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MSC

的結果
  • 《盤中解析》三王熄火 買盤觀望 雙D撐盤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蘋果、輝達領軍,美股四大指數收紅,不過台股今天開盤受到台積電(2330)翻黑,鴻海(2317)、聯發科(2454)盤下演出,指數開低震盪,另外,受到MSCI相關指數9月1日開盤生效,今天尾盤恐有較大波動,盤中買盤觀望,預估成交金額不到3000億元(未含MSCI成分股調整可能的影響)。  盤中各大類股表現上,生技、化工、鋼鐵及航運相對抗跌,電子股方面,雖然前三大權值股表現乏善可成,但AI概念股的廣達(2382)翻揚,DRAM、面板及被動元件撐盤,也使得指數盤中高低點震盪不到70點,跌幅未再擴大。 昨日三大法人同步轉為買超,合計買超124.74億元。近期內資及投信操作相對偏多,政府基金在指數拉回時力挺,指數目前持續進入短多循環中。指數在8月初跌破17000點支撐,後續回檔反彈遇壓後,直探16264點,歷經8月中旬反覆打底,大盤緩步墊高,在16800點之上將進入壓力區,而低檔16400點又具有支撐,短線預估仍在此區間之間震盪。  類股布局方面,半導體(晶圓代工、IC設計、IC設備)、光電、電子零組件、AI族群人氣仍在,傳產股重電股長線看好、生技股近日轉強,都是壓回仍可關注的族群。

  • 《熱門族群》MSCI季調收盤後生效 這檔軍工股率先創新高價

    【時報-台北電】台股今(31)日收盤後,MSCI明晟最新季度調整將正式生效,本次台灣成分股新增1檔技嘉(2376),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新增17檔,具軍工題材的長榮航太(2645)今早股價率先再創新高。 這次MSCI明晟新增的成分股技嘉,以及小型股中有多檔AI概念股入列,包括勤誠(8210)、僑威(3078)、廣積(8050)、廣運(6125)、華泰(2329)、廣明(6188)、建準(2421)今年股價均已大漲一段,目前整體AI族群因漲多震盪整理,技嘉盤中跌幅收斂,勤誠、僑威、廣運、華泰、廣明等盤中全線回到平盤之上,維持短期偏強整理之格局。 MSCI明晟8月11日公布最新季度調整,台股在「MSCI全球標準指數」方面,成分股新增技嘉(2376),刪除穩懋(3105)。 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新增17檔,包含先進光(3326)、勤誠、聖暉*(5536)、國賓(2704)、中再保(2851)、僑威、帝寶工業(6605)、長榮航太(2645)、廣積、廣運、亞翔(6139)、華星光(4979)、華泰、廣明、建準、穩懋、鈺太(6679),剔除技嘉(2376)、金麗科(3228)、東鹼(1708)3檔。 本次台灣成分股新增1檔技嘉,近期投信法人持續大買,反而是外資連六賣共計賣超逾1.1萬張,今早股價回測5日均線。 今早新列入的小型指數成分股以傳產表現較強,長榮航太盤中大漲10元至140元再創新天價,投信法人已連四買。另外,汽車相關的帝寶盤中漲勢加大,漲5元至123元,漲幅4.24%。(編輯:沈培華)

  • 《盤後解析》AI浪潮仍在 法人3重點提示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台股在晶圓雙雄等大型股走跌影響,指數開低走低,加上MSCI生效影響,終場以16634.51點作收,下跌85.31點,跌幅0.51%,成交金額3474.24億元。  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表示,後市市場將關注以下幾點:一、聯準會7月如預期般再度升息1碼後,官員們對後續是否持續升息的態度出現分歧,特別是在7月通膨持續降溫下,聯準會內部分成鷹鴿兩派,此將影響9月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二、台幣自6月中旬以來已貶值3%,若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將持續升息,台幣趨貶格局不變,外資恐將持續賣超台股;反之,一旦台幣止貶,外資可能反手轉為買超;三、廠商對庫存調整以及下半年需求恢復的展望將牽動大盤能否續攻。 魏永祥指出,整體而言,在AI投資浪潮未停歇、市場仍處風險偏好(risk on)模式下,台股多頭氣勢仍在,惟在AI族群股價普遍已漲多之下,預期第3季台股仍處震盪格局,選股不選市。

  • 020025成分股調整增加瑞昱 矽力*-KY、環球晶遭剔除

    有「亞洲版費城半導體」之稱的統一亞洲半導體ETN(020025)指數成分股調整於9月1日生效,新增南韓半導體空氣濾淨器暨電池正極材料大廠Ecopro以及網通IC設計廠瑞昱(2379),刪除成分股則有矽力-KY(6415)及環球晶(6488)。 亞半指數生力軍Ecopro控股公司是在Kosdaq上市的藍籌股,今年已納入MSCI韓國指數,同時也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市值最大的新增成分股。Ecopro旗下主要有電池材料EcoPro BM以及溫室氣體減排等環保公司EcoPro HN,今年以來因為有望納入MSCI指數而吸引外資大量買入,推動股價飆漲達995.45%的驚人幅度。 近期EcoPro BM也與韓電池業者SK On、美國車廠福特(Ford)投資約8.9億美元於加拿大建立正極材料工廠,合作強化從電池核心材料到電動車的價值鏈。而網通IC設計廠瑞昱再度歸隊,瑞昱第二季業績因為消費性產品庫存回補拉升業績,季增34%,市場預期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低點已過逐步好轉。 今年以來截至8月31日止,亞洲半導體指數漲幅達40%,大勝台灣整體半導體類指數,統一投顧表示,短期半導體面臨修正,可趁拉回時機找尋中長線較具價值的股票。而記憶體高階DDR5及HBM報價已經上漲,產業接近底部,其中亞半ETN第三大成分股SK海力士在HBM3技術最為領先,無論是數據傳輸效率、散熱能力,都是業內最高水準,長線看好,今年以來漲幅達6成。

  • 《台北股市》外資又翻空 8月狠砍1240億元 投信大補貨

    【時報-台北電】美股續揚,但台積電(2330)今收低,台股AI股今(31)日大震盪,加上MSCI季調收盤後生效,台股最後一盤下壓收跌85點,月線並大跌510點。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56.2818億元,投信買超22.4816億元,自營商賣超0.1341億元,三大法人賣超33.93億元。 外資今賣超56.2億元,終止連二買。外資本周以來四天累計買超金額降至約27.6億元。本月集中市場大跌逾500點,元凶就是外資。外資8月大幅賣超台股1240億元,為今年以來單月最大賣超金額,也使得今年至今日為止,外資買超台股降為1662.1億元。 投信法人續偏多,今買超22.4億元,為連21買。本月台股大跌逢低回補下,投信8月共買超台股達563.25億元,也是本月唯一多方操作之法人。 Nvidia輝達周三收盤價再創新高,但外媒爆出輝達頂規AI晶片將禁出口部分中東國家,衝擊市場信心,台股AI概念股一軍的廣達(2382)、緯創(3231)早盤開低,緯穎(6669)更一度摜到跌停,有業績利多的技嘉(2376)失守5日均線;但跌深的AI指標股緯創開低走高,守住季線,終場漲5元收117元,也支撐台股守住月線關卡。 MSCI台股權重「雙降一升」盤後生效,台積電出現壓尾盤,終場跌6元收549元,略跌破5日均線但守月線關卡,此外,大立光 (3008)、聯發科(2454)均小跌。 台股今(31)日收盤後,MSCI明晟最新季度調整將正式生效,台股最後一盤爆出865億元大量,集中市場終場下跌85.31點,收在16634.51點,成交值3474.23億元。 今日為8月最後一天,今天收月線,台股本月重挫510.92點,月線終結連三紅,且創下今年以來的最差單月表現。(編輯:沈培華)

  • AI旋風更強 MSCI與Google Cloud深化合作

    全球領先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和服務提供者MSCI宣布與Google Cloud深化合作夥伴關係,加速開發投資產業生成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由Google Cloud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平台Vertex AI與氣候技術平台提供支援,將可幫助MSCI的客戶更有效管理其投資組合中所存在的風險和機會,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MSCI與Google Cloud雙方合作聚焦三大關鍵領域: 一、風險訊號:MSCI的專有數據和分析將與Google Cloud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相結合,提供投資組合及企業層面的風險概況,幫助客戶大幅縮減研究分析和決策的時間。該解決方案將令投資組合經理人和風險管理經理人,更易於整合投資組合中的大量風險訊號,並迅速採取行動,同時也將促進風險和投資組合管理團隊之間更密切的合作,以建構更具韌性的投資組合。 二、對話式人工智慧:Google Cloud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將為MSCI的投資組合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全新的對話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該功能將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來模擬人類語言,並生成回應,使客戶能夠迅速獲得解答,以及有關其投資組合、MSCI數據、模型和解決方案的資訊。 三、氣候生成式人工智慧:MSCI和Google Cloud將共同利用生成式AI技術,幫助投資者衡量和管理投資組合的氣候風險曝險部位,並發掘低碳投資機會。藉由這些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MSCI將使投資者更易發掘、整合及溝通跨資產類別的氣候風險曝險部位。 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Henry Fernandez表示,人工智慧革命使企業和投資者的期望不斷提升——他們希望能更迅速地獲得更優質的數據、分析和具有實踐性的研究觀點。透過與Google Cloud深化合作,將有助MSCI滿足客戶的相關需求,同時保持MSCI在先進數據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經由這次合作,還能夠為有志於為投資組合減碳的投資者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MSCI首席技術長Jigar Thakkar表示,長期以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一直在推動投資產業的發展,MSCI多年來也一直在運用這些技術。憑藉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力量,幫助投資者建立更好的投資組合。 Google Cloud首席執行長Thomas Kurian表示,隨專業投資者尋求更好、更快的方式來監控投資組合、獲得新洞察及提高決策速度,生成式AI將推動金融服務業的再次升級。

  • MSCI季度調整9月1日生效 證交所:防爆量甩尾

    明晟(MSCI)第三季季度調整,將於9月1日生效,證交所特別提醒投資人留意,歷史資料顯示,MSCI指數調整前一交易日(即8月31日),台股尾盤可能有較大成交量值的表現,當國際情勢及總體經濟等因素有所變化,則可能存在波動較大現象。 證交所指出,MSCI於每年2月、5月、8月、11月公布指數審查調整結果,2月及8月為季度審查,5月及11月為半年度審查,半年度審查之成分股調整幅度通常較季度審查調整幅度稍大,四次調整結果均於公布日次月首日開盤生效。 MSCI於台灣8月11日上午5點公布第三季相關指數調整,於9月1日開盤生效。台股列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 Index),當時公布調整後權重為15.4%,較調整前下降0.12百分點。 證交所說明,該日公布之調整前及調整後權重比較,是以7月特定基準日之市值及匯率計算,因此,調整前後的權重差距,僅代表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調整後,台股在7月特定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其後每日及9月生效日臺股權重,也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 證交所進一步表示,追蹤MSCI相關指數的被動式基金,會因應指數調整結果而調整成分股權重配置,且多於生效前一交易日依照刪除及新增成分股進行部位拋補,惟證券市場尚包含主動式基金等各類投資人會進場買進或賣出,其自訂交易策略不必然完全依台股權重調升或調降結果決定,被動式基金會依指數成分股進行調節,並不代表全體投資人會有一致性買賣方向。 證交所並強調,投資人觀察股市表現,宜回歸企業財務業務情形、產業發展、國際情勢以及總體經濟等基本面因素。 證交所說,將持續積極推動優質企業上市,並持續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台股,進一步提升台灣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 需求續低迷 海運業旺季不旺

     有鑑於從成衣到電子業的廠商都仍有過剩庫存,海運需求持續低迷,愈來愈多船隻在港口等待,產業也呈現旺季不旺的罕見情況。資料顯示,7月亞歐之間已有13個海運航班遭取消或延遲。  因應年底的假期需求,海運業原本應該在此時迎來傳統旺季高峰,如今這份期待正在消退,分析師預料此趨勢將延續到接下來幾個月。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上周取消一艘MSC Deila貨櫃船由亞洲前往歐洲北部的行程,歸因於該航線「需求減緩」。  該艘龐大的貨輪可運載1.4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MSC指出:「我們正在安排提供替代服務的應變方案。」該公司7月底也曾取消一班航行。  貨運代理商Flexport海運及空運部門總裁曼德斯(Sanne Manders)表示:「貨櫃商正在進行『產能調控』,意即讓船隻擱置。如果你到新加坡,會在港口看到很多船在港口外停泊...很多貨輪停在那裡等待,等待比較好的運載報酬率。」  航班取消的情況愈來愈頻繁,導致大型海運公司獲利受衝擊。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上月表示,第二季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年減73%至26億美元。德國赫伯羅德(Hapag-Lloyd)上半年EBITDA由由2022年同期的109億美元的驟降至38億美元。  馬士基(Maersk)第二季EBITDA達29.1億美元,遠遜於2022年同期創紀錄的103億美元。  曼德斯說,「展望未來數月,海運的運載量還會再增加,這勢必會讓航運費率承壓。」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首席海運分析師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指出,從遠東到北歐的海運費率過去一年都面臨壓力,上海航運交易所3到5月的貨櫃即期費率年減逾90%。  航運顧問公司Drewry資料,7月亞洲到歐洲航線有13個是空航(blank sailings),預料8、9月的數字也大約如此。

  • 連2黑!SCFI千點保衛戰又來了 水手真得等「孫子復仇」?老手說免啦:長榮光這1點就無敵

    代表貨櫃海運市況的SCFI,本周續跌1.67%至1013.78點,下周恐再面臨千點保衛戰。法人分析,龍頭MSC取消部分歐洲航線,讓短線海運市況出現雜音,但以長榮為例,包含處分長榮航等業外收益在內,今年EPS至少13元起跳,發放逾5元現金不難,加上帳上現金及未分配盈餘各有3000億元,預估未來3年都有高配息實力。 本周SCFI(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連2黑,續跌17.22點,跌幅也由上周的1.2%,擴大至1.67%。主力航線部分,歐洲線每TEU(20呎櫃)運價802美元,周跌50美元、跌幅5.87%;地中海線每TEU為1455美元,周跌45美元、跌幅3%;美西線每FEU(40呎櫃)2006美元,周漲3美元、漲幅0.15%;美東線每FEU達3052美元,周跌58美元、跌幅1.86%。 由於貨櫃海運巨擘地中海航運(MSC)上周以需求疲弱為由,取消部分亞洲前往歐洲的既定航程,讓新加坡等亞洲港口出現「空船霸港」的罕見景象,外界旺季不旺的憂慮再起。 有分析師認為,年底採購旺季恐怕不若預期暢旺,去庫存將延續至第4季,較原估的第3季季中延後,也拖累自亞洲的採購量縮水,航商為避免虧損,併艙減艙動作持續進行。 不過,長榮集團因應海空分家的長期策略,長榮8月中旬以來連續處分長榮航持股,累計賣出37.5萬張,處分價位落在34~35元區間,合計處分利益62.55億元,貢獻EPS約3元,手中尚剩餘7.43%持股,張數高達40.1萬張。 法人據此推估,即使長榮手中的長榮航持股不再處分,以今年海運本業EPS10元保守預估,加計業外3元可達13元,配息5元不難,以目前股價推算,殖利率逾4.7%,仍高於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若第4季持續釋股,業外處分利益還可續增。 此外,貨櫃航運股下半年營運優於上半年,長榮不僅第2季維持獲利,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超過3000億,未分配盈餘也將近3000億元,預估未來3年,都有高配息實力。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操盤心法-三大加碼關鍵:半導體、高股息、AI

     經濟脈動: 上周國際最新總經主要關注在FOMC會議記錄,顯示多數與會官員仍認為通膨有顯著升溫風險,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未排除未來還要升息的可能性,未來利率指引的部分,指出將繼續評估新數據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上周主計處公布第二季GDP由前季的年減3.31%回升至年增1.36%,結束2021年第一季以來的下行趨勢。同時主計處也預測2023年GDP預估,第三季年增2.54%、第四季年增5.59%,全年則為年增1.61%,雖然低於2022年的2.35%,呈現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情況。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價會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反應GDP於第一季落底後翻揚,台股也早在去年第四季即觸底反彈。目前美國仍持續處於升息循環搭配縮減資產負債表,以及提高舉債上限後的大量發債環境之中,使得持有美國公債的既有買盤持續縮減、提供美國公債的新增供給量卻驟增,因而持續提供推升美元指數、美債利率上揚的動能來源,同時也壓抑過往資金慣性流往股市的動能。  這樣的連鎖效應,在資金動能不再充沛下,台股由齊漲行情轉向類股題材表現。今年以來表現極佳的AI類股,在市場樂觀的後市展望,帶動資金持續進駐,時序進入八月的最後一週,MSCI指數季度調整在即,繼上季MSCI台灣指數新增緯創、創意兩檔成分股,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新增緯創、日月光兩檔成分股之後,本季MSCI台灣指數再次新增技嘉一檔成分股。  如此一來將牽動國內外龐大被動式資金配置的大挪移,也點出MSCI今年持續建議被動式資金的三大加碼關鍵:「半導體」、「高股息」、「AI大趨勢」。反觀,美國升息引發中小型區域銀行破產危機,以及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違約事件,均影響金融類股投資人現階段的投資信心。  投資策略:  以上述的資金板塊流向看來,外資不易大幅淨流入,國際被動式資金持續流往「半導體」、「高股息」、「AI大趨勢」,搭配內資持續加碼「高股息」的大趨勢不變下。短期應可多加留意「半導體」、「高股息」以及「AI大趨勢」類股。  今年的投資操作重點,建議可精選後市易受資金青睞的標的,如:「半導體」主題、「高股息」主題或者是同時兼具「半導體」以及「高股息」的ETF。搭配「定期定額」、「逢低加碼」兩大策略因應現階段的金融環境。但今年以來持續遭逢「配息不如預期」、「美國中小銀行倒閉」、「中國房地產商債券違約」利空襲擊的金融股,則需拉長布局時間因應短期難以扭轉的大環境。

  • 房市蒙塵 高盛降MSCI中國指數目標

     憂心大陸房市風險蔓延、擴大,國際投行高盛21日在三個月內第二度下調對大陸股市的看法,將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全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從原先估計的14%,下調至11%,並將12個月指數目標從70下調至67,但仍比上周五(18日)收盤高出13%。  FX168財經報導,高盛6月以盈利與匯率方面的擔憂為由,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從80降至70。隨著大陸地產商危機不斷加深、影子銀行體系出現壓力跡象後,悲觀情緒瀰漫大陸股市。上證指數、深證成指21日分別收跌1.24%、1.32%,半年來分別累計下跌6.02%、13.27%。港股更連七日下跌,共跌1,624點。  包括劉勁津(Kinger Lau)在內的高盛策略師21日發表報告指出,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帶來的正面氣氛快速消散,而房市疲弱及其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的潛在蔓延風險,成為下調指數目標的主因。  高盛報告顯示,即使市場希望大陸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並認為僅仰賴政策文件口號與漸進放寬的成效不彰。該行認為,大陸2008年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2015年起的城市棚戶區改造,這些「大水漫灌」措施正是目前房市供應過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大增的原因,使大陸官方不願意推出同類的大規模刺激政策。  高盛指出,在大陸政府推出更有力的政策以應對房市低迷帶來的蔓延風險前,大陸股票的交易區間將低於此前的預期。高盛表示,中概股目前估值低廉、投資者倉位不足等因素,都為股價帶來一定支撐,但企業流動性與增長前景持續承壓,將繼續限制股市表現,而增長壓力已導致盈利預期再次下調。  報導稱,近期國際金融機構普遍看淡陸股。摩根士丹利稍早指出,亞太區及新興市場投資者應把持倉轉向印度等基本面走強的市場,並進一步減持大陸、台灣、澳洲股票。

  • 房市風險升溫 高盛調降MSCI中國指數目標

    投行高盛最新報告指出,以房地產市場風險蔓延的擔憂再度升溫為由,把MSCI中國指數的全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從14%下調至11%,並將12個月指數目標位從70下調至67。 香港明報報導,高盛表示,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帶來的熱度稍縱即逝,且房地產市場下行及其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潛在蔓延風險被普遍認為是回調的主因。高盛指出,在大陸推出更強而有力的應對措施防止風險蔓延前,其認為大陸股票的交易區間將低於此前預期。 高盛又指,交易區間下限仍受到「估值較低和投資者輕倉」等因素支撐,但上限受到流動性和增長等持續不利因素的限制。 高盛15日發表報告指出,8月初所有類型的大陸股票都遭到拋售,其中以在本土上市的A股遭遇的賣壓最大,占拋售總量60%。

  • 《國際經濟》高盛再砍陸股預測 警告快賣這類股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高盛集團表示,在北京採取更有力的政策化解房地產崩跌引發的連環爆危機之前,陸股的表現可能不及先前預期。 高盛策略師周一出具報告指出,該華爾街大行已經將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全年每股盈餘成長預測從14%下修至11%,並將該指數12個月目標價從70點調降至67點,但與上周五收盤相比仍有13%的上漲空間。 報告指出,7月政治局會議後的歡欣氣氛如曇花一現,低迷不振的房地產市場及其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可能造成的連鎖衝擊,是這次調整的主要原因。 這是高盛三個月內第二度調降對中國股市的看法。由於房地產危機加劇,以及影子銀行體系出現壓力升高的跡象,中國股市瀰漫著一股悲觀情緒。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中國當局最近陸續推出一些零碎的措施。高盛經濟學家預測北京目前不會採取任何大規模激勵措施。 高盛策略師在報告中表示,因為估值不高且投資人持有部位較少,中國股市仍將受到支撐,但揮之不去的流動性疑慮與增長方面的利空消息將使上漲空間受到限制。增長壓力已經導致獲利預測再遭下修。 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高盛策略師推薦可買進獲利能見度較高、具有較高獲利實現能力及受惠於人民幣貶值的族群與個股,並建議減持那些過度依賴金融或投資收入的公司。 周一MSCI中國指數下跌逾1%,與1月創下的高峰相比已經下跌23%。 高盛上次下修陸股展望是在6月,以企業獲利和人民幣匯率令人擔憂為由,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從80點下修至70點。

  • 熱門股-先進光 股價改寫歷史新高

     光學鏡頭廠先進光(3362)17日以開平高盤開出,盤中放量攻上漲停板,收在162.5元,改寫歷史新高,外資連2個交易日累計買超先進光共356張。近期先進光被MSCI納入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讓股價受到關注,  先進光7月營收3.55億元,創14個月新高,月增12.73%、年增30.13%,累計前七個月營收22.04億元,年減3.58%。筆電鏡頭和車用鏡頭的需求有所回升,而美系客戶平板電腦鏡頭也將於年底開始量產,指紋辨識等產品應用有所擴大。先進光在台中的新產線已經完工,產能將逐漸上軌道。

  • ESG該怎麼買?100萬一半買878、另一半買它 達人:半導體、AI、金融全包

    許多人喜歡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是因為它有ESG,在部分獲利了結後,卻又不知道該把錢放哪裡?專家表示,台股當中有七檔ESG概念ETF,扣掉00878後還有六檔可選。不過這時候有個重點,就是不能繼續投入和「00878高度相同成分股」的ETF,最好要找檔完全不同的,這才算是一種平衡。 「玩股網」專欄作家「玩股講客人」表示,前幾年聊ESG,大家絕對不會當一回事,結果現在全球政府都開始重視,記得以前就曾說過,ESG一開始只是大家「玩玩看」,結果後來變成各國角力競賽。自從美國大哥啟動ESG政策後,全球企業紛紛響應,也迫使下游供應鏈的廠商必須要配合,你不搞ESG還維持高污染的話,甚至連銀行都會開始管制放款。 回到台股投資概念中,要投資ESG當然首選還是純度最高的00878,畢竟他們採用的指數是從全球指數權威MSCI而來,基金編篡原理是以台股ESG評分加上高股息特性同時排行,這也避免爭議性狀況出現,包含指數被懷疑收買的可能性或排序原則不透明。 別忘了MSCI客戶包含全世界大型機構及政府部門,在全球指數的地位性當然不是一般小咖,再加上全球有將近一半的ESG主題ETF都追蹤MSCI產製的指數及成分股,想收買MSCI的可能性當然是微乎其微。 根據證交所最新統計,台灣證交所有掛牌的ESG概念ETF共有七檔,目前總資產規模已經來到2,756億元,最誇張的莫過於00878竟然就貢獻了2,185億元的市值,難怪只要MSCI在台灣打個ESG噴嚏,就能撼動00878及相關族群。 根據國泰投信最新持股比重來看,前十大成分股竟然有八擋都是AI概念股,台股2023年五月到八月的爆漲主要來自AI行情,從目前持股比例累加,整個基金部位超過4成重壓在同一概念股,用現在市值來換算等於近9百億都集中在AI,00878當然也會跟著爽!不過市場題材面就是這樣,漲久了必跌,跌多了有機會觸底反彈,到底AI可以走到哪裡?其實也沒人知道,搞不好幾天後就開始狂殺,資金開始流出AI族群。 這又衍生出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只求穩定的人怎麼辦?00878賣掉了也不知道下一步,投資個股又沒信心,難道要等00878殺多了再買回嗎?如果遇到ESG族群持續衝高,這樣00878賣了只能空手等待,這反而會變成現金拖累。所以儘管有一派人想要落袋為安,但又有另一派的人就會擔心,如果賣掉後續吃不到整段的魚尾巴獲利,這時候怎麼處理? 「玩股講客人」表示,既然問題點是00878漲太高,投資人又想繼續投資ESG概念股,前面有說,台灣ESG概念的ETF總共有七檔,扣掉00878其實還有六檔可供選擇。反正如果覺得ESG行情有機會再起,那麼照理說,其他六檔概念ETF也會吃到這一波的紅利。 這樣不用全部資金都卡在00878裡面,可以換成其他相對低基期的ESG概念ETF。不過這時候有一個重點:你不能繼續投入跟00878高度相關的成分股,最好找完全不同的族群。 舉個例子,群益台灣ESG低碳ETF(00923)最大持股來自半導體相關,恰巧全球升息來到末端,科技股也有機會觸底反彈,加上半導體下半年逐漸進入產業旺季,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平衡? 群益追蹤的指數叫做「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ESG低碳50指數」,他們請「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蒐集自永續報告書所揭露之碳排放資料,搭配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告書、年報或政府公開資訊進行評估,再搭配市值及獲利能力而篩選出台股市值前50大的股票,而這檔ETF目前持股結構正好也跟00878截然不同。 相對於00878四成都在AI概念股(電腦及週邊),00923持有這個族群僅5.95%,這檔ETF當然不容易因為AI而狂飆,比重最高的是半導體業58.96%,其中台積電比重31.1%,前十大持股扣除半導體之外,就只剩下鴻海4.78%、台達電2.7%,所以半導體族群受到美股或升息的壓抑,當然就會讓00923跟著沈寂。 但如果以基期而言,00878漲這麼高,而00923躺在地板上,如果把00878獲利出場轉移到00923也不失為一個延續佈局ESG的策略。重點是AI浪潮結束後,躺平的半導體族群不正好接續行情? 「玩股講客人」說,現在買00878顯然已經有點高,哪時候下殺又抓不到,買00923則不知道何時半導體反彈,這時候各半買就對了。上面這張表幫大家整理出來,如果以總資金100萬作為假設,把這筆資金切成一半,第一筆50萬放在00878,另外50萬投入00923,如果合併起來,就比較沒有重壓的問題了! 幫大家換算合併後的產業持股比重,半導體成為最高比重來到34.84%,這就比00923半導體持股58.96%少了近兩成,就算半導體躺平應該也不用太擔心。至於第二大則是電腦及週邊23.19%,也就是目前的AI概念股,相對於00878比重超過四成,也少了17%左右。 換句話說,AI上漲還是可以賺到商機,但下跌也比較不會痛。而第三大則是金融保險18.49%,當升息到了末端,其實也很有機會反彈,因為00878買進開發金,00923手上也有富邦金、國泰金。 若是已經買了00878想獲利出場,其實也可以考慮賣掉市值一半轉換00923,或者保留獲利部位在00878,取回成本乾脆轉移到00923,這也是一種轉換策略,重點是這些資金依然投資ESG概念股,但是單一產業風險卻比原來還低,這不就ESG投資、產業分散、半導體反彈、金融股復活、AI續漲都能同時兼顧了嗎?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玩股網」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