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MSCI

的結果
  • 國泰投信低碳轉型精選指數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

    證交所今(16)日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審議通過國泰投信申請「MSCI台灣領袖50低碳轉型精選指數」資格認可。 證交所表示,MSCI台灣領袖50低碳轉型精選指數,由MSCI Limited所編製及維護。該指數旨在表彰台灣上市上櫃普通股中,可代表臺灣股市且具備流動性佳、獲利穩定與致力推動低碳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公司的表現。 該指數自母指數MSCI Taiwan Index之成分股中,以MSCI低碳轉型分數和類別對母指數的成分股重新加權,依權重由高至低選取排序前50名之公司,現有成分股計50檔。

  • 產經解析-2021年末 陸股能否撥雲見日?

     中國股市在2021年表現相對黯淡,原因之一是在於政策面引發的恐慌。自年初以來,從中國政府暗示貨幣政策將轉趨緊縮、中美關係、科技與補教業監管措施、恒大違約風險等事件,讓MSCI中國指數在今年前三季表現遠遠落後於MSCI世界指數。  不過,MSCI中國A股指數在10月份出現反彈,11月份也小幅上漲0.5%,讓投資人不免好奇,中國股市在歷經前三季的陰霾後,新的一年是否即將撥雲見日?  對此,聯博認為,中國目前仍有新一波變種病毒疫情引發投資隱憂,但由於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貨幣政策報告顯示,未來貨幣政策可望轉趨寬鬆,激勵投資氣氛,連帶使得中國股市在11月份表現持穩。  從11月份的A股類股表現來看,電池相關企業的營運有支撐,帶動工業類股成長。在「元宇宙」概念股掀起投資熱潮之下,推升資訊科技類股表現。醫療保健類股則受惠於疫苗概念股而上漲。相較之下,石油與煤炭價格跌勢拖累能源與公用事業類股,非核心消費品等景氣循環類股表現則相對疲弱。  再從中國整體基本面來看,經濟數據仍然呈現好壞互見,但由於原物料價格下跌與限電問題出現緩解跡象,讓原已面臨需求疲軟與供應鏈問題的製造商能有喘息的空間。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0月份的49.2小幅回升至11月份的50.1,是近3個月來首度成長。  展望未來,聯博對中國經濟與股市前景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因為預期中國政府持續努力達到政策平衡,一方面促進短期經濟成長,另一方面持續大刀闊斧推動結構性改革。另外,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於12月中旬登場,主要議題包含穩定經濟與市場、控制疫情、改善對外關係以維持出口等,值得投資人密切留意後續動向。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製造業活動與零售營收回溫,但2022年,在房地產可能持續不振、「清零」政策的限制、長期氣候變遷與社會繁榮政策的初期副作用等潛在利空因素影響之下,預期中國經濟成長力道仍將受到壓抑。聯博預期,中國政府將進一步鬆綁財政與貨幣政策,同時加強監管房地產產業,避免衝擊其他領域。  考量目前的疫情變化、全球經濟環境,以及中國政策面的不確定性,未來中國股市前景仍充滿未知數,因此,我們建議投資人不妨策略性地布局中國A股,同時聚焦於受惠刺激政策與結構性改革的投資機會。

  • 摩通:滬深300指數 明年上漲空間逾二成

     摩根大通近日發表報告認為,隨著政策可見度提高、冬季過後流動性逐漸放鬆,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會有所改善,預計滬深300指數2022年有超過20%的上漲空間。  滬深300指數是從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檔市值大、流通性好的A股,以自由流通股本市值加權的方式,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所屬中證指數公司編製並公布的成份股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70%左右的市值,綜合反映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  Wendy Liu等摩根大通分析師在近日公布的報告中,將滬深300指數的新基準目標設為5,950點。該指數6日收報4,892.62點,跌0.17%。  高盛近日也認為2022年A股估值會有明顯回升。高盛預計,明年底滬深300指數會到5,500點,潛在回報率約為12%。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亦發表2022年中國股票策略展望,認為2022年是陸股「擺脫頹勢」的一年。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預計,2022年MSCI中國指數將攀升13%,EPS增長9%,同時受惠於互聯網類股的監管擔憂減弱,本益比小幅上揚。下行經濟壓力以及鼓勵研發投資的必要,可能會使得2022年施加給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措施有限,建議超配互聯網、食品飲料和家電,低配銀行和基礎材料。  王宗豪表示,本益比估值有機會小幅攀升,以體現出中國市場圍繞互聯網監管的擔憂消散。預計2022年收入增長9%,與約8%的名義GDP增長率基本一致,而在盈利方面,瑞銀預計增長9%。摩根士丹利則維持MSCI中國指數116點的基準目標位,該指數目前在87點左右。

  • 富邦未來車ETF 搶搭元宇宙商機

     富邦未來車ETF(00895)追蹤的MSCI ACWI IMI Select Future Mobility Cap 30 指數,11月底進行半年度指數調整,新增的成分股包含碳化矽(SiC)材料領導廠商Wolfspeed、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以及全球動力電池技術與市占率領先的LG化學、三星SDI、日本車用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富邦未來車ETF經理人蔡宗勳指出,未來移動產業前景維持偏多看待,建議擇機加碼布局「富邦未來車ETF」。  由於MSCI ACWI IMI精選未來車30指數亦囊括自動駕駛技術領先企業,如NDIVIA、台積電、AMD、聯發科等企業,意外跟上近期「元宇宙」商機,近1個月該指數勁揚約15%,其中兩大成分股NDIVIA與AMD近1個月以來分別上揚17.44%、21.84%。  蔡宗勳分析,NVIDIA在科技創新上不餘遺力,為了滿足軟體汽車發展對於科技進化的需求,NVIDIA 利用數十年的高效能運算、影像和人工智慧經驗,打造NVIDIA DRIVE平台,提供具備大規模開發自駕車所需的一切功能。未來將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和玩樂的方式,創造更安全、更節能的道路。近來,更因為「元宇宙」議題火熱,疊加在電動車/自動駕駛趨勢下,雙題材效應發威,公司前景一片看好,股價更是再創新高。  至於該指數第一大成分股Tesla,其電動車第三季銷量報佳音,估計今年交車成長率可達年增90%以上。相關車用晶片缺貨狀況將在第三季達峰,未來3到5個月汽車銷量將持續回暖,產業偏多看待。

  • 日盛投信:看好越南股市4C題材

     年初迄今隨著疫情議題淡化、企業獲利提升,股市投資氛圍升溫,全球股市總報酬來到15.5%,其中以越南表現最為突出,今年以來至11/29胡志明指數以37%美元總報酬率更勝美國那斯達克指數的22.5%、領先全球。隨越南疫後經濟重啟,2022年越股「四C」長線題材,即經濟(Economic Capital)、人口(Human Capital)、外資(Foreign Capital)、股市(Trading Capital)等4大資本紅利(Capital)發酵,深耕越南股市近15年的日盛投信、與越南在地連續三年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越南最佳基金公司」大獎的VinaCapital聯手合作,推出日盛越南機會基金,在9月30日通過核准,預計2022年1月10日展開募集,保管銀行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日盛投信表示,近年越南政府積極開放並放寬市場交易規定和優化交易機制,市場普遍預期越南即將入圍MSCI新興市場指數觀察名單,資金搶進,越南股市交易愈益開放且日益熱絡。2017年以來,胡志明證交所月均成交值由0.9億成長至10億美元,成長超過10倍;市值從700億成長至2400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240%,股市胃納量愈來愈大,將不斷吸引外資與內資進駐。  尤其,日盛越南機會基金研究團隊預估,2022年越南人均GDP有機會突破3,000美元,加上坐擁年輕的勞動人口,越南勢必經歷「第一次內需消費升級」,股市可望隨堅實的經濟成長上揚。不僅如此,越南企業盈利能力快速增長,股市估值不論是和自己的歷史高點比較或是和周邊國家比較,都處於低位。綜上,越南坐擁「四C」題材,預期未來10年將持續創造成長奇蹟,股市爆發潛力更加不容小覷。

  • S&P500指數成分股年化營收成長率 有3類股表現最佳

    根據統計,截至9月30日,S&P500指數各類股2020年至2023年預估年化營收成長率,有三類股表現最佳,分別是科技、醫療及消費股,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表示,因此,科技、醫療、消費等類股中較易找到具有長期趨勢向上的標的。 李長風表示,2022年股票投資,由於經濟循環逐漸從復甦期進入擴張期,投資機會將與風險並存。投資人需要持續留意供應鏈復甦狀況、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走向、大陸國經濟是否持穩等風險。股市配置則建議以美股為核心配置,精選較具續航力的高品質類股與成長型類股,積極參與股市成長機會。 至於如何精選具多頭趨勢的標的,李長風表示,這類機會多半集中在科技、醫療、消費等類股。以S&P500500指數各類股2020年至2023年預估年化營收成長率來看,科技類股9.8%居第一,而醫療、消費類股也可望超過5%以上的表現。由於這三大類股相對較不倚賴景氣週期,成長續航力較佳。 李長風說,舉例而言,觀察今年S&P500指數各類股財報公布狀況,資訊科技、通訊服務等產業具有較強的營運動能,企業獲利表現優於預期的比重優於能源、原物料等與景氣週期較相關的產業。另一方面,隨著全球人口結構老化、消費者重視生活品質,美國醫療費用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成為醫療保健類股長期利多。 其次,李長風表示,2022年投資股票要尋找新型態的消費題材。從美國各類型產品的電商滲透率來看,媒體、電器產品、辦公用品等領域持續攀升。李長風表示,疫情過後許多新型態的投資趨勢已成形,包含線上支付、電子商務、線上娛樂等已融入消費者生活中,值得投資人留意。 此外,2022年除了找長期多頭趨勢股、新型態消費股外,更要投資在高品質類股,李長風表示,因市場波動延續的環境下,高品質企業具有體質穩健、企業獲利能力較高、資產運用效率較高的優勢,續航力較佳。長線來看,觀察過去五年,自2016年9月30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間,MSCI美國高品質指數年化報酬率達19.1%,高於MSCI美國指數的16.7%,MSCI美國高品質指數年化波動度為14.9%則低於MSCI美國指數的15.5%。 李長風說,由於高品質類股通常毛利率較高,具有較佳的議價能力,代表公司在市況變化下具有競爭優勢,可望發揮防禦作用。

  • MSCI季度調整今盤後生效 力旺轉進標準指數

    明晟(MSCI)指數編纂公司對台股第四季季度調整今(30)日盤後生效,力旺(3529)、譜瑞-KY(4966)、旭隼(409)3檔從全球小型指數轉進標準型指數,清一色為千金股,另群聯(8299)、力成(6239)、華新科(2492)從全球標準指數轉進小型指數;在全球小型指數新增91APP-KY(6741)等10檔,刪除先進光(3362)等43檔。 台股在全球小型指數新增10檔個股,包括91APP*-KY、朋程、AES-KY、晶焱、群聯、力成、士紙、台驊、大同、華新科等。 力旺、譜瑞-KY、旭隼、AES-KY等千金股,近日反應MSCI的利多,連日股價大幅走強,今天再度齊步大漲,譜瑞-KY盤中漲幅逾6%最凌厲,力旺及AES-KY漲幅都在2~3%以上。 另外,台股在MSCI全球小型指數刪除43檔,包括先進光、數字、宏正、中聯資源、中環、康控-KY、達運、帝寶、岱宇、神盾、力旺、伍豐、飛捷、華城、茂林-KY、宏盛、威強電、國揚、力麗、牧德、茂迪。 全球小型指數其他刪除個股包括南六、新鉅科、百和、譜瑞-KY、智擎、柏文、廣明、日勝生、瑞智、錸德、如興、鄉林、訊芯-KY、建準、精元、上緯投控、信錦、台苯、特力、燿華、合勤控、旭隼等股。 證交所表示,第四季MSCI季調整,台股權重調整結果全球被動式指數追蹤資產規模日益成長,雖為追蹤標的帶來流動性,但由於被動式指數追蹤資產大抵採收盤價為交易基準以減少追蹤誤差,一般而言,於指數調整成分股生效前最後交易日之尾盤可能波動較大。 此次MSCI公布第四季相關指數調整,於今天盤後生效。台股於全球標準型指數權重上升0.01百分點,新興市場指數及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權重皆下降,各為0.08百分點及0.15百分點,調整後權重分別為1.69%、14.12%及16.16%。 依證交所之前公布,第四季調整後與第三季調整後權重比較,台股於全球標準型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皆減少0.09百分點,惟亞洲指數權重增加0.01百分點。證交所表示,調整前後的權重差距僅代表成分股變動後,台股在調整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台股資金的流向。

  • 《熱門族群》MSCI助陣 千金IC設計大反攻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MSCI季度成分調整將在盤後生效,高價IC設計譜瑞-KY(4966)、力旺(3529)將新納入成分股,帶動今日高價千金IC設計股今日上演大反攻,股后信驊(5274)漲幅領先,大漲約7%,股王矽力-KY(6415)則上漲約3%,其餘譜瑞-KY(4966)今開高震盪、盤中漲幅約3.5%,祥碩(5269)大漲5.5%。 譜瑞-KY的毛利率穩健,主要是依賴產品組合持續改善,長期趨勢往資料傳輸速度加快,以及高解析度影像畫質發展,譜瑞-KY提供的高整合度、高傳輸介面晶片發展,並由NB往資料中心、車載領域導入,均有利於毛利率成長。 目前即使終端需求似有雜音,但因為產業整體供需缺口還是存在,半導體產能有限也造成長短料現象。譜瑞-KY目前未見客戶庫存水準過高,譜瑞-KY在高速傳輸與Display產品線需求仍強勁。 另外,由於半導體產能吃緊,因此,IC設計廠商需要提供晶圓代工廠更多的誘因,能提供更多產能,比如新技術、新市場與新應用,這也是譜瑞持續拓展高階產品或涉入伺服器、車載的原因。 力旺第四季營運持續暢旺,技術IP需求強勁,且早已卡位元宇宙商機,隨著授權金及權利金持續成長,且12、16奈米、7奈米等先進製程權利金開始貢獻,法人預估,力旺季度營收可望再創歷史新高。 不僅如此,高價IC設計股多有搭上元宇宙題材,也成為近期領漲動能之一,高價IC設計挾高速傳輸議題,未來在元宇宙時代將可大有表現。

  • 《航運股》首進MSCI成分股 台驊投控快樂出航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MSCI最新一季度成分股調整,台驊投控(2636)首次被納入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並將於今天盤後生效,激勵股價今天盤中大漲7%。近期貨櫃航運股價強勢整理,有助於台驊業外投資評價上升,對台驊第四季獲利貢獻提升。  台驊首次納入MSCI成分股,外資比重有望提升。除了籌碼面外,該公司受惠於海、空運運價持續高漲,第四季本業營運可望延續第三季強勢,前三季每股盈餘達22.4元,第四季本業依舊強勁,有望維持在歷史高檔。 董事長顏益財日前對於明年航運景氣依舊樂觀,台驊營運可望水漲船高,海運業務持續開拓更多客源,擴大市場份額;2022年空運業務業績預期穩中有進;鐵路運輸2022年將擴大上海、成都、廣州、合肥等鐵路公司及歐洲代理合作,持續投入資源組建團隊,擴大市佔率,2022年將會「萬里晴空、直上雲霄」。

  • 《盤後解析》MSCI推一把 爆量彈百點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股今日跟隨美股開高,盤初航運雙雄高飛,帶隊貨櫃三雄等航運族群喊衝,另台積電(2330)挺進600關大振電子權值軍團士氣,亦帶動PCB、IC設計等電子族群跟漲,多頭一路過關斬將衝抵17535.23點,突破日線、月線,惟近午美股期指翻黑,亞股紛紛跟跌,加上台積電盤中屢次衝關600元未果後,亦增強大盤反壓,大盤漲點快速縮減,台積電更一度翻黑,尾盤受到MSCI調整指數收盤生效影響,台積電臨收甩尾翻紅。終場集中市場收17427.76點,上漲99.67點,總成交值放大至4391.29億元;櫃買市場收226.29點,上漲2.45點,總成交值1463.84億元。台股月線連2紅,累計11月上漲440點。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說,國際股市反彈帶動,台股重回強勢格局,今日量能放大,預期在量能回溫的情形下,將會脫離測底的格局,中小型個股表現出色,預期台股將在季線、月線間震盪整理,題材股還是有表現的空間。 盤面上,台積電(2330)受外資賣超影響,多頭伺機挑戰600元關卡,尾盤MSCI調整,收在596元,上漲0.51%;股后信驊(5274)盤中最高曾至3435元,改寫新天價,終場收在3365元,上漲6.83%;聯發科(2454)昨日外資轉買超,今日開高走低回測月線,收在1010元,下跌1.94%;ABF載板三雄多頭士氣如虹,南電(8046)、欣興(3037)雙雙改寫歷史新高,收盤漲幅都在7%以上,分別收在626、228元,景碩收在240.5元,漲幅2.78%;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周一漲逾4%,創近2個月來單日最大漲幅,今日散裝航運及貨櫃表現都不錯,長榮(2603)、陽明(2609)收漲3.7~5%不等,新興(2605)、台航(2617)及四維航(5608)收漲4~6%不等。 由籌碼觀察,在現貨市場方面,外資由賣轉買,昨日現貨買超約60億元,在期貨市場方面,外資減碼空單1千多口,整體淨空單口數回到約1.8萬口。若從技術面觀察,台股今日強彈,但上檔短期均線仍有不小賣壓,想要直接V型反轉並不容易,暫時先看季線是否守住。短期台股難脫震盪整理格局,多頭行情有機會延續至明年首季。

  • MSCI調整甩量 台股震盪整理

    隨著美股費半強力反彈激勵,台股30日呈現開高收紅格局,早盤測試月線壓力後,台股便拉回整理,終場台股以小漲作收,成交金額放大至4409億。MSCI權重調整生效爆量,目前在台積電仍在600關卡整理下,台股也將續作區間震盪格局。 外資現貨賣超166億,期貨淨空單加碼至21794口。自營商選擇權淨部位,目前略以賣買權和買賣權作布局。近月選擇權籌碼為中性格局,賣權OI大於買權OI之差距為1萬6000餘口,買權OI增量呈現不足。周選方面,買權賣權OI增量相去不遠,目前選擇權多空依舊互不相讓。 群益期貨指出,外資期現貨同步作空,自營商選擇權中性態勢,月、周選中性不變,整體籌碼面中性偏空。技術面台股這兩天呈現上下影線多空拉鋸,目前在季線支撐以及月線壓力皆不破下,短線台股將做震盪整理格局。

  • 許家豪專欄-市場回歸正軌 關注成長和通膨

     11月以來受惠第三季財報效應延續,以及美國銷售動能增溫等加持下,全球市場持續回穩,美歐等成熟市場表現領先新興市場,其中尤以具成長、獲利等題材的資訊科技、半導體等族群,漲勢相對凌厲。  科技股之所以保有相對強勁的動能,最主要的支撐關鍵,就在於年底旺季疊加財報效應。如果參考MSCI世界指數11大類股表現,11月以來迄今,受通膨增溫推動的原物料,與有基本面加持的科技股,因各擁利基,表現相當。  這也意謂著當全球經濟正逐步回歸正常之際,市場投資氛圍也隨著明年產業展望愈趨明朗的情況下,而回歸基本面。  若再進一步仔細檢視近期全球市場的各個面向,可以發現兩大現象:一方面經濟成長數據在先前重啟經濟之後升至極高的水準後,面臨到可能放緩的現實面,但同時間通膨率仍高於預期並持續上升。  值得留意的是,全球市場所面臨到經濟與通膨的兩大現象,其實都源自一個共同因素:瓶頸問題。所謂的瓶頸問題,像是中間產品短缺、如半導體缺料等因素,正導致工廠產能利用率下降,且受限於運輸、塞港等狀況,也讓許多商品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上架。  就通膨現象部分,按照安聯環球投資研究指出,通膨或將比許多市場觀察者所預期的持續更久。歷史經驗也顯示,在通膨溫和時期(通膨率2%~4%),股票是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股市可繼續仰賴強勁的企業獲利,雖然有時估值拉高,但也因實質利率非常低,估值仍相對合理。  展望後市,全球經濟2021年已於第二季登上高峰,之後隨著財政刺激與企業重啟基期墊高等因素,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雖將放緩、但整體而言仍高於長期平均。  迄今為止,第三季企業獲利再度交出令人信服的成績。美國企業盈利優於預期的情況再次超越一般表現,雖然沒有以往旺季的強勁,但也正因為需求強勁,許多公司能夠提高產品價格並從中受惠。另一方面,部分中下游則可能受制於中間產品短缺,產能利用率面臨下降的壓力。  面對全球市場有望逐步回歸正常軌道,在應對策略上,首重成長趨勢。2022年全球經濟仍將維持增長,只是動能較2021年緩和,因此與景氣復甦等風險性資產仍有望受惠;其中就中長期來看,隨著市場逐步回復正常軌道,成長趨勢概念仍是配置中的必備,除科技等利基題材值得布局外,有助於掌握趨勢輪動的主題式投資,亦是掌握長期趨勢、又可因應市場輪動的較佳策略。  其次,收益在投資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是相對重要。當前的低利環境不免讓投資人感到壓抑。面對接近歷史低點的利率以及持續籠罩的通膨疑慮,此時應如何保護並增進財富?短期內雖可能見到利率和殖利率攀升現象,但大趨勢卻將使低利環境持續延長,投資人勢將重新思考投資組合,以更有效因應此前景。  至於在貨幣政策走向上,也將成為接下來關注的焦點。目前來看,明年市場最大的變數之一就是通膨,而未來通膨如何發展?對升息而言將是構成最大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經濟復甦及通膨攀升,預期成熟國家央行開始傾向緊縮,其中挪威央行已率先升息一碼,聯準會及英國央行亦較預期更為鷹派。  不過,目前市場訂價與聯準會的前瞻指引並不一致,未來發展值得留意。其他需要幾個觀察點,則包括:油價、供應鏈瓶頸、勞動市場復甦程度及房租漲幅。

  • 利空出盡 醫療類股回神

    美國國會與政府達成藥價調整協議,激勵醫療類股近日反彈大漲,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強勢突破季線反壓,回到歷史高檔區間。投信法人表示,協議內容讓市場大鬆一口氣,加上,疫苗股修正已達滿足點、醫學年會陸續回復正常,資金可望重回醫療類股。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藥價法案」最大衝擊點在2015年下半年,由於美國隔年度將舉行總統大選,因此成為政治祭品。不過,隨著兩黨不斷協商,衝突逐步降溫,從全面性的藥價調整,縮減為針對聯邦醫療保險的部分藥物。 常李奕翰表示,市場對於藥價法案的反應鈍化,以胰島素來說,協議價格設定為每月35美元上限,但主要大廠諾和諾德股價不跌反漲,似有利空出盡的味道。同時加上疫苗類股本波修正已來到波段滿足點,各大醫學年會也因為疫情和緩而正常召開,重新凝聚投資人信心。 觀察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已自波段低點反彈6.7%;其中,MSCI生物科技指數彈幅6.6%,與創新醫療相關的MSCI生命科學、MSCI醫療保健設備指數,反彈更超過7%。 全球新藥研發持續成長,而且採創新技術的生物藥比重不斷增加,近2年已超越傳統小分子藥,最主要原因是細胞再生、基因治療技術成熟化發展。 常李奕翰表示,這些都是精準醫療領域的範圍,吸引國際藥廠爭相卡位,正帶來大量的成長動能,醫療類股也將重回資金懷抱。

  • MSCI半年度調整出爐 外資布局台股拐點到?

     MSCI明晟半年度調整出爐,台股雖持續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被調降權重,然在MSCI全球指數權重意外獲調升,令市場頗感意外,是否會一舉扭轉外資偏空台股、低配持股的態度,引起市場關注。  由國際資金態度來看,外資今年以來仍賣超台股5,101.4億元,近期對台股態度也忽多忽空,並無一定的方向。  法人剖析,美科技股賽靈思、AMD、輝達11日大漲,引領費半指數收紅近2%,原本半導體權值股12日有望順勢帶領大盤,一舉攻破8、9月高檔套牢壓力17,600點附近。但是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投控欲振乏力,未跟上美股腳步,顯示強勁的美元指數,使台幣短期不容易再升值,對於台股資金動能形成壓力,也影響外資對於台股的操作多空方向。  法人並指出,外資在MSCI公布半年度調整結果後轉賣為買,雖然買超金額79億元並不算特別多,但也意味資金不受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遭連11降消息侵擾。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指出,此次MSCI的季度調整,除調升部分未被預測到外,調降部分的幅度也比預期小,因此,整體而言,此次MSCI調整權重,對外資資金面影響程度應不大。  他認為,在月底權重生效前時,資金市場會出現因個股調整的波動現象,惟權重只是參考,目前外資持股配置,多數期間仍低於權重要求,是否會有機會調升持股水位,可密切觀察。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認為,在年底之前,台股仍有機會迎來錢潮,理由是美股費半指數已創新高,台股核心為科技股,與費半指數連動度高,台股表現相對落後,如費半指數持續走強,台股應有補漲機會。  此外,年底是歐美銷售旺季,消費性電子備貨需求逐漸出籠,各大貨品接單暢旺,在業績基本面支撐下,也有利台股表現。

  • 納入MSCI成分股 91APP:大勢所趨

     MSCI 12日公布季度調整結果,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新增 91APP-KY,帶動91APP股價表現強勢漲停,收272.5元。91APP董事長何英圻表示,D2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對消費者)、OMO(虛實融合)兩大新趨勢正在形成,且沒有回頭路,從雙11檔期就可以觀察到,多家實體零售品牌表現亮眼,不僅D2C電商單日業績破千萬,更有品牌較平日業績飆升30倍,且未來會有更多實體零售品牌對這樣的發展「義無反顧」。  何英圻表示,91APP這次被納入MSCI指數,代表國外也看到這一股新電商趨勢正在形成。2020年台灣疫情比較不嚴重,但經過第二季疫情洗禮,品牌開始知道往OMO發展不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至於產業別,不管是服裝、美妝、3C等,各類型的痞牌都積極往這兩大趨勢走。  何英圻認為,儘管國內疫情趨緩,仍不會改變品牌邁向OMO的趨勢,因為把電商營收占比拉到到一定的程度,將對經營效率與獲利都更好。  91APP數據指出,在雙11正式來臨前,旗下多家實體零售品牌客戶就已繳出亮眼表現,不僅D2C電商單日業績破千萬,更有品牌較平日業績飆升30倍。 而《91APP零售研究》觀察也發現,由於OMO應用逐漸成熟,APP更是D2C品牌經營與熟客溝通的最佳利器,亦是高轉換的會員流量池,雙11期間許多品牌善用APP導購,促進銷售,在雙11首周,光是整體品牌APP推播的觸及總次數,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就超過七成,顯示品牌更加仰賴APP導流導購,帶動業績,另一方面,APP推播可精準鎖定會員分群溝通,對品牌來說,更大幅省去部分的行銷成本。  91APP表示,D2C電商是未來趨勢,許多品牌積極搶灘布局,91APP主要是幫助協助零售業者打破虛實界線,讓電商為實體零售所用,讓消費在虛擬與實體間可享受一致的購物體驗。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