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庫存調整後,大陸MCU市況終於見到曙光,近期市場傳出,大陸部分料號出現回補庫存,甚至出現漲價態勢,價格逐步築底;有助營運持續承壓的台廠,如新唐(4919)、盛群(6202)、松翰(5471)、笙泉(3122)等,改善毛利逐漸脫離谷底。 中國大陸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時間已持續長達一年之久,且集中在消費性通用型MCU上,以致庫存堆積,無論品牌、通路、IC設計廠,手上都有許多待消化的貨品。 由於庫存水位處高檔,大陸MCU廠包括普冉、國民、南京沁恆等大廠,紛紛賠本出清,積極去化庫存,部分陸廠更是跳樓大拍賣,MCU價格殺到見骨,甚至出現人民幣4毛錢一顆的價格,讓台廠恨得牙癢癢的。 就價格差距而言,大陸MCU廠和台廠的產品單價(ASP),依不同料號有差異,但普遍是1至2成價差,陸廠能夠砍到更低價格,業界猜測,可能是大陸廠使用的光罩,有稅捐減免優惠,加上大陸晶圓代工廠價格,也比較便宜之故。 台灣MCU廠現階段對應陸廠價格戰的策略,大多是主打產品功能、效能、服務等的不同,盡量找出產品的差異性,避免其毛利率與獲利表現受到低價品的衝擊。 業界人士指出,MCU廠營收雖呈現平淡,但部分品牌客戶或利基型產品訂單需求逐步增加,代理商甚至因缺貨,回頭對IC設計廠加單,市況有脫離景氣谷底的趨勢。 不過,廠商去化庫存動作仍然會持續進行,預期要至年底或2024年上半年,才會回歸正常水位。對IC設計廠商來說,高價庫存去化,對下半年毛利率仍有衝擊。
MCU廠9月需求較8月改善,MCU廠第三季業績愈來愈好,主要是客戶趕中秋節、雙11拉貨,且經過一年庫存去化,通路及代理商也恢復拉貨。法人預估,笙泉(3122)、偉詮電(2436)及通泰(5487)等訂單透明度走佳。 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以及消費者信心還未全面提振,以致MCU的9月現貨價格依然略跌,整體而言,MCU後續訂單能見度有限。 根據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最新的MCU通路調查,消費型和工業用MCU需求與8月相比,9月的需求略有好轉,主要原因是由於季節性因素,客戶趕著在年底銷售旺季之前備貨。 而大摩最新的消費者動向調查也與通路調查結果也一致,該調查顯示,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消費意願持續改善,可能是因新產品發布,帶動消費意願提升。 不過,由於對經濟前景和就業的擔憂,消費者信心仍然疲弱,消費態度謹慎。 觀察現貨價格,意法半導體STM32F103VET6 的9月32位MCU價格,月減7%至14元人民幣,大陸兆易的GD32F103VET6現貨價格,也月減7%,至7元人民幣,現貨價格仍呈下跌。
MCU廠商笙泉(3122)近期股價從低檔往上,18日大漲7.14%,收在28.5元,短中長期線型轉強。 笙泉8月營收3,548萬元、月增27.94%、年增3.75%,主要是因庫存逐月分批消化,工控儀表、鍵盤、無線充電、智能家居、馬達等應用,業績銷售轉佳,也挹注該公司營收回升。 笙泉指出,此一現象,可視為MCU景氣慢慢回穩、略有復甦的前兆。另外,在PC相關周邊,如附帶USB的鍵盤應用上,笙泉MCU憑藉快速且穩定的介面傳輸品質,帶動USB產品線出貨需求提升,也成為營收成長的引擎之一。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系外資針對MCU(微控制器)出具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大中華區MCU企業仍面臨價格競爭,且消費市場狀況更劇。個股部分,台股中持續看好新唐(4919)在EV(電動車)MCU領域將持續成長,給予加碼評等、目標價152元。 美系外資表示,意法半導體9月初期32位元MCU(微控制器)價格月下跌7%、至14元人民,GD32F103VET6現貨價格也下跌7%、至7元人民幣。根據最新的通路調查顯示,消費和工業市場9月相較於8月需求略有好轉,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最新的AlphaWise調查顯示,消費電子產品和小家電的消費意向連續改進,可能是由產品發布推動的;不過,總體而言,由於對經濟前景和就業的擔憂,8月消費者信心減弱,但隨著競爭加劇,9月供應過剩可能會持續,大中華區MCU企業仍面臨價格競爭,儘管沒有看到明確得降價,但根據檢查顯示,只要購買的數量夠大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因此,預計大中華區MCU企業的2023年剩餘時間裡,利潤率和定價將面臨壓力。不僅如此,目前還看到許多來自外國MCU供應商的競爭,外國業者積極推廣多種MCU產品,其特點是低功耗,並瞄準低端AIoT市場,因此,預計消費市場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美系外資表示,儘管需求略有好轉,但通路庫存水位9月和8月保持不變,可能會有一些為第四季備貨的動作,但需求復甦的信心仍不足;也注意到大陸供應商的MCU現貨定價與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相比,約約35%的折扣,但國外的供應商的MCU現貨定價卻是比新冠疫情之前高出約10%,顯示很難斷定需求的冷熱狀況,不容易預測谷底。 美系外資表示,以大中華區MCU供應商來看,儘管近期需求疲軟,但長期結構趨勢(RISC-V、邊緣人工智慧、大陸半導體本地化)有利於產業發展。個股來說,樂鑫其產品競爭力有助於其在RISC-V MCU產品獲得市占率,故股價有進一步上漲機會;兆易創新很可能成為大陸本土化市場份額最大的贏家,但近期業務仍然充滿挑戰;芯海科技則因為市場疲軟,維持減碼評等。台系個股部分,看新唐在EV(電動車)MCU領域將持續成長,也相當受到青睞,給予加碼評等、目標價152元。
車用半導體已成為智慧車、電動車與自駕車未來發展的重要突破關鍵,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理事長黃崇仁近日表示,汽車加速電子化,此發展方向驅動汽車電子占比快速提升,未來平價AI MCU晶片將扮演重要地位。 市調機構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規模將上看769億美元,比2022年成長了13.8%,為半導體市場中少數亮眼成長的類別之一,並且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用高效能運算、純電動車(BEV)、油電混合車(HEV)等需求。 黃崇仁近日指出,汽車電子這幾年發展速度加快,因為新一代汽車在加速電子化過程中,驅動汽車電子零組件與模組占比快速提升,自動駕駛也全面升級到Level 2到Level 2.5,未來將走到Level 3。由於AI在各類汽車電子應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車廠對於大眾化的AI解決方案需求也快速增加,畢竟並不是每一款汽車都會使用到高單價AI晶片,並且車廠認為汽車透過有AI功能的汽車電子模組加入,可以讓車主在駕駛汽車過程中,更方便也更直覺,操作汽車也更人性化。 黃崇仁點出,要讓電動汽車更快普及,且都具備自動駕駛能力,有AI運算能力的平價AI MCU晶片是重要關鍵,因為車廠感受到AI對電動汽車的推動很有幫助,但是高單價車用AI晶片太貴,若是有平價且足夠運算能力的車用AI晶片,就能夠降低電動汽車成本,再搭配上適合的汽車電池/充電樁系統,將讓電動車更快速普及。 黃崇仁指出,隨著電動汽車需求不斷攀升,電子控制在汽車上扮演角色更形重要,因為不再使用傳統引擎、傳統傳動系統、傳統控制系統,所有控制全部電子化,他看好台灣供應鏈在未來電動車發展的優勢。
MCU廠商笙泉(3122)8月營收3,548萬元、月增27.94%、年增3.75%,主要是因庫存逐月分批消化,工控儀表、鍵盤、無線充電、智能家居、馬達等應用銷售轉佳,也挹注該公司營收回升。 笙泉指出,此一現象,可視為MCU景氣慢慢回穩、略有復甦的前兆。隨著愈多廠房轉型為智慧工廠,將帶動工控應用MCU銷售放量。 另外,在PC相關周邊,如附帶USB的鍵盤應用上,笙泉MCU憑藉快速且穩定的介面傳輸品質,帶動USB產品線出貨需求提升,也成為營收成長的引擎之一。 笙泉車規MCU於今年6月甫獲AEC-Q100認證,近期導入試產,PMIC和BLDC(直流無刷馬達)節能應用新品也已推出,並積極推動相關方案的小批量運轉,例如:高速風筒、低壓吊扇、軸流扇、低壓風機等,預期新品陸續發酵,為第四季帶來更好的成績。 笙泉近年來積極在研發支出和人才擴充上,投入資源,該公司指出,看好未來電源管理和新能源市場需求成長動能,特別在電池管理系統(BMS)技術方面,2023年初已有BMS專業研發人員加入笙泉,相關人員皆擁有20年以上的豐富研發經驗。 此外,笙泉也延攬業內技術大將林明為,於9月1日起擔任資深副總經理,負責管理研發團隊,藉此提升公司創新研發的戰力,強化笙泉在新能源等領域的競爭力。
凌陽(2401)上半年稅後淨損1.75億元,每股淨損0.3元,目前正開發12奈米製程晶片,應用在掃地機器人市場,有機會於今年底前於消費市場推出。凌陽展望下半年營運表示,下游拉貨仍弱、庫存去化速度也慢,雖然整體產業向上,但步調確實較原先預期緩慢,第三季維持保守、公司目標力拚轉盈。 凌陽集團董事長黃洲杰指出,雖然目前市場多數業者都認為,產業逐步走向回升,但就現階段終端需求及客戶端反饋來看,市場需求確實還是疲弱,目前對下半年及明年市況仍持保守看法。 凌陽第二季單季合併營收達14.18億元、季成長19%,毛利率與第一季持平,達到47%,第二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損約0.83億元,與第一季相比轉為虧損,單季每股淨損0.1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26.12億元、年減36%,平均毛利率53%、年減6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稅後淨損1.75億元,每股淨損0.3元。 凌陽表示,目前全球消費力道疲弱,尤其中國市場更是有感受,因此,目前客戶訂單能見度較短,不到一季,消費性產品的訂單能見度約1至2個月,客戶對後市態度明顯保守。 在毛利率表現上,各項主要產品線中,MCU壓力較大,未來在因應策略上,還是往多應用領先開發,新產品未來也將持續推出,並鎖定工控MCU領域產品,未來工控MCU將更積極在海外市場布局,包括日本、東南亞及歐美都是海外布局重點。 凌陽強調,先前就有以28奈米製程的ASIC晶片獲得客戶許多開發案,包含台灣、南韓、印度、德國、英國及法國等相關客戶應用,該公司目前正與掃地機器人客戶共同開發相關晶片,主要使用更先進的12奈米製程,產品驗證狀況相當順利,預計終端產品有機會於今年雙十一的購物潮開始出貨。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系外資針對MCU(微控制器)出具最新報告指出,短線整體市況依舊疲軟,但就結構性長線來看,RISC-V、AIoT、大陸半導體自製化仍是三大助力,以大中華區個股來說,點名北京兆易創新科技是大陸本地化趨勢下最大的市占率受益者,新唐(4919)則是在車用領域上市占率持續穩定增加,給予152元目標價、優於大盤評等。 美系外資表示,MCU的8月現貨報價持續下跌,通路庫存上升到2~3個月,主要是因為需求疲軟加上MCU生產商將庫存轉移到通路市場,短期基本面可能依然疲軟,但RISC-V、AIoT、大陸半導體自製化仍是長期結構性趨勢。 美系外資表示,根據針對通路的調查顯示,消費、工業需求依然疲弱,意法半導體初步32位MCU價格最新一個月下跌9%、15美元,GD32F103VET6現貨價格下跌1%,儘管9月有傳統季節性復甦,但短期內需求可能會保持疲軟,目前還沒有終端市場並沒有有意義的復甦跡象。 美系外資表示,在歷經6月的下滑之後,7月大陸消費者對經濟信心出現,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出現增長跡象。在定價上,價格競爭會持續,大中華區MCU企業持續在價格上有競爭狀況。另外,儘管市場能見度低,但大中華區MCU供應商仍不願意大幅削減晶圓訂單,因為他們的目標仍然是在這次下跌中獲得更多市占率,並希望在產業反轉時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預估2023年接下來的時間大中華區MCU企業的利潤率和定價繼續面臨壓力。 美系外資認為,因為市場疲軟近期需求疲軟,但就長期結構趨勢來看,包括RISC-V、邊緣人工智能、大陸半導體發展本地化下,仍對MCU有利,以大中華區個股來說,看好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很可能是大陸本地化趨勢下最大的市占率受益者,新唐(4919)則是在車用領域上市占率持續穩定增加,給予152元目標價、優於大盤評等。
受限於首季MCU(微控制器)缺料影響,營收出現近9%衰退,不過最壞狀況已過,元山(6275)總經理劉賢文表示,6月底MCU已經到貨,不單7月車用客戶開始追單,就連高階IT也在追單中,現高雄廠與達伸廠都已宣告滿載,對8至11月營運很有信心,下半年表現應會優於上半年,全年拚個位數成長有望。 受累料況不穩,元山度過了低迷的上半年,但隨著料況回穩,劉賢文直言,現車用能見度已到2024年,部分訂單甚至已經下到2025年,主攻車用的高雄廠與達伸廠產能現都已滿載,且一路滿到第四季。 除了歐洲車市浮現成長契機外,中國車市也成了元山的新機會,劉賢文表示,為加速周轉,中國車市近期急單明顯增多,為在中國車市搶得更多市占,元山透過tier one客戶搶單,並跟進將生產組織扁平化,一旦lead time規格測試完成,就加速放量生產,同時也憑藉著技術力,將不同料號整併成一個新規格,以保有毛利率。 此外,元山持續增加車用品項,除了既有的車用座椅散熱外,現連電動車充電樁、智慧頭燈、電源管理元山都有涉獵,元山指出,現充電椿已順利出貨給Charge point,惟初期量還不大。 高階運算部分,元山認為,明年仍有近1成的成長空間,至於IPC部分,目前大型工業設備、安防、國防、商務市況還不錯,預期今年下半年應會明顯優於上半年,對比去年,也會有個位數的成長。 針對市場關心的伺服器商機,元山表示,伺服器確實有出貨,主攻客製化特殊功能伺服器,但不是直接對應亞馬遜、Google等CSP,而是透過其系統組裝廠再轉出貨給CSP,品項包括風扇與散熱模組、散熱片,並重申「對高階客製化AI伺服器散熱需求,元山不會缺席」。 在家電事業方面,今年也有新進展,元山指出,現階段仍在整合家電核心能力,主力先放在飲用水上,下個階段則會與冷凍空調做整合,著重商用家電,新一代節能開飲機預訂在今年第四季或2024年1月上市,現正針對毛利率與工廠效率做提升中,除在台布局外,未來也會朝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去做推廣,以把市場做大,至於第二代造水機則會以商用為主,目前暫定在明年第三季上市。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MCU(微控制器)盛群(6202)今(16)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4元,開盤參考價62.2元,盤中股價最高達62.7元,緩步朝向填息邁進。盛群目前仍受制於市場於去庫存階段,且消費市場仍疲軟,故法人預估,盛群第三季出貨表現將與第二季大致持平,但庫存可望進一步下滑。 盛群第二季營收季減、年減,主要是受市場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所致,毛利率54.3%,則出現回溫跡象,主要是因為轉投資通路商公司有提貨,產生未實現損益迴轉。另外,盛群第二季存貨金額為19.12億元、季減少5.89%、年增加46.65%, 較第一季已略有下降,但從盛群第二季財務表現可知,MCU市場仍在庫存去化階段。 展望第三季,因市場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因此,法人預估,盛群第三季出貨表現將與第二季大致持平,但因盛群正積極管控庫存,故第三季庫存金額可望較第二季進一步下降。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美系外資針對MCU(微控制器)出具最新研究報告,看好人工智能(AI)、RISC-V加速滲透等趨勢下,將有利於MCU產業發展,點名最看好瑞薩半導體、大陸樂鑫信息等,台股部分,則維持新唐(4919)加碼評等、目標價由143元調升到152元。 美系外資表示,在AI浪潮、RISC-V和大陸力拚MCU國產化大背景環境下,目前MUC市場普遍出現4大發展方向,包括三個長期趨勢和一個短期趨勢。首先,相信RISC-V的採用速度將比我們之前預期的更快;再者,邊緣人工智能(AIOT)將提振MCU需求;第三,大陸半導體國產化仍在繼續,但並非全部非陸系業者都正在失去市占率;最後,未來6~12個月內,一般市場認為,大多數半成品零組件不存在供應問題。 相對於上述市場推估,美系外資表示,認為大陸半導體國產化將繼續,對於非陸系業者來說,恐面臨競爭加劇;另外,與市場看法相同,相信RISC V將比之前的預期更具顛覆性,ARM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而人工智能可能會推動MCU(AIOT)的需求;只是,部分車用零組件仍有缺料狀況,此一觀點和上述一般市場論調不盡相同。 在相關個股方面,美系外資點名看好國際大廠瑞薩半導體、大陸樂鑫信息。美系外資認為,樂鑫是全球唯一一家擁有100% RISC V產品線的MCU供應商,且提供WiFi 6解決方案,預計該公司將在大陸持續拿下市占率。至於瑞薩電子部分,其在產業持續位居有利位置,也在大陸市場拿到市占率,在人工智能上,瑞薩電子提供廣泛的嵌入式處理器解決方案,其也是基於RISC-V的32位MCU的領導者,並持續擴展其產品組合。台股部分,則維持新唐加碼評等、目標價由143元調升到152元。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MCU廠盛群(6202)1日法說持續對產業釋出保守訊息,美系外資也針對MCU產業出具最新研究報告,認為盛群釋出的風向大致和市場狀況一致,該美系外資預估,下半年大陸MCU企業的利潤率和平均售價可能將繼續面臨壓力。 美系外資表示,盛群第二季營收7.15億元,年減少57%、季減少6%,其中,MCU(微控制器)營收季減少1%、年減少57%,而MCU出貨量季增加6%,這意味著平均售價季度是呈現下降的,另外,單季毛利率從第一季度的48.2%下降至45.7%。 展望第三季,美系外資表示,預估盛群營收將會持平,有鑑於定價下降15%,預計毛利率將落在下修2個百分點之內,另外,預計盛群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毛利率應該會落到谷底位置。盛群目前平均庫存為6個月,原先預期的庫存恢復時程大致推遲了一個季度,恐落在第四季,部分會到2024年第一季。 盛群在法說會上也提到,今年第二季晶圓採購已有踩煞車,採購量季減60%,預期第三季將較第二季再減少27%,第四季恐進一步減少,晶圓採購將於年底達到最低點,明年將開始逐步增加晶圓採購。該美系外資表示,這消息和其對於MCU產業的追蹤大致一致,預期下半年大陸MCU企業的利潤率和平均售價可能將繼續面臨壓力。在大中華區MCU相關個股中,較青睞樂鑫信息、中穎電子、新唐(4919)等,但對芯海科技和兆易創新維持減碼評等,主要是因為將面臨價格壓力。
英業達(2356)耗時三年有餘、投入AI晶片設計研發端出成果,繼於今年第一季正式發表最新嵌入式神經網路處理器IP「VectorMesh」AI加速器系列,宣告搶進IC設計上游領域,現進一步鎖定車載應用需求、推出MCU單晶片軟體IP應用。 英業達先前於第一季時發表的VectorMesh AI加速器系列,除具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等三大優勢,並可支援先進AI人工智慧推論運算,從模型訓練、設計及SoC整合到晶片量產階段,提供一條龍且客製化的整合服務,不僅能大幅縮短客戶產品開發時程,亦可提升其產品市場競爭力。 VectorMesh AI加速器系列先前亦已爭取到數家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之合作開案計畫,並預計於今年第四季起晶片就將陸續下線產製。 英業達在成功推出完整一站式AI IP導入服務後,持續推進IP商品化,此回再針對車載用MCU單晶片需求、推出相關軟體IP應用之Minima系列,定位於超低邏輯閘數(Gate Count)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IP,同時以單位成本最高算力為訴求。 英業達資深副總陳維超指出,Minima系列之實作可用於物件偵測、特徵偵測、人臉偵測、人臉辨識、姿態辨識、圖像分割、圖像美化、雜訊過濾等應用。 英業達也預告,後將陸續推出複雜度更高及終端算力更大的Parva與Magna系列,同樣都具備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等3大特點,應用於邊緣端 AI 推論,力求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英業達(2356)積極進攻各種邊緣AI 運算應用領域,先前於2023首季正式推出完整一站式AI IP導入服務以及「VectorMesh」AI加速器,並持續邁向IP商品化。 本次為進一步滿足MCU單晶片需求,英業達正式推出Minima系列,定位於超低邏輯閘(Gate Count)數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IP,同時以單位成本最高算力為訴求,可望帶來一波詢問潮。 英業達資深副總陳維超指出,「Minima系列為滿足終端算力需求在32 GOPS(Giga operations per second)以下之應用,自1T 8051 MCU到各家32/64 Bits RISC CPU皆可彈性搭配,沒有整合限制。實作可用於物件偵測、特徵偵測、人臉偵測、人臉辨識、姿態辨識、圖像分割、圖像美化、雜訊過濾等應用。對MCU市場的少量多樣特性,英業達除了陸續推出各種低算力要求的NN模型庫供客戶選擇使用,也接受客戶提案,提供turnkey客製化設計服務。」 英業達AI晶片設計處長徐國翰表示,「現有AI晶片設計研發團隊具備多年AI設計經驗及國際化是英業達投入NPU市場的成功關鍵。同時因AI應用需求暢旺,不同於業界縮編人力,英業達正積極擴展團隊實力與研發規模,確保客戶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除本次推出Minima系列外,英業達將陸續推出複雜度更高及終端算力更大的Parva與Magna系列,同樣都具備低功耗、高效能、高彈性架構等3大特點,應用於邊緣端AI推論,力求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微控制器(MCU)靠急單挹助業績,展望下半年相對保守,但從近期股價看,反有築底向上趨勢,包括松翰(5471)、盛群(6202)等,17日股價漲幅2%~3%。 MUC廠指出,下半年從各產品表現觀察,AI伺服器能見度較佳,其次是電競、遊戲機、工控,筆電(PC)、電源居第三,手機周邊及小家電等後市較為保守。 觀察MCU業者6月營收,偉詮電、新唐、盛群、松翰、紘康、九齊營收較上月成長,凌通、笙泉等業者則仍呈月減。 業者指出,先前因中國大陸618購物節促銷活動影響,部分業者在白色家電及電競週邊產品線拉貨動能強勁,業績略幅成長,但整體而言,消費性電子復甦情形仍弱於預期,MCU市況不如往年。 偉詮電、松翰等廠商指出,目前客戶的庫存已去化不少,但對後市態度謹慎,因此下單多以急單、短單為主,訂單能見度較低。 展望下半年,綜合各廠的看法,目前與景氣連動影響的產品,以家電最為明顯,俄烏戰爭未停,大陸消費疲弱,通用型MCU是小家電居多,庫存也較多,後市相對保守,仍有待大環境改變,或觀察中國綠色家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