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截至8月底止,今年來績效表現最好的前5名印度基金,平均績效逾12%以上,排名前3名依次為木星全球系列-木星印度精選基金績效17.82%,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印度基金績效13.46%,利安資金印度基金績效13.12%。按權重計算,印度目前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中國及台灣,佔1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估計,印度在2027年將會躍居全球第3大經濟體。 印度指數自2001年以來,僅2015-2016年連2年下跌,其餘時間表現相對穩健。印度股票盈餘成長率,預計將重回16.4%的高速成長。同時,印度將於2024年舉行五年一屆的大選,選舉行情逐漸發酵,當前時序進入前9個月左右的時間,平均報酬率相對較高。 利安資金印度基金經理人Kenneth Ng表示,印度擁有廉價勞動力、年輕人口充沛,同時莫迪政府大刀闊斧推展稅制改革,藉由增加稅收改善印度基礎設施,隨著製造業興起,印度將有機會以令人稱羨的結構性優勢追求脫胎換骨,目前印度正擁有「中國+1」的成長遠景值得期待。 近年來中美貿戰持續,製造業從中國撒退,陸續前往印度設廠,帶動印度製造業蓬勃發展,經理人Kenneth Ng分析,印度由於政策監管改革有成,包括消費稅、勞動法、土地徵用法等項目;國內政府同時大興土木,積極擴展基礎設施建議,例如電力、公路、鐵路(專用貨運走廊等);加上龐大的年輕人口(不乏許多受到良好教育的科技與科學人才),以及數位化進程快速,同時,政府也積極推出不同產業稅收優惠,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也為印度製造業及全球供應鏈帶來積極政策扶植,使近年來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大幅減輕、註冊企業數量逐年提高,為印度創造持續成長稅收財源,邁向結構性發展的正向循環。 匯豐環球投資部資深副總裁黃夏金說明,印度受惠於正面的周期性因素,以及人口趨勢和結構改革,當地股票的投資價值湧現。雖然其估值較高,但是該國企業的增長及質素已證明,跟其他新興市場相比,印度公司的溢價相對合理。 從經濟層面上來看,印度的周期性增長強勁,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於2022-2023財年預計將成長7%,且之後仍有機會維持高成長。該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2022、2023年至今均處於50以上的擴張區域。印度在全球製造業出口中所佔份額較小,且對中國重啟經濟的依賴相對低,所以其強韌程度優於其他出口主導的亞洲經濟體。 若果從結構上分析,印度受惠於多個正面因素,當中包括人口趨勢、地緣政局及改革。這些因素可望令製造業加速發展,以及收入加快增長,並促使新一代的消費族群形成,預計未來10年將有6.4億人口晉身中產階級。
在目前通膨陰霾揮之不去、經濟前景仍有疑慮的環境下,我們認為美股在投資組合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美股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其企業市值占全球股市的40%以上。美國是最容易進入、最透明和最具流動性的市場之一,其經濟環境孕育創新的文化。全球許多最成功的公司都位於美國,因此,許多投資者選擇將部分的股票部位配置到美股。 在企業組成方面,美國與全球其他市場有著明顯的差異。例如,美國股市極度偏重成長為導向、以科技為中心的產業如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標普500指數含有上述產業比重是MSCI世界不含美國指數的三倍以上。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在其他產業,如金融與工業的配置明顯較低,經濟架構與產業比重的差異,在同時投資美國與全球其他市場時,投資組合將更多元化。 面對持續的高通膨與經濟不確定性的環境,投資美股亦有優勢。股票-尤其是成長型股票-通常能在通膨期間發揮避險作用,因為成長型股票可能以優於通膨的速度成長。對勞動力依賴程度較低的企業,例如資訊科技產業公司,受到薪資壓力的影響亦較低。同時,科技的普及是過去十年通膨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近期的薪資上漲可能會刺激提升效率與替代解決方案的投資,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從而使特定公司受惠。 為了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所有企業都須決定如何駕馭與利用科技,以科技為基礎的主題在未來幾年將繼續順勢而起,例如協助增進生產力、數位轉型以及連結經濟所有領域的企業將能受益。 我們認為對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部份原因源自轉型為綠色能源生產、採用電動車的比例上升以及AI應用。另外,所有公司都有望提高生產力及變得更敏捷,而這需要持續投資軟體。 在度過艱難的2022年之後,美股已證明具有韌性,即使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美股仍可保持活力。隨著企業適應較高的利率,通膨也放緩,獲利能力現在將成為股市成長的關鍵。儘管經濟可能出現波動和坎坷,但我們對2023年餘下時間和2024年的獲利成長前景持樂觀態度,即使假設經濟走勢緩慢至持平也是如此。 獲利預期雖已放緩,市場仍普遍認為未來12個月標普500指數的獲利預期將成長。預計未來幾年標普500指數每股盈餘和股息增長速度將優於MSCI世界不含美國和MSCI歐洲指數。 考量這些因素,美股可以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發揮多面向的效果,特別是目前全球經濟面臨持續的通膨和不確定的成長前景。股市最終是由長期且持續的獲利成長所帶動,能夠隨著時間逐漸增加獲利的公司將會受惠,我們在美國股市看到了許多這樣的機會。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G20會議順利落幕也提升印度市場投資氣氛,截至9/15,印度SENSEX指數已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漲,追平2007年10月份的單日連漲走勢,並突破7/20前波高點,再創歷史新高價位。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印度SENSEX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18.97倍,遠高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1.89倍。 偏高的評價水準往往是投資人佈局印度股市的擔憂,然而,印度企業通常能將強勁的經濟成長轉化為企業獲利進而反應於股價之上,統計過去十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年化報酬率為3.36%,但MSCI印度指數年化報酬率高達10.79%,突顯印度股票的投資吸引力相當明確,偏高的評價水準其來有自。建議投資人仍可依照自身風險屬性以一定比例佈局印度市場或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風險上則關注國際油價上漲可能推升印度通膨壓力,也牽動印度央行貨幣政策動向。 囊括全球85%經濟產出、75%國際貿易總量與三分之二人口的G20二十國集團,其領導人峰會日前順利於印度落幕,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缺席會議突顯成員國之間分裂嚴重,且對於俄烏戰爭的論述也是各主要國家間的軟肋,然而會議最終仍順利通過新德里領袖宣言,印度總理莫迪也順利邀請非洲聯盟加入成為集團正式成員,歷經此次主辦G20峰會,印度的國際地位與政治影響力明顯進一步獲得提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印度國際地位提升所反映的,除了總理莫迪在國際外交上的合縱連橫之外,最重要的仍是其經濟規模擴增而在全球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22年印度正式超越英國,成為繼美中日德之後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GDP規模佔全球比重達3.3%之高。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評估,印度擁有人口結構、改革紅利、地緣政治三大優勢,為推動經濟強勁成長的主要關鍵。首先印度總人口持續擴增、中產階級強勁成長,更重要的是撫養比改善、有大量正在進入勞動市場的年輕族群,對比歐洲日本等成熟國家甚至如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皆已開始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印度的優勢不言可喻。 另外一項最重要的結構性驅動因素在於過去數年的政策改革努力,在莫迪總理領導下,印度的改革治理取得重大進展,過往印度有相當大規模的地下經濟,但目前已有更大程度朝向正規發展,此為相當巨大的轉變,這進一步透過GST消費稅、所得稅的稅基擴大,讓政府獲得更多稅收,這也轉化為企業環境結構狀態的更大改善。最後,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環境下,印度反而受惠,主要在於自中國移出的製造業轉進,為印度帶來巨大的長期機遇。 蘇庫瑪.拉加進一步分析,印度政府過去幾年致力打銷銀行業壞帳有所進展,目前銀行業資產負債表狀況相當穩健,將可明顯受惠於印度強勁的總體經濟成長創造貸款需求增溫,而數位化轉變鼓勵更多家計單位進入金融體系,擁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比例提升,消費者獲得信貸的機會得到改善,進而形成提高銀行業獲利能力的良性循環,團隊看好印度銀行業投資前景。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8月以來市場大幅震盪且由紅翻黑,MSCI世界指數8月下跌-2.55%,台股跌幅更是達-2.98%,不過投資人並未就此卻步,反而持續進場逢低布局,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8月整體投信投顧新增受益人數高達52萬人,若統計今年來新增的受益人數更是大幅上升超過153萬人。 在受益人數大增之下,截至8月底總受益人數在5萬人之上的投信共有14家,包括保德信、元大、國泰、富邦、中信投信、復華、群益、統一等,細究主要都是旗下擁有旗艦台股基金與ETF相關的投信業者。 保德信表示,在市場訊息日趨透明化,以及投資人的理財觀念持續進步的帶動下,市場走跌往往不是投資人離場的理由,反而是加碼時機,加上市場上基金選擇多元,除了台股、海外股票等旗艦型主動基金受到投資人信賴之外,近年蓬勃發展的ETF也是不少投資人接觸基金的另一種選擇。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孫傳恕指出,最新公布的美國8月CPI雖然略比預期來的高,但核心CPI持續下滑,通膨趨緩趨勢確立,美股漲跌互見,市場多認為本月聯準會將暫停升息,接下來將視11、12月的FOMC會議,也讓近期投資情緒紓緩,美股漲跌互見,台股今(14)日則是大漲226.05點,漲幅1.36%,推升指數來到16807.56點,成功在半年線打下第二支腳,顯示半年線為強勁下檔支撐,即使台股暫時出現量縮整理,但透過類股良性輪動,有望逐步化解凌亂籌碼賣壓,短多趨勢不變。 至於蘋果新機發表後因為銷售數據遭下修,蘋概股表現失色,孫傳恕認為,雖然受到大環境影響使得蘋果新機備貨可能偏向保守,目前市場預期今年銷售支數可能較去年同期衰退,但銷售狀況待新機上市後會較為明朗。 而在全球與台灣總經數據方面,孫傳恕說明,全球PMI整體仍呈現收縮,台灣也不例外,8月製造業PMI由前月46.11降至45.5,已連續6個月緊縮,不過由於開始進入傳統外銷備貨旺季,且庫存水準已降低,搭配市場對於AI需求強勁,有利於訂單改善,預期第四季製造業PMI有機會持續回升,至於非製造業NMI方面,雖然也呈現衰退,由55.77下滑至54.3,然未來半年展望已連續3個月高於榮枯值,隨著旺季效應來臨,第四季表現有望看升。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MSCI(紐約證券交易所:MSCI)今天宣布成立MSCI永續發展中心。MSCI永續發展中心創始董事兼主管將由台裔美籍李宜玲(Linda-Eling Lee)出任。在此之前,李宜玲為MSCI全球ESG和氣候研究部主管,建立了永續領域頂尖的研究團隊,對於永續價值和投資風險的長期驅動因素有深入的研究。在ESG和永續發展領域,李宜玲是備受肯定的領導人物與思惟領袖,曾入選美國金融界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 李宜玲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投資者、學術界、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和各行各業攜手合作,通過運用MSCI在衡量財務和非財務價值方面的創新經驗,讓資本市場對於如何促進永續價值,有更深的認識。」 MSCI永續發展中心旨在協助資本市場發揮作用,以創造永續價值,並應對氣候變遷等全球挑戰。該中心將利用MSCI在投資行業累積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推動金融業、學術界、政府、非政府組織、智庫及各行各業之間的合作,並助力縮小它們在制定戰略過程中所涉及的資料、分析、政策和行動之間的差距。 無論是推動業界再生能源經濟轉型,還是應對其它長期風險,都需要資本市場生態圈的通力合作。MSCI永續發展中心可提供相關支援,促進多方合作如下: 1、提供資料和專業知識——該中心將為學術研究人員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投資者決策時所採用的永續資料、指標與模型。中心計畫與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等頂尖學術機構合作,舉辦培訓,進而幫助研究人員及學生了解這些資本配置指標是如何設定和投入實際應用,以便在永續資料領域快速發展中常保優勢。 2、共同探索全新方式——中心將鼓勵資本市場生態圈的創新者,利用全新的資料和測量方法,為新興的永續金融主題提供研究觀點,並協助進行明智的資本配置決策。由「全球適應和復原力投資工作小組」(Global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制定的氣候韌性投資框架,即是由MSCI永續發展中心提供分析支援,並獲得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和氣候工作基金會(ClimateWorks Foundation)贊助經費。 3、推薦有助決策的研究——中心將精選一系列對投資者和企業有用的重要學術論文。在成立初期,中心將重點推薦有關永續因子與金融資產價值關聯性研究的論文。 4、搭建思想交流的平臺——中心將廣邀資本市場生態圈的領導者,就永續發展的風險和機遇進行廣泛的觀點交流。這些交流將基於高品質的研究成果,並在嚴謹、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展開。 MSCI董事長兼執行長費南德斯(Henry Fernandez)表示:「氣候變遷等全球挑戰,無法單靠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或多邊組織等任何一方獨自解決。最有意義的解決方案均需要某種形式的跨界合作。MSCI永續發展中心將廣泛彙集具有互補優勢和專業知識的專家,並協助他們將資料分析所得到的構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發揮影響力。
SCFI僅漲1周再度翻黑,本周下跌34.42點至999.25點,失守千點大關,跌幅3.33%。雖大陸黃金周出貨量不如預期,但傳出MSC(地中海航運)、馬士基等2大巨頭,將各自9月中、10月初擴大抽船減班,加上投信買進陽明、長榮不手軟,連敲逾半個月,張數達上萬張,投信認養買盤將成雙雄股價的最佳護身符。 代表貨櫃海運市況的SCFI(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本周意外翻黑,直接摜破千點大關,主力航線部分,歐洲價每TEU(20呎櫃)運價714美元,周跌54美元、跌幅7.03%;地中海線每TEU為1308美元,周跌56美元、跌幅4.11%;美西線每FEU(40呎櫃)2037美元,周跌99美元、跌幅4.63%;美東線每FEU為2869美元,周跌263美元,一舉失守3000美元,跌幅8.4%最重。 顯見大陸十一長假黃金周前,出口商趕訂單忙碌出貨的盛況不再,船商未來勢必得加大護「價」力度,在9月初每FEU(40呎櫃)上漲100~200美元後,搭配減班、縮艙,原本美西與美東線現貨價各持穩在2100美元、3100美元之上,未來現貨市場價格是否鬆動待觀察。 至於歐洲線部分,之前就因船商錯估形勢,下放過多運力,卻面臨需求不振窘境,導致殺價搶貨潮再起,甚至傳出有船商為拚現金,不惜賠錢在跑,也使7月中旬以來漲幅幾乎全數回吐,成運價後市的最大變數,也讓MSC、馬士基決定出手抽船,盼運價盡快觸底反彈。 另值得留意的是,投信法人默默吃貨貨櫃雙雄,除連買陽明27天,長榮也連敲16天,近1周單日買超手筆均放大到千張或900張以上,法人分析,除押寶船商穩價策略有望成功,也著眼於公司鉅額的保留盈餘,未來即使不投資,錢放銀行都能創造不少息差。 但也有法人擔憂,從運價走勢來看,海運業看來第3季旺季不旺,進入第4季若無遞延補貨潮,加上新船持續投入,航商恐還有硬仗要打。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近來美股投資人信心爆棚,摩根大通策略師對此感到擔憂,並警告現在已經沒有「安全網」了。 由Mislav Matejka領導的團隊出具報告指出,自滿情緒明顯存在,波動率指數(VIX)已經接近紀錄低點,部位已經提高到突破平均水準,現在不再有「安全網」了,FOMO(害怕錯過)行情已經火力全開。 投資人看好利率即將到頂,加上美國經濟情勢優於預期,今年美股表現強勁,近來湧現的AI熱潮使科技股的漲勢尤其亮眼。 Matejka表示,儘管9月的美股通常疲軟,但市場情緒和部位一點也沒有看跌的意思,「不再有緩衝了,因為現在投資人情緒已經完全接受了軟著陸」。 報告指出,MSCI美國指數(MSCI USA Index)12個月預期本益比達19倍已經很緊繃,尤其當實質殖利率走高。雖然該倍數與每股盈餘的動能呈正相關,但對企業獲利的預測可能再遭下修。 Matejka並表示,國際股市仍比美股更具吸引力,其團隊仍然加碼其他股市,尤其是瑞士,同時仍減碼美股,但這個投資策略尚未成功,因為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的表現優於不包括美股的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MSCI All-Country World Index)。
明晟(MSCI)季度調整昨日盤後生效,尾盤一舉爆出864億大量,尤其台積電尾盤爆量2.88萬張收跌6元;另外遭逢利空的AI股走勢不一,技嘉放量3.58萬張收跌3.67%、緯創則逆勢收漲4.46%,權值股表現不佳,台股終場下跌85點以16,634點作收,險守月線。投資專家建議,9月應聚焦在低基期消費電子股、及整理較久的傳產股。 MSCI季度調整,包括技嘉、中信金、鴻海、台積電、穩懋、中鋼、開發金、台泥、玉山金、緯創、宏碁及聯電等,31日尾盤最後一筆都爆出2~3萬張以上大量。台股昨日收月線,8月月線共大跌510點、跌幅達2.98%,外資大提款是主要元兇,外資繼7月賣超839億元後,8月再賣超1,240億元、寫今年單月新高;另本土法人自營商也賣超915億元,只有投信8月幾乎天天買(僅1日小賣3億元),連21日買超565億元,8月共買超562億元。 美國進一步限制輝達AI晶片出口,緯穎股價一度殺至跌停、最後收跌8.24%,拖累技嘉、仁寶、微星等收跌,但所幸廣達及緯創等AI股力挽狂瀾,配合蘋果股價走強收復所有均線,帶動PCB、連接器等多檔台廠蘋果鏈撐盤。 經過5月至7月大漲後,台股8月暫劃下休止符。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及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三位投資專家一致認為,除非未來美股大跌,否則台股將在半年線16,370點至季線16,908點區間整理。 不過蕭乾祥提醒,從月K的角度來看,月KD從5月就在代表超買區的80以上很久了,8月已有高檔即將交叉向下的跡象,中長期要提防修正壓力、向半年線靠攏,可能一、以時間換取空間,由各類股輪動,二、也不排除趁利空急跌。 儲祥生建議9月應布局之前領跌的傳產股,政策做多的生技股,以及低基期的消費性電子股。
明晟(MSCI)最新季度調整收盤後生效,台股8月31日尾盤爆出864億元巨量「向下甩尾」,仍擋不住中小型股熱力四射,新入列MSCI小型指數成分股「喜上眉梢」,17檔中就有13檔逆勢收紅,漲率近8成,長榮航太(2645)連四日改寫新天價、擔綱主帥,僑威(3078)、華泰(2329)兩檔AI題材股也強漲逾半根停板。 法人指出,MSCI季度調整將生效,先前外資超賣個股回補買盤湧現,而時序將進入9月季底作帳旺季,內資買盤偏愛的中小型股亦有望維持近期強勁走勢,然調整生效後,股價多頭行情能否延續,則端看市場對產業成長性之看法。 據統計,17檔MSCI全球小型指數新增成分股中,就有高達13檔逆勢收紅,僑威、華泰兩檔AI題材股分別強漲7.68%、5.35%,雙雙衝破月線,外資單日狂買2,790張、8,923張,廣運、廣明、長榮航太、建準也漲逾3%,就連遭全球標準指數剔除、轉進小型指數的穩懋也不跌反漲,成交量爆出超過四年新高。 台北航太暨國防工展9月14日將舉行,又有2024年選舉行情加持,政策作多股利多點火,軍工概念族群近期黃袍加身,長榮集團旗下小金雞長榮航太挾新股優勢,8月來股價飆漲25%,連四日刷新歷史高紀錄。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長榮航太兩大事業體強,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各國軍備競賽掀起新高潮,航空業復甦推升客機客戶維修需求爆發,另外,波音B787組裝產線恢復並提高產量也拉升出貨動能,「三大優勢」齊發。 此外,美傳擬限制輝達(NVIDIA)高階AI晶片出口部份中東國家,利空消息對AI題材股造成衝擊,然MSCI全球小型指數成分股中AI族群走勢穩健,自動化設備大廠廣運外資8月來大賣8,574張,惟近期態度翻轉、連三日反手買超3,236張,回補買盤送暖下,帶動股價反彈4.79%。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美國政府繼去年禁止輝達(NVIDIA)、超微(AMD)出口高階AI晶片至中國及俄羅斯後,近日禁令再擴及中東部分國家,要求必須額外申請許可。業者指出,這次中東管制,恐痛擊高達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00億元)AI伺服器訂單,中東訂單概念股緯穎、奇鋐、勤誠及光寶科屏息以待,L40S GPU概念股華碩、廣達、仁寶等可望迎來轉單潮。。 2.明晟(MSCI)季度調整昨日盤後生效,尾盤一舉爆出864億大量,尤其台積電尾盤爆量2.88萬張收跌6元;另外遭逢利空的AI股走勢不一,技嘉放量3.58萬張收跌3.67%、緯創則逆勢收漲4.46%,權值股表現不佳,台股終場下跌85點以16,634點作收,險守月線。投資專家建議,9月應聚焦在低基期消費電子股、及整理較久的傳產股。 3.主要亞幣8月集體走貶,人民幣表現疲弱,新台幣兌美元貶勢也較7月擴大,8月一舉下殺4.24角,幅度達1.33%,創今年2月以來最大貶幅,月線連五黑,累計近五個月新台幣已重貶1.4元,貶幅達4.39%。 4.解決ETF配息亂象,金管會31日證實將出手導正兩大問題,一是動用平準金配息的標準及時機,二是部分基金週轉率過高,增加投資成本,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強調新規定將「儘速」出爐,希望配息回歸「股利或債息收入」。 5.21家壽險身家大回升。依據半年報揭露,因第二季股債市及獲利回穩,去年底21家壽險帳上還有近4.63兆元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到6月底已縮小到2.95兆元,半年內身家回升1.68兆元,回升幅度應為史上新高。 6.新台幣8月續貶,壽險業獲利再吃大補丸。新台幣連五個月貶值,讓壽險業海外投資避險成本大減,並在6月開始出現淨匯兌利益,6月及7月合計匯兌利益共407億元,8月新台幣再重貶1.3%,預估可為壽險8月獲利帶來一定支撐。 7.美國政府晶片禁令恐將擴大,輝達要求在交付A100/H100晶片予中東和其他部分國家時,也須取得額外出口許可。矽智財(IP)業者指出,目前未受影響,主因量產、授權金等業務持續受惠AI大趨勢。惟法人認為,IP業者對制裁已有充分經驗及準備,後續待看美國政府動作,預期零組件供應鏈受牽連較大,不過規格趨緊導致ASIC若須重新設計,將會影響專案量產時程。 8.一顆蘋果救台灣再度上演!台經院31日發布7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受惠iPhone 15 等消費性電子新品推市,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達11.13分,創2022年9月以來的10個月新高,燈號轉為黃藍燈,也結束連4個月的衰退藍燈,顯示景氣已擺脫谷底。 9.市調機構IDC指出,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1.5億台,年減4.7%,創下10年來最低銷售數字;不過,隨著時間接近2024年,庫存條件不斷改進,IDC預期,明年手機市場將出現復甦,出貨量年增率為4.5%,且看好未來5年手機出貨量都會維持正成長。這也意味手機產業谷底已過,進入緩步復甦循環。 10.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對第四季鋼市態度審慎樂觀,他指出,8月鋼鐵市況已「壞無可壞」,且包括鋼構、廠房等訂單、需求陸續出現,歐美經濟也有復甦跡象,市場缺乏的只是信心,若能保持產銷合理第四季鋼市大有可為。(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美祭新管制緯穎AI大單恐受阻。(工商時報) 2.高息ETF金管會嚴打兩亂象。(工商時報) 3.MSCI爆量甩尾,台股險守月線。(工商時報) 4.輝達中東限令,無礙AI錢景。(工商時報) 5.裕隆3寶報喜,全年獲利戰新高。(工商時報) 6.國防部:習近平第三任期推動解決台灣問題進程。(中國時報) 7.廣達AI伺服器銷售拚倍增,擬在美、德、泰國擴產。(經濟日報) 8.壽險資本適足率 三家拉警報,金管會促提改善計畫。(經濟日報) 9.華宏兩廠不敷使用,初步相中橋頭園區。(電子時報) 10.裕隆中長期鎖定新能源車與淨零碳排,X-Trail、N7擔負下半年營運大任。(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國務院: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等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上海證券報) 2.滬市主板完成半年報披露:近9成公司實現盈利。(上海證券報) 3.今起,多家銀行再次下調存款掛牌利率!(證券時報) 4.首批中證2000ETF啟動發行。(經濟參考報) 5.券商上半年經紀投行業務平淡,自營成增長亮點。(經濟參考報) 國際頭條: 1.通膨數據報喜,但美股漲跌互見。(路透社) 2.美國砸120億美元促進綠能車製造。(路透社) 3.比特幣跌4.91%,至25,957美元。(路透社) 4.中國經濟再顯疲軟跡象:製造業和消費者支出均萎縮。(華爾街日報) 5.中國股市8月表現糟糕。(華爾街日報) 6.美國股市8月份收低,結束數月連漲走勢。(華爾街日報) (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觀望非農就業數據,美股漲跌互見;投顧預計台股今開低震盪,續守短均與月線附近。 美股週四漲跌互見,最新公布的PCE數據符合預期,緩和了聯準會(Fed)持續升息的擔憂,惟即將發表的非農就業數據仍令市場心態顯得觀望,四大指數走勢分歧,收盤漲跌幅介於-0.48%至+0.74%。台積電ADR收跌1.28%,拖累台指期夜盤下挫56點(-0.34%)。 台股週四開低震盪,尾盤受MSCI權重調整影響,指數在最後一盤帶量壓低,終場下跌85點(-0.51%),以16634點作收。 國票投顧表示,就本週盤勢來看,台股在16500-16800點之間震盪,近日走勢維持區間格局,惟隨著短均與月線逐漸接近且趨於糾結,同時進入9月,推估多空即將攤牌、盤勢蓄勢待變,考量權值股連動美股且影響指數甚大,建議關注電金權值股走勢,並配合外資、投信等法人籌碼動向,以作為判斷後續盤勢強弱的參考。操作方面,聚焦高速傳輸、網通族群。 9/月1日將公布美國非農就業報告,相關訊息持續左右市場對Fed升息的看法。至於國內隨著8月結束,後續盤面重心應是9月作帳行情,可關注季底作帳股並提前佈局。(編輯:沈培華)
【時報-台北電】台股31日開低走低,受MSCI季度調整盤後生效影響,電子權值股、金融股走勢疲軟,加上傳輝達頂級晶片遭美國禁止出口中東衝擊,AI鏈走勢分歧,指數一路盤下震盪,最後一盤爆量下殺,終場指數下跌85點,以16634點作收。美股最新收盤,觀望非農就業數據,四大指數漲跌互見,台積電ADR收跌1.28%、台指期夜盤下挫56點,台股早盤恐月線附近震盪整理。元大投顧指出,台股8月月K線終止連三紅,由於季線向上扣抵,短線若未能站回季線支撐,將壓縮反彈空間;8月投信買盤相對積極,為今年來買超最多的月份,適逢季底時間,9月中旬前,可留意投信著墨較深的個股,或有季底作帳機會。 元大投顧表示,台股31日開低震盪,AI概念股受美國限制輝達AI晶片出口,範圍從中國擴至部分中東國家,走勢呈現分歧,波動加劇,資金轉向聚焦記憶體、蘋果概念股、生技、以及軍工族群等股價相對大盤抗跌,尾盤MSCI調整影響呈現賣壓,拖累加權指數終場下跌85.31點,以16634.51點作收,跌幅為0.51%;櫃買指數逆勢呈現連三紅,漲幅為0.64%。 美股最新收盤方面,美國核心PCE指數4.2%,符合預期,不過市場觀望今晚就業數據,三大指數漲跌互見,道瓊跌0.48%、那斯達克指數漲0.11%、費半漲0.74%。 元大投顧分析,現階段FED升不升息是全方面的考量,除了通膨率需要持續下降之外,經濟成長與就業市場也不宜過熱,然而周三公布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季增年率2.1%,不如預期的2.4%,以及ADP就業報告創五個月以來最小增幅,皆顯示美國經濟有機會放緩,相信是FED樂見的,接下來非農就業報告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從加權指數技術面來看,八月月K線圖終止連三紅,中旬過後走勢進入橫向整理,於季線與半年線之間震盪,且季線扣抵值將從16700點持續向上墊高,短線若未能站回季線支撐,將壓縮指數反彈空間。籌碼方面,八月投信買盤相對積極,今年以來買超最多的月份,適逢季底時間,九月中旬前,可留意投信著墨較深的個股,或有季底作帳機會。 綜合上述分析,元大投顧建議,FED尚不宣布升息尾聲,將升息動向變得撲朔迷離,不實際付諸行動,能打消投資人對於降息的遐想,讓市場回歸經濟數據的審視。當前經濟有降溫跡象,有助於緩和債市的空頭壓力,殖利率轉為整理格局的同時,亦有利於股市回穩。產業方向留意美國網通基建受惠股、有望迎來復甦商機的記憶體,以及蘋果新機上市題材股。(編輯:即時組)
明晟(MSCI)第三季季度調整,將於9月1日生效,證交所提醒投資人留意,歷史資料顯示,MSCI指數調整前一交易日(即8月31日),台股尾盤可能有較大成交量值的表現,當國際情勢及總體經濟等因素有所變化,則可能存在波動較大現象。 證交所指出,MSCI於每年2月、5月、8月、11月公布指數審查調整結果,2月及8月為季度審查,5月及11月為半年度審查,半年度審查之成份股調整幅度通常較季度審查調整幅度稍大,四次調整結果均於公布日次月首日開盤生效。 MSCI於台灣8月11日上午5點公布第三季相關指數調整,於9月1日開盤生效。台股列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 Index),當時公布調整後權重為15.4%,較調整前下降0.12個百分點。 證交所說明,8月11日公布的調整前及調整後權重比較,是以7月特定基準日市值及匯率計算,因此,調整前後的權重差距,僅代表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股調整後,而台股在7月特定基準日的權重變化,不代表其後每日以及9月生效日的台股權重,也不代表台股資金流向。 證交所進一步表示,追蹤MSCI相關指數的被動式基金,會因應指數調整結果而調整成份股權重配置,且多於生效前一交易日依照刪除及新增成份股進行部位拋補。 惟證券市場尚包含主動式基金等各類投資人會進場買進或賣出,其自訂交易策略不必然完全依台股權重調升或調降結果決定,被動式基金會依指數成份股進行調節,並不代表全體投資人會有一致性買賣方向。 證交所並強調,投資人觀察股市表現,宜回歸企業財務業務情形、產業發展、國際情勢,以及總體經濟等基本面因素。 證交所將持續積極推動優質企業上市,並持續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台股,進一步提升台灣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時報-台北電】周三美股主要指數小漲,輝達再創高卻激不起AI股熱情,MSCI季調盤後生效,台股今日在台積電(2330)領跌,AI鏈緯穎(6669)觸跌停,緯創(3231)、光寶科(2301)、技嘉(2376)跟進壓回下,拖累指數下探16645點,軍工股乘勢崛起,由長榮航太(2645)、千附精密(6829)勇闖天價領攻,寶一(8222)、龍德造船(6753)、亞航(2630)、和成(1810)、雷虎(8033)等群起攻之,表現相對大盤強勢。 受惠疫後航空市場復甦,加上國機國造商機帶動,以及台北航太暨國防工業展9月14日開展,漢翔(2634)董座更在法說會上喊出「今年營收沒有天花板」激勵下,帶動軍工股衝一波,近期與AI概念成熱門輪動標的,今日在長榮航太(2645)、千附精密(6829)聯袂衝上歷史新高價帶隊下,與AI鏈呈現強弱鮮明走勢。 長榮航太(2645)看好下半年維修及製造業務維持雙位數成長,法人估今年EPS衝4.74元超車去年,日前獲凱基投顧給予增加持股評等、目標價看160元,近五日獲三大法人買超逾5千張,點火股價彈高大漲5%,改寫歷史高點138.5元。 千附精密(6829)上半年EPS僅1.66元,下半年在國防與航太產品增溫下,營收可望逐季增加,明年隨著光電半導體景氣復甦,營收可望大幅成長,近期雖遭土洋對作,早盤仍在買盤助攻下突圍強彈半根停板,勇闖天價161.5元。 台股今日收月線,MSCI季調盤後生效嚴防爆量甩尾,國票投顧建議,看好AI中長期的趨勢正向,應趁近期股價回檔之際,聚焦純度較高的AI標的;傳產部份,可持續關注輪胎和軍工航太族群,短線市場熱度較高,預期後續仍有表現機會。隨著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候選人提出AI、半導體、網通、監控、軍工等「五大信賴產業」,預料相關概念股後市不寂寞。(編輯:龍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