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MSCI

的結果
  • 產經解析-未來十年 中國投資題材可能轉向

     中國股市第三季走跌,除了全球經濟放慢之外,政府未能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而引發市場隱憂,亦是原因。若以美元計價來看,摩根史坦利中國A股指數第三季下滑19.0%,年初以來累積跌幅達29.9%。  中國9月份經濟數據持續緩和,境內消費受到政府清零政策的拖累;亦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放慢逐漸削弱出口力道。  9月份財新/IHS 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48.1,連續第二個月低於象徵經濟強弱分界點的50大關。儘管政府已祭出政策挹注不動產市場與特定領域,但多屬零星性質,且以地方為主。  原本各界期盼政府推出全國性的經濟刺激方案,進而帶動疫後復甦,但至今尚未實現。  回顧2020年疫後時期的經濟復甦,房市與其他領域同步回溫,但目前態勢與當時存在一個重大差異,亦即房市歷經4月份衝擊後,投資力道並未反彈,反而持續大幅萎縮。民間製造業的投資回溫力道亦相對疲弱。  此外,中國政府仍不時採取防疫封控措施、內需消費不振、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消費需求從耐久性消費品轉移至服務,皆是令中國製造業活動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相較之下,基礎建設與高端製造業等投資項目獲得政府支持,因此投資力道強勁且持續加速成長;民間需求仍舊不振的同時,公共需求轉強,兩者拉鋸決定了近幾個月的經濟成長態勢。不過,若要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甦,中國政府必須支持私部門、尤其是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故此,中國經濟得持續仰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  聯博觀察,中國接下來經濟發展目標主要有兩部分。第一,在經濟發展方面追求高品質成長、科技自給自足發展、進一步開放,確保產業鏈與中國進入全球市場;第二,強調共同富裕,追求家庭收入成長與經濟成長保持一致、薪資成長與生產力成長保持一致、提高城鄉人口的社會福利覆蓋率。  然而,在中共二十大會議之後,預計短期內當前政策不會出現任何顯著逆轉,包括新冠清零政策、房地產放鬆或經濟刺激(註:中國政府11月11日已宣布調整防控措施,包括人員入境隔離調整為5+3、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  二十大對GDP成長目標未明確說明,只提及2035年的目標是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即2萬至2.4萬美元水準,目前中國人均GDP約12,500美元,預估未來GDP成長約在3.7%~4.5%之間。  而要關注中國境內經濟政策變化,中國A股市場會較境外中國股市來得重要,主要原因是前者由內需導向的公司組成,受中國國內投資者資金流的推動,並且對短期內的任何經濟政策變化反應更靈敏。  以滬深300指數來說,網路類股占其比重有限,但網路類股占MSCI中國指數的比重達36%;資訊科技和工業股占滬深300指數的比重為30%,而在MSCI中國指數僅占11%。因此今年以來,中國滬深300指數便領漲MSCI中國指數。  聯博預期,從中國開始監管大型網路公司,並強調共同富裕的態度來看,未來十年的投資機會將與前十年不同。不再是尋找消費和醫療保健領域的超速成長公司,而是從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具獨特想法者,特別是符合政府政策重點的公司,例如能源、半導體,以及與減碳議題相關的標的。  在中國股市歷經過去一年大幅修正後,許多類股目前評價漸具吸引力,儘管投資人仍須謹慎以對,但許多類股已存在部分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投資人不妨伺機布局。

  • MSCI台股權重 兩升一降

     MSCI在連續六季後,調整台股權重罕見「二升一降」,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新增藥華藥、臺企銀兩檔,刪除祥碩一檔,權重調整預計在11月30日盤後生效。  同時,外資在通膨降溫、美股大漲之下,11日大舉回補台股488.47億元,帶動台股加權指數大漲503.8點,攻克萬四關卡。  外資11日買超前十大,分別為元大台灣50反、聯電、新光金、台積電、華新、開發金、國泰金、國泰台灣加權反1、群創及元大金,以電子及金融股居多。  至於MSCI本次新增成分股藥華藥、臺企銀,11日分別收漲5.39%、1.61%,被刪除的祥碩,收漲7.99%,而被調降權值最多的台積電,更開高走高,股價大漲8.34%,收在441.5元,市值重返11兆元大關,主要是股價已超跌,外資先前賣過頭,以致於反而回補相關個股。  法人分析,台股在此次「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3.37%下調至13.35%,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5.49%上調至15.51%,調升0.02個百分點,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45%上調至1.46%,調升0.01個百分點,呈現「二升一降」。  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方面,本次新增藥華藥及臺企銀,祥碩遭刪除,指數成分股將增加至88檔,並有16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本次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藥華藥,權重為0.37%。  權重調降最多的成分股為台積電,權重為40.44%,調降0.26個百分點,MSCI台灣指數權重前十大的成分股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聯電、中華電、富邦金、中信金、台塑、南亞,前十大占權重逾6成。

  • 《台北股市》MSCI指數台股權重兩升一降 11月30日收盤生效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在本次11月MSCI調整權重中,呈現兩升一降;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3.37%下調至13.35%,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5.49%上調至15.51%,調升0.02個百分點,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45%上調至1.46%,調升0.01個百分點。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來看,台股在這兩次MSCI調整連續被下調權重,最新權重將在11月30日收盤生效。 至於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本次成分股新增2檔,刪除1檔,指數成分股將增加至88檔,並有16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本次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藥華藥(6446),其權重為0.37%。權重調降最多的成分股為台積電(2330),權重為40.44%,調降0.26個百分點。  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觀察,此次權重調升最多之國家印度及土耳其,權重各增加了0.2及0.09個百分點;而本次權重調降最多之國家為中國與韓國,權重皆被下調了0.08個百分點,其餘國家權重變化不大。

  • MSCI笑納藥華藥、北極星、智擎、保瑞 生技雙軋行情啟動 這4檔擁藥證題材還有戲

    MSCI最新半年度調整名單出爐,12檔新增名單中,生技占比約1/3,除藥華藥、北極星藥業-KY等2家人氣股,挾帶解盲行情的智擎、10月營收創高的保瑞也入選,法人分析,11月為選舉月,政策偏多的生技股補漲可期,另看好台康生、中裕、漢達、共信等4家在藥證題材加持下,有助股價續攻。 由於MSCI分別在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進行權重及成分股調整,其中5月及11月為半年度調整,2月及8月為季度調整,此次調整將在11月30日盤後生效。 對生技股挺身而出,法人指出,九合一選舉倒數計時,11月選舉行情來襲,政策偏多的生技股可望受惠,加上12月台灣醫療科技展題材加持,在前波漲勢落後下,短線補漲可期。 因生技股之前在反彈行情中相對落寞,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建議,投資人目前選股及操作應以股價回檔但短均線上彎對股價形成支撐之個股,或帶量上攻、甫突破季線者為佳。 此外,生技產業下半年起百花齊放,包括台康生、中裕、漢達、共信等可望有「藥證題材」加持,其中台康生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年底至明年首季有望取證;漢達治療多發性硬化症新藥HND-020,也預計年底前取得FDA最終上市許可。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表示,除新藥藥證及臨床數據公布,預計第4季生技業的重頭戲,將是產業併購潮再次出現,預期下半年被併購價值浮現,相關個股股價將有望展開一波攻勢。 另據歷史經驗,國際資金每年到11~12月聖誕長假前夕,對台股進出動作都會放緩,凱基投顧據此研判,今年在Fed暴力升息進入尾聲,美元指數與美債殖利率短期不易強升下,可望降低國際資金在年底大賣台股的機率,也創造出內資進場搶反彈的機會。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熱門族群》MSCI點名 華建燦笑、櫻花建淺笑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MSCI(明晟)在台灣時間今(11)日清晨公布最新半年度調整,全球小型成分股則新增10檔,其中華建(2530)及櫻花建(2539)獲增列為全球小型成分股,今日華建大漲近7%、櫻花建也守在平盤上方。 華建今年有兩筆個案可以入帳,其中上半年合建案大華榮芯案已交屋入帳,另外,自建案總銷15.69億元的台大華,9月開始交屋,法人預估,今年營收貢獻可望超過20億元,全年度年營收有機會刷新2017年以來的新高。 展望2023年,華建將有桃園三筆個案完工入帳,法人樂觀預期,明年度營收可望突破7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 櫻花建最新財報,前3季營收62.63億元,稅後純益15.32億元,每股純益達2.09元。 MSCI分別在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進行權重及成分股調整,其中5月及11月為半年度調整,2月及8月為季度調整。此次調整將會在11月30日盤後生效。

  • 《生醫股》MSCI本次最愛 藥華藥飆漲逾6%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MSCI今(11)日公在最新一季度調整,若以成分股來看,此次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藥華藥(6446)權重為0.37%。藥華藥今日股價開高走高,飆漲超過6.6%,盤中股價最高達522元。 藥華藥自行研發生產的新藥Besremi(Ropeg,即P1101)在美國上市第一年即榮獲「生物技術突破獎」中「年度最佳治療藥物大獎」,是唯一一家獲獎的台灣生技新藥公司。 生物技術突破獎由BioTech Breakthrough機構每年評選出年度具創新且和產業最佳解決方案的生技公司和產品,今年有來自全球12個國家、超過1,350家公司參與遴選,獎項涵蓋生物製藥、基因體學、治療、診斷、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生物資訊等類別,由業內在技術、商業、學術及行銷領域的專家評審團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評選標準包含創新性、效用、易用性和可管理性、功能性、及對社會的價值及影響力。 藥華藥10月營收為2.75億元,月增7.70%、年增548.29%,前10月營收超過23億元。藥華藥指出,10月營收主要是罕見血癌新藥Ropeg(P1101),美國區維持雙位數成長、亞太地區營收略降,至於歐洲10月並未出貨。 藥華藥新藥Ropeg將在12月10~13日的美國血液學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有多篇用於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治療,及擴展到其他適應症可能性的研究論文,目前已有線上摘要。

  • MSCI全球新興指數調整 印度調高最多

    本次MSCI季度調整,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權重被調升最多之國家印度及土耳其;中韓被下調0.08百分點,幅度較高,台灣則被下調0.02個百分點,其餘國家變動不大。 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觀察,此次權重調升最多之國家是印度,權重被增加了0.2個百分點,其次是土耳其,其權重增加0.09個百分點;而本次權重調降最多之國家為中國與韓國,權重皆被下調了 0.08個百分點,至於台股權重則被調降0.02個百分點,由13.37%下調至13.35%。 台股在本次MSCI調整權重中,除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被調降0.02個百分點之外,「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5.49%上調至15.51%,調升0.02個百分點,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45%上調至1.46%,調升0.01個百分點。

  • MSCI指數調整 台股權重兩升一降

    台股在本次MSCI調整權重中,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3.37%下調至13.35%,調降0.02個百分點。 「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5.49%上調至15.51%,調升0.02個百分點,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45%上調至1.46%,調升0.01個百分點。 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來看,台股在這兩次MSCI調整連續被下調權重,最新權重將在11月30日收盤生效。 至於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本次成分股新增2檔,刪除1檔,指數成分股將增加至88檔,並有16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本次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藥華藥,其權重為0.37%。 權重調降最多的成分股為台積電,權重為40.44%,調降0.26個百分點。 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觀察,此次權重調升最多國家是印度及土耳其,權重各增加了0.2及0.09個百分點;而本次權重調降最多的國家為中國大陸與韓國,權重皆被下調了 0.08個百分點,其餘國家權重變化不大。

  • 《國際金融》高盛:陸若開大門 股市飆2成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投資銀行高盛證券表示,倘若中國大陸全面性重新開放,陸股有機會強彈20%。同時,在10月中旬中共20大會議後,從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大陸有機會將鬆綁嚴苛的抗疫規定。  除了高盛外,也有不少聲音認為,中國大陸取消對新冠病毒零容忍政策的話,或可成為推動陸股大漲最顯而易見、眾望所歸以及最強大的動力之一。因此,預估2023年第2季可看見規定將慢慢放寬。  月線連4黑之後,陸股上周周線出現一根長紅棒,主要是市場盛傳中國大陸將重新開放。高盛指出,飛機航班增加以及吸入式疫苗研發都是利多消息。不過,中國大陸官方卻潑出一盆冷水,重申還是採取零容忍政策。 高盛預測,若真正重新開放日期的前1個月,陸股可望提前反應,漲勢應可維持最長3個月左右。至於族群表現,大陸國內景氣循環類股以及消費型的應該都是主要受惠者。  7月迄今,高盛一籃子有關重新開放的股票,包含零售、航空、飯店以及餐飲等漲勢凌厲,比MSCI中國大陸指數要多漲20%。高盛認為,若重新開放動力夠的話,股市無論漲幅或基本面復甦都可望有很大表現空間。

  • 《金融》MSCI宣布推出數字資產指數 助投資者評估風險和回報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MSCI Inc.(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MSCI)今天宣布推出數字資產指數,幫助投資者評估風險來源和回報機會。這些數字資產指數是MSCI同類中的首個指數,旨在按市值追蹤最大數字資產的表現,利用前工作量證明區塊鏈共識機制的數字資產,與支持智能合約的技術平台相關的數字資產。 新指數將利用與機構級數字資產投資產品和交易服務的領先提供商Menai Financial Group (Menai) 等專家合作的見解。這些指數將包含由Compass Financial Technologies (“Compass”) 設計和發布的單一數字資產指數的組合,Compass Financial Technologies (Compass)是一家領先的數字資產服務提供商,專門設計、計算和發布市場基準、金融指數、和量化投資策略。 Menai在數字資產方面的專業知識繼續為MSCI開發其數字資產解決方案提供信息,該解決方案可幫助投資者在數字資產的投資領域中導航,評估風險和挑戰,並評估隨著快速發展的行業推動技術變革而出現的機遇和發展。Compass總部位於瑞士,專注於市場基準和量化投資策略的設計、計算和管理,創建了單一數字資產指數,這些指數是MSCI新混合指數的基礎。 MSCI主題指數主管Stephane Mattatia表示:隨著投資者對工具和解決方案的需求,數字資產生態系統正在迅速發展,以幫助駕馭這一新資產類別。全球投資者正在尋求對這些市場更高的透明度和洞察力,以及如何以符合其專業性、規模、風險管理和安全性的高標準的方式最好地參與其中。這些指數的推出體現了MSCI致力於為不同資產類別提供清晰的信息,並創建能夠捕捉長期、顛覆性投資趨勢的解決方案。MSCI在提供信息方面採取系統化和以流程為導向的方法,以幫助投資者獲得透明度並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 半年度 MSCI調整 台股恐再降

     MSCI預定11月11日(台北時間)公布半年度調整,台股權重恐再遭下調,藥華藥(6446)、北極星-KY(6550)、臺企銀(2834)、合一(4743)、嘉澤(3533)、創意(3443),被點名可望成為新成份股,至於祥碩(5269)、穩懋(3105)、譜瑞-KY(4966)、宏碁(2353)、億豐(8464)則可能被剔除。  考量第三季個股市值變化與排名升降等因素,台新投顧及兆豐投顧研判,藥華藥、北極星-KY、臺企銀、合一、嘉澤、創意,可能是本次MSCI新增成份股;而祥碩、譜瑞-KY、穩懋、宏碁、億豐則可能被剔除成份股。  2日相關個股股價未明顯受此一消息影響,可能被剔除的祥碩股價大漲4.99%,譜瑞-KY在盤中更直接拉上漲停板價654元作收。  而可能被納入成份股的合一、嘉澤,2日股價分別小漲1.04%及2.05%,法人認為,由於合一股價突破短期下降線,嘉澤則反彈站回各均線之上,走勢雙雙轉強,預期仍有反彈空間。  獲得法人研究機構點名有望入列MSCI成份股名單中,考量個股市值上升較多、並參考外資持股比率後,就有合一、藥華藥、北極星藥業-KY來自生技族群,這在過去相當罕見,也透露出兩層涵義。  法人指出,藥華藥2022年前九個月營收20.4億元,年增638%,主因美國新藥銷售成長,預估2031年Besremi美國PV銷售額13.8億美元,相較於競爭藥物Jakafi的20億~30億美元,想像空間大,且營運槓桿效益更顯著。  MSCI權重及成份股調整一年四次,分別在每年2月、5月、8月及11月。其中,5月及11月為半年度調整,2月、8月為季度調整,這次調整將於11月30日盤後生效。  兆豐投顧指出,自2019年第二季以來,台股在新興亞洲指數權重已連續14次遭到調降。自2019年統計以來,共有15次MSCI權重調整,其中有12次調整與外資買賣超方向一致,正相關比率高達8成,因本次台股權重恐再遭下調,預期權重調整宣布後,外資操作將偏向賣超。

  • 台股利空不只Fed飆高鷹 下周五1大事要盯緊...藥華藥、北極星-KY、臺企銀、創意等6檔成避風港

    雖Fed如預期升息3碼,主席鮑爾卻意外展現超鷹派立場,稱未見通膨降溫跡象,除市場憂慮Fed激進升息導致美股血洗,MSCI下周五(11日)將公布半年度調整,台股權重恐續降,也讓11月行情再度蒙塵。 考量第3季個股市值變化與排名升降等因素,台新投顧及兆豐投顧研判,藥華藥、北極星-KY、臺企銀、合一、嘉澤、創意等6家,看納MSCI新成分股,而祥碩、穩懋、譜瑞-KY、宏碁、億豐等5檔個股,則可能遭剔除,最新調整預計11/30盤後生效。 MSCI權重及成分股調整1年4次,分別在2月、5月、8月及11月。其中,5月及11月為半年度調整,2月、8月為季度調整。此次獲法人點名擠進MSCI成分股的6檔名單,罕見約一半均為生技股,包括合一、藥華藥、北極星藥業-KY。 兆豐投顧提醒,自2019年第2季以來,台股在新興亞洲指數權重已連14降,且調整與外資買賣超方向一致,正相關比率高達8成,因本次台股權重恐再遭下調,預期權重調整宣布後,外資將偏向賣方操作。

  • 《今日焦點新聞》兩大部會救市 穩住台股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楊金龍揮4拳穩匯。(工商時報) 2.今年來新台幣重貶的凶手,外資賣股+股利匯出1.86兆。(工商時報) 3.台灣IC產值明年突破5兆。(工商時報) 4.金管會打空頭收3大成效。(工商時報) 5.半年度MSCI調整,台股恐再降。(工商時報) 6.砸20億參與大阪世博,台灣卻被消失。(中國時報) 7.兩大部會救市穩住台股。(經濟日報) 8.外資買台股近兩年賺9兆。(經濟日報) 9.全球半導體擴產消風危機!台積電南科、美國廠成救世主。(電子時報) 10.中美爭霸正酣,伺服器加速分散產能。(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易綱:穩健貨幣政策效果顯現。(新浪財經網) 2.陸股三大指數2日放量大漲,兩市成交再破兆人幣。(新浪財經網) 3.政策舉措接連落地,四季度穩外資迎多重利好。(經濟參考報) 4.目標到2026年,國家虛擬現實產業規模逾3500億元人幣。(經濟參考報) 5.易綱:中國經濟增長續保持合理區間。(香港信報)  國際頭條:  1.聯準會再升3碼,暗示未來升息幅度縮小。(路透社)  2.白宮宣布撥款135億美元補助家庭能源費用。(路透社)  3.聯準會主席鮑爾:最終利率水準可能高於先前預期,軟著陸機率縮小。(路透社) 4.聯準會暗示升息幅度將縮小,但最終利率會更高。(華爾街日報)  5.削減成本抵消營收下滑,羅賓漢虧損收窄。(華爾街日報)  6.CVS和Walgreens將支付逾100億美元,就鴉片類藥物訴訟取得和解。(華爾街日報)(編輯:廖小蕎)

  • 《金融》MSCI全新氣候行動指數 淨零排放轉型推一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MSCI今天宣布推出MSCI氣候行動指數。這些指數為尋求投資以下公司的投資者而設,包括在實現減排目標方面取得進展,並支持淨零排放經濟轉型的公司。 這一全新氣候指數系列由採取可衡量措施解決排放問題的公司組成,根據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所涵蓋的11個行業,從整個經濟體中選出這些公司。MSCI氣候行動指數系列包括MSCI ACWI氣候行動指數、MSCI全球氣候行動指數、MSCI新興市場氣候行動指數、MSCI美國氣候行動指數和MSCI歐洲氣候行動指數。 這一全新指數系列為以下股票投資者而設:需要覆蓋所有經濟領域的指數,並希望根據當前和前瞻性氣候指標自下而上選擇指數成分。該指數系列旨在包括當前採取措施解決排放問題的公司;指數特點是行業均衡配置、市場覆蓋面廣。 這一指數系列還希望幫助投資者遵循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的建議,作出符合實體經濟減碳的減低投資決策。 推出MSCI氣候行動指數拓展了MSCI廣泛ESG和氣候指數的範圍,使投資者能夠將氣候因素納入全球和區域股票市場投資組合。除了有助實體經濟轉型的氣候行動指數外,投資者還可選擇旨在減少投資組合排放的MSCI低碳目標指數以及旨在與1.5℃溫控目標一致的MSCI巴黎協定氣候指數(適用於實施淨零排放策略的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可將這些指數作為參考基準、用於創建包括ETF、衍生工具、結構化產品和共同基金在內的產品,以及作為主動式管理策略的績效衡量基準。 MSCI ESG及氣候指數主管Melissa McDonald表示:「在必須正面應對氣候危機時,投資組合脫碳是關鍵的第一步。MSCI氣候行動指數通過幫助投資者獲取在實體經濟中實現淨零排放取得重大進展、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系統性風險的公司的曝險部位,從而幫助投資者實現這目標。此次推出指數顯示了我們一直致力確保投資者獲得所需信息和工具,從而創建符合淨零排放承諾、整合氣候因素並實現投資目標的投資組合。」

  • 《基金》打炒房鬆手 兩類陸股ETF可分批布局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中共二十人大於16日開幕,工作報告更將網路及工業發展列為重點項目。中信中國高股息ETF(00882)經理人葉松炫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毫無懸念展開第三個五年任期,這也代表著原先推行的經濟政策將延續,惟此次並未重申「房住不炒」,意味政策執行已告一段落,中國房產族群有望穩定,投資人可開始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入手以中國金融、地產為題的高息標的ETF。 今早陸股ETF表現溫和向上,包括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台新MSCI中國(00703)、永豐中國科技50大(00887)、中信中國50(00752)、元大MSCIA股(00739)等均守住紅盤。 葉松炫說明,十八大及十九大的政治報告皆將「房住不炒」列為重點項目,但此次只提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及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打房政策相較前兩次人民大會溫和許多,市場也解讀打炒房政策告一段落,地產行業風險有望降溫。 葉松炫表示,中國大陸房市市場,先前受到爛尾樓的影響,波及二、三線城市的房市,加上淨零政策影響當地經濟,為拯救低迷已久的經濟,政府於8月起,陸續釋出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對當地經濟可說是一針強心劑,同時,在人民銀行及中國財政部9月底相繼祭出買房利多政策後,買氣有望回籠。 展望後市,葉松炫說,中國大陸穩經濟政策以及二十人大的報告內容,對中國建商算是鬆一口氣,惟中國仍堅持淨零政策,導致封城的疑慮猶存,但在政策利多加持之下,經濟已往復甦之路邁進,當市場掀起上漲行情時,中國房產、金融及原物料等族群可望強勁反彈,建議投資人分批布局中國高股息ETF,除處相對低點之外,還可賺取誘人的股息。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