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GPU

的結果
  • HPC長線需求熱 穎崴明年營運不看淡

     今年下半年PC及手機需求未如預期轉強,市場法人對測試廠穎崴(6515)下半年營運看法轉為保守,預估第三季營收有低於上季壓力,整體下半年也可能低於上半年,不過,由於該公司主力產品線 Coaxial Socket掌握HPC長期需求,明年營運可望重新回升。  市場法人指出,穎崴產品線中的IC測試座(test stocket)產品線,其中的同軸測試座(Coaxial stocket)主要是提供美系客戶進行GPU及CPU的測試,不過,今年以來,PC市場持續調整庫存、手機市場需求也不佳,客戶端並未推出新的GPU,而過去對該公司也是重要營運動能的電競產品,今年以來同樣維持平緩,市況仍沒有明顯回升,此外,重要客戶的新獨立顯示卡(dGPU)也將在明年才推出,對今年下半年營運動能較不利。  不過,市場分析師也指出,穎崴仍是AI伺服器趨勢下測試介面領域的主要受益者,再加上明年起,全球AI相關應用及需求預料仍將維持強勁成長,今年趨緩消費性電子也將逐步回溫,再加上該公司高雄二廠已在第二季落成,穎崴預期兩年內自製探針將可拉升至五成,同時也將增購機台設備,搶攻明、後年來自5G、AI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及車用帶來半導體晶片大商機,市場看好該公司明年營運仍可望重拾動能。  對於後市營運,穎崴也指出,目前半導體庫存調節進入尾聲,在產業景氣築底緩慢復甦、在總體經濟仍不明朗情況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普遍面臨旺季不明顯的挑戰;然而AI、HPC趨勢明確,在高頻、高速、高算力測試需求將成為主流;同時在新規格逐步design-in,穎崴與全球一線IC設計客戶緊密合作,為新品測試提供研發、設計、製造、生產等全方位解決方案做準備。

  • 技嘉、台光電 AI需求看增

     由於NVIDIA目前GPU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預計H100 HGX 2023年第四季出貨量將季增25%~30%,而微軟維持2024年AI伺服器訂單展望,出貨量將較2023年翻倍,隨著AI伺服器需求逐步放量,有利技嘉(2376)、台光電(2383)等供應鏈業績向上。  全球2024年AI應用支出預期將達到770億美元,且愈來愈多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投入。其中,在L40S部分,2023年下半年更有加單情況,從原本的500~600K增加至600~700K,技嘉9月會出800~900套,為8月的2.5倍,營運動能顯著增溫。  此外,技嘉近期取得GPU供給,8月補上需求,預估9月業績將續創新高,第三季營收有機會優於市場預期,另公司2023年伺服器營收將達280億~300億元,較2022年的200億元成長40%~50%,2024年將高度成長,預估持續50%以上,而AI伺服器則將占2023年伺服器營收25%~30%,2024年將更高。  台光電除原先手機產品具旺季效應外,公司在AI伺服器材料為CCL領導廠商,目前市場提供AI CCL材料分額將近60%。市場預估AI伺服器整體需求量增加,將足以抵銷傳統伺服器數量下滑,並能提供更好的毛利率表現。  此外,台光電也切入低軌衛星,預期第四季放量,增添營運助力。而長線來看,公司產品為大勢所趨,隨著AI伺服器產品出貨量持續增加,預料營收以及毛利率皆能有所改善。

  • 輝達穩坐AI龍頭寶座?「半導體女王」暗嗆1句

    輝達掀起AI旋風,不過身為同業的超微也在積極搶佔AI商機。有「半導體女王」之稱的超微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近日直言,當前的AI領域發展速度太快,沒有公司能夠確定自己形成了「護城河」。 「護城河」的概念是由股神巴菲特所提出,意指企業擁有抵禦競爭對手對其攻擊的可持續性競爭優勢。曾有國外分析師指出,輝達掌握軟、硬體完整生態系統,讓公司有如「AI界的蘋果」,這種護城河讓輝達得以在AI軍備競賽中遙遙領先對手好幾年。 但是蘇姿丰的發言顯示是在暗嗆,儘管輝達目前是AI領域的領先者,但這領域比看上去更加開放,沒有一家公司具有對抗競爭對手攻勢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蘇姿丰26日在2023年Code Conference上向觀眾表示,在市場缺乏改變的地方才會出現「護城河」,可是未來的10年與過去10年不同,因為AI的發展方式在改變。 蘇姿丰認為,當前正處於AI,特別是生成式AI市場的早期階段,因此整個行業在談的是一個長達10年的周期,而不是未來2到4個季度可以取得多少GPU。隨著AI的持續發展,掌控GPU市場的輝達受到追捧。蘇姿丰雖然認可GPU短缺的事實,但顯然不忘暗酸輝達的這項「優勢」不可持續。

  • 甲骨文祭低價雲搶市

     甲骨文為了追趕目前雲端產業的領導者,近幾年投資建設較小型的數據中心,要以更輕型的「硬體足跡」和雲端工程,來節省成本和讓規模有擴展性,在不明朗的大環境下,藉低價來吸引那些嚴控資訊科技支出的客戶。  其執行長凱茲(Safra Catz)說,以此方式來建構的雲端能更省錢,並強調甲骨文的雲端更快速和更安全。  他改造目的是要趕上目前按使用量付費和多雲端的產業趨勢。  為了採取更開放的風氣,來改變外界對甲骨文在銷售上不願妥協的印象,其跟微軟等對手和輝達等晶片商合作,並讓客戶把數據轉移到費用低的雲端平台。  凱茲說,雖然甲骨文有誘人的低收費,但在極其優化產品成本後而具獲利能力。這情況只是一個開端,而且幸運地雲端市場在持續擴大之中。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澤尼克(Brad Zelnick)認為,甲骨文要以極具競爭力的定價,在雲端基建層面上爭奪市占率的策略是非常明確。  甲骨文根據2020年以來的數據,指其核心運算服務收費,較亞馬遜雲端部門AWS和谷歌雲端各便宜61%和38%。  這說法在同業間引發爭論,尤其AWS批評甲骨文以過時和不完整資料誤導大家。  雖然甲骨文第二季雲端營收年增66%,但年增幅低於前一季的76%。  至於亞馬遜和微軟近幾年的雲端業務成長率也放緩,顯示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不斷影響企業的科技支出,讓雲端市場的競爭變得更激烈。  專家認為下一波對運算需求的浪潮,將來自生成式人工智慧(AI),這將給雲端供應商一大商機。甲骨文認為其能讓AI變便宜,因此要加強其與輝達的合作。  凱茲表示,必須確保甲骨文能有足夠的圖形處理器(GPU)來達成其目標。

  • 《國際經濟》重演鬱金香狂熱? AI智庫:輝達只值這個價 小心崩盤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機器學習智庫及AI財金諮詢公司Rebellion Research表示,今年輝達(Nvidia)股價漲勢之猛,已經使其估值達到泡沬程度,讓人聯想到17世紀、史上最早的泡沫經濟—鬱金香狂熱,以及1990年代末期的網路泡沫。 輝達今年來股價飆漲約2倍,目前來到416.10美元。該智庫在本月稍早表示,現在輝達估值已嚴重高估,隨時可能崩盤。 Rebellion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就歷史來看,從17世紀的鬱金香狂熱,到1990年代末期、2000年代初期的網路泡沫,金融市場見證過無數次資產泡沫。在生成式AI狂熱帶動下,以及受到獲利飆升激勵,輝達近來的股票表現似乎出現了這種投機泡沫的許多特徵。我們認為輝達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其每股可能只值300美元。 像ChatGPT這類生成式AI程式仰賴先進的GPU晶片,而輝達則在這個領域占有主導優勢。該公司接連發布令人驚豔的季報與展望,顯示這波AI熱潮已經引爆了對其產品的需求,投資人也紛紛搶進當股東,目前輝達市值已經突破1兆美元,成為繼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之後,第5家加入「兆元俱樂部」的科技公司。 但Rebellion認為AI的「實用性和獲利性」仍有待觀察,這使輝達目前的股價顯得有些脆弱。策略師警告,輝達目前的本益比看起來也被高估,如果聯準會為了對抗通膨,最終將利率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麼輝達的股價表現可能陷入困境。 Rebellion使用機率模型來生成市場預測,並將輝達的估值與過去400年來幾次赫赫有名的泡沫事件做比較,其中包括1630年代的荷蘭鬱金香狂熱。當時鬱金香球莖合約價格飆出天價,只要用3顆鬱金香球莖就可以在阿姆斯特丹買下一棟房子,這也創造出史上第一場投機性的金融泡沫。而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990年代末期、2000年代初期的網路泡沫,這場泡沫爆破時,導致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大崩盤。

  • 廣達 AI題材續看旺

     廣達(2382)受惠旗下採用輝達(NVIDIA)新一代H100-GPU架構的AI伺服器陸續出貨,加上筆電出貨回升,拉抬其8月合併營收重返千億元大關、達1,013.65億元,月增近17%,雖預期今年度筆電業務將走弱,但看好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客戶對AI伺服器拉貨需求強勁,將推升全年伺服器業務再以雙位數年增幅創高,成長動能並將延續至明年。  受AI題材加持,廣達股價從5月初時的不到百元,在短短兩個月間一路飆升至突破250元。雖外資法人近期調節廣達持股,惟過去一周賣超張數大幅收斂至2千張以下,22日其股價回彈至227.5元,終結周線連五黑、轉收紅。

  • 《櫃買市場》永豐證券NYSE FactSet AI GPU 獲發行ETF指數資格認可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櫃買中心上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審查會議,審議通過永豐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之「NYSE FactSet AI GPU龍頭價值鏈指數」為發行ETF之指數資格認可一案。 櫃買中心表示,「NYSE FactSet AI GPU龍頭價值鏈指數」(NYSE FactSet AI GPU Leader Value Chain Index)係由全球性數據服務公司(ICE Data Indices, LLC)所編製,選取企業市值至少達5億美元、3個月日均成交值至少達50萬美元,依篩選標準選出市值排名最高的公司為「AI GPU領導公司」,再使用FactSet供應鏈關係資料庫,挑選出「AI GPU領導公司」的供應商中,隸屬於RBICS Focus Level 1科技產業供應商,選擇市值排名前25名的亞洲證券與市值排名前24名的非亞洲證券,加計AI GPU領導公司共計50檔股票為標的成分證券。

  • 今展科 2024回春可期

     今展科(6432)轉投資今鵬先進科技開發新一代電感應用在GPU伺服器上,也包含一體成型TLVR電感,GPU伺服器電感已出貨給陸資伺服器廠,貢獻營收,目前也針對美系GPU/CPU晶片廠送樣認證,在代理事業、轉投資今鵬先進科技陸續有所斬獲之下,今展科2024年營收可望重啟成長。  蘇州今鵬先進科技為今展科100%轉投資之子公司,累計已經投入1億元,並擴建500萬顆月產能,二、三年前網羅來自板卡廠的團隊,嫻熟相關產業生態,相關高性能電感已經正式出貨給中國大陸新興GPU/CPU晶片大廠,貢獻小量營收。  因應AI伺服器高頻高速的需求,電感廠積極開發高性能電感,除了UBB上的TLVR電感之外,GPU顯卡上的電感也改朝換代,今鵬先進科技針對AI伺服器、HPC領域,開發共燒合金新製程技術、一體成型TLVR新一代大電流子母線圈電感、複合式鐵鎳合金電感,新一代高效能電感確保GPU伺服器與深度學習AI穩定運行,提供可靠的電源供應、相對低的熱能轉換消耗。  業界統計,UBB上的TLVR電感達十顆以上,GPU顯卡約七至八顆,以GPU顯卡為例,內含電感的價值約是一般伺服器的3到5倍,今展科針對美系客戶送樣、認證,希望透過公版切入下一代新機種。  由於景氣混沌,大陸疫後復甦進度不如預期,今展科上半年營收雖年減19.9%,但旗下代理線受惠於電動車需求暢旺,代理的車載影音娛樂系統訂單熱絡,激勵7、8月營收轉趨強勁,步入年、月雙增,9月營收可望維持高檔,  今展科統計,今年代理線營收比重達20%至30%,而且來自TV面板訂單因庫存調整步入尾聲,已經價穩量增,加上上半年比較基期較低,看好下半年營收將優於上半年;展望明年,今展科認為NB的疫後換機需求可望自2024年啟動,將帶動NB用電感需求,轉投資的今鵬先進科技也可望有進一步斬獲,預期2024年營收可望重啟成長。

  • 《個股重大訊息》個股動態:錸寶、今展科、冠西電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錸寶(8104):轉型進軍能源事業,目前旗下有達振和來穎兩家子公司,分別耕耘電池模組和大功率電池事業。錸寶集團計劃買下統振(6170)手上的達振持股,並且推動兩家子公司整併,未來規劃集團能源事業上市櫃。 2.今展科(6432):轉投資今鵬先進科技開發新一代電感應用在GPU伺服器上,也包含一體成型TLVR電感,GPU伺服器電感已出貨給陸資伺服器廠,貢獻營收,目前也針對美系GPU/CPU晶片廠送樣認證,在代理事業、轉投資今鵬先進科技陸續有所斬獲之下,今展科2024年營收可望重啟成長。 3.冠西電(2466):原任董事長蔡乃成因個人因素於日前請辭,該公司董事會旋即推選新任董事長謝淑娟接任其職,謝淑娟為達亮投資公司董事長,將會繼續推動該公司印尼工業區開發計畫。 4.中鋼(2002):10月及第四季盤價雙漲,獲得投資人積極加碼,上周股東人數首度突破120萬人,寫下歷史新高;另統計,上周股東人數增加最多的技嘉(2376)股價大跌11%、而股東人數減少第一名的聯發科(2454)股價大彈逾7%。 5.元山(6275):車用、高階運算出貨攀升,8月營收以3.65億元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及歷史第四高!展望未來,元山表示,今年上半年已取得車用IC穩定供應方案,供貨逐步回穩,加上伺服器相關散熱需求上揚,下半年表現會比上半年好,全年營收有望逆轉目前累計營收負成長,力拚個位數成長。(編輯:柳繼剛)

  • 無敵衝刺智慧裝置、企業服務

     AI伺服器正在浪尖上,Tier 1的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大舉搶購,但受到AI GPU供貨短缺影響,市場上嚴重供不應求,供應鏈更傳出AI GPU的交期現在長達30~52周。經營業務含括代理銷售品牌AI伺服器的無敵科技(8201)指出,在大缺貨的情況下,訂單在手但出不了貨,因此暫停AI伺服器產品的接單。  無敵上半年因旗下企業服務事業群進行整併,在專案承接及產品代理銷售動能走緩下,營運表現不若預期,加上新台幣走弱、致業外匯兌收益減少,營運尚未能損平,不過在營運費用上的節流帶來成效,其虧損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收斂。  無敵旗下智慧裝置及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上半年的營運比重為68:32。其中智慧裝置事業中,ODM/OEM業務受惠來自於美系品牌客戶HP的金融性計算機產品出貨有明顯增長,另在後裝的車用零組件業績亦有優於去年同期表現,帶動該事業營運走升。  預期下半年在陸續有新專案及新產品推出,加上聯網智慧機器人也將出貨,同時在後裝車用市場並已透過美國車用保險的第三方驗證合作、切入副廠維修零件產業鏈,後續隨車市回溫,亦可望有持續增長表現。  至於在企業服務事業方面,無敵也積極擴大經銷代理的量能,包括代理Dell(戴爾)全線產品外,原已與麗臺合作多年的GPU架構伺服器代理業務,今年再新增Supermicro(美超微)的GPU伺服器產品。  不過,由於目前輝達(NVIDIA)的AI GPU供貨短缺,無敵代理銷售麗臺及Supermicro的GPU-AI伺服器相關產品部分,訂單需求高、但苦無足量的貨可交,目前雖訂單在手,但也只能先暫停接單。  另一方面,無敵也在持續強化在軟體代理業務,目前除已在代理微軟軟體有一定角色外,也成為WPS金山軟件在台的獨家代理商,將積極爭取更多兩岸台商的業務機會。

  • 旺季加持 承啟麗臺有望回暖

     受中國消費市場疲軟影響,板卡廠承啟(2425)、麗臺(2465)顯卡產品出貨受累,旗下分別有轉投資及代理銷售AI伺服器之業務也因企業支出保守走弱。惟進入第三季傳統板卡旺季,兩廠營收皆逐步反轉,後續盼景氣市況加速復甦、AI GPU供應轉順,將有助兩台廠營運動能回暖。  承啟轉投資AI伺服器事業思騰合力,第二季來已見緩步回溫,加上第三季進入旺季,中系品牌客戶針對RTX 40系列顯卡拉貨力道揚升,帶動其7、8月營收回歸年增表現,累計前八個月營收已一舉反轉、較去年同期微增0.76%、站41.25億元,來到歷年同期第三高。  麗臺亦在8月重現年、月雙增,2023年累計營收年減收斂至35%。下半年展望消費性顯卡產品銷售可望加速回暖外,其採用NVIDIA專業型繪圖卡產品線相對完整,如GPU架構工作站、高速運算系統及A100等級之AI伺服器等,後續可望隨GPU供應逐步好轉,另外,採用L40S-GPU之系統產品,預計第四季後出貨,挹注其出貨動能成長。  承啟與麗臺旗下相關GPU之主力產品線,皆以NVIDIA GPU為主外,銷售比重亦同樣以中國市場為大宗。  挖礦潮帶來消費型顯卡的超額利潤消退後,中國消費景氣不振對兩廠衝擊明顯,不過承啟在中系品牌客戶為維穩市占下,拉貨多有高於疫情前的力道,加上新一代RTX 40系列ASP(產品平均單價)較前代提升,仍挹注承啟業績優於疫情前同期表現。  麗臺則轉向韓國市場加大銷售力度,上半年在GPU相關之顯卡、工作站及GPU架構高效運算產品線,多有高雙位數到翻倍逐季走升表現。惟受中國、台灣及美國等三主力市場趨緩拖累,另旗下智慧醫療業務亦走弱,上半年整體營運動能亦蹲低。  麗臺8月合併營收月增逾三成、年增1.6%、達2.97億元,為近五個月來單月新高;至於承啟8月合併營收雖月減8.3%、為6.95億元,但較2022年同期增長29.4%,亦為歷年同期新高。

  • 《其他電》無敵總座李圍正:輝達GPU缺貨 AI訂單看得到吃不到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無敵(8201)今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李圍正表示,今年上半年營運不如預期,尤其是在專案部分,上半年無敵稅後虧損3431萬元,EPS為-0.62元。在AI相關產品上,由於輝達GPU仍然缺貨,所以訂單看得到但無法出貨;在輝達GPU供不應求下,公司先停止接單,得供貨穩定再採取措施。此外,無敵是金山軟件(WPS)台灣獨家代理商,未來會強化兩岸台商的經營。 無敵上半年權益為5.5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5%。無敵的2大營收結構為企業服務和智慧裝置,今年上半年企業服務營收占比下滑到32%,主要是受到資通訊人員異動影響;而智慧裝置的ODM/OEM營收比增加,占比增到68%。 在智慧裝置事業群的主要客戶上半年營收配置,幼教學習機占比39%,計算機占比30%,品牌占比13%,車用占比15%,其他3%。 而企業服務事業群,今年上半年整合發展服務處營收占比上升到68%,網通整合服務處也增至30%;減少較多的是資通訊雲服務處。 李圍正表示,無敵的未來策略可區分智慧裝置(SDBG)及企業服務(ESBG)。在智慧裝置(SDBG)方面,在金融計算機和教育智能機器人方面,配合客戶持續經營OEM/ODM。研發新產品及代工生產,升級32 bit計算機共用平台,及聯網智能機器人。在深耕車用電子方面,一、Parking sensor,進入CAPA市場。二、Camera(Side view,Rear View)。三、RFID把手。 至於在企業服務方面,經銷代理業務─硬體:Dell全系列產品及gpu Sever(麗臺、Supermicro)。軟體:微軟及WPS(兩岸台商)。系統整合/弱電工程方面;系統整合,聚焦AI、智慧照護、大數據相關。弱電工程,深化智慧交通及智慧監控工程等工作夥伴之合作。

  • AI夯 台股科技基金爆發力強

     台股先前已漲多,近期缺乏催化劑,整體盤勢呈現震盪格局,投信法人表示,全球景氣仍處於持續復甦階段,但各主要區域發展落差大,靜待AI需求更廣、電子消費品需求復甦,台股有望反攻向上,依舊看好盤勢並偏多操作,建議可伺機布局台股科技基金,掌握台股供應鏈的爆發商機。  瀚亞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劉家宏指出,產業先後呈現落底復甦,但各自狀況也有許多差異,目前市場幾乎僅著重於生成式AI於雲端的訓練需求,但未來產業樣貌應為「百花齊放」;也因台廠技術領先全球,且擁有完整供應鏈,隨AI應用愈趨多元,也能直接、間接受惠。  瀚亞投信台股投資總監劉博玄認為,AI訓練期階段將推升GPU的需求量,有機會帶動台灣組裝廠的業績,但未來6個月~12個月組裝廠的市場會愈趨激烈,熱度延續性仍待觀望。反觀散熱、印刷電路板(PCB)、銅箔基板(CCL)及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供應鏈,不但可受惠GPU用量大,產品可持續升級以提升毛利率,加上評價面也可享有較高本益比,是中長線看好的產業。  台新台灣中小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分析,目前全球總經概況來看,通膨雖受到控制,但美國就業仍強,使聯準會(Fed)政策陷兩難,下半年升息循環尚未結束;擁擠交易現象7月~8月暫歇,10年美債殖利率及美元指數風險提高但並無立即危險;外資期貨台指期貨避險需求雖上升,但不是轉空,整體而言9月台股仍偏向整理與修正,但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台股行情仍看好,主要基於歷史經驗美國總統任期第三年股市表現佳,且台股總統大選前一季股市不會太差。  建議可利用9月的回檔整理格局逢低分批布局,以掌握後市的漲升行情,優先布局上半年獲利績優、後市成長性佳、具利基題材的中小型股。沈建宏強調,預期台股短線震盪將加劇,個股表現將優於大盤表現,績優及具利基題材的中小型股若出現較大修正,可伺機逢低承接,類股操作看好AI相關成長受惠股、Apple新產品供應鏈等族群、谷底回升的記憶體供應鏈、RFID供應鏈、低軌道衛星供應鏈、生技族群、光通訊產業等。

  • 中美科技戰進入「芯」階段

     中國手機大廠華為搶在蘋果 iPhone 15上市之前,推出旗艦智能手機Mate 60 Pro,引發全市場震動,不只被中央電視台稱為「爭氣機」,以高達9成的國產零組件比例,突破了美國與西方國家對中國半導體科技層層封鎖,更在大陸境內引發搶購潮,預計供貨已經排隊到10月中旬,而且預購的隊伍還在天天延長中。  華為Mate 60 Pro提振了大陸的民族士氣,將中美科技戰帶入新的回合,實質上更展現了中國半導體與手機相關產業走自己的路,將國際競爭的格局帶入雙軌並行的新戰局,Mate 60 Pro不只是一台提振民族士氣的「爭氣機」,還是改變產業格局的「開路機」。  我們從各種開封、實測的網路訊息可以確認,華為這支旗艦手機盒裝印刷文字將該產品定位為「衛星移動終端」,僅強調開通衛星通訊的功能,雖然手機外盒與開通後的通訊顯示都沒有出現5G,但是這的確是一支達到5G網速的手機,網路測速軟體測試Mate 60 Pro的平均下載速度達到436.66Mbps,上傳70.26Mbps,均符合中國信通院《全國移動網絡質量監測報告》統計中國5G上傳與下載的速度。  另外當然就是所有人都張大眼睛關注的麒麟9000S處理器,採用華為自行研發的泰山架構,GPU採用自行研發的馬良GPU,都是中國國產的7奈米工藝,應該是中芯國際使用7奈米生產技術的產品。從CPU、GPU到其他的關鍵零組件,至少整合了中國國內近50家供應商,90%以上的國產化比率,顯示華為藉著新手機統整出「去美化」的智慧手機供應鏈,成功奠定了「開路機」的歷史任務。  美國去年帶著日本、荷蘭布下天羅地網,犧牲半導體廠商的商業利益,對中國祭出層層封鎖的禁售令,將中國的半導體設計與製造阻卻在成熟世代,目標是讓中國技術落後世界最先進水平約八年,且因為全球龍頭仍在衝刺新技術,落差年限應該還會繼續擴大。如今華為旗艦手機的問世,從CPU與GPU的生產工藝來對標,則是中國的成功反擊,將落後期間往前縮小到五年,更重新制定了新的賽道。  華為Mate 60 Pro將中美科技脫鉤的對決,帶入了「芯」階段,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與充沛的科技人才,將會繼續在去美化的前提下往前邁進,雖然仍然缺乏最先進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必須採用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來生產7奈米製程的產品,還是會有良率較低、成本較高的挑戰,但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則提供不斷推進技術與降低成本的養分。  一個被美國官員忽略,卻對中國相對有利的大環境,是近年手機、半導體、網路的應用並沒有突破性的發展,耗費巨資發展最尖端產品的差異性並不顯著,以智慧型手機來說,採用7奈米、5奈米、3奈米所生產的終端產品,消費者感受的性能差異不大,這就給即使技術相對落後,產品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華為與中國產業鏈一個不斷擴大市佔率的機會。  我們從蘋果身上也可以看出同樣的趨勢,預計在9月12日上市的iPhone15的規格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全面採用Type C是因應歐洲法規需求,機殼顏色也是老梗,只有Pro Max採用潛望式鏡頭算是突破,但是,隨著新機上市,原有的舊機型或是接近新機的二手機降價幅度可能還更有吸引力。全球的終端消費需求高原化,廠商即使耗費巨量資源推出尖端技術,對於銷售也沒有實質幫助,當技術的差異縮小,華為與中國品牌的市場優勢自然就相對凸顯出來。  上周市場傳出中國全面禁用蘋果手機,造成蘋果公司股價重挫近9%,其實蘋果在中國早就被嚴格規範,例如蘋果手機在海外都使用嵌入式eSim卡,在中國仍使用nano SIM,蘋果iCloud在中國的資料也早在2018年就交由中國電信「天翼雲」儲存,中央官員與國企主管禁用蘋果手機也行之多年,中國多年來堅守開放的市場政策,實務上並不需要全面禁用蘋果手機,只要採行對外商金融機構類似的政策,讓國產手機市占率逐步提升,培養國內獨特的生產與消費生態鏈,利用市場力量將外資阻絕在外,即可形成自然的市場屏障。  華為Mate 60 Pro的上市只是第一步,中美科技脫鉤的大戰局因此進入第二回合,中國科技產業鏈一方面遭到美國禁令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全力衝刺自給自足的目標,而龐大的市場則是從成熟製程向先進技術推進的沃土。以蘋果為首的西方品牌,雖然不至於瞬間失去中國市場,卻也無法扭轉長期市占率逐漸下跌的宿命,而美中之外的印度、中東、歐洲、非洲與中南美市場,則是未來雙方陣營爭搶的決戰地,不可能有人全拿,也不會有一方全輸。

  • 緯創、緯穎同步回溫 Q4出貨放量

     緯創在PC及伺服器產品出貨皆增溫下,帶動其8月合併營收較上月揚升7.64%、達728.91億元,旗下轉投資的雲端資料中心供應商緯穎亦隨出貨動能增長,拉抬其該月合併營收同步月增逾一成、達194.51億元。雖仍皆較去年同期走滑,但兩台廠在該月營收,皆有站歷年同期次高的好表現。  緯創8月筆電及桌機出貨皆有略優於預期表現,分別達170萬及80萬台,顯示器產品則持平達80萬台。觀察到客戶端已見溫和的拉貨動能,挹注下半年傳統出貨旺季效益,緯創預估第四季筆電出貨或將有個位數季增長,亦可望推升其全年度筆電出貨從原下修為雙位數的年減幅收斂。  至於在AI伺服器相關產品部分,緯創持續朝下半年出貨逐月向上的走勢前進,加上在一般Enterprise伺服器產品出貨亦估有持平以上表現,預期第四季出貨量能進一步放大,下半年逐季增長、且優於上半年可期。  法人則看好,緯創掌握兩大GPU廠的新一代主流AI伺服器GPU基板獨供大單,俟第四季加入超微(AMD)最新MI300系列的GPU基板產品、並展開出貨期後,將推升其伺服器業務季增幅明顯彈升,成長動能並將延續至明年。  而緯穎雖不免受到Tier 1的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客戶下修全年資本支出的影響,對其全年營收帶來挑戰,但隨著存貨水位持續下降、手上新專案持續推進,加上進貨成本下降、關鍵零組件如記憶體價格下跌等,皆可望為下半年毛利帶來正面挹注。  緯創前八月營收達5,591.6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85%,緯穎營收則為1,676.44億元。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