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引述消息報導,法國精品巨擘LVMH集團同意以8,000萬美元收購眼鏡製造商Barton Perreira,以壯大旗下眼鏡部門,並希望透過此時尚配件觸及大眾市場,吸引更多消費者開始購買更昂貴商品。 Barton Perreira創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該品牌眼鏡深受好萊塢明星喜愛。
曾經堅持家族經營超過兩百年的德國勃肯鞋,兩年前加入時尚帝國LVMH家族,今年更讓芭比娃娃穿上勃肯涼鞋,衝刺高達百億美元的新股上市。 今天要講一個激勵人心的發財故事,一位樸實無華的德國大媽,嫁入奢華浮誇的法國時尚豪門,然後她被好萊塢打扮成芭比娃娃,在全球巡迴演出;現在,她要登上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股票上市,大撈1百億美元。 先請問你一個問題:你家裡的鞋櫃,或是就在你的腳下,是否就有幾雙勃肯鞋(BIRKENSTOCK)?這雙強調德國人實事求是的精神,雙雙都合腳、健康的鞋子,穿起來是否符合你的預期? 全球時尚龍頭入主 老品牌變搖錢樹 然後你知道嗎?勃肯鞋至今的確大多都是德國製、公司總部也還在德國,創辦人的家族傳承了8個世代,堅持以家族事業模式,經營240餘年。但是兩年前,勃肯的主要股東,已經變成全球時尚龍頭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LVMH)董事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家族主導的私募基金,然而這個新股東拚命把勃肯打扮成時尚品牌,加倍衝刺業績,10月11日從華爾街吸金16億美元(超過新台幣5百億元),以1百億美元左右的總市值股票上市。 由阿諾特家族主導的私募基金路威凱騰(L Catterton),在2021年2月入股勃肯公司,前後才花了短短2年8個月的時間,就以令人稱奇的財務魔術,讓勃肯這家近250年歷史的德國老公司,成為法國時尚帝國與華爾街投資銀行的搖錢樹,搖出了百億美元的財富。 在庶民的世界,一雙涼鞋能賣多少錢?夜市裡堆積如山的涼鞋,一雙新台幣150元就能拎走了,大賣場裡擺滿的塑料涼鞋,一雙標價4、5百元,而美國的卡駱馳(Crocs)、德國的勃肯,算是涼鞋產業的勞斯萊斯了,他們一雙鞋賣到2千至4千元。 但是最狠的還是法國時尚帝國LVMH與華爾街,他們像是好萊塢星探,先相準勃肯這樣的潛力公司,拿出白花花的現金,誘惑勃肯的老股東,接著用法律合約與紅酒晚宴,把這個德國百年家族牢牢綁住,再用全球鋪天蓋地的行銷手法來化妝,加上點石成金的財務魔術,瞬間創造新台幣數以千億元的財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法國精品巨擘LVMH集團11日公布第三季營收成長大幅放緩,年增9%,主要反映大陸市場的精品買氣降溫,以及高通膨與高利率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拖累LVMH股價跳水。 LVMH股價11日盤中一度大跌將近7%,稍後跌幅收窄至5.7%,報691.6歐元。 擁有路易威登(LV)和迪奧(Dior)等精品品牌的LVMH,不計匯率波動,第三季本業營收年增9%,至199.6億歐元(約211.6億美元)。 以大陸為主、不含日本的亞洲市場上季營收年增11%,成長力遠遜於今年前6個月的年增23%。 LVMH和其他精品集團先前樂觀預期,全球最大精品市場大陸解封後將繼續推動產業成長,而大陸陷入經濟困境為精品業的前景籠罩陰霾。經濟學家指出,大陸的結構性問題惡化,讓大陸難以延續往日的爆炸性成長。 此外,精品業者亦仰賴大陸抵銷受高通膨與高利率衝擊的全球其他市場銷售遲緩。LVMH表示,上季美國市場營收僅成長區區2%,美國曾是後疫情時期的主要推手。此外,上季歐洲營收僅年增7%,LVMH財務長奎歐尼(Jean-Jacques Guiony)表示,與上半年相較,上季的客戶支出出現「明顯變化」。 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索卡(Luca Solca)在報告中指出,消費者經過疫情後的爆買潮逐漸恢復冷靜,顯示支出持續放緩。 就部門別來看,LVMH最大的時尚與皮件部門上季營收年增9%,至97.5億歐元,遜於市場預估的年增10%,也遠遠不及今年前6個月的成長20%。 葡萄酒與烈酒部門營收較一年前同期萎縮14%,主要因為美國銷售下滑;珠寶與手表部門營收年減3%,香水與化妝品部門營收年增9%。 LVMH在北美、歐洲及中東的連鎖美妝店Sephora上季客流量增加,營收年增26%,協助推動整體營收成長。國際旅遊復甦,特別是旅客重返港澳,推動DFS免稅商店業績攀升。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三收盤翻紅。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糖尿病藥Ozempic的樂觀試驗數據,推動該公司股價大漲;不過德國的Fresenius醫學和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的股價下跌,壓抑了大盤漲幅。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收復早盤失土,收盤小漲0.68點或0.15%,為453.16點,並來到近三周新高。地區股市表現好壞參半,受到LVMH集團拖累,法國CAC指數表現最差,下跌0.4%。 LVMH大跌6.5%,報686歐元,股價來到近10個月新低;稍早該公司公布財報,第三季營收成長9%,但隨著後疫情時期民眾支出的放緩,公司成長將放慢。 其它奢侈品公司,例如愛馬仕(Hermes)、開雲集團(Kering)都下跌約1.5%,歐洲的奢侈品股指數也下跌2.7%,來到近一周最低水準。 Hargreaves Lansdown貨幣與市場主管Susannah Streeter表示: 「中國一直是奢侈品市場的成長引擎,中國經濟一直步履維艱,消費者變得很謹慎,這些顯然對LVMH沒有幫助」。 受聯準會政策官員發表鴿派言論影響,美國國債殖利率回落,Stoxx 600指數周二上漲近2%,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兩名頗具影響力的歐洲央行(ECB)政策官員周三表示,歐洲央行在讓通膨回落至目標水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新的衝擊仍可能要求該行保持和停留目前的緊縮政策。 由於中東持續的衝突,增加了油價進一步飆升的可能,投資人目前也趨於謹慎。 丹麥藥廠諾和諾德大漲4.9%;稍早該公司說,將暫停一項研究Ozempic用來治療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竭的試驗,因為一項中期研究顯示,該治療為成功的。 德國的Fresenius醫學在相關新聞影響下,股價大跌17.5%,表現墊底Stoxx 600成分股。 英國建築材料供應商Travis Perkins大跌6.2%,此前該公司下調全年獲利預期。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周三歐洲股市早盤下跌,扭轉了前一天的大漲行情。精品業巨頭LVMH營收表現令人失望,拖累該類股走低,給歐股帶來壓力。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糖尿病藥物Ozempic的試驗傳出捷報,其股價上漲給歐股帶來支撐。 目前泛歐STOXX 600指數小跌0.2%。 由於一些聯準會政策官員釋出偏向鴿派的言論,周二該指數大漲近2%,創下11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 LVMH目前重挫6.7%,股價創下逾10個月新低。該精品業龍頭第三季營收成長9%,顯示成長力道放緩,反映出疫後強勁的支出浪潮正在消退。 愛馬仕(Hermes)、開雲集團(Kering)等法國精品巨頭目前股價分別下跌2.5%和2.7%。其瑞士同業歷峰集團(Richemont)和Swatch Group分別下跌5.3%和2.9%。 諾和諾德上漲3.8%,該丹麥藥廠宣布一項研究Ozempic治療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試驗將提前終止,因為中期分析清楚顯示該療法會成功。 全球最大洗腎醫療服務供應商、德國Fresenius Medical Care股價重挫18.6%。
【時報-台北電】國外消息: 1.美企Q3併購規模,傲視全球 全球企業併購活動沒太大起色,但美國併購數量卻回升,讓交易商看好短期內併購市場持續復甦。Dealogic資料顯示截至28日為止第三季,全球併購交易額從去年同期7,381億美元下跌至7,174億美元,年減2.8%。但美國交易金額飆升至3,565億美元,年增35%,比重占全球約一半,高於往常水準,也抵消歐洲與亞太交易額各跌31%和9%的不利影響。 2.巴拿馬運河乾旱,再降通航上限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9月29日宣布,從11月1日開始把每日通航運河的船舶數量上限,由8月的32艘再降低至31艘。因乾旱氣候導致補充運河的水量減少而令其水位下降,必須進一步限制通航量來因應。 3.LVMH執行長疑涉洗錢,遭法檢方調查 據法媒《世界報》(Le Monde)引述消息報導,法國巴黎檢察官正在調查法國精品巨擘LVMH集團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與俄羅斯商人薩基索夫(Nikolai Sarkisov)之間的多筆房地產交易是否涉及洗錢。 4.掉期交易未盡監管責任,美三金融機構遭罰鉅款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近日要求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三家金融機構支付合計超過5,000萬美元的罰金,原因是這三家機構在進行掉期交易(swap)時未盡監管責任,害客戶蒙受損失。
被《富比世》評為「全世界收入最高模特兒」坎達爾.珍娜(Kendall Jenner),身穿紅色低胸洋裝,戴著方形墨鏡,為以永續著稱的名設計師史黛拉.麥卡尼(Stella McCartney)同名品牌,拍攝2023年秋冬最新廣告。 史黛拉.麥卡尼在時尚品牌中,一向走另類、小眾、環保路線,且連續4年累計虧損逾1億英鎊(約合新台幣40億2千7百萬元),何以有資源請來最貴、最當紅的模特兒來代言? 原因,在於它背後的富爸爸——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力挺。 它到底有何魔力,讓全球最大跨國奢侈品集團替它埋單?答案,是該品牌的永續光環,以及LVMH與最大對手開雲集團之間的永續爭霸戰。 即將在今年9月中歡慶52歲生日的她,有個倡議動物權益的名人樂手老爸、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從小,她耳濡目染,種下反皮草、愛動物的基因。 25歲,她剛從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畢業兩年,就被拔擢為法國時尚品牌蔻依(Chloé)創意總監,接替曾擔任逾20年品牌設計師的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讓這位時尚「老佛爺」氣得跟媒體公開嗆聲,「我認為他們應該找個大名人接替我。他們找到了,但是在音樂界,不是時尚界!」 外界瞧不起這個黃毛丫頭,但她在華麗皮草當道的年代,堅持不用動物製品,改用低腰緊身褲、亮片連身裙,就讓Chloé營收4年連翻3倍。 旗下擁有古馳、巴黎世家等品牌的法國開雲集團因此向她招手。雙方在2001年合作,成立具有社會責任的麥卡尼同名品牌,各持一半股份。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助理教授詹宗佑分析,麥卡尼的永續策略以非動物、對環境友善的新材質開發為主,但設計迎合時尚圈主流,在商業和永續間達成平衡。 麥卡尼在開雲集團助攻之下,聲勢逐漸水漲船高,甚至產生外溢效應。「(麥卡尼)就像時尚圈的學藝股長和風紀股長,」台大國企系EMBA教授林俊昇觀察,她早在13年前就禁用對環境有害的聚氯乙烯,引來時尚圈效仿。 近年,永續風潮興盛下,它更從另類小眾品牌,登上一級殿堂。2012年倫敦奧運的地主隊制服、2018年英國皇室婚禮梅根王妃的禮服,都出自麥卡尼之手。 即便如此,該品牌僅占開雲集團奢侈品部門總營收約2%,還是唯一非開雲完全掌控的品牌;加上2010年起,開雲就陸續出售集團內的中小品牌,集中火力發展大品牌,形同稀釋麥卡尼從母集團獲得的資源。理念不同,終致分手。 2018年3月,麥卡尼把開雲擁有的50%股權買回,結束雙方長達17年合作關係。 誰也沒想到,一年後,麥卡尼與開雲死對頭LVMH合作。後者開出極優渥條件,不僅只占品牌1成股份,還邀請她擔任集團執行長特別顧問,對永續發展提供建議。 《時裝商業評論》(Business of Fashion)直指,把品牌的所有權從一個集團轉移到另一個集團已罕見,而LVMH願意以持有少數股份方式和品牌合作,更罕見。 其實,這是一場LVMH與開雲的永續殊死戰。LVMH雖在法國時尚業是永續先驅,但過去幾年,鋒頭一直被開雲蓋過。 開雲集團內最賺錢的品牌古馳,在2017年宣布不用動物皮毛;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宏要求時尚業簽署永續公約,也由開雲執行長皮諾(Francois-Henri Pinault)擔任先鋒。 當時LVMH並未簽署此公約,理由是「沒有充分了解細節,就貿然簽署,可能會使我們更脆弱。」該集團執行長阿諾(Bernard Arnault)說。 2019年,「環保少女」桑伯格在聯合國峰會痛斥各國元首只重視經濟成長,輕視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大滅絕後,阿諾評論,「她完全投降於災難主義。」引起輿論譁然。 把麥卡尼請來,是LVMH希望在永續戰爭逆轉的關鍵。 2020年,LVMH又延攬曾任環境服務集團蘇伊士(Suez)永續總監的瓦蕾德(Hélène Valade)入主環境發展部,與麥卡尼密切合作。 兩人聯手下,LVMH推出更全面、更前瞻的永續計畫LIFE 360,審視集團未來3、6、10年目標:如2023年前要啟動循環經濟新服務、2026年前達成不採用由原始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包裝、2030年所有產品都用永續材料製成。 LVMH各品牌永續總監也會定期開會,在共同目標下,實行內部碳定價,品牌每排一噸碳,就得繳納集團15歐元,引領業界潮流。 對集團而言,麥卡尼就像是永續催化劑,讓其在永續作為上反超開雲。「LVMH是目前最積極部署,也是最早把永續目標落實到內部日常營運的時尚集團。」詹宗佑分析。 不過,麥卡尼雖發揮正面價值,該品牌的實際營運卻連4年虧損。《時裝商業評論》分析,自2020年以來,該品牌不斷進行戰略重組,包括授權其他集團童裝產品、不再委外管理電子商務,是造成虧損主因,並非永續之罪。 因此,LVMH依舊堅定力挺麥卡尼,雙方開始合作後不久,LVMH就借給麥卡尼一筆逾1億1千萬歐元的鉅額貸款。這筆債務後來一筆勾消,條件是,麥卡尼品牌發行新股,由LVMH入股。 雖然雙方不願評論,這是否改變該品牌的股權結構,但法國媒體浮華(Glitz)認為,雙方更緊密的資本連結,代表關係深化—麥卡尼不只以個人名義談論永續,更代表LVMH。 去年,麥卡尼成立兩億美元氣候相關風險基金,希望發掘更多研發環保素材、新能源的新創。管理該基金的紐約資產管理集團協和基金(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巴卡拉說,「我們喜歡投資年營收50萬到100萬美元的公司,麥卡尼團隊進來後,可以把他們的收入提高至300萬到500萬美元,減少技術失敗的風險;屆時希望LVMH投資他們,年營收就有可能從500萬提升到3千萬美元。」 麥卡尼和LVMH在永續議題上,共同達到彼此要的效益。 麥卡尼是後者的環保素材實驗室,負責替集團找永續時尚面料、強化形象;而LVMH也以她為名,推出永續原料製成的護膚品,並共享利潤。 隨著歐洲製造商免費碳排額度將在2034年之前完全歸零,對碳排大戶時尚業而言,永續,不再只是黏住消費者眼球的花招,而是牽動數十億成本與利潤的關鍵。 而麥卡尼、LVMH看似情比金堅的關係,更不只是兩大時尚集團之爭,還將撼動整個時尚產業的未來。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股周三延續了跌勢,為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下跌。對全球成長放緩的擔憂,削弱了風險情緒;此外債券殖利率的上升,也給股市帶來壓力。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收盤跌2.6點或0.57%,為454.3點。 周三公布的資料顯示,德國七月工業訂單降幅超過預期,雖然航空部門的增長,拉回部分跌勢。 RBC資產管理分析師Thomas McGarrity指出,市場關注的是歐洲總體動能疲弱的前景,甚至在未來幾季出現輕微衰退。 歐洲的銀行股受衝擊最多,跌1.5%,觸及近八周新低。 個人及家庭用品股大跌2.2%,而金融服務股則下跌1.0%。 銀行股權重較重的義大利股市下跌1.5%,領跌其它歐洲股市。 業務較多面向中國的LVMH集團跌3.6%,創近八個月新低。歐洲的奢侈品股也跌3.0%。 貨幣市場期貨交易顯示,交易員目前認為,歐洲央行在9月14日政策會議上加息25基點的機率僅為32%。 人們普遍認為,聯準會本月稍晚時會將利率按兵不動,維持在5.25%至5.50%區間。 市場最近出現拋售,因為PMI調查顯示,德國服務業出現今年首見的收縮,法國的收縮程度也超過預期。 WH Smith下跌6.3%;該英國零售商表示,年度營收大增28%,但是未達近期上調的財測目標。 波蘭物流公司InPost升9.2%,此前該公司公布較高的季度核心獲利率。
精品包不如減肥藥!在投資者看好減肥市場的潛在商機可觀,生產暢銷減重藥物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1日盤中曾一度擠下精品零售巨擘LVMH,坐上歐洲市值最大企業寶座。 據Refinitiv資料顯示,倫敦時間1日早盤,諾和諾德市值曾攀升到4,210億美元,超越LVMH的4,209.7億美元。但不到兩個小時,後者又奪回市值最大龍頭。 不過兩家企業市值互有消長,也終結LVMH在過去兩年半稱霸歐洲最有價值企業的地位。受中國經濟前景轉疲,外界對LVMH業績恐將受到傷害的憂慮也逐漸升高。富達歐洲基金與歐洲信託聯合資產經理人史托賽(Marcel Stotzel)認為,諾和諾德市值所以能不斷逼近LVMH,反映它近來推出產品大獲成功,相較下,LVMH最近發展趨勢卻是好壞參半。 受惠消費者對Ozempic與Wegovy兩款減重藥物的需求強勁,帶動諾和諾德獲利與股價雙雙衝到新高。特別是該丹麥藥廠在8月8日宣布,根據其最新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它所生產的Wegovy除了能夠有效控制體重,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振股價迄今已強漲約17%。累計過去三年間,諾和諾德股價已狂飆約兩倍,至於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Dior與Tiffan等知名品牌的LVMH,股價則僅上漲一倍。諾和諾德股價扶搖直上,也突顯投資者對於減肥市場的潛在商機相當看好。根據巴克萊銀行預估,未來10年全球減重藥物市場每年銷售額將可上看1千億美元,然而目前其年銷售額卻只有60億美元左右。
隨著時序即將邁入9月,國際頂級珠寶品牌趁著周年慶開打前,一窩蜂來台開頂級珠寶展,從麗晶精品、台北101到中部大遠百等估有8月底至9月底最少有10場次,包括LVMH集團旗下LV、Dior、CHAUMET等,Richemont旗下VCA梵克雅寶則首度移師台中開展,北中兩地展出總價值逾百億元。 Dior今年高級珠寶暨腕錶展,逾230件珠寶與腕錶作品,總價值約45億元,展出作品中包含6月於義大利科莫湖發表的全新Les Jardin de la Couture系列之外,同時羅織創意總監Victoire de Castellane歷年來的高級珠寶系列主題,展出作品裡更聚焦一條Buisson Couture紅寶項鍊,鑲嵌一顆橢圓形切割12.14克拉紅寶主石,搭配粉紅剛玉、紅色尖晶石等寶石,華麗烘托出3.45億身價,成為此系列展出新作之最。 而法國皇室珠寶品牌Chaumet今年度Le Jardin de Chaumet頂級珠寶暨腕錶系列,則自即日起至9月19日來台展出,台灣為海外巡迴展出第一站,共有百餘件獨一無二、總值約20億元的珠寶腕錶作品,其中聚焦價值近1億元的Iris鳶尾花套組,以及Ecorce白楊樹紋項鏈首度全球亮相。 LV的Blossom珠寶系列相繼於2012年推出Idylle Blossom系列及2016年的Color Blossom系列後,今年又將以品牌的Monogram花朵圖案為靈感推出「LouisVuitton Blossom系列」,全新系列共有11件作品,採用玫瑰金和白K金兩種材質,其中前衛風格的重疊圈式耳環,為最具指標性作品,白K金款式將10月起販售。 De Beers今年度推出全新高級珠寶系列 Metamorphosis系列,繼7月於巴黎高訂週首發表後,台灣做為亞太區巡展首站,將呈獻共37件全新瑰麗作品;而DAMIANI全新登台的Masterpiece Margherita雛菊高級訂製珠寶,也是在7月初巴黎高級訂製服時裝周曝光之後,台灣成為此系列全球巡迴展的首站,預計於麗晶精品展出至9月底。
相較死對頭LVMH集團業績報喜,營收呈兩位數成長,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卻受旗艦品牌古馳(Gucci)低迷不振的拖累,第二季營收不如市場預期,僅小幅增長3%。 根據數據分析平台Visible Alpa,以固定匯率計算,開雲Q2整體營收49.6億歐元,年增3%不及分析師預估的6%,同時間古馳營收增長1%。 反觀開雲的死對頭、握有Dior、 Louis Vuitton等品牌的奢侈品龍頭LVMH集團,營收增幅達雙位數。據LVMH25日發布的財報,受惠於中國解封報復性消費的貢獻,集團Q2營收年增17%。 開雲27日亦宣布斥資17億歐元,向卡達王室支持的投資基金Mayhoola,現金收購義大利精品名牌范倫鐵諾(Valentino)30%股權。
全球奢侈品龍頭、法國LVMH集團25日公布第二季營收年增17%,主要靠亞洲市場的貢獻,尤其是中國疫後報復性消費加持,但美國市場營收趨疲成為隱憂。 LVMH第二季業績顯示,有機營收(organic sales)年增17%,主要靠日本除外亞洲市場銷售勁增34%的貢獻。 LVMH也公布今年上半業績,營收年增15%達422.4億歐元,淨利年增30%來到184.8億歐元。即便投下不少廣告行銷預算,今年上半的營益率仍有27.4%。 LVMH財務長奎歐尼(Jean-Jacques Guiony)指出,儘管中國總體經濟成長出現遲滯,但是自去年底疫情解封後,該市場的精品消費力道強勁。 他特別提到,以往中國民眾的奢侈品大多是遠赴歐洲購買,如今消費地集中在中國和日本。他說:「日圓貶值的關係,今年日本精品的價格跌得很凶,中日兩地價差明顯,但我們會看到日本這邊也開始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被LVMH視為成長最快、也是驅動疫後精品消費熱最主要的市場美國,第二季銷售額略為下滑,顯然大環境經濟讓美國人購買奢侈品縮手。 LVMH透露,Q2美國市場的有機營收年減1%,反觀日本市場年增29%,歐洲市場年增19%。 LVMH旗下的珠寶品牌Bulgari,在亞洲銷售亮眼,Q2繳出漂亮成績單。相形之下,依賴美國市場的另一珠寶品牌Tiffany,表現相對疲軟。 不過奎歐尼指出,LVMH頂級品牌的高價奢侈品在美國買氣不俗,主要因身處金字塔頂端的富豪消費者,較不受通膨、學貸和經濟影響,買奢侈品照樣不手軟。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股市周三收盤下跌,終止連六漲的走勢;此前LVMH集團公布不盡人意的業績,大力拉低歐股表現;同時在聯準會公布最新貨幣政策前夕,市場感到緊張不安。盤後,聯準會宣布升息25基點(1碼)。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下跌2.46點或0.53%,為465.46點。 LVMH集團大跌5.2%,報810歐元,並創近17個月最大單日跌幅;該集團稍早公布季度財報,銷售雖然增加,但是整個奢侈品產業看起來,正在步入較不積極的成長途徑。 法國競爭同業開雲集團(Kering)、愛馬仕(Hermes)分別下跌1.8%和2.4%,迪奧(Dior)股價也下跌4.0%,並且拉低法國CAC指數下跌1.4%。 根據Refinitiv數據,歐洲Stoxx 600成分股的第二季獲利,預計會下降8.1%。 歐洲央行(ECB)將在周四召開會議,外界預計將加息25基點,至3.5%到3.75%區間。此外近期的疲弱經濟資料,也削弱了九月再度升息的預期。 此外,微軟的財報表現,顯示出AI爭鬥的激烈,並讓市場注意到科技巨頭付出的鉅額成本,進而打擊了市場情緒。 德國運動品牌Puma大漲5.5%,該公司稍早公布第二季銷售優於預期。 英國國民西敏寺銀行(NatWest)在宣布執行長Alison Rose離職之後,股價下跌3.7%。 英國航空工程公司勞斯萊斯上調全年營業利益約45%,股價大漲21%。 公用事業公司EDP Renovaveis公布上半年獲利超出預期後,股價上漲4.0%,並推動葡萄牙股市上漲1.3%。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法國頂級奢侈品集團LVMH集團周二在盤後公佈財報,第二季銷售年增高達17%,中國銷售的急遽彈升,協助抵銷美國市場銷售下降的影響。在美國,由於高通膨和經濟動盪,削弱了市場對高檔產品的需求。 在公佈財報前,LVMH周二收盤下跌0.42%,報854歐元。 LVMH是由LV集團和頂級酒商MH集團合併而成,旗下有高達75個品牌,包括主力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迪奧(Dior)品牌。該集團在4~6月銷售達到212億歐元(234億美元),其中皮件部門銷售達到104億歐元。 LVMH重要的皮件業務1~6月營收成長21%,表現高於預期的20%。 該集團被視為是奢侈品公司的風向球,業績表現經常優於預期。一些分析師說,經歷數年的強勁增長,隨著在後疫情時期的狂熱之後,消費者需求開始恢復正常,奢侈品產業正走向更穩定的成長道路。 財務長Jean-Jacques Guiony說,他對中國的反彈「非常滿意」。中國市場占了亞洲銷售的大部分。亞洲地區(不包括日本)銷售為年增34%;去年同期,嚴格的疫情封控措施,打擊了中國的銷售,也導致比較基礎較低。 Guiony說:「全球(消費)情緒並不像2021年和2022年那樣的,出現報復性購買,因此我們談論較多的是正常化」。 在美國,白蘭地銷售不景氣,影響了葡萄酒和烈酒業務部門表現,銷售出現年減4%。 財務長指出,美國市場對於入門級產品的需求下降,但在中國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中國年輕人的高失業率,是讓奢侈品產業特別感到擔憂的一個問題。中國消費者的平均年齡為28歲,比世界其它地區都年輕。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在投資人消化了包括LVMH企業財報之下,歐洲股市早市走低。此外聯準會預定今日稍晚作出貨幣政策決議,投資人普遍保持謹慎和觀望態度。 周三泛歐Stoxx 600指數早盤下跌0.44點或0.14%,為467.48點,並且有可能終止此前連六漲的走勢。 頂級奢侈品集團LVMH早盤大跌3.5%;稍早該集團公佈財報,雖然中國市場大幅反彈,表現略微超出分析師預期,但是該集團並沒有對亞洲市場提出財測。 擁有許多奢侈品公司的法國CAC 40指數,早市下跌1%。 德意志銀行也下滑近1%;由於投資銀行部門的不佳表現,該行公佈第二季獲利大減27%。 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Santander)上漲;由於歐洲利率上升,在上季提振了該行淨利大增14%。 在上調全年淨利和股東回報目標之後,義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大漲2.7%。 投資者現在都把目光焦點投向聯準會,外界普遍預期聯準會在今日將加息0.25個百分點(1碼),這也可能是聯準會控制通膨努力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