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汽車業 (市)
能率集團與新美齊集團聯手,擴大在日系車廠零件供應鏈布局,能率集團大舉投資參與新美齊的凱銳光電(2255)現增,其中能率旗下IKKA-KY(2250)將取得凱銳7%股權。 日企來台第一上市的IKKA,受到晶片荒與上海封控、日本車廠客戶減產影響,上半年合併營收14.84億元、年減21.31%,營業利益0.27億元、年減79.06%,稅後純益0.47億元,EPS為1.74元,遜於去年同期的4.32元。 IKKA表示,隨大陸解除封控,日本車廠客戶產能陸續回升,第二季將是今年谷底,樂觀9月後業績將逐季改善,迎接第四季傳統旺季。 疫情等考驗並未影響IKKA在汽車供應鏈擴大投資的腳步,今年先斥資3億元,收購車用影音塑膠零組件生產廠Sol-plus,取得其日本與泰國的生產基地,擴大日系車廠在日本與東南亞工廠的零件供應鏈布局。 近日IKKA與能率集團其他關係企業,一同出資參與凱銳光電現增案,其中IKKA預計出資3,950萬元,取得凱銳光電7%股權。 IKKA表示,IKKA是台灣少數日本豐田車用零組件二階(Tier2)供應商,吸引去年底剛登興櫃凱銳光電目光。凱銳光電為車用後座影音娛樂系統及行車紀錄器供應商,主要透過日本松下交貨給日系車廠。 隨能率集團的出資入股,IKKA認為,與凱銳光電雙方在客戶及產品部份將有合作機會,讓雙方後續合作更緊密。
*除權息交易:元大金、潤泰新、協禧、艾訊 *法說會:美時、閎康、松翰、同欣電、合勤控等*股東臨時會:昇華 *業績發表會:臺慶科、廣積、大田 *增資股買賣:IKKA-KY、晟德 *SPO申購抽籤:久陽 *庫藏股:威致、力特 *注意股票:耿鼎、台揚、揚明光、世芯-KY等 *處置股票:常珵 *恢復原融資比率及融券保證金成數:寶一、海德 威 *降低融資比率一成及提高融券保證金一成:光聖 、微端 *融券最後回補:亞洲藏壽司、盈正、亞信 *暫停融券賣出:大立光、昭輝、動力、鼎元等 *恢復融券賣出:艾訊、協禧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IKKA-KY(2250)公布第二季自結獲利數字,單季合併營業損失0.07億元,合併稅前淨利0.17億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業利益0.27億元,合併稅前淨利0.7億元,每股稅前盈餘2.59元。 IKKA-KY來自日本營收占比45%,另外,有自大陸、越南及馬來西亞廠貢獻,第二季因大陸封控加上日圓貶值影響營收,單季營收6.79億元,年減26.4%,是公司掛牌以來單季營收最低數字,本業小幅虧損0.7億元。不過,台幣貶值使得兌美元部分產生匯兌收益,單季稅前淨利0.17億元,仍然維持獲利表現。 在封城清零干擾逐步淡化下,6月營收已經回溫,下半年汽車供應鏈恢復正常,加上公司持續布局電動車趨勢,力拚下半年營運優於上半年。 另外,IKKA-KY以現金及股份交換方式,取得Sol-Plus及其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100%股權,收購交割基準日暫定為2022年9月1日,收購案完成後Sol-Plus將成為IKKA-KY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Sol-Plus年營收規模約2000萬美金,明年完整認列營收及獲利,助攻IKKA-KY在2023年的營運。
電動車銷售夯,汽車零件族群業績進補,和大(1536)、精確(3162)電動車零件出貨,6月營收創歷史單月新高;東陽(1319)6月營收19.43億元、年增近21%,寫近五年同期新高。東陽大陸明年新設上海、合肥廠,切入特斯拉、一汽大眾電動車供應鏈。 麗清(3346)、IKKA-KY(2250)也因客戶電動車零件拉貨量增,6月營收分別達4.35億、2.63億元,均較5月低點明顯回神。麗清上海廠走出封控低潮,產能全數恢復,IKKA收購Sol-plus預計9月起併表,兩家公司下半年營收成長動能大增。 和大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6.83億元,創單月營收新高,年增32.48%;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35.15億元,年增8.20%。受惠於特斯拉等電動車客戶拉貨,和大自今年3月起,月營收站穩於6億元之上。且和大自3月起調漲產品價格5%~10%,反映運費與原材料上漲成本,再加上新台幣貶值,已大幅改善毛利率,預期第二季起獲利將逐季走高。 為掌握全球電動車發展熱潮,和大日前斥資35億元新建嘉義五廠,第一期工程將在明年第四季投產,挹注未來營運成長動能,朝2026年營收破百億元的目標前進。 精確自結6月合併營收2.25億元,改寫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年增33.07%;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8.46億元、年增29.20%。 精確表示,配合母公司敏實集團戰略,近兩年積極布局電動車電池盒生產業務,投資擴充包括大陸浙江湖州宏碩廠、湖北咸寧廠、歐洲塞爾維亞廠等新產線,其中湖州宏碩廠新產線6月投產出貨,帶動單月營收跳增。湖北咸寧廠、塞爾維亞廠也將於第三季內陸續投產,精確樂觀業績將有新一波躍進動能。 東陽自結6月合併營收19.43億元,為2018年來同期新高,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104.43億元、年增16.34%。東陽在爭取電動車零件訂單上多所斬獲,轉投資大陸富維東陽繼切入特斯拉上海廠供應鏈、將赴上海設廠(預計2023年第二季投產)後,新近公布將再增安徽合肥廠,主要供應一汽大眾(福斯)電動車訂單需求,預計明年10月量產。
能率創新(5392)旗下創投能率亞洲資本轉投資的J-Star Holding(YMAT),第二季已向美國那斯達克申請上市,預計在美募資1,700萬美元,成為IKKA-KY(2250)之後,集團旗下創投推動轉投資公司上市的另一代表作。 據悉,能率亞洲資本持有J-Star股份約4%,釋股利益將由能率亞洲資本認列,J-Star Holding(YMAT)成立於1970年,迄今已營運50年,公司總部位於台中,生產工廠在中國大陸,為全世界專門生產自行車車架和網球拍等碳纖維複合材料產品之頂級公司,產品主要銷往瑞士、法國、義大利、荷蘭、德國和日本等品牌客戶。 依據該公司於美國證管會提供的招股書,2021年營收年增41%,達3,130萬美元;其中自行車業務營收超過60%。
能率創新(5392)旗下創投-能率亞洲資本轉投資之J-Star Holding(YMAT),已在今年第二季向美國那斯達克申請上市,預計在美募資1,700萬美元,成為IKKA-KY(2250)之後,集團旗下推動轉投資公司上市的另一代表作。 J-Star Holding(YMAT)成立於1970年,迄今已營運50年,公司總部位於台中,生產工廠在中國大陸。為全世界專門生產自行車車架和網球拍等碳纖維複合材料產品之頂級公司,產品主要銷往瑞士、法國、意大利、荷蘭、德國和日本等品牌客戶。依據該公司於美國證管會提供之招股書,2021年營收年增41%,達3,130萬美金;其中自行車業務營收超過60%。 未來公司預計擴大產品品項及產能,朝向電動車及航太零件發展,因此於美國申請上市募資,以加速公司成長。近年來,能率創新除不斷透過IKKA-KY深耕日系汽車市場,期待打造日系供應鏈平台外;也不斷透過旗下創投公司-能率亞洲延伸產業發展觸角,除協助研究市場產業趨勢發展外,也參與各項產業投資,同時為能率創新尋找合適收購標的或是營運合作夥伴。 此次J-Star Holding (YMAT)於美國那斯達克申請IPO,顯示公司後續投資標的也有機會走出台灣,發展更多可能性,為公司帶來未來發展之契機。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IKKA-KY(2250)6月營收2.63億元,月增36%,年減15.19%;累計上半年營收14.84億元,年減20.69%。公司指出,隨著大陸上海解封,供應鏈問題減緩,車廠重啟生產,6月營收已逐漸回升,對下半年也帶來正面助益。 IKKA-KY指出,大陸封城帶來影響已逐漸淡化,預期5月營收是今年谷底,6月後可望持續回升。而日本豐田(TOYOTA)於日前雖公告7月仍會有減產計畫,但整體幅度已經遠小於4~6月範圍,加上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正在日益緩解中,豐田仍預期全年970萬輛生產目標應可達成,可持續挹注IKKA-KY下半年營收。 該公司上周宣布併購Sol-plus,預計9月後正式加入,兩家公司業務及生產資源將有互補作用,可望反映後續營收上。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IKKA-KY(2250)上周四因宣布合併案,加大電動車布局,周五股價跳空漲停,也是當天台股唯一漲停股票,一周漲幅9.56%。 IKKA-KY(2250)汽車關鍵機構零組件佔營收比重超過6成,包括繼電盒及電子駐車煞車系統(EPB),該系統也是汽車主動駕駛安全配備重要零組件,隨著日系電動車陸續上市,IKKA-KY符合電動車平台相關應用次世代EPB、線傳排檔、電池冷卻模組等相關產品,陸續搭配車廠進行開發或測試。 本次IKKA-KY取得Sol-Plus及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100%股權,Sol-Plus主要產品原以生產車用影音塑膠零組件為主,客戶為日本一線車用影音及電子大廠,並開發電動車馬達相關塑膠零組件,並打入日系品牌電動車系供應鏈,雙方切入電動車項目不同,IKKA-KY電動車布局將更為完整。
日企來台第一上市的IKKA-KY(第一化成,2250)為擴大在日系電動車供應鏈布局,6月30日宣布將以現金與換股的方式,併購同屬能率集團的另一日企Sol-plus株式會社,跨入EV電動車馬達核心零件及電動車電裝零件領域。 同時IKKA規畫在名古屋設立日本第三工廠,就近供應豐田等日本車廠,配合客戶新款電動車計畫及時開發所需零件,擴大爭取日系電動車零件採購商機。 IKKA-KY於6月3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以現金及股份交換方式,取得Sol-Plus及其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100%股權。IKKA董事長胡湘麒在重訊記者會上說明,此次收購案收購總價格約3億元,IKKA預計增發新股不超過2,105,408股;普通股換股比率為每一股IKKA普通股交換Sol Plus 2.1611股;收購交割基準日暫定為今年9月1日。收購案完成後,Sol Plus將成為IKKA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根據IKKA的資料,生產基地在日本與泰國的Sol-plus,以生產車用影音塑膠零組件為主,主要客戶為Sony、Denso-ten等日本一線車用影音及電子大廠,近年來跨足生產電動車馬達相關塑膠零件,並已打入日系品牌電動車系供應鏈。 胡湘麒指出,IKKA收購Sol-plus對於電動車布局將有更大競爭力,由於東南亞汽車市場日系品牌占有率達90%,泰國更是日系汽車品牌生產重鎮,Sol-plus泰國工廠將更完善IKKA東南亞布局,在後續電動車供應鏈上占地利之便。 此外,兩家公司於電動車用零組件側重產品內容也不同,合併後將可達成產品互補的效果,更有利於產品線及客戶群的擴大。 IKKA去年EPS衝上6.06元新高,但今年受到疫情、晶片荒、大陸封城等衝擊,日系車廠客戶被迫減產,影響對IKKA的拉貨,使前五月營收下滑逾二成,更因日圓重貶值導致第一季淨利降年減26.18%,EPS為1.39元。 不過IKKA認為,第二季應該是今年業績的谷底;隨疫情趨緩、大陸解封、晶片缺貨問題緩解,汽車產業營運將逐月恢復,加上最大終端客戶-豐田汽車沒有調降全年新車生產量目標,下半年可望增量拉貨,追趕進度下,IKKA樂觀下半年業績表現。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桂盟(5306):連3年營收及獲利創歷史新高,三利多帶動今年獲利更上一層樓。 2.長榮國際(2716):哥哥派張國華考量股東身分等疑慮並未出席,因出席股數僅48.13%,股東會流會。 3.華碩(2357):斥資約8.25億元增持瑞傳,累計股權達45%。 4.大同(2371):蔡維力出任總座,首要任務「盡快賺錢發股利」。 5.技嘉(2376):全年伺服器業務仍將朝雙位數年增目標邁進。 6.IKKA-KY(2250):併購同屬能率集團的另一日企Sol-plus株式會社,擴大電動車領域。 7.大立光(3008):隨著股價大跌及充分反應基本面利空後,6月逆勢漲3.29%。(編輯:廖小蕎)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IKKA-KY(2250)董事會通過以現金及股份交換方式取得Sol-Plus及其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100%股權,搶攻電動車供應鏈市場。本次收購案收購總價格約為新台幣3億元,其中IKKA-KY預計增發新股不超過2,105,408股;普通股換股比率為每1股IKKA普通股交換Sol Plus 2.1611股;收購交割基準日暫定為2022年9月1日。收購案完成後,Sol Plus將成為IKKA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 IKKA-KY主要業務為自動駕駛(ADAS)及電動車(EV)輕量化等相關車用零組件,汽車業務比重超過60%,產品供應給日本汽車Tier1供應鏈,如住友電裝、愛信集團等,最終銷售給日本三大車廠,其中豐田(TOYOTA)超過半數以上。主力明星產品為與愛信集團合作的EPB電子手(駐)煞車系統,主攻豐田(TOYOTA)車系。 Sol-plus主要產品原以生產車用影音塑膠零組件為主,主要客戶為日本一線車用影音及電子大廠,如Sony、Denso-ten等;近年來成功開發電動車馬達相關塑膠零組件,並已打入日系品牌電動車系供應鏈,生產基地位於日本及泰國,透過生產基地貼近泰國日系汽車工廠,擁有就近供應優勢,也以日系廠商為主要銷售客戶。隨著電動車馬達開發,搭配後續IKKA-KY資源,將加強重心於車用輕量化機構件、車用電子及電裝領域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因受半導體晶片持續缺貨及大陸封城影響,造成車廠紛紛減產因應,因此各大車用品牌滿手訂單,卻面臨無車可交窘境,連帶影響IKKA-KY今年上半年的營收表現。不過,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已逐漸開放國境,大陸也在今年6月陸續解除封城,預期下半年半導體晶片缺貨問題將陸續緩解,加上航空業重新起飛,將解決貨運量短缺的問題,預料第二季將是谷底。 日系三大車廠TOYOTA、HONDA、NISSAN陸續宣告電動車發展計畫,全球佔有率最高的TOYOTA也於宣告今年5月發表首款電動休旅車bZ4X,2022年日系電動車將急起直追。 IKKA-KY收購Sol-plus對於電動車布局將有更大競爭力,東南亞汽車市場日系品牌佔有率達90%,泰國更是日系汽車品牌生產重鎮,因此Sol-plus的泰國工廠將更完善IKKA-KY的東南亞布局,在後續電動車供應鏈上占地利之便;此外,雙方於電動車用零組件側重產品內容也不同,將可在電動車布局上達成產品互補效果,更有利於產品線及客戶群擴大。 IKKA-KY收購Sol-plus除營運互補效益,目前IKKA-KY也正規畫在日本名古屋設立第三個日本工廠,就近在TOYOTA等日系車廠供應鏈大本營,加速擴大電動車相關零組件供應。
盤中焦點股: 1.台積電(2330):早盤跌10元至466元,再創逾一年半新低,台股同步破底。 2.長榮(2603):周三接棒除息18元,呈現貼息。今早開高震盪上揚漲逾1%,試圖重返填息之勢。 3.宏達電(2498):元宇宙起死回生?5月稅後虧損2.85億元、年減38%,每股虧0.35元,昨獲外資翻多買超1292張,早盤強勢反彈7%,重登50元及月季線。 4.群創(3481):低接買盤進場,早盤逆勢走揚逾1%,保住12元不破。 5.大立光(3008):6月逆勢強漲3.29%,近日獲內資偏多操作,早盤抗跌有撐,維穩1700元及月線之上。 6.中鋼(2002):陸鋼市將震盪走升,有望帶動買盤信心回穩,晨盤獲低接買盤敲進,股價回神走揚1%。 7.基泰(2538):「國產實業大樓」65億元易主,預計處分利益達20億元,營運吃補大漲5%。 8.IKKA-KY(2250):斥資3億收購Sol-plus,開進電動車領域,跳空漲停鎖住。 9.AES-KY(6781):外資、投信小買超,今早逆漲來到千元門前。 10.世紀鋼(9958):挾離岸風電商機題材,買盤承接積極,早盤走揚近2%,朝半年線挺進。 11.南亞科(2408):美光財測遜,PC、手機市況轉弱導致季末需求大減,股價續小跌呈嚴重貼息。 12.台塑(1301):第二季營運續旺,法人力挺,股價穩揚相對抗跌。 13.慧洋-KY(2637):BDI指數反彈2.5%,股價震盪小漲呈現止跌。 14.漢翔(2634):民用機訂單出貨量回升,軍機邁入密集交付,股價開高走高漲逾5%。 15.威盛(2388):集團股價漲勢再起,開高走高大漲6%。 16.群聯(8299):第三季旺季不旺,MAMD Flash看跌,股價再創265元新低。 17.新唐(4919):下半年產業景氣不旺,股價補跌,開低走低跌逾8%。 18.聯發科(2454):除息以後股價走低,早盤再隨台股破底,股價跌逾1%,最低635元。 19.日月光投控(3711):除息後股價續挫,今日守住本波低點,在76元附近狹盤。 20.晶豪科(3006):記憶體產業下半年不旺,報價恐修正至第四季,股價下探80元。 21.安集(6477):電價大漲,綠能概念股吸引買盤進駐,昨獲三大法人聯手買超1686張,早盤逆勢走高近2%,收復各短均線。 21.昇達科(3491):遞延訂單挹注,6月營收有望向上,早盤反彈2%,拚反季線。 23.揚明光(3504):元宇宙概念股攻勢再起,早盤帶量勁揚5%,重返70元。 24.中興電(1513):今年營收獲利將呈雙位數成長,產能滿到2025年;三大法人昨擴大買超。早盤帶量上攻、漲近3%。 25.富邦媒(8454):電商滲透率持續提高,後市可期,除息行情續燒,早盤再漲逾3%。 26.興勤(2428):走出上半年谷底,今年毛利率估39~41%,早盤震盪走揚。 27.胡連(6279):大陸政策點火車市,走強守住短均之上。 28.位速(3508):外資連買超2日,多方不服輸,反彈6%逼近40元。 29.霹靂(8450):兩電影7月經典重現,今早多頭敲進,開盤約10分鐘即亮燈漲停。 30.亞泥(1102):加速轉型綠能產業,本土法人積極買進,逆勢小揚穩在5日線及月線。 31.艾訊(3088):工業電腦營運現轉機,買盤趁勢先卡位,盤初漲逾2%。 32.華孚(6235):新能源車市可期,長線營運看旺,今早股價一度漲4%。
IKKA-KY(2250)3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以現金及股份交換方式,取得同屬能率集團的Sol-Plus及其旗下日本及泰國子公司100%股權,擬透過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搶攻電動車供應鏈市場。 IKKA也在30日召開重訊記者會說明這項集團內關係企業收購案細節。IKKA董事長胡湘麒指出,此次收購案收購總價格約3億元,IKKA預計增發新股不超過2,105,408股;普通股換股比率為每一股IKKA普通股交換Sol Plus 2.1611股;收購交割基準日暫定為今年9月1日。收購案完成後,Sol Plus將成為IKKA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IKKA去年於台灣證交所上市後,為首家來台灣申請上市的日本公司,主要業務為自動駕駛(ADAS)及電動車(EV)輕量化等相關車用零組件,汽車業務比重超過60%,產品供應給日本汽車Tier1供應鏈,如住友電裝、愛信集團等,最終銷售給日本三大車廠,其中豐田(TOYOTA)超過半數以上。主力明星產品為與愛信集團合作的EPB電子手(駐)煞車系統,主攻豐田車系。 Sol-plus主要產品原以生產車用影音塑膠零組件為主,主要客戶為日本一線車用影音及電子大廠,如Sony、Denso-ten等;近年來成功開發電動車馬達相關塑膠零組件,並已打入日系品牌電動車系供應鏈,生產基地位於日本及泰國,透過生產基地貼近泰國日系汽車工廠,擁有就近供應之優勢,也以日系廠商為主要銷售客戶。隨著電動車馬達之開發,搭配後續IKKA-KY之資源,將加強重心於車用輕量化機構件、車用電子及電裝領域之發展。 IKKA指出,過去二年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全球經濟發生重大改變,然IKKA仍在去年繳出每股淨利6.06元的獲利成績,然今年上半年因受半導體晶片持續缺貨及大陸封城等因素影響,造成車廠紛紛減產因應,因此各大車用品牌滿手訂單,卻面臨無車可交之窘境,消費者至少都需要半年以上之交車等待期,連帶影響IKKA上半年的營收表現,但預期第二季應該是今年全年的谷底。 IKKA表示,隨國際疫情趨緩,大陸在今年6月陸續解除封城,恢復經濟活動,因此各大經濟媒體分析下半年半導體晶片缺貨問題將陸續緩解,加上航空業之重新起飛,將進一步解決貨運量短缺的問題。於此同時汽車業對於原物料之漲價,也於今年陸續反映到消費者之車價上,因此豐田也持續喊出全年汽車生產量目標將不因上半年減產而改變,顯示汽車產業之營運將逐月恢復。 日系車廠於2020年前對於電動車一直保持觀望謹慎的態度,然自去年下半年起,日系車廠對於電動車轉趨積極,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三大車廠陸續宣告電動車發展計畫,全球占有率最高的豐田也於今年5月發表首款電動休旅車bZ4X,今年日系電動車將急起直追,以其優良品質與合理價格搶占市場。 胡湘麒指出,IKKA收購Sol-plus對於電動車布局將有更大競爭力,東南亞汽車市場日系品牌占有率達90%,泰國更是日系汽車品牌生產重鎮,因此Sol-plus的泰國工廠將更完善IKKA的東南亞布局,在後續電動車供應鏈上占地利之便。此外,雙方於電動車用零組件側重產品內容也不同,合併後將可達成產品互補的效果,更有利於產品線及客戶群的擴大。 預期下半年汽車產業可望擺脫低潮,此時IKKA收購Sol-plus除上述營運互補效益,並將為公司帶來獲利的成長。 此外,目前IKKA也正規畫在豐田汽車大本營日本名古屋設立第三個日本工廠,就近供應豐田等日系車廠,強化前期技術開發的參與,加速擴大電動車相關零組件之供應,為公司擴充帶來更大的發展。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台積電(2330):獨吞超微5奈米新大單;16日除息,有望火速填息。 2.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喊話,2025前營收拚500億。 3.宏碁(2353):PC冷卻,小虎隊扛業績。 4.正崴(2392):解封、新品助力,營收回暖。 5.朋程(8255):車用升溫,下半年營運喊衝。 6.宜特(3289):三大業務齊高歌,後市樂觀。 7.詮欣(6205):封控干擾減,六月營收走揚可期。 8.IKKA-KY(2250):擁雙利多,訂單將起飛。 9.力積電(6770):13日起開放信用交易。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29.584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5.8分,成交值為8.69億美元。 2.集中市場10日融資減為2421.98億元,融券減為507047張。 3.集中市場10日自營商買超11.73億元,投信賣超9.96億元,外資賣超185.53億元。 4.通膨加劇、俄烏戰爭不知何時結束,全球經濟、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紡纖產業當然不例外;不過,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卻是信心滿滿,他強調,儒鴻九成以上都是中高端產品,受這些變數的衝擊較小、影響時間較短,預期明年第一季即可恢復成長動能,且未來三年,每年的營運都可保持成長。經營團隊並訂下目標,要在2025年前,力拚年營收達500億元。 5.車用整流二極體廠朋程(8255)在車用市場需求持續暢旺,加上下半年部分晶圓代工製程有望緩解情況下。法人預期,朋程高效二極體(LLD)、超高效二極體(ULLD)出貨將全面回溫,且輕油電功率模組全年出貨將挑戰百萬套,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6.半導體驗證分析廠宜特(3289)公告5月合併營收3.09億元,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消費性IC轉車用IC驗證需求、先進製程研發開案、台元新廠擴廠效應展現等三大因素。隨著國際大廠委案湧進,宜特接單量續創新高,對後續營運抱持樂觀看法。 7.類比IC廠矽力-KY(6415)5月合併營收月減4.6%至22.55億元,略微受到中國封城影響,但仍舊寫下單月歷史第三高的好成績。法人指出,在工業、車用、資料中心及電信等終端需求強勁推動下,矽力-KY訂單能見度將一路放眼到2023年上半年,營運有望持續攀升。 8.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生效,以及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日本車廠加速電動車產品開發,IKKA-KY(2250)營運受惠,首季毛利率回升至18%以上高水準。 IKKA次世代EPB(電子式煞車模組)產品下半年起出貨,搶占日系車廠電動車商機,IKKA將加速日台兩地併購案推動,擴充產能,迎接訂單起飛潮。 9.雖然消費性電子銷售疲弱影響晶片拉貨動能,但包括5G基礎建設、車用及工控、物聯網、高效能運算(HPC)等需求續強,國際IDM大廠因自有產能有限而擴大功率半導體委外代工,漢磊(3707)及嘉晶(3016)接單強勁,5月營收續創歷史新高,訂單能見度已看到第四季。 10.大陸因疫情封城,基建工程難推,水泥市場需求仍低,台泥(1101)、信大(1109),受到大陸市場營運貢獻度減少,今年前五月營收出現年衰退;亞泥(1102)則在轉投資事業加持下,前五月營收僅小幅成長。大陸6月解封復工,預期大陸當地政府推動基建,並展開刺激房地產的政策,西進水泥廠認為,應有助大陸市場營運脫離谷底。(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