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7日公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開展人民幣(下同)1,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仍持平於2%。 據此計算,包括中期借貸便利(MLF)在內,本周全口徑轉為淨投放,規模7,120億元,創近兩個月新高。 據路透統計,本周逆回購到期總額320億元。周三有2,000億元MLF到期,央行當日進行超額續做,利率維持2.75%不變,新注入資金2,810億元,為逾兩年最大值。
中國人民銀行15日等價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人民幣(下同)4,810億元,是人行連續第四個月超額續作MLF。分析指出,MLF中標利率未變,意味本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可能性大幅降低,後續人行更加強調穩健的政策基調,短期降準降息的機率下降。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行15日開展4,810億元MLF操作,和1,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1年期MLF中標利率2.75%,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均與此前持平。當日,有40億元逆回購和2,000億元MLF到期,據此算人行向市場淨投放3,810億元。 第一財經引述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3月信貸需求仍較為旺盛、地方債發行規模大增,同時同業存單到期規模較高,資金面緊平衡料延續,銀行中長期負債仍承壓,MLF延續增量續作有助於維穩中長期流動性,減緩銀行缺長錢的壓力。 LPR部分,自去年8月LPR實現非對稱下調後,LPR已連續六個月保持不動。光大銀行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本月LPR利率繼續保持穩定機率大。一方面MLF政策利率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部分銀行息差壓力,加之實體經濟信貸融資需求回暖,目前銀行調整意願不強。 溫彬表示,伴隨經濟運行回穩,在「堅持以我為主」等原則下,人行進一步降息的必要性降低。但考慮到降準對於提供長期流動性、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和支援實體經濟比較有效,且在結構性流動性短缺架構下,人行每隔7~8個月時間就會實施一次降準。因此,結合歷史規律、銀行負債壓力以及穩經濟需要,年內降準可能性仍在。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標方式展開7天期逆回購,操作量104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2%;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同步,規模4810億元,中標利率2.75%,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 綜合陸媒統計,今有2000億元MLF到期,因而面向市場新增資金2810億元,人行實現超額續做;另有40億元逆回購到期,合計淨投放3810億元。(編輯:廖小蕎)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5日創逾3周以來新高,大陸官方15日開出的中間價報6.8680,較上日上調269基點,調幅0.39%。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人民幣(下同)4,8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4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1年期MLF和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持平在2.75%和2%。這與此前「增量平價」的MLF續做主流預期相符。 考慮到15日有2千億元MLF到期,本次人行超量續做,向市場新增2,810億元資金,創2020年12月來最多,若再加上逆回購因素,15日共淨投放3,810億元。 根據路透統計,本周逆回購到期總額320億元,另外15日到期的2千億元MLF也是今年3月份唯一的一次MLF到期。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標方式展開7天期逆回購,操作量29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2%。 綜合陸媒報導,今有3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260億元。明日將展開本月唯一一次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規模2000億元。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今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8949元,較前一交易日升值4.26分,升幅0.61%,為近2周新高價。(編輯:廖小蕎)
隨著資金面波動減緩,本周中國人民銀行操作轉放為收。人行15日在公開市場進行人民幣(下同)4,9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和2,030億元逆回購(附賣回)操作,但扣除到期額後仍為淨回籠,本周累計已從市場抽走6,450億元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人行15日開展MLF的操作利率2.75%、逆回購利率2%,皆與先前持平。同日有3,000億元MLF以及6,410億元逆回購到期,等於單日淨回籠2,390億元。交易公告稱,兩項操作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 報導指出,以MLF來看,人行已連三個月加量續作,但同時又擴大逆回購操作,達到資金淨回籠之效。對比上周(2月6日~10日)累計淨投放6,020億元,13日回籠1,040億元、14日回籠3,020億元,等於本周三個交易日已累計從市場抽走逾6,000億元流動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人行在公開市場靈活操作,一方面適度增加中長期資金投放,另一方面避免短期熱錢過剩,繼續透過寬信用方向助力經濟穩步恢復。他指出,MLF加量續作,主要是人行適度加大中期資金投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小微、三農、製造業等領域支持力度。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目前大陸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上半年降準需求不大。但從全年來看,考慮到經濟持續復甦、信貸投放加快及資本市場回暖等三大因素,預估今年或有0.5個百分點的降準空間。 人民幣匯率部分,受美元攀升影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岸價、離岸價15日齊跌,續創逾五周新低。其中,離岸價最低一度跌破6.85元關口,創下1月6日以來新低。在岸價早盤最低亦曾來到6.8498元,逼近6.85元,官價收報6.8451元,較上日大跌286個基本點。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告,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展開7天期逆回購及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資料進一步顯示,單日逆回購操作量203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為2%;MLF操作量4990億元,中標利率為2.75%。兩者利率均與此前持平。 香港信報指出,今日分別有6410億元逆回購、3000億元MLF到期,據此計算,公開市場單日全口徑淨回籠2390億元;MLF則為超額續做。(編輯:廖小蕎)
大陸官方15日開出的中間價報6.8183,較14日下調47基點,創逾1個月低位。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超額續做2月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人行公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5日在公開市場開展人民幣(下同)4,990億元1年期MLF操作和2,0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MLF和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持平在2.75%和2%。 15日當天有6,410億元逆回購和3,000億元MLF到期,據此計算,公開市場單日全口徑淨回籠2,390億元。 據路透統計,本周逆回購到期總額為1.84兆元,14日至16日的每日到期規模偏大。2月份僅有一筆MLF到期,即為15日到期的3,000億元。
【時報-台北電】香港信報援引彭博經濟研究報告,對於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將1年期政策利率下調20個基點的看法不變,並預期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將維持在2.75%。 該研究也指出,儘管房市走衰、出口疲軟,人行仍然不會選在2月時降息。(編輯:廖小蕎)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經濟學家9日指出,未來幾個月中國大陸可能會遭到另波新冠疫情,加上聯準會有機會不再升息,大陸第2季可望再度調降利率。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Zhong Zhengsheng)認為,人民銀行下季實施寬鬆政策時或將面臨較少不利狀況,因大陸的通貨膨脹應該可落在低檔區。約3年前,鐘正生曾獲邀參加總理李克強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並在會中發言。 鐘正生指出,自從中國大陸棄守零容忍的抗疫政策後,再加上疫情趨緩,商業活動迅速復甦,這代表短期內不需要再實施額外的貨幣刺激政策。若另波疫情預計將在3到6個月內發生,並對經濟造成巨大衝擊,2023年第2季將有機會看到利率再降。 人行已宣布今年將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期幫助景氣復甦。部分專家學家預估,1年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也就是人行借錢給銀行的貸款利率本季會調降。下周,人行計畫進行本月的MLF操作,但沒人認為到時利率就會降。 鐘正生認為,利率已經不是人行在今年必須使用的工具之一,因為MLF利率僅剩2.75%,再寬鬆的空間已不大。同時,人行可能會趁機推動存款利率改革計畫,銀行成本或將減少外,也有助於再降低只提供給最重要客戶的最佳融資利率。 另外,人行應將會降低銀行業者法定準備金,或乾脆將資本適足率再降50到100個基本點。藉此,可填補銀行間流動性不足缺口,還有推升廣義貨幣穩定成長。貨幣供給指標中,M1A以及M1B為狹義貨幣,M2則為廣義貨幣之意。 至於2023年中以及第4季或許會降準,也就是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屆時,銀行間流動性或將不夠,還有大量MLF借貸金將會到期。鐘正生指出,人行可更加活用財政鐘的結構性工具,來維持信用貸款成長。 至於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以及能源在內的核心消費者通膨,2023年可能漲幅有限,因為家庭資產負債表已受損,需要一些時間大家才能更願意,且更有能力來消費。鐘正生也預估,大陸今年平均通膨在1.7%左右。
中國人民銀行春節前放水,17日放量操作人民幣(下同)7,790億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維持在2.75%不變。分析指出,春節前超額續作MLF符合人行一貫的操作規律,既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也有助於銀行在年初加大信貸投放,助力穩增長。 界面新聞報導,1月到期的MLF為7,000億元,人行本月繼續選擇放量等價操作。除了續作MLF以外,人行17日還在公開市場進行1,560億元的逆回購(附賣回)操作,充分滿足金融機構節前資金需求。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20年以來,人行均在春節前最後一次MLF操作中實施加量續作,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在節前大規模提取現金的需求。同時,這也可支持銀行「合理把握信貸投放力度和節奏,適時靠前發力」,在第一季經濟仍面臨下滑壓力的背景下,加大貸款投放,以寬信用支持穩增長。 王青還表示,人行加量續作MLF,不僅能繼續遏制短天期市場利率的上升態勢,將可引導一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等重要市場參考利率下降。這將有效穩定市場預期,有利於銀行以較低成本向實體經濟提供信貸支援。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表示,人行1月採取等價超額續作MLF是為了滿足春節前繳稅和取現的流動性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人行此次操作相對克制,超額續作的規模只有790億元。 外界亦關注被視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已連續第五個月保持不變,維持在2.75%。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認為,今年第一季人行仍可能下調政策利率,下調幅度大約在10個基本點。她提出兩大原因:一是需求疲弱背景下,降息有助於擴張信貸需求;二是復甦前景不明,降息有利於凝聚共識、提振市場信心,所以第一季人行仍有降息的可能。 另外,由於MLF操作利率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主要參考利率,在1月MLF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分析師預計,20日公布的1月份LPR報價料將會同樣持平不動。
【時報-台北電】中國人民銀行今(16)日展開7天期、14天期逆回購,規模為820、74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為2%、2.16%。同時進行77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持平在2.75%,鑒於今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1月有7000億元MLF到期,故呈現「超量平價」續做。(編輯:廖小蕎)
美國通膨放緩,美元走弱,在岸及離岸人民幣16日早段雙雙升破6.7,創逾半年新高。 香港信報報導,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CNY)早段最高至6.6957,最新報6.7027,較前一交易日下午4時30分收報6.7099,升72個基點或0.11%,較晚上11時30分最後成交價6.7,跌27個基點。 離岸價(CNH)早段最高至6.6999,最新報6.7137。官方16日開出的中間價報6.7135,上調157個基點或0.23%,創去年7月11日以來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6日在公開市場展開人民幣(下同)7,790億元一年期MLF操作和1,56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含7天820億元、14天740億元,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MLF和7天及14天逆回購利率分別持平在2.75%、2%和2.15%。 逆回購操作規模上周五為1,320億元。16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考慮到MLF到期和續做的錯位,據此計算,公開市場單日全口徑大幅淨投放9,330億元。本周公開市場共有1,890億元逆回購到期,此外,17日有7,000億元的MLF到期。
中國人民銀行13日公告,為維護春節前流動性平穩,今日開展人民幣(下同)1,32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550億元7天期和770億元14天期,利率仍維持在2%和2.15%。 逆回購操作連續3日放量,據此計算,公開市場單日淨投放續增至1,300億元,本周轉為淨投放2,130億元。 據統計,本周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1,270億元,首兩日占多數,分別為430億元和640億元,周三為160億元,12日及13日則回到20億元。 另外,今年首筆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將在本月17日,規模7,000億元,按慣例,人行將在下周一(16日)進行續做。 外媒也報導,春節臨近,資金面波動撩撥市場緊張神經,經濟學家預計人行1月或對到期的MLF小幅超額續作,有望連續兩個月通過MLF淨投放長期資金,以平抑流動性缺口並保持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截至12日下午5點,13位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對本月MLF操作量的預估中值落在8,000億元,高於17日到期規模7,000億元,其中有8位預估落在8,000億~1兆元,另外2位預估持平到期,3位預估小幅縮減。
【時報-台北電】香港信報援引彭博經研,基於11月房地產市場沒有明顯回溫,因此估中國商業銀行將5年期LPR調低10個基點至4.2%,作為房市更多支撐。 研究進一步指出,人行本月維持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在2.75%,商業銀行在確定LPR報價時,以往會追蹤MLF利率變化,但並非絕對相關。(編輯:廖小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