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IFRS17

的結果
  • 《金融股》新壽60年變革轉型 百位幹部啟動「職務輪調」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新光金(2888)旗下因應壽險業接軌IFRS 17及AI的蓬勃發展,展現大刀闊斧變革轉型的決心,進行60年最大變革。變革從軟硬體多元開展,從辦公空間、人才培育到接班人計畫,全面扎根,展開20年成長佈局規畫。  新壽繼去年於壽險業界首設通路長一職,並於今年進行業務組織重塑,打造「行銷制」,採部分工時,提高獎勵,激發業務狼性,在今年5月中至6月工作月期間,新契約保費突破百億元大關,創造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佳成績後;今年7月再度進行創業60年以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事變革,針對百位幹部啟動「職務輪調」,調動規模達整體幹部的近二分之一,直接放到新領域磨練,創造新的刺激與挑戰,以培育「混血人才」。 此外,新壽5月起也導入「接班人計劃」,最高主管高潛力人選共15人,平均年齡50歲;部主管高潛力人選32人,年齡分布40~55歲,這47人接班梯隊已透過顧問輔導並展開培訓,參與公司決策會議並紀錄會議內容,逐步檢視其領導表現,預計一年後可看到成果。而為加速多元歷練及世代發展,高潛力人選以3年輪調為原則,整體幹部以任職5年輪調為原則,期透過計畫性、系統化的輪調歷練,精進公司營運綜效。  新壽透過「職務論調」、「接班人計畫」來提升員工競爭力外,也提供多元的培育管道,強化員工的軟硬實力。除引進「天下創新學院」、「Hahow好學校」等多元線上學習平台資源,讓員工能不受時間與地域限制的展開學習;近期更與時俱進,與神通資訊科技公司展開「AI領航計畫」,導入多項AI應用場景作為培訓課程輔佐,AI講師將透過生成式AI模型,隨機生成各式不同客戶樣貌,也被賦予隨機保險意識來訓練業務員應對不同客戶的銷售技巧,此技術更是業界首創採用,打造業務員高效率的沉浸式學習環境,與提升業績生產效能。

  • 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解禁 董座尹崇堯再揭下一個目標

    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銷售禁令終於在2024年初解除,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首次談及此事,他表示,南山人壽現在開始可以提供全面的商品,對於提高市占率有很大幫助。他也提到,對2024年展望抱持正向,保費收入有機會大幅成長;「上市櫃」持續是南山的目標,但目前沒有具體時間表。 南山人壽在2019年因境界成就系統接軌不順,遭金管會限制停止投資型保單新契約銷售,歷經四年半終於解禁。尹崇堯接受外媒訪問,他表示,南山人壽客戶必然對投資型保單有需求,現在可以提供全面向的商品,對提高市占率有所幫助。 對於2024年壽險業的展望,尹崇堯表示,他對2024年抱持正向、樂觀的看法,因為認為美聯準會將於2024年啟動降息,有助於提高壽險業的保費收入成長,有機會看到有較大幅度的成長。主要是之前在較高利率的環境下,賣保單相對困難,因為投資人可以從其他投資商品獲得收益。 由於金管會在2019年訂出高門檻,保險業要申請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淨值比達到5.5%及同業平均,此舉增添南山人壽上市櫃的難度。尹崇堯表示,資本強化是南山人壽密切關注的議題,2022年南山也有透過方式挹注資本,「上市櫃」依然是南山人壽的目標,只是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點。 本周將舉行總統大選,同時壽險業也正面臨接軌「會計大魔王」IFRS17與新一代清償制度(ICS2.0)的關鍵時期,對於壽險業來說,政策的延續性將至關重要。 尹崇堯表示,確實IFRS17與ICS是顯而易見的議題(Elephant in the room),尤其台灣壽險業有一些過去特別的歷史包袱,金管會正與國內壽險業一起並肩作戰,希望確保壽險業順利接軌,金管會主委日前也特別強調,接軌是有助於未來保險產業的發展,不是為了衝擊壽險業,「我認為這為我們壽險業做了很重要的承諾」,相信金管會將會幫助壽險業順利接軌,確保保險公司都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 投資型 死亡保障門檻擬拉高

     強化保障比重,投資型壽險死亡門檻考慮再拉高。保險局透露,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及接軌國際措施等,香港對65歲以上被保險人的投資型保單,規定壽險保障應是應付保費的150%,對應台灣目前規範61~70歲的壽險保障是保障帳戶價值的110%,「相對偏低」,因此將討論調整。  壽險業2026年要接軌IFRS 17與ICS 2.0,其中即要拉高保障型商品比重,以厚植CSM(合約服務邊際利潤),金管會亦希望壽險業能提高國人的保障,因此會以獎勵及調整規定的方式,鼓勵壽險公司多設計高保障成份的利變型壽險及投資型壽險。  保險局2019年曾訂定投資型壽險死亡保障門檻,即死亡保障給付占保單價值的最低比率,現行依照年齡區間,死亡保障門檻為100%~190%之間,91歲以上是100%,16~30歲為190%,而屆齡退休年齡的61~70歲為110%。  保險局表示,參考香港訂出ILAS(投資相連壽險)計畫,針對被保險人在65歲前,死亡保障至少要達應付保費的150%以上,顯示香港監理機關非常重視商品的死亡保障,目前國內針對投資型壽險已有門檻比率要求,但110%相對香港還是較低,未來將做檢討,適度拉高死亡保障門檻,不只對投資型保單市場有正向發展,也能提升各壽險公司的CSM。

  • 金管會連四令 急催新光金現增

     新光金名譽董事長吳東進5日受訪透露,金管會從9月起連發四道函令,要求新光金控及新光人壽的新經營團隊,應落實先前承諾,儘速在年底前完成70億元的現金增資,拉高新光人壽的資本適足率。  新光金副董事長吳東明則表示,增資新壽是首要任務,正在想辦法尋求股東家族間的共識,後續還要接軌IFRS17,「(增資金額)500億元跑不掉,甚至有可能到1,000億元」,新壽擁有龐大的資產,家族因素影響很小,主要是金融外在變數太大,包含匯率、利率等,且接軌的問題不是只有新壽有,老壽險公司都有類似的問題,盼金管會持續給予政策支持。  雖然新壽已完成130億元次順位債募集,將10月底資本適足率(RBC)拉上200%,但11月新台幣兌美元急升,且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吳東進擔心年底前無法達到要求,他以大股東身份,呼籲應盡快規劃、完成增資。  新光金4日已發布重訊,新壽7月27日通過70億元普通股私募現增案,原本預計要一次發行,將改為一年內分次進行,次數不超過三次;據了解,新光金年底前可能會用帳上現金先增資新壽15億元,暫時不需對外募資。  吳東進透露,今年6月前金管會就要求他承諾增資新壽,6月之後新團隊進駐,9月金管會已連發四函令給新壽,第一封要求新團隊亦要承受及落實增資承諾;第二封是要求70億元現增需在年底前完成;第三封是要新壽提出增資時程規劃。新壽10月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後,資本適足率(RBC)從6月底的184.38%,到10月底自結RBC已回到法定標準200%以上。但吳東進擔憂這130億元「不夠用」,且提醒先前承諾金管會要增資70億元,就應落實。  吳東進表示,經營團隊應是擔心金控若此時現增恐稀釋股權,但若不現增,年底前無法挹注新壽70億元,則12月RBC恐會無法達標。

  • 壽險接軌會計魔王增資壓力上兆元 黃天牧:不可能

    壽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會計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市場關注全體21家壽險公司到底要面臨多大的增資壓力?金管會主委黃天牧6日首度透露,「之前很多人說壽險業要有上兆的增資金額,我在這裡說『不可能』。」 黃天牧6日列席立院財委會,針對「保險公司因應IFRS 17與ICS 2.0接軌」進行專題報告,立委關注到底壽險業者在兩年後將面臨多大增資壓力。 黃天牧表示,具體的增資金額很難估算,17號公報還有保單價值準備金正在討論中,因為現在升息,對壽險業者來講是有利的,金管會也有給予配套措施與過渡期長達15年,壓低增資金額,讓各家壽險都能平穩度過,希望各壽險公司可以透過業務的努力與增加資本強化來解決。 目前初估整體壽險增資金額要多少?黃天牧說:「以前很多人說要壽險業要上兆元的增資,我要在這裡說『不可能』。」且產險沒有高利率保單的問題,80年代以後成立的中小型壽險與外商壽險也沒有這問題。 在最低的情況下,會有幾家壽險無法達標?黃天牧強調,「接軌不是讓大家過不了關」,會提供合理的配套措施,讓壽險業者漸漸接軌,目前各家公司會循序漸進進行,在15年內提計畫,但若15年後計算ICS還是不符合規定,會依照保險法規定做處理。 黃天牧日前曾說「壽險業必須先自助,金管會再給予人助。」保險局長施瓊華日前也說,將視各家壽險過去與未來的努力,包含調整商品結構、努力增資強化資本及提升商品邊際利潤(CSM)等,未來考慮給予獎勵或誘因。 立委也關注獎勵誘因為何?也提議可以放寬投資公共建設限制。黃天牧表示,立委的建議會作為參考,明年6月前會完整公布配套措施與獎勵誘因,還有跟壽險公會討論,會盡快提出來。 黃天牧強調:「不能說會吵的小孩就有糖吃」,壽險公司努力多就給得多,努力少就給得少,必須各壽險業者提出自主的改善方案,現階段要跟公會討論,讓業者能「心服口服」,做到差異化的獎勵。 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獎勵正在跟公會討論,比方說壽險業者如果增資或強化資本的話,或是商品結構轉型多推CSM保單,就會給予誘因,這部分還在討論中。

  • 新光、台新金合併?吳東亮喊「2026年之前不可能」原因曝光

    新光人壽今(5日)舉行60週年茶會,新光金名譽董事長吳東進、新光金董事長吳東亮同台,兄弟倆也在場上互相打招呼。對於未來新光金與台新金是否啟動併購,吳東亮並未直接回應,但表示至少要等到新光人壽順利接軌IFRS17後才有機會談;吳東進則稱讚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認為他已帶領新壽進入狀況。 光人壽舉行60周年慶祝茶會,除新光金與新光人壽、旗下子公司高階主管參與外,新光吳家也幾乎總動員,包含吳東進與夫人、吳東亮與夫人、新光金副董吳東明等,還包含第三代吳欣儒、吳昕東、吳昕紘、吳昕恩、吳昕豪、吳昕岳,剛宣布參選副總統的吳欣盈則未出席;同時,包含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華南金董事長張雲鵬、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等人出席。 吳東亮今提早到茶會會場,會前受訪表示,親自出席是對新光一甲子的支持,壽險業就該長長久久。媒體也詢問他對於未來兩金控合併議題,他也說,新光人壽2026年要接軌IFRS17及ICS,問題還未解決前,不可能談合談,新光人壽有較多高利率保單,在接軌前要改善體質,也將面臨增資。這是新光金改革、經營權轉變後兄弟首次同台,雙方融洽,會後雙方也相互握手打招呼。 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表示,民國94年他辭去金管會保險局長,第一位打電話給我、關心我的就是吳東進董事長,「其間東進董也多次邀請我到新光任職,知遇之恩,永銘在心!」他說,今年6月非常榮幸,終於與新光人壽正式結緣,過去半年,與洪士琪副董事長、黃敏義總經理以及團隊合作無間,不分彼此,加強與提昇新光人壽的資本規劃、數位化、商品創新、銷售通路與投資績效,甚或是在越南市場,將與日本第一生命保險共同合作開發保代,預計將於明年開業,未來隨著日本第一生命國際化的腳步,新壽會與第一生命一起拓展亞洲市場。 魏寶生表示,最近新光人壽第兩千萬張保單已誕生,距離第一千萬張保單的時間也恰巧是40周年慶時,也就是說隔了20年,保單數由一千萬張加倍到兩千萬張,預計新光人壽70年,也就是10年後,保單能突破三千萬張。 新光金控董事長陳淮舟表示,新光60年來,見證台灣經濟成長,提供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創辦人吳火獅先生曾經說過「維持現狀,即是落伍;研究發展,才有進步」,這種勇於創新、持續前進的態度,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不變的精神信條。他除了感謝這60年來,每位同仁的努力奉獻,還有一路上許多貴人的陪伴與鼓勵,更特別感謝名譽董事長吳東進先生,長期對公司付出的心力和貢獻,讓新光人壽能夠通過各種衝擊與挑戰,繼續成長茁壯,走過重要的里程碑。

  • 高利保單分給再保 此路不通

     金管會禁止壽險業借錢充面子。有壽險公司規劃以「財務再保險」,因應2026年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 2.0),以增加現金、降低負債缺口,保險局12日表態,再保恐有不履約或不續約問題,公司自行強化資本、增資「比較實在」。  老壽險業早年5%以上的高利率保單、帳上大量幣別不匹配等問題,在接軌IFRS17及ICS時,恐需增提準備金或增資,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日前提出,希望爭取用財務再保險,將高利率保單的風險移轉給再保公司,包含死亡率與利差損都切割出去,以降低接軌的負擔,也會有現金流。在保險局表態後,此舉恐行不通。  保險局12日預告再保險相關規定,明訂再保險契約如果具有財務融通目的,必須先通過顯著風險測試,且必是死亡、罹病等理賠風險,才能分出去給再保公司,「利差損」並不再可分出的範圍,希望公司自己透過強化資本等方式,去解決利差損問題。  財務再保險同樣有部分風險分出去給再保公司,但以往是發生10%理賠金額的風險至少有10%,大部分是透過再保合約,融通現金到壽險公司,以強化資本適足率,說白了就是「向再保公司借錢」。對此保險局直接說:「不希望沒有顯著風險移轉就做財務再保,否則就跟融資沒兩樣。」  且財務再保險多是一年的合約,再保公司可能有不履約風險,也可能不再續約,壽險公司若是欠缺長期資金,保險局官員表示,增資才是正辦,不要去想其他短期融通的方式;同時壽險業若要做財務再保險,必須先訂內部程序,報金管會備查,真正要作財務再保險時,要保險局事先同意,才能跟再保險公司簽約,目前看來,成功可能性很低。  此外,保險局也修正「各種準備金辦法」,增訂再保公司若要辦理「其他新興工具的非傳統再保」,也要提存準備金。官員舉例,像是「巨災債券」就是非傳統再保工具,官員強調,如果要用巨災債券取代傳統再保合約,就要增提準備金,之前只有函令規定,現在提升位階,放進各種準備金辦法明確規定。新規定預計預告60天,配合IFRS17在2026年1月1日上路。

  • 金融營業稅降+IFRS 17 兩變革衝擊保險業稅務

     財政部是否調整金融業營業稅率及稅款運用方式備受關切,加上台灣將在2026年接軌保險合約會計公報(IFRS 17),勤業眾信資深會計師陳惠明表示,可能對保險業稅務產生衝擊。  陳惠明表示,金融業營稅自2014年起,部分稅款撥入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相關條款2024年即將屆滿,須關注財政部是否調整稅率及稅款運用方式。  至於台灣接軌IFRS 17,陳惠明指出,未來保險業採用新準則後的財務會計處理變動,將造成所認列的保險收入或責任準備金等,與營業稅稅基計算項目有重大差異,衍生申報實務上的不確定性。陳惠明表示,財政部相關配套措施如可盡早出爐,有助業者提前因應。  台灣金融營業稅稅率分為「銀行、保險本業5%」、「銀行、保險本業外之其他專屬本業2%」、「再保費收入1%」,以及「非專屬本業5%」四種。  陳惠明指出,銀行、保險本業外的其他專屬本業適用2%稅率,以負面表列且無概括條款方式訂定,即有明文提及的業務收入才適用2%,其餘一律適用5%。  但金融業經營業務及商品推陳出新,縱使財政部考量經營情形增加核釋,但難免有法令未盡之處,陳惠明表示,可能造成金融業者適用錯誤,處於稅負不公平的競爭中,有違租稅公平。  陳惠明建議,未來財政部對原本既有業務收入核釋得適用2%稅率時,如非屬更正原已發布核釋適用5%稅率的情形,按大法官釋字第287號的意旨,應闡明法規原意,回歸法規生效日起均適用,較為公平合理。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