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從成衣到電子業的廠商都仍有過剩庫存,海運需求持續低迷,愈來愈多船隻在港口等待,產業也呈現旺季不旺的罕見情況。資料顯示,7月亞歐之間已有13個海運航班遭取消或延遲。 因應年底的假期需求,海運業原本應該在此時迎來傳統旺季高峰,如今這份期待正在消退,分析師預料此趨勢將延續到接下來幾個月。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上周取消一艘MSC Deila貨櫃船由亞洲前往歐洲北部的行程,歸因於該航線「需求減緩」。 該艘龐大的貨輪可運載1.4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MSC指出:「我們正在安排提供替代服務的應變方案。」該公司7月底也曾取消一班航行。 貨運代理商Flexport海運及空運部門總裁曼德斯(Sanne Manders)表示:「貨櫃商正在進行『產能調控』,意即讓船隻擱置。如果你到新加坡,會在港口看到很多船在港口外停泊...很多貨輪停在那裡等待,等待比較好的運載報酬率。」 航班取消的情況愈來愈頻繁,導致大型海運公司獲利受衝擊。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上月表示,第二季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年減73%至26億美元。德國赫伯羅德(Hapag-Lloyd)上半年EBITDA由由2022年同期的109億美元的驟降至38億美元。 馬士基(Maersk)第二季EBITDA達29.1億美元,遠遜於2022年同期創紀錄的103億美元。 曼德斯說,「展望未來數月,海運的運載量還會再增加,這勢必會讓航運費率承壓。」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首席海運分析師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指出,從遠東到北歐的海運費率過去一年都面臨壓力,上海航運交易所3到5月的貨櫃即期費率年減逾90%。 航運顧問公司Drewry資料,7月亞洲到歐洲航線有13個是空航(blank sailings),預料8、9月的數字也大約如此。
代表貨櫃海運市況的SCFI,本周續跌1.67%至1013.78點,下周恐再面臨千點保衛戰。法人分析,龍頭MSC取消部分歐洲航線,讓短線海運市況出現雜音,但以長榮為例,包含處分長榮航等業外收益在內,今年EPS至少13元起跳,發放逾5元現金不難,加上帳上現金及未分配盈餘各有3000億元,預估未來3年都有高配息實力。 本周SCFI(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連2黑,續跌17.22點,跌幅也由上周的1.2%,擴大至1.67%。主力航線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802美元,周跌50美元、跌幅5.87%;地中海線每TEU為1455美元,周跌45美元、跌幅3%;美西線每FEU(40呎櫃)2006美元,周漲3美元、漲幅0.15%;美東線每FEU達3052美元,周跌58美元、跌幅1.86%。 由於貨櫃海運巨擘地中海航運(MSC)上周以需求疲弱為由,取消部分亞洲前往歐洲的既定航程,讓新加坡等亞洲港口出現「空船霸港」的罕見景象,外界旺季不旺的憂慮再起。 有分析師認為,年底採購旺季恐怕不若預期暢旺,去庫存將延續至第4季,較原估的第3季季中延後,也拖累自亞洲的採購量縮水,航商為避免虧損,併艙減艙動作持續進行。 不過,長榮集團因應海空分家的長期策略,長榮8月中旬以來連續處分長榮航持股,累計賣出37.5萬張,處分價位落在34~35元區間,合計處分利益62.55億元,貢獻EPS約3元,手中尚剩餘7.43%持股,張數高達40.1萬張。 法人據此推估,即使長榮手中的長榮航持股不再處分,以今年海運本業EPS10元保守預估,加計業外3元可達13元,配息5元不難,以目前股價推算,殖利率逾4.7%,仍高於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若第4季持續釋股,業外處分利益還可續增。 此外,貨櫃航運股下半年營運優於上半年,長榮不僅第2季維持獲利,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超過3000億,未分配盈餘也將近3000億元,預估未來3年,都有高配息實力。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經濟脈動: 上周國際最新總經主要關注在FOMC會議記錄,顯示多數與會官員仍認為通膨有顯著升溫風險,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未排除未來還要升息的可能性,未來利率指引的部分,指出將繼續評估新數據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上周主計處公布第二季GDP由前季的年減3.31%回升至年增1.36%,結束2021年第一季以來的下行趨勢。同時主計處也預測2023年GDP預估,第三季年增2.54%、第四季年增5.59%,全年則為年增1.61%,雖然低於2022年的2.35%,呈現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情況。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價會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反應GDP於第一季落底後翻揚,台股也早在去年第四季即觸底反彈。目前美國仍持續處於升息循環搭配縮減資產負債表,以及提高舉債上限後的大量發債環境之中,使得持有美國公債的既有買盤持續縮減、提供美國公債的新增供給量卻驟增,因而持續提供推升美元指數、美債利率上揚的動能來源,同時也壓抑過往資金慣性流往股市的動能。 這樣的連鎖效應,在資金動能不再充沛下,台股由齊漲行情轉向類股題材表現。今年以來表現極佳的AI類股,在市場樂觀的後市展望,帶動資金持續進駐,時序進入八月的最後一週,MSCI指數季度調整在即,繼上季MSCI台灣指數新增緯創、創意兩檔成分股,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新增緯創、日月光兩檔成分股之後,本季MSCI台灣指數再次新增技嘉一檔成分股。 如此一來將牽動國內外龐大被動式資金配置的大挪移,也點出MSCI今年持續建議被動式資金的三大加碼關鍵:「半導體」、「高股息」、「AI大趨勢」。反觀,美國升息引發中小型區域銀行破產危機,以及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違約事件,均影響金融類股投資人現階段的投資信心。 投資策略: 以上述的資金板塊流向看來,外資不易大幅淨流入,國際被動式資金持續流往「半導體」、「高股息」、「AI大趨勢」,搭配內資持續加碼「高股息」的大趨勢不變下。短期應可多加留意「半導體」、「高股息」以及「AI大趨勢」類股。 今年的投資操作重點,建議可精選後市易受資金青睞的標的,如:「半導體」主題、「高股息」主題或者是同時兼具「半導體」以及「高股息」的ETF。搭配「定期定額」、「逢低加碼」兩大策略因應現階段的金融環境。但今年以來持續遭逢「配息不如預期」、「美國中小銀行倒閉」、「中國房地產商債券違約」利空襲擊的金融股,則需拉長布局時間因應短期難以扭轉的大環境。
憂心大陸房市風險蔓延、擴大,國際投行高盛21日在三個月內第二度下調對大陸股市的看法,將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全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從原先估計的14%,下調至11%,並將12個月指數目標從70下調至67,但仍比上周五(18日)收盤高出13%。 FX168財經報導,高盛6月以盈利與匯率方面的擔憂為由,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從80降至70。隨著大陸地產商危機不斷加深、影子銀行體系出現壓力跡象後,悲觀情緒瀰漫大陸股市。上證指數、深證成指21日分別收跌1.24%、1.32%,半年來分別累計下跌6.02%、13.27%。港股更連七日下跌,共跌1,624點。 包括劉勁津(Kinger Lau)在內的高盛策略師21日發表報告指出,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帶來的正面氣氛快速消散,而房市疲弱及其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的潛在蔓延風險,成為下調指數目標的主因。 高盛報告顯示,即使市場希望大陸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並認為僅仰賴政策文件口號與漸進放寬的成效不彰。該行認為,大陸2008年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2015年起的城市棚戶區改造,這些「大水漫灌」措施正是目前房市供應過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大增的原因,使大陸官方不願意推出同類的大規模刺激政策。 高盛指出,在大陸政府推出更有力的政策以應對房市低迷帶來的蔓延風險前,大陸股票的交易區間將低於此前的預期。高盛表示,中概股目前估值低廉、投資者倉位不足等因素,都為股價帶來一定支撐,但企業流動性與增長前景持續承壓,將繼續限制股市表現,而增長壓力已導致盈利預期再次下調。 報導稱,近期國際金融機構普遍看淡陸股。摩根士丹利稍早指出,亞太區及新興市場投資者應把持倉轉向印度等基本面走強的市場,並進一步減持大陸、台灣、澳洲股票。
投行高盛最新報告指出,以房地產市場風險蔓延的擔憂再度升溫為由,把MSCI中國指數的全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從14%下調至11%,並將12個月指數目標位從70下調至67。 香港明報報導,高盛表示,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帶來的熱度稍縱即逝,且房地產市場下行及其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潛在蔓延風險被普遍認為是回調的主因。高盛指出,在大陸推出更強而有力的應對措施防止風險蔓延前,其認為大陸股票的交易區間將低於此前預期。 高盛又指,交易區間下限仍受到「估值較低和投資者輕倉」等因素支撐,但上限受到流動性和增長等持續不利因素的限制。 高盛15日發表報告指出,8月初所有類型的大陸股票都遭到拋售,其中以在本土上市的A股遭遇的賣壓最大,占拋售總量60%。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高盛集團表示,在北京採取更有力的政策化解房地產崩跌引發的連環爆危機之前,陸股的表現可能不及先前預期。 高盛策略師周一出具報告指出,該華爾街大行已經將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全年每股盈餘成長預測從14%下修至11%,並將該指數12個月目標價從70點調降至67點,但與上周五收盤相比仍有13%的上漲空間。 報告指出,7月政治局會議後的歡欣氣氛如曇花一現,低迷不振的房地產市場及其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可能造成的連鎖衝擊,是這次調整的主要原因。 這是高盛三個月內第二度調降對中國股市的看法。由於房地產危機加劇,以及影子銀行體系出現壓力升高的跡象,中國股市瀰漫著一股悲觀情緒。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中國當局最近陸續推出一些零碎的措施。高盛經濟學家預測北京目前不會採取任何大規模激勵措施。 高盛策略師在報告中表示,因為估值不高且投資人持有部位較少,中國股市仍將受到支撐,但揮之不去的流動性疑慮與增長方面的利空消息將使上漲空間受到限制。增長壓力已經導致獲利預測再遭下修。 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高盛策略師推薦可買進獲利能見度較高、具有較高獲利實現能力及受惠於人民幣貶值的族群與個股,並建議減持那些過度依賴金融或投資收入的公司。 周一MSCI中國指數下跌逾1%,與1月創下的高峰相比已經下跌23%。 高盛上次下修陸股展望是在6月,以企業獲利和人民幣匯率令人擔憂為由,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從80點下修至70點。
光學鏡頭廠先進光(3362)17日以開平高盤開出,盤中放量攻上漲停板,收在162.5元,改寫歷史新高,外資連2個交易日累計買超先進光共356張。近期先進光被MSCI納入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讓股價受到關注, 先進光7月營收3.55億元,創14個月新高,月增12.73%、年增30.13%,累計前七個月營收22.04億元,年減3.58%。筆電鏡頭和車用鏡頭的需求有所回升,而美系客戶平板電腦鏡頭也將於年底開始量產,指紋辨識等產品應用有所擴大。先進光在台中的新產線已經完工,產能將逐漸上軌道。
許多人喜歡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是因為它有ESG,在部分獲利了結後,卻又不知道該把錢放哪裡?專家表示,台股當中有七檔ESG概念ETF,扣掉00878後還有六檔可選。不過這時候有個重點,就是不能繼續投入和「00878高度相同成分股」的ETF,最好要找檔完全不同的,這才算是一種平衡。 「玩股網」專欄作家「玩股講客人」表示,前幾年聊ESG,大家絕對不會當一回事,結果現在全球政府都開始重視,記得以前就曾說過,ESG一開始只是大家「玩玩看」,結果後來變成各國角力競賽。自從美國大哥啟動ESG政策後,全球企業紛紛響應,也迫使下游供應鏈的廠商必須要配合,你不搞ESG還維持高污染的話,甚至連銀行都會開始管制放款。 回到台股投資概念中,要投資ESG當然首選還是純度最高的00878,畢竟他們採用的指數是從全球指數權威MSCI而來,基金編篡原理是以台股ESG評分加上高股息特性同時排行,這也避免爭議性狀況出現,包含指數被懷疑收買的可能性或排序原則不透明。 別忘了MSCI客戶包含全世界大型機構及政府部門,在全球指數的地位性當然不是一般小咖,再加上全球有將近一半的ESG主題ETF都追蹤MSCI產製的指數及成分股,想收買MSCI的可能性當然是微乎其微。 根據證交所最新統計,台灣證交所有掛牌的ESG概念ETF共有七檔,目前總資產規模已經來到2,756億元,最誇張的莫過於00878竟然就貢獻了2,185億元的市值,難怪只要MSCI在台灣打個ESG噴嚏,就能撼動00878及相關族群。 根據國泰投信最新持股比重來看,前十大成分股竟然有八擋都是AI概念股,台股2023年五月到八月的爆漲主要來自AI行情,從目前持股比例累加,整個基金部位超過4成重壓在同一概念股,用現在市值來換算等於近9百億都集中在AI,00878當然也會跟著爽!不過市場題材面就是這樣,漲久了必跌,跌多了有機會觸底反彈,到底AI可以走到哪裡?其實也沒人知道,搞不好幾天後就開始狂殺,資金開始流出AI族群。 這又衍生出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只求穩定的人怎麼辦?00878賣掉了也不知道下一步,投資個股又沒信心,難道要等00878殺多了再買回嗎?如果遇到ESG族群持續衝高,這樣00878賣了只能空手等待,這反而會變成現金拖累。所以儘管有一派人想要落袋為安,但又有另一派的人就會擔心,如果賣掉後續吃不到整段的魚尾巴獲利,這時候怎麼處理? 「玩股講客人」表示,既然問題點是00878漲太高,投資人又想繼續投資ESG概念股,前面有說,台灣ESG概念的ETF總共有七檔,扣掉00878其實還有六檔可供選擇。反正如果覺得ESG行情有機會再起,那麼照理說,其他六檔概念ETF也會吃到這一波的紅利。 這樣不用全部資金都卡在00878裡面,可以換成其他相對低基期的ESG概念ETF。不過這時候有一個重點:你不能繼續投入跟00878高度相關的成分股,最好找完全不同的族群。 舉個例子,群益台灣ESG低碳ETF(00923)最大持股來自半導體相關,恰巧全球升息來到末端,科技股也有機會觸底反彈,加上半導體下半年逐漸進入產業旺季,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平衡? 群益追蹤的指數叫做「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ESG低碳50指數」,他們請「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蒐集自永續報告書所揭露之碳排放資料,搭配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告書、年報或政府公開資訊進行評估,再搭配市值及獲利能力而篩選出台股市值前50大的股票,而這檔ETF目前持股結構正好也跟00878截然不同。 相對於00878四成都在AI概念股(電腦及週邊),00923持有這個族群僅5.95%,這檔ETF當然不容易因為AI而狂飆,比重最高的是半導體業58.96%,其中台積電比重31.1%,前十大持股扣除半導體之外,就只剩下鴻海4.78%、台達電2.7%,所以半導體族群受到美股或升息的壓抑,當然就會讓00923跟著沈寂。 但如果以基期而言,00878漲這麼高,而00923躺在地板上,如果把00878獲利出場轉移到00923也不失為一個延續佈局ESG的策略。重點是AI浪潮結束後,躺平的半導體族群不正好接續行情? 「玩股講客人」說,現在買00878顯然已經有點高,哪時候下殺又抓不到,買00923則不知道何時半導體反彈,這時候各半買就對了。上面這張表幫大家整理出來,如果以總資金100萬作為假設,把這筆資金切成一半,第一筆50萬放在00878,另外50萬投入00923,如果合併起來,就比較沒有重壓的問題了! 幫大家換算合併後的產業持股比重,半導體成為最高比重來到34.84%,這就比00923半導體持股58.96%少了近兩成,就算半導體躺平應該也不用太擔心。至於第二大則是電腦及週邊23.19%,也就是目前的AI概念股,相對於00878比重超過四成,也少了17%左右。 換句話說,AI上漲還是可以賺到商機,但下跌也比較不會痛。而第三大則是金融保險18.49%,當升息到了末端,其實也很有機會反彈,因為00878買進開發金,00923手上也有富邦金、國泰金。 若是已經買了00878想獲利出場,其實也可以考慮賣掉市值一半轉換00923,或者保留獲利部位在00878,取回成本乾脆轉移到00923,這也是一種轉換策略,重點是這些資金依然投資ESG概念股,但是單一產業風險卻比原來還低,這不就ESG投資、產業分散、半導體反彈、金融股復活、AI續漲都能同時兼顧了嗎?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玩股網」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MSCI明晟11日清晨公布最新的季度調整,電源廠僑威(3078)、智慧系統整合廠廣運(6125)等獲MSCI全球小型指數新增納入成份股,利多題材加持,在14日盤面一片殺聲隆隆之中逆勢勁揚0.24%、2.15%。 電源廠僑威受惠高階電競電源需求強勁、非PC電源訂單穩定,第二季稅後純益4.9億元、季增82.16%,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則為3.34元,7月營收也表現持續亮眼,衝高至10.18億元、年增153.11%,改寫歷史第三高紀錄,前七月營收62.75億元,也大幅年成長67.21%,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法人指出,今年上半年電競業需求快速回溫,而僑威吃下多數電競主要品牌廠訂單,受惠程度高,加上其上半年500瓦以上產品營收占比超過8成,有助毛利率表現;而展望下半年,雖9月陸續有訂單挹注,但整體市場仍略微保守,本季業績表現將力拚持平第二季,全年則有望刷新歷史高。 至於廣運則受惠自動化設備、物流倉儲與公共工程領域出貨順暢,7月營收為5.97億元、月減0.6%、年增16.84%,累計前七月營收為36.46億元、年增18.8%,第二季稅後純益為1.99億元,創四年來單季新高,並交出「三率三升」的亮眼成績單,單季毛利率25.49%更一舉登上17年來新高。 受列入MSCI小型指數新增成份股利多帶動,股價連兩個交易日逆勢走強,重返5日均線之上,法人指出,在智慧製造需求持續提升帶動下,廣運在手訂單交期已排至2024年,下半年自動化設備本業接單同樣熱絡,營運持續升溫可期。
【時報-台北電】AI題材股今早幾全軍覆沒,僅廣達(2382)等少數個股力撐。千金股的AI題材股高達五檔,今早以緯創集團的緯穎(6669)盤中表現最抗跌。隨著台股下壓,多檔千金股股價回落至今年相對低檔,股王信驊盤中下探2110元,力撐近期低點2080元。 股價第二的大立光(3008)受到利空消息影響,盤中低點2020元守住二千元大關,為5月中以來新低,與台股表現相近。針對11日檢調單位到公司進行調查與搜索,大立光表示,主要是因軟體授權有爭議,對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 整體高價股股價持續修正,可見大戶操作偏空,也影響多頭信心。 千金股中先前盤中一度登上股王寶座的世芯-KY(3661)則因短線跌深,今股價相對有撐。 世芯-KY今年營運表現強勁,且市場預期有機會列入MSCI新成份股,先前股價連日上攻,但MSCI公布的新成份股並未在列,預期落空,股價由2000元急跌到1800元。 AI題材股今早跌多漲少,除廣達等少數個股外,股價持續下探,千金股也跌多漲少,股王信驊(5274)早盤續弱但守住本波低點。信驊目前股價已跌到今年2月以來低點,相對台股更為弱勢。 台股今早再重挫逾260點失守頸線,目前千金股有五檔為AI概念股,股價續弱勢盤整,尚未扭轉向下比價之頹勢。 創意在7月28日法說會時下修今年營運目標,預期獲利恐轉為衰退,引發失望性賣壓。創意今早相對抗跌,並未再探新低價,此檔股價何時進一步反彈,將牽動多空氣氛。 千金股目前有七檔,其中AI概念股高達五檔,今早以緯創集團旗下小金雞緯穎(6669)以及創意盤中表現相對抗跌。 今日盤中,千金股僅緯穎一度逆漲。目前信驊以2140元居於股王地位,大立光2060元居次,二千元以上只剩這兩檔,力旺(3529)以1850元居第三位,世芯-KY的1810元為第四高價股,緯穎目前1565元為第五高價。不斷電系統(UPS)廠旭隼(6409)1520元居第六。創意(3443)目前小跌5元為1265元仍為第七高價。(編輯:沈培華)
僑威(3078)受惠於MSCI明晟11日凌晨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僑威因被納入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新增名單中,股價在早盤跟著起舞,一度見到86元高點,不過隨著利多發酵,漲勢也收斂,終場僅以82.2元、上漲3.13%作收,惟在周五臨門一腳下,順利讓周線拉出一根長紅,得以化解翻空的疑慮。 僑威上半年500瓦以上產品占營收比重逾8成,有助毛利率表現,連帶衝高ASP(平均銷售單價),帶動7月營收衝高至10.18億元,呈年增153.11%,創歷史第三高,另今年前七個月營收累計62.75億元,亦以年增67.21%,寫下歷年同期新高。
中再保(2851)入選為MSCI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之列,是國內唯一本土再保險公司,國內保險公司近年自外商轉向中再保。根據中再保公告,7月份單月營收1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成。中再保因承保防疫險再保業務,去年稅後盈餘大受影響,每股稅後純益為0.41元,為近10年新低,經過去年現金增資後,中再保財務結構健康度已漸漸恢復至防疫保單事件前的水準,承保量能也隨資本額提高再度擴增。中再保11日以25元作收,當日上漲0.85元,近五個交易日漲幅達5.7%,三大法人近五日買超3,579張。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由於AI仍未明顯止跌,三大法人上周僅投信力挺155.13億元,外資與自營商連續兩週自台股撤出,外資上週賣超327.74億元,自營商賣超幅度擴大至386.08億元,刷新台股歷史最大賣超金額紀錄。由於投信仍站在買方,從投信善於在科技股投資的特長來看,中長線還是有利科技股,故足以維持今年以來的股市特徵—強者恆強。 PGIM保德信科技島基金經理人孫傳恕表示,本次MSCI季度調整台股雙降一平,台股在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下調至15.4%,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降至17.67%,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維持1.65%,最新權重將於8月31日收盤後生效。 孫傳恕指出,綜觀MSCI對台股的影響性日趨淡化,整體投資情緒、財報表現、市場資金流向、國際市場表現等才是左右台股盤勢的關鍵。最新公布的美國7月CPI年增幅加速至3.2%,為2022年6月以來首次上升,但低於預期的3.3%,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年增4.7%,相較前月4.8%下滑,反映出通膨持續受控,聯準會有望在9月維持利率不變,有助觀望資金重回股市,且因為升息路徑已來到尾聲,未來對市場的影響也將趨緩。 至於國內方面,孫傳恕說明,近期台股受到國際科技大廠股價回檔,導致原本熱門的AI概念股出現大幅下跌,且在法人停損之下,跌勢擴散至中小型股與非AI類股,指數也隨之跌破季線位置,由於短線籌碼趨於凌亂,操作上先行提高現金比率靜待量縮止穩後,再重新積極布局。 雖然AI近期股價失色,不過孫傳恕分析,這波AI回檔可視為獲利了結賣壓,並非趨勢與展望方向改變,且市場預估AI Server將於第三季開始出貨,AI發展有利於資金進駐半導體、電腦周邊、PCB、電子零組件等不同族群,拉回反而有利AI類股未來的走勢更為健康。
先進光(3362)被MSCI納入全球小型指數成份股,帶動11日股價一路走高,盤中漲停鎖死,午盤漲停打開後一路震盪走低,終場以144元、上漲7.06%作收,成交量逾1.1萬張,外資終結連七賣轉買,單日買超達1,555張。 先進光7月營收3.55億元,月增12.73%、年增30.13%,累計前7月營收22.04億元,年減3.58%。筆電鏡頭和車用鏡頭的需求有所回升,美系客戶的平板電腦鏡頭將於年底開始量產,指紋辨識等產品的應用有所擴大。另在台中的新產線也已完工,產能將逐漸上軌道。
華星光(4979)受惠於MSCI季度11日宣布權重調整被納入小型指數,11日股價上漲7.5元,漲幅5.62%,收在141元。 華星光因多次達到注意股票標準,自8月3日起列為處置股,預收款券、每20分鐘撮合一次,11日成交量萎縮至2,673張。 依該公司第二季財報顯示,營收5.78億元,稅後純益0.8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62元。毛利率19.1%、營業利益率13.9%、稅後純益率14.2%。華星光亦公告7月營收2.76億元、年增174.46%,已連三個月年對年呈倍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