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建造的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1.6萬標箱貨櫃船「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輪日前在大連交付,由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為地中海航運公司建造,配備1.3萬立方公尺B型LNG燃料艙,與傳統LNG燃料艙相比容量更大、利用率更高,傳統燃料消耗更少。
中國船舶大連造船聯合中船貿易建造的1.6萬標箱(TEU)集裝箱船「瑪利亞克莉絲蒂娜」輪,21日在大連交付,該船配備了全球最大的B型LNG(液化天然氣)燃料艙,總長約366公尺,型寬51公尺。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殼牌(Shell)在周二發出聲明,稱已同意從淡馬錫(Temasek)手中收購新加坡液化天然氣(LNG)公司Pavilion Energy。估計此舉將鞏固殼牌在LNG的領導地位。 殼牌和淡馬錫在聲明中都沒有披露此次出售的財務細節。 據路透此前的估計,該筆收購交易將價值數億美元。 殼牌已是全球最大的LNG交易商,該收購交易將使殼牌得以進入歐洲和新加坡的天然氣市場。殼牌在去年曾斬獲數十億美元的利潤,該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液化天然氣業務。 這也包括Pavilion能源與雪佛龍(Chevron)、BP、卡達能源等供應商簽訂的每年650萬噸LNG的供應合約,他們並從Corpus Christi液化、Freeport液化天然氣和Cameron液化天然氣等美國液化設施採購。 殼牌表示,該交易還包括Pavilion在英國Isle Grain LNG終端約2 mtpa單位的長期再氣化能力,在新加坡和西班牙的再氣化能力,以及在全球最大船舶加氣港、新加坡的液化天然氣加氣業務。 殼牌在聲明中表示:「該這筆交易超出了殼牌綜合天然氣業務的內部回報率最低門檻,實現了購買量相對2022年成長15%至25%的目標」。 殼牌計畫在2030年將液化天然氣業務較2022年擴大20%至30%,該交易預計將有助於實現此目標。 該公司預計,隨著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從「煤」轉「氣」的速度加快,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將成長逾50%。 而淡馬錫在10年前成立了Pavilion Energy,以應對亞洲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並支援能源轉型。 淡馬錫在聲明中說,它將保留其全資子公司Gas Supply Pte Ltd(GSPL),該公司從印尼南蘇門答臘島進口管道天然氣。 兩家公司預計,交易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但仍需要獲得監管單位的批准。 在交易完成之前,Pavilion將繼續作為一家獨立公司運營。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肥(1722)與中油就液化天然氣(LNG)冷能回收再利用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這巨量的冷能回收再利用,除了能大幅度節省電力和電費支出外,還能供應台肥冷卻水系統使用。 台肥去年既與中油密集接洽,第一步就「LNG冷能回收再利用」商討合作,台肥台中廠長年利用海水來當作冷卻水,降低廠區設備溫度,若不夠冷時,則需要額外能源來降溫,也勢必產生碳排,透過中油LNG升溫時伴隨巨大溫差產生冷能再利用更為節省能耗。 台肥為全台最大液氨供應鏈平台,該公司表示,氨的化學組成不含碳,燃燒發電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沒有碳排。而且只要有綠電的地方,就能產生綠氨,這是目前能完全排除化石能源最有潛力的能源運送化合物,2023年6月自沙烏地阿拉伯SABIC AN公司進口全台第一批低碳液氨(製程中碳排量較低的液氨),目前也積極洽談引進綠氨。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因亞洲進口業者積極買進訂於夏天交貨的LNG(液化天然氣),故當地現貨價格已經漲到去年12月底以來最高。原物料交易員表示,北亞的基準價格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Btu)11.5美元,上週價格大漲超過10%。 日本和韓國等亞洲進口國家,在北半球夏季到來之前,補充天然氣庫存的舉動,讓馬來西亞以及澳洲供應中斷更加雪上加霜。東南亞天氣炎熱帶動液化天然氣的需求,甚至LNG只在電力結構中扮演次要角色的印度,現在也搶貨。 貿易商指稱,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L)以每百萬英熱單位約11.2美元的價格,買進一批6月底至7月初運往印度的LNG。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在21日結束的招標活動中想買6月份的LNG。同時,印度國營天然氣管理局(GAIL)也在搶當天到期的6月份LNG。 不清楚此波購買熱潮會持續多久,但LNG價格上漲表示其它能源在新興市場中,會更有低成本優勢。中國大陸企業可能會選擇更便宜的國產天然氣,而印度製造業應該會選石油而不是液化天然氣。
由大陸自行設計建造的LNG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2」,26日在江蘇啟東出海試航。該船隻總長132.9公尺,寬22公尺,深11.8公尺,單體容量為6,000立方公尺,採用電力推進系統,相比以往同類型船功能更齊全,可望成為大陸首艘可進入長江幹線航段行駛的LNG運輸加注船。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因進入2030年之後,日本跟俄羅斯等部分重要供應國的合約也將陸續到期,故這個能源短缺的亞洲國家,也正在尋求盟國澳洲與美國LNG(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供應援助。 上個月,日本最大發電業者JERA,同意買下澳洲最大原油與天然氣公司Woodside Energy旗下,位於澳洲Scarborough地區的油廠15.1%股份。日本擔心俄烏戰事尚未告一段落,可能會影響到俄國天然氣的供應。 液化天然氣約占日本總發電量3分之1,且是僅次於中國大陸的全球第2大進口國。因多增再生能源以及重啟部分核電廠,去年LNG進口量下降8%,並來到2009年以來最低,但仍然是日本能源結構中重要的一環。 自2022年以來,日本LNG買家已入股澳洲和美國5家油廠,其中還包括一個勘探區。根據路透社計算,日企已從美澳拿到10至20年的長約,年產量超過500萬噸,相當於日本2023年消費量8%,是全球最大的交易量。 即使有政治問題,像是澳洲2023年中實施的新碳排規定,以及美國總統拜登1月凍結審核新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許可證,都沒有降低日本想跟美澳長期購買的興趣。 日本5大水電瓦斯公共設施之一的九州電力公司表示,正在考慮購買美國大型能源業者Energy Transfer,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查爾斯湖地區LNG廠的股權,雖然該廠目前受到美國政府禁發許可證。 九州電力認為,跟其它地區相比,北美和澳洲的供應相對穩定。拜登最近管制液化天然氣,故外界對北美有些擔憂,但美國和澳洲都是盟友,這對日本意義重大。 日本和美國是7國集團(G7)已開發國家聯盟的成員,並與澳洲在箝制中國大陸的4邊安全對話(Quad)中合作。之前,九州電力與澳洲、印尼和俄羅斯簽訂長期購買合約,部分將於2027至2032年間陸續到期。 九州電力認為,因經濟成長帶來強勁的內需,印尼未來LNG出口能力可能受限。自2022年以來,日本液化天然氣的買家增列阿曼,但還是比澳洲和美國的規模較小,至於日本石油開發商帝石(INPEX),則在馬來西亞拿得新的勘探權。 根據日本海關統計,過去10年當中,日本的液化天然氣來源出現變化,從印尼、馬來西亞、卡達和俄羅斯來的大幅下降,另外,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卻成為新的主要供應地。不過,澳洲一直是日本最大的LNG供應商。 G7成員國之一的加拿大,正準備啟用首座LNG出口設施,身為股東的日商三菱,每年預計將從此處接收超過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分析師認為,俄烏大戰引爆能源危機下,與盟友合作對日本能源安全變得很重要。 2023年,俄羅斯是日本第3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僅次於澳洲和馬來西亞,不過,若較2022年相比,從俄國出口至日本的LNG卻大減10.7%。日本從俄羅斯來的LNG,大部分出自薩哈林2號油廠,但許多長約將於2030年左右到期,讓日本趕緊找尋其它供應來源。 另外,日本三井物產與國有的日本金屬與能源安全組織(JOGMEC)共持有10%的俄羅斯大型新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油廠,看得出來日本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 諮詢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表示,七國集團的成員無法在一夜之間減少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依賴,因此,這些國家需要盟友增加液化天然氣的供應量。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街頭周三(24日)凌晨發生一起重大公安事故,一輛載了60噸液化天然氣的卡車與一輛汽車相撞,天然氣卡車發生嚴重爆炸,火勢猛烈。當局在大火撲滅後說明,這場事故造成6人不幸喪生,其中3人是消防員,另有11人受傷。 綜合路透社、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周三報導,蒙古國家緊急事務管理署(NEMA)說明,這起事故發生後,當局派出超過600名消防人力、逾100輛消防車到場滅火。 NEMA發言人向媒體說明,當地時間周三凌晨1時01分接獲事故通報。NEMA透過臉書說明,這場發生於烏蘭巴托敦金加拉夫市場(Dunjingarav market)附近的大火造成至少6人死亡、11人受傷,國家消防署第63消防隊3名消防員在執行勤務時不幸殉職。 新德里電視台引述法新社報導,傷者11人之中有10人燒燙傷,1名孩童中毒,還有3名嬰兒接受照護。 蒙古國副總理阿馬爾賽汗(S. Amarsaikhan)向當地電視台TenGer TV說明,初步研判,天然氣卡車撞上一輛小汽後隨即發生爆炸,接著又發生第2次爆炸,卡車的一部分猛然斷裂,導致消防員死亡 。網友轉傳的現場畫面顯示,車禍發生後,瓦斯車發生連續爆炸,橘紅色火光照亮暗夜街頭,猛烈火勢迅速蔓延,整條馬路幾乎全陷火海,消防員灌救過程中仍持續發生大規模爆炸。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向TenGer TV透露,卡車第一次爆炸的衝擊力擊碎他家窗戶,陽台也有毀損。另一居民說,火焰燒到住宅大樓出口時,她和其他住戶不得不強行破窗逃出大樓,一行人脫離大樓時,火勢已燒到頂樓。 住在距離爆炸地點僅100公尺處的目擊者、40歲律師蘇庫巴塔(Erdenebold Sukhbaatar)向路透社表示,他一開始以為是地震或飛機失事,他衝進客廳一瞧就看到爆炸現場,火勢迅速蔓延到附近公寓大樓,他在臉書開了直播紀錄現場情況。 附近多棟建物遭大火焚毀,包括一棟住宅;燒毀汽車少說好幾十輛,爆炸威力把附近學校窗戶都震碎。一棟公寓住戶已疏散。天亮之後,周圍道路仍處於封閉狀態,當局持續清理現場。俄國塔斯社(TASS)報導,當局已建議附近民宅住戶撤離。 英國、美國、歐盟駐蒙古大使均已對此事表達哀悼之意。阿馬爾賽汗說,尚未接獲公寓大樓人員傷亡報告,但現階段調查持續進行中,無法保證傷亡人數不會增加。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美軍為首的盟軍,開始對葉門的武裝團體青年運動(Houthi)展開空襲之後,使得行經紅海的危險性更加升級,卡達似乎已暫停藉由曼德海峽(Bab el-Mandeb)運送液化天然氣(LNG)。 彭博社的全球船隻追蹤數據顯示,自12日以來,卡達所經營的LNG船當中,至少有5艘欲前往紅海南端,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已被要求暫停行駛。其中,有3艘油輪在阿曼(Oman)海岸附近停靠,1艘在紅海,另艘則在接近蘇伊士運河的地中海。 在對有伊朗在背後支持的武裝組織青年運動進行空襲後,包括美國和英國海軍在內的聯合軍事力量,建議船公司遠離紅海南部的危險海域。至少有3家大型油輪業者表示,將聽從建議避開該區。 自去年11月中旬開始用武力騷擾經過紅海的商船以來,青年運動武裝組織尚未攻擊過任何LNG船。在美軍主動反擊後,紅海水域危險性又再度升高,就連卡達也不願意冒險通過。 卡達這個波斯灣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也是少數還是利用紅海這條航線,向歐洲運送燃料的天然氣供應國之一。排在美國之後,卡達是歐洲第2大LNG供應國,平日都慣於利用海運的運輸方式。 若現在紅海過於危險無法行走的話,像其它船隻改走南非好望角,不僅勞民費時也會讓荷包大傷。由卡達供應的液化天然氣數量,2023年約占西歐地區消費量13%。 LNG運送風險的增加,可能會延後輸往歐洲的出貨時間,例如冬天需要的暖氣以及發電廠等,都會受到影響。不過,歐洲工業需求孱弱下,LNG的庫存量應該夠用。加上目前沒有出現寒冬氣候,歐洲天然氣價格接近去年8月以來最低價。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原本計畫增加液化天然氣(LNG)的出口,以抵銷對歐洲出口下降的影響,但是隨著美方的制裁措施,該計畫遭到重大考驗。 俄羅斯是世界第四大LNG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卡達和澳洲。它計畫在2030~35年之間將產量增加兩倍,達到1億噸以上,進而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從目前的8%提高到20%左右。 儘管俄羅斯將銷往歐洲的石油,轉而銷往中國和印度;但因為能運輸LNG的油輪數量較少,而且俄羅斯很難獲得資金和技術,因此LNG出口受限的影響較大。 俄羅斯將LNG銷售轉往中國的努力只取得有限的成果,因為經過漫長的談判(俄羅斯擬透過研擬中的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線,增加對中國的銷售),俄羅斯目前尚未獲得一份可靠的合約。 三位消息人士說,俄羅斯最大天然氣商Novatek的「北極LNG 2號」計畫面臨延期的困境。該計畫擁有三條生產線,預計年產能為1980萬噸。 俄羅斯國有的天然氣公司Gazprom在2022年對歐洲出口減少一半。有鑑於此,天然氣出口成為俄國提高收入的計畫核心。 俄國經濟極度依賴能源銷售,2022年能源銷售佔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57%,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主要媒體工商日報(Kommersant)於25日報導,礙於制裁的因素,外資得暫停參予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Arctic LNG 2)項目。也就是對這個俄國新的LNG出口工廠,參與的外資需要公開聲明,宣布放棄融資與承購合約(off-take contract)的責任。 據悉,中國大陸國營石油大廠中海油(CNOOC)與中國石油(CNPC),各有此項目10%持股。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主要大股東是諾瓦泰克(Novatek),這家俄羅斯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業者,擁有過半60%股權。 除了這兩家陸企外,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以及日本三井(Mitsui & Co)與日本經濟產業省旗下的JOGMEC(金屬礦物資源機關)合組的財團,也共同宣布投資該計畫時,已遇到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知名會計事務所KPMG解釋,不可抗力可當作免責條款,在這種突發而無法阻止的不可抗力事變發生時,受到不可抗力事變因而違約的一方,免除部分或全部合約責任。 俄羅斯工商日報指出,在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外資的投資可能告吹之下,目前這座液化天然氣站的天然氣產量,可能被迫要倒到現貨市場,屆時市價應該會受到影響。
全球百大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集團,致力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工程服務。近期因承攬「泰國PTTLNG Nong Fab 75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統包工程」,優異的國際專案管理成效,勇奪有專案管理界奧斯卡美譽的「PMI 專案管理大獎」典範專案獎及傑出專案領袖獎等雙料大獎。 本獎項由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及台灣國際專案管理師學會共同舉辦,獲典範專案獎的泰國PTTLNG專案為該國第二座LNG接收站,屬於國家級重大建設,由中鼎聯手義大利Saipem公司共組團隊聯合承攬。運用中鼎團隊豐富的國際統包管理經驗,於2022年7月提前一個月送氣完工,每年可提供750萬噸天然氣氣化處理量,成功協助泰國政府達成能源政策重大里程碑。 獲頒「傑出專案領袖獎」的中鼎泰國董事長趙汝康表示,此案規模大、界面複雜,來自13國成員為達成泰國政府提前送氣目標,中鼎積極克服疫情嚴峻考驗,以專業管理經驗,迅速凝聚團隊共識,並採取多項靈活應變措施,圓滿達成任務。 此案亦運用多項「綠色技術」來提升節能減碳成效,降低環境衝擊,如自設計階段即保留原沼澤區,以兼顧蓄洪防災功能,使其成為一座與沼澤公園共生的LNG接收站;並有效利用液化天然氣氣化冷能,供行政大樓空調使用,並於中庭種植鬱金香等寒帶花卉,在地處熱帶的泰國令人驚豔,成為熱門景點。 中鼎承諾,未來將持續實踐最值得信賴的全球工程服務團隊願景,以與時俱進的工程技術和豐富的統包專案管理經驗,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裕民(2606)第3季合併營收為39.01億元,年減5.2%,季增6.9%,主要因為BDI衰疲,毛利率為23.75%,歸屬於母公司之稅後淨利7.64億元,年減58.4%,季增27.8%,每股盈餘0.91元。前3季合併營收為104.06億元,年減5%,毛利率為21.18%,歸屬於母公司之稅後淨利18.28億元,年減53.2%,每股盈餘2.20元。 今年第3季受到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危機及基礎建設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影響,船舶運力供過於求,海岬型船舶市場旺季不旺,中國大陸政府為了提振經濟,宣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加上中國港口鐵礦砂庫存降至7年新低,激勵10月份海岬型運價上揚。航運市場第3季表現較上季及去年同期衰退,預期相關鐵礦石需求將遞延至第4季,市場預計中國大陸在冬季來臨之前將儲備煤炭庫存,裕民樂觀看待第4季市場表現。 裕民今年截至目前已經交付9艘最新環保節能船舶,其中4艘是以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為動力的19萬噸散裝貨輪,裕民是台灣第一家航運公司營運LNG雙燃料動力船舶,LNG排碳較傳統船用燃料減少25%以上,落實裕民對碳排減量及環保永續的承諾。 裕民目前營運中船隊計有67艘,相比去年增長30%的運力,隨著環保新船陸續交付,船隊總噸位數有94%屬環保船,比率遠高於市場平均數35%,散裝船隊平均船齡僅有6年,為市場平均船齡的一半,同時,裕民船隊中有97%船舶符合營運碳強度指標,不需要減速航行,整體船隊的營運競爭力得到了提升,在航運市場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可望為今年的獲利提供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