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KOL

的結果
  • 878、888、713打造金流永動機 ? 想要「月月配」 1搭法2檔足夠領整年

    隨著投資高股息ETF成為顯學,許多存股族都將打造「月月配」金流永動機當作目標,有網友表示,看很多財經KOL討論後,決定採00878、00888和00713作為月月配組合,她想知道是否有人也是這樣搭。多數網友認為,月月配適合本金多且要扣匯費,建議趁年輕,搭配市值型更佳;另外,也有人推薦其它月月配組合,其中一種只需2檔就能達成。 有網友在論壇Dcard上請益該如何達成「月月配ETF組合」;原Po表示,原本計畫定期定額買00878,搭配一檔市值型,但看到很多財經KOL討論月月配組合方式,覺得「那不是超讚的嗎」;原Po認為,每個月都能配息,雖然配起來不多,但累積起來也很讚。 她也分享她的搭配方式,「00878 (2、5、8、11月)布局大型股,持股較為分散+00888( 1、4、7、10月),45%配置在半導體,鎖定龍頭權值股+00713(3、6、9、12月)專門買低波動台股,感覺這樣布局比較能分散風險,又能每個月穩定領配息」;她想知道是否有人也這樣搭配;此外,除了配息,還會用什麼標準來挑選。 不少人分享自己的搭配方式,「我是買00905+00878+00712,這幾支人氣都蠻高的,不過分配金額上我還是有預留彈性加碼,用國泰智慧加減碼逢低自動加碼,很方便而且有效降低投資成本」、「推買00919,現在最看好,00919+00878+0056」、「永豐投信的00907(2、4、6、8、10、12月除息)及00930(1、3、5、7、9、11月除息)這兩支ETF搭起來剛好就月月配」。 此外,有網友建議,「買市值型ETF 006208(or0050)+你原本想買的878其實就夠了,買很多高股息不如搭配一個債券ETF風險比較低,債券ETF BBB級的信評的殖利率不差,00740B費用低(或是725B等等類型)」。 不過,仍有部分網友認為,「剛開始投資感覺不建議月月配吧!配息可能沒多少,還要扣匯費,月月配只是每個月都有錢領體感上很爽,但實際我覺得不如投資市值型的就好」、「月月配適合本金多的,不會輸太多,頂多賺不多而已,年輕還是投市值型ETF多一點,006208、0050、00692三選一都比以上組什麼月月配標的好」。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與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國際產業》軋空行情啟動 Nikola近期漲很大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電動卡車新創公司Nikola股價,周線飆漲55%,過去1個月以來更是狂飆超過60%。不少做空Nikola的投資人,現在也慘遭軋空逼著去回補股票,或被追繳補齊足夠的保證金。  根據美國金融資料庫業者S3 Partners數據,做空Nikola的本周帳面虧損至少有0.8億美元。2023年,賭Nikola股價還會再走低的看空部位,現在只剩下約0.5億美元而已。  已連漲8天的Nikola,美股16日收盤價大跌15%,做空的人或許比較能稍微喘一口氣。跟2020年股價位於高峰的60幾塊美元相比,Nikola目前只剩下1塊多美元,股價已經不知腰斬了幾次。 由於營運資金快要見底,Nikola不得不在16日宣布又要裁員1成,約270名員工,預估省下的人事費用,每年高達5000萬美元,目前公司只有900左右。去年11月時,Nikola才砍了100名員工,約占當時員工總數7%。  Nikola預估,最晚在2024年之前,每年燒錢的金額可望不到4億美元。截至3月31日,公司現金也僅僅只有2.08億美元,其中甚至有0.85億美元不得恣意亂花,是要用在特殊用途上的。  由於公司可用的資金吃緊,故Nikola正在遊說股東,看是否可以現金增資,把目前在外流通的8億股,增至16億股。然後,把籌來的錢去支付之前向避險基金借來的2億美元,所孳生的利息。  彭博社表示,由於市場可借入的股票愈來愈少,使得做空Nikola的成本也愈來愈高,因此出現軋空情況。當投資大眾急於買回自己做空的股票時,就會出現軋空行情。同時,原本看空的股票,股價反而會上漲。  本周,Nikola幾乎都是散戶在交易。根據調研單位Vanda Research資料,光是在美股15日,來自散戶的買超金額就有400萬美元,這是Nikola交易量慘澹的兩年後,再次看到有這麼大量的買盤進駐。  分析師認為,Nikola這次反彈表示投機勢力重現江湖,美股短期恐怕會再次看見泡沫化。靠著這些散戶,Nikola得以讓自己股價維持在1美元以上,也符合那斯達克要求掛牌交易的公司,最低收盤價要在每股1美元的要求。  其它電動車同業方面,由於聯準會日前暗示,今年底以前可能還會再升息兩碼,加上美股技術線型所限,讓特斯拉無法再創日線連續上漲14日的紀錄。不過,日線已13紅的特斯拉,這段時間讓自己市值至少暴增2400億美元。

  • 《國際產業》股價不到1美元 又一檔電動車股票恐下市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電動卡車製造商Nikola Corp周四宣布,那斯達克交易所以未達到最低出價要求為由,已經發來下市通知。 周四Nikola股價大跌20.27%,收在0.62美元,創下2020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受電池材料成本高漲和生產問題影響,該公司去年股價下跌約78%,而今年以來又跌了逾7成。 根據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的規定,在該交易所掛牌的公司如果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就可能被迫下市。自4月11日以來,Nikola股價一直未能站回每股1美元。 與其他電動車公司一樣,Nikola一直試圖在動盪的市場中賣股籌錢,並在周三促請股東在下個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投票支持增發股票的計畫。 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上個月也收到類似的通知,並在本周進行股票反向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或稱股票合併)以符合交易所的掛牌規定。 由於自家電動卡車的需求低迷不振,Nikola今年第一季虧損擴大,並宣布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將暫停生產以簡化組裝線。當時該公司表示,亞利桑那州廠的生產線將於7月恢復生產,未來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氫燃料電池卡車,也可以生產電池電動卡車,但公司會將重心放在生產氫燃料電池卡車上。

  • 《國際產業》電動車「慘」業 Nikola停產、股價崩跌13%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由於自家電動卡車的需求低迷不振,Nikola Corp上季虧損擴大,並宣布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將暫停生產以簡化組裝線,受此打擊,Nikola周二股價下挫13%,收在0.86美元。其他電動車新創公司也面臨類似慘況,股價同步大跌。 由於擔心銷售持續放緩可能促使電動車製造商賣更多股票來籌措資金,投資人非常關注Nikola和其他電動車製造商的現金水位。 Nikola表示,第一季現金用掉2.4億美元,而2022年每一季的「燒錢率」約為2億美元。 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財務長Stasy Pasterick向分析師表示,對我們的事業來說,這樣的「燒錢」速度是無法持續下去的,我們正在考慮可以減少支出的所有選擇,也將設法籌措更多資金。 Nikola表示,亞利桑那州廠的生產線將於7月恢復生產,未來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氫燃料電池卡車,也可以生產電池電動卡車,但公司會將重心放在生產氫燃料電池卡車上。 Nikola上季虧損達1.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53億美元擴大。 Nikola與義大利卡車製造商Iveco Group在歐洲設有合資企業。Nikola表示將出售對該合資公司持有的50%股權,未來將專注於北美市場。 此外,Nikola表示正在考慮旗下電池製造部門Romeo Power的重組選項,其中可能包括出售資產或聲請破產。 為了強化供應鏈,Nikola去年以1.44億美元收購其電池供應商Romeo Power。 其同業Lucid Group周二收跌5.58%,該Air豪華電動車製造商在周一盤後公布財報,其上季營收遠不及市場預期,並宣布下修2023年生產預測,稱特斯拉掀起的電動車價格戰、利率不斷升高和經濟衰退的擔憂使銷售受到打擊。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上個月財報發布後曾表示,為了在經濟低迷之際衝刺銷量,特斯拉可以不惜將汽車利潤砍到零。此外,傳統車廠推出價格較低的電動車也使Lucid和Rivian Automotive Inc等新創公司受到重創。 Lucid執行長Peter Rawlinson在財報發布後表示,基於現在的宏觀經濟情勢與利率水準,我認為整個市場都面臨挑戰。 鴻海(2317)的電動車合作夥伴Fisker周二股價重挫7.10%,該公司在盤前公布上季每股虧損0.38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每股虧損0.31美元,並也宣布下修全年生產目標。 不過,Rivian Automotive周二盤後公布的上季業績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並維持全年50,000輛的生產目標不變,激勵盤後股價上漲5.56%。

  • 業績低迷、削減產量 Fisker、Nikola等電動車廠股價重挫

    路透報導,Fisker、Nikola和Lucid近日公布慘淡業績、削減產量等令投資人大失所望的消息,加深市場對於這些電動車新秀前景的疑慮,擔憂在需求疲弱與價格戰的壓力下表現將持續低迷,使得上述業者股價周二聞訊重挫。 眼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一再削價競爭並且增加產量,傳統車廠也推出平價電動車廠應戰,Lucid等新崛起的電動車廠面臨更艱難的市況。 Nikola公布上季虧損擴大,並宣布亞利桑那州廠房暫停生產。Fisker與Nikola 周二股價各重挫7%、13%,Lucid股價滑落6%。 Fisker上季虧損超出分析師預期,並且下調今年生產目標。CFRA Research分析師尼爾森(Garrett Nelson)提到,許多新進的電動跨界/休旅車款投入市場,市場競爭升溫影響Fisker營收。

  • 認了!前CIA局長 將拜登醜聞推給俄國 恐燒到布林肯

    歐巴馬政府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莫瑞爾(Michael Morell)在證詞中告訴眾議院司法機構,2020年曾接獲要求,要為拜登次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的「地獄筆電門」(Laptop from Hell)事件做出認知作戰,以「幫助拜登贏得選舉」。拜登的競選團隊要求莫瑞爾召集50名CIA同事簽署一封聲明,來塑造出杭特・拜登筆電中的電子郵件「是俄羅斯的假訊息」。他表示他組織這封連署聲明是為了「幫助拜登副總統,因為我想讓他贏得選舉。」 先前驚爆杭特.拜登與俄、烏等多國權貴關係密切以及推特文件門(Twitter File)揭露美國政府要求社群媒體公司和諧這件醜聞,如今再添一筆,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20日報導,莫瑞爾證實,當《紐約郵報》發布有關杭特・拜登向其烏克蘭商業夥伴介紹其父親的電子郵件時,聯繫他的拜登競選官員是布林肯(Antony Blinken),現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2020年10月17日或之前聯繫莫瑞爾。莫瑞爾當時是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在拜登政府中擔任CIA局長的人選之一。 現任國務卿布林肯在2020年10月17日或之前聯繫莫瑞爾,3天後《紐約郵報》發布了一封電子郵件,揭露了杭特・拜登向其烏克蘭商業夥伴介紹他父親——當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 與布林肯的交談「引發了」莫瑞爾為拜登寫一份聲明的動機,在那通電話的晚上10點53分,布林肯向莫雷爾發送了一篇《今日美國》的文章,聲稱聯邦調查局(FBI)正在調查杭特・拜登的「地獄筆電門」是否屬於「假訊息」。 莫瑞爾表示,他「做了一點自己的研究」,然後聯繫了退役的CIA高級情報官員,協助編寫信件來抨擊《紐約郵報》的報導。莫瑞爾從51位前情報官員中收集了簽名,其中包括他自己和其他4位前CIA局長。 隨後,前CIA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的前副幕僚長夏皮羅(Nick Shapiro)將這封連署信件交給美國政治媒體《政客》(Politico),並於10月19日發布了標題為《數十名前官員說。杭特・拜登的故事是俄羅斯的不實信息》(Hunter Biden story is Russian disinfo, dozens of former officials say)的報導。聯署信聲稱《紐約郵報》的報導「具有俄羅斯信息戰的所有經典特徵」

  • AI網紅行銷 9成企業有意衝

     iKala愛卡拉27日發布2023網紅行銷趨勢報告指出,有9成企業表示,有意願導入AI科技輔助或執行的網紅專案。預期2023年的新興三大網紅變現模式為線上募資、團購、超商聯名,未來網紅也可望走向創作者經濟。  iKala旗下有雲端事業及網紅業務,該公司透過旗下 KOL(關鍵意見領袖)Radar ,檢視三大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的網紅貼文,整理出三大趨勢,發現2022年有幾項特色,首先,微型網紅人數大幅成長,其次短影音緊抓流量紅利,第三,各平台開始重視影音導購變現、社群促購行為發展蓬勃。  由於各大平台的網路廣告流量取得日益昂貴,因此自帶流量的網紅成為企業及品牌的合作對象。據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預估,2023 年全球網紅行銷市場規模將較去年成長近3成(29%),達到211億美元(約6,454億元台幣)規模。  該調查指出,超過8成的企業傾向在今年規劃網紅行銷相關預算,且近9成企業有意願導入AI科技執行網紅行銷專案,顯示社群管道受企業青睞。  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創作者經濟」商機的崛起,為品牌主帶來全新的挑戰及機會。根據該公司統計,台灣前五大KOL的類型為美食、穿搭、攝影、旅遊及運動。  iKala也看好AI技術對企業營運效率及生產力提升帶來價值,4月將推出KOL Radar自然語言搜尋網紅的功能,透過AI賦能,用戶只需要一句話,就能精準找到網紅。  iKala表示,未來網紅內容有三大趨勢,包括微型網紅崛起、短影音、社群促購持續受到歡迎。而網紅變現的新模式則包括線上募資、團購、超商聯名等。  近年來網紅逐漸打造個人IP,運用自身挾帶社群聲量的優勢來變現,例如推出特色線上課程、發行周邊產品,也有網紅開始選擇募資平台作為商品的銷售通路,或者以團購方式,與企業合作轉單。

  • 台灣最大散戶軍火庫!開盤半小時45萬人擠爆 成功公式曝光

    每天早上8點半台股開盤前,有個地方會匯聚10萬個投資者上線,在9點正式開盤後的半小時,這數字則會急遽攀升到逾45萬。令這些散戶趨之若鶩湧入之處,就是全曜財經資訊(CMoney)旗下的財經App。 攤開全曜旗下所推出的App名單,從股票、期貨、權證,一直到美股,一共有超過60款財經相關產品在架上,其中兩款它最受歡迎的App——籌碼K線以及股市爆料同學會,兩者每月活躍用戶皆有超過80萬人,單單前者,就有逾700萬次下載量,後者更是台灣指標大型台股討論社群之一,日活躍人數超過45萬。 App海策略+網紅助陣 疫後牛市大贏家,營收倍增 全曜堪比台灣最大的散戶投資軍火庫的成績單,這背後,其實是原本專做法人機構生意的全曜,經歷疫情後的快速轉型所繳出的成績單。 在投資圈,全曜是多數投身台股的金融機構均有訂閱的財經資訊服務,市占率超過9成,但它並未在此停下腳步,從機構切入大眾市場,在疫情大爆發的2020年營收翻倍成長,目前有超過6成營收,來自個人而非機構客戶。 全曜靠的就在於它們精準洞悉了用戶在投資領域的需求,並採取「App海」策略。 綜觀市場中大多數的財經App,走的都是All in one,把所有資訊與功能統整在同一款App,但全曜創辦人暨執行長李岳能認為,這樣的工具,並無法幫助每個投資人增加投資勝率。「我做選擇權、做期貨、做當沖、做存股都用同一支App,人家則是用專門的App在打仗,你覺得誰會打贏?」李岳能說,他的目標就是針對每一個人的需求去客製化產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把刀。 打造出了一堆客製化小刀之後,下一步,就是找用刀高手宣傳,讓大眾知道這裡有賣刀。 全曜成功在2C市場崛起的另一大關鍵,在於抓住市場與KOL(關鍵意見領袖)紅利浪潮。2020年,疫情帶崩全球股市,但大盤行情卻在半年內出現急速反彈,伴隨其後的是超過兩年的大牛市,加權指數一度衝上1萬8千點的歷史新高關卡,吸引大量投資新鮮人湧入市場。 對此,光是在2021與2022兩年,全曜每個月都上架超過兩支App產品,其中有超過20支是與財經KOL合作推出,這類產品超過9成都已獲利。 一位投信主管比喻,全曜就像是在股市淘金浪潮中,賣鏟子的人。 長期與該公司合作,推出App訂閱產品的KOL權證小哥就指出,全曜不僅開發速度快、會持續協助產品優化與迭代,甚至也提供行銷資源,等於是一條龍的服務。 曾任全曜內部顧問、現為口袋證券董事長的陶韻智比喻,就如同YouTuber抓住該平台崛起的流量紅利,全曜切入2C市場,也同樣抓住了財經KOL的流量紅利,使這群人即使不具備資訊開發能力,都可以藉該公司推出屬於自己的App產品,彼此成為共生體的策略夥伴。 單用成效觀察,全曜透露,如財經網紅與該公司合作推出的某款產品,一上線就賣出近8千套,至今維持超過9成的續訂率。若以最初上線課程價推算,第一個月該產品帶入營收就破300萬。 不求每個產品一次到位 系統像積木,可快速重組 不過,海量App策略,結合KOL流量導流,表面上固然合理的策略,但推出越多App,就等同於開闢了越多戰場,除了基礎的開發成本外,如何維運也會是一大考驗。 此時,它們過去服務法人所打造的系統模組,則成為了它們與對手間的競爭優勢差距。全曜早已在過去服務法人時,搭建好一個個宛若積木的數據模組,跨入2C市場時,這些早已搭建好的積木,只要重組成為一套交易策略,就能衍生成一款新App產品推向市場。 券商業者們的共同觀察是,透過快速推出App商品,搭配KOL的策略,使全曜可以快速迎合如存股、高股息的不同、新浮現的投資主題與策略需求,由於單一、客製化的需求,通常意味著製作成本高、銷量不一定大,因此,這是過去同樣經營法人端2B市場的全曜同業們,並未選擇的道路。 同時,對於其他想要跨入此市場的人來說,光是從零搭建模組、導入市場數據,不僅相對耗時,這些更都是要列入帳上的成本。 儘管表面上,該公司看似在2B轉換至2C的道路上大獲成功,但過程它們也不乏失敗個案。例如,股市爆料同學會App的前身,就是2012年李岳能眼看臉書、微博等社群軟體興起,所仿照開發的產品——追訊。 結果,當時一上線卻乏人問津,一度被放入冷宮,甚至導致大部分參與開發的工程師離職收場。直到2015年,旗下主打觀看券商分點買賣資訊功能的籌碼K線App在上線後暴紅,內部重新討論是否要增設討論區功能時,該產品才重見天日,在2019年獨立推出App產品。 李岳能指出,公司產品開發的成功機率介於10%至20%之間,而他在產品開發上的原則是,每次都抓20%的成功機率,失敗後他並不會執著於該輪實驗品,試著用微調提高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而是直接從中學習,去實驗下一個假設。 「這(產品開發)是一個數學公式。」李岳能指出,若每次嘗試的失敗率是8成,那到了第5輪,擷取前面4次失敗的經驗,此時失敗率就會是0.8的5次方,降到了3成出頭,屆時這項產品的成功率也相對提高了,就是這樣不斷在每一輪嘗試的失敗中試錯,提高自己對用戶需求假設的精準度。 KOL失靈、熊市成風險 他攻非財經領域研發新品 儘管在法人與散戶兩端市場都站穩了腳步,但身為賣鏟子的人,也可能遇到淘金潮不再火熱的那一天。首要風險,就來自為它帶來大量訂閱營收的KOL上,若KOL無法挺過市場週期,存續時間過短,這便顯示他所背書的市場策略有問題,進而流失訂閱戶。 其次,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點出,全曜最大的風險,就是營收會受市場週期高度影響。對於全曜來說,跨入散戶市場,無疑為公司長出了第二條新的生命曲線,但去年全球股市陷入熊市、經濟走入衰退陰影,股市交易金額大幅減少也帶來衝擊,對此,李岳能也坦承,該年公司營收也因此出現負成長。 如何讓公司長出第3隻腳,是它們眼前的一項巨大挑戰。李岳能向商周指出,全曜正嘗試以同樣的步驟,複製到非財經領域的市場。為此,它們在內部打造了「X實驗室」,每年撥固定比率收入在研發產品。在蘋果應用程式商店中, 它們就有超過兩成的產品,是與財經無關,如記帳、發票管理等生活類的App。 「我認為投資,大概就占20%的人口。」此時李岳能思考的是,再次走出舒適圈,「把這家公司做到所有的人都在用。」 「投資成功的SOP(標準作業流程)就是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有紀律的執行你的方法,然後用時間複利來累積你的財富。」這3步驟,不僅是投資,同樣成為李岳能經營全曜奉為圭臬的教條。 全曜靠著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系統積木化優勢,再找到KOL做為推向2C市場的方法,便成功為公司打造了第2支營收的支柱。這,也是每一家公司或個人,在尋覓第2條生命曲線,抑或是職涯上的新可能性時,可以思索並套用的原則。

  • Nikola打造氫氣工廠 布局燃料網路

    Nikola已開始打造氫氣工廠,作為該公司燃料網路的一部分,以提振該公司零排放卡車市場的競爭實力。 Nikola表示,自去年底開始在鳳凰城郊區的Buckeye建造一座氫氣工廠。這家成軍7年的綠能卡車廠商已與多家氫氣製造商簽約,後者於美國與加拿大部分地區供應Nikola車輛氫氣。根據Nikola規劃,目標2026年為約7,500輛重型卡車提供足夠燃料。 對Nikola而言,籌備燃料供應網路至關重要,該車廠預計今年稍晚在市場上推出電動卡車,與電動車電池不同,該車款採用氫燃料電池,因此需要氫氣才能上路。

  • 歐洲唯一女王突摘4孫頭銜 傳天菜「華裔王子」震驚被排擠

    丹麥王室昨(28)日宣布,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拔除8名孫子中其中4人的王子、公主頭銜,同時也不得再尊稱為殿下,原因是希望賦予4名王孫更大的空間塑造自己的生活。不過其中被摘除頭銜的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的母親反應女王的決定「令人震驚」,讓王子們感覺自己「被排擠」。 綜合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快報》(Express)、美國《時人》(People)雜誌報導,丹麥王室昨日發布聲明宣布,目前歐洲碩果僅存的女王、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已經拔除次子尤阿金王子(Prince Joachim)4名子女的「王子」、「公主」頭銜,同時4人不能再使用「殿下」(His/Her Highness)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4名王孫只能使用蒙佩扎(Monpezat)伯爵及女爵頭銜。 被摘除頭銜的是23歲的尼古拉王子(Prince Nikolai)、20歲的費利克斯王子(Prince Felix)、13歲的亨瑞克王子(Prince Henrik),以及10歲的雅典娜公主Princess Athena),前兩者是尤阿金王子與前妻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Countess Alexandra)所生,兩人於2005年離婚,尤阿金王子2008年與瑪麗王妃(Princess Marie)再婚,生下亨瑞克王子及雅典娜公主。 丹麥王室指出,女王的決定「與近年來其他王室以不同方式進行的變革相當」,女王希望藉此為4位孫子創造更大的架構,讓他們形塑自己的生活,不用受限於隸屬於丹麥王室伴隨的特殊考量及責任。 聲明也指出,2008年4月,瑪格麗特二世就授予兒子們、兒子配偶及孫子們蒙佩扎伯爵、女爵頭銜,2016年女王又宣布,王儲費德瑞克王子(Crown Prince Frederik)的長子克里斯汀王子(Prince Christian)成年後能夠領取國家年金。 丹麥王室指出,拔除4名王孫頭銜的決定並不影響4人的繼位順位,他們的繼位順序依序為7至10。女王的決定也不適用於王儲費德瑞克王子的4名子女。 針對女王摘除4名王孫的頭銜,作為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的母親,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透過幕僚發布聲明表示,「我們對這項決定感到困惑,我們感到難過,同時也很震驚。」她形容這項決定猶如「晴天霹靂」,「孩子們感覺被排擠,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他們的身份被剝奪了。」 據悉尤阿金王子5月就被告知這項決定,並且親自「參與」、「主導」整個作業程序。 《時人》雜誌指出,丹麥王室這波精簡王室人員的決定,與近幾年來歐洲其他王室的做法類似,例如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King Carl XVI Gustaf)在2019年10月宣布,次女瑪德琳公主(Princess Madeleine)及長子卡爾菲立普王子(Prince Carl Philip)的兒女將不再是王室的正式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尼古拉王子及費利克斯王子擁有高顏值,因為出眾的外型受到關注,並且進入時尚圈、成為模特兒,他們本身也有華裔血統,母親亞歷山德拉伯爵夫人出生於香港,中文名字為文雅麗,她的父親是中英混血,母親有伊朗及印度血統,因此過去又有媒體稱尼古拉王子為「華裔王子」。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