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銀(2049)董事長卓文恒5月31日表示,上半年訂單滿載,為消化在手訂單、縮短交期,5、6月生產線續加班趕工,全年營運拚與去年持平。 上銀去年EPS為12.98元,5月31日股東會通過配息5.5元為歷年最佳。卓文恒股東會致詞表示,今年雖是挑戰的一年,上銀近年推醫療機器人、減速機、智慧滾珠螺桿及迴轉工作平台等新產品,隨國際展覽陸續恢復正常舉行,今年也是具機會的一年。 卓文恒指出,上銀上半年訂單滿載,目前景氣不是很熱,客戶無法忍受下單後要等待3個月以上才能交貨,上銀4月部分產線製程加班提升產能,5、6月產線持續加班趕工,消化訂單。目前線性滑軌在手訂單縮短為3.5個月,滾珠螺桿客製化生產,在手訂單2.5~3個月。由於5月工作天數比4月多,樂觀5月出貨優於4月。 上銀今年資本支出主要用在台中工業區廠房改建及增建,預計明年5月啟用,生產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後段製程為主。 台中工業區廠房改建及增建,預計明年初啟用,也是生產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等傳動系統元件後段製程,大型線性滑軌集中在嘉義大埔美一期廠房生產,正規劃興建嘉義大埔美二期廠房。
全球掀AI熱潮,帶動AI伺服器及AI晶片需求同步看漲,繼IDC喊出今年全球AI伺服器營收規模將上看250億美元後,TrendForce發布最新預估數字,預計今年度全球AI伺服器出貨將達近120萬台,年增38.4%,直至2026年並將以22%的年複合率成長。至於AI晶片的出貨量則將有46%的年成長。 TrendForce並且指出,除了搭載FPGA、ASIC的AI伺服器,輝達(NVIDIA)的GPU為目前AI伺服器晶片主流,市占率估約達到6到7成,至於雲端服務商自主研發的AISC晶片則為其次,市占率逾20%。 目前包括美系與中系的雲端服務商(CSP)除持續採購既有之NVIDIA DGX A100/A800產品外,下半年也將會陸續導入H100/H800等新機種,平均售價還要比A100/A800高2~2.5倍,將會推動整體AI伺服器市場營收規模放大。 另一方面,預期ChatBOT和AI運算風潮亦將會持續滲透至各專業領域,包括:雲端/電商服務、智慧製造、金融保險、智慧醫療及智慧駕駛輔助等,TrendForce因此預估今年搭載A100及H100的AI伺服器,出貨量就將年增逾50%。 適逢COMPUTEX開展在即,品牌廠技嘉29日並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取得NVIDIA認證的HGX H100 8-GPU SXM5伺服器新品,同時亦發布未曾公開亮相、搭載NVIDIA Grace CPU與Grace Hopper的高密度伺服器,鎖定產業進入百萬兆級運算時代搶下先機。 至於英業達與研華共同創立的英研智能移動,也端出了採用NVIDIA Jetson Orin NX模組的智慧建築解決方案,透過這些邊緣AI產品整合英業達的5G小基站一體機與K905G6 GPU伺服器,提供智慧建築私有雲解決方案,亦可以連接微軟的Azure,成為智慧建築公有雲解決方案,共同搶進AI浪潮引領的新一波智慧城市商機。
疾病管制署11日表示,一名住中部之10多歲青少年流感輕症病患之呼吸道檢體分離出無法次分型之A型流感病毒,經該署進一步檢驗並進行基因定序為豬「H1N2v(豬流感)」流感病毒,與我國2021年首例感染H1N2v個案之基因組成類似。 經調查個案密切接觸者3名,均未有類流感症狀,經檢驗均未發現H1N2v流感病毒感染。疾管署並邀集農政單位及相關醫學專家召開會議討論,依現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研判,本案應屬散發個案,與國際過去案例類似,無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現象,衛生及農政單位亦將持續加強人類、動物與環境之監測。 疾管署指出,本案為我國第三例H1N2v流感病毒案例,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疫調後有豬隻接觸史,今年3月13日出現發燒、鼻塞及肌肉痠痛等症狀並於隔日至診所就醫,流感快篩A型陽性,醫師採檢並開立流感抗病毒藥劑後返家,目前已康復。 疾管署進一步指出,3月28日自該名女性呼吸道檢體培養後分離流感病毒,其它呼吸道感染常見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及鼻病毒等鑑定後,呈陰性反應。此外,農政單位亦自病例接觸之養豬場豬隻採集檢體檢驗,結果未檢出H1N2流感病毒。針對我國出現第3例確診個案,疾管署將同步透過IHR聯繫窗口通報世界衛生組織。 疾管署說明,我國首例及第2例H1N2v流感病毒案例分別為前(2021)年4月及去(2022)年10月檢出,皆為住在中部之未滿10歲女童,家中皆從事禽畜養殖業,惟前2案與本案並非住在相同縣市,且3案之養殖場位置、飼料與豬隻來源、運送車輛行走路徑等皆不相同,研判3案無關聯性。 H1N2v為存在於豬隻之低病原性流感病毒,偶有人類感染報告案例,且多為輕症。全球自2011年迄今累計至少47例H1N2v流感確診病例,以美洲地區41例為多,部分病例具豬隻接觸史或暴露於受污染環境,尚無透過食用肉品感染案例。本次由病患所分離之病毒基因序列,與本土過去於豬隻分離之H1N2病毒株較為接近,但不相同,對目前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敏感。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泰鼎-KY(4927)董事會通過每股配息2元,儘管上半年營運相對保守,泰鼎-KY預估,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泰鼎-KY 2022年合併營收約新台幣149.06億元,年增0.7%,營業毛利約為28.29億元,年減9.3%,營業淨利約為10.11億元,年減31.5%,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盈餘為8.74億元,年減36.5%,每股盈餘4.6元,公司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息2元,將依法提報股東會後,另訂定除息基準日等相關事宜。 泰鼎-KY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22.12億元,年減22.97%,由於終端客戶需求依舊疲弱,泰鼎-KY保守看待上半年營運,預期上半年營運恐比去年同期差,不過泰鼎-KY目前多項車用/網路通訊等新產品正積極送樣認證中,預期下半年起陸續發酵,為營運增添新動能。
華碩10日舉行法說,去年第四季交出單季虧掉半個股本的成績單,令市場大感意外,高階主管向投資人致十二萬分歉意,強調這是華碩在整個經營歷程上短期面臨的異常狀態,但也坦言今年上半年處於產業壓力下,單季出現虧損的逆境尚難擺脫,要等下半年營收、獲利才有機會拚回正數。 華碩去年第四季因PC終端需求急凍,通路促銷結果不若預期、致經濟規模未達效益,放大銷售折讓帶來的營業費用增加影響,直接衝擊獲利,導致單季營業淨損49.72億、稅後淨損38.23億,每股稅後虧損5.1元。惟全年度華碩仍穩住每股賺19.8元的表現,董事會並決議擬將以76%的配息率,發放每股15元現金股利。 做為指標性的品牌大廠,華碩反映整體PC產業的悲觀市況,也讓供應鏈前景蒙上陰影。華碩預計,隨著終端需求持續向下探底,通路端拉貨動能亦因過度保守而縮手,將致PC產業在第一季跌至更深谷底,華碩首季營收估將季減約15%。 受到營收規模收斂,加上通路促銷費用和銷售折價等不利影響,華碩第一季仍將遭逢壓力,但虧損將明顯收斂,第二季仍可能有小幅虧損、或營業淨損的情況,這恐將是華碩IPO掛牌以來面臨的最長連續虧損期。 在歷經過去兩個季度的大力清庫後,華碩將存貨水位降至1,327.73億元,預計今年第二季底前將進一步降減100~200億元,讓庫存回到健康狀態。與此同時,公司第一季下旬起拉升新產品的出貨比重,有助第二季營收拚季增上看10%,並持續優化產品組合,力拚毛利率逐季回升。 對供應鏈而言,華碩短期內尚難單季轉盈、上半年又將持續去化庫存,對中、上游供應商持續砍單、或遞延拉貨動能,也就意味著「大家上半年都還難盼到春燕」。
祥碩(5269)去年稅後純益26.17億元,相較2021年減少18.0%,每股稅後純益37.86元,預計每股將配發20元現金股利,配發率約達52.8%。在股利的利多消息加持下,祥碩股價開盤後迅速攻上漲停並一路鎖住,收盤價為1,045元,股價再度重回千金股,不過三大法人逢高出脫持股,一共賣超214張,轉買超為賣超。 法人指出,祥碩今年第一季營運有機會繳出優於去年第四季水準,且目前高階市場需求開始回溫,雖然成長幅度有限,不過上半年營運可望達到逐季成長動能。
全台各地空氣品質屢亮紅燈,許多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出現過敏症狀,嚴重甚至恐引起併發症,大大影響到生活品質。Panasonic空氣清淨機,獨家雙重淨化科技,有效擊退有害物質,更取得能源效率一級標章,全室清淨,守護美好呼吸。 第一重以日本專利nanoeX健康科技主動淨化,有效抑制多種病毒(流感H1N1型、新型流感H1N1 pdm、禽流感H5N1亞型及H9N2亞型),抑制率達99%,且經法國Texcell機構研究證實,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達99.99%。第二重結合HEPA活性碳濾網,空氣中的粉塵、懸浮微粒及多種異味都能強力阻擋。全機經SGS測試,強效過濾PM2.5達99.9%及去除甲醛等有毒揮發物達99%,不管是各種病毒細菌還是懸浮微粒,都放心交給Panasonic守護居家空氣品質。 就連幼兒最常活動的地面以上30公分區域,都能藉由後方、下方及左右兩側的全方位大淨氣口,強勁吸淨地面以上30公分的過敏原與有害物質,讓寶寶享受健康好空氣,還有貼心的PM2.5燈號+數字雙顯示及異味燈號顯示,乾淨空氣輕鬆看得見,並且搭載HOME IoT智慧聯網,即使出門在外也能輕鬆掌控家中空氣品質。
台灣企業今年獲利可能走弱,但與去年相比的最差時間點,可能落在上半年,下半年起衰退幅度將收斂,投信法人建議,台股可在上半年提前分批布局。 日盛高科技基金研究團隊表示,過往經驗顯示,股價底部會領先企業獲利約2季至3季,配合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接近尾聲,意味台股底部可能已過,因此今年股市將相對樂觀。外資自今年以來已回補金額約為過去三年累積賣超逾2.2兆元的1成左右,然該回補金額較先前賣超幅度仍低,資金行情尚未結束,建議可趁勢介入台股基金,掌握反轉契機。 凱基台灣優選高股息30ETF基金經理人施政廷指出,隨企業庫存去化完成,獲利下修週期可望在今年上半年結束;觀察築底常見4階段:評價下修、企業獲利下修、評價上揚、企業獲利上揚。目前評價已回復到合理水準,可能已經在評價上揚階段,只待企業獲利落底,就可望迎來企業獲利上揚的主升段。 中信臺灣智慧50 ETF經理人張圭慧認為,台股自今年開春以來表現亮眼,在政策力挺之下,台股長線趨勢偏多,消費類股也將受惠於解封,迎來強勁復甦,惟近期中美台角力風雲再起,投資人須留意短期政治風險的市場波動,長期資金布局可低檔分批介入政策性題材的族群,長期仍相對看好半導體、AI、綠能及電動車等族群。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分析,經過去年的本益比修正,台股如今築底跡象已慢慢浮出,國泰投信看好台股未來發展。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經理人楊聖民強調,Fed自去年12月放慢貨幣緊縮步調、加上隨大陸疫情封控措施解封,以及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去化接近尾聲,使投資氣氛好轉,後續若有庫存去化或訂單回流消息,有望挹注台股基本面動能,使修復行情延續。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群益金融集團公布2023年上半年投資展望,看好先進製程技術與高速運算(HPC)商機,電動車充電樁代工商機、國際大廠擴充伺服器規模、低軌衛星與網通建設、疫後需求復甦等五大族群。其中,疫後需求復甦可關注生技、原物料鋼鐵、金融,以及與觀光、航空及餐飲。 群益表示,近2年受惠疫情需求大幅擴產的電子相關主被動元件,在紅利消失後開始面臨供過於求及庫存滿艙窘境。其中,主動元件中過去短缺最嚴重的半導體,當需求快速衰退後,供應鏈庫存及原先過於樂觀的生產規畫,勢難避免成為修正最劇烈的產業。 群益指出,目前終端需求不明,預期庫存調整延續至明年上半年,職是之故,預估明年半導體銷售值衰退6.47%。隨著晶片平均售價(ASP)下滑,晶片業者面臨提列庫存損失壓力,IC設計獲利變動較上游製造商劇烈。 同時,面對「製造回美國」或「中國製造2025」,台灣廠商只能在兩強中找出路,群益認為影響性屬於長期,最壞狀況就是成為兩個體系,龍頭廠商因具技術與規模優勢,在產業衰退期中營運穩定度相對較高。 而通膨及戰爭導致民眾購買力與可動用資金減少,影響各項電子終端消費產品銷售,加上先前疫情使電子供應鏈不順,下游累積許多庫存必須消化,造成下半年旺季不旺。預期庫存消化至少延續至明年首季、最快第二季才有機會重見需求出現,僅個別利基市場具成長動能。 其中,DSCC預估今年折疊螢幕手機出貨量1530萬台,明年成長至2050萬台,成長動能較出色,具翻轉功能的新型態手機為樞紐廠商新商機。群益認為,手機樞紐設計與生產難度高,市場規模擴大有利廠商生產與組裝良率提升,給予營運獲利成長有利環境。 至於疫情後成長性較佳的網通與電動車產業,群益認為因傳統淡季來臨,預期營運動能在明年首季結束前均較弱。不過,整體而言,明年首季末至第二季將會是較好的投資布局點。 傳產及金融方面,群益投顧表示受疫情影響,下半年產業普遍表現不佳,展望明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解封下,可留意利基型產業與低基期產業回溫趨勢,包括生技、原物料鋼鐵、金融、觀光、航空及餐飲等四大族群。 群益認為,隨著全球主要城市解封,觀光、航空及餐飲將蓬勃發展、復原快速,惟航空業營運面變數多空交雜,獲利進入驗收期。原物料鋼鐵需求在碳中和政策持續下將持續回溫,金融業評價位處低檔,明年獲利有望微幅成長,生技股則關注生物標記在藥物開發的應用。
中美晶(5483)8日召開董事會,通過2022年上半年度盈餘暨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案,每股擬配發3.2元現金股利。此外,也宣布擴增高效能產線,M6電池產線已全面量產,M10高效電池產線也完成建置,將逐步投產。 對於日前經濟部預告明年躉購費率草案,將光電躉購費率調降1%~3%一事,中美晶認為,此政策將對國內太陽能產業,造成很大衝擊。太陽能產業面臨從源頭多晶矽、各種工程材料成本、人工費用以及銀行融資成本等一連串的成本上漲,然躉購費率不僅未能反映建置成本上升之趨勢,反而調降,對於業者而言是沉重負擔。 依據台灣政府規劃的淨零排放路徑,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70%,日照量充足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太陽能亦是再生能源主力,台灣的製造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仰賴穩定以及充足的綠色能源,期盼政府能夠考量產業情勢與國家戰略目標,制定合宜的太陽能躉購費率,使再生能源成為維持台灣能源韌性的最大助力。 中美晶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為5.26元,將自盈餘配發每股2.37元現金股利,加計資本公積配發每股0.83元現金股利,合計每股將配發3.2元現金股利,盈餘發放率大約6成,配發總金額為18.8億元。
【時報-台北電】材料-KY(4763)今(30)日公告,因今年度現金增資及公司債轉換普通股,致影響流通在外股數,故調整111年上半年度現金股利之配息率,每股配發約3.9元,依111年8月19日董事會決議,授權董事長調整之。(編輯:廖小蕎)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綠界科技(6763)指出,將於2023年上半年推出殺手級應用「綠界Pay」APP,協助賣家低成本有效導流獲客、並與買家能夠有效即時溝通商品內容及運送貨物狀態,買家掃碼即可從不同網站快速付款購物,安全又有保障。 綠界科技今年第三季單季營收3.75億元,稅後淨利0.93億元,年增5.69%,再創單季新高,每股盈餘5.23元;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2.56億元,年增6.18%,每股盈餘14.77元。 綠界科技擁有34萬個收款客戶,一年成功處理近5,000萬筆交易,處理的總金流量超過770億元,因為掌握龐大資料量,對於系統安全性、穩定度、處理效能、可擴充性等要求相當高,也因為有穩定系統,帶來不少產生自有流量客戶,持續推升營收及獲利走高。 綠界科技指出,面對處理的總金流量GMV越大,安全穩定的自動化系統越為重要。在資安防護上,導入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透過PDCA(循環式品質管理)作業,強化資產管理、風險評艦、人員安全、實體設備安全、權限控管、資料加密、安全開發流程、網路安全、資安事件管理、稽核及遵循性等面向,由SGS驗證通過。 針對機密交易資訊信用卡卡號保護,亦每年通過PCI DSS Level 1(支付卡產業資料安全標準)驗證,強化相關處理及儲存設備、系統及網路之安全控制項目,確保卡號不會遭任意濫用及外洩。 個人資料保護上,提供客戶一站式的管理平台,客戶可於自身網站或使用購物車串接所需服務API以存取、管理相關業務資訊。針對所蒐集個人資料,定期盤點組織內個資,識別個資含量、風險高低以規畫執行個人資料保護及資訊安全強化措施,相關加密、權限管理及實體、系統、網路安全規範皆明文訂定遵循。 面對DDoS可能的攻擊事件,設置多層次防禦機制,阻擋DDoS攻擊,如CDN雲端防護、電信等級DDoS防禦、本地端防護設備防禦、聯合應變小組由專人負責監控系統資源狀況,並配合固網業者DDoS防護NOC支援團隊7x24監控,雙方可隨時因應不同攻擊手法聯繫,即時針對不同的攻擊手防來進行DDoS防禦機制的調整及確認,大幅度提升DDoS防禦的靈活性及強度提升。
堡達(3537)保守看未來兩季景氣,認為明年中以前產業以去化庫存為主。公司積極切入生技自動化設備領域,目前積極認證中,今年沒有業績貢獻,估明年有機會挹注公司營運。 被動元件通路商堡達16日參加櫃買業績發表會,展望未來半年景氣,公司維持保守看法,綜觀市場上中下游的整體需求面,在未來一季,乃至於2023年前二季,大趨勢上趨於保守看待,尤以被動元件而言,仍須視前端半導體等領先指標來評估後端需求,目前以謹慎進貨及去化庫存為重點,及維持健康現金流量。 堡達今年初取得日本松下同意,引進全功能幹細胞自動培養裝置,6月經長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通過,進駐該中心實驗室,接下來的階段會藉由動物試驗及自動化反覆驗證,進而出具報告,今年雖無業績貢獻,若有業者接洽,明年有機會挹注公司營運。 堡達今年前三季營收達21.3億元,稅後純益2.0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91元,不過前三季業外獲利貢獻1.12億元,主要因美元升值產生匯兌收益所致,業外獲利相當於挹注前三季EPS達2.09元;今年前三季毛利率、營益率分別達15.2%、6.99%,公司過去六年盈餘發放比率介於81~95%,明年度配息仍可期。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嘉威(3557)第三季雖然面臨高通膨的挑戰,但在營運團隊努力之下,加上美元大幅升值的有利因素,逆勢繳出單季稅後淨利0.95億元,年增136%的成績,每股盈餘1.19元。董事會也通過今年上半年盈餘分配,擬配發現金股息3元,配發率達73.5%。展望第四季,邁入旺季拉貨需求,法人看好第四季營運優於第三季。 嘉威今年第三季營收10.86億元,年減4%,但在原物料趨穩及產品售價調整發揮效益,單季毛利率提升到36.99%,是五季以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5.21個百分點,營業費用率維持與去年同期相當的水準,營業利益回升到1億元,季增5%、年增111%,受惠匯率環境有利,業外收入貢獻0.21億元,稅後淨利0.95億元,季增13%,年增136%,每股盈餘1.19元,今年第三季營運績效較去年同期大幅回升。 累計前三季營收42.50億元,年增17%,營業利益4.66億元,與去年同期微幅增加,稅前淨利5.36億元,年增22%,因所得稅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0.93億元,稅後淨利4.23億元,年增1%,每股盈餘5.26元。 嘉威10月營收3.67億元,月增10%,年減33%,由於全球不景氣因素,加上通膨影響,法人估計第四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因第四季為傳統旺季,開始進入明年夏季產品的拉貨期,預期單季營收仍可較第三季明顯成長,毛利率有望隨著旺季稼動率維持在相對高檔水準,單季獲利優於第三季。 展望2023年,因餐具用品屬家庭必需品,需求相對穩定,可降低大環境的影響,且嘉威在超市客戶貢獻下,法人估計餐具營收可望穩定小幅成長;今年廚具產品在打入Walmart、Costco及Target三大通路之後,看好明年廚具營收成長動能顯著,長期目標希望廚具營收規模與餐具相當。
內政部9日發布2022年上半年低度使用(用電)住宅及新建餘屋(待售)住宅統計,本期全國低度使用住宅宅數為85萬8,850宅,占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宅數比率9.52%,較2021年下半年增加8.2萬宅,約0.86個百分點,為近三年相對高點。 內政部指出,本期低度使用住宅比率,以台北市7.41%最低,新北市7.99%次低,再其次為新竹市8.10%。最高的3個縣市,分別為金門縣18.59%、宜蘭縣15.87%及台東縣14.70%。除連江縣外,其餘縣市均較上期上升,其中以基隆市增加1.44個百分點最多。 專家指出,今年上半年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的常態,民眾各自回到工作崗位,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的居住和生活狀態。因此台北、新北、新竹等就業機會多的城市,低度使用宅較低。 另外,上半年各國都解除邊境管制,民眾也開始出國上班、就學,因此造成低度使用宅比例增加。 就面積別觀察,20坪以下住宅低度使用比率為16.38%,較上期與去年同期分別增1.84及1.01個百分點,增幅較大。各縣市中,宜蘭縣等11個非都會區縣市,20坪以下小宅低度使用比率均大於20%。 就屋齡別觀察,5年以下新屋,低度使用住宅比率為21.91%,較上期增加1.1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40年以上老宅,較上期與去年同期,於非都會區縣市,多呈現宅數與比率同步增加情形,例如宜蘭縣、基隆市及金門縣,5年以下住宅約3成、超過50年住宅約2成為低度使用。 此外,全國新建餘屋(待售)住宅於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下半年數量呈現平穩,均維持在7萬宅左右,2022年上半年則呈增加趨勢,第1季為7萬4,927宅,第2季為7萬7,454宅,均較上季、去年同季增加。其中2022年第2季較上季增加2,527宅,增加3.37%,較去年同季增加7,405宅,增加10.57%,高於近5年平均數量7萬5,140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