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今年迎轉機,重磅旗艦、跨領域新產品、國際大廠聯手動作齊發。執行長蔡力行不同以往內斂低調,高峰會上自信心十足,在經營團隊胼手胝足、興勤耕耘之下,開創聯發科王朝。繼旗艦晶片導入Meta Llama 2後,17日更宣布雙方獨家合作新款擴增實境眼鏡裝置,自高通手上搶下新一代產品線。另外,天璣8300也會在本月21日發表,動作頻發、擴大領先優勢,雙方交火愈演愈烈。 蔡力行指出,2023年旗艦級手機單晶片營收規模,將可達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17.89億元。乘勝追擊,聯發科也將於11月21日下午三點正式揭曉天璣8300,同步搶食中階市場。據傳,天璣8300採用台積電4奈米製程,並包含3.35 GHz的Cortex X3超大型核以及三個3.32 GHz的Cortex A715大核,同樣讓市場期待。 另外,高峰會上,聯發科運算事業部總經理Vince Hu正式宣布與Meta再建立合作關係,負責開發新一代Ray-Ban Meta智慧眼鏡晶片,意味著聯發科將挑戰比手機更小的鏡框空間,強大的SoC技術,使AI應用將逐一實現。 向競爭對手直球對決態勢愈趨明確,高通甫於17日宣布推出Snapdragon 7 Gen 3行動平台,聯發科隨即預告發表天璣8300。此外,高通與Meta合作穿戴式設備,才在今年9月底宣告相關產品亮相,然本次高峰會,聯發科找來Meta Reality Labs副總裁Jean Boufarhat站台,間接向市場宣告,聯發科自高通手中,搶下Meta下一代AR眼鏡晶片訂單。 蔡力行強調,聯發科於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技術上與業界夥伴緊密合作,使得低功耗技術在各平台展現不凡的運算能力,跨運算平台的產品組合,包括手機、平板、物聯網、車用等,體現半導體產業鏈重要性。競爭態勢愈演愈烈,終局尚未可知,仍雙方賣力推進AI世代演進,意在市場競爭之初搶下主導權不言可喻。
大型對沖基金最近紛紛向美國證交會(SEC)申報第三季投資狀況,外界認為蘋果、亞馬遜、Alphabet、Meta、微軟、輝達和特斯拉等七大枓技巨頭今年來股價大漲,基金大舉加碼並不令人意外,重點是其持股變化。 今年來累漲幅最高為輝達241%、接下來是臉書母公司Meta逾166%、特斯拉124%、亞馬遜約67%、微軟54%、谷歌母公司Alphabet約51%和蘋果50%。 SEC要求凡管理公開上市資產規模1億美元或以上機構,在每一季結束後的45天內必須申報該季持股狀況。 今年來股價漲最兇猛的輝達將21日公布其第三季財報。最新申報資料顯示,明星基金經理人科爾曼(Chase Coleman)的老虎環球基金(Tiger Global)雖然去年在科技股上慘賠,但第三季仍把輝達持股從將近63萬股加碼至110萬股。 另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資助的公益信託「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信託」,於第三季首次將輝達納入投資組合,買進股數約9,200股,價值400萬美元。橋水基金在第三季加碼輝達股票,買進約4.8萬股,價值2,093萬美元,權重佔0.13%。 第三季持股變化最劇烈之一的對沖基金是霍恩(Chris Hohn)的TCI基金管理出清所持1,180萬股微軟股票。按目前價位計算約44億美元。Alphabet從前一季1,850萬股減持至1,690萬股。 「抄底王」泰波(David Tepper)的Appaloosa大舉加碼科技股,亞馬遜從前一季316萬股增持至375萬股,Alphabet從231萬股增至275萬股,Meta從150萬股增至195萬股,微軟從124萬股增至165萬股。 但Appaloosa把剩下48萬股蘋果股票全部出清,台積電也從178萬股減持至100萬股。 「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增持蘋果約4.1萬股,買進晶片設計商安謀(Arm)32.5萬股。不過其分別賣出微軟和輝達各約1萬股。
社群網路巨擘臉書離開中國市場14年後,傳出將以銷售VR穿戴硬體模式重返中國。外媒指出,臉書母公司Meta已和騰訊簽約,騰訊將在明年底獨家代理Meta平價VR頭戴設備,負責中國市場銷售。 臉書在2009年被中國政府封鎖,如今設法憑藉其他業務重返中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Meta與騰訊經過約一年的談判後已達成初步協議,騰訊將會獨家代理販售Meta的頭戴式設備Quest,預計會在2024年底開始販售。 知情人士指出,Meta擬在中國推出低價版本的頭戴式產品,將採用比目前最新型號Quest 3更便宜的鏡頭等配件,不過搭載的GPU將比Quest 2更先進。Meta還預計將這款平價VR頭戴設備推向其他海外市場。 知情人士表示,這次的東西兩大社群網路企業合作上,Meta將囊括大多數的設備銷售收入,而騰訊預計獲得更多內容和服務層面的收入。但知情人士也稱,尚不清楚在銷售Meta頭戴設備以及VR內容上,騰訊是否還需要經過中國政府的批准與審查。 大陸科技直播主「電丸科技AK」10月中旬時曾表示,騰訊2月時原本已解散旗下XR團隊,但到了8月時又立即回頭重組XR團隊,目的正是為代理Meta頭戴設備,騰訊將參考與任天堂的合作方式,推進與Meta合作。 雖然還未打入巨大的中國市場,但當前Meta已是全球VR頭戴設備領軍者。IDC數據指出,今年第二季Meta的VR/AR頭戴設備在全球有5成市占,排名在後的是索尼和字節跳動旗下PICO。 但是無論在全球或是中國,VR市場當下正在快速退燒,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VR消費級市場銷量,年衰退近30%。而當地領軍廠商PICO近期也屢屢傳出裁員的消息。
今年以來Meta線上廣告業務持續復甦,推動7到9月總營收年增23%至341億美元,是上市以來最高紀錄,也是2021年第三季以來最大年增幅。但Meta透露中東戰亂打擊本季線上廣告支出,使股價26日開低下跌逾3%。 占Meta總營收98.5%的線上廣告營收在上季增至336億美元。雖然上季線上廣告均價年減6%,但與去年同期的18%跌幅相比已復甦許多。回顧2021年蘋果修改隱私政策後重創Meta廣告事業,使Meta在去年損失100億美元營收。 Meta執行長祖克伯在年初宣布今年是「效率年」,除了推出新功能協助廣告主鎖定線上廣告受眾之外,也力行成本節約,成功推動線上廣告營收連3季成長。 Meta第三季北美營收年增17%,亞太營收年增19%,歐洲營收年增35%,其他地區營收年增36%。財務長Susan Li表示其他地區包括南美洲,而南美洲上季強勁成長主因是中國廣告主在巴西購買大量線上廣告。 Meta第三季淨利1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倍以上,也高於前一季的78億美元。該公司預計今年支出總額約870億至890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期的880億至910億美元。明年支出總額估計940億至990億美元。 祖克伯表示明年Meta將投入更多心力發展AI功能,但將繼續節約成本。為了避免增加人事成本,Meta將暫停部分非核心產品計畫,將內部人力調度支援AI研發。 Meta透露中東動亂打擊本季線上廣告支出雖令投資人不安,但Meta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經翻倍,預計將締造股價表現最佳的一年,原因除了成本節約奏效之外,Meta推出號稱推特殺手的應用程式Threads也不斷累積用戶。 祖克伯宣稱Threads每月經常性用戶量已逼近1,000萬人,若未來幾年維持這個速度成長,將實現10億用戶量的目標。
美國41個州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及其旗下Instagram部門提起訴訟,控告他們經營的社群媒體平台引誘兒童與青少年上癮,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危機,並藉此牟利。《華盛頓郵報》指出,這項法律行動代表這些州執法人員正盡最大努力來對抗社群媒體對兒少心理健康造成的衝擊。 美國有41個州正在起訴Meta,不過有些州選擇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並非加入聯邦訴訟。包括加州、紐約等33個州24日向加州奧克蘭聯邦法院提出的聯合訴狀中強調,「Meta一再誤導民眾對該平台危險性的認知,並刻意引誘兒童與青少年沉迷其中。」 訴狀指出,Meta利用超強技術引誘青少年與青年使用社群媒體,導致他們難以擺脫,讓Meta能從中牟利;對企業而言,兒童是很能賺錢的顧客群,在他們易受影響的年紀時,吸引他們成為消費者,強化對品牌的忠誠度,未來長大後,可以繼續購買他們的商品。對Meta而言,年輕消費者有助於吸引更多廣告商。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在聲明中表示,「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惡化的例子,創下歷史紀錄,Meta等社交媒體公司難辭其咎。Meta從兒童的痛苦中獲利,故意設計具有操縱性功能的平台,讓兒童沉迷其中,同時降低他們的自尊。」 詹樂霞說,包括Meta在內的社群媒體造成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他們必須承擔責任,提出訴訟目的在敦促聯邦法院命令Meta停止這種操縱(兒童)的策略,同時支付巨額經濟上的處罰和賠償。 Meta回應表示,鑒於TikTok、YouTube和Snap等社群媒體平台都被民眾廣泛使用,各州檢察長沒有與社群媒體公司合作,試圖制定適用於整體行業的解決方案,反而針對Meta興訟,令人失望。其實生活受挫的年輕人,也可以在社群媒體找到支持。 根據研究顯示,兒童使用Meta社群媒體平台與「憂鬱、焦慮、失眠、教育與日常生活受干擾以及許多其他負面結果」有關。 Meta後續可能會因違反各州相關法律,每次面臨1千到5萬美元的民事罰金,由於有數百萬兒童與青少年使用Instagram,罰金可能會迅速增加。
Meta宣布,將在Meta廣告管理員中推出生成式AI創造功能,預計2024年上線,此功能可望大幅提升廣告工作者的生產力。但軟體大廠Adobe對此態度則較為保守,強調目前品牌廠商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遠低於個人,主要是顧慮到數據安全等議題。 Meta明年上線的生成式AI內含三大全新功能,包括有背景生成(Background Generation)、圖像擴展(Image Expansion)與文字變化(Text Variation)。其中背景生成功能,可協助廣告創意人員建立多個背景,配合產品圖像,針對不同受眾客製化創意內容。而圖像擴展,則是將現有素材根據版面不同長寬比,以較少的時間與資源重新再利用創意素材。 至於文字變化,根據廣告主的原始文字生成多種廣告文案版本,提供多種選項,適用不同受眾,但目前此功能僅限英文文案。 Meta指出,一半的受訪廣告主預估,利用生成式AI等工具,每周可省下五小時以上工時,相當於一年可以省下近一個月時數。幾乎所有受訪者均認為,AI可提高行銷成效。另一方面,生成式AI工具也可化解靈感枯竭的窘境,只是目前在客製化上,仍有待改善。 目前的生成式AI廣告功能只是起點,Meta計劃為廣告主提供生成廣告文案彰顯產品賣點,或在幾分鐘內生成客製化主題的廣告圖片,例如符合運動品牌風格的戶外圖像。企業很快就能在Messenger和WhatsApp上運用AI傳送商務式訊息,與顧客互動,協助進行商業交易、互動或即時回覆。 另一家軟體大廠Adobe也發表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亞太地區消費者期待透過生成式人工智慧來改善產品和服務(46%)以及客戶體驗(44%)。這一數據較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高3倍。 但9成消費者表示,已在行銷和客戶體驗活動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其中42%的人使用過大型語言模型或對話式人工智慧,25%的人使用過文字轉換圖像的生成器,23%的受訪者兩種技術都用過。但品牌商只有40%的受訪者表示,該公司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顯示個人用戶與品牌商在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相差甚多,推測品牌商較為謹慎的原因之一為考慮數據的安全性。
臉書母公司Meta研議在歐洲推出無廣告版的臉書和Instagram服務,每個月最低收取10歐元(約10.5美元)費用,此為Meta回應歐盟有關個人化廣告規定的最新計畫。 Meta2日股價大漲逾2%,今年迄今累計飆漲近150%。 根據熟知內情人士表示,Meta近幾周向歐盟主管機關提出提案,期望在未來幾個月對歐洲用戶推出付費方案。不同意Meta依據個人數位活動投放目標廣告的用戶,可以付費選擇無廣告版的服務。美國用戶不適用該收費方案。 依據提案,在桌上型電腦使用臉書或Instagram帳號的月費為10歐元,每個額外相關帳號收取約6歐元。在行動裝置使用服務的月費提高至13歐元,因為Meta將計入蘋果和谷歌應用程式商店程式內付款的抽佣。 換言之,歐洲用戶在手機使用無廣告版Instagram,每個月得支付將近14美元(13歐元)。在電腦同時使用臉書或Instagram,不受廣告打擾的代價是每個月將近17美元(16歐元)。 Meta對歐洲無廣告版服務的收費計畫不置可否。Meta發言人表示,Meta相信有個人化廣告支援之免費服務的價值,但將持續開發其他選項,確保公司能符合法規要求。 對核心服務收費將是Meta業務的重大轉變。Meta執行長祖克伯長久以來堅持核心服務應該免費,並由廣告支援,希望讓各種收入階級的用戶都能使用Meta的服務。 Meta的無廣告版月費方案,凸顯歐盟的法規嚴重威脅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歐盟要求Meta推出個人化廣告得先尋求用戶同意,打擊該公司的主要收入。 Meta在遵守歐洲有關使用用戶數據方面,遭遇一連串挑戰。Meta因為將用戶數資訊傳送至美國,今年稍早遭歐盟重罰13億美元。 Meta的無廣告版提案可能不足以讓歐盟滿意。主管機關可能認為收費太高,要求壓低收費,或是要求該公司推出讓用戶選擇沒有個人化廣告的免費服務,如此一來Meta的商業模式將遭遇嚴峻考驗。
晶心科(6533)為RISC-V IP指標公司,終端應用包括touch panel、wireless等各項產品,市場遍步中國大陸、台灣及北美市場。其中,晶心科RISC-V在AI中的應用已獲得Meta MTIA的驗證,據悉第三季已認列第一批權利金營收。 晶心科9月28日股價上漲4.35%,終場收396元,扭轉連日走低之趨勢,站穩5日均線,待成交量放大將有機會挑戰均線之層層反壓。晶心科上半年營運歷經調整,在打入國際知名CSP業者之後,未來營運將見起色。法人指出,晶心科除Meta之外,也有與其他美系大廠合作,估計三~五年後AI可貢獻達35%的授權金收入。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數位部長唐鳳27日透露,將從源頭進行管制,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將在10月送行政院,力拚本會期通過。 數位部27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立委李昆澤質疑,投資詐欺從今年1月514件,到7月成長到1,042件,等於增加一倍;網購詐欺從1月545件,到5月842件,增加了300件,根本愈打愈強大,沒有改善。 唐鳳對此表示,數位部主管的遊戲點數詐欺並沒有上升反而下降,而總件數上升,是因數位工具讓詐騙單位成本大幅下降。現各國都從源頭管制,數位部推出的簡碼111就是源頭管制,電子簽章法也是。 據電子簽章法草案,未來強制規定電子簽章的法律效用,網路交易若要排除電子簽章,就得立法;他國與我國也可透過「技術對接合作」原則,相互承認電子簽章。 唐鳳說,未來若要求需電子簽章才能存取帳戶,很多跨境冒充或網攻就很難達成,且過去電子簽章法並不是全面適用,甚至可以說根本不認電子簽章,未來都可全面進行防護。 另外,在推動產業AI化、AI產業化方面,數位部指出,將就AI人才培育、技術深耕、產業發展、及評測與驗證四大面向推動,預計今年可為產業帶來100億元產值,應用案例超過50案。明年AI應用案例目標超過60個,協助產業創造110億元以上產值。 至於外界關心的媒體議價進度,唐鳳透露,10月Meta將提出他們在還沒立法前可接受的方案,我方希望可以比照Google提出具體方案(如共榮基金),這部分會持續和Meta談。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臉書母公司Meta計畫最快本周於旗下社交應用程式推出具鮮明個性的聊天機器人,希望善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以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加入。 這些具備各種個性的AI聊天機器人正由員工內部測試中。Meta預計在27日登場的Meta Connect開發者大會讓這些機器人首度亮相。 這些聊天機器人意在提高客戶互動參與度,其中部分可能具備協助編碼等提升生產力的功能,但具體細節尚無法得知。 過去幾年來,隨著抖音崛起並取代Instagram成為年輕人最喜愛的平台,這令母公司Meta備感威脅,吸引年輕用戶成為該公司首要任務。Meta執行長祖克伯2021年10月時表示,他們將「重新調整團隊以服務年輕人為最大宗旨,而非迎合更多年紀稍長者」。 自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11月推出後,大型語言模型技術成為顯學,吸引各家科技大廠投入研發,Meta也不例外。據傳Meta明年將推出足以抗衡OpenAI最新語言模型GPT-4的AI系統。 消息人士表示,Meta正在開發數十款個性聊天機器人,其中一款稱為「機器人鮑伯」(Bob the robot),他具備「高超智力、敏銳機智與尖酸嘲諷」的特色。 Meta亦開發一款新產品,讓名人或網紅可使用自己的AI聊天機器人與粉絲互動。 Meta並非首家推出聊天機器人以吸引年輕客群的社群媒體公司。即時通軟體開發商Snap今年2月推出My AI供用戶使用,這是一款以OpenAI的GPT技術為基礎的聊天機器人。 矽谷新創公司Character.AI則允許民眾創造聊天機器人並與其互動,這些機器人可以扮演各種角色與知名人物,例如俄羅斯總統普丁或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等。但研究人員與科技公司員工表示,賦予機器人個性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包括生成的內容不符需求、用語粗鄙或充滿偏見。
Meta兩個月前剛推出大規模語言模型Llama 2,近日又投入新一代AI系統研發,外傳將在明年推出足以挑戰OpenAI最新語言模型GPT-4的AI系統。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Meta近日大量採購輝達(NVIDIA)先進AI晶片H100,並積極建構資料中心。Meta在7月推出的Llama 2與微軟合作,在Azure雲端平台上進行訓練,但內情人士透露新AI系統將在Meta自家基礎建設上訓練,並以開放原始碼的系統架構免費開放企業開發AI工具。 自從去年底OpenAI推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生成式AI應用市場快速起飛,吸引各家科技大廠參戰,但Meta卻落後谷歌及微軟腳步,令Meta執行長祖克伯耿耿於懷。 今年3月OpenAI最新大規模語言模型GPT-4上線後,AI功能更強大,促成OpenAI推出企業版ChatGPT,讓其他對手備感壓力。谷歌正在研發的大規模語言模型Gemini預計明年上線,雖然Meta新語言模型上線時間可能落後Gemini,但部分人士看好Meta採用開放原始碼的優勢,因為開放式平台成本較低,靈活度也較高。 但法律專家認為開放原始碼的AI系統伴隨較多違法風險,因為這類AI系統很可能誤用著作權保護的資料進行訓練,也可能淪為有心人士創造並散播假消息的平台。 AI研究機構AI Now Institute管理董事威斯特(Sarah West)表示:「很難預測開放原始碼的AI系統有何能力或漏洞。」 Meta最新AI系統能否挑戰GPT-4也令部分人士質疑,因為業界普遍認為用來訓練語言模型的資料量越龐大,語言模型就會越強大。以Llama 2為例,Meta當初輸入了700億筆參數來訓練,但GPT-4訓練用的參數量高達1.5兆筆,是Llama 2的20倍以上。
7月初,Nasdaq交易所宣布針對那斯達克100指數進行「特殊再平衡」,透過重新分配權重方式,解決大型科技股影響力過大的問題。今年少數大型科技公司股價狂飆導致少數企業權重不斷增加,採取特別手段進行調整解決「指數過度集中特定個股」問題:指數權重最高括微軟、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輝達、亞馬遜、特斯拉及臉書母公司Meta權重合計超過5成。 調整權重迫使追蹤指數的基金調整投資組合,出脫權重遭調降的股票,因此7~8月這些科技巨擘股價回檔修正,但市場幾乎完全不悲觀。 市場借用1960年代美國西部片《豪勇七蛟龍》片名代表7大科技巨擘:美股七蛟龍包括5大科技巨頭蘋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Meta,再加上AI之王輝達、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共7檔。根據《Business News》報導,美股七蛟龍總市值今年增加4.1兆美元、約新台幣128兆元,達到11兆美元,若以IMF估算台灣2022年GDP為8,286億美元為基礎,七蛟龍今年前8月市值就增加5個台灣GDP。 蘋果9月中旬將發布iPhone15,上季iPhone銷售額衰退2.4%,新手機推出後,iPhone全球市占率維持領先,華為Mate60 Pro初期只能在大陸銷售。蘋果全球科技股市值之王地位建立在龐大現金流量、代工製造管理能力,以及沒有龐大資本支出壓力等,蘋果正在開發自己的LLM人工智慧。 微軟將於9月21日在紐約舉辦「特別活動」,可能與AI方面進展有關。微軟是Open AI的大股東之一,ChatGPT大獲成功,OpenAI有望在未來一年內產生超過10億美元營收規模後轉虧為盈,大股東微軟是最大受惠者。微軟雲端Azure業務也從植入生成式AI產品中獲得額外營收,微軟雲計算客戶能夠利用生成式AI提高工作效能;微軟計劃通過Copilot增加Microsoft 365應用軟體的價值。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月表示,未來4年將有1兆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升級,包括GPU升級,每年資本支出約2,5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由亞馬遜、Google、微軟和Meta等4大科技巨頭支付,AI軍火之王帶來龐大現金收入。華爾街相繼調高輝達未來獲利預估EPS,導致本益比(PE)反而下降,但黃仁勳9月上旬賣出8.91萬股輝達普通股,平均價格是480.87美元,引發市場關注。 臉書問題依舊但用戶數龐大,上半年持續裁減元宇宙事業裁員,又宣布庫藏股1,300億美元。祖克伯高喊Meta進入「效率年」,股價持續大漲。Meta是一家網路廣告公司,旗下Facebook、Instagram是範圍最廣大的線上媒體,廣告市場復甦後,Meta專注在有商業化潛力的AI產品,而非AI深度學術研究,過去透過大數據投放廣告,未來可能以人工智慧來提升廣告的有效性。 Google母公司Alphabet 上季營收連續4季個位數成長,整體廣告營收從581.4億美元,年增3.3%,Google Cloud營業利潤約4億美元。企業投入AI領域加深對運算基礎設施需求,推動 Google Cloud成長。Google宣佈Google Cloud和Workspace企業平臺推出一系列新AI產品,8月底Google宣布與輝達結盟。 亞馬遜電商事業送貨服務量已回成長軌道,占整體營業利益比例7成的雲端服務事業Amazon Web Services(AWS)也度過企業撙節成本衝擊,未來可望延續雙位數成長,2022年在全球雲端計算領域市佔達40%。AWS投資1億美元成立「AWS生成式AI創新中心」,利用AWS雲端計算技術串聯旗下AI和機器學習專家和客戶,幫助客戶構想、設計到推出新生成式AI產品,以客製化商用解決方案、顧問服務等領域為主要發展策略。 特斯拉8月在大陸售出84,159台電動車,今年來數度調降旗下車款售價,9月1日在大陸推出新款Model 3並開放預購;新款Model 3售價調漲12%,而高價車款Model S、Model X則持續降價,比亞迪等大陸車商引爆全球電動車市場激烈競爭。外電還報導特斯拉大買1萬顆輝達H100 AI晶片打造自家超級電腦,未來持續掃貨輝達AI晶片,今、2024年用訓練AI費用達40億美元。
IC設計大廠聯發科技搶攻雙A(AI及Auto)版圖,公司24日宣布攜手Meta(臉書母公司),結合新世代大型語言模型Llama 2、AI處理單元(APU)和自行開發之NeuroPilot平台,年底推出天璣9300晶片,另外,聯發科也躋身本次輝達(NVIDIA)法說會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台灣合作夥伴。科技業者指出,聯發科在AI、Auto雙引擎加持之下,將帶動營運重返榮耀。 輝達23日法說會上,再次重申與聯發科的合作。聯發科將開發汽車SoC並整合NVIDIA GPU小晶片的新產品線,預計涵蓋從高階至入門級車款。 聯發科Dimensity Auto汽車平台結合了公司行動運算、高速連網、多媒體娛樂等專業技術,提供沉浸式智慧座艙體驗。聯發科並結合輝達在人工智慧、雲端、繪圖運算技術的核心專業優勢,全面強化競爭優勢。 除了與輝達的合作外,聯發科也宣布與Meta攜手開發AI手機晶片。 聯發科強調,目前大多數的生成式AI處理,皆須透過雲端運算進行。為加快未來運算趨勢,未來生成式AI將直接部署於終端裝置,直接在行動裝置使用Meta Llama 2模型,藉此提升性能、加強隱私保護、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降低延遲。 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敬全表示,生成式AI浪潮是數位轉型的重要趨勢之一,透過與Meta的夥伴關係,聯發科提供更強大的硬體和軟體整體解決方案,賦予終端裝置更勝以往的強大AI效能。 聯發科指出,目前每一款由聯發科出貨之5G SoC晶片皆配有APU,已有執行多項生成式AI功能的經驗,例如AI-NR雜訊抑制、AI-SR超高解析度等。 徐敬全強調,終端生成式AI裝置,帶來更多令人振奮的人工智慧創新機會和產品體驗。能夠離線運算,擁有節省成本的多項優勢,將生成式AI普及至每個人,AI手機的到來將為市場帶來質的轉變、進一步量變,迎來終端應用新的契機。 聯發科天璣9300將於今年年底推出,新一代的旗艦晶片組,採用Meta Llama 2模型,搭配支援Transformer模型做骨幹網路加速AI處理單元,降低DRAM存取消耗及頻寬佔用,進一步強化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性能。 業者指出,聯發科積極轉型,除了攜手輝達及Meta,於消費性市場逆風時積極尋求合作,先行卡位AI邊緣運算商機。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於26日盤後公布第二季業績,財報財測皆優於華爾街預期,歸功於AI提升平台黏著度,IG的Reels短影音功能成功吸引廣告主,激勵盤後股價大漲近8%。 Meta第二季(截至6月底)營收年增11%達320億美元,高過分析師平均預估的311.2億美元,創2021年來最大季營收增幅。淨利方面年增16%,來到78億美元。另據金融數據商路孚特(Refinitiv)資料,Meta在Q2經調整的每股盈餘2.98美元,勝過華爾街預期的2.91美元。 至於第三季展望,Meta看好營收介於320億至345億美元,年增15%,優於路孚特訪調分析師預估的313億美元。 Meta上季的廣告收入勁增12%,比搜尋龍頭谷歌的3%增幅還搶眼。蘋果2021年修改隱私權政策,Meta損失100億美元廣告收入,如今靠AI技術有效鎖定廣告投放目標起死回生。 Meta第二季廣告收入大躍進,迎戰TikTok推出的Reels短影音功能功不可沒,重新擄獲廣告主回流。 Meta執行長祖克伯聲明指出:「我們持續見到旗下所有應用程式(app)有很強的黏著度(engagement),何況我們有最令人振奮的藍圖,Llama 2、Threads、Reels及全新AI產品都在產品線中,今秋還將推出頭戴裝置Quest 3。」 Meta財報亮眼一部分要歸功於撙節措施奏效,包括去年秋天以來裁掉2.1萬員工。 Meta預估2023年資本支出在270億到300億美元之間,較原估的300億至330億美元下修。而明年加強AI投資的緣故,資本支出料會加碼。 不過Meta也警告,旗下燒錢的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s,持續開發混合實境產品,今年的營業虧損料擴大,明年的赤字黑洞恐更大。 Reality Labs今年Q2營收2.76億美元,不及去年同季的4.52億美元,虧損37億美元。該部門自2021年來虧損超過400億美元,光是去年就虧掉137億美元。
推特(Twitter)老闆、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擬將該社交平台的品牌改名為「X」,但專家指出,Meta、微軟等數百家公司早已註冊這個英文字母的智財權,馬斯克執意如此,除可能官司纏身,忠誠用戶也可能失望出走,反而流失品牌價值。 馬斯克發布推文指出,推特即將更名為X,網址也轉移到X.com。但撤換全球知名的藍鳥標誌、換上X的作法,在推特社群引發極大反應,包括失望、不滿、揶揄、嘲諷等皆有。分析師更指出,這將使推特面臨極大的營運挑戰。Forrester分析師普勞克斯(Mike Proulx)表示,抹滅一個指標性的網路品牌「風險極高」,尤其此時正值Threads等對手產品上市、積極拉攏用戶之際。此外,馬斯克希望將X成為超級應用程式,但這需要時間、資金和人才,目前推特並沒有這些資源。 本月稍早,馬斯克坦言推特廣告收入銳減50%,現金流轉正是當務之急。 普勞克斯直言,改名之舉將進一步推開那些最初、曾經非常忠誠的推特用戶。他認為,馬斯克正在擺脫一個標誌性品牌,讓推特改頭換面,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擁有不同的用戶群。 此外,X已廣泛使用在許多企業的商標裡,未來推特要捍衛自己的X品牌將面臨挑戰。商標律師葛本(Josh Gerben)表示,「推特有百分之百的機率將被某一方提告」。他強調,美國商標註冊名單裡,約有將近900個商標內有X字母,並且遍及許多行業。譬如,微軟自2003年就擁有電玩系統Xbox通訊相關的「X」註冊商標。臉書母公司Meta在2019年註冊藍白色的「X」字母商標,作為軟體、社群媒體等業務所用。 但葛本認為,除非感受到推特X侵犯到自家品牌權益,否則Meta和微軟應該不會興訟。不過,其他業者會不會興訟就是個問題。臉書先前改名為Meta,投資公司Metacapital以及虛擬實境業者MetaX就在去年提出商標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