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Max

的結果
  • 波音慌了!把給大陸737 MAX賣掉 外媒爆1超慘內幕

    波音高層周四(15日)透露,美中政治緊張局勢,阻礙了飛機交付,加上手頭很緊,波音將轉售部份為中國大陸客戶製造的737 MAX,同時對近期恢復向大陸客戶交機感到悲觀。波音目前約有50億美元(約1500億台幣)的現金流被綁在原計畫交付給大陸客戶的140架MAX客機上。 綜合外媒報導,波音執行長Dave Calhoun表示,大陸是重要市場,但在一、二年內無法向對方出售新機,因此做出轉售決定。他強調,市場需求並沒有放緩,依然相當強勁。 波音財務長Brian West也說明,這批客機延後交機時間已經很久,不能無限期等待,所以將開始轉賣部分飛機。 報導指出,波音希望藉此減少庫存,有助於緩解該公司的負債問題。波音目前約有50億美元的現金流被綁在原計畫交付給大陸客戶的140架MAX客機上。 分析師指出,此舉將不利於波音在大陸業務發展,或導致在大陸市場長期輸給其競爭對手空巴。 波音7月曾表示,大約有290架飛機尚未交付,其中有一半是專為中國大陸客戶製造。大陸曾是波音737 MAX飛機的最大市場。 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波音737 MAX 型客機半年內發生兩起空難事故。在全球停飛了近兩年,於2020年11月通過美國復飛許可,但大陸目前仍未批准復飛。或受此影響,波音自2019年起,沒有向大陸客戶交付過737 MAX。

  • iPhone14預購 國內外報捷

     蘋果iPhone 14系列新機開賣在即,已開放客戶預購的美國主要電信商AT&T執行長史坦基(John Stankey)表示,該公司看見蘋果iPhone 14智慧型手機強勁的早期需求。全台最大的蘋果產品經銷商德誼數位總經理黃麗容亦表示,i14系列新機熱度較去年升溫。蘋果股價繼周一大漲之後,周二早盤受到CPI高出預期的衝擊,科技股暴跌,蘋果也重挫3.22%。  ■黃麗容:頂規預購占逾九成  「一眼就讓人看出拿的是新的頂規高階i14 Pro/Pro Max是重點」,黃麗容表示,從首波早鳥預購催出的買氣來看,高價的i14 Pro/Pro Max總計占比逾九成,就比去年的i13 Pro高階系列增長逾十個百分點,預購數量並有翻倍增長。若以含括i14/i14 Plus的總預購量來看,則較i13系列整體預購有三成的增長。  其中,以高容量、高階/頂規的iPhone 14 Pro和i14 Pro Max為大宗,預約比重就分別高達59%和35%,新顏色深紫色也是主要選擇,占達53%。  儘管全球消費景氣疲軟,台灣下半年消費型電子市況能見不亦不明確,不過德誼仍認為下半年台灣市場進入銷售旺季動能可期,尤其在第四季還有百貨周年慶、電商黃金檔期的拉抬效益,預估下半年其在iPhone系列產品的銷售將有一成以上年增力道。  ■AT&T:預購量與預期相符  AT&T執行長史坦基12日受訪時指出,每年蘋果發表新機之前,iPhone需求都會受到壓抑,今年也不例外。他提到,到目前為止的預購量「與我們預期相符」,接下來的假期銷售季的表現可進一步瞭解需求情況。  史坦基指出,目前iPhone 14行動營運商提供優惠大致依循過去幾年的作法。  各家電信商皆已提供顧客預購iPhone 14,蘋果訂於9月16日全球正式開賣iPhone 14與14 Pro、以及14 Pro Max,至於iPhone 14 Plus則於10月7日上架。  AT&T於9月9日開放顧客預購iPhone 14,基礎版iPhone 14 Pro售價999美元,iPhone 14 Pro Max起價1,099美元。

  • 台幣貶值 台灣售價貴2千

     蘋果在台北時間8日凌晨正式發布iPhone 14四款新機後,8日一早隨即與國內五大電信公司及3C通路商開會商討舖貨及訂單細節。據了解,電信三雄各自下訂15萬支iPhone 14、分批到貨,將視銷售狀況後再下單。  至於台灣市場首批到貨量,五家電信公司合計不到20萬支,加計德誼、燦坤、STUDIO A等3C通路,合計台灣首批到貨量約30萬支左右。  這次在iPhone 14、Pro、Pro Max之外,還新增了Plus版本,據了解,首批台灣到貨量,仍以iPhone 14及iPhone 14 Pro占比較高,Pro Max到貨量相當少,加上果粉嚐鮮族初期仍多傾向購買高規的iPhone Pro Max來看,Pro Max很有可能開賣後沒多久就會面臨缺貨窘境。  而相較於美國市場並未調漲售價,iPhone 14系列台灣售價相較去年的iPhone 13系列約調漲了新台幣2,000元,業者認為漲價原因主要受到匯率影響,去年iPhone 13上市時的台幣匯率約28元上下,目前台幣匯率已來到30.9元左右,對於漲價,業者普遍表示可以接受。  然而對於這次iPhone 14整體買氣,電信、通路商看法不同調,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認為,新推出的iPhone 14 Plus,迎合消費者對於大螢幕需求同時兼顧性價比,看好iPhone 14銷量會比iPhone 13好。另有電信業者認為,這次iPhone 14創新性的改變有限,但背後擁有大批果粉支持,預期前兩個月的買氣會由iPhone 14 Pro及Pro Max撐場,之後iPhone 14 Plus加入銷售行列後,iPhone 14及iPhone 14 Plus反而會較具長銷魅力。  另外,不具名通路業者表示,通膨影響消費者出手換購新機意願,加上今年iPhone 14售價相較去年上市的iPhone 13、台灣售價貴了新台幣2,000元左右,將影響iPhone 14整體買氣,並直言今年i14買氣恐不如i13。

  • 新iPhone鏡頭升級?大立光是大贏家

     蘋果秋季發表會,即將於台北時間9月8日凌晨1時登場,外資對iPhone 14系列投以高度關注,預期兩款高階的iPhone 14 Pro與Pro Max主鏡頭升級4,800萬畫素,升級幅度為最大亮點,光學族群中以大立光為最大受惠者。  摩根大通、花旗環球證券預料,蘋果在即將登場的發表會將發表iPhone 14系列,AirPods Pro 2與新Apple Watch也可望亮相。iPhone最明顯的升級將集中在Pro系列,一般款的iPhone 14升級相對有限。  知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預測,iPhone 14 Pro、Pro Max的超廣角相機將升級,影像感測器(CIS)、音圈馬達(VCM)、相機模組(CCM)在此次升級中單位售價漲幅較大,分別為70%、45%與40%左右,其他零組件漲價幅度有限。  受益於iPhone 14 Pro超廣角相機規格升級,以及Pro機種的出貨比重增加,iPhone 14 Pro超廣角相機VCM出貨量、產值相較iPhone 13 Pro,將分別年增25%~30%與65%~70%。其中,Minebea與大立光是VCM供應商,出貨比重分別為60%~70%與30%~40%,是主要受惠者。  郭明錤說明,投資人普遍擔憂大立光下半年毛利率受到VCM出貨量提升影響,但因大立光的VCM單位售價年增約45%,出貨量年增約6成,雙雙提升,且VCM出貨有利於鏡頭垂直整合,大立光VCM事業利潤將有明顯改善。大立光在iPhone 14 Pro超廣角相機VCM供應比重,由iPhone 13 Pro時的20%,提升至30%~40%。  花旗環球考量主要供應商貨幣貶值、規格升級有限,認為多數機款入門定價不會調漲,新款iPhone 14入門價為799美元、14 Max為899美元;iPhone 14 Pro、Pro Max入門款售價999與1,099美元,最高階機種反映零組件成本調漲100美元。

  • 寶島科攻快時尚 展店衝業績

     寶島科(5312)旗下寶島、文雄、鏡匠、快時尚Solomax、米蘭,及La Mode等六大眼鏡直營店,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今年展店家數10家,下半年預計裝潢資本支出約1,200萬至2,000萬元,預定今年底前再展店3~5家,屆時,集團全年展店家數達13~15家,高於原設定展店5~10家。  寶島科去年總店數達327家(不含策略聯盟店145家),高於2020年的320家,寶島科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新裝修二代店。  寶島科上半年因搶攻今年4月底使用到期的振興五倍券商機,截至今年7月底連鎖店總數337家,拉大與同業的差距,穩居國內眼鏡業界龍頭。  寶島科指出,旗下寶島、文雄、鏡匠、快時尚Solomax、La Mode專櫃,及米蘭等連鎖店,今年展店,除米蘭連續三年沒有展店,仍維持四家外,La Mode專櫃今年減少一家,只剩19家;其餘品牌店寶島、文雄、鏡匠,及快時尚Solomax,均持續小幅度展店。  其中,寶島眼鏡今年7月底店數,由去年底208家,再增至215家;同期間,文雄由61家再增至63家;鏡匠由25家再增至26家,快時尚Solomax,由九家再增至10家。  寶島科自結7月合併營收2.81億元,年增40%,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18.16億元,年增15%。  寶島科長期深耕國內眼鏡零售市場,目前是全國最大眼鏡連鎖體系,除配鏡服務外,也增加銷售包括葉黃素、面膜及蘇打水等保健、保養品。此外,寶島科也重視會員經營,每月5日訂為寶島會員日,藉由整合多項社群工具,將會員引導至線下門市,打造眼鏡業新銷售模式,藉以提升會員忠誠度。  寶島科指出,未來仍將持續推動寶島二代店,去年新裝修門市已增加到125家,占整體寶島門市家數36%。  據調查,100%消費者喜愛新裝修門市,多於原裝修門市,且進店吸引度大於6成,將有助於增加新、舊客戶來店配鏡的機會。  寶島科分析,快時尚眼鏡店異軍突起的主因,包括開放式陳列、價格平實透明、30分鐘快速配鏡,及款式豐富多樣化的商品,吸引年輕人與上班族的青睞,寶島科持續開設快時尚Solomax店,截至今年7月底,Solomax快時尚店達10家,以符合年輕人與時尚消費者的配鏡需求。

  • 《國際產業》板上釘釘 全日空要買20架737 MAX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日本航空公司全日空11日宣布,已確定購買20架波音737 MAX噴射機,同時,也會把已訂購的20架777-9客機中,兩架換成777-8F貨機擴大貨運業務。  全日空表示,737 MAX客機用來取代日本國內航線,現行較舊的737-800機型,且預定從2025年4月新財年開始交機作業。全日空沒有提供這筆交易的總金額,但根據波音官網資料,這筆20架737 MAX 8的訂單約在24億美元。不過,實際交易費用應該更少,航空公司通常可享有較大的購機優惠。 在第2次墜機後,也就是全球勒令737 MAX停飛約兩個月之前,全日空已經下了不具約束力的飛機訂單。全日空指出,自從美國2020年11月解除禁飛令之後,全球已有46家航空業者陸續恢復737 MAX航班,因為該機型飛起來還是比較平穩。

  • 鴻海大陸廠動員 iPhone14 在8月量產

     蘋果新機iPhone 14上膛在即,處於終端產線的鴻海也動了起來,為了為新品預熱,主要生產製造iPhone精密機構件的鴻海iPEBG 華中製造總處特別於6月下旬舉辦新產品量產爬坡動員大會,此舉也間接預告了蘋果新機的生產將於7月進入爬坡,隨後於8月進入量產。  蘋果在WWDC率先公開iOS 16 系統後,iPhone 14新機何時上檔再成市場新焦點,根據《Macrumors》報導,蘋果將捨棄銷量不佳的 mini機款,主打6.1吋的iPhone 14、14 Pro,與6.7吋大螢幕的iPhone 14 Max以及14 Max Pro。  外傳iPhone 14 高階款的iPhone 14 Pro與 iPhone 14 Pro Max將由鴻海操刀外,而中階的iPhone 14 Max因開發延誤,日前亦傳出蘋果有意轉向鴻海下單,要求鴻海增加新機的備貨量,且單量至少逾3,000萬部。  為去化訂單,訂單滿手的鴻海提早二個月動了起來,以為8月順利進入量產預做準備。  為收心,鴻海旗下的 iPEBG 華中製造總處,特別於6月底舉辦新產品量產爬坡動員大會,除為新品投產做宣誓之外,也為新款 iPhone 量產先做好前置準備,會中除要求與料件相關的人員就鋼件、鋁件現況進行報告外,也要求品質、安全相關人員為量產時需注意的要點做提點。  為備戰新機,鴻海位於中國深圳和觀瀾廠區的iPEBG事業群一直在為增員做準備,今年5月喊出凡經內部推薦入職的新員工獎金直上7,480元人民幣。

  • 張國煒斜槓 代言山葉重機

     台灣山葉為宣傳旗下速克達機皇TMAX560車款,與星宇航空跨界合作。公司強調,重新定義陸上與天空中最尊榮的移動體驗,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更化身重機騎士,親自為山葉TMAX拍攝代言廣告,展現斜槓的另一面。  台灣山葉指出,品牌宗旨不斷追求讓所有騎士享受駕馭的樂趣,實踐「Revs your heart」的精神與創造感動的理想;星宇航空期望讓全世界的旅客享受每一次空中旅行,猶如精品,典藏於心。兩個品牌儘管在不同領域,卻都有著追求極致價值的精神。  這次山葉與星宇跨界合作的廣告影片中,張國煒親自駕駛星宇客機亮相,與金馬影帝張震同場尬騎,一起騎乘TMAX在道路上馳騁。台灣山葉希望藉由名人的加持,展現出TMAX大型運動速克達的頂級王者風範。

  • 波音737MAX有望在陸復飛 南航近日再試飛

    航空追蹤網站資料,大陸南方航空本周重新試飛波音旗下窄體客機737MAX,為2022年3月以來首次。大陸自2019年波音737MAX爆出設計失誤後停飛該機型,雖然大陸2021年底解除禁飛令,但要求航空公司需重新調校飛機、訓練機師,惟大陸疫情反覆,仍未有航空公司正式復飛波音737MAX。 南航2022年3月曾有類似試飛,但3月東方航空旗下一架前代737客機發生空難,且大陸多個主要城市爆出疫情,南航近90日都未有試飛737MAX。 Variflight資料顯示,南航在近日兩度試飛737MAX,由廣州飛抵河南南陽,南陽市同時是南航機師訓練基地。 南航為波音737MAX的主要買家,公司最新投資者會議中公布未來3年機隊擴張規劃指出,預計至2024年只會接收78架波音737MAX,較3月披露的181架,大減逾100架。

  • iPhone新機話題熱 蘋概股抬頭

     外資券商把握美股展開反彈,趁勢點燃討論熱度,話題吹向即將在第三季發表的蘋果iPhone 14系列,海通國際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預料,新機下半年出貨量將不會遜於去年同期的iPhone 13系列,且蘋果現在不太可能砍新機訂單,反擊近期不斷打壓行情的空頭言論。  美股近日開啟反彈,道瓊指數連五日收紅、累計上漲逾6%,那斯達克指數近三個交易日累積也漲了近8%,反觀台股過去五個交易日內有超過一半時間開高走低,直到27日才繳出較令人振奮的上漲1.86%表現,對比之下相當弱勢,可見各種總經面或產業面的空方言論,大大壓抑台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市場關注度較低的蘋概股,近期因為外媒報導iPhone 14 Max量產進度落後,以及蘋果可能「去中化」將生產基地移出大陸等訊息,重回鎂光燈之下。  蒲得宇認為,觀察過往歷史,每次新一代iPhone研發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問題,新iPhone發表前,市場也都會有「新機延遲」的討論,實非新鮮事,本次的問題出在和碩受到上海因疫情停工影響,使iPhone 14 Max進度落後,研判蘋果為了減輕影響,除了將會加速在8月啟動量產,也可能將立訊精密的iPhone 14 Max訂單分額由20%,提高至30~40%。  海通國際最新預估,儘管iPhone 14 Max時程有所延遲,估計iPhone 14全系列新機於下半年出貨仍高達9,100萬支,比去年同期iPhone 13系列的8,400萬支更多,同時強調,除非在零組件供應或生產流程發生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否則蘋果不太可能砍新機訂單,與市場擔憂iPhone 14遭砍單的意見完全相反。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則針對量產時間提出預測,二款6.1吋iPhone(14與14 Pro)將於8月初啟動量產,高階的6.7吋iPhone 14 Pro Max於8月下旬開始量產,至於6.7吋的iPhone 14 Max得在9月中上旬才會開始量產。不過,實際量產進度與生產狀況,還是要看大陸封城政策的最新進展。  對應至台股蘋果供應鏈,法人除提出對近期傳聞的評論,提供市場投資蘋概股參考,歸納研究範圍內相對較看好的供應鏈個股則有:台積電、玉晶光、鴻海、欣興、南電、景碩、華通、穩懋、台郡、臻鼎-KY等。

  • 《半導體》晶心科攜Excelmax 揮軍印度RISC-V市場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晶心科(6533)今日宣布,攜手印度Excelmax Technologies,在印度代理、推廣和支援晶心全系列RISC-V產品,盼藉此搶搭此波印度高度成長商機。 晶心科董事長兼執行長林志明表示,印度本土SoC設計公司快速的增長帶動對處理器IP快速增長的需求,我們覺得現在是進入印度市場提供全線產品和完整技術支援的最佳時刻,這是我們選擇Excelmax成為合作夥伴的原因。Excelmax熟悉並與印度的許多技術領導廠商合作多年,這可使我們的合作關係更加有力。我們很高興與Excelmax合作,以擴大晶心RISC-V處理器在印度的知名度和市占率。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過去數年之中,正見證電子製造服務的顯著增長。由於在矽谷,印度工程師數量龐大且不斷增長,頂尖跨國高科技公司與印度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有利的政府新政策為本土SoC設計公司和國際晶片製造商提供了更多獎勵措施,以發展和追求印度本地及國際市場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印度還計劃設立國內晶片設計公司,並投資發展高科技聚落。對先進晶片的強勁需求正加速本土SoC設計公司的成長,預計該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接近10%。 Excelmax總部位於邦加羅爾(Bangalore),由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和嵌入式領域的業界專家創立,是一家專注於提供ASIC/FPGA和嵌入式設計領域的產品工程服務公司。 Excelmax在印度具有強大並持續擴展的影響力,目標是成為專注半導體行業的一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廣泛客戶群涵蓋產業中所有垂直領域,數量亦呈指數型增長。Excelmax 領導團隊成員均具有二十多年嵌入式系統軟硬體/軟體設計及驗證的經歷。

  • 電信三雄跳腳 急尋解套

     根據通路商最新統計,今年1月全台手機銷售量排名前十大,六款為iPhone 13系列手機、且其中四款為Pro及Pro Max。  受到兩款手機128/256/512GB等機型全面缺貨,2月分全台手機銷售排名、iPhone 13系列機型明顯下滑,業者認為,與蘋果i13 Pro 及Pro Max的供貨短缺不無關係。  2021年台灣整體手機銷售量534萬支,較2020年642萬支減少108萬支,下滑16.8%,銷售額亦較前一年減少24%,銷售量排名前五名的機種,iPhone 12/12 Pro /12 Pro Max及去年9月底才剛上市的iPhone 13均榜上有名。而銷售排名前20名的機型,iPhone手機就占了11款,顯示iPhone手機的魅力無法擋。  今年元月台灣整體手機銷量49.4萬支,iPhone銷售市占雖較前一個月下滑5%,但仍有42.6%佳績。2月整體手機銷量39.5萬支,iPhone的市占仍高居榜首,這也就是為什麼蘋果鎖定iPhone 13 Pro及Pro Max「少量到貨」,造成這兩款機型自農曆年以來缺貨至今未解,會讓電信三雄跳腳的原因。  通路業者則表示,最近因iPhone 13 Pro及Pro Max缺貨,通路商轉向積極推銷三星S22 Ultra等其它機種,因應iPhone熱銷機種缺貨窘境。  目前新機銷售仍有六成左右透過電信公司綁約販售,中華電信2022年全年挑戰5G用戶超過30%滲透率約達290萬為目標。  台灣大5G用戶已在元月達到占月租型用戶滲透率逾20%約114萬,遠傳5G用戶2021年年底超過百萬,市場推估2022年國內整體5G用戶目標將挑戰超過770萬。  台灣大擬合併台灣之星,遠傳擬合併亞太電信,2022年正式形成三大電信陣營的趨勢底定,新一輪的5G市占版圖爭霸賽,相較於過去2G/3G/4G時代、中華電信遙遙領先的態勢,將出現截然不同的競局,三大陣營的角力賽將更加白熱化,iPhone 13 Pro及Pro Max缺貨,對電信三雄推升5G用戶規模造成不小阻力。

  • 《國際產業》東航321墜機 波音中國路難行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21日,中國東方航空一架737-800型號客機,不幸傳出墜機意外。波音現在要擔心的,是該如何能挽回這個全球民航機最大市場的信心。因為,波音先前所生產的另個737 MAX機型,也造成過兩起空難,故在中國大陸還是停飛狀態。外界推估,波音想讓已下單至少140架737 MAX的中國大陸,重新放飛737 MAX可能性,目前看起來是微乎其微。  根據了解,21日東航這架發生事故的737-800機型,並沒有安裝3年多前有瑕疵的737 MAX零組件。不過,這對大陸乘客,以及素以嚴格要求空安的中國政府並沒有說服力。 東航表示,墜機原因正在調查。此類事故通常涉及多種層面與因素,飛安專家指出,現在就要知道失事原因的話還為時過早,因為有價值線索實在太少。  3年多前,在波音737 MAX陸續傳出兩起不同墜機消息後,中國大陸是當時全球第1個,勒令停飛737 MAX國家。同時,也是現在唯一一個,還不讓737 MAX重返天際的主要航空市場。  在21日東航墜機意外發生之前的上周,波音為東航子公司上海航空,所打造的一架737 MAX才從美國西雅圖起飛,準備飛往波音位在舟山的組裝機棚。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代表737 MAX應該很快就能在中國大陸復飛。  不過,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數據,這架737 MAX於15日降落在關島之後,一直到21日都沒有再移動過。波音拒絕置評,但明眼人都知道東航21日事故就是主因。  調研單位CFRA Research對現在東航飛機失事,中國大陸不放行波音737 MAX復飛一事,則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因為,當地的航空監管機構是以對飛安標準嚴苛著稱的。  在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後需求遽減,中國大陸已不再需要新的737 MAX飛機。不過業內透露,波音已造好至少140架737 MAX,就等中國大陸點頭,馬上就可以執行飛航任務。  航空顧問公司IBA統計,東航那架墜毀的波音737-800是較早機型,但飛安紀錄良好。旅遊數據業者Cirium也指出,全球有至少4,200架波音737-800在各地飛,中國大陸有近1200架,占有率直逼3成。因此,中國大陸也是波音737-800全球最大客戶。  大陸官媒報導,東航旗下89架737-800已停飛。IBA顧問業者指出,東航是中國大陸第6大有737-800機隊的航空公司。不過,當地其它航空業者並沒有禁飛737-800,同時,東航也沒有對較小一點的類似機型737-700下禁飛令。  知名券商Jefferies認為,中國大陸不太可能將境內1000多架737-800全部禁飛,除非很明確地就是機械故障導致失事。就營運角度來看,一下子737-800全都不能飛的話,會對中國大陸這個排名全球第2大的國內航空市場,造成多大的損失。  美國投資銀行Cowen指出,737- MAX前幾年才發生過空難,現在737-800又墜機,中國大陸民眾可能在事故調查結果出爐之前,恐怕都不敢再坐737-800系列機型。所以,釐清真正墜機原因至關重要,不過,這些商業飛機失事主因,往往是維修不佳、機師出錯或遭人為破壞等,很少是製造或設計出狀況。  為了儘快釐清墜機原因,據悉,波音也立馬取消本周原定於邁阿密舉行的資深高階主管會議,並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與客戶以及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管道。

  • 東航墜機:波音737的安全記錄如何?

    中國大陸東方航空的一架載有132人波音737客機,在廣西自治區梧州市藤縣發生事故,現已知該型客機是737-800型,屬於「737新世代」之一,事故機的服務時間也僅6年,並沒有機件老舊的問題。雖然事故原因還需要調查,但是事故必然再次重創波音的聲譽與股價,以及對737飛機的安全性質疑。 波音737是中短程-雙引擎的窄體噴射客機,設計受到波音707的影響,機身橫截面相同,機頭輪廓也相同,於1968年2月首次升空。 由於僅使用2具引擎,因此波音737的飛行成本比其他3引擎、4引擎飛機都來的便宜,因此很快就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睞,日後進化出各種後續改良型,分類上已進入4個世代。 第一代波音737是737-100/200,生產時間1967~1988年,現在航空市場上已經很少見了。接下來是被稱為「波音經典型」的737-300~500,採用更新式的引擎,油耗表現更好,生產時間自1988~2000年,總產量接近2000架。再來是「波音新世代」(737NG)的737-600~900,採用線傳飛控,翼展與翼面積增加。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波音737。第4代波音737是737MAX,原望取代737NG,結果2018年與2019年接連發生印尼獅航610空難與衣索比亞302空難,737MAX遭到全球停飛。 波音737的總產量已超過1萬架,是史上銷量最高的商用飛機。但是它這幾年的事故明顯較多。雖然波音公司表示,737的安全飛行次數1250萬次,其飛航安全率與競爭對手空中巴士A320相同,但是以過去10年的紀錄來看,737NG與737MAX的事故次數確實更多一些,東方航空5735班機空難後,波音股價立即下跌8%。 以下是737經典型、737NG與737MAX在這10年內,除飛彈擊落以外的重大全毀事故: 2010年1月25日,衣索比亞航空409號空難:波音737-800從黎巴嫩貝魯特起飛後不久墜毀地中海,機上90人失蹤。 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快運公司(Air India Express)IX812空難:波音737-800降落時衝出跑道,159人遇難,7人倖存。 2013年11月17日,韃靼斯坦航空363號班機空難:波音737-500於喀山國際機場降落,撞擊跑道並在爆炸前迅速喪失高度,50人罹難。 2016年3月19日,杜拜航空981號班機空難:737-800客機在俄羅斯境內頓河畔羅斯托夫機場降落時墜毀,62人罹難。 2021年1月9日,三佛齊航空182號班機空難: 737-500 客機起飛4分鐘後失去聯絡,後確認墜毀,62人遇難。 2018年9月27日,新幾內亞航空73號班機空難:波音737-800降落時墜入海中。1人死亡,35名乘客安全。 2018年10月29日,獅子航空610號班機空難:波音737 MAX 8在起飛後13分鐘墜毀,機上189人全部遇難。 2020年2月5日,飛馬航空2193號班機空難:波音737-800在降落時衝出跑道並斷成三截。機上3人遇難,179人受傷。 2019年3月10日,衣索比亞航空302號班機空難:波音737 MAX 8在起飛6分鐘後墜毀,機上157人全部遇難。 2022年3月21日,東方航空5735號班機空難:波音737-800墜毀於廣西梧州藤縣。 對於737MAX的事故已經充分瞭解,原因是波音換裝更安靜、更高效的引擎,但由於737的機翼離地面的距離過近,這一直是737飛機在經典型後就面臨的問題,波音的工程師以往是修扁引擎外殼來爭取空間,但是修改至今,再次面臨間距不足不足的問題,於是737MAX把引擎安裝在飛機更靠前的位置,更靠近機翼的前部。 結果此舉就造成飛機重心的偏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波音公司安裝了稱為機動特性增強系統 (MCAS) ,用以修正飛控性能的改變。結果兩起事故(獅航與衣航)都是這套電腦系統做出了錯誤的修正。 而且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並未完全了解這一新系統的情況就發給波音MAX適航許可,因此, 2021 年 1 月,美國司法部裁定波音公司737 MAX 認證方面,串謀詐騙美國政府,他們必須支付超過 25 億美元的罰款和賠償。

  • 推新產品帶動業績成長 加捷生醫2月合併營收2,183萬元、年增率37.76%

    台灣鋼鐵集團旗下的甲魚營養保健品領導品牌加捷生醫(4109),9日公告,2月份合併營收2,183萬元,年增37.76%,累計合併營收4,997萬元、年增43.81%。 加捷生醫表示,儘管2月份適逢農曆年假期工作天數較少,但在開始認列轉投資台鼎保經營收,以及推出新產品「孅排空酵素凍」直接鎖定客戶需求,且一推出就佔出貨營收前4名,不僅獲得消費者喜愛,也帶動2月營收成長幅度。 此外,加捷生醫在8日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中推出「牛樟芝菌絲體」系列產品,「牛樟芝菌絲體精粹」與「Antromax牛樟芝菌絲體膠囊」兩款產品,也準備藉由這兩項產品宣示跨足到電商領域。由於Antromax牛樟芝菌絲體是全球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新膳食原料(NDI),是目前國際上最高安全性的牛樟芝保健原料。加捷表示,在新產品持續推出下,預期營收可望持續攀升。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