一力作,透露大量擴展宇宙細節,更帶出鷹俠(Hawkman)、命運博士(Doctor Fate)、旋風(Cyclone)等角色,再加上「美國正義協會」新登場的英雄們,讓粉絲相當好奇,這些角色將會如何與先前DC英雄產生互動。《黑亞當》在CATCHPLAY+熱播中。  在超級英雄電影不斷擴展宇宙之際,《媽的多重宇宙》也不遑多讓,男女主角關繼威與楊紫瓊皆在金球獎稱帝、后。該作天馬行空的劇本和毫無極限的角色塑造,帶來超乎想像的驚喜。尤其楊紫瓊的角色穿梭不同宇宙,遇到不同身分的自己,正是她電影生涯的縮影,她所演過的電影角色包含《臥虎藏龍》、《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等,還有她在坎城、紅毯的畫面都幽默穿插其中,導演將娛樂元素發揮到極致。《媽的多重宇宙》在CATCHPLAY+熱播中。  阿湯哥小布男神比拚  歐美電影少不了好萊塢大咖的臉孔,以及華麗卡司攜手拚票房。2022年獨領風騷的正是「不老男神」湯姆克魯斯(阿湯哥),相隔36年推出的電影續集《捍衛戰士:獨行俠》,這部超誠意之作反映在票房上,全球票房高達14.8億美元,更創下在台3度上映院線紀錄。《捍衛戰士:獨行俠》在CATCHPLAY+、HBO熱播。  另一位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小布)主演的黑色喜劇動作片《子彈列車》,充滿幽默以及刺激的動作戲,娛樂指數超高。電影中百分之95的動作戲都是小布親身上陣完成,他坦言是從未有的挑戰。《子彈列車》在NETFLIX、MyVideo播出。  好萊塢黃金銀幕情侶喬治克隆尼、茱莉亞羅勃茲再度合體的愛情喜劇《幸福入場券》也引起不少話題。他們曾多次合作電影,是著名的死黨,更有默契的是,2人讀完劇本都認為,這個故事必須跟彼此搭檔才有趣,果然電影中2人互耍嘴皮子超有默契,火花四射。《幸福入場券》在MyVideo播出。  集結「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小丑女」瑪格羅比、勞勃狄尼洛、約翰大衛華盛頓等華麗卡司的懸疑喜劇《阿姆斯特丹》,上映時也受矚目。除了3位主角力挽狂瀾證明自己清白的緊湊情節,還有冷不防的雙關語笑料,充滿金獎提名大導大衛歐羅素的招牌幽默風格。《阿姆斯特丹》能在Disney+收看。

  • 「星期三」與哈利王子助攻 Netflix訂戶突破2.3億

    美國串流媒體巨擘Netflix今天表示,隨著熱門劇集「星期三」和「哈利王子與梅根」吸引新訂戶上門,Netflix到去年年底在全球擁有超過2.3億訂戶,超出分析師預期。 Netflix在宣布公司去年第4季收益豐厚的信函中表示:「2022年是艱難的一年,開頭跌跌撞撞,但結束時撥雲見日。」 法新社報導,Netflix也宣布共同創辦人、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在領導公司20年後卸任。在這20年間,Netflix從郵寄出租DVD服務業者發展為娛樂巨頭。 哈斯汀將Netflix的主宰大權交棒給自己的兩位長期親信,即營運長皮特斯(Greg Peters)和在好萊塢代表Netflix門面的薩蘭多斯(Ted Sarandos);薩蘭多斯先前已被任命為共同執行長。 哈斯汀在部落格貼文中表示:「我們董事會討論交棒安排已經為時多年(即使創辦人也需要與時俱進!)」 他表示,他會擔任執行董事長新職,還舉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及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為例,說這是科技巨擘創辦人經常會擔任的角色。 這項人事異動的消息傳出之際,Netflix公布的新增訂戶人數也超乎以往,甚至超越最樂觀的預期。 這家串流媒體巨擘表示,公司在3個月之內吸引770萬名新會員,使得Netflix全球會員人數來到2.3億人。 Netflix讚揚一系列成功的新內容,包括恐怖主題喜劇「星期三」(Wednesday),說這部經典作品「阿達一族」(Addams Family)的外傳是Netflix歷來第3受歡迎的影集。 Netflix指出,英國哈利王子大爆王室內幕的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Harry & Meghan)及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主演的「鋒迴路轉:抽絲剝繭」(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也大有斬獲。 科技與媒體分析師皮斯卡托(Paolo Pescatore)表示:「這與去年上半年形成強烈對比。創造下個最轟動的劇集能帶動訂閱人數。」

  • Netflix新增用戶超預期 創辦人轉任執行董座

    影音串流Netflix在19日公布財報,2022年第四季獲利大跌91%至5,500萬美元,EPS為0.12美元,主要受到歐元債券匯率對沖造成未實現損失的影響;單季增加約766萬用戶,則優於預期,主要受惠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等吸睛,累計至2022年底全球訂戶逾2.3億訂戶。 同時,Netflix也宣布重大人事異動,創辦人Reed Hastings將轉任執行董事長,並任命營運長Greg Peters擔任共同執行長,與Ted Sarandos一同領導公司發展。 Netflix在致投資人的信中表示,2022年是艱難的一年,疫情加上近期公司遇到的危機,但經營團隊管理得很好,並開創出一條道路重新加速營收和獲利增長。 Netflix近期有一系列成功的影視內容,包括恐怖主題喜劇「星期三」、英國哈利王子大爆王室內幕的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鋒迴路轉:抽絲剝繭」(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等。 展望2023年第一季,Netflix 預計營收年增4%,將近82億美元,預估獲利12.8億美元。

  • 《國際產業》競爭加劇、絕招失靈 網飛上季營收估史上最弱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網飛(Netflix)料將在周四(1月19日)發布歷來最疲弱的營收表現,其附廣告的訂閱方案難以在逐漸飽和的美國市場吸引客戶,這可能迫使該公司今年縮減在內容方面的支出。 消費者收緊支出、內容製作經費的成本不斷攀升,以及來自 Disney+和Amazon Prime的競爭加劇,使這家串流媒體先驅備感壓力。原本網飛還寄望附廣告的訂閱方案可以幫助該平台扭轉劣勢,但分析師表示目前還未看到訂閱激增的情況。 市場預估該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新增450萬個訂閱用戶,較2021年同期新增訂戶830萬個大幅減少,並創下2014年以來同期新低。 分析師表示,月費6.99美元的附廣告方案無法收看所有內容,且價格也沒有便宜到足以在美加地區吸引大量客戶。 Third Bridge分析師Jamie Lumley表示,考慮到市場的飽和度、有各種不同的選擇,以及價格未必比競爭對手便宜很多,要達到那些訂閱目標是有一些挑戰性。 這可能使網飛大舉投資內容製作的做法成為關注焦點。財務長 Spencer Neumann去年7月時曾表示,未來幾年每年投入內容的支出都約在170億美元左右。 Arthur D. Little合夥人兼全球媒體與娛樂部門主管Shahid Khan 表示,當借貸很便宜時,你可以借很多錢去投資內容。但現在的利率水準將迫使網飛在挑選內容和如何提供經費方面得非常謹慎。 相較之下,其競爭對手華特.迪士尼預期2023財年的總內容支出(不分串流平台與其他部門)約將略高於300億美元,派拉蒙全球(Paramount Global)則預估內容支出將不到100億美元。 網飛第三季(2022年7~9月)營收年增近6%,為79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78億美元。每股盈餘為3.10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2.13美元。全球新增用戶達240萬個,較華爾街預期多出1倍多。 而根據Refinitiv調查,該公司去年第四季(10~12月)營收僅年增1.7%,報78.4億美元,將創下自2002年上市以來最疲弱的營收數字和營收增長。 分析師並預估網飛上季每股盈餘為44美分,較第三季大幅衰退。 產業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表示,隨著整體串流媒體市場增長趨於平坦,大多數較為成熟的串流平台增長也將趨於平緩。但仍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長期而言,附廣告的方案將發揮效果,尤其是在購買力較弱的開發中市場。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