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高度關注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針對美國晶片新禁令,特別研發的H20等特供中國市場晶片動態,相關產品原本傳出今年底發表,但消息指向晶片登場會一延再延。最新消息指出,H20恐怕要2024年首季才會正式問世。 路透24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輝達已告訴中國客戶,為因應美國新禁令所設計的H20晶片,要延後至明年第一季才會推出。H20是這次輝達為中國市場特供的三款晶片中,性能最為強大的一款。另有消息人士表示,被輝達告知H20晶片將會在明年2月或3月推出。 對於H20晶片延後發表的理由,知情人士表示,自己被告知是因為伺服器製造商在整合晶片方面遇到相關問題,因此H20晶片推出時間才會又往後延宕。此外,對於輝達計畫推出的另外兩款特供晶片,知情人士稱,L20晶片預計不會有延遲,會按照原本計畫發表。而對於另一款晶片L2,則無法分享相關資訊。 另據陸媒科創板日報24日引述產業鏈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H20晶片的貨,預料H20最快將在2024年1月開始接受預定。另有中國業界人士表示,原本出貨時間是明年,但批量供應時間應該會再延後。 11月上旬市場曾經傳出,輝達已為中國市場開發出三款特製晶片HGX H20、L20 PCle、L2 PCle,降低晶片規格以符合美方最新標準。當時消息指稱,輝達最快將在11月16日之後公布晶片,產品送樣時間約在今年11~12月,量產時間為今年12月~明年1月。 但在輝達沒有如期在16日公布新晶片後,日前供應鏈人士表示,中國廠商至今還沒拿到H20的樣品,估計最快也要到本月底或者12月中旬。有業者透露,美方相關政策可能還有調整,輝達新產品還要等待美國政府批覆。 在輝達新晶片性能上,此前有分析認為,理論上H100比H20的速度快了6.68倍,就算H20的實際利用率能達9成,實際環境裡性能僅能接近H100的一半。另有分析表示,H20的綜合算力僅為H100的20%,但H20某些架構與輝達下一代旗艦產品類似,所以在大型語言模型推理方面較H100快了20%以上。
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13日發表最強人工智慧(AI)晶片H200,這款功能更強大的升級版GPU(圖形處理器)能加快訓練與部署各式AI模型的速度,可望進一步推動生成式AI熱潮。 受此消息激勵,輝達13日股價上漲0.59%,每股收報486.2美元,不僅逼近8月31日創下的歷史高點493.55美元,亦連續第九個交易日走揚,創2016年12月27日以來最長漲勢,今年以來累漲逾239%。 輝達表示,H200是「世界上最強大的GPU」,也是首款提供HBM3e記憶體的GPU。HBM3e為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記憶體,可加速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應用。 H200是H100的升級版,運算速度約是後者的兩倍,市場競爭產品為超微(AMD)的MI300X GPU。H200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出貨,亞馬遜、谷歌與甲骨文明年將率先導入該處理器。 輝達表示,H200能與使用先前型號的系統軟硬體相容,這意味著:已使用輝達晶片技術的企業可以轉換至最新GPU。 大型企業、新創公司與政府機關都在搶奪供應有限的H100晶片,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便是使用該晶片訓練自家最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 據投資銀行Raymond James估計,H100晶片費用約在2.5萬~4萬美元之間,且數千個晶片須一起運作,才能在「訓練」過程中創造出大型模型。 輝達可說是生成式AI熱潮崛起的最大受惠者。美國銀行分析師表示,AI熱潮可能進一步拉抬輝達獲利表現,投資人可能低估企業採用生成式AI的速度,而輝達在企業合作夥伴關係方面握有絕對優勢。 輝達預定11月21日公佈第三季業績。據該公司預測,上季營收可望攀抵1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170%。
由於AI市場需求大增,傳輝達(NVIDIA)下一代AI晶片將提前發表。韓媒報導,輝達Blackwell B100 GPU的發表日期從2024年第四季提前至第二季,預計將使用SK海力士的第五代高頻寬記憶體HBM3e來驅動其最新晶片。 市場人士指出,H100是輝達目前最高規格的GPU,而B100比H100更具影響力,將採台積電3~4奈米製程與Chiplet設計架構。韓媒MT.co.kr報導,SK海力士已獲供應輝達最新HBM3e顯示記憶體的獨家協議,將用於驅動下一代B100 GPU,這將有助SK海力士成為AI行業的主要半導體供應商。 報導指出,輝達原本計劃在明年第四季發表B100,但由於需求快速上升,因此輝達已將發表日期提前至第二季末。 隨B100發表日期提前,SK海力士原本計劃在第二季初進行的質量測試計畫也提前至第一季,預計明年1月將用於質量測試的數量交給輝達。 至於輝達提前發表B100原因,除AI晶片需求激增,還有市場對更強大AI解決方案需求。在A100和H100加持下,輝達目前在AI晶片市占率超過90%,而B100將進一步鞏固輝達在AI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報導指出,輝達自今年6月開始開發B100,並在今年8月收到SK海力士的HBM3e的初始樣品。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傳本周將再度訪台,據了解,此行參加鴻海科技日及拜訪關鍵供應商,外界盛傳,本次黃仁勳來台是為明年底將問世的B100新產品造勢與固樁,然包括輝達在內的多家業者對外皆不發表評論。由於黃仁勳今年五月旋風訪台,帶動相關族群股價大漲,本次雖然沒有公開行程,但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黃仁勳原定16日前往以色列,但礙於以巴戰事升溫,緊急取消以色列行程,據傳參訪台灣計畫目前未受影響,特別是將為鴻海科技日站台;除了因鴻海取得輝達AI晶片GH200晶片模組及L40/L40S推理卡訂單外,是否與鴻海近期積極轉型車用也有合作關聯,市場充滿期待。 回顧今年五月黃仁勳訪台,帶起黃式旋風,現身廣達集團旗下雲達、美超微等供應鏈參展攤位,並且上演「皮衣加身」戲碼,帶領台股相關供應鏈市值猛烈成長,牛股變飆股,為市場帶來重新訂價之效果。 第四季作夢行情即將啟動,黃仁勳再度訪台,除顯示他與台灣供應鏈的特殊情誼外;供應鏈也磨刀霍霍,除了衝刺H100、A100出貨量,更希望能為明年度B100新品敲定明年訂單。 法人指出,現階段主流的L40S多數為4顆或8顆GPU,單價落於7,000~9,000美元,至於明年接替H100的B100,價格比H100再貴5成,此外,B100熱設計功耗將超過1,000W,必將採用水冷散熱,較3D VC提升6成。外界推測,黃仁勳將開始推銷B100、「買越多省越多」。 法人分析,輝達下一世代採用Blackwell架構B100晶片模組推出,將有利於眾多台廠利潤推升。其中,緯創將為輝達B100的模組供應商,而B100晶片將採用台積電3或4奈米製程,同時運用CoWoS先進封裝,然詳細規格資料仍待輝達正式揭露。 也因B100設計功耗大增,除了散熱需求提升外,也更倚賴高功率電源供應器支援,市場也傳出,黃仁勳將與台達電進行互動,為下一代伺服器專用高功率電源供應器需求固樁。台達電於AI電源及電動車事業營運規模持續擴大,AI、Auto同為輝達未來布局之核心方向,雙方是否有更進一步之合作,具備指標性意義。
微軟下修輝達H100訂單震撼市場,不過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駁斥砍單說法,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微軟AI伺服器供貨正常,Meta的AI伺服器從9月開始出貨,繼續看好廣達後市。至於技嘉、金像電的出貨也都符合預期。 因為微軟砍單的消息傳遍市場,造成輝達及其概念股輪番重挫,但大摩分析師Joseph Moore指出,這個傳言顯然過於誇大,根據大摩最近調查發現,客戶對於H100晶片的需求依舊遠高於供給,「這反而創造低價買進的機會」。 此外大摩也指出,Meta的AI伺服器從9月開始出貨,有助於廣達業績表現;技嘉9月AI伺服器的出貨進度也都符合市場預期;而金像電在AI產品出貨帶動,第4季營收可望季增個位數至雙位數,毛利率則可提升1個百分點。 在大摩表態之後,廣達、技嘉、金像電今在大盤震盪下全部走高,廣達以223元開盤後持續走升,截至11點最高到227.5元、漲幅超過2%;技嘉則最高漲至284.5元,漲幅3%;金像電最高來到211元,在接近11點時暫報208元,漲幅接近2%。 摩爾投顧分析師江國中表示,美股重挫投資人不必太過恐慌,今日台股下殺後,明顯有逢低買盤,在長多格局未變下,除非年線、萬六失守,否則本周遇到中秋節,下周還有雙十節連續假期,台股持續量縮,節前會形成漂亮的凹洞量。 江國中表示,台股目前明顯「只守不攻」,只能說「AI股最佳買點未到」。目前AI三大指標股緯創、廣達、光寶在站上月線、成交量放大前,仍是反覆打底階段。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微軟ChatGPT退潮,且Microsoft 365 Copilot訂閱情況不如預期,市場盛傳,微軟開始下修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且拉貨放緩。台廠AI供應鏈表示,輝達AI晶片仍供不應求,微軟還是維持2024年需求量翻倍的展望,並上修GH200晶片訂單,AI伺服器長期成長動能不變。 台鏈仍看好AI伺服器 根據統計,今年AI伺服器出貨量大約為17萬台,2024年上看50萬台,推估今年各大雲端供應商業者(CSP)的AI伺服器需求為微軟4.5萬台、Google 3萬台、Amazon 2萬台、Meta 2萬台,訂單供不應求,供應鏈9~11月業績持續走高。 緯創股價失守百元關卡 AI概念股受到微軟砍單利空出籠,19日股價全數受到波及,緯創失守百元關卡,終場下跌2.57%、收98.4元,廣達也下挫1.57%、收219元,三大法人則逆勢加碼廣達、奇鋐、英業達1,056~4,026張。 統計9月以來,AI股拉回整理,技嘉重挫25.66%,奇鋐、緯創、英業達、廣達、勤誠、光寶科、緯穎、川湖跌幅逾11.37~16.89%,僅雙鴻逆勢上揚8.04%。 熱銷大半年的NVIDIA H100顯卡近期傳出市場飽和的消息,外媒傳出,生成式AI運算市場對H100的需求已經接近飽和,很難再看到客戶瘋狂下單的狀況,尤其是ChatGPT的熱潮逐漸退去,投資方微軟也下修對H100晶片的訂單。 自2022年底開始,從ChatGPT帶動的生成式AI商機,讓NVIDIA顯示卡賣到缺貨,甚至中國大陸地區因美國科技管制,無法買到新貨,只能拆舊的機器拿來賣二手,仍然一卡難求。 微軟ChatGPT熱潮退燒 不過,微軟ChatGPT及AI協作工具Microsoft 365 Copilot近期卻傳出熱潮退燒,加上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賣股,使得NVIDIA股價離500美元大關越來越遠,8月底至今,半個多月股價已經下跌10%。 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指出,AI市場方興未艾,未來幾年各大廠商對於訓練及推理性能要求持續增加,將會推升AI伺服器需求,加上為確保2024年CoWoS產能,輝達已要求台積電、聯電、日月光、Amkor擴增前段及後段製程產能,推測2024年CoWoS月產能達2.4~2.5萬片,預估AI伺服器2023~2026年複合成長率約44.6%,2026年全球AI伺服器將達180萬台。
微軟ChatGPT退潮,市場盛傳微軟下修輝達(NVIDIA)H100高階晶片訂單,隨拉貨放緩,台系AI鏈全倒,緯創跌破百元,廣達也挫1.57%收219元。分析師指出,市場過度重視AI產業,當前股價正在反映需求放緩或重複下單的利空,後續將看新世代AI PC發表進程,且若當周高點順利越過前高,AI股趨勢才有望翻多。 熱銷大半年的NVIDIA H100顯卡,近期傳出市場飽和的消息,外媒報導,生成式AI運算市場對H100的需求已近飽和,很難再看到客戶瘋狂下單的狀況,尤其ChatGPT熱潮漸褪,投資方微軟也下修H100晶片訂單,加上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賣股,導致NVIDIA半個多來月股價下跌10%。 摩爾投顧分析師蔡正華指出,空方取得主導權後,目前進一步擴大優勢,大盤雖以8月中旬低點16264點及9月中旬低點16398點建構W底,但隨後行情迅速以中長黑回到頸線下方,變成假突破,除大盤變成整理格局,季線轉為壓力,下檔支撐則看半年線16489點附近。 台積電推遲ASML等先進設備,加上傳出微軟砍輝達訂單,市場自然對於整體科技業,特別是當紅的AI產業存在疑慮,AI伺服器供應鏈首當其衝,現階段要觀察處於下跌階段的AI股是否續增,不僅廣達、仁寶、技嘉、緯創、英業達等股價頻頻探底,如散熱、電源供應器、機殼股價也多呈下跌整理,顯見買盤觀望。 由於市場過度重視AI產業,許多數字都已推估到2024年,需求放緩或重複下單早已被納入考量,此時AI股的股價走勢就是反映這些負面利空,當前若AI股若要尋求反攻,未來1年內陸續推出的新世代AI PC將扮演關鍵角色,必須當周高點越過前1周高點且收在高點,AI股趨勢才能翻多。 但蔡正華也指,著去年庫存去化後,部分產業觸底回溫,特別是PC/NB產業,而近日蘋果新機預購表現佳,華為新機預購也超乎預期,市場也開始期待手機產業能夠觸底回升,對PC及手機市場情緒轉趨樂觀,造就了新一輪的強勢股。 從盤面來看,多檔老牌電子股皆在這波走強,如PCB廠華通昨(19)日盤中再創新高,本波漲逾30%,也帶動定穎、瀚宇博、精成科、燿華、楠梓電等其他PCB股,還有聯發科、信驊、矽創、敦泰、瑞鼎、通嘉、致新、矽統等IC設計。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大陸礦商紫金礦業日前公布,2023年上半年營收年增13.5%至人民幣(下同)1,503.34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但受到銷售成本上升使得毛利率下降影響,紫金礦業期內淨利僅103億元,年減18.43%,這也是該公司時隔三年淨利再度下滑。 2023年上半年,紫金礦業的金、銅、鋅、銀、鐵精礦等產品毛利率與2022年同期相比均下降。股價方面,紫金礦業A股、H股18日股價分別收跌0.61%、1.67%,但近一個月分別累計上漲9.1%、10.03%。
受惠輝達(NVIDIA)新一代H100-GPU架構的AI伺服器陸續出貨,AI領頭羊廣達及技嘉8月營收雙雙創下8個月及19個月來新高,突破千億元及百億元大關,達1,013.65億元及119.37億元,月增16.6%及37.3%。業者表示,隨AI伺服器拉貨動能強勁,預估9月營收仍持續攀高。 輝達本季起逐步將高階AI伺服器之GPU架構轉向新一代的H100系列,加上9月後GPU晶片組缺貨情況亦漸趨緩,推動廣達自第三季下旬到第四季的伺服器出貨主力產品,集中於H100系列的整機櫃AI伺服器。 廣達已上修今年度其伺服器業務的營收年增率可達雙位數,訂單能見度更已看到2024年,同時預期AI伺服器的出貨量體於明年進一步放大後,對營收的貢獻也會更顯著。 至於技嘉亦同樣看好手上的H100系列AI伺服器訂單需求明朗,亦自第三季下旬後開始放量出貨,下半年逐季升溫可期,惟後續仍得視GPU後續實際供貨狀況對出貨帶來的影響。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技嘉旗下伺服器業務的營收比重,已提前達標、突破25%,下半年若GPU供應無虞,將有助其營收貢獻進一步拉升。 另外,在非伺服器業務部分,廣達8月筆電出貨在通路端庫存逐步健康化、客戶並有提前拉貨帶動下,出貨較上月回升逾21%、達460萬台。但也因訂單能見度不高,對於往例的季底拉貨潮,廣達保守以對,預估第三季出貨僅將較上季持平、全年出貨年減20%的看法不變。 廣達8月合併營收月增16.6%、達1,013.6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1%;累計今年前八個月合併營收6,994.57億元、年減16.1%,同為歷年同期第三高。 技嘉旗下含括主板、顯卡及電競等消費性業務,受惠第三季適逢傳統旺季,加上有新品推出加持,亦為其在該季業績帶來逐月向上的成長動能。在伺服器和消費性業務等兩大事業於第三季同步增長下,可望為技嘉帶來符合預期的雙位數季增表現。 技嘉8月合併營收月增37.3%、年增51.2%,以119.37億元寫下歷來單月第三高,累計前八個月合併營收750.98億元、年增6.38%,穩站歷來同期次高。
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推升伺服器需求,台灣系統廠出貨效益開始於第三季中旬後顯現,在伺服器產業中位居主板出貨比重之首的英業達(2356),其採用輝達(NVIDIA)HGX H100架構的AI伺服器,正陸續向美系客戶出貨,並於第四季進一步放量。 英業達目前出貨主力HGX H100 AI伺服器,9月起逐步進入今年高峰,為下半年伺服器業務挹注逐季增長動能,全年AI伺服器估將占整體伺服器出貨的10%~15%。 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先前表示,隨著明年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對HPC(高效運算)、AIGC應用服務進一步擴大,AI伺服器出貨動能也將有更明顯的成長,英業達可望在市場需求拉抬下,於2024年展現至少有雙位數以上的成長動能。 近年因應客戶「中國+1」、「台灣+1」的全球布局策略,英業達分別於墨西哥、捷克及泰國等地擴產或新建置的產能,也將在這一年間陸續到位。其中,捷克與墨西哥廠的後段組裝產能將分占達15%及35%,泰國將以前段板接產能為主,期最快於2025年上半年逐步加入投產。 英業達對於單一客戶、單一產品和未推出的產品,皆未予以評論,不過對於下半年,英業達預期,筆電業務因部分訂單於第二季提前拉貨,第三季將出現低個位數季減、第四季持平,全年度亦有小幅年減。 另伺服器業務則受惠AI相關品出貨帶動,加上智慧裝置業務進入傳統旺季等利多挹注下,推升第三季兩大產品線業績可望有兩位數季增,估將拉抬其第三季營收站上全年高點。
經濟事件分析: 雖然美CPI已拉回至3%至4%區間,但目前有小幅回升跡象,市場估8月CPI回升至3.8%,美國就業市場保持穩定,高薪資限制通膨回落速度,Fed在CPI未回落至2%前,貨幣政策態度仍是higher也就是還有進一步升息空間,11月估升息1碼機率約有39.2%。 基本CPI要降至2%估要2025年後才有機會,也就是維持高利率將會有一段時間。美國GDP雖面臨高利率衝擊但仍呈現穩定現象,第1季約2%、第2季約2.4%、第3季有估到約5.8%之高水準,企業庫存金額保持不到100億美元低位,Fed要No quicker也就是每次利率調整完後Fed將花更長的時間去評估政策是否適當,這使得狂鷹空中叫聲音仍不斷。 目前市場最擔心是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問題,前7月固定投資年增率降至3.4%,其中房市投資年減8.1%,預計房市投資仍將持續走弱,加上海外經濟走緩,瑞銀將2023年GDP成長預測從原先的5.2%下調至4.8%。通縮陰影不斷籠罩,7月CPI年減0.3%,PPI年減4.4%,第2季外國直接投資年比暴跌87%,雖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徵收、恆大計畫掛牌、融資碧桂園等政策護盤動作,但經濟好壞才是最關鍵,陸股、港股需密切留意其發展。 產業變動分析: 根據集邦科技對供應鏈追蹤估計2023年伺服器出貨量下修至年減5.94%,看似伺服器產業市況不佳,但AI伺服器2023年估約17萬台、2024年約50萬台、2025年約90萬台、2026年約120萬台,是明顯成長趨勢。 一般伺服器單價約3萬美元,但AI伺服器中輝達A100應有10萬美元以上、H100約30-36萬美元,若這樣估算AI伺服器產值2023年約490億美元、2024年約1,040億美元,輝達的H100成本3,320美元卻可賣到約2萬6,000美元之高價,美、中科技公司不斷掃貨AI伺服器,連中東也加入搶購陣容,去年輝達獲利約3.3美元、今年已有估10美元、明年約20美元之高獲利,因此AI伺服器股雖近日漲多整理,但就產業的成長力道來看,仍是影響大盤漲跌的主流標的。 盤勢分析及選股: 大盤近日線型呈現16,500點多空攻防戰,短線16,264點低檔勢必不能跌破,否則有破線危機。在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下,官股券商積極買進金融股,投信連續買超金融股,金融股明顯有官股、投信低檔護盤,成為大盤支撐觀察指標。 9月14日軍工航太展將展開,軍工股走勢值得留意,但因獲力不足宜嚴設停損。iPhone 15即將亮相,目前有大量的iPhone 12用戶已到了升級換代的時候,促銷活動將會非常積極,蘋概股觀察是否有接棒機會。
輝達公布亮眼財報,但股價僅反應一天就結束,剩下一票投資人在BI中。資深分析師連乾文表示,在AI概念股中鴻海漲不動的原因,是因為旗下旗下工業富聯網(FII)做的GPU模組技術門檻較低,而緯創和廣達的基板受惠較大,因此市場普遍將兩檔列為指標股。近期緯創、廣達走勢疲弱,要小心3大危險訊號一出現,回檔機會大增。 連乾文在「鈔錢部署」節目中表示,為何緯創、廣達漲翻天,而鴻海都不漲,主要是因為鴻海旗下工業富聯網在做的GPU模組(GPU Module),技術門檻較低,而緯創、廣達做的是基板(GPU Base board)。一開始鴻海是接A100訂單,但良率不高,等轉到緯創去做之後,良率就明顯提升。 連乾文說,對輝達而言,未來客戶下單主力是H100,基本上都以緯創生產為主。如果把AI伺服器的成本拆解,GPU佔比重83%,機殼佔0.2%、PCB佔2%、散熱佔0.2%,雖然比重很低,但散熱的股價已經漲翻天了。 至於市場所說的HGX或DGX,連乾文表示,HGX就是輝達做的半成品,它賣給亞馬遜品牌就掛亞馬遜,賣給微軟就掛微軟;而DGX則是掛輝達的品牌,這部分由緯創全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DGX僅佔5%,但其餘95%則是由廣達、英業達等諸多廠商拿下。 連乾文說,雖然這些廠商受惠程度沒有像緯創那麼高 但廣達今年這部分營收是1,600億、明年是3,600億;而緯創的AI營收今年是300億、明年800億。廣達雖然利潤沒那麼高,但營收成長程度最高,這是為何市場在講AI都要看廣達、緯創臉色,主要是因這兩檔「純度」最高。 以緯創為例,連乾文說,今年的EPS的貢獻大約是0.6元、明年2.2元、後年是2.7元;也因為如此,市場上估緯創今年EPS大約3塊多、明年6塊多、後年則到7塊多。以百分比來說,緯創成長的幅度最大。 主持人盧燕俐追問,如果以此來推算,現在緯創的股價約在120元左右,已經 反應完畢了嗎? 連乾文直接回答,還沒,因為現在AI還在「幼稚園」階段,即使到2023、2024年也只是「高中」,要到2025才會是大學,甚至有機會到研究所。 以輝達來看,有人估輝達明年每股獲利9塊美元,2025年會到19塊美元,AI伺服器從明年開始會大幅成長,包含阿里巴巴、騰訊以及中東的訂單,全部是下訂最貴的H100。連乾文說,H100一台的價格大約是30-36萬美元,現在的伺服器一台是3萬美元,也就是說現在的伺服器一台約100萬台幣,但AI伺服器約是900到1000萬台幣,價差幅度相當大。 雖然AI題材會到2025年發揮得淋漓盡致,但股價不會1次漲完,總會拉回整理、再往上攻,連乾文說,如果出現3個危險訊號指標,就要小心盤頭: 1、 巨量長黑:如果爆量長黑,2天內股價維持未跌破,表示換手成功,價格變成支撐;但如果2-3天內沒有反彈上去就要考量出脫,因為屆時解套賣壓會蜂擁而出,會變成人踩人。 2、 逆襲線可能觸頂訊號:股價上漲一段時間後出現長紅K,但兩根或數根小黑K蠶食多方原先優勢。 3、 假突破:長紅之後量能連續多天萎縮至低於月均量。雖然長紅帶量突破長期盤局,但之後均量迅速萎縮,人氣退潮股價表現平淡。 連乾文說,大盤現在已經有量能放不大的問題,人氣開始萎縮,股票常常今天漲、明天跌,等投資人去追漲第2天就跌,第2天賣掉第3天又漲,「掠龜走鱉」就會人氣渙散。在AI個股也要提醒投資人留意,若出現上述3個危險訊號,就要小心大盤回檔。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全球AI股領頭羊輝達(NVIDIA)周三(23日)公布上季財報,創下新高,盤後股價飆漲逾10%,也讓台廠AI供應鏈歡呼,早盤股價紛紛大漲。專家分析,台積電代工輝達H100晶片,平均每顆賺近900美元(約台幣2.8萬)。此前,外媒報導,輝達H100成本約3320美元(約台幣10萬元),但賣出價格高達3萬美元(約台幣95萬),利潤相當驚人。 輝達第2季營收135.1億美元,季增 88%、年增 101%,創史上新高,優於市場預期112.2億美元。調整後淨利67.4 億美元,每股EPS為2.7美元,較分析師預期2.09美元來得高。 本季財測樂觀,輝達第3季營收預估160億美元,打敗分析師預估的126.1億美元,意味著當前季度營收年成長達到170%。輝達周三(23日)股價上漲3.17%至471美元,在公布財報與財測後,盤後飆漲逾10%,一度衝上517美元。 外媒報導,華爾街分析師Robert Castellano估算,台積電每個晶片產生的CoWoS收入爲722.85美元。台積電使用5奈米製程代工輝達H100晶片,其每製造一片5奈米晶圓可收入1.34萬美元,而每片晶圓有86顆H100晶片,每個H100晶片收益爲155美元,疊加封裝產生的722.85美元,算下來,台積電代工輝達H100晶片,平均每顆賺近900美元(約台幣2.8萬)。 巴倫周刊報導,據投行瑞傑金融(Raymond James)估計,輝達H100晶片的製造成本為3320美元,但賣出的價格高達2.5萬至3萬美元。在某些情況下,銷售價更可達到約7萬美元,利潤率高達1000%。不過有分析師指出,產品開發需要時間和資源,還要考量開發過程中,工程師和其他參與者所付出的研發成本。
輝達財報超狂,大摩點名台積電成最大受惠者,法人預估每賣出1顆H100輝達晶片,台積電可賺900美元(約2.88萬元台幣),激勵台積電今(24)日大漲10元至562元。但美媒卻爆料,亞利桑那建廠工人指控公司方面指示不明,又不提供建廠藍圖,讓他們瞎子摸象,施工現場不是重物罩頂,就是一堆台灣人不戴手套與護目鏡,僅穿球鞋跑來跑去,工安防護嚴重不足。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報告指出,輝達財測樂觀,且旗下產品H100 AI GPU出貨量不受CoWoS產能限制,對台積電為首的AI半導體供應鏈,無疑是一大利多,營收成長可期。 大摩認為,除台積電是輝達AI處理器主要的晶圓代工廠,以及先進封裝CoWoS主要供應商,受惠程度最大,而提供GPU晶片測試的京元電、ASIC設計的世芯-KY、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的信驊等3家,也可望雨露均霑。 然而,台積電雖已投入1.2萬名龐大人力,也從台灣調撥500名技術人員前往支援,但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的新廠建置進度仍延宕,恐推遲1年至2025年完工,且勞資對峙局面持續上演,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貼身採訪2名當地的建廠工人,工人控訴營運管理不善和行政混亂,建廠進度推遲「100%是因為管理問題」。 1名曾協助英特爾建廠的工人抱怨,自己在工地現場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來完成工作,不僅沒有施工藍圖也沒有明確計畫指示,甚至連建築材料也短缺,而交辦方式都是透過電郵或圖片,得自行拼湊出完整內容,公司主管也只會說:「我們要建造這個」。 此外,Businessinsider引述受訪工人的說法指出,現場安全違規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數百磅的重物鬆散地懸掛在工人頭頂上方的20~30英尺處,而台灣工人多數穿著球鞋、而非避免受傷的靴子,且沒配戴護目鏡或手套。 台積電對此則回應,公司致力確保供應鏈中的工作條件安全,工人受到尊重和尊嚴,以及對環境負責並遵守道德規範,並稱會據已知的安全標準定期審核。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AI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23日即將公布的財報,未演先轟動,投資人引頸等待這家晶片設計巨擘的業績表現,藉此觀察現在當紅的人工智慧(AI)的需求,財報好壞將直接左右美股的走向。 輝達可謂是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AI應用崛起的最大受惠者,今年以來股價飆升2倍,市值暴增逾7千億美元,使其成為首家兆美元級的晶片公司。輝達股價氣勢如虹,21日股價飆升8.5%作收,創將近三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22日盤前上漲1.8%至478.24美元。 但一些分析師警告,股價凌厲的漲勢,意味輝達財報幾乎容不下令人失望的空間,財測若未高於預期可能會引發一波賣壓。此外,輝達財報也可能主導本周美股的走向,標普500指數今年的漲幅幾乎來自AI帶動的輝達和科技巨擘股。 GP Bullhound合夥人海多恩(Inge Heydorn)表示:「我從1994年開始研究科技股以來,從未見過市場這麼依賴一家公司業績好壞的情況。AI是支撐成長的最後一根支柱,每個人都依靠它。如果輝達業績走疲,市場恐怕會陷入大幅修正。」 根據路孚特調查,華爾街預期輝達上季營收大幅成長110%至125億美元,過去兩年這家晶片公司僅有一次營收低於市場預測。花旗分析師上周指出,根據模型預測輝達營收約120億美元,但投資部門分析師估計可上看140億美元。 此外,投資人也聚焦輝達負責AI晶片H100的資料中心部門的業績,並且檢視該公司股價是否合理。分析師表示,輝達目前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一半,而且H100晶片售價是原價2萬美元的兩倍,此趨勢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季。 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市場對於該公司前景樂觀以對。上周至少有10家券商調高目標價,這使得中值升抵500美元,與目前股價相比,還有15%左右的上漲空間。匯豐銀行(HSBC)分析師釋出最新報告表示,輝達股價仍有上漲空間,將其目標價從600美元上調至7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