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KPMG

的結果
  • KPMG美國部門 再砍5%人力

     由於經濟前景持續籠罩在陰霾之中,美國企業裁員潮已從科技業蔓延至其他產業,就連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KPMG(台灣稱安侯建業)也因為業務量萎縮,在26日表示針對美國部門再次裁員。  KPMG董事長兼執行長克諾普(Paul Knopp)在透過電郵發出的聲明稿中指出,因感受到經濟逆風帶來的壓力,加上公司自然裁汰的計劃未能落實,讓自然減員率處歷來低檔水準,因此要在美國地區做出第二波裁員5%決定。  KPMG去年9月底結束的上一會計年度,在美國雇用逾3.9萬名員工。該公司估計這次裁員行動,最高將近有2,000人受影響,開刀對象集中在審計、稅務和顧問等部門。  其中,審計和稅務部門受裁員影響的員工會立即被通知,至於顧問部門受影響的人員會在夏季時獲得通知。因此最新的裁員行動將在本年度結束前完成。  克諾普強調其希望透過裁員來解決公司資源錯配的問題,因此最新裁員行動並非輕率的決定,而是最符合公司的長期利益,和將有助其未來處於繼續走向成功的定位上。  KPMG早在2月已裁撤2%美國員工,約700人丟了飯碗,裁員對象主要集中在顧問部門。為四大會計事務所裡首家在美國裁員的事務所。  即使當時已做出裁員決定,但KPMG仍表示其所雇用的員工,仍然超過滿足客戶所需要的人數。四個月後,公司仍面臨相同問題,結果做出的裁員規模比2月更大,受影響的部門更多。  事實上,美國商界擔心經濟在年底前可能陷入衰退而不斷裁員,KPMG是眾多裁員的企業之一,甚至其他會計事務所也在裁員。  像安永(Ernst & Young)4月就針對其美國部門裁員5%。Deloitte(勤業眾信)在同一期間也有裁員行動。

  • 生成式AI當道 KPMG列七大應用領域

    KPMG發布「生成式AI模型及商業應用」報告,歸納生成式AI(Generative AI)七大應用領域,包括資訊科技營運、審計/合規、人力資源、企業運營、財務/行政、法律和公司治理,以及行銷應用。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人李威陞指出,企業必須系統建立內部控制流程,才能以負責任、安全且信任的方式使用生成式AI模型,進而透過各類模型幫助企業簡化作業流程。 該報告分析,企業使用生成式AI模型時可能面臨三大內部風險和四大外部風險,其中內部風險一是保密義務和防止智慧財產權洩露,二是員工誤用和資訊不正確,三是生成機敏資訊(如個人資料等)易被有心人士身分盜用或侵犯隱私權。 至於外部風險,KPMG表示,首先是判別錯誤訊息、偏見和歧視;其次是版權問題和相關道德風險疑慮;三是財務、品牌和聲譽風險;四是數位網路安全隱患,企業應注意風險,對抗外部使用者的蓄意操控與攻擊。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鄭安志提醒,近年來生成式AI技術不斷發展,帶來多元應用與商機,但也引發相應的風險和挑戰,企業採用生成式AI應用前,需建立健全的AI使用方案,以因應「人機共事」的新時代。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連淑凌指出,生成式AI可能透過自動化和執行特定任務為企業達成商務轉型目標;未來專業人員的角色將從解決問題轉變為定義問題,與AI合作創造新的解決方法。 KPMG指出,生成式AI應用大致可以分為內容編寫生成工具、資訊擷取器、智慧聊天機器人、語言翻譯及代碼生成器五類,未來生成式AI應用模式可期,將不斷推動科技發展和人類進步,為社會創造價值。

  • 解密ESG KPMG助越南台商搶先布局淨零

    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碳中和科技聯盟協會共同於越南舉辦「解密ESG─企業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元素」講座,為台商解析國際碳排趨勢及因應對策,加速達成永續轉型目標。 該活動共計有逾百位台商參加,涵蓋科技、電子、紡織、塑膠、建築、金融等產業。 KPMG指出,越南台商身處於供應鏈的一環,建議從三面向進行碳盤查,一是先盤查自身營運及價值鏈上下游的碳排放量;二是設定階段性的減碳目標;三是執行減碳,改善產線製程、進行能源轉換投資再生能源。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SG永續確信執業會計師黃郁婷表示,供應商若無法回應品牌商的碳資訊要求,恐將影響訂單,建議企業應加快產品轉型,將不符合的獲利來源轉型為市場期待的綠色產品。 KPMG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表示,面對國際品牌商的淨零碳排要求,供應商常被要求的溫室氣體相關資訊,包括RE100的再生能源使用量、SBTi的科學基礎減量進程、CDP的溫室氣體資訊揭露及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 CBAM)的產品碳含量等。

  • 網購包材減量7月上路 KPMG:網購業者注意兩大議題

    網購包材減量政策將於7月上路,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1日舉辦網購包裝減量實務講座,分析網路購物包材減量實施要點及該注意的事項。 KPMG安侯建業ESG永續確信執業會計師黃郁婷提醒,因新規上路在即,網購商業者應注意如何在現行系統下,蒐集維護每項出貨商品的包材重量數據,以及未來如何優化內部流程等兩議題,才能循序漸進在未來每個目標年度達到階段性的減量成果。 KPMG安侯建業網路暨電子商務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陳宜君表示,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台灣網路銷售額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持續攀升,從2017年約2,283億元,成長至2021年4,303億元,相當約產生3,134公噸塑膠包材廢棄物,以及54,182公噸紙類包材廢棄物。 至於紙類包裝材推估耗能1.3萬公噸油當量,耗用16萬至38萬公噸水資源,整體網購包裝碳排量達7萬8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的汙染問題。 現行系統下,網購業者如何蒐集及維護每項出貨商品的包材重量數據,黃郁婷認為,必須仰賴電商業者與前端供應商甚至是自行出貨的品牌商之間的合作,電商業者可以及早與相關合作夥伴進行研擬數據回報機制,透過系統化的數據資料庫,未來在控管及申報各項數據時才能確保時效性、完整性及正確性。 黃郁婷說,由於電商業者業務型態眾多,該如何針對自身配送流程、集中撿貨以及包裝材配送等,都需要從進銷貨及配送流程中深入盤點健檢,建議於下半年開始規劃相關規劃專案,以利來年啟動執行減量行動。 黃郁婷提醒,因應新法上路,網際網路零售業者應留意法規施行日期,並及早準備,以免面臨消費者檢舉,造成違規受罰。針對禁用材質聚氯乙烯(PVC),常見被使用於緩衝材(如:收縮膜)及膠帶(如:封箱膠帶),業者應留意避免使用。 紙類包裝箱,其進貨單據應載明回收紙混合率;塑膠包裝箱部分,則須請供應商工廠提供再生料的參配比及第三方驗證資訊。 最後,針對包裝減量以及精進計畫執行成果,業者應及早備妥佐證資料,並確保憑證紀錄之正確性,以因應會計師確信查證。

  • 企業供應鏈遷移 KPMG:亞洲時代來臨

     企業供應鏈遷移浪潮下,KPMG最新出版的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直指「亞洲地區的時代來臨」,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各大廠紛紛相中亞洲供應鏈市場的多元背景,決定將產線設置於亞洲的情形與日俱增。  報告由KPMG與大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及澳洲蒙納許大學馬來西亞分校(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共同出版。受訪對象主要為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其中超過75%為市值逾10億美元的企業。  KPMG表示,報告分析了132家正在考慮或已改變供應鏈採購來源的企業,時間涵蓋2018~2023年,共232個產地遷移。其中大部分的產能流動發生在亞洲,其中55%在東南亞及南亞、6%在東亞、17%在美洲、12%在歐洲。  KPMG安侯建業專業策略長池世欽認為,企業遷移產地至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避免過度仰賴單一市場製造,東南亞多國正好具備相應的條件與能量,可以滿足這一波供應鏈市場遷移的需求。  池世欽認為,疫情與地緣政治情勢帶來的考驗,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和經營格局,從何處取得原物料乃至生產線的搬遷地,都是企業考量重點。  東南亞是亞洲第三大、世界第五大經濟體,KPMG認為,東南亞正「走向與大陸相似的經濟成長路徑」。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成長速度將比全球平均水準高出20%。KPMG強調,儘管近期全球經濟仍受多方因素干擾,亞太地區經濟成長仍值得期待。  KPMG就企業訪談結果得出三大關鍵啟示,一是各國政府應支持與資助新興供應鏈市場,為擴展經濟,政府應持續實行各項有效措施、優惠稅率與配套規劃,吸引更多製造商、供應商、品牌商與投資人。  二是企業在搬遷或轉移產能至全新的國家時,運輸成本、交貨可靠性、供應方量能及供應商財務穩定性為關鍵考量要素;三是關注永續與原物料供應風險,目前原物料取得與永續發展已是企業最高度關注的議題。

  • 越南成最大產地移轉接收國

     依KPMG最新報告顯示,過去五年的全球企業供應鏈移轉,越南是最大的產地移轉接收國(receiving country),也是唯一同時吸引高附加價值產業(電子、工業和零組件)和低附加價值產業(家居、服飾和鞋履)進駐的市場。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從大陸移往其他國家進行生產的產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占35%,再來依序是家用產品(13%)、工業用品(12%)和汽車(10%)。  KPMG表示,由於大陸傾向發展更多具高附加價值的全球商品,例如設計、品牌及研發,東南亞國家因而順勢接手供應鏈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生產及組裝作業,越南更因優惠的稅率及廣設工業園區,得以吸引外來投資人。  KPMG分析,相對不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和低廉的土地與勞動力,是越南吸引企業的關鍵,越南2021年的人數規模、人口組成及最低薪資水準和十年前的廣東相似,但2022年第一季,越南出口量已超越深圳。  但KPMG也提醒,越南為遵循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4年將面臨薪資調升導致成本上升的壓力。  本次調查查訪的132家企業,有34%總部位於美國,其次是台灣(24%)、日本(21%)和大陸(9%),232個供應鏈市場遷移中,單一市場搬遷數量為74次,僅占整體的32%;大多數企業選擇往多國移動,總計次數為158次。  其中以遷移至兩個不同的市場的情況最普遍,占28%。往三個市場移動的比重約為2成;向四個市場或五個市場移動的比重則各約1成。顯示企業發展多元供應鏈市場,已成當前趨勢,未來全球供應鏈網絡將更錯綜複雜。  產地遷移原因中,地緣政治風險、貿易爭端兩者合計占近50%,高地價、勞動力不足、疫情相關禁令及原物料短缺等約占25%;拉動因素方面,企業考量包括優化供應鏈、更接近消費市場、低廉的地價與勞動力及稅負優惠。

  • KPMG攜證交所、中信證 赴越南招商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與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中國信託綜合證券,分別於北越及南越舉辦電子業企業及台資金融機構交流會,吸引近15家電子業與金融機構分行行長及代表與會,越南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石瑞琦、駐胡志明市辦事處處長韓國耀特別就越南經貿投資現況及台商營運發展進行交流,現場聚集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越南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及南越各省商會等近100位企業代表共襄盛舉,是近期最大規模的招商活動。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面臨技術升級、接班管理、永續經營等議題,進入資本市場是協助企業轉型有效方案之一,除可提高企業知名度、吸引優秀人才、籌措營運資金及掌握商機外,更能健全內部制度,整體效益極大,建議台商掌握契機回台上市,提升長期競爭力。他透露,證交所深耕南向產業發展,將在越南派長期的駐點人員,結合台灣資源推出專屬客戶服務。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陳俊光說明,KPMG長期深耕東協,早在九年前布局成立「海外業務發展中心」,連續多屆協助經濟部「國際投資合作計畫」及「臺灣投資窗口」專案,根據長期服務經驗,瞭解臺商在越南營運發展契機與挑戰,越南擁有許多優質臺商企業,可透過運用資本市場,連結臺灣優勢站穩東協。  KPMG安侯建業駐越南執業會計師陳家程提醒企業在跨境整合與第三方合作時應留意的事項,包括購買時第三方估價原則、併購過程中商譽的評估、運用有利之雙邊租稅協定、股權購買合同中適當的保證及賠償條款及控股公司的選擇等。而企業在股權交易與資產交易的選擇上,股權交易具有不需設立越南實體、時間成本和可行性許可批准延續性、稅收優惠及稅收損失延續性等優點;資產交易則有可重置資產價值、避免歷史稅務風險的優點。

  •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KPMG:影響五大高碳排產業

    台大財稅法學研究中心、台大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安侯建業教育基金會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8日舉辦「2023國際稅法研討會─稅捐法與環境法的交會」。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林嘉彥表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影響水泥、電力、鋼鐵、鋁與氫等五大高碳排產業甚鉅, 8日研討會與會者包括財政部政務次長李慶華、KPMG安侯建業永續長暨財團法人安侯建業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于紀隆,並邀請財政部官員、資深稅法學者與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共同探討稅捐實務上面臨的稅捐法與環境法制問題。 林嘉彥表示,歐盟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並致力於2030年底前實現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排55%的目標,由此提出能源稅指令、排放交易系統與碳邊境調整機制等一連串綠色新政措施。 能源稅指令為針對能源產品的租稅框架,納入各式燃料以擴大稅基,並限制相關稅率的調降與豁免,以呼應未來歐洲能源和氣候政策之目標。歐盟排放交易系統則面向傳統燃料的能源生產、運輸和工業污染到氣候中和未來的轉變,透過排放配額與排放份額的交易,藉此促進發展低碳技術的投資。 林嘉彥指出,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適用於進口到歐盟的特定商品,影響水泥、電力、鋼鐵、鋁與氫等高碳排產業甚鉅,且未來可能擴大涵蓋商品的清單。 如果非歐盟生產商可證明其已為在第三國生產該等進口商品使用的碳支付對價,則歐盟進口商可認列該生產商已支付之碳生產成本,降低進口商所需支付之碳價。例如台商目前布局於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基地,大多尚未訂立碳定價制度,很有可能在出口產品至歐盟國家時,負擔龐大的碳排放成本。

  • KPMG:企業保有靈活配置 抵禦市場波動

    玉山科技協會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7日舉辦「2023玉山安侯論壇:板塊挪移新賽局─跨境產業鏈布局關鍵策略」,剖析全球供應鏈韌性布局與因應策略,探討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掌握風險及保有前瞻思維。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說明,近年全球歷經供應鏈衝擊、地緣政治情勢多變,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愈加難以預測,為因應市場變局、減緩衝擊與影響,企業需保有靈活的配置以抵禦市場的波動。 目前全球各大企業已積極制定策略,透過跨境投資、人才與風險管理、增加供應鏈地域多樣性等,更彈性的面對不確定的國際政經局勢以及鍛造企業韌性力。建議企業領導者應善用併購策略擴張集團版圖,以及透過數據賦能合理分配資源。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張銘斌表示,自2016年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2022年台灣企業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額52.72億美元,較2016年23.8億美元成長121.4%,首度超越對大陸投資的50.46億美元。 過去台商投資布局以越南、泰國、印尼居多,近年在新加坡也逐漸出現投資半導體產業的案件,而為了因應歐美國家終端市場需求,台商也開始積極評估前往印度投資設廠。 和碩科技總經理暨執行長鄭光志表示,和碩科技已在墨西哥、印度、越南、印四國工廠部署超過2萬人,2018年開始至印尼設廠,印尼廠2020年啟用,2021年前進越南,印度、墨西哥則在2022年啟用,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展開。

  • KPMG:因應香港稅務申報 台商留意新規

    香港稅務局於2022/23課稅年度起取消小型企業於利得稅申報時豁免提交審計財報的待遇。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提醒,以台商常見的歷年制香港子公司為例,本年度(2022/23)的稅務申報期限為8月15日。所有香港公司不論營收大小,均須於本課稅年度進行利得稅申報時一併提交經當地執業會計師審計之財務報表。 KPMG畢馬威香港區合夥人楊澤志指出,按照公司法規定,香港公司董事本來就有責任每年準備財報,並委任具當地執業資格的會計師就財報進行審計,在進行年度利得稅申報時,亦應一併提交相關佐證文件,包括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應課稅利潤計算表及稅務申報表中的相關附表,然而如營收不超過港幣200萬元及符合特定要求,以往可獲豁免提交審計財報。 楊澤志解釋,自本年度起,這些公司亦要在稅務申報時提交審計財報,建議企業加緊準備結帳並與會計師積極配合審計流程的相關工作,尤其如此前的財政年度都沒有進行過財務審計,則本年度所需的作業時間可能更多。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協理任之恒觀察,香港緊貼國際步伐,繼頒布被動收入之經濟實質要求(FSIE)及宣告於2025年落實全球最低稅負制度外,此次又再加強當地企業的財稅申報要求,提升相關資訊透明度,台商宜重新檢視兩岸三地投資布局,充分考慮及評估在現今的新趨勢下,其投資及業務架構的稅務及遵循成本。

  • KPMG提醒納稅人注意高風險漏報禁區

    報稅進入截止倒數,據歷年統計約有7成以上納稅義務人會直接以國稅局提供之所得資料報稅,因未增加或刪改所得、扣除額資訊,大多不會短漏報稅額,縱使產生短漏報所得,惟係屬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或稽徵機關依規定應提供而未能提供之所得資料,將來只有補稅免予處罰。 但短漏報非屬查調範圍所得,例如海外所得、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財產交易所得及私人借貸利息所得等,如未符合其他免罰標準,除了補稅外,還會被處罰,應特別留意。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執業會計師葉建郎舉例說明,股份買賣、以股作價或股份轉換等產生之交易所得,是無法透過國稅局提供,但國稅局透過內部勾稽系統,很輕易能查核漏報情事,例如證券交易稅申報資料或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有關投資人明細資料等,再加上近年度證券交易所得課徵多次修正,導致納稅義務人並不清楚部分證券交易所得應申報納稅。 葉建郎進一步說明,如果該股份已發行股票者,非上市櫃與非興櫃公司之股票處分應列入基本所得額計算,加計其他基本所得額後,扣除670萬元按20%稅率課徵所得基本稅額,但屬交易設立未滿5年之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股票,得免予課徵。倘其未發行股票之股權或有限公司出資額之處分,屬一般財產交易所得,應按最高40%稅率課徵綜合所得稅。 另外,葉建郎強調,國稅局除了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相關課稅數據外,還有投資審議委員會等其他部會的系統資料,甚至包括海外地區的交換資訊,近期有納稅人疑似以海外資金繳納保費、購買不動產或現金辦理增資等,被通知到國稅局備詢,因此籲請納稅人應誠實申報並於申報時諮詢專業意見,做好稅務管理,避免未正確申報或計算,影響自身權益。

  • SAP在台年度盛會 賦能台灣產業加速升級

    SAP台灣今日舉辦年度盛會2023 SAP NOW Taiwan,上午主題演講邀請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緯創資通、中國信託金控、高雄市政府、日月光半導體、KPMG安侯建業等產官研界頂尖專家到場,以「永續實踐.贏向未來」為主軸,探討永續、財務、供應鏈、人才管理與雲端升級等五種營運面向的轉型實踐方針,以實例解析企業如何打造「數據力」與「永續力」雙重戰力掌握市場先機,加速邁向永續智慧企業。 SAP 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表示:「區域經貿崛起、供應鏈韌性布局、綠色永續發展,是台灣企業面臨的發展趨勢。一切營運的基石皆為『數據』,各行各業講究數據驅動決策,企業經營各種維度唯有數據可視、才可管。SAP 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力,近來持續深化投資,與台灣產業共同創新,希望加速推動更多企業朝向『全數據轉型』、『全連結協同』、『全綠色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賦能客戶高效掌握營運所需的關鍵數據,加速擘劃致勝未來。」 對於台灣企業數據驅動轉型,SAP 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陳志惟進一步觀察到,這兩三年,疫情加速企業雲端升級,有效善用雲端技術部署及管理上的彈性、可擴充性,加速企業強化數據力,持續優化營運、擴大商業規模、甚至開創新商模,重塑與市場和客戶的溝通策略;他補充說道,「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很多客戶推動轉型面向逐漸擴大,過去企業轉型聚焦核心業務數位化,近期範疇從數位核心向外觸及到人才、供應商、ESG 績效等不同營運面向,策略從單點式轉向線、面等更加全面的管理模式與思維。」 面對國際各種監管要求,永續已是企業營運至關重要的命題之一,企業如何淬鍊出透明且準確的數據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近期一份調查指出,受訪企業表示有 90% 的供應鏈碳足跡,並不在單一公司的直接控制範圍內,顯示出供應鏈夥伴間應有一個共用的平台或系統,統一管理排放數據;對此,因應範疇三碳盤查需求迫在眉睫,SAP 基於在企業資源管理數十年的經驗,在管理上加入「碳」的思維,發展出完整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讓企業培養永續即戰力,無縫在 SAP ERP 上蒐集各式數據、協作供應鏈廠商,準確計算、分析碳足跡,將永續指標可視化、可管理優化。 此外,永續轉型面向博大精深,並非靠單打獨鬥就能成真,唯有仰賴企業內跨組織合作、串聯生態系各利益關係人始能推展。SAP深耕台灣26年,看準台灣綠色產業機遇,積極與在地夥伴合作建立生態系,包括攜手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中華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推出扣件雲3.0,以及與高雄合作成立首座SAP全球ESG研創中心,盼透過深化在地產學研的連結,共同提升台灣「永續力」,賦能企業落實永續。

  • KPMG安侯建業落實綠電採購

    KPMG22日發布「2023 Our Impact Plan」報告指出,2022年執行績效和持續推動的成果,包括在2019年的基線上實現了25%的碳減排,在全球管理團隊中實現了50:50的性別平衡,以及邀請500多個全球主要的供應商揭露他們的碳足跡資料,呈現KPMG全球在永續治理(Governance)、以人為本(People)、繁榮共存(Prosperity)和關懷地球(Earth)等四大核心議題同心協力所帶來的成果。 KPMG全球主席Bill Thomas表示,執行「KPMG影響力計畫」如同對著一面鏡子進行自我檢視,全球KPMG的員工與客戶並肩作戰,把最優秀的人才、最創新的技術和經驗用於幫助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生活的社區。透過分析去瞭解可以和應該做的事,以履行責任,經由解決問題以實現永續、有意義的改變,來幫助塑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陳俊光指出,身為全球專業服務組織,該所不遺餘力推動ESG和一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專業議題,其中碳管理視為氣候變遷的優先議題,協助企業針對氣候風險、淨零脫碳、低碳價值創造以及低碳交易諮詢,除積極為各界帶來最新的專業知識及法規更新外,也不斷輔導企業進行永續轉型,以滿足全球快速變化下的期望和需求。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吳麟說,身為全球KPMG的一份子,台灣KPMG也將持續在這四大議題執行上有更積極作為。他更進一步說明,KPMG安侯建業向綠電提供業者簽訂綠電購售協議(CPPA),每年採購170萬度綠電,以達成100%綠電目標,具體落實邁向RE100的企業淨零目標,也具體回應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提出之2050淨零轉型戰略。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長于紀隆提出,在2022年全球KPMG進行的信任研究調查中,多數接受調查的外部利益相關者表示: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專業服務機構的使命越來越重要,為此KPMG承諾將ESG永續任務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並致力使ESG永續發展成為貫穿我們業務和營運的標誌。 于紀隆進一步說明,循環原則是以組織內可以應用的關鍵領域做為起點,隨後分析現狀並及時改進,例如提供經過修理、回收或翻新的IT設備和採購循環傢俱,並實施有助於優化材料使用和壽命的戰略。 許多KPMG會員所已實施IT設備和行動電話的再利用和回收計畫。KPMG中國和加拿大實施「綠色角落」,同仁可以捐獻他們不再需要的優質物品,並交換他們想要的任何物品(如書籍、衣服和玩具)。

  • KPMG「2022台灣卓越客戶體驗報告」 零售生鮮最佳

    KPMG安侯建業18日發布「2022台灣卓越客戶體驗報告」,發現生鮮零售業在整體客戶體驗的表現上,相較其他產業突出,卓越客戶體驗總分拿下7.62分高分。 KPMG表示,不論是在採用新科技、打造創新客戶體驗上,生鮮零售業都非常積極推陳出新,同時搭配外送品牌,或是自建外送服務的超高便利度,讓客戶忠誠度高度成長。 KPMG是針對2022年6月至8月間在台經營的娛樂休閒、金融服務、零售生鮮、非生鮮零售、餐飲速食、電信、旅遊飯店與公部門等127個國內外品牌,進行2,579位台灣消費者意見調查。 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最肯定品牌提供服務的時效性與信賴感,平均分數中位數皆落在 7.5分以上,其中時效性以零售生鮮業7.89分拔得頭籌;信賴感則以公部門得分7.76分最高。 本次調查KPMG以六大體驗元素為關鍵指標,包含信賴感、解決力、時效性、同理心、期望值、個人化,再計算出卓越客戶體驗(CEE)分數。 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說,為提供客戶更加值的體驗,運用靈活IT架構強化技術生產力成為企業創新考量指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61%台灣消費者關注購買商品是否符合永續價值。 KPMG過去13年持續調查消費者與品牌互動的體驗。期間訪問逾55萬名分布在39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蒐集超過550萬個體驗評價。2022國際卓越客戶體驗報告調查全球 25個國家、3,077個品牌,蒐集89,903位消費者意見。

  • 2023碳行動年 落實減碳目標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TIRI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高雄港都上市櫃企業家協會與億載會日前於高雄舉辦「2023安侯建業領袖學院論壇:淨零熱潮下的商機與挑戰」研討會,為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分析國際永續趨勢。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KPMG安侯建業於2022年底進行「台灣CEO前瞻大調查」時,氣候變遷風險已躍升企業風險第二順位,超過一半CEO認為需加快腳步翻轉永續風險,尤其在高雄最重要的石化產業,被認定為排碳大戶,未來勢必得面對碳費徵收,將墊高生產成本。  政府為引領企業深化永續治理,金管會2022年公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從五大面向四大主軸來引領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不過,長期待在中國的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TIRI)副理事長王恩國則觀察,新能源車比例將達到40%,這也意謂著,未來中國電動車將會蓬勃發展,中國將成為全球電動車成長最快的市場。他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美國現階段非常憂心特斯拉太依賴中國的電池(寧德時代),故已要求特斯拉加強研發去中國供應鏈的電池技術,未來美中之間在新能源車電池的競爭將加劇。  利害關係人  將更重視ESG報告  今年台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達777本,對報告書的法律效力問題,各界也紛紛提出探討,針對此議題,KPMG安侯建業永續長于紀隆說明,過去10年,政府政策目標是「先求有再求好」,這幾年,企業年報陸續透過附表方式,漸漸增加永續報告書中必要揭露事項,年報法律效力已符合證交法第20條的揭露真實財務資訊之規範。  于紀隆指出,過去永續報告最讓人詬病是「漂綠」疑慮,2022年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發布一般性永續相關揭露要求(IFRS S1)以及氣候相關揭露要求(IFRS S2)等兩號IFRS 永續準則草案,這二套草案讓永續報告揭露準則更一致,未來永續資訊統一化、標準化指日可待。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以呼應國際倡議  針對減碳議題,國內外相關法規愈來愈明確。2023年需揭露個體公司2022年溫室氣體盤查資訊,2024年須經第三方進行確信,2025年揭露合併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國際上,歐盟將於2023年10月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過渡期,受影響的進口商需申報相關產品的碳排放量,有關的國內企業須加緊腳步做好報告準備。  KPMG安侯碳資源服務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強調,面對氣候變遷,2023年有很多法令陸續發布,將是企業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付諸行動的一年,企業不應再觀望,對於溫室氣體盤查、溫室氣體減量技術開發及綠色金融等,應付出行動實踐。  黃力家建議,企業可考量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設定指標及目標的作法,進而加以管理碳議題。  從碳盤查中找到  創新元素  近年供應鏈對製造業而言有如坐雲霄飛車一般,突然之間被迫面臨供給短缺與物流瓶頸,KPMG安侯建業顧問服務暨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指出,現在供應鏈困局正出現緩解與逆轉跡象,許多企業將面臨組織重組,並透過收購與合併的方式來強化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劉彥伯認為,企業在進行碳盤查的任務中,如何從中找到創新元素、發展第二條成長曲線,將會是繼前幾年的工業4.0,進而發展到數位轉型,最終結合節能減碳,從效率的提升,到商業模式的創新,最終與社會責任結合的永續經營,才是企業經營之道。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