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大陸A股IPO市場發行節奏平穩,IPO融資金額達人民幣(下同)462.29億元。其中,5月有兩家半導體大型企業登陸A股,刷新今年以來個股募資紀錄,也讓半導體企業募資金額占IPO募資總額的半壁江山。 上海證券報報導,據統計,大陸滬深北交易所5月份共有31檔新股發行,合計募資金額為462.29億元,連續兩個月突破400億元。反觀去年同期上市家數7家、募集資金151.22億元相比,足見A股市場正恢復熱度。 今年1至5月,A股共發行新股134家,募資1,612億元,去年同期這兩項資料分別為139家、2,741.43億元。 5月份A股IPO的重頭戲是兩家半導體大型企業上市。5月5日,晶合集成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該股發行價格每19.86元,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募集資金總額為99.6億元,不僅創下安徽企業募資金額最高,目前位列今年來A股IPO募資金額榜首。5月10日,中芯集成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該股發行價格為每股5.69元,為今年來A股IPO募資金額第二名。 上述兩家半導體企業的募資金額,在5月整體IPO募資額占比過半。今年以來,共有13家半導體企業登陸A股,共募資376.15億元,占IPO總募資的比例約為四分之一。 一雲投資統計,2019年至2023年,半導體企業在A股IPO中的比重大幅攀升。2019年A股上市203家,半導體企業10家,占比4.93%;半導體募資總額117.46億元,占全年募資總額4.72%。2022年A股上市428家,半導體企業43家,占比10%;半導體募資總額953.14億元,占全年募資總額16.48%,可見半導體企業上市熱潮的變化。
健身產業疫後業績明顯反彈,台灣最大健身連鎖品牌World Gym台灣區總裁柯約翰2日表示,World Gym今年預計再展12~15家店,今年全台總店數目標是123家;品牌也將導入AI智能檢測,同時跨足零售服務,涵蓋運動服飾與能量飲品等。在大展店、擴增新事業助攻下,預期今年營收重返2019年疫前水準,營收目標是突破新台幣百億大關。 不僅如此,World Gym因疫情衝擊而暫緩進行的IPO案,柯約翰宣布,隨著疫後大展店,也將重啟IPO作業,目前已委由券商進行輔導,目標將力拚三年後股票掛牌上市。 柯約翰表示,今年正式跨足零售服務,銷售運動服飾和周邊商品,並陸續在部分分店設置能量飲品吧,銷售為健身族群量身設計的餐點。他預估,World Gym在跨足零售服務之後,可望為整體營運增加1至2成營收。 World Gym也推品牌全新概念「World Gym Express Pro」,規劃Studio X高效能HIIT心肺課程、引進AI智能體態檢測,更預告World Gym APP儀表板功能將上線,透過健身數據的科技整合與分析,啟動運動智能新生活。 柯約翰強調,健身產業過去幾年歷經疫情衝擊,對於不大不小的健身房、資金壓力尤其大;反觀具連鎖規模的World Gym,挺過最艱辛的疫情時刻,隨著疫後健身產業逐漸復甦,World Gym今年前四月業績預估年增約2成。看好疫後投資健康為全齡層所重視,運動健身產業的發展,被定位為預防醫學前驅,World Gym為全台第一大健身連鎖品牌,從未停下展店的腳步,今年上半年已開出六家新店,今年全台總店數目標是123家。 隨著今年展店步調穩健,預計可為就業市場注入上千個工作機會;市場經營與運動服務優化,將以最具創新的AI智能科技與資訊,給全台50萬名會員最棒的健身體驗。
日本一名網友使用蘋果iPod時,因為輸入錯誤密碼太多次,慘遭鎖機10年,最近終於迎來最後倒數時刻,讓他異常興奮,好在最終成功解鎖塵封多年的iPod,他也將過程分享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 日本網友尤利(Yuri)上月27日在推特發文透露,他有一台iPod因為輸入密碼錯誤,被半永久鎖機長達10年,如今鎖機時間只剩703分鐘,意味著11小時之後就能再次輸入密碼解鎖,讓他感到十分興奮。 貼文一出立即吸引逾32萬網友按讚關注,不少人期待他能解鎖成功,但也有人擔心他會重蹈覆轍,調侃他務必小心謹慎,否則又要再花10年時間等待解鎖。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尤利28日再度發文指出,這次真的成功解鎖iPod,且重新開機後依舊能正常使用,一切功能皆運行順利,讓他又驚又喜。其餘網友也紛紛留言直呼「真佩服你的耐心」、「等待是值得的,但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這樣等10年」;另外也有苦主哀怨秀出長達40幾年的鎖機時間。 事實上蘋果公司有針對忘記iPod密碼,提供補救措施,用戶可以使用電腦讓iPod進入復原模式,在備份資料後,程序會刪除包括密碼在內的資料和設定,並重新設定iPod。
今年最火紅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既不是跨國科技巨頭雲集的國家,也不是排名全球前十大的經濟體,而是金屬礦藏豐富的印尼,甚至首度超越向來是亞洲IPO熱區的香港,躍為全球第四大IPO市場。 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資料顯示,依募資額來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已躍居全球第四大IPO市場,僅落在中國、美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 而印尼IPO活躍的程度,更是自1995年來首度超越長期為IPO熱門地的香港,也超車印度、南韓、日本等主要經濟體。 Dealogic亞洲股票資本市場分析師佩里斯‧李(Perris Lee)指出,今年迄今印尼IPO金額達21億美元,直逼去年一整年的總額22億美元。印尼今年至少有5件大型IPO案。 該分析師說:「這很不尋常,今年可能是印尼IPO市場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 印尼今年IPO的成績亮眼,多少歸因於其他IPO市場表現黯淡。過去一年利率走升推高資金成本,投資人紛紛從股市撤退。 佩里斯‧李提到,美國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IPO市場,過於依賴對利率敏感的科技業而受創。至於香港,則是受估值欠佳及嚴格防疫後遺症所拖累。 印尼今年在IPO有強勢表現,歸功於其基本面優勢。今年掛牌上市的印尼企業,大多是搭上去年大宗商品價格大漲順風車的金屬製造商。 全球的鎳礦蘊藏量,印尼就占了近四分之一,只有原物料大國澳洲比得上,印尼還坐擁豐富的鈷礦和銅礦礦藏。鎳鈷銅三種金屬皆用於生產電動車電池,銅是太陽能板的關鍵原料,而鈷在製作風力發電機用的磁鐵不可或缺。 印尼鎳礦公司Harita Nickel甫於今年4月在雅加達股市掛牌,籌資6.6億美元,為印尼今年來最大宗IPO案,Dealogic資料顯示,該公司自上市以來股價飆漲29%。 開採金礦和銅礦的Amman Mineral International準備在今年稍晚上市,目標籌資10億美元。
山富(2743)在2020年3月上櫃,也是疫情爆發初期,被讚是「最勇敢IPO」,不但沒蜜月期,這3年都在苦熬抗疫,如今首季每股風光賺2.2元,被法人狂加碼,從最低僅10元的水餃股,到10天漲1倍至127元新高的飆股,簡直是寫下觀光股傳奇。分析師股添樂打趣,如果當初10元買10張,就現賺逾100萬,買100張更賺逾1000萬,賺錢好輕鬆啊!可惜1張也沒買。 股添樂在臉書粉專「股添樂股市新觀點」發文表示,被疫情關了3年,迫不及待出國的旅客,把山富旅遊第1季獲利拱上7年新高,這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使得股價近10天翻了1倍。當然,這當中也參雜了不少空軍的眼淚。 股添樂指出,山富2020年3月才上櫃,就遇到美股溶斷暴跌2000點,加上台灣隨後發布3級警戒,可以說整個「蜜月期」都在抗疫,股價最低跌到只剩10元,差一步解了雞蛋水餃股的成就。 但誰能想到,運勢如此坎坷的觀光股,3年後股價竟然可以從10元變成127元。老實說,這麼不講理的漲幅,令股添樂一度懷疑,它是不是也沾上了當前最熱門的「人工智能」議題。 股添樂說,試想當時1張只要1萬元的股票,如今卻要12萬;如果買10張,就賺超過100萬;如果買100張,那就是1000萬;賺錢是不是輕輕鬆鬆捏?當然,股添樂一張都沒買,自謙單純酸葡萄而已。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添樂股市新觀點》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以投影機起家的台灣串流影音業者OVO,日前公布五年計畫,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有順表示,OVO將於今年正式進軍日本投影機市場、並於2026年上興櫃,以成為國內最大正版免費聯網電視平台為目標。 吳有順表示,OVO以正版電視盒起家,過去幾年備因盜版電視盒猖獗一度陷入營運困境,近年藉由轉入智慧投影機、智慧電視市場,順利走出新創死亡幽谷,重返快速成長期。 OVO 2020年營收一度跌落至2,400萬元谷底,2021年首度突破1億元,2022年翻倍達1.9億元、再創新高,短短二年營收成長近7倍,2023年估將增長50%,2025年營收估達5億元。 在IPO(首次公開發行)規劃上,吳有順暫定於台灣登錄興櫃,也不排除在日本掛牌。 吳有順認為,OVO具備三大競爭優勢,包括他個人曾在網通晶片大廠瑞昱銷售晶片,擁有供應鏈背景,其次,OVO擁有的軟體技術可以移植到投影機及電視領域,再者,OVO具備群眾募資能力,產品還在研發階段即開放預購,消費者的反饋意見隨時都可以調整產品規格。 OVO耗時三年研發的話題新機小蘋果U1,預計第三季在日本展開群眾募資,並與日本當地代理商及經銷商洽談合作模式,吹響OVO前進日本的號角,至於是否設立日本分公司,則還在評估當中。 吳有順強調,儘管今年消費性電子需求疲軟,但今年市況不會比去年差,業界普遍預期下半年景氣復甦,2023年OVO將力拚營收成長50%以上。 展望未來,OVO除將打造國內最大正版免費聯網電視平台,並宣布攜手內容夥伴LiTV、四季線上、friDay 影音、LINE TV,與廣告數據夥伴The Trade Desk、麟數據等,共同發展CTV聯網電視廣告以支持豐富正版免費影音內容,包含免費頻道從四個增加到13個,並與各內容業者合作新增大量免費影劇內容,開啟台灣聯網電視用戶正版優質內容免費看的全新時代。
阿里巴巴18日晚公布年度財報,但此次公司分拆改造取代業績成為報告裡最大焦點,六大業務裡阿里雲和菜鳥將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時間相繼IPO,而外部投資人也備受關注。 據阿里財報,旗下三個業務盒馬、雲智能、菜鳥將會率先發起獨立上市,預計完成時間依序為未來6~12個月、未來12個月內、未來12~18個月。 其中阿里雲智能和菜鳥屬於阿里旗下的六大業務公司之二,雲智能董事長與CEO均由阿里巴巴董事長張永親自掛帥;菜鳥集團董事長由阿里董事會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出任,萬霖出任董事兼CEO。 在18日晚財報發表後,這兩家接近上市的公司內部信也被陸媒廣為流傳,執筆的張勇和萬霖都強調,要服務好客戶、加強能力與技術、保持創業者精神,告知員工肩負更大責任備戰。 其中外部投資的引入成為關注焦點,阿里財報指出,將通過私募融資為雲智能集團引進外部戰略投資人。 而菜鳥集團董事會更是當前六大業務集團裡,目前唯一有外部投資人委派董事的公司。 菜鳥在2013年成立時,股東包括富春集團、復星集團、大陸物流巨頭「三通一達」與順豐等,隨後的融資則有淡馬錫、馬來西亞國庫控股集團等外資注資。最新的阿里財報指出,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持有菜鳥集團67%股權。 外部投資的引入程度或是阿里子公司獨立上市進展判斷標準之一,財報提到,代表海外電商業務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將探索對外融資。 對於目前上市規畫較具體的三項業務,阿里表示,阿里雲因商業模式與集團多數消費業務有巨大差異性,因此決定分拆獨立上市。菜鳥和盒馬則經多年發展,已形成差異化的客戶價值、穩定商業模式、明確盈利前景,因此董事會批准兩家公司上市計畫。
阿里巴巴18日晚間宣布菜鳥將啟動探索上市,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對於啟動IPO計劃,菜鳥CEO萬霖發出全員信表示,希望全體菜鳥員工加快能力建設,開啟新的創業征程,爭取未來十年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數智物流集團。 上證報引述萬霖表示,菜鳥成立十周年,在外界看來,啟動上市籌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對菜鳥人來說,這意味著更大的擔當和責任。希望所有菜鳥同學保持冷靜和定力,回歸初心,開啟新的創業征程,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包括堅持客戶第一、加快能力建設、保持創業精神。 萬霖指出,新的階段將是菜鳥踐行服務客戶和社會的新起點。「過去十年,我們很努力。今後十年,我們要更努力。」
兩大對沖基金相繼傳出拋售大陸科企股份,涉及字節跳動、百度和多家「造車新勢力」。美國知名對沖基金老虎環球基金(Tiger Global)等不及科企上市,傳出正研擬出售價值逾400億美元的部分非上市公司組合,其中包括影音社群平台抖音(TikTok)母企字節跳動。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老虎基金擬出售400億美元非上市公司組合,返回資金予部分投資者。目前老虎環球基金活躍創投投資持有的未上市科企,包括字節跳動、大數據軟體公司Databricks和支付服務提供商Stripe等。 老虎環球等成長股投資機構在過去數年間,以IPO方式套現股份實現收益,但在通膨壓力和市場波動影響下,近一年半的IPO速度已經顯著放緩。據統計,2023年第一季全球IPO募集資金較2022年同期下滑61%,至215億美元。 消息指出,老虎環球基金為此正與財務顧問合作,尋求在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套現部分投資組合。然而,分析機構Raymond James指出,儘管2022年私募二級市場完成1,050億美元交易,但私募二級市場不如公開上市透明,如何定價是較複雜的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也於2023年第一季減持多檔大陸科網股。香港信報引述橋水基金提交至美國證監會(SEC)的首季持倉報告顯示,該基金已將百度在美國上市的股份全數清倉,涉及70.2萬股,市值相當於8,030萬美元,對拼多多的持股亦減少41%。 橋水基金對其他大陸電商平台股份的清倉布局則更早一步,早於2022年第二季就已清倉阿里巴巴及京東等科技股。最新數據顯示,橋水同步大幅減持大陸具代表性的「大陸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和理想的美國預託證券,幅度分別達40%、26%和55%。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10日表示,中華電信投資事業處將扮演集團艦隊孵化器,建構實力堅強的投資艦隊,同時擴大策略性轉投資,目前亦鎖定影視、遊戲及運動等潛力新興服務展開投資評估作業中。 郭水義強調,中華電信十多年前民營化時,相繼成立了中華精測,並轉投資是方電訊、勤崴國際、KKBOX、神腦國際等,其中,中華精測、是方、勤崴相繼上市櫃,目前亦積極評估其它轉投資事業上市櫃,希望藉IPO邁向「一座成長大山」,也因此賦予中華電信投資事業處扮演集團艦隊孵化器的全新角色,打造實力堅強的艦隊。 郭水義表示,目前中華電信的轉投資事業撇開「將來銀行」還在發展初期外,整體轉投資收益已超過20億元。 其中,兩家子公司正規畫IPO,並將積極推動其它具IPO潛力的轉投資上市櫃。郭水義強調,中華資安國際的IPO是「優先項目」,最快2024年上市櫃,可望為中華電上市櫃小金雞再添一員。 中華資安國際董事長陳明仕表示,該公司成立至今五年,第一年營收僅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15元,至2022年營收已達14億元,EPS為6.21元,近五年營收每年成長30%~40%,今年可望持續成長,幅度至少20%。 中華資安國際總經理洪進福進一步指出,未來兩大營運重點一為國際化,二為自有產品研發,相關產品已導入國際市場,並與多家客戶洽談中,也積極尋找海外落地夥伴拓展國際市場。洪進福強調,「資安不是一個人的江湖」,看好金融、製造、高科技業等各行各業對於資安的需求愈來愈大,商機潛力龐大。他說,中華資安國際從成立之初40多人,目前正職280人加委外合計已達350人,未來中華資安國際會積極研發自有品牌產品,深化、擴大營運版圖。 中華電信企客分公司總經理吳麗秀表示,中華電信針對消費大眾、企業客戶的資安需求,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打造有如堡壘般的資安服務,目前主要客戶包括政府機構、金融、製造等各行各業。
整體消費市況持續低迷,雙A品牌廠宏碁(2353)以及華碩(2357),在經過3月一波季底出貨高峰後,4月營收動能同步走衰,紛紛降至2020年第二季前後、全球疫情大爆發以來的單月次低。 宏碁4月合併營收下滑至138.3億元,月減42.73%、年減28.06%,為近三年間僅高於今年1月的低點。受到PC相關業務動能持續疲軟,宏碁旗下非PC及顯示器業務的營收比重相對提升,在該月拉升至達34.6%。 此外,宏碁集團中的IPO老虎艦隊也多維穩高個位數到雙位數的年增長步調,包括建碁、安碁資訊、智聯服務和宏碁資訊等子公司,更皆寫下最旺4月、或是單月高點的表現。其它未IPO的子公司如聯永基、宏碁智新等,4月營收也都有以六成左右的年增力道勁揚,為宏碁整體營運帶來支撐力道。 累計宏碁今年前四月合併營收為662.89億元,年減幅進一步收斂至32%,但也降至低於疫情前同期的水位。 至於華碩4月集團合併營收則降至313.04億元,月減36.44%、年減6.24%,其中單月品牌合併營收月減61.73%、為283.75億元,年減3.92%,亦落至近三年多來低檔。不過,其整體營收動能仍多有疫情前的旺季單月水準。 累計華碩今年1到4月集團合併營收為1,427.02億元、品牌合併營收1,307.51億元,皆較去年同期下滑約17%。 華碩原預期第二季在主流顯卡新品RTX 40中階系列陸續上市後,將有助於推升PC DIY換機升級及電競PC產品的銷售增溫,惟4月首周及5月首周接連有連假影響,遞延的動能會否於5月中旬後逐步浮現,尚待觀察。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於營業報告書中指出,在2023年全球經濟更加難測、且充滿變數與挑戰之際,華碩上半年仍將受產業亂流影響,但內部已訂下要在下半年讓營運重回正軌、達成營收與獲利皆回到年成長的目標。 華碩即將於12日舉行法說會,屆時兩位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及財務長吳長榮也將針對第一季營運成果,及後續展望釋出最新說法。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華安醫學(6657)主要為從事新藥研發之生技公司,研發基礎係採用自行開發之ENERGI小分子嘌呤類化合物作為主體的多功能藥物開發平台,以ENERGI經生物代謝後,活化細胞能量調節之關鍵酵素單磷酸腺(甘)活化蛋白質激(酉每)(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為手段,以增加細胞能量(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促進人體自癒(self-healing)功能,並藉此作為開發基礎,利用前述活化細胞能量之特性,發展可行之疾病治療藥物為目的,開發可適用於各種不同適應症之新藥項目。目前華安醫學已順利通過證交所審查,預計於6月掛牌上市,是今年台灣IPO中第一檔新藥公司。 華安醫學主要從事各類小分子藥物開發,目前已發展應用於傷口照護 (Wound cares)、新陳代謝疾病 (Metabolic syndromes)、發炎性疾病 (Inflammation diseases)、神經退化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s) 與其他醫學治療領域(other diseases)等新藥開發項目。華安醫學現行所研發的適用於各種不同適應症之藥物,其中ENERGI-F703糖尿病足部潰瘍凝膠及ENERGI-F701防止落髮外用液劑已完成美國及台灣二期臨床試驗,而ENERGI-F703並已於去年第四季進入美國FDA三期臨床試驗,ENERGI-F703擴大適應症之下肢靜脈潰瘍(VLU) (以下簡稱ENERGI-F703VLU)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 此外,華安醫學其他應用於各種不同適應症之新藥開發項目亦持續進行研發當中,如ENERGI-F705治療巴金森氏症新藥(Oral drugs for Parkinson’s Disease)及ENERGI-F703EB遺傳性表皮鬆解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外用軟膏(Topical cream for treating wound in 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等專案,也正在進行IND送件前評估及資料準備。 華安醫學除持續不斷地進行新藥項目開發以及推展臨床實驗期程外,亦積極與全球各地不同屬性的生技醫藥廠商洽談新藥項目授權開發或產品經銷,未來公司新藥開發項目發展以及業務成長值得期待。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3月底宣布,成立六大業務集團且都有獨立融資與上市的可能性,隨後「阿里系」公司推動IPO消息頻傳。外媒8日報導,阿里旗下物流子公司菜鳥網絡,計劃最快於2024年初在香港上市,集資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 阿里巴巴港股8日股價收漲0.37%至81.95港幣,但2023年以來累計下跌7.56%。截至台北時間8日晚間8時9分,阿里美股盤前上漲0.4%,報83.55美元。 路透報導,阿里巴巴於2013年與銀泰集團、復星國際和其他幾家物流公司,共同創辦菜鳥網絡。四年後,阿里控制了菜鳥,持股比例從47%提高到67%。 界面新聞報導,菜鳥網絡仰賴阿里旗下「淘寶系」電商平台,目前業務範圍涵蓋社區服務、全球物流、智慧供應鏈等多個領域。阿里2023財年第三季財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顯示,期內菜鳥營收年增17%至人民幣230.23億元。 阿里巴巴3月28日宣布,對旗下業務架構進行重組,會把旗下業務分為六大業務,並指各業務只要具備條件,就可獨立進行融資與上市。當月30日外電指出,菜鳥網絡計劃在港上市,最快年底完成。菜鳥當時回應,尚無明確規畫與時間表。針對最新的IPO傳聞,菜鳥則回應,暫無明確上市計畫消息。 另外,市場近日傳出,阿里巴巴正在研究把旗下「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分拆到美國上市。「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涵蓋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歐洲及南美洲B2C平台速賣通等業務。 市場人士認為,菜鳥網絡在香港IPO,有助於重振香港低迷的IPO集資活動。銀行家表示,由於香港接近大陸市場,且中美關係緊張,香港將是「阿里系」公司IPO首選目的地。 2023年前四個月,香港的新上市公司集資總額不到15億美元,平均發行規模年減近四分之一。
全球經濟前景黯淡、股市持續動盪與風險投資交易銳減,令許多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企業重新思考長期策略,不再以風光上市做為終極目標。部分新創公司領導人表示,與首次公開發行(IPO)相比,他們更熱中打造盈利企業並維持私有化狀態。 創業投資平台Techstars最新調查顯示,在1,600多位新創企業創辦人裡,僅16%的人表示最大目標是推動公司上市,28%受訪者希望維持私有化身分,另有36%的人表達願被大型企業收購的意願。 Techstars執行長加韋(Maelle Gavet)表示,眼見IPO市場走下坡,許多新創公司創辦人認為此法不適合他們,畢竟「優秀領導人都是務實且懂得變通的」。 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球僅299家新創公司進行IPO,低於2022年同期的321家與2021年同期的512家。 愈來愈多投資人認為,比起無限制追求公司成長,專注於獲利能力是更穩健的經營方式。這標示著一種典範轉移,因為過去行之有年的做法是透過多輪募資不斷推高初創企業估值,直到最終變現為止。 譬如,DogBase是以色列特拉維夫一家成立兩年的新創企業,主要研發用於訓練與管理工作犬的人工智慧軟體。DogBase創辦人科倫(Almog Koren)表示:「我們想打造一家強大、賺錢與高效率的公司,讓我們可以掌控自己命運。」 科倫認為,IPO就像是一場「打賭遊戲」,投資人將資金注入新創企業以抬高其身價,然後透過公開市場上市變現,最終卻導致許多新創失去成為穩健企業的初衷。 區塊鏈新創公司Trustware.io共同創辦人弗雷澤(Jonathan Frazier)表示,企業可透過開闢持久收入來源與規模經濟等方式,獲得與IPO募資管道同等規模資金。他說:「這可以讓我們做重要策略決定時將眼光放遠,不必承受來自股東外部壓力。」
中華電信董事會5日通過董事長人事異動案,現任總經理郭水義升任董座,隨即舉行新舊任董座交接儀式,郭水義也同時訂出多項戰略目標,要讓中華電信市值站穩兆元,而且「不是天花板、而是地板」。 為擴大事業及服務範疇,中華電信將積極進行策略性轉投資及鼓勵轉投資事業IPO,打造中華電信集團艦隊,郭水義透露,將率先推動中華資安國際及資拓宏宇兩家子公司IPO。 中華電信透過內部創新育成,相繼將中華精測、中華立鼎、中華資安等技術團隊獨立出去成立公司,另透過轉投資,中華電信目前成為是方電訊、資拓宏宇最大股東,並成功推動中華精測、是方電訊上市櫃,兩隻小金雞已為中華電信帶來豐厚的轉投資效益。 中華資安、資拓宏宇及立鼎光電各自在資安、系統整合(SI)、近紅外線等領域表現出色,中華資安及資拓宏宇將優先推動上市櫃,至於中華立鼎上市櫃時程,郭水義表示還在安排中。 中華電5日股價收在126.5元,市值9,813億元左右。中華電股價曾在去年4月11日首度以130元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首度突破兆元,成為電信市場首家突破兆元市值公司,爾後股價最高曾達132.5元。 郭水義「新官上任」同步揭露多項戰略布局,包括將以四個ABC資產、四大價值觀與三大願景推動中華電信轉型打造成長的飛輪。 三大事業分公司亦提出具體業務推動方向,擴大影視、遊戲及運動等潛力新興服務的經營與投資,企客市場則優先聚焦雲端、資安及智慧聯網三大新興百億元業務。國際布局上,將協助國際OTT落地、國際級企業進入台灣並優先投資台灣,同時以台灣為中心,由中華電信協助台商及國內跨國網通大廠進軍國際市場,並將台灣的智慧應用行銷到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