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IEA

的結果
  • 《科技》持證自拍專利系統發布 普匯瞄準金融客群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普匯金融科技今天正式發佈「SelfieAuth持證自拍專利系統」,SelfieAuth在完備數位身分驗證,強調使用者以持證自拍的方式,透過系統內部多因素驗證機制(MFA),簡單、安全且迅速的核實身分,強化數位身分驗證可靠性。將SelfieAuth應用於金融領域,可優化線上開戶系統,使用者不必親臨現場,且可依據交易風險調整持證自拍的次數以及需驗證的資訊,交易流程化繁為簡。SelfieAuth目標涵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以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等業者。 數位發展部產業發展署署長呂正華指出,金融科技攸關數位產業的競爭力,一直以來都是施政重點。普匯SelfieAuth持證自拍專利,落實e-KYC電子化,提供線上的數位身分認證,展現數位科技在金融產業的應用。  AI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姚木川表示,數位驗證攸關金融科技的發展,也是台灣轉向數位的關鍵要素。研勤董事長簡良益、全盈電支總經理劉美玲都肯定持證自拍專利系統是一個創舉,將有助於防詐、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  隨著數位轉型加速,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相關法制,如金管會訂定「金融服務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指引」、數位發展部推動「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等,目的皆希望完善數位身分核實機制,降低潛在風險。有感於金融詐騙頻傳,普匯金融科技自創立以來,即著手尋找數位身分驗證的解方,並成功催生SelfieAuth。  SelfieAuth系統融合多項技術,包括人工智慧(AI)、生物特徵比對、活體辨識以及光學字元辨識(OCR)等多方技術,強化了身分驗證的安全性,並融合艱深法律規範應用於金融服務,不僅取得「發明專利」且落地應用於各產業,並已成功取得多項司法裁決。  SelfieAuth系統將分為兩個方式銷售。首先,是年度平台訂閱費,包括基本建置、維護以及後台管理系統的使用。其次,則根據實際使用量進行計費,按每次驗證的使用次數收取費用。單次費用會依照使用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階梯式計費,使用量越多,將享受更大的優惠。  普匯金融科技自2020年已先後取得持證自拍相關技術的新型、發明專利,尤其SelfieAuth運作多年,系統建置相當完整。普匯科技合作律師事務所也提醒,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坊間許多金融機構或科技業者協作建構數位身分驗證機制,惟相關機制不僅涉及金融法制,更應注意相關技術是否有專利權保護。

  • 衝刺再生能源 龔明鑫:台日合作進口氫能料源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7日指出,「要非核、又要低碳,再生能源是唯一解方」,在國際能源總署(IEA)2050淨零路徑圖當中,太陽能及風能是重中之重,若是不夠就要用氫能補充。他並透露,目前已與日本討論合作,布局進口氫能料源。  龔明鑫27日出席中研院「2023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以「台灣淨零轉型策略思維」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對於我國正發展氫能,龔明鑫說,台灣自產只有藍氫部分(化石燃料結合CCS技術),且只用在工業,今年底前會有移動式加氫站,也已有廠商在做巴士氫能車,惟目前都還在示範性實驗階段,預計一到二年才有我們自己的氫能車。反觀日韓,氫能車發展較快。  龔明鑫坦言,台灣要量產氫是很困難的事情,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短期從藍氫下手,甚至可思考和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合作,例如,台灣已與日本討論合作,布局進口氫能料源。  龔明鑫指出,IEA路徑圖當中,再生能源至2030年將會有非常大的成長幅度,屆時也開始發展電解氫能,同時2035年全球將有70%電力來自太陽能和風能。根據IEA規劃,太陽能和風能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是多數國家都有的資源,但也要發展氫能及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氫能對我們來講,對商業化都很遙遠」,龔明鑫說,現在就要開始準備及處理,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條件和不一樣的做法,從2050淨零路徑規劃,回推2023年構思該投入的準備,以利長期可以降低發電成本,擁有自主安全能源運維及技術。  對於淨零轉型,龔明鑫認為,以現有技術來說,不只台灣,甚至全世界都做不到2050年淨零排放,因此科研技術將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重中之重。對台灣而言,淨零碳排不只是道德問題和政策宣示而已。

  • IEA、OPEC看升能源需求 油價漲

     國際能源總署(IEA)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4日公布最新月報,均調高能源需求預測,加上ING報告指年底前油市可能供應吃緊,以及油價自10月中以來短線跌幅過大,刺激油價持續反彈。國際期油14日盤中連續第四個交易日走高,紐約西德州每桶上漲0.4%報78.6美元,倫敦布蘭特漲0.2%報82.7美元。  IEA估今年全球平均每天產油量增加170萬桶至1億零180萬桶創新高。因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兩大產油國減產,促使美國和巴西等持續增產。  其中全球產量最大的美國今年每天產量估計1,930萬桶創新高。雖然明年每天產量可能僅增加40萬桶,但明年底將逼近2,000萬桶大關。  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今年平均每天需求估計增加180萬桶,其9月每天消耗1,710萬桶創其新高紀錄。美國第三季平均每天需求增加22萬桶,預計年底前需求繼續增加,讓全年每天平均達2,018萬桶。  上述因素帶動下,IEA預期今年全球每天需求量增加240萬桶,較原先預測值提高10萬桶,讓每天總需求量達1億零200萬桶。  IEA預期明年全球每天產量增加160萬桶至1億零340萬桶,但需求量僅增加93萬桶至1億零293萬桶,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利率居高不下等影響能源需求。  雖然以巴衝突未停,但IEA指目前供應憂慮已減緩,因目前戰火仍侷限加薩地區而未蔓延中東其他地區。  OPEC同日發表月報指出,全球油市基本面仍強勁,因全球經濟較外界評估更具彈性而帶動石油需求,預期今年全球每天需求量增加250萬桶,較原先預測值提高10萬桶,並維持明年每天需求量增加220萬桶預測值不變。  OPEC認為中美需求強勁是讓人看好油市主因。其把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2%調高至2.3%,明年從0.7%調高至0.9%。中國需求仍「健全」,10月每天進口量較9月增加24萬桶。  儘管沙國等減產,但OPEC的10月每天供應量,較9月增加8萬桶至2,790萬桶。9月每天供應量從原先公布2,775萬桶,往上修正至2,782萬桶。

  • IEA預估 煤、油、天然氣需求 2030前觸頂

     國際能源總署(IEA)24日發表報告指出,全球三大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2030年前觸頂。因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持續衝擊全球能源系統,促使各國加快轉向再生能源速度。  其預期全球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三大化石燃料需求量,將全部在2030年前觸頂,因各國電動車數量和再生能源的使用均不斷攀升,從而抵消化石燃料的需求。  這是IEA首次預測全部三大化石燃料需求量在2030年前達頂峰。因俄烏戰爭和目前以巴衝突等不斷衝擊全球能源市場,促使各國加快能源轉型速度。  尤其以巴衝突是令全球能源系統必須多元化和被強化的主因。因為到2050年中東輸出海外的石油裡有一半出口至亞洲,比率超過目前40%。  IEA強調,全球能源危機並非潔淨能源危機,但卻引起各國注意到在能源上,確保快速、以人為本和有秩序地轉型的重要性。因此能源危機可能是引領化石燃料時代走向終結的開端。  在各國已表明增加使用再生能源的政策下,2030年三大化石燃料占全球能源供應比率,將從持續多年的約80%下降至73%。  由於各國降低燃煤發電量,和鋼鐵業增加使用電弧爐來煉鋼,使煤炭需求量在2022年創新高後,未來幾年的需求將可能急速下滑。  雖然IEA指「這是重大轉變」,但警告若出現像去年歐洲天然氣危機等,對化石燃料需求意外急增狀況,化石燃料需求頂峰就可能延遲到2030年以後才出現。  IEA認為包括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等政策,是推動全球轉向再生能源的重要措施。其預估美國2030年新車銷售裡將有一半是電動車,比率遠高其2021年預測的12%。  在政策推動下,到2030年新建能源供應設施裡約80%為再生能源,當中約一半來自太陽能。

  • IEA重申 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預計2030年登頂

    國際能源總署(IEA)24日發布報告表示,隨著愈來愈多電動車取代汽油車上路、中國經濟成長更加緩慢並且轉向潔淨能源,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預計到2030年登上頂峰。 IEA報告的觀點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看法背道而馳,後者認為即便到2030年以後,石油需求仍會上揚,並且呼籲對該產業注入數兆美元的新投資。 IEA年度報告《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提及,依據各國政府政策來看,石油、天然氣和煤的需求首次攀上高峰的情況,料將於十年內實現。該機構執行董事畢洛(Fatih Birol)表示,「全球轉型至潔淨能源勢不可擋,這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多快』會發生的問題,如果愈早發生,對全人類來說都是更好的事。政府、企業和投資人不應阻擋此潮流。」 IEA今年6月就曾提到,估計全球石油需求在2030年底前將達至頂峰,隨後就會穩定下降。

  • 《國際產業》油煤天然氣需求 IEA認證「這年」到頂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能源署(IEA)周二表示,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估將在2030年到頂。過去幾十年來,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供應的占比一直維持在80%左右,但到了2030年估將下滑至73%。 IEA周二發布《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並在聲明中表示,地球供電的方式也正在發生變革,風電、太陽能、熱泵(heat pump)和電動車等清淨能源技術的大幅崛起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報告亦指出,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在2025年達到高峰。 儘管有了這些巨大的變化,國際能源總署表示仍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將全球暖化程度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這是《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在氣候變遷方面的主要目標。 IEA並在聲明中表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上路的電動車數量將增為近10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逼近50%,高於目前的約30%。

  • IEA:實現淨零 化石燃料須砍25%

     各國高喊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但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EA)最新報告,欲達成此目標,2030年前全球化石燃料用量須大減25%,自2030年代起,得每年投資4.5兆美元在乾淨能源上。  IEA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2030年前須減用四分之一化石燃料,這還是在沒有新化石燃料投資計畫的前提下。  預估今年乾淨能源投資達1.8兆美元,創新紀錄。然IEA報告指出,自2030年代起,每年乾淨能源投資額須擴大到4.5兆美元,方可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  IEA表示,很多脫碳技術已具備,加上減少甲烷排放及提升能源效率,到2030年減碳目標應可完成80%以上。報告還提到,2030年前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2倍,以及電網現代化,有助加緊達成淨零碳排。  IEA指出,已開發國家對淨零碳排的貢獻度達85%,但也須靠它們提供更多支援,協助新興市場經濟體減碳。  IEA在26日發布的2021年「淨零排放路線圖」(Net Zero Roadmap)更新報告點出,要將全球暖化升幅控制在只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1.5度範圍內,富裕國家須提早五年,也就是在2045年達成淨零排放。  而中國須比原訂時程提早十年,亦即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北京當局預訂206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印度設定時間更長在2070年。  IEA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指出,對於全球實現淨零排放,他比二年前更樂觀,這多虧太陽能發電量與電動車銷量成長創下紀錄。  他盛讚美、歐、中國、印度制定的政策,助使今年全球乾淨能源投資暴增40%達1.8兆美元。

  • 潔淨能源技術進步 暖化升幅可望低於攝氏1.5度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天表示,包括太陽能板和電動車在內等潔淨能源技術出現創紀錄成長,這意味仍有可能將全球暖化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 路透社報導,IEA同時也表示,從下個10年開始,全球每年必須在潔淨能源轉型方面投資近4.5兆美元,遠高於2023年預估的1.8兆美元。 今年全球氣溫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約攝氏(下同)1.1度。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設定的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2度,理想情況則是1.5度,以避免發生乾旱、洪水和野火頻傳等最嚴重後果。 IEA在其淨零排放路線圖(Net Zero Roadmap)更新版本中提出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並表示自2021年以來,太陽能發電量和電動車銷量成長,加上這兩個領域的基礎設施計畫,皆符合目標。 不過,IEA說,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需增加2倍,節能基礎設施需增加1倍,熱泵銷售量和電動車使用量也需要進一步增加。 IEA也呼籲,在2030年前將能源產業的甲烷排放量減少75%,預計將花費750億美元,僅占石油和天然氣產業2022年淨收入的2%。 報告稱,IEA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需要公平的過渡措施、考量各國國情,並要求已開發經濟體較開發中經濟體更快實現淨零排放。 儘管今年出現極端天氣,政界人士仍將焦點放在生活成本危機和尋求連任,因應氣候問題的承諾則一直在倒退。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比羅爾(Faith Birol)表示:「鑑於當前挑戰的規模,各國政府必須將氣候與地緣政治分開討論。」

  • 迎低碳趨勢 馬達節能獻新猷

     從民生家電到工廠設備,馬達是提供機械動力最重要的核心元件,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調查,全球馬達設備的用電量占比高達46%。我國經濟部能源局歷年資料也顯示,工業部門用電占國內總用電的一半以上,其中馬達用電占工業用電高達70%。  寧茂企業指出,在全球馬達數量持續成長的情況下,變頻技術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關鍵技術之一,相較於傳統的固定速度系統,變頻器可以透過控制馬達的運轉速度,在不同負載情況下以最佳效率運轉,進而減少系統中不必要的能源損耗,達到系統節能的效果,在現今高度重視節能和環保的時代背景下,廣泛應用變頻技術為大勢所趨。  寧茂表示,風扇與泵浦是一種提供流體或氣體能量,使流體或氣體獲得壓力、速度的機械,主要應用於空調、廢水處理、加熱系統與增壓裝置。經統計其能耗占全球耗電量20%,若搭配變頻驅動可以節約30%~50%之耗能。風扇與泵浦所消耗的電力費用,約占設備總使用成本的85%,若能改善風扇泵浦的使用與耗電量,將使系統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秉持「Green Tech Green Life」的理念,寧茂為提供客戶更好的節能解決方案,共同實現綠色低碳環境,9月20日至22日參加在台北世貿三館登場的台灣國際水周展覽,特別展出新一代的泵浦專用-RM6F6 HVAC變頻器,可對應交流感應馬達、永磁同步馬達及直流無刷馬達控制,以協助市場客戶能跟上國際淨零碳排腳步。RM6F6 HVAC專用變頻器,支援最多8台自動並聯/交互運轉控制、多種恆壓(溫)控制模式、壓差/溫差控制,可對應各種風車、水泵及空調系統風側及水側設備節能,將助力產業大幅改善風扇泵浦的使用與耗電量。  此外,在本展也同步展示防水防塵等級IP66的變頻器-WP6系列,一樣可對應交流感應馬達、永磁同步馬達和直流無刷馬達控制。WP6系列具有耐腐蝕性和耐候性,可在戶外環境和惡劣環境中穩定運轉不受損壞,適用於各種場所,例如農場、養殖魚塭、建築物、工業廠房、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

  • 《國際油價》歐美油價電子盤反彈走高

    【時報-台北電】因國際能源署(IEA)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減產將展延至2023年底,造成第四季供應量大幅削減,同時IEA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皆維持對今明兩年需求增長的預測不變,帶動油價反彈走高。 周四(9/14)截至臺北時間上午11點整,原油期貨報價如下:美國NYMEX-10月輕質原油期貨漲0.4美元,報每桶88.92美元;倫敦ICE-11月布蘭特原油期貨漲0.46美元,報每桶92.3美元。(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 供應大減 油價創十個月高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公布月報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延長減產措施至年底,會令供應大減。即使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月報預期,今年石油需求強勁,刺激油價12日創十個月新高,但IEA月報內容繼續推升油價。  國際期油13日盤中續漲0.3%,紐約西德州報89.1美元,倫敦布蘭特報92.3美元。  IEA指出,雖然沙國和其他OPEC成員國減產,令油市自1月以來每天供應量減少250萬桶,但這造成的影響大部份被包括美國和巴西等供應量創新高所抵消,因為這些非OPEC產油國每天供應量增加190萬桶。  儘管如此,沙國與俄羅斯等兩大產油國把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年底之後,就可能令油市在第四季的每天供應量因此大幅減少約110萬桶,從而有助支撐油價。  即使明年解除這些減產措施,會讓油市再次出現供應過剩狀態,但由於今年來的減產令全球石油庫存量縮減,像8月份就創13個月新低,明年將處於令人不安的低檔水準,令油市進一步波動劇烈的風險增加。  IEA指沙俄聯手減產是油市要面對的巨大挑戰。因為光是這兩國減產,就令油市每天供應減少約130萬桶而刺激油價飆漲。  在減產同時,IEA預期石油需求繼續增長。其預測今年全球需求量平均每天增加220萬桶,達1億零180萬桶。明年需求成長可能趨緩,預計平均每天增加100萬桶,達1億零280萬桶。  IEA認為明年需求成長趨緩,是因中國經濟復甦持續放緩,和電動車愈普及就愈減少消費者對化石燃料需求。其估計今年石油需求增長量裡,75%來自中國。  IEA預期今年供應量平均每天增加150萬桶至1億零160萬桶。明年平均每天增加170萬桶,較8月報告預測值高出約20萬桶,讓每天供應量達1億零330萬桶。

  • 櫃買 辦數位雲端研討會

     後疫情共存時代催生數位經濟蓬勃發展,為協助企業因應市場環境快速變遷,掌握國際趨勢脈動,並順利進入資本市場籌資,櫃買中心與臺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2日合作舉辦「商模再進化-數位雲端時代新競爭力」研討會,吸引眾多新創公司代表與會。  本次研討會主題包括「資本市場重要推手-推動數位雲端產業大躍進」、「AI數位轉型-串流創新溝通」、「以SaaS/AI模式推動品牌規模化成長邁向國際舞台」、「結合生成式AI的未來工作型態」及「企業上(興)櫃策略規劃與財稅數位工具」五個單元。  TiEA協會理事長何英圻則指出,期待未來在櫃買中心與TiEA攜手努力下,能有百家數位新創企業以「數位雲端」類別IPO,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壯大數位雲端產業規模,並促進台灣經濟成長。

  • 何英圻:三箭發功 助數位新創大步走

     台灣網路暨電商協會(簡稱TiEA)理事長、91APP董事長何英圻21日表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過半都是數位服務產業公司(例如Google),但台灣市場並非如此。政府在數位產業發展已成立專責部會、挑出新創品牌領頭羊、台股新增數位雲端類別等三箭齊發,但轉動速度必須更加快,讓數位服務產業市值再成長1~2倍以上。  他說,TiEA協會的願景是:未來有100家公司在數位雲端類別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形成數位產業聚落,發揮群聚效應。何英圻期勉第二屆獲國家新創品牌獎項新創業者,得獎的肯定不是終點,代表後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身為第一屆指標性新創企業,又是TiEA協會理事長,何英圻21日在NEXT BIG發表會暨頒獎典禮致詞,期勉獲獎者未來還要成長5~10倍。他受訪時表示,台灣過去發展重視製造業、科技業,但數位服務發展較全球落後。全球十大市值公司,有五大為數位服務公司,例如Google、Meta等,但從資本市場來看台灣並非如此。近十年TiEA協會及會員作很多努力及建言,2023進入發芽、開花結果階段,政府已有三大具體作為,亦即射出三支箭大力推動。  他說,第一支箭成立數位發展部,有專責主管機關,有產業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支持,將加速數位產業發展。第二支箭新創品牌,TiEA協會已有10家入選,NEXT BIG計畫精挑細選出新創數位領頭羊公司,對數位產業發展有相當指標性指引。第三支箭,資本市場新增數位雲端產業新類別,數位新創領頭羊公司可在資本市場共同上市,形成群聚效果,也把三支箭融合在一起。  針對國家新創品牌明日之星計畫,何英圻認為,藉由新創品牌的支持,不論企業要找數位公司合作發展,或年輕人要找好的數位服務公司加入,這項計畫就是很好的「背書」,會加速數位產業良性發展。他肯定NEXT BIG非常具有意義,它不只是一個獎項,更是把三支箭環環相扣融合起來。他建議未來若續辦,至少要選出幾家數位新創領頭羊公司。  資金取得方面,何英圻表示,交易所的「創新板」及櫃買的「戰略新板」都是很好的政策,以創新板來說,從創新板再跨至主板,既有彈性又有後面發展性。但數位雲端類掛牌第二季剛開始,要逐年把好的概念運作透徹,需要有過程。他說,TiEA協會願景口號是:未來有100家公司在數位雲端類別IPO,有百家自然可形成很大產業聚落。  他認為,政府三支箭推動的方向正確,但運作要更透徹、轉動速度要更快,把8年、10年才能看出成果,加速縮短為5年。何英圻說,台灣的晶圓產業是強項,但數位服務產業市值的排名不應這麼落後、這麼弱,未來發展比現在大1~2倍,都是理所當然的。

  • 油價連漲七周 創逾一年紀錄

     受到全球需求創紀錄、供應吃緊影響,國際油價上周連七周上漲,改寫2022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產油國聯盟OPEC+維持現行減產步調可能令石油庫存減少,進一步推高油價。摩根大通銀行更預測,國際油價9月時可能攀抵90美元。  紐約期油11日收在每桶83.19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每桶報86.81美元,國際兩大油市指標上周漲幅達0.5%。布蘭特期油上次連漲七周已經是在2022年1月至2月,亦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  IEA近日發布月報指出,全球石油需求6月達到創紀錄的每日1.03億桶,且在中國強勁消費支持下,8月份可能進一步攀升。  在供給方面,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實施自願額外減產行動,7月份OPEC+石油供應量下滑120萬桶至每日5,070萬桶,創下近兩年來最低水平。IEA表示,若OPEC+維持現行減產目標,第三季石油庫存可能每日減少220萬桶,第四季減少120萬桶,而這可能促使油價升高。  報導稱,先前在今年6月開會時,約占全球原油供應的4成的OPEC+便已同意將現行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  IEA報告指出,「OPEC+加大減產行動、總體經濟預期改善與全球石油需求創高」,這些都是推動油價走高的因素。外匯交易平台安達(OANDA)分析師厄拉姆(Craig Erlam)附和表示,石油供應減少與經濟前景改善令石油投資人轉趨樂觀。  IEA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於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估相差並不大。IEA預測,在夏季航空旅行高峰、發電用油增加與中國石化活動暴增的推動下,2023年每日需求將增加220萬桶。OPEC則預估,今年每日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244萬桶,與先前預測持平。該組織同時表示,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場前景看起來穩健。  IEA表示,今年全球石油平均需求量將達到每日1.022億桶,其中中國將占增幅的7成以上,儘管外界對於這個全球石油消費大國的經濟狀況普遍感到擔憂。

  • 《盤前掃瞄-國外消息》油價連漲七周;夏威夷野火重建至少55億美元

    【時報-盤前掃瞄】國外消息: 1.油價連漲七周 創逾一年紀錄。受到全球需求創紀錄、供應吃緊影響,國際油價上周連七周上漲,改寫2022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產油國聯盟OPEC+維持現行減產步調可能令石油庫存減少,進一步推高油價。摩根大通銀行更預測,國際油價9月時可能攀抵90美元。 2.夏威夷野火肆虐 重建至少55億美元。夏威夷茂宜島(Maui)自上周爆發野火以來,已造成近百人死亡,島上滿目瘡痍,估計重建費用將超過55億美元,況且這場大火重創觀光業,恐怕讓當地經濟一蹶不振。 3.力阻通膨 歐央鷹派恐再抬頭。澳洲工人威脅罷工導致歐洲上周天然氣價格單日飆漲近3成,顯示天然氣供應中斷風險與歐洲能源安全的脆弱。荷商安智銀行(ING)、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與盛寶銀行(Saxo Bank)一致認為,隨著能源價格上漲,歐洲央行(ECB)立場可能轉鷹並設法阻止長期通膨預期升高,升息循環可能還不會停止。 4.陸H1鋰電池出口額 年增七成。隨著全球綠色產業發展加速,加上今年以來國際能源短缺、電價上漲等因素,市場對儲能產品需求大增,帶動大陸鋰電池出口呈現爆發增長,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就較去年同期激增近70%,推升鋰電池全行業營收來到人民幣(下同)6千億元,福建、廣東更成為出口大省。 5.美日韓高峰會前夕 捕鯨議題 引發美日不悅。美國、日本、韓國三國領袖即將在18日召開高峰會,商討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安全合作議題,但美國貿易代表署卻在開會前夕提議將禁止捕鯨條款加入協議,引來日本不滿,甚至威脅退出印太經濟框架。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