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ICT

的結果
  • ICT業少賺+高利債吸金…國人存款增速放緩

     國銀存款10月底首度飆破54兆元,但前十月存款增速減緩,僅增加1兆8,576億元,為2019年以來同期新低,金管會分析是兩因素導致,一是後疫情時代ICT產業出口不如疫情期間,二是高利債券吸引力,使國人將現金轉投債券。  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國銀存款總餘額54兆2,033億元,月增3,359億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分析,主要是有企業現金增資或處分投資部位,同時亦有貨款收入、海外投資款等匯回。  前十月存款增加1兆8,576億元,去年同期則增加3兆1,370億元,2021年前十月存款亦增加2兆8,564億元,今年增速明顯放緩。童政彰分析今年存款放緩有兩大因素,一是2021年、2022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帶動ICT產業出口成長、貨款收入增加,拉升企業現金部位,亦墊高銀行存款餘額,今年ICT產業訂單及貨款收入不如疫情期間,可以說是回歸疫情前的正常水準。  二是今年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債券殖利率走高,銀行高資產客戶將存款轉到投資上,資金流向債券等金融商品。  10月國銀放款增加1,346億元,連續四個月增加,10月底國銀放款總額38兆1,430億元,前十月共增加1兆4,884億元,今年初單月放款增不到千億元,6月大減1,442億元,直到7月才開始回溫,相較去年前十月放款增加2兆9,771億元,年減50%。  下半年放款回溫主要來自週轉金,同時8月開始新青安房貸專案發揮效果,不動產放款10月增達1,094億元,創去年5月以來的單月新高;週轉金10月僅小增134億元,但餘額來到19.2兆元的史上新高。  童政彰分析,週轉金是觀察景氣主要指標,10月增加金額下降,與企業到期還款未再續借有關,但餘額創下新高,顯示企業在接單與營運上,仍呈正向態度,但企業對海外市場前景還未明朗,投資觀望,因此投資放款呈連三個月衰退。  國銀前十月存放款增加最多集中三大銀行,存款年增最多是國泰世華銀3,435億元,第二是中信銀3,093億元,第三是星展銀2,846億元;放款年增最多是中信銀2,356億元,第二是國泰世華銀1,925億元,第三是星展銀1,924億元。

  • 晉弘手持眼科診斷設備 遠距醫療利器

     上市智慧醫療公司─晉弘(6796)設立於新竹科學園區,整合臺灣ICT產業的優勢,運用臺灣產業價值鏈的完整性,從事數位醫學影像診斷裝置之設計、開發、生產;團隊致力開發先進智能醫療器材、提供創新醫療解決方案,輔以AI智能醫療服務,手持眼科診斷設備成功協助醫事人員進行第一線篩查與追蹤紀錄,落實預防醫學、分級診療、遠距醫療服務,使有限醫療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11月18日至19日由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TOS)主辦的「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20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第64次年度學術研討會」假台北世貿南港展覽二館七樓一連舉行兩天;今年眼科醫學會年會,晉弘在C51攤位,展出「全球首創手持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及 「手持眼科診斷設備(數位眼底鏡、數位眼前房攝影機)」。  除了展出先進的手持數位智能眼科診斷設備,晉弘預計於11月18日11:50~12:30舉行午餐演講會,由醫師分享手持視網膜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及眼底AI輔助診斷平臺使用於偏鄉服務的實績。  100%自行研發製造  便利、輕巧、精準  晉弘的手持數位智能眼科診斷設備百分之百自行研發、製造,提供創新醫療解決方案,例如:全球首創「手持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ACT 100),進行眼科檢查無需散瞳,就能夠高度解析分層視網膜,包括黃斑部和神經盤。  晉弘指出,ACT 100具輕巧便利特性,手持式的靈活設計,可滿足多種使用場景需求,例如:嬰幼兒、開刀俯臥/趴臥、臥床及巡診等;可搭配3軸自動定位功能下巴托架,進行全自動化快速拍攝;也能夠結合握把及腳踏開關,優化手持拍攝穩定度及便利性。堪稱是全世界最輕量的可攜式斷層掃描儀,輕巧不占空間。  由於ACT100輕便易於攜帶,能夠透過遠距醫療方式,提升偏鄉與醫療資源分配不足地區的醫療量能,提供當地眼疾患者篩查服務,若病患需要進階醫療檢測或治療,醫師可再提供轉診服務,落實分級診療功能。  實現遠距醫療  問診零距離  引領遠距醫療風潮之先,2010年,臺北榮總眼科部部主任陳世真攜手晉弘科技,成功開發出手持式數位眼底鏡,讓重達26公斤的眼底鏡,減輕九成重量,變成只有400公克,並進一步藉由大數據資料開發AI軟體,成功跨足遠距醫療領域,推出便利、輕巧、精準,適合隨身攜帶,進行遠距醫療的手持式數位眼科診斷設備。  目前在臺灣偏鄉或離島都可以看到晉弘的產品,搭配國內電信大廠5G系統高速傳輸,實現遠距醫療即時診斷看診,總共涵蓋15個縣市、41家衛生所、21家醫院。  三大策略  攻眼科遠距醫療商機  近十年來,面對國內各大ICT品牌大廠看好遠距醫療產業前景,紛紛擴大投資搶進市場,晉弘以三大策略,構築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城牆。  首先,晉弘在開發階段即結合第一線眼科醫師的建議,設計出符合醫師臨床需求的產品,避免「外型華麗,卻不符合臨床需求」,例如,為了檢測方便,醫師對手持式數位眼底鏡的要求一是要能單手操作,二是拍攝時的高穩定性。最後手持式數位五官鏡做出看似樸實,但卻最符合臨床需求的把手設計。  其次,晉弘運用眼科大數據資料建構AI模型,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視網膜影像分析軟體「AI-DR」,AI-DR為全球第一個可同時提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分類、分期及病徵位置的AI軟體,敏感度高達98%以上,特異率高達96%以上,只需10秒即能完成資料分析。AI-DR整合軟硬醫材,可判讀醫療院所常用之桌上型六大品牌眼底攝影機,及晉弘自有品牌手持式眼底攝影機之影像,透過AI判讀資訊,無論應用於規模較完整的醫療院所或偏鄉遠距診察,皆能提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篩檢能量,強化醫療資源使用效率,輔助監控病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控制情形。  第三,醫療器材必須取得各國醫療主管機關的認證許可,才能上市販售。為快速取得各國醫器產品認證,晉弘內部成立專業法規團隊,專責各國醫材認證;目前晉弘在全球各國取得醫材認證逾40張,助晉弘快速搶攻國內外遠距醫療市場大餅。  醫院延伸至居家照護  邁向世界級智能醫材企業  晉弘未來的產品發展藍圖不僅會結合AI軟體開發,並將運用過去在各科別臨床合作累積的經驗,進一步開發數位療法產品,以期更多元地守護民眾的健康。  晉弘已建立健全的國內外銷售通路,包括:美國、日本、歐洲、中南美洲、中國、東南亞等地區經銷商的布局,以自有品牌horus SCOPE行銷近70個國家。  除了銷售地區的擴增,晉弘也不斷開發新產品,透過傷口照護機及拋棄式內視鏡等居家健康照護器材,發揮數位健康診斷的價值,達到預防醫學的功效,晉弘團隊將繼續發揮研發力量,藉數位醫材來開創智慧醫療新局面。

  • 睽違兩年ICT TechDay 秀低軌衛星、GAI七大技術

    不用穿戴裝置就能製作3D人物動畫、生成式AI賀卡現場玩。工研院睽違2年,今(3)日再度舉辦第六屆資通訊重要盛會ICT TechDay(資通訊科技日)論壇,展示多達34項技術、7大技術亮點。包含第一顆國內自主開發的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陣列天線射頻晶片,追星速度較Starlink(星鏈)快3倍。另外還有智慧座艙、B5G/6G、AI數位轉型等。 TechDay邀請產業重量級專家,如日本NTT、太空中心、中研院資安專題中心、聯發科技、鐳洋科技、研華科技等,分享低軌衛星、車聯網、5G/6G通訊、資安、AI人工智慧、生成式AI(GAI)等趨勢。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表示,依據資策會MIC統計台灣2023年資通訊硬體產值約2260億美元,約占全球比重3.8%,接近德國(4.2%)與英國(4.5%),反映台灣在全球資通訊科技和製造領域的卓越實力。 2023 ICT TechDay展示技術七大亮點,最受矚目是工研院自主研發低軌衛星地面設備系統,從零到1的陣列天線射頻晶片開發,掌握我國關鍵射頻晶片技術力。地面設備架構部分,也協助我國ICT廠商完成地面設備架構與介面設計,如耀登、鐳洋、仁寶等,打入國際前三大衛星大廠。 現場也展示太空通訊新紀元,透過低軌道寬頻衛星通訊,啟動視訊串流,突破衛星高速飛行、距離、環境等難題,利用波束對準演算法就能一秒內高速追星,就像追上11倍快的F16戰鬥機(時速達2萬7000公里),未來將持續搶攻產值千億美元太空通訊商機。 其他六項包括「智慧座艙千里眼」,V2X See through可透視前車看超遠。自動化網路控管技術Janus,多面向自動歸納聯網設備正常行為,排除異常行為。首套「5G O-RAN微基站系統」,突破產品升級所面臨到散熱、訊號失真、與波束成型等難題。 「無標記3D真人動作捕捉技術」,無需穿戴裝置可快速佈建。「FAST AI一站式系統」,企業跨入AI最佳神器。最後是「拿了就走」智慧商店,透過整合AI多重感測,突破現行半自動自助結帳,或出店前無法即時確定訂單的困境。

  • 再造神山 賴清德:壯大醫療產業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1日提出健康願景國政藍圖,主張推動生醫成下一個兆元產業,並且要壯大健康醫療產業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他並說,「健保絕對不能倒」,調整健保費率不是唯一管道,將利用歲計賸餘公務預算及稅制等多元考量。  賴清德表示,將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目標在2030年台灣癌症的死亡率能減少1/3;另將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以多元手段降低國人癌症過早死亡率。  賴清德指出,台灣ICT產業很強,有實力結合醫療壯大健康產業成為第二座「護國神山」,同時可推動生醫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未來政府應結合醫療、生醫、ICT力量,透過「Bio+ICT」整合能量,加速我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生技新藥發展,並串聯南北生技園區,打造「台灣生醫產業廊帶」,並推動建置基因及健保巨量資料庫,建立更有效率醫療服務體系。  針對確保健保永續經營,他主張要有多元財源管道,不是只有調高健保費率一途,包括公務預算,稅制等,有很多管道可以考量。但他強調,不只開源也要節流,積極導入「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對健保財務負擔可以減少。  此外,「長照3.0」政策,他主張推動強化重度失能者,優化住宿式服務機構量能,未來採雙軌機制,盤點公有土地由政府興辦機構,提供更多公共化住宿服務,或透過提供土地委託民間業者興辦,提供「準」公共化住宿式機構服務,國家會建,也會與民間合作。  至於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今年已由原來每年最高6萬元提高至最高12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未來將提高至每月最高1.5萬元,1年最高18萬元,推估預算會從78億元,增加40億至118億。他並希望「照顧不離職、照顧有喘息」,針對有家庭照顧需求員工,可落實彈性工作安排,惟照顧父母能否得到有薪假,賴清德坦言,這是勞資議題。

  • 《韓股》韓股逆風行 記憶體晶片勇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不畏經濟數據不佳以及全韓已開始鐵路大罷工,韓股14日開高走高,目前在2,552.25點,漲17.55點或0.69%。另外,韓元也小幅升值。  14日,韓國鐵路工會進入罷工停駛的模式,整個抗議活動規畫要進行4天。這也是4年以來,韓國鐵路勞方再次出現罷工狀況,整個客運與貨運的運輸量,預估也將減少最多6成左右。  韓國8月份資通科技(ICT)產品出口,已連走跌14個月,但降幅為10個月來以來最小。同時,進口也減少18.1%。由於全球DRAM價格下跌,占韓國ICT出貨量近一半的半導體出口,年減21.1%至75 億美元。手機和電腦的海外銷售量,分別下跌12.2%以及47.7%。 韓國記憶體晶片雙雄沒受出口減少影響,三星電子漲0.71%,SK海力士也漲1.18%,同時,韓國電池大廠LG Energy Solution更是大漲2.12%。韓元兌一美元在1328.15價位附近,韓元升值1.85元。

  • 利基、海外市場佈局 國碳科、長興強化營運動能

    有鑑電材、樹脂復甦動能趨緩,光固化銷量增,長興(1717)加速開展光固化利基應用與海外佈局;除供應鏈移轉受惠最多的南亞、東南亞市場,過去布局較少的美洲市場也正向看待。 為此,長興將舊有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乾膜光阻舊廠活化,以發貨中心功能為主,銷售光固化材料大宗產品,未來擬導入在地技術服務,貼近下游客戶,擴大在美洲市場的市佔率。 此外,國碳科(4754)因全球經濟解封、極端氣候,催化防火等需求活絡復甦,營運逐季增溫。國碳科除配合美國經銷商通過超過百項認證;大陸防火填塞材料市場也因防火意識抬頭,用量遠大於台灣,目前均使用歐美高端產品,亦為開發目標市場。伴隨各國基建積極推展,營運加速衝刺。 長興表示,光固化材料可應用在ICT、電動車產業的智慧製造產線上,且因具有綠能環保特色,是近年業績成長主力。歐美市場特殊材料市佔率不高,具成長空間;東南亞隨大廠供應鏈移轉,成長動能可期。 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因經濟發展增長,關注及擴展多元應用技術,如生質材料、 膠黏劑、複材塑料、絕緣材料、增材製造等。 長興目前特用材料生產基地共3個,光固化材料產能10萬噸/年,光固化塗料產能7,000噸/年;搭配8月路竹廠1萬噸新產開出,營運蓄勢推進。 國碳科產品分成防火工程及防火材料;防火材料包括阻燃劑、防火材料、防火塗料等,內、外銷比為31.64%及68.36%。今年外銷訂單除配合客戶進行相關市場認證及需求,並開發新客戶;大陸將改採爭取大單與長單方式,以達事半功倍。

  • SEP論壇 助臺廠保障權益

     電電公會涵蓋3,000餘家會員廠商,其本業、上下游產值及出口值均約占台灣工業總產值和出口總額的6成,其中資訊通信電機電子產業(ICT產業)更是整個經濟發展GDP增長的重要核心。國際專利權議題與相關布局及視野攸關ICT產業發展,臺灣廠商應如何判斷所謂「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SEPs)的含金量,以維護合理權益。  近年來,由於技術標準化已逐漸成為產業趨勢,而國際專利權人更趁勢主張收取權利金。因此,標準必要專利過度宣告情形,成為各網通廠商,包括晶片設計、組裝代工與品牌大廠均高度關注的議題。  面對此一情勢,臺灣廠商應該要有能力可以判斷所謂「標準必要專利」的含金量,以維護合理權益。當國際專利權人挾龐大數量之所謂標準必要專利,提出的授權條件是否符合「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Fair, Reasonable and Non- Discriminatory, FRAND)。我國廠商有深入瞭解國際實務運作,知彼知己之必要性。  基於此,在臺灣具影響力的「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於8月4日特別邀請了臺灣與美國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學者專家,舉辦一場具有深度的專業論壇,主講及與談者分享其長期觀察與分析的成果,並提出具體的意見,引發國內業者的踴躍參加以及熱烈迴響。

  • AI取代台積成台股新神山 緯創「沖」浪客安了?聯想、Dell不夠看 謝金河:5台廠掛TURBO

    台積電被封為台股的護國神山,也讓股市好壞繫於台積電一身,「一個人的武林」說法不逕而走,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波伺服器族群挾著AI大浪,如同掛上TURBO引擎,股價市值令人驚呼,其中群創市值已與聯想相當,而台達電、廣達也進逼Dell及HP,緯穎、光寶科身價也如衝浪般大翻身,看好ICT產業將成台灣另1座護國群山。 謝金河在臉書以「轉大人:台灣的另一個護國群山隱然成形」為題發文,指出近年台積電迅速崛起,市值拉升至15兆,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也拉大與其他公司的差距,於是,又有人稱台積電形成「一個人的武林」。 這幾個月,AI帶來的新契機,讓台灣AI供應鏈股價飆漲不停,這很可能又是另一次產業新革命,台灣ICT如果在這次AI浪潮中跟著大起,可能形成另一個護國群山。 1990年代PC、NB崛起,台灣的資通訊產業搶著爭取Dell、HP、Compaq訂單,鴻海挖了廣達團隊,一度讓郭台銘、林百里交惡。那個時候,HP,Dell像大樹一般,台灣的代工廠像小樹苗。 後來,聯想挖了宏碁的蘭奇,搖身變成世界最大PC大廠,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一度面臨邊緣化的危機,這次AI帶來的新機會,伺服器幾乎排除中國供應鏈,使得整個產業有如加上渦輪引擎馬達一般,股價、市值都漲到令人不敢想像的地步。 到今天為止,廣達市值跑到8730億,搖身變成全台第6大企業,台達電排第4,已經到達300億美元,緯創、緯穎創造7600億台幣市值,光寶科技也到3458億,整個ICT產業,就像是林憲銘說的價值被低估,這幾個月,他們像是在衝浪一般,身價翻了好幾番,這是本益比的提升。 現在台達電、廣達、緯創集團實力已經逐漸逼近Dell及HP,這2家PC時代的巨人,很可能被台灣的供應鏈超車。在香港上市的聯想,一度把台廠邊緣化,現在聯想集團市值1029億港元,大約只有4000億台幣,跟緯創旗鼓相當。幾年前,台灣的ICT廠幾乎看不到聯想車尾燈,現在已經超車了。 AI帶來的大機會,從黃仁勳的Nvidia、蘇姿丰的AMD,加上不可或缺的台積電,及AI伺服器大產業鏈,台灣尋尋覓覓找了很久的,從一個人武林的護國神山,現在AI供應鏈可能加速催生台灣的護國群山,這又是台灣產業再進化的新代表作。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爭鮮MAGiC TOUCH攜手WAT掀復古新潮流 紫蘇紅蘋氣泡雞尾酒限量開賣

    炎熱夏天到來,爭鮮餐飲集團品牌MAGiC TOUCH跨界聯手時髦雞尾酒品牌WAT,獨家聯名限定推出「紫蘇紅蘋氣泡雞尾酒」。由WAT團隊親自研發、爭鮮共同監製,以夏季味蕾新選擇為發想,選用清新紫蘇與熟甜蘋果結合,搭配四季烏龍的白花茶香,搖盪出爽口生津的滋味,此多層次風味搭配壽司餐點、特色烤炸物等下酒菜,口感上十分討喜。此次更推出WAT聯名雞尾酒加上唐揚炸雞組合特價200元。 瓶標設計以MAGiC TOUCH全新店裝主要靈魂角色「奮戰的貓將軍」與日式紫蘇風味為主要發想概念,融合年輕時髦的街頭塗鴉與浮世繪線條,呈現出當代復古又新潮的設計。7/4起於MAGiC TOUCH全台門市皆可購買,單瓶160元,瓶標撕開還有有機會獲得「老闆請客加送1瓶」的驚喜,限量供應。 主打豐富食材新鮮現做、新穎創意的手法呈現跨國界創新料理的MAGiC TOUCH,於7月限定門市推出全新力作「大滿溢」系列,顧名思義以視覺性的滿溢及豐厚度呈現。從近百道產品研發,最後嚴選13款餐點上市,盛載滿滿鮭卵、豪邁超厚切蒲燒鰻、甜蝦疊出新高度等,口味多元、豐厚餡料增量鉅獻。特別推薦3款北海道產地直送生食極品《鮭卵大干貝》、《海膽大干貝堡》、《雙貝爆爆》堆疊交織、滑嫩鮮甜的口感不只滿足味蕾,更在口中迸發出嶄新的火花!即日起於MAGiC TOUCH台茂、台北南港、台中勤美、員林、巨蛋店全新推出「大滿溢」系列菜單。此外,7/14(五)台北林森店將全新開幕,將同步推出供應。 【禁止酒駕。未滿十八歲者禁止飲酒。】

  • 緯創勝華碩、技嘉賽仁寶!謝金河AI鏈點將 3檔押對寶 5小兵撿到槍

    送走端午連假,代表1年過了一半,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總結上半年全球股市的表現,指出AI革命是最大亮點,帶動台灣ICT產業,緯創市值超車華碩、技嘉打敗宏碁與仁寶,各因轉投資緯穎、技鋼等小金雞,與持有雲達的廣達並列AI伺服器3雄,而效應也向機殼等二線延伸,點名營邦、勤誠、富驊、偉訓、協易機等5家,威力驚人。 謝金河在最新一期《先探》分析,西方股市以美國科技股為核心,亮點是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光芒四射,帶動全球一場AI革命,也照亮台灣產業。這次Apple再創新高。不是手機出貨暢旺,而是AI帶來新的需求,包括微軟也因為是OpenAI的投資方,股價受到青睞。Nvidia、微軟、Apple是這一波美國科技股大漲的超級巨星。 再往下一輪來看,Google、Tesla、Meta也不差,這些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出色的股價表現照亮全球,台股也跟著沾光。 這次台積電股價最高來到594元,外資現在把目標價上看700,在美國的台積電ADR也來到109.69美元,市值一度來到5539億美元,台積電出色表現是台股加權指數能否站上萬七的最大憑藉。 當中,因為AI革命帶動台灣ICT產業,這次台達電市值一度破兆元台幣,目前台達電是台灣第5大市值企業,聯電第8,股價漲不停的廣達市值,也即將追上台塑、南亞,目前排行第12,日月光投控緊追在後。 ICT產業大放異彩,最大動力來自伺服器。像是疫情以來,緯創從18.55大漲到85.4元,市值拉升到2439億元,在台灣ICT產業中,這次廣達市值跑到5852億高居首位,緯創登上老二地位。 謝金河也分析,緯創的大漲關鍵之一,是因為持有37.69%的緯穎,緯穎這次跑到1255元,市值達2124億元;而廣達也因為轉投資雲達,股價一發不可收拾。 在伺服器帶動的新革命下,這次技嘉因為旗下的技鋼,股價跑到261.5元,市值來到1665億元,技嘉這一段從78.3元幾乎是噴出式大漲,過去一直以來,技嘉的股價都在微星之下,這次不論是股價或市值都超過微星,是罕見的紀錄,而且技嘉市值也超過英業達、仁寶、宏碁、佳世達。 此外,緯創市值贏過華碩,也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正當伺服器產業在奔馳的時候,華碩正大舉裁員,可以看出有AI伺服器跟沒有AI伺服器題材相關的個股,股價差別非常大。 伺服器題材照亮了有雲達的廣達、有緯穎的緯創、有技鋼的技嘉,這是AI伺服器3雄。再往下是機殼廠,這次營邦股價從38元大漲到352元,儼然已成超級巨星;勤誠一口氣跑到159.5元,威力也十分驚人。 現在機殼股往二線延伸,像是偉訓入股50%的富驊,從13.35大漲到64.3元,偉訓也從26.05大漲到67.5元,這次連伺服沖壓的協易機也大漲,而協易機在股價大漲連番被示警中,4月EPS0.17元,5月EPS0.42元,似乎看出營運動能正不斷增強。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與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廣達、緯創帶頭 AI五哥休息後會再噴?謝金河給看法 讚1大廠「轉大人」 單挑鴻海、聯發科

    電子代工5哥拜AI之賜,近來市值大躍進,雖廣達、緯創今(19)日開盤漲多拉回,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台灣ICT產業長期本益比偏低,市值對照Dell或HP,都低得不合理,這次很可能是台灣ICT產業超車的最佳時機,其中廣達有機會漲到難以置信的天價,並點名台達電正開始「轉大人」,市值來到1兆元後,不僅超車電信龍頭中華電指日可待,還有機會挑戰聯發科與鴻海。 謝金河在臉書以「台灣新的兆元企業」為題發文,指台達電16日股價衝高到385元,市值正好突破1兆元,來到1兆375萬元,收盤371.5元,市值9650億元,和中華電信的9736億元,大致在伯仲之間,市值仍居第5,但台達電市值超越中華電信應指日可待。 單一企業市值突破1兆元,是一個不容易的關卡,像長榮海運市值一度破兆,現在已跌回谷底。未來台達電在兆元市值附近,可能還需要一些考驗及挑戰,一旦站穩,這可能是台達電「轉大人」的開始,下一個目標很可能超過聯發科及鴻海。 對於今年的股東會,謝金河表示,第1次看到ICT產業老闆的信心,一個是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他説全球ICT產值約6000多億美元,其中4000多億美元是台灣的ICT廠創造的,台灣ICT產業長期本益比低,市值也低不合理。 如果比對Dell市值約362億美元,HP約306億美元,市值約在1兆台幣上下,這次很可能是台灣ICT產業超車的最佳時機。 另一個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這次的股東大會,看起來林百里準備很久,而且是有備而來。他說未來的ICT產品如果沒有AI會賣不出去。 這次AI伺服器涉及高速運算及資料儲存,安全會是最重要的考量,台灣會成為AI伺服器產業最重要的生產基地,未來成長空間無限寬廣,也許廣達有一天會漲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 這次台灣的ICT產業,從光寶科、廣達、技嘉、緯創,再往下有英業達、金仁寶也飆漲。前幾天,金寶電子慶祝50周年慶,董事長許勝雄許了很多願望,也許下一個50年會有更大的爆發。 如果從30年來的走勢來看,台達電像紥馬步一般,從20幾元一路往上爬升,跟鴻海正好是對照組,鴻海在90年代出現375元天價,2000年左右到過300元,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許諾,鴻海沒有200元,他不退休,現在熱衷政治,對鴻海未來發展可能是負數。 他還透露,早在10年前就曾預言,台達電的市值有一天會超過鴻海,現在機率上升很多了。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緯創林憲銘:台ICT產業被低估

     緯創(3231)董事長林憲銘15日於股東會時重申對AI趨勢的看法指出,AI是技術挑戰也帶來營運挑戰,對於AI產業的發展他樂觀以對,不過企業導入AI應用勢在必行,緯創也早於五、六年前即著手進行。  對於近期因AI熱潮帶動緯創本益比回升,林憲銘則指出,台灣的ICT(資通訊)產業過去一直被低估、本益比都太低,但在疫情期間這幾年ICT業者大家都沒賠錢,在全球ICT產業及下游製造市場的年營收總合6,000億美元中,台灣就占高達七成,他認為「台ICT業者的本益比應在10到20倍才是合理區間」。  提到AI,林憲銘表示,AI在技術、營運上帶來的挑戰,但不論願不願意,企業都得思考如何導入AI應用,讓營運更有效率,才不會在產業裡落後的更多。而緯創面對AI的挑戰,始終嚴正以對,緯創更在2017、2018年時就開始進行數位轉型,後續又把AI演算法、模型導入,作為數位轉型流程強化的基本工具。現在生成式AI的出現,要如何運用,林憲銘強調,緯創也會有所準備。  此外,他也提到,緯創旗下的小金雞不只有緯穎,包括緯軟、啟基這兩家上市櫃子公司,都沒有讓股東失望,其它還在孵化中的新事業,未來都有爆發成長的潛力。  針對全球布局的策略,林憲銘直言,「在地緣政治的夾縫中,壓力特別大」,全球佈局是必然的考量,現在動作也要比以往更為積極,才能快速應對客戶的需求。以台灣ICT產業來說,佈局不能只是「台灣+1」而是要「台灣+N」,緯創已在包括台灣、越南、墨西哥等地進行產能移轉。  林憲銘進一步表示,雖在全球產能移轉下,既有的中國產能會縮減,「但中國仍有很大市場」,目前國際客戶對中國市場也沒有放棄的打算。另外界關注的印度廠售予塔塔集團一事,他則僅簡短回應還未定案。

  • 《電腦設備》緯創林憲銘:台ICT產業不應忽視 提高附加價值是關鍵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緯創(3231)董事長林憲銘今天在股東會上表示,今年全球經濟不是很樂觀,總體濟並沒有那麼強;四大壓力一起來,讓我想起多年前有一部電影「The Perfect Storm」,敘述船員遭遇完美風暴的真實冒險故事,但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因為最後都結果是都安然過關。現在企業面臨多項挑戰,考驗企業能否有足夠的韌性;在大變局下,緯創和合作夥伴一起協力保持韌性因應,盡最大努力去做該做的事情,期望明後年再交出漂亮成積單。 林憲銘也表示,過去幾年大環境這麼差,國際環境複雜,台灣企業也都沒有喪失「優質」;台灣ICT產業過去幾年沒有人賠錢,賺多賺少是一回事,但大家都緩步的在向前走,甚至有些是大步向前。初步統計,全球ICT產業全球市場約6000億美元,而台灣占了約4000億美元,占比約7成。台灣的ICT產業不應該被忽視,雖然毛利率不是很高,但周轉快大家都可以賺得到錢。現在的重點是如何讓大家的附加價值再提高,讓股價回到合理的本益比(price-earnings ratio簡稱PE ratio)。以前ICT的本益比是比較低,現在逐漸回到合理。我們不追求超高的本益比,那是不持久的。只要附加價值被肯定,本益比自然會回到合理的區間。 林憲銘表示,雖然美國股市今年以來屢創新高,但會不會是另一個泡沫也很難說;至於歐洲景氣也受俄烏戰爭持續衝擊,大陸經濟則受到疫情封城3年波及。而今年襲捲全球的ChatGTP更是對產業和作業系統及生存帶來壓力;上述的4大壓力一起來,讓緯創也深感全球布局和多元化人才的重要,緯創當前的布局,需要更多智慧製造和智慧綠能等ESG相關人才。過去幾年緯創持續進行組織調和策略夥伴結合,堅持創新和社會責任。

  • 《其他電子》劉揚偉:鴻海雙軌並進 2025年毛利率10%目標不變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今(11)日召開線上法說,董事長劉揚偉坦言,因仍處於新事業投資及持續全球化布局階段,今年毛利率要達到與去年相同水準「將會有很大挑戰」,因此營運策略仍聚焦於EPS最大化。不過,預期布局效益將陸續顯現,目前維持2025年毛利率達10%目標不變。  對於近期火熱的AI伺服器需求議題,劉揚偉認為,鴻海當然會受惠相關基礎建設需求。集團去年伺服器營收便達1.1兆元,其中AI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出貨20%,預期今年會有不錯成長力道,占比將再提升,而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成長性亦同步看好。 針對法人提問今年毛利率展望,劉揚偉表示,包括美元匯率、疫情影響的額外成本支出,均會影響毛利率表現。由於目前仍處於新事業投資、持續全球化布局階段,資本支出相對提高,連帶影響折舊攤銷成本。今年要達到與去年一樣的毛利率,將會有很大挑戰。  劉揚偉指出,鴻海除希望透過新事業帶動營收及獲利能力提升,對既有ICT產品也會透過提升零組件市場占比來優化產品組合,訂定2025年毛利率達10%目標是希望能兩者並進。目前相關布局均在進行中,預期至年底方向將更明確,後續成果將陸續顯現,目前維持既定目標不變。  對於新事業進展,劉揚偉表示,首季已在美國俄亥俄州廠區順利量產首批Monarch Tractor自駕農用曳引車,按目前客戶出貨時程,產能稼動率已往上提升,為明年其他客戶大量產車款導入預先準備,目前俄亥俄州廠區正持續推動其他車款量產,營運不受影響。  對於與傳統車廠合作,劉揚偉認為汽車品牌廠必須面對TTM及TTC挑戰,因此未來電動車有很大部分將走向專業代工,傳統車廠在委託代工的新商業模式下也會越來越積極,這就是鴻海的機會。  而鴻海去年取得的俄亥俄州廠區,擁有數百位來自傳統車廠、造車經驗豐富的製造團隊,是非常重要的資產。而因IRA政策導致的商機,各大車廠也都積極尋找產能,鴻海美國電動車產能也變得格外珍貴,透漏除了鴻海積極與傳統車廠接洽,也有傳統車廠主動上門聯繫。  劉揚偉強調,鴻海是Game Changer,此時會更慎選客戶,目標是要找到下個有潛力的領導廠商,用更創新更有效率的流程來造車,提供給客戶最有競爭力的生產模式,一同加速電動車的發展。  對於智慧城市規畫,劉揚偉表示,鴻海會在橋頭科學園區打造集團電巴廠、電池廠,和發產業園區則將專注於磷酸鐵鋰電池開發,電芯廠正在興建中。至於電動車MODEL C,將於第四季量產並逐步交車給客戶。今年也還會推出更多參考原型車,以滿足客戶需求。  車用軟體與半導體方面,鴻海車用軟體「HHEV.OS」系統今年將應用於實際專案,EEA及軟體平台相關專案已自去年起開始創造營收。碳化矽(SiC)已有超過5家客戶投片試產,自主研發的1200V/750A碳化矽功率模組已開發完成,目前正與車廠洽談車用電驅逆變器設計導入。  低軌衛星與元宇宙領域,鴻海首顆低軌通訊實驗衛星即將完成最終測試,預計下半年發射升空。集團也逐步完成對元宇宙布局,目前已於廠區內導入元宇宙及AR技術,應後續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也會持續探索AR眼鏡在觀光產業上的應用。  中國大陸布局方面,鴻海4月底在鄭州設立新事業研發及NPI中心,未來將和位於深圳的ICT研發及NPI中心形成在中國大陸的ICT及3+3雙中心。集團將整合既有營運優勢、充足人才庫及優惠政策,掌握ICT與EV兩個主要產業的發展機會。

  • 我家前面有小「核」? 童子賢挺核能 點名2科技是未來夢 籲台灣早做1件事

    夏季用電高峰將至,朝野到民間均關心能否穩定供電,能源議題也成為選戰的前哨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出面挺核能表示,地球的公敵是地球暖化而非核能,他不僅支持重啟核能廠,也認為應盡早培育小型核能與核融合技術的人才。 據綜合報導,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昨(4)日於節電記者會上表示,歷來7月底至8月都是用電高峰,今年預期尖峰負載率會與去年持平達4,100萬瓩;對於外界擔憂電會不夠用,王耀庭則回應,會維持好機組並讓備轉容量率維持在7%水準。 儘管政府掛保證,但缺電疑慮未消,日前鴻海創辦人提出「一縣市一小型核電站」的構想,盼藉由廣設小型模組化核電機組(SMR)來解決缺電問題,引起執政黨立委撻伐;對此,童子賢出面力挺。 據數位時代報導,童子賢在台灣ICT產業全球供應鏈與環境友善佈局座談會上提到,據台電官網顯示的各個發電機組情況發現,半夜用電主要是依靠燃煤和核電,風力發電趨近0,太陽能0,水力發電僅占0.6%,他認為,地球暖化才是公敵,核電不是,若把核能去掉,台灣等同日夜都在排碳。 童子賢表示,目前台灣核電廠均能重啟,而不需在另蓋新廠,他也支持郭台銘提出的構想,他認為,民眾的擔憂要傾聽,但核能不只是技術與全球趨勢,俄烏戰爭打到現在烏克蘭用電有56%來自核能。 童子賢說,小型核能與核融合都不今天的事,是未來的夢,台灣需要儲備這類人才,否則連基礎都沒有;至於核能相關的輻射危機、核廢料處理問題,他則主張,以加強訓練、高薪和嚴謹制度確保核能安全。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